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广西百所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萧何,沛人也。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何以丞相留收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辛辄补缺。上以此剸①属任何关中事。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关内侯鄂秋时为谒者,进曰:“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今虽无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加万世之功哉!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上曰:“善。”于是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选自《汉书·萧何传》,有删改)材料二: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②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籥,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群臣,声施后世。(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有删改)[注]①剸:专擅,统领。②孝惠:刘盈,汉高祖与吕后之子,高祖驾崩后继位,谥号汉惠帝,又称孝惠帝。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计户转漕A给军B汉王C数失军D遁去E何常兴F关中卒G辄H补缺。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社稷,指土神和谷神,也可用来代指国家,文中加点处的“社稷”就指土神和谷神。B.“何素不与曹参相能”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素”字意义相同。C.“毋为势家所夺”与“手之所触”(《庖丁解牛》)两句中的“所”字用法和意义相同。D.太史公,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是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这里指《史记》作者司马迁。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萧何得到了秦朝的图册文书档案,这使沛公详细地知道天下要塞、户口多少、强弱分布情况和人们痛恨忧苦的事情。B.汉王与诸侯攻打楚军时,萧何镇守关中,侍奉太子。萧何经常上奏,汉王许可的就去执行,事事等着汉王的许可才做。C.汉王即帝位,按照功劳进行封赏,关内侯鄂秋认为萧何应当第一。皇上让萧何位居第一,恩赐他佩剑穿鞋上殿。D.太史公说萧何谨守自己的职责,根据民众痛恨秦朝苛法的情况,顺应历史潮流,给他们除旧更新,其地位冠盖群臣。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4分)(2)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4分)14.萧何辅佐沛公(高祖)和孝惠帝时一向廉洁自律,这两则材料都有所体现。请简要说明。(3分)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唐遣唐邓节度使①李愬讨吴元济。先是,愬遣将将二千余骑巡逻,遇贼将丁士良,与战,擒之。士良无惧色,遂命解其缚,士良请尽死以报其德,愬署为捉生将。士良言于愬曰:“吴秀琳据文城栅,有陈光洽为之主谋也。然光洽勇而轻,好自出战,请为擒之,则秀琳自降矣。”光洽被执,秀琳果降。愬延秀琳问计,秀琳答曰:“将军必欲破贼,非得李祐不可。”李祐,贼健将也,每战常轻官军,时率众割麦于野。愬遣史用诚以壮士三百伏林中,诱而擒之以归。将士争请杀之,愬独待以客礼,署为兵马使,令佩刀出入帐中。始定破蔡之计,愬令祐以突将三千为前锋,李忠义副之;愬与监军将三千为中军;李进诚以三千殿为后军。令曰:“但东行!”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敕士少休,食干粮。时大雪,旗旆折裂,人马冻死者相望。诸校请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众皆失色,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盛。分轻兵断贼朗山之援,又断洄曲及诸道桥梁。行七十里至悬瓠城②。城旁皆鹅鹜池,愬令击之以乱军声。初,蔡人拒命,官军凡三十余年不能至其城下,故蔡人皆不为备。祐等攀城先登,率军鏖战。鸡鸣,雪止,遂执元济,槛送京师,而淮西悉平矣。(节选自《百战奇略·雪战》,有改动)材料二:李愬谋袭蔡州。至城下,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吴元济外宅。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元济曰:“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起,听于廷,闻愬军号令,应者近万人,始惧,帅左右登牙城拒战。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烧其南门,矢如猬毛。晡时③,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改动)【注】①唐邓节度使:唐代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②悬瓠城:一作“悬壶城”,即蔡州。③晡(bū)时:即申时,下午3点到5点。