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1页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2页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3页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4页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DIYIKE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1.从史料实证的角度了解人类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的过程,认识农业革命的意义。2.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不同文明的农业特色与多元化格局。3.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生产力发展是推动阶级、国家出现的根本因素。1.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2.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课程标准学习聚焦目标导航时空坐标核心概念1.农业革命约发生于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可能由采集野生小麦发展为有意识地栽种,逐步到半定居等待收获的农耕生活方式。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2.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3.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知识点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任务一:阅读课本P2第一目,结合下列图片,说一说与远古人类相比,新石器时代人类生产与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基础落实远古人类的生活想象图新石器时期人类生活景象图提示

(1)生产方式:从采集渔猎到农耕畜牧。(2)生产工具:从使用木、骨、石到磨制石器。(3)居住方式:从迁徙、群居到定居、聚落生活。任务二:阅读课本P2第一目,完成古代世界不同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家畜分布表。地区农作物家畜A小麦、大麦绵羊、山羊B水稻、粟猪、狗C玉米、甘薯骆马提示

A:西亚B:东亚C:美洲问题思考1.结合上表思考古代世界农业生产呈现怎样的特征?提示特征:世界各地农业各具特色,呈现多样性。2.课本P3插图“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有何价值?提示

类型:属于第一手史料。价值:该图片间接反映了河姆渡时期动物驯化和家畜饲养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思维点拨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从旧石器时代以采集、渔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新石器时代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合作探究结合以下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农业出现的重要意义。材料一

有了原始农业,食物来源较前丰富了,生活较前有了保障,这样人们才有条件从事副业生产,如:家畜饲养、原始手工业等……由于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要附着于土地,同时生活又较前有了保障,人们不必总是随着动、植物资源的变化而漂泊流徙,所以人们开始过着相对定居的生活。——阎万英、尹英华《中国农业发展史》材料二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上卷)提示意义:(1)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2)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定居和聚落的形成;一部分人开始专门从事手工业劳动;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的产生。(3)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历法、数学等。总结拓展1.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1)积极:①改变了人类的食物获取方式,由采集渔猎发展到农业生产。②增加了食物供应,人们开始定居生活;改善了人类生存条件,推动人口增长,延长人口寿命。③改变了男女的社会地位,男性逐渐居于主导地位。④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社会分工。⑤为精神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⑥推动了国家的产生,使人类步入了文明社会。(2)消极:给自然环境带来了破坏。总结拓展2.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早期人类历史上三次社会分工(1)第一次分工原始社会后期发生了畜牧业同农业的分离。使原始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有了提高,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引起了部落间的产品交换,为私有制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前提。总结拓展(2)第二次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发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这次社会大分工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促使私有制的形成。(3)第三次分工奴隶社会初期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它促进了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开始积累商业资本,脑力劳动开始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针对训练]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实现了第一次生产力飞跃。这主要得益于A.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B.大河流域的水资源C.铁器农具的出现D.国家的正式形成√返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人类主要靠采集植物和渔猎生活,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使人类真正成为食物的生产者,故选A。知识点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地区种植作物、驯化动物土地所有制土地经营方式古巴比伦种植

,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

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古埃及古埃及的土地主要由____

占有

阅读课本P3第二目,填写下表。基础落实大麦小麦王室和神庙王室和神庙古代中国南稻北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商和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________________手中____________战国以后,铁器得到推广,农民往往以

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男耕女织、个体经营古希腊大麦和小麦从西亚传入希腊;种植葡萄和橄榄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奴隶劳动。奴隶劳作君主和各级贵族家庭农夫集体耕作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古罗马古罗马以

为主,同时种植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古代美洲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

