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通过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掌握十月革命的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培育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2.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培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3.比较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异同,培育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4.了解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培育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5.运用历史的、全面的观点认识苏联模式的影响,培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知识点一十月革命的进程及意义【基础·精细梳理】一、列宁主义的形成1.背景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政治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阶级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产生组织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俄国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苏联共产党的前身思想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2.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的革命派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3.内容(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2)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3)“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在“同时胜利论”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国胜利论”(4)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4.意义(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2)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二、十月革命的胜利1.背景(1)二月革命胜利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将政权交给资产阶级临结束沙皇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政府。(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镇压人民的反抗。(3)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2.过程(1)占领冬宫: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2)成立新政权①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②这次大会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3.历史意义: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1)对俄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2)对世界①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②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易错辨析(1)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为俄国在前线战事的接连失利。(×)(2)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标志着苏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3)二月革命是一场推翻封建沙皇专制统治的社会主义革命。(×)(4)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情境释疑(1)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中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社会主义为什么可以“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提示资本主义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极不平衡。(2)阅读“历史纵横”(见教材P92):二月革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性质是什么?提示直接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的失利使沙皇政府陷入困境,国内危机加剧。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疑难·精准突破】视角1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史料一19世纪末,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的4/5,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1901年,西欧资本家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美]沃尔特·G.莫斯《俄国史》史料二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摘自《列宁全集》思考根据史料一、二,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提示①俄国发展落后,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使其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为革命创造了有利的时机。视角2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史料一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1917年俄国革命的亲历者,通过对十月革命的直接观察,他对布尔什维克党取得胜利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新制度的框架。”……他还豪迈地说:“布尔什维克领导劳动人民,以疾风骤雨之势扫清了历史陈迹。”史料二十月革命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还“深刻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模式”。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提示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意义: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②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此后马列主义在世界广泛传播。③十月革命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④十月革命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唯物史观——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1)从世界历史看,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2)从俄国的现代化看,苏维埃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为俄国社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3)从民族解放运动看,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为全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新的道路。(4)从对中国的影响看,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知识点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精细梳理】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他们通过武装干涉,使苏俄陷入内战当中。(2)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体现了政策的“战时”特点(3)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4)影响①积极性: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②消极性: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说明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新经济政策(1)实施: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2)内容①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②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实质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企业(3)影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3.苏联模式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1)背景①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②1924年1月,列宁逝世。(2)途径: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3)成就: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4)特点①经济上: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②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5)影响①积极影响: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②消极影响: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影响了苏联的发展。易错辨析(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导致了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允许私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间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3)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情境释疑(1)阅读“历史纵横”(见教材P9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绘了苏俄哪一时期的社会画面?小说塑造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怎样的人物形象?提示时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形象:保尔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充满青春活力,不畏困难,勇敢坚强,意志坚定。