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守门卒A方熟B寐C尽D杀之E而留击F柝者G使击柝H如故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轻,文中指“轻视”,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故民之从之也轻”的“轻”含义不同。 B.但,文中指“只”“仅”,与《木兰诗》中“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的“但”含义相同。 C.乱,文中指“扰乱”,与《烛之武退秦师》中“以乱易整,不武”的“乱”含义不同。 D.以,文中指“用”,与《侍坐章》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的“以”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愬奉命讨伐吴元济,起初派部将率骑兵巡逻,遇敌将丁士良,双方交战,唐军成功擒获丁士良。 B.李愬在征战中,先后降伏了丁士良、吴秀琳、李祐等人。之后李祐主动请缨,为活捉吴元济立下大功。 C.李愬未到蔡州时遇到大风雪,人马冻死很多。将士们起初有畏难情绪,但因敬畏李愬而不敢违抗。 D.吴元济听闻李愬军中的号令声,才带领随从登上牙城进行抵抗,无奈李愬攻势凌厉,只得请求服罪。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初,蔡人拒命,官军凡三十余年不能至其城下,故蔡人皆不为备。(4分)译文:(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4分)译文:14.李愬攻下蔡州、活捉吴元济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概括。(3分)广西贵港市创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质量调研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临川汤先生传邹迪光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之临川人。生而颖异不群。体玉立,眉目朗秀。见者啧噴曰:“汤氏宁馨儿。”五岁能属对。试之即应,又试之又应,立课数对无难色。十三岁,就督学公试,补邑弟子员。每试必雄其曹偶。庚午举于乡,年犹弱冠耳。见者益复喷喷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丁丑会试,江陵公!属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应。曰:“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公虽一老孝廉乎,而名益鹤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至葵未举进士,而江陵物故矣。诸所为附薰炙@者,骎且渐没矣。公乃自叹曰:“假令子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而时相蒲州、苏州两公,其子皆中进士,皆公同门友也。意欲要之入幕酬以馆选,而公率不应,亦如其所以拒江陵时者。以乐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每至丙夜,声琅琅不级。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曰:“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部虽无所事事,而公奉职毖慎,谓两政府进私人而塞言者路,抗疏论之,谪粤之徐闻尉。居久之,转遂昌令。又以矿税事多所醯戾。,计借之日,便向吏部堂告归。虽主爵留之,典选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长往,神武之冠竟不可挽矣。居家,中丞惠文、那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即有时事,非公愤不及齿烦。人劝之请托,曰:“吾不能以面皮口舌博钱刀,为所不知后人计。”指床上书示之:“有此不贫矣。”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光《文港》一书,至掩卷而诵,不讹只字。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光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公又以其绪余为传寺,若(紫萧》《还魂》诸剧,实驾元人而上。每谱一曲令小史当歌而自为之和声授寥康。识者谓神仙中人云。公与予的游县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道巡中机。然不和同声回振寥廓,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于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选自《汤显祖诗文集》附录,有删节)[注]①江陵公:指时相张居正,其为江陵人。②啖以巍甲:用名居高第来诱劝。③薰炙;比喻以气势凌人。④留都:迁都之后,对旧都的称呼。⑤刺:名帖,名片。⑥戾:乖舛,谬误。10、文中面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每谱一曲A令小史B因当歌C而自为之D和同声回振寥廓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属,指缀缉、撰著,与《赤壁赋》“举酒属客”中“属”的词义并不相同。B.曹偶,指侪辈、同类,与《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中的“徒属”意义相同C.要,邀请、约请,“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要”也是这个意思。D.谪,指被贬官,“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汤显祖持身端洁,拒绝了时相张居正的利诱,海内士人都以结识他为荣幸B.