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重庆市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重庆市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重庆市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重庆市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材料一:李及字幼幾,郑州人也。举进士,寇准荐其才,擢知兴化军。迁枢密直学士,出知杭州。于时内侍江德元居中用事,其弟德明奉使过杭,及待之薄。僚佐惊曰:“江使者兄弟,荣枯大臣如反掌耳。今公不加礼待之,公虽不求福,独不畏其为祸乎?”及曰:“待之如是足矣。”既而德明谓僚佐曰:“李公春秋高,何不求闲郡以自处,而居杭繁剧之地邪?”僚佐走语及曰:“果然,江使者之言可惧也。”及笑曰:“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既而德明亦不能伤也,时人重其操守。及资性清介治尚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忌杭风俗轻靡,未尝事宴游。在杭未尝市物,惟置白乐天一集而已。(节选自《东都事略·李及传》)材料二:曹玮久在秦州,累章求代。上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枢密直学士李及,上即以及知秦州。众议皆谓及虽谨厚有行,非守边之臣,不足以继玮。杨亿以众言告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心亦轻之。会有屯驻禁军白昼夺妇人银钗于市中,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观书如故。将吏皆惊。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谓旦曰:“向者相公初用及,外廷之议谓及不胜其任,及今材器乃如此,信乎相公知人之明也!”旦笑曰:“外廷之议,何其易得也。夫以禁军戍边,白昼为盗于市,主将斩之,事之常也,乌足以为异政乎?旦之用及者,其意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边境之事,玮处之已尽其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坏玮之成绩。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矣。”(节选自《说苑·敬慎》,有删减)9.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断句处的字母按顺序填写在答题卡上。(3分)及资性A清介B治尚C简严D喜慰荐E下吏F而乐G道H人之善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出,文中指京官调到地方任职。京官到地方任职实际上是因为犯事而被贬官。B.荣枯,指使人穷达,与《大学之道》中“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齐”用法相同。C.相公,在文中是对宰相的尊称。汉魏以来拜相者必封公,故有此称呼。D.“必矜其聪明”与《<老子>四章》中“自矜者不长”的“矜”意思相同。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及是郑州人,曾参加进士科考试,寇准因他有才能推荐过他;他在多地任要职,去世后获得殊荣。B.李及任杭州知州时,对过杭使臣江德明未厚礼相待,僚佐提醒他不要因此引来祸端,但李及不以为意。C.李及担任秦州知州时,禁军轻视他是文人,因此在集市公然抢劫,李及果断处置了他,由此立下威信。D.王旦认为李及不会像其他人一样自恃聪明,大加变革,败坏曹玮的功绩,故推荐李及做曹玮的接班人。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4分)(2)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矣。(4分)13.材料二中众人认为李及“谨厚有行”,请依据材料一分析李及这一特点。(3分)重庆市黔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周公受封于鲁,以此移风易俗。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节财、薄葬、闲服生焉。齐桓公之时,天子卑弱,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伐中国。齐国之地,东负海而北障河,地狭田少而民多智巧。桓公忧中国之患,苦夷狄之乱,欲以存亡继绝,崇天子之位,广文、武之业。故《管子》之书生焉。齐景公内好声色外好狗马猎射亡归好色无辨。作为路寝之台,族铸大钟,撞之庭下,郊雉皆响。一朝用三千钟赣,梁丘据、子家哙导于左右。