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如何撰写文献研究报告_第1页
中小学教师如何撰写文献研究报告_第2页
中小学教师如何撰写文献研究报告_第3页
中小学教师如何撰写文献研究报告_第4页
中小学教师如何撰写文献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师如何撰写文献研究报告在课题研究与申报已经“飞入寻常中小学”的今天,文献综述成为许多中小学教师教育写作的一大内容。然则,不少教师在写文献综述时,却常常面临“两难”问题:一方面,觉得文献综述可有可无,只是一种形式;另一方面,又对此无从下手,甚至觉得写文献综述的难度比写论文还大。因此,我们常常看到中小学教师写的文献综述,或变成相关问题研究者及其观点、结论的堆砌,或所综所述与所要研究的问题关联不大。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撰写文献综述的经历,与大家分享笔者对文献综述的一些认识,以及具体的写作操作方法。一、文献综述有什么用很多教师并不知道文献综述有什么作用,在此后的课题研究过程中,他们也根本不会看自己当初综述的内容。事实上,作为对已有研究的回顾、整理和评论,文献综述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是我们确定研究方向与路径的起点。一是帮助我们设计研究内容。以笔者承担的2013年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外语动机策略对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与路径研究”为例,在设计具体的研究内容时,笔者发现前人的相关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有人认为某种动机策略对学习动机的促进作用很大,有人则认为促进作用没有那么明显。考虑到前人的研究是在不同国别的学生群体当中进行的,或许他们的研究都没有错,但因为学生不一样,所以结果不一样。这提醒笔者,动机策略的效果可能因人而异。对于国内教师来说,学生的国别差异可以不考虑,但学生层次的差异却无法回避。因此,笔者决定研究动机策略对成绩优秀、中等、落后三个层次的学生的作用有什么不同———既然国别不同会对动机策略的效果产生影响,那学生层次的不同也可能会有影响。二是帮助我们确定研究方法。很多教师在填写课题申报书中的“研究方法”时,往往是“我知道什么方法就写什么方法”,或者“感觉什么方法好用就写什么方法”,并没有考虑方法本身是否适合自己所研究的课题。但研究方法是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别的。笔者当初在撰写课题申请书时,研究方法的选择就参考了前人的研究。三是帮助我们确定研究框架并据此解释研究的结果。笔者在写文献综述时发现,自我决定理论是研究学习动机的代表性理论。它告诉我们,教师这一因素并不能直接对学生的学习动机造成影响,而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性这个中介因素发挥间接作用。因此,笔者在设计研究框架时,也不是直接研究教师采用的动机策略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而是研究动机策略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进而促进或降低其学习动机。二、应该综述哪些文献在综述文献时,教师们常常面临两个困惑:一是找不到可以综述的文献,感觉跟自己研究相关的文献很少,或者很难找到;二是可综述的文献太多,满眼都是相关文献,感觉综述不过来了。大量研究都只是把借读费当成流动儿童入学困难的原因之一而非主要原因来研究,因此如果以“标题”或者“主题”为检索条件进行搜索,肯定就无法找到足够的文献。当时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检索了所有“全文”当中出现过“借读费”一词的文献,并从中挑选出80余篇较为重要的文献。因此,在“全文”中进行检索而不仅仅是按“主题”或“标题”来检索,是查找文献的一个重要方式。由于相关文献的总数并不多,因此将这些文献探索得出的所有观点、结论按一定的顺序逐一梳理、陈述出来即可。关于第二个困惑,解决起来相对麻烦一些。比如说“中学生在班级当中的阶层差异研究”这个课题,这个研究题目的关键词有三个,即中学生、班级、阶层差异。有的教师会疑惑:这有什么相关?我们来看:马克思认为,社会可以划分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占据了大部分资源,使被统治阶级处于受压迫的地位。这个结论其实对我们的研究是很有启示的,因为即使在一个班级内部,总有些学生地位较高,例如优生、班干部、关系户子女等,他们可能会占据教师的许多关注目光,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从而使其他学生处于一个“陪读”地位。二者的原理其实是一样的,所以在文献综述当中可以有所体现。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就应该明白:我们需要综述的文献,一定是和自己要从事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或者说预期的结论密切相关的,这些文献能够给我们的研究带来重要的启示。如果关系不够密切,即便看起来题目差不多,也无需综述;如果关系密切或者说颇有启示,那么即便它不是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而是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的成果,也可以考虑放到文献综述里去。三、怎样写好文献综述查好了相关文献,接下来,我们该怎样对这些文献进行综述呢?很多教师的文献综述是这么写的:关于这个问题,张三认为……;李四认为……;王五又认为……;然后就没有了。这样的写法,与其说是文献的综述,不如说是文献的堆砌。文献综述的目的是反映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提供批判性的思考,以达到将知识、研究进一步往前推进的目的。仅仅是将他人关于某个问题的看法罗列在一起,显然是完不成这些任务的。