因为上书批评当权者徇私情、塞言路,汤显祖被贬官至广东,做了徐闻尉。C.汤显祖辞官回家后,当地官员争相与他交往,而汤显祖不为私事开口求人D.汤显祖与邹迪光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但没准备好粮食,因而作罢。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14.请简要概括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3分)广西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齐侯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其君何若?”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君曰:“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亡,臣何送焉?若言不见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谏而不见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为①也。故忠臣者,能纳善于君,而不能与君陷难者也。”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公不悦,趣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人,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也。晏子方食,君之使者至,分食而食之,晏子不饱。使者返言之景公,景公曰:“嘻!夫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过也。”令吏致千家之县一于晏子,晏子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厚取之君而厚施之人,代君为君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藏之,是筐箧存也,仁人不为也;厚取之君而无所施之,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婴也闻为人臣进不事上以为忠,退不克下以为廉,八升之布、一豆之食足矣。”使者三返,遂辞不受也。(节选自《说苑·臣术》)【注】①为:同“伪”。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晏子出A公使B梁丘据C遗之D辂车E乘马F返不受G公H不悦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驾驽马”与“驽马十驾”(《劝学》)两句中的“驽马”含义相同。B.“于臣足矣”与“不拘于时”(《师说》)两句中的“于”字含义不同。C.“而食之”与“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的“食”字含义相同。D.“令吏致千家之县一于晏子”与“而致千里”(《师说》)两句中的“致”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晏子对忠臣的看法与齐侯不同,他认为忠臣要恪尽职守,建言献策,使君主接受正确意见,避免君主出现有难和出逃这些情况。B.齐景公派人送去高大华美的马车,晏子多次辞谢。景公不高兴,表示晏子不乘坐这样的马车,那自己也不会乘坐。C.晏子认为君主乘坐高大华丽的车马,下面的臣子也乘坐它,进而百姓没有正确的行为准则,也就会形成奢侈浪费之风。D.齐景公命人将一个千户县的赋税全部送给晏子,晏子表示虽然自己家境贫穷,但日常生活八升粗布,一盘食物,也就足够了,仍辞谢了。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忠臣者,能纳善于君,而不能与君陷难者也。(2)厚取之君而无所施之,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14.晏子身为齐国国相,却能厉行节约,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其具体表现。(3分)广西崇左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议计数,三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这石颂动业。于是书集魯德生七十人,至泰山下,议封祥。诸儒或曰:“古代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扫她而祭祀、席因菹粕。”议各难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而遂除车道,上自太山阳至题、这石蟆德:从阴道下,祥于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始皇成为感阳人多,先王之宫延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文,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没酒、属之成阳,以象天被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发北山石棒、写蜀、荆她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于是立石东海上胸界中,以为秦东门。因徒三万家骊邑,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售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徒边。始皇长子扶苏读曰: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军于上郡。三十七年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始皇二十余子,少子胡亥最爱,请从,上许之。