故晏子之谏生焉。晚世之时,六国诸侯,溪异谷别,水绝山隔,各自治其境内,守其分地,握其权柄,擅其政令,下无方伯,上无天子,力征争权,胜者为右,恃连与国,结远援,以守其国家,持其社稷。故纵横修短生焉。申子者,韩昭釐之佐。韩,晋别国也,地墽民险,而介于大国之间。晋国之故礼未灭,韩国之新法重出;先君之令未收,后君之令又下。新故相反,前后相缪,百官背乱,不知所用。故刑名之书生焉。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富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若刘氏之书,观天地之象,通古今之论,权事而立制,度形而施宜,原道之心,合三王之风,以统天下,理万物,应变化,通殊类。非循一迹之路,守一隅之指,拘系牵连之物,而不与世推移也。故置之寻常而不塞,布之天下而不窕。(节选自刘安《淮南子·要略》)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齐景公内好A声色B外好C狗马D猎射E亡归F好色G无辩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以为”,是认为的意思,与《论语》中“仁以为己任”的“以为”意思相同。B.“贫”,“使……贫穷”,与《过秦论》中“以弱天下之民”的“弱”用法相同。C.“国家”,“国”指诸侯的封地,“家”指大夫的封地,与今天“国家”的意思不同。D.“劝”,是勉励的意思,与《兼爱》中“恶得不禁恶而劝爱”的“劝”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传承周公教诲,教导门下弟子,让其穿戴周朝服饰冠帽,修改儒家经典,由此产生了儒家学说。B.墨子认为儒家礼节繁琐,丰厚的葬礼长期的服丧,劳民伤财妨碍事务,于是放弃了周礼而采用夏政。C.战国时期诸侯相互征伐,国与国之间经常通过结盟来巩固统治、护卫疆士,合纵连横之术应运而生。D.韩国从晋国分裂而来,保留了许多过去的政令,这与不断颁布的新法矛盾抵触,刑名之学因此产生.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齐国之地,东负海而北障河,地狭田少而民多智巧。(4分)(2)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4分)14.文中为什么要介绍诸家学说的产生情况?请简要分析。(3分)重庆市育才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万州中学拔尖强基联盟2023-2024高二下学期三月联合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嗟乎!春秋之战多矣鲜有出于义者其或出于义而又不纯焉,卒同于不义而已矣。然圣人不忍遽绝焉,且幸之,且惜之。昔者,王莽乘西汉之衰,不用尺兵寸铁而移汉祚,翟义起兵讨之,未成而身死;唐武氏之祸,唐几亡矣,李敬业起兵讨之,未成而身死。此二人者,自以国家旧臣,义不忍靦颜俯首而立于怨家之朝,可谓知大义矣。今夫春秋之义,莫大于复仇;仇莫大于国之夺于人,而君父之死于人也。故吾力能报焉,而有以洗死者之耻,上也;其次,力不能报而报之,不克而死;最下则忘之,又最下则事之矣。吾尝读《春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鲁庄公也。庄公者,桓公之子,齐人实杀桓公。昔者,越败吴于槜李,阖闾死。夫差使人立于廷,苟出入,必谓己曰:“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则对曰:“唯,不敢忘!”三年乃报越。晋王李克用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公受而藏之于庙,卒以灭梁。吾观此二君者,其晚节末路,不可谓贤,而皆能复父仇如此,其义烈岂不壮哉!自桓公死于齐,庄公立,公及齐人狩于糕矣,师及齐师围郕矣,公及齐大夫盟于蔬矣,不惟忘其仇,而又报之德焉,所以事之者,惟恐其不足。孔子曰:“幸矣,乾时之役,犹能与仇雠战也;惜哉,其非以仇故战。而师虽败,不可谓不荣,然而不纯于义矣。”圣人于此不忍遽绝,姑与以得失相半之辞,是亦圣人之不得已焉耳。(节选自戴名世《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文本二: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仁见亲,义见说,智见恃,勇见身,信见信。内得爱焉,所以守也;外得威焉,所以战也。(节选自《司马法》)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春秋之战A多矣B鲜有C出D于义者E其或出F于义G而又H不纯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祚,本义为福,文中指帝位。“国祚”指国运,“践祚”指皇帝即位或登上帝位。B.克,指战胜,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能克终者盖寡”的“克”意思不同。