(2)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摘自教材P96)“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的是什么?提示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采取强制手段实行农业集体化。【疑难·精准突破】视角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史料一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作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苏]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史料二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苏]列宁《关于共和国的对内对外政策》,《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区别。提示区别: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来调整产品生产和分配,而新经济政策则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很难以此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间接过渡的政策;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视角2苏联模式的特点史料斯大林时期的各项经济指标思考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什么特点?提示现象: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迅速,但重工业遥遥领先,农业增长相对缓慢。特点:注重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及优先发展重工业。1.历史解释——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特点①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②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③是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2)历史作用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的政治经济危机迅速得以解决,生产稳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②探索了在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以及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③从实践上说明采用什么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模式,必须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适应。2.唯物史观——全面认识苏联模式(1)特征: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2)经验①计划经济模式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重大问题,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3)教训①从长远看,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②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作用,挫伤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③牺牲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④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思想文化体制的僵化,产生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随堂检测题组十月革命的胜利1.(2022年7月新疆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3)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一课后所做的笔记。其中④属于十月革命的()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的要求,①列宁回到彼得格勒领导了十月革命,②推翻临时政府,成立苏维埃政权,③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④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意义答案D2.(2021年7月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3)1918年,列宁曾这样感慨十月革命:“历史走的是奇怪的道路:一个落后的国家竟有幸走在伟大的世界运动的前列。全世界资产阶级都看到了这个运动,而且了解这个运动。这场火范围很大,德国、比利时、瑞士、荷兰都着起来了。”在此,列宁意在强调十月革命()A.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B.开启了俄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C.极大地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D.致使俄国陷入深刻的政治经济危机当中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十月革命的影响范围很大,“德国、比利时、瑞士、荷兰都着起来了”,强调了十月革命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故选C。3.(2021年12月贵州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13)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指出:“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他旨在强调俄国()A.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B.仍然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C.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D.存在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十月革命四周年”,推知时间是1921年,“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可以看出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C项正确;“雏形”表述错误,排除A项;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排除B项;二月革命后,存在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C。题组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4.(2020年7月海南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33)1918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苏维埃共和国为统一的军营,要求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口号下,把各项工作都转入战时轨道。这意味着苏俄即将实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18年”“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转入战时轨道”,可知强调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A。5.(2023年3月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6)1921年苏俄政府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某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这表明苏俄政府正在实施()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答案B6.(2021年1月内蒙古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4)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已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日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苏联经济的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加速发展战略 D.斯大林模式答案D解析根据“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已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日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可得出此时推行的是斯大林模式,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D项正确。思维导图史论要语1.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2.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3.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4.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模式得以确立,对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课时精练A组基础巩固题1.(2023·北京西城区高一期末)列宁说:“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火星报》创办B.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C.二月革命爆发D.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答案B解析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也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诞生的标志,故选B项;《火星报》创办于190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二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是在191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2.(2023·辽宁大连高一下期末)1917年,列宁在《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中明确指出:“在一个小农国家里,只要绝大多数居民还没觉悟到必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政党就决不能提出‘实施’社会主义的目的。”由此可见,列宁()A.获得农民阶级的广泛支持B.推动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C.促成工兵代表苏维埃成立D.从俄国国情出发制定战略答案D解析材料“在一个小农国家里,只要绝大多数居民还没觉悟到必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政党就决不能提出‘实施’社会主义的目的”说明列宁指出要在尊重俄国现实的情况下制定战略,故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农民阶级对列宁想法的支持,排除A项;材料中列宁强调的是要尊重俄国现实制定战略,与推动民主革命发展的关联不大,排除B项;促成工兵代表苏维埃成立是二月革命,排除C项。3.