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日/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B.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C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日/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议君也/甚无谓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日/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谥,即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古代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B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意思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举行C阳,古人多用“阳”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用“阴”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文中“上自太山阳至颠"指从泰山的南坡一直到达顶峰。D崩,中国古代称皇帝或皇太后的死亡。《礼记·曲礼》中这样的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日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王兼并六国,改称号为“皇帝”,自称为“朕”,追尊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废除谥号制度。B,秦始皇准备到泰山封禅,有的儒生认为要用蒲草包裹车轮,使用草席,最终秦始皇没有采纳。C.秦始皇在上林苑中修建阿房富,在东海边上竖巨石,迁大量百姓到骊邑和云阳,加重了他们十年的赋税。D,秦始皇活埋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始皇长子扶苏劝谏,始皇为之大怒,便派扶苏到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4分)答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4分)答14秦始皇为什么将儒生生"坑之成阳”?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说明。(3分)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蔬(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①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②”,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③之所乐也。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块,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瓣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⑤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选自司马光《独乐园记》)【注】①鹪鹩(jiāo
liáo):一种鸟。②“若夫”四句:语出《庄子·逍遥游》。③迂叟:作者自称。④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⑤纴(rèn):纺织。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自A是分而B为二渠C绕庭四隅D会于西北E而出F命之G曰弄水轩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轩,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本文指前者。B.庵,圆形草屋,旧时文人的书斋多称“庵”;斋,屋舍。文中指书斋。C.楹,厅堂的前柱;计算房屋的单位,一间为一楹。本文指前者。D.台,高而平的建筑物,一般供眺望或游观之用。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用孟子、孔子、颜子、庄子等人关于乐趣的论述,目的是通过对比,引出下文对独乐园的描写。B.最后一段,作者设难而诘,自贱其身,自贬其乐,以退为进,连用反问,寓雄辩于问答之中,层层守攻,理直气壮地说明“独乐”可也。C.整篇作品,不论是对独乐园的写景状物还是抒情议论,都没有提及第二位家人或友人,这一构思符合文章所表达的“独乐之趣”的宗旨。D.本篇表面上叙写作者居住于“独乐园”的种种乐趣,实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退隐洛阳的孤独寂寞、愤世嫉俗、厌恶出仕的情感。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4分)(2)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4分)14.文章第二段从哪些方面记述了独乐园?(5分)答案广西百所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10.BEG[(原文标点)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11.C(两句中的“所”字用法和意义不同:前者是“为……所”用法,表被动;后者是“所+动词”用法,构成名词性短语,意为“……的地方”)12.B(“事事等着汉王的许可才做”不合文意,依据原文“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可知,如果来不及上奏,就按适宜的方式施行,等汉王回来时奏报)13.