C.《春秋》,“六经”之一,记录了周朝时期齐国的国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D.信,文中指信任,与白居易《琵琶行》中“低眉信手续续弹”的“信”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翟义起兵讨伐王莽,李敬业起兵讨伐武氏,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他们忠于前朝,不愿在仇人的朝堂上苟且偷生,这是符合大义的。B.面对国亡父死的情况,能够以己之力报仇除恨、一雪前耻是最上等的;不仅不报仇,反而在敌人的朝廷上诚心侍奉是最下等的。C.孔子一方面肯定了乾时之战能够与敌作战,虽败犹荣;另一方面遗憾鲁庄公在道义上不够纯粹,因为并非是为了复仇而出战。D.古代君王以仁爱为根本,因为仁爱而被民众尊重亲近,有了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就能借此对内保卫家园,对外发动战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夫差使人立于廷,苟出入,必谓己曰:“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4分)(2)不惟忘其仇,而又报之德焉,所以事之者,惟恐其不足。(4分)14.文本一第三段和《五代史伶官传序》都使用了与庄宗有关的史实,二者用意有何不同?(3分)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赵简子围卫之郛郭,犀盾、犀橹,立于矢石之所不及,鼓之而士不起。简子投枹曰:“乌乎!吾之士数弊也。”行人①烛过免胄而对曰:“臣闻之:亦有君之不能士耳,士无弊者。昔者吾先君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战十有二胜,是民之用也。献公没,惠公即位,淫衍暴乱,身好玉女,秦人恣侵,去绛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惠公没,文公授之,围卫,取邺,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取尊名于天下,亦此人之用也。亦有君不能士耳,士无弊也。”简子乃去楯橹,立矢石之所及,鼓之而士乘之,战大胜。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也。”或曰:行人未有以说也,乃道惠公以此人是败,文公以此人是霸,未见所以用人也。简子未可以速去盾、橹也。严亲在围,轻犯矢石,孝子之所爱亲也。孝子爱亲,百数之一也。今以为身处危而人尚可战,是以百族之子于上皆若孝子之爱亲也,是行人之诬②也。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赏厚而信,人轻敌矣,刑重而必,人不北矣。长行徇上③,数百不一矣;喜利畏罪,人莫不然。将众者不出乎莫不然之数,而道乎百无一人之行,行人未知众之道也。(节选自《韩非子·难二》)材料二孔子适卫,卫将军文子问曰:“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夫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文子曰:“有罪者惧是听之察刑之当也无罪者耻,何乎?”孔子曰:“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文子曰:“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孔子曰:“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以刑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执辔于此而动于彼,御之良也。无辔而用策,则马失道矣。”文子曰:“以御言之,左手执辔,右手运策,不亦速乎?若徒辔无策,马何惧哉?”孔子曰:“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节选自《孔丛子·刑论》)【注】①行人:掌管礼仪的官职。②诬:谎言。③长行徇上:为了君主而牺牲自己的高尚行为。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有罪者A惧B是听C之D察E刑之F当也G无H罪者耻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革车千乘”意为一千辆兵车,与《劝学》中“筋骨之强”的句式不同。B.“速”意为快、迅速,与《六国论》中“始速祸焉”的“速”意思不同。C.“耻”意为对……感到羞耻,与《师说》中“而耻学于师”的“耻”用法相同。D.“盛于礼而薄于刑”的“而”与《论语》中“人而不仁”的“而”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简子包围卫国国都的城郭,敲响战鼓但士兵却不进攻,烛过认为这不是战士的问题,而是赵简子不会使用战士。