,驯化了骆马阿兹特克人的土地有贵族私有、

公有和家庭份地三类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谷物生产橄榄和葡萄玉米、甘薯、马铃薯村社土地国有问题思考1.世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发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提示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2.阅读课本P5插图“东汉牛耕图画像石拓片”,思考该画像石反映了东汉时期农业生产的哪些特点?提示铁犁牛耕;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维点拨由于地理条件、历史因素、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各地区物质文明的发展并不统一,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各具特色。合作探究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城邦饮食方面的不同点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材料一中国人以为繁荣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中国的诗歌中,最常见的是田园,很少有牧野和山林。精耕细作的农业,为中国人的饮食开发出不少美味佳肴,可是其中最为丰富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淀粉)、纤维质与素食的蛋白质。材料二

雅典人“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雅典的粮食产量只能满足城邦1/4的消费量,更多的粮食需要用橄榄油、葡萄酒等土特产品与外部交换。提示不同点:饮食结构:中国以植物为主,古希腊以肉类、果蔬等副食品为主;食物来源:中国自然经济、自给自足,雅典依靠海外贸易。差异原因:中国河流、平原多,适合发展农业;雅典近海少地少平原,不适合农耕,适宜工商业和海外贸易。总结拓展1.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古代东西方食物生产的主要差异项目东方西方农耕技术耕作制度实行轮作制和复种制或间作套种制普遍实行休闲农作制土地集中土地兼并仍然用来经营种植,仍然需要大量农业劳动力分散经营,减少的是自耕农,增加的是佃农和雇农土地集中是为了发展畜牧业,如圈地运动是为了养羊,所需劳动力少,大量失地农民只能到城市谋生总结拓展经济比重经济结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中又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畜牧业只占次要地位农牧并重、农牧结合饮食结构素食结构,粮食占主导地位,肉食比重少之又少食物结构中肉、奶的比重较高总结拓展2.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1)经济布局:南稻北粟(后为南稻北麦)。(2)经济结构:以农业种植为主,家庭畜牧业为辅。(3)耕作模式:不断变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精耕细作模式日益完善。(4)经营方式:男耕女织的个体农耕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总结拓展(5)土地制度:以地主土地私有为主,土地兼并盛行。(6)区域特征: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区域之间的多样性、不平衡性、互补性明显。(7)国家干预:一方面国家通过兴修水利、赈灾和救灾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农业赋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针对训练]我国先民在生产实践中提出“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的观点。这体现了我国古代A.食物来源具有多样性B.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C.生产受气候条件限制D.因地制宜的生产特征√返回材料中没有涉及食物来源,故排除A;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是男耕女织,材料中没有涉及,故排除B;材料中没有涉及气候条件,故排除C;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先民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进行不同的生产活动,故D正确。知识点三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变化的原因私有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阶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一:阅读课本P6第三目,完成下列表格。基础落实生产力发展,部落首领把一些集体财物据为己有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任务二:阅读课本P6,了解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将下列图示补充完整。剩余产品出现阶级产生国家________

________

____问题思考阅读课本P6学思之窗,思考恩格斯这段话描述的是什么现象?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提示恩格斯描述的是生产、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导致了私有制的产生,私有制的产生是阶级矛盾产生的根源,也是原始社会组织被破坏的重要原因。历史时期: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时期。总结拓展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早期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发生的变化(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由于磨制石器和弓箭等生产工具的大量使用,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的食物增多,懂得了种植作物和饲养禽畜,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产生。男子的体力优势逐渐显现,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始有了剩余产品,氏族首领往往利用权势将其变成私有财产。总结拓展(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争夺财富的部落战争中,战俘往往被变成奴隶,氏族首领成为奴隶主贵族,氏族成员成为平民,于是阶级产生了。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国家应运而生。[针对训练]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掘的133座墓中,有些随葬品有五六十件,但有些随葬品极少;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没有随葬品,而有的随葬品达58件之多。这些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A.生产力发展,产品有了剩余B.氏族内部分化,出现富人和穷人C.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D.国家已经产生,阶级压迫出现√返回根据材料可知,两个文化遗址中,不同的墓中随葬品有较大的差异,这从本质上说明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