(1)虽然陛下多次丢失崤山以东大片土地,而萧何常常保全关中来等待陛下,这是万世的功劳。(“亡”“全”“也”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亡,丢失;全,保全;也,表示判断)(2)孝惠帝说:“曹参怎么样?”萧何叩头说:“陛下得到(合适的)人选了!我死也不遗憾了!”(“何如”“顿首”“恨”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何如,怎么样;顿首,叩头;恨,遗憾)14.①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相跑到府库去瓜分金银丝帛等财物,而萧何先去收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文书、地理图册和户籍簿并加以保存。(2分)②萧何购置的田地住宅必定处在贫苦偏僻的地方,建造家园时不修筑有矮墙的房舍。(1分)(意思答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萧何,是沛县人。汉高祖刘邦是平民时,萧何多次在吏事上袒护他。高祖做了亭长,萧何又常帮助他。等到高祖起兵做了沛公,萧何曾经担任丞督事。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相跑到储存金银丝帛财物的府库去瓜分它们,只有萧何先去收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文书、地理图册和户籍簿加以保存。之所以沛公详细地知道天下要塞,户口多少,强弱分布情况,人们痛恨忧苦的事情,就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朝的图册文书档案。萧何以丞相身份接管留守巴蜀,镇抚谕告(境内的百姓),让他们供给军需粮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攻打楚军,萧何镇守关中,侍奉太子,治理栎阳。制定法令规约,建立宗宙、社稷、宫室、县邑,经常上奏,汉王许可的就去执行;如果来不及上奏,就按适宜的方式施行,等汉王回来时奏报。(萧何)还统计户籍人口并转运粮饷来供给军需,汉王多次损兵折将逃跑,萧何经常征发关中士卒,立即加以补充。汉王因此把关中事务专门交给萧何。汉五年,已经杀掉了项羽,汉王即帝位,按照功劳进行封赏。关内侯鄂秋当时担任谒者,进言说:“汉军与楚军在荥阳对峙数年,军队没有现存的粮食,萧何从关中转运粮饷,供给不缺。虽然陛下多次丢失崤山以东大片土地,而萧何常常保全关中来等待陛下,这是万世的功劳。现在即使没有曹参这样的人一百个,汉又能损失什么呢?汉的获得不一定非等待他们才能保全。为什么要以一旦之功加于万世之功之上呢!萧何应当第一,曹参排在其后。”皇上说:“好。”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让萧何(位居)第一,恩赐他佩剑穿鞋上殿,进入朝廷时不必小步快走。材料二:萧何一向不跟曹参和睦,到萧何病重时,孝惠皇帝亲自去探视相国病情,趁便问道:“您如果故去了,谁可以接替您呢?”萧何回答说:“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了。”孝惠帝说:“曹参怎么样?”萧何叩头说:“陛下得到(合适的)人选了!我死也不遗憾了!”萧何购置的田地住宅必定处在贫苦偏僻的地方,建造家园时不修筑有矮墙的房舍。他说:“我的后代贤能,就学习我的俭朴;后代不贤能,可以不被有权势的人家夺取。”孝惠二年,相国萧何去世,谥号为文终侯。(太史公说)相国萧何在秦朝时仅是个文职小官吏,平平常常,没有什么惊人的作为。等到汉室兴盛,仰仗帝王的余光,萧何谨守自己的职责,根据民众痛恨秦朝苛法这一情况,顺应历史潮流,给他们除旧更新。韩信、黥布等都已被诛灭,而萧何的功勋更显得灿烂。他的地位为群臣之冠,声望延及后世。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10.CEG【解析】原句标点: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译文:看守城门的士兵正在熟睡,唐军把他们全部杀死,只留下打更的人,让他照常打更。11.D【解析】A项,轻视/容易。B项,只、仅。C项,扰乱/混乱。D项,用(介词)/做(动词)。12.B【解析】曲解文意。“李祐主动请缨”错,原文说的是“愬令祐以突将三千为前锋”。13.(1)最初,(从)蔡州人对抗朝廷命令(以来),唐军总共有三十多年不能到达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都不加防备。(“拒命”“凡”“至”“不为备”各1分,共4分。)(2)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越国”“鄙”“远”“陪”各1分,共4分。)14.①李愬知人善任,有谋略。②李愬善于利用气象条件,雪夜奇袭。③李愬不畏艰险,坚定勇敢。④吴元济轻敌大意。(1点1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得满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唐廷派遣唐邓节度使李愬率军讨伐吴元济。起初,李愬派遣部将率领二千余骑兵巡逻,路遇敌将丁士良所部,双方交战,(唐军)将其擒获。(但)丁士良毫无惧色,(李愬)便叫人给他松绑,丁士良表示愿意效死报答李愬的活命之恩,李愬任命他为捉生将。丁士良向李愬建议说:“吴秀琳现在据守文城栅,有陈光洽为他出谋划策。然而陈光洽勇猛而轻率,喜欢孤军出战,请允许我前去把他抓来,这样吴秀琳将会不战而降。”等到陈光洽被活捉以后,吴秀琳果然投降了。李愬请来吴秀琳询问(征讨吴元济的)计策,秀琳回答说:“将军如果一定要打败吴元济的话,非得得到李祐不可。”李祐,是贼军中的猛将,每次作战总是轻视官军,此时李祐正率兵在田野里收割小麦。李愬于是派遣史用诚带领三百名壮士埋伏在附近树林中,引诱李祐并活捉他,(将他)带回军营。唐军将士都争着请求把李祐杀掉,唯有李愬以待客之礼款待他,任命他为兵马使,并且准令他可以佩带腰刀进出自己的军帐。