B.晋献公善于用人,使得国家领土增加了许多;晋文公也善于用人,因而夺取了邺地,打败了楚军,得到霸主之名。C.卫将军文子听人说公父氏不能“听狱”,他向孔子求证,孔子通过对“有罪者惧,无罪者耻”的分析证实了这一说法。D.孔子认为治国和驭马同理,善于驾马的人拿着缰绳就像拿着丝带一样,车辕两边的马就像在舞蹈,不是靠鞭子的帮助。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秦人恣侵,去绛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4分)(2)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4分)14.孔子认为先王时期百姓服从命令,现在百姓更加暴乱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重庆市铜梁一中等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材料一:秦欲伐齐,齐楚从亲,乃使张仪往相楚。张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计无便此者。”楚王大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之。楚王怒曰:“寡人不兴师发兵得六百里地,群臣皆贺,子独吊,何也?”陈轸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楚王曰:“有说乎?”陈轸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绝约于齐,则楚孤。张仪至秦,必负王,是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而两国之兵必俱至。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不与吾地,阴合谋计也。”楚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于是遂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张仪至秦,详失绥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下秦。秦齐之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于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割地反以赂秦,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出地于秦,取偿于齐也,王国尚可存。”楚王不听,卒发兵而使将军屈匄击秦。秦齐共攻楚,杀屈匄,遂取丹阳、汉中之地。(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有删改)材料二:张仪欺楚怀王,陈轸谏言可谓善矣。然至云:“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是轸不深计齐之可绝与否,但以得地为意耳。及秦负约,楚王欲攻之,轸又劝曰:“不如因赂之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此策尤乖谬不义。且秦加亡道于我,乃欲赂以地,齐本与国,楚无故而绝之,宜割地致币,卑词谢罪,复求其援,而反欲攻之,轸之说于是疏矣。(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乃以相印A授B张仪C厚赂之D于是遂绝约E于齐F使G一将军H随张仪。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亲,指合纵相亲,是战国时期六国合纵结为联盟,共同对抗秦国侵略的策略。B.卒,指最后、最终,与《赤壁赋》“而卒莫消长也”中的“卒”意思相同。C.但,指仅、只是,与《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中的“但”意思不同。D.谢,指道歉,与《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中的“谢”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王为攻打齐国派张仪到楚国,张仪以六百里的土地和秦楚两国的友好关系作为诱饵,诱惑楚王与齐国断绝关系,楚王答应了张仪。B.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C.张仪回到秦国,假装跌下车,三个月不上朝,楚王以为张仪对断交之事不满,就派人辱骂齐王,齐王很生气,于是与秦国建立了友好关系。D.楚使者被张仪欺骗后,报告楚王,楚王要发兵攻打秦国,陈轸认为不能攻打,而应贿赂秦国,让秦国单独攻打齐国,楚王不听建议。