(2023·广西北海高一期末)列宁在俄共(布)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上说:“在十月的时候,我们恰好碰上了这样一个时机,俄国革命恰好碰上了一个幸运的时机。”列宁所说的“幸运时机”是指()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西方帝国主义陷于一战泥潭C.俄国国内相对和平D.布尔什维克党成为了执政党答案B解析列宁所说的“十月”指的是十月革命的“十月”,所以这里的“幸运时机”就是十月革命发生的有利时机,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西方列强正陷于一战的泥潭,无暇他顾,而沙俄在前线的失利则激化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为十月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时机,故选B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列宁所述的十月革命在时间上距离遥远,不会成为列宁所说的“幸运时机”,排除A项;俄国国内相对和平是不符合史实的,因为当时俄国在一战的前线接连失利,民众对沙俄的战争政策强烈不满,阶级矛盾尖锐,排除C项;布尔什维克党成为执政党是十月革命的结果,而题干所述为十月革命的背景,二者在逻辑上不符,排除D项。4.(2023·河南商丘名校高一期末)二月革命后,列宁主张不要议会制共和国,并坚持推行土地国有化、银行国有化等革命措施,并力主由工人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列宁的这些主张,意在()A.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B.为新经济政策出台做准备C.明确俄国革命的方向D.激发俄国农民的革命热情答案C解析由材料“二月革命后”“主张不要议会制共和国”“推行土地国有化”可知,列宁旨在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明确了俄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故C项正确;由材料可知十月革命尚未开始,故不可能是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事情,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农民问题,故D项错误。5.(2023·河南豫南九校高一期末)1917年8月,就有大约4000名中间派的孟什维克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的领导人马尔托夫曾在一封私人的信件中坦言:“群众不愿意支持我们,宁愿从护国派转向布尔什维克。”这说明,当时俄国()A.社会矛盾不可调和并日益激化B.社会主义革命具有社会基础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未掌握实权D.沙皇专制统治已经不得人心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在十月革命爆发前,俄国大约有4000名孟什维克加入布尔什维克,这反映出当时民众更支持布尔什维克,也表明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故选B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社会矛盾已经不可调和,故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当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掌握实权,排除;当时沙皇统治已被推翻,故排除D项。6.(2023·山东滨州高一期末)1918年,阿根廷成立了共产党;1920年,印尼成立共产党并积极领导工农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十月革命的影响具有世界意义B.亚非拉国家已经实现政治独立C.亚非拉国家革命任务发生变化D.世界各国普遍转向社会主义革命答案A解析题干中阿根廷、印尼和中国成立共产党都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且都受到了其影响,所以可以说十月革命的影响具有世界意义,故选A项;题干只是提到了上述三国建立共产党,并未提到其实现政治独立,且20世纪初三国都实现政治独立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亚非拉的革命任务并未因为共产党的成立而改变,排除C项;三个国家建立共产党并不意味着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更不能代表世界各国,排除D项。7.(2023·辽宁丹东高一期末)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这表明“战时共产主义”()A.用余粮收集制代替固定的粮食税B.是一种适应战时需要的特殊政策C.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D.导致战后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答案B解析材料“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表明当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有一定的特殊背景,故选B项;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排除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排除C项;材料主要论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原因,没有提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结果,因而无法体现是否导致战后严重危机,排除D项。8.(2023·北京西城区高一期末)历史海报是时代的产物。下图中代表苏维埃的人物形象由弱小变强大的关键在于()A.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B.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加入了协约国军事集团D.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答案B解析海报中1917年面对国内外敌人显得弱小的苏维埃人物,到1920年变强大,是由于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把国内外干涉军全部打败,维护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选B项;1903年俄国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17年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俄国退出了协约国军事集团,也退出了一战,排除C项;1932年苏联才完成“一五”计划,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9.(2023·广东深圳高一期末)某项政策最直接的目的是,通过在经济上向农民让步,在政治上重构工农联盟,实现巩固政权和危机化解的目标。该政策是()A.固定粮食税 B.余粮收集制C.义务劳动制 D.农业集体化答案A解析据材料“通过在经济上向农民让步,在政治上重构工农联盟,实现巩固政权和危机化解的目标”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政策是新经济政策,其主要措施是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故选A项;据所学,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并未在经济上向农民让步,排除B项;据所学,义务劳动制并非在经济上向农民让步,排除C项;据所学,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模式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为了发展工业而牺牲农民利益,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10.(2023·山东济南高一期末)苏联的某项经济举措改变了苏联农村的所有制结构,被斯大林认为是“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必要举措。这一举措()A.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B.满足战争的特殊需要C.损害苏联农民的利益D.适应了经济发展规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中“改变了苏联农村的所有制结构”,可知该政策是斯大林统治时期所实行的农业集体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政策损害了苏联农民的利益,故选C项;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它与农业集体化运动无关,排除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满足了三年国内战争的特殊需要,这与农业集体化运动无关,排除B项;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违反经济发展规律的表现,排除D项。B组能力提升题11.(2023·福建南平高一期末)十月革命后,苏俄颁布《土地法令》,宣布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将地主的田庄以及一切皇室的、寺院的、教会的土地转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这一规定意在()A.巩固工农联盟 B.推翻沙皇统治C.缓解经济危机 D.建立小农经济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宣布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可知十月革命后政府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故选A项;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的执行逐步缓和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危机,排除C项;苏维埃政府将土地分给农民的主要目的是巩固政权,而不是建立小农经济,排除D项。12.(2023·湖南郴州高一期末)日本学者不破哲三认为:1917年至1920年,是列宁理论活动中“荒废的时代”,称1920年11月之后是列宁的“最后三年”,在这一时期,列宁的理论活动精彩地复活了,或者说恢复了活力。列宁理论的“复活”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C.新经济政策的提出和实践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守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日本学者认为在1920年末列宁的理论恢复了活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开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帮助苏俄迅速走出政治经济困境,故选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0年逐步停止实施,排除A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是从1928年开始的,不符题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列宁的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13.(2023·湖北鄂州高一期末)苏联历史上某一经济政策在当时遭到了一部分人的强烈抵制,他们认为这种政策是“对十月的背叛”,是一种“退却”,在经济上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了,“改良主义政策只能削弱无产阶级的意志”。这一政策()A.清除了工农之间的分歧与矛盾B.尝试建立工农联盟的苏维埃政权C.动摇了刚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D.利用了市场和商品关系发展经济答案D解析据材料“在经济上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了,‘改良主义政策只能削弱无产阶级的意志’”,可知为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其突出特点是利用了市场和商品关系,故选D项;“清除了”一词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