(其后,经与李祐密谋)才正式制定了奇袭蔡州的战略计划,李愬命令李祐率领敢死队三千人为前锋,李忠义为副将;李愬与监军率领三千人为中军主力;李进诚率领三千人担任后卫。(部署停当以后)李愬下达命令说:“只管向东挺进!”唐军向东行军六十里,天已黑了,进至张柴村,将该地守军全部歼灭。然后命令部队稍事休息,吃些干粮。当时天正下着大雪,寒风刮得军旗破碎,冻死的人马随处可见。众将校请示下一步行军方向,李愬说:“到蔡州,去取吴元济的首级。”众人听后惊惧失色,由于大家都敬畏李愬,所以没有谁敢违抗命令。到了半夜,雪下得更大。李愬这时一面派遣一支轻装部队(南下)切断朗山敌人的增援道路,一面出动部分兵力(北上)卡住洄曲和其他通往蔡州道路上的桥梁。唐军又走了七十里,进至蔡州城下。该城旁边都是饲养鹅鸭的池塘,李愬叫士兵击打池中鹅鸭,让它们发出叫声以扰乱唐军行进的声响。最初,(从)蔡州人对抗朝廷命令(以来),唐军总共有三十多年不能到达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都不加防备。李祐等人率先登上城墙,带领战士(与敌军)展开激烈战斗。鸡鸣天亮时候,雪停了,唐军活捉了吴元济,然后用囚车押往京城长安,至此淮西地区完全平定。材料二:李愬谋划出其不意地攻取蔡州。到达城下,看守城门的士兵正在熟睡,唐军把他们全部杀死,只留下打更的人,让他照常打更。于是打开城门,让官兵进城。到了里城,也是这样,城里都没有觉察到这个情况。这时鸡叫了,雪也停了,李愬入城占据吴元济的外衙。有人报告吴元济说:“官兵到了!”吴元济还睡(在床上),笑着说:“俘虏做偷盗贼之事罢了!等到天明一定把他们都杀掉。”又有报告的人说:“城被攻下了!”吴元济说:“这一定是驻守洄曲的士兵到我这里来要棉衣的。”起身,到庭院里(静)听,听到唐军发号令,应答的人有上万人,这才害怕了,带领左右随从爬上牙城抵抗。李愬派李进诚攻打牙城,砸烂了外门,烧毁了南门,箭像刺猬的毛一样又多又密。(到了)申时,城门被砸坏了。吴元济在城楼上请求治罪,李进诚用梯子领他下来。李愬用囚车把吴元济押送到京城长安。广西贵港市创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质量调研语文试题10答案ACE解析:“一曲“是”谱”的宾语,其后即A处要断开:“小史当歌”是"令”的宾语,其后即C处要断开;"声”作11.B“每试必雄其曹偶”中的“曹偶”指侪辈、同类,“召令徒属曰”中的“徒属”意为部下、所属的人,二者意义不相同。12.D“相约三月份”错误。原文“不能办三月粮”的意思是没有能力备办三个月的粮食,说明汤显祖家贫13.答案(1)这个年轻人(好比)是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不是那种只能在大路上小步行走的马。(2)诗文无所不模拟创作,尤其精通汉代六朝及唐代李白、杜甫的诗文。解析(1)“汗血”,古代西域骏马名;“致”,达到;“蹀躞”小步行走;“康庄”,四通八达的大道(2)“若”,和;“比拟”,模拟;“精”精通。14.答案①读书不为功名,乐此不疲;②于书无所不读,尤精《文选》;③诗文无所不能,直追汉唐:④戏曲创演结合,超迈元人。解析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点概括。由“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可概括出答案①。由“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至掩卷而诵,不讹只字”可概括出答案②。由“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可概括出答案③。由“公又以其绪余为传奇若《紫箫》《还魂》诸剧,实驾元人而上……寥廓”可概括出答案④)[参考译文]汤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临川人。一出生便聪颗車异,与众不同。玉树临风,眉目舒朗清秀见到他的人都啧啧称赞说:“汤显祖真是个好孩子啊!”五岁就能写对联。每次出题考他,他立即就能回答,再考他还是立即回答,几次按标准来考核都能应对自如,而无难色。十三岁时,参加督学的公开考试,补录为邑县的弟子员。每次考试一定在同行中称雄。庚午年在乡试中中举,年龄才二十岁而已。见到他的人越发啧啧称赞道:“这个年轻人(好比)是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不是那种只能在火路上小步行走的马。”丁丑年会试,江陵公张居正托付他的亲信,用必会让汤显祖名居高第来诱劝他,但他没有答应。(汤显祖)说:“我不敢教处女失身。”汤公虽然是一个年老的孝廉,但自此更加声名鹊起,天下之人更加以能够亲眼看见汤先生为荣幸。到癸未年考中进士,此时张居正已经去世。那些趋附张居正的人,逐渐消失湮灭。汤公自叹说:“假使我因依附权贵起家,不也会因依附权贵而颓败吗?”当时的宰相张四维、中时行,他们的儿子都中了进士,都是汤公的同门学友。他们想要邀请他入为幕僚,用选他任馆职来酬报他,汤公全都没有答应,也正像他拒绝江陵公时的方式一样。因喜爱旧都的山川美景,请求任南太常博士。到了那里,闭门谢客,足不出户,绝不会怀存半张名片去问候当地官员。投书万卷,把自己当作侵蚀书籍的小虫置身其中。每至三更,读书声琅琅不断。家人笑着说:“老博士为什么还大声读书?”(汤显祖)回答说:“我读我的书,不管是不是博士。”不久以博士身份转任南祠部郎。部中虽然没有什么事情要做,但汤公奉行职责小心谨慎,认为当权者徇私情、阻塞言路,上书对此予以批评,于是被殿为粤州的徐闻尉。过了很久,转任遂昌县令。又因矿税之事多有谬误,到举人赴京会试之日,就向吏部堂请求回去。即使主爵挽留他,典选挽留他,御史大夫挽留他,但汤公刚正大气,般然长辞,英明威武冠绝一时,最终不能挽留他。住在家中,中丞患文、郡国守令以下多来拜访,旌旗常常布满小巷,但汤公多不迎接。即使有政事,除非是让公众愤怒的事,否则不会谈论。有人劝他以私事相托(走门路,通关节),他说:“我不能凭借脸面和话语博取钱财,要为不认识的后人考虑。"指着床上的书给他们看:"有它们就不贫穷。"汤公对书无所不读,特别攻读(文速书,以至子合上书背诵,不错一字。诗文无所不模拟创作,尤其精通汉代六朝及唐代李白、杜甫的诗文。除出之外,汤公还进行戏曲创作,像《紫箫》《还瑰》众剧本,实在是超越无代人。每谱成一曲,令小史在他而前歌唱,己为之唱和,声音震荡长空。认识他的人认为他是神仙中人。汤公与我的定一周游览太湖灵岩虎丘众山川,却不能置办三个月的干粮,迟疑徘徊而中止。