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不与吾地,阴合谋计也。(4分)(2)是我出地于秦,取偿于齐也,王国尚可存。(4分)14.洪迈认为陈轸两次谏言都有不合理之处,请分别简要概括。(3分)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齐有三邹子。其前邹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其次邹衍,后孟子。邹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是以邹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襒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身亲往师之。作《主运》。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故武王以仁义伐纣而王,伯夷饿不食周粟;卫灵公问陈,而孔子不答;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太王去邠。此岂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或曰,伊尹负鼎而勉汤以王,百里奚饭牛车下而缪公用霸,作先合,然后引之大道。邹衍其言虽不轨,倘亦有牛鼎之意乎?(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受业子思A之门B人C道D既通E游事F齐宣王G宣王H不能用。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当,文中意思是“在”,与《兼爱》中“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的“当”含义相同。B.连衡,文中指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的策略,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C.“是以邹子重于齐”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四章》)两句中的“于”含义不同。D.不轨,超越常规,不合法度。与现代汉语成语“图谋不轨”中的“不轨”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司马迁读《孟子》,读到君王追求功利的文字曾产生感慨,认为追求功利是祸乱的源头,孔子为了防备祸乱的源头,就很少提到功利。B.邹忌生活在孟子之前,邹衍生活在孟子之后。邹忌和邹衍在当时都受到了君王的重视和重用,而孟子却未能受到当时君王们的青睐。C.邹衍看到当时的诸侯越来越荒淫奢侈、不崇尚德政的现象,认为诸侯应该先整饬自己,再推行到百姓,于是开始著书立说。D.司马迁在文中虽对邹衍有些批评的言论,但总体上还是以对他的赞颂为主,赞颂了他的仁政思想和学术才气以及高尚的人格。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4分)(2)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身亲往师之。(4分)14.从原文看,孟子为什么不受当时君王的重视?请简要回答。(3分)答案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9.BDF10.A11.AC12.(1)我老了,假如能到政事比较闲的地方任职,来使自己身心闲适,又有何妨呢?(2)我任用李及的原因,只是因为他持重敦厚,一定能严格遵守曹玮的制度(规矩)罢了。13.①李及不用超常礼仪接待使臣江德明,且不怕报复,不惧威胁,表明李及有操守、有德行;②李及喜欢推荐属吏,乐于称道他人有点,表明他忠厚;③李及不满杭州轻浮奢靡的风俗,且从不举行宴饮游乐,表明他严格谨慎【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李及天性清正耿直,为政崇尚简约严明,喜好推荐属吏,乐于称道他人的优点。“及资性清介”主谓短语单独成句,其后B处断开;“治尚简严”中,“治”是主语,“尚”是谓语,“简严”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其后D处断开;“喜慰荐下吏”前省略主语“李及”,“喜慰荐”是谓语,“下吏”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其后F处断开故选BDF。10.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京官到地方任职实际上是因为犯事而被贬官”错误。京官调到地方任职有很多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犯事而被贬官,选项说法绝对。B.正确。使动用法,使人穷达;使动用法,使……齐整。句意:想要使大臣尊贵或低贱,简直易如反掌。/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C.正确。D.正确。都是夸耀、夸大。句意:一定自恃聪明。/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诚”,假如,如果真的;“自逸”,使自己闲适;“何伤”,何妨,有什么妨碍呢。(2)“所以”,……的原因;“但”,只;“以”,因为;“规模”,制度、规矩。1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原文“于时内侍江德元居中用事,其弟德明奉使过杭,及待之薄。”“及笑曰:‘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既而德明亦不能伤也,时人重其操守”可知,李及不用超常礼仪接待使臣江德明,且不怕报复,不惧威胁,表明李及有操守、有德行;由原文“及资性清介,治尚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可知,李及喜好推荐属吏,乐于称道他人有点,表明他忠厚。由原文“忌杭风俗轻靡,未尝事宴游。在杭未尝市物,惟置白乐天一集而已。”李及不满杭州轻浮奢靡的风俗,且从不举行宴饮游乐,不在杭州购物,表明他的严格谨慎。参考译文:材料一:李及字幼幾,是郑州人。参加进士科考试,寇准举荐他有才能,被提拔为兴化军知军。升任枢密院直学士,外任杭州知州。当时内侍官江德元在内廷掌权,他的弟弟江德明奉命出使,经过杭州,李及待他很冷淡。属吏惊讶地说:“江使者兄弟,想要使大臣尊贵或低贱,简直易如反掌。如今大人不用超常的礼仪对待他,大人即使不企求福分,难道就不怕他报复吗?”李及说:“这样对他已经足够了。”不久江德明对(李及的)属吏说:“李公年纪老了,何不找个政事清闲的州郡任职,却要待在这事务繁重至极的杭州呢?”属吏跑去告诉李及说:“果真如此,江使者的话可怕啊。”李及笑着说:“我老了,假如能到政事清闲的州郡任职,来使自己身心闲适,又有何妨呢?”后来江德明也无法中伤他,世人(因此)推崇李及的操守。李及天性清正耿直,为政崇尚简约严明,喜好推荐属吏,乐于称道他人的优点。(他)对杭州轻浮奢靡的风俗不满,未曾从事宴饮游乐。没有在杭州购物,只买过一部白居易诗集而已。材料二:曹玮在秦州任职很久,多次上表请求委派别人接替自己的职务。皇帝问王旦谁可接替曹玮,王旦推荐枢密院直学士李及,皇帝于是任命李及为秦州知州。众人都认为李及虽然严格忠厚有操守,但不是守卫边境的臣子,不能够接替曹玮。杨亿把众人的议论告诉王旦,(王旦)不回答。李及到了秦州,文武属官心里也瞧不起他。恰逢一名驻守禁军白昼在市中抢夺妇女的银钗,小吏抓住他,向李及报告。李及正坐着看书,召见禁军,令他上前,稍加责问,那名禁军承认罪责。李及不再交付法官审讯,马上命令将他斩首,(然后)照样看书。文武属官都大吃一惊。不几天,(李及的)声誉就传到了京城。杨亿听说后,又去拜见王旦,详细陈述此事,对王旦说:“从前相公初用李及,外朝认为李及不能胜任职务,如今李及竟有如此才能器度,相公确实有知人之明啊!”王旦笑着说:“外朝的议论,太容易满足了。禁军戍守边疆,青天白日在集市公然抢劫,主将(即李及)将他斩首,这是平常之事,哪里称得上优异的政绩呢?我任用李及,本意不在此。曹玮担任秦州知州七年,羌人畏惧屈服,边境之事,曹玮已处理得够好了。派遣他人接替曹玮,一定自恃聪明,大加变革,(这就)破坏了曹玮成功的业绩。我任用李及的原因,只是因为他持重敦厚,定能谨慎守护曹玮的制度罢了。”重庆市黔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10.BDF(3分)11.A(3分)12.A(3分)13.(1)齐国的土地,东边背靠大海,北边被黄河阻隔,土地狭窄农田稀少,百姓大多精明巧诈。(4分)(2)事情像这样,这一定会牵连我,被侮辱才死,更加辜负国家。(4分)14.列举诸家学说的产生缘由,借此闸明《淮南子》的价值和意义:一是与诸家学说相比,揭示了天地万物的根本规律;二是突破了学说的局限,能与世推移。(3分)重庆市育才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万州中学拔尖强基联盟2023-2024高二下学期三月联合考试10.(3分)BEG【解析】句意:春秋时期战争很多啊!很少有出自道义的;其中有的出自道义,但是却不纯粹啊,最终和没有道义的战争相同罢了。11.(3分)C【解析】《春秋》是周朝鲁国的国史,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鲁国的重要史实。从文本一原文中“吾尝读《春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鲁庄公也”可知,作者在《春秋》中读到的是鲁国鲁庄公的故事。12.(3分)D【解析】“有了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就能借此对内保卫家园,对外发动战争。”错误,根据材料二最后一句,对内就能得到民众的爱戴,借以守土卫国;对外就能具有威慑力量,借以战胜敌人。13.(8分)(1)夫差让人站立在朝廷,如果自己进出于此,一定要对自己说:“夫差,你忘记越王杀死你父王的事了吗?”(立于廷:站在朝廷上;苟:如果;谓己:对自己说,状语后置,省略句;而:你,你的。)