但他自己不说穷,别人也不都知道他穷。汤公不正是信从自己内心的人吗?我即使为他执鞭驾马,也是乐意和向往的。广西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10.AFG【解析】晏子出朝后,景公命(大夫)梁丘据送给他高大华丽的车马,(晏子)多次退回拒不接受,景公不高兴。11.C【解析】A驽马指劣马,即不能快跑的马。B对于/被。C给……吃/吃。D给予,赐予/到达。12.D【解析】“晏子表示虽然自己家境贫穷”错误,原文说“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13.(1)因此所谓的忠臣,是要能将善言善行献纳给君主,而不是与君主一起陷入灾难之中的人啊。(“者…也”判断句,1分;“于”译为“给”,1分;“陷难”译为“陷入灾难”,1分。句意1分,满分4分)(2)从君王那里得到很多财物而没有施舍给别人,自身死后财物又转移到他人之手,这就跟主管收藏的官员一样,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厚取之(于)君”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译为“从君王那里得到很多财物”,1分;“施”译为“施舍”,1分;“迁”译为“转移”,1分。句意1分,满分4分)14.①上朝乘坐破车,驾着劣马②在家节衣缩食③多次拒绝景公赠送的财物。(每个要点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给分)参考译文:齐侯问晏子说:“忠臣侍奉自己的君主,该是怎样的呢?”(晏子)回答说:“(君主)有难不为他殉死,(君主)出逃不为他送行。”齐侯说:“(君主)割裂土地封赠他,分封爵位让他显贵,君主有难却不殉死,出逃也不送行,这能够称得上是忠臣吗?”(晏子)回答说:“如果臣下的进言被采用,(君主)就会终身无难,臣子又为谁去殉死呢?臣下的谋划被采纳,君主就终生不会出逃,臣子又为谁去送行呢?如果向君主进言不被采用,(君主)有难而去殉死,那就是白白地送死;规劝君主不被听从,(君主)出逃而去送行,那就是奸诈和虚伪。因此所谓的忠臣,是要能将善言善行献纳给君主,而不是与君主一起陷入灾难之中的人啊。”晏子上朝,乘坐破车,驾着劣马。齐景公看见他这个样子说:“嗬!是先生您的俸禄太少了吗?为什么乘坐的车马这样不堪呢!”晏子回答说:“靠着君主的赏赐,能够保住我们三族的衣食,并且国内的朋友,也都能靠此生存了。我只要穿得暖和吃得饱饭,有破旧的车和劣质的马来供自己使用,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晏子出朝后,景公命(大夫)梁丘据送给他高大华丽的车马,(晏子)多次退回拒不接受。景公不高兴,立即召见晏子。晏子到来后,景公说:“先生不接受我送的车马,那么我也就不再乘车了。”晏子回答说:“君主您命我监临文武百官,我理应节衣缩食,为齐国人作个榜样,即使这样,还恐怕他们在生活上奢侈而不顾自己的品行。现在有高大华丽的车马,在上的君主乘坐它,在下的臣子也乘坐它,百姓没有正确的行为准则,在衣食方面奢侈浪费,而不顾自己的品行,我就没有办法来制止他们了。”终于辞让了那些车马没有接受。晏子正在吃饭,国君的使者到了,(晏子)便将食物分给使者吃,晏子因此没有吃饱。使者回宫后把这件事告诉了景公,景公说:“咦!晏子的家境竟是这样的贫困!我却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命官吏将一个千户县的赋税全部送给晏子,晏子拜谢了两次,推辞说:“我的家境并不贫困,靠着君主的赏赐,恩惠遍及父、母、妻三族,还推广到我的朋友,并以此赈济百姓,君王的赏赐太丰厚了,我的家是不会贫困的。我听说,从君主那里得到很多财物又大量施舍给别人,这就是代替君主施恩,忠臣是不会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得到很多财物而储藏起来,这是把自己变成了筐箧,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从君王那里得到很多财物而没有施舍给别人,自身死后财物又转移到他人之手,这就跟主管收藏的官员一样,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我还听说,做臣子的在朝廷上不奉承国君就是忠,离开朝廷不亏待下属就是廉,八升粗布,一盘食物,也就足够了。”使者奉命往返三次,(晏子)始终辞谢不受。广西崇左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C本题中,“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庄襄王为太上皇”是“追尊”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A、D;“死而以行为谥”,“以……为”固定结构,不可断开,排除B。11D.“大夫曰不禄,士曰卒”错误。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C“加重了他们十年的赋税”错误。原文是免除了他们十年的赋税和徭役。(1)每个人的想法各不相同,秦始皇认为他们的想法很难施行,由此便贬斥儒生。(2)那些儒生们都诵读经书效法孔子,现在您却要用重法惩罚他们,我担心天下不安宁。得分点:(1)“乖异”,不一致,背离;“以”,认为;“绌”贬斥。(2)“诵”,诵读;“法”,效法;“绳”,动词,惩罚。14,解析;由“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可知,秦始皇将儒生“坑之咸阳”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侯生、卢生相互议论讥讽秦始皇,触怒了秦始皇。由“使天下知之,以惩后”可知,秦始皇将儒生“坑之咸阳”是想告知于天下,以警戒后人。答案:①侯生、卢生相互议论讥讽秦始皇,触怒了秦始皇;②用来警戒后人。【参考译文】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王赢政刚刚兼并六国后,自认为自己品德胜过三皇,功劳超过五帝,于是改称号为“皇帝”皇帝的文告称“制书”,皇帝下达的命令称“诏书”。皇帝自称为“朕”。