(2)不只是忘记了自己的仇恨,而且还以德报怨,用来侍奉齐国的事情,只怕自己做得还不够。(惟:只,只是;报之德:以德报怨,状语后置;所以:用来……的方法;不足:不够。)14.(3分)①本文使用的庄宗的史实,是用来论证庄宗虽然晚年不够贤能,但是却能为父报仇,这种孝义节烈的复仇行为值得赞扬;或证明了春秋大义中,最重要的就是为国为父复仇。(2分)②《五代史伶官传序》使用庄宗的史实来论证“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或证明“盛衰之理,虽曰天明,岂非人事哉”。(1分)。附参考译文:文本一:孟子说:“春秋时没有符合道义的战争。”哎!春秋时期战争很多啊!很少有出自道义的;其中有的出自道义,但是却不纯粹啊,最终和没有道义的战争相同罢了。然而圣人不忍心一下子对它们完全否定,又庆幸,又痛惜。从前,王莽趁着西汉的衰落,微小的武力都没有使用就篡夺了汉朝帝位,翟义出兵讨伐王莽,兵败身死;唐代武氏的祸乱,唐朝差一点亡国了,李敬业发兵讨伐武则天,兵败身死。这两个人,自己认为是国家老臣,坚守道义不忍心在仇人的朝堂厚颜低头地生存,能够称得上懂得大义啊。如今《春秋》中的道义,没有什么比复仇更大;仇恨没有什么比国家被别人所夺、君父死在别人手中更大的了。所以我的力量能够报仇,并且有洗刷死者耻辱的能力,是上等;次一等,力量不能够报仇却坚持报仇,没有成功而身死;再下一等是忘记仇恨,最下一等是侍奉仇敌。我曾阅读《春秋》,对于鲁庄公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鲁庄公,是鲁桓公的儿子。齐国人的确杀死了鲁桓公。从前,越国在榜李打败吴国,阖闾战死。夫差让人站立在朝廷,如果自己进出于此,一定要对自己说:“夫差,你忘记越王杀死你父王的事了吗?”就回答说“是,不敢忘记!”三年就报复了越国。晋王李克用将死的时候,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王是我的仇敌给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愿!”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最终用它们消灭了梁国。我考察这两位君王,他们人生的后期,不能够说贤德,但是全都能为父报仇,他们的孝义节烈难道不壮烈!从鲁桓公在齐国身死,鲁庄公即位,鲁庄公到蕉和齐人一起打猎,鲁国军队和齐国军队一起围攻郕国,鲁庄公和齐国大夫在芪会盟,不只是忘记了自己的仇恨,而且以德报怨,用来侍奉齐国的事情,只怕自己做的还不够。孔子说:“幸运啊,乾时之战,尚且能够和仇人作战;可惜啊,鲁庄公不是因为复仇而战。军队虽然战败,不能不说光荣,但是在道义上却不纯粹。”圣人对于这种情况不忍心一下子完全否定,姑且给以得失各半的评价,这也是圣人无可奈何啊。文本二:古人以仁爱为根本,以正义的方法处理国家大事,这就叫做政治。政治达不到目的时,就要使用权势。权势总是出于战争,而不是出于中和与仁爱。因而,杀掉坏人而使大众得到安宁,杀人是可以的;进攻别的国家,出于爱护它的民众,进攻是可以的;用战争制止战争,即使进行战争,也是可以的。因此,君主应该以仁爱为民众所亲近;以正义为民众所喜爱;以智谋为民众所倚重;以勇敢为民众所效法;以诚实为民众所信任。这样,对内就能得到民众的爱戴,借以守土卫国;对外就能具有威慑力量,借以战胜敌人。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10.BEG(3分)11.A(3分)12.C(3分)13.(1)秦人肆意入侵,打到距离绛城只有十七里的地方,也是用的这些民众。(4分)(2)现在用刑法来整治百姓,刑法尚且用不尽。为何还要用礼教来统一他们的言行呢?(4分)14.①先王重视礼教而很少用刑法,所以百姓服从命令。②现在废掉礼教而崇尚刑罚,所以百姓更加暴乱。(3分)重庆市铜梁一中等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10.CDF句意:就把相印授给了张仪,还馈赠了大量的财物。于是就和齐国废除了盟约,派了一位将军跟着张仪到秦国。“以相印”作状语,“授”作谓语,“张仪”作宾语,故C处断开;“厚赂”作谓语,“之”作“赂”的宾语,代指张仪,故D处断开;“于是遂绝约于齐”为状语后置句,“于齐”做“绝约”的后置状语,故F处断开。故选CDF。11.C《蜀道难》中“但见悲鸟号古木”中的“但”与原文的意思为相同。12.D“让秦国单独攻打齐国”错误,由原文“攻之不如割地反以赂秦,与之并兵而攻齐”可知,是联合秦国共同攻打齐国。故选D。13.(1)如果秦国给我们土地,那么与齐国绝交也不晚;假如秦国不给我们土地,那也暗中符合我们的策略。(得分点苟:如果与:动词,给与绝:断绝阴:暗中)(2)这样我们从秦国失去了土地,还可以从齐国那里取得补偿,大王的国家还可以生存下去。(得分点是:这样出:失去取:取得状语后置句:出地于秦,取偿于齐)14.①陈轸并没有考虑与齐国绝交是否可行,只是以得到土地作为是否同齐国绝交的标准。②陈轸不应该建议把楚国都市送给秦国,更不应该和齐国绝交,并联合秦国攻打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