追尊父亲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并颁布制书说:“从前君王死后,依据他生前的事迹行为定谥号,这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王,实在不应该。从今以后废除谥号制度,朕为第一个皇帝,后世依照顺序计数,称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于万世,无穷无尽地传下去。”秦始皇赢政二十八年,秦始皇巡视东方的各郡县,登上了邹峰山,刻立石碑赞颂秦朝的功德业绩。召集鲁地的儒家学士七十人,到泰山下,议论祭祀天地封禅之事。有的儒生说:“古代君主封禅,是用蒲草裹上车轮,避免伤害山上的土石草木;清扫地面进行祭祀,使用的席是用草编的。”每个人的想法很不相同。秦始皇认为他们的想法很难施行,由此便贬斥儒生。于是下令修筑车道,从泰山向阳的南坡一直到达顶峰,竖立石碑颂扬自己的功德;又从泰山阴面的北坡而下,到梁父山进行祭地仪式。祭祀天地的礼节与在雍城由太祝主持的祭祀上帝的仪式相同,而封藏都十分保密,世人不可能知道而记录下来。始皇认为咸阳城里人口太多,而先王的宫廷又窄小,便令人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建造宫殿,先建前殿阿房宫,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殿上可容纳一万人,殿下可竖立五丈高的大旗,周围架起阁道通行车马,从阿房宫的前殿下直达南山。以南山的顶峰作为宫阙的标志。又建筑复道,从阿房宫渡过渭水河连接咸阳,以此象征天上的北极星与阁道星相连,横穿银河抵达营室星。征发判处宫刑和因犯罪服刑罚劳役的罪犯七十万人,分别建造阿房宫和骊山秦始皇陵慕。并开凿挖掘用作棺椁的北山石料,砍伐蜀地与楚地的木材,全部运到这里。在关中共计兴建三百座宫殿,在关外建造四百座,于是在东海边的上朐界内竖巨石,作为秦国的东方大门。又迁三万家民户到骊邑,迁移五万家民户到云阳,他们全都被免除十年的赋税和徭役。侯生、卢生相互议论讥讽泰始皇,始皇知道后勃然大怒,于是派御史对每个儒生进行审问。儒生们相互检举揭发,始皇帝亲自将四百六十多名违反禁令的儒生除名,都活埋在威阳。并告知于天下,以警戒后人,还有的人被惩罚边疆成守。始皇帝的长子扶苏劝谏说:“那些儒生们都诵读经书效法孔子,现在您却要用重法惩罚他们,我担心天下安宁”始皇怒,便派扶苏到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秦始皇赢政三十七年冬季十月癸丑(初四日),始皇帝出游,左丞相李斯随从前往,右丞相冯去疾留守都城。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他的小儿子胡亥最受疼爱,请求随同出游,始皇帝答应了。秋季七月丙寅日,始皇驾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李斯因担心始皇死在都城外,诸公子会与天下百姓乘机作乱,于是就把消息隐瞒下来秘不发丧。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考试语文试题10.CDF11.C12.D13.(1)在上以先哲圣人为老师,在下以诸多贤人为朋友,究查仁义的源头,探索礼乐的开端。(2)我听说君子有所快乐必定和别人共享,现在您只为自己获得满足却不顾及别人,这难道可以吗?14.①方位布局;②景观特点;③景观命名及缘由。【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从这里又分为二条小渠,环绕庭院的四角,然后在西北面汇合流出,把它命名为弄水轩。“二渠”是“为”的宾语,成分完整,因此应在C处断开;“庭四隅”是“绕”的宾语,结构完整,因此在D处应断开;“会于西北”和“而出”主语是“二渠”,属于连动,中间不应断开,“命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水性中光亮光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套巾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光缆终端分线箱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1,1,1-三氯乙烷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超级恒温槽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数字激光功率计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砌筑井的施工方案
- 2025年中国中班真皮椅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小学信息技术一年级上册第 10课 《单击移动物体》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三章函数3.3函数的应用一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第一册
- 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
- 业主授权租户安装充电桩委托书
- 仓库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度核医学科危重症患者应急预案流程图
- 书画同源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中国书画
- 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
- 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
- 《养老护理员》-课件:协助老年人穿脱简易矫形器
- GB 1886.227-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吗啉脂肪酸盐果蜡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 电网调度运行人员考试:电网调度调控考试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