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写文献综述的一些经验、做法,希望能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第一步,将打算综述的文献打印或复印出来,无论是书籍还是论文。书籍打印或复印目录和相关章节即可。每篇文献单独装订,不要装订在一起。可千万别舍不得花钱打印,纸质文献梳理起来比电子文献方便一百倍!第二步,对这些文献按一定顺序进行编号。笔者的习惯是按文献发表的时间顺序编号,最早的一篇文献标注,次早的标注,以此类推,将编号写在每篇文献的左上角。第三步,准备一支笔和一张白纸,然后按编号顺序略读这些文献。记住是略读。略读到什么程度呢?笔者的经验是读每篇文献的大标题和一级小标题就行了。第四步,根据列表,重新阅读文献。这次就不是按文献编号顺序来读了,而是按列表中归纳好的主题来读,集中读完一个主题下的相关文献的相关部分,再读第二个主题。这个时候,每篇文献单独装订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我们可随时将文献按照不同的主题抽取、组合在一起,而如果集中装订,显然就没有这么方便了。一边读,一边还要在文献上勾勾画画:谈成因的,关键句有哪些,划出来,并在旁边批注这些关键句的核心思想,如“成因在于户籍隔阂”“成因在于义务教育经费投资体制”“成因在于义务教育投资水平的地方差异”等。把所有的“成因”都梳理完之后,再阅读关于“性质”的文献,同时勾画关键句、做批注。当我们把所有主题的文献都用上述方式读了一遍之后,我们对各个角度的研究各自有哪些观点、有些什么结论,心中就该大致有谱了。第五步,这个时候就可以撰写文献综述的草稿了。比如,关于“对策”的研究,这个角度的研究得出了三条对策建议,分别是:改革义务教育经费的筹集与分配制度、推行教育券制度、扶植打工子弟学校。我们只需要逐一将上述观点的具体内容叙述出来即可。必要的时候,可以引用一些原文当中的话。当然,我们在写的时候还不能仅仅满足于概括、陈述已有的这些研究成果,还需要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这些研究是否靠得住,对这些研究做些评判。比如,笔者发现,“推行教育券制度”这一对策可能是行不通的,因为“没有人说清楚教育券的成本应该由谁支付”,而且“很多人的观点笼统而矛盾”。最后一步是对文献综述草稿的修改和整理,笔者认为这一点就无需赘言,相信各位教师自己都能够完成。完成了上述六步工作,一篇文献综述就可以出炉了!虽然这六步看起来有些机械、呆板,并且,对于严格的学术研究来说,上述六步工作还存在某些不足之处,但笔者的感觉是,它简便、好操作、实用性强,便于一线教师学习、上手。当然,文献综述的方法也并非只有这一种,笔者相信,当教师上了文献综述的道之后,随着文献阅读数量的增加,教师将不仅能更好地体会到文献综述的重要性,尝到文献综述带来的“甜头”,同时,其文献综述技能将愈加娴熟,也更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有效的文献综述方法。幼儿教师如何上好一节教学课研究报告这里所说的“课”指的是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回顾我15年的教学历程,幼儿园集体教学的状况历历在目,从最初的注重讲解传授知识技能为主(一张卡片一张图片讲一节课,幼儿主要是坐在那儿听、学为主),到准备许多的教学具,外出上比赛课要小卡车装(大量的材料充斥课堂),有一阶段是精美的课件满天飞……这些课当然有其值得肯定的一方面:比如课件使教学形象生动直观。今天我们提倡真实、自然、简单的课堂,幼儿园的一节课,怎样才能上好?什么样的课才能称为一节好课?今天就这点想与大家交流一下。就目前,我们周边地区的教学总体状况来看,要上好一节好课,可能还要做好以下几点:一、少一点“堆砌型”,多一点“放射型”。这点主要是针对课的设计而言的。好的设计是一节好课的前提。“放射型”的课是指一节课围绕一个点展开,各环节的设置都是为这个重点服务的。例如:省级一等奖的课《和时间赛跑》教学点:体验时间的长短,发现时间的价值和自身的努力有关系。环节一:早上7点和8点之间你做了哪些事?(洗脸、刷牙、去幼儿园、锻炼……,感知一下时间与做事情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活动做下铺垫)环节二:一分钟里面插雪花片。先是无意识地插——这时幼儿自身处于一种自然状态,还没有把自身的努力放进去;然后比较谁插得多与少,有意识地加快速度插雪花片,这次有自身的努力,插得多了,可时间还是一分钟。(通过这个前后两次插雪花片的比较让幼儿体验时间的价值和自身努力的关系)环节三:创设活动情景:一分钟抛接球、一分钟抛接沙包、一分钟把呼啦圈从脚套到头,并记录。(体验:抓紧时间一分钟里也能做很多事)环节四:讨论:平时我们应该怎样抓紧时间?这个活动围绕一个重点展开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得自然、流畅,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堆砌型”的课指的是一节课内容太多,有些相关的内容全部凑合在一起,重点较多,容量较大。例如:中班《蔬菜》第一环节:分组起名,讲规则。第二环节:认识蔬菜(10种左右),多数是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然后看图片的。第三环节:游戏“找蔬菜”,按图片上的蔬菜去找真的蔬菜,然后对应放在图片上。第四环节:蔬菜分类,把找来的蔬菜排队,分成瓜类、菜类、豆类、萝卜类等等。第五环节:蔬菜可以怎么吃?介绍蔬菜的营养。(时间很长,每个环节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点来组织活动,可以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这样每个点都能深入地了解与学习了:各种各样的蔬菜、蔬菜的分类、好吃的蔬菜)前不久,也看到过类似的一节课:第一环节:树叶的名称(芭蕉叶、银杏叶……)第二环节:感知树叶的不同(形状、大小、颜色、气味等)第三环节:游戏树叶找朋友(找相同特征进行分类)第四环节:树叶的作用(做药……)第五环节:树叶粘贴画。这其中,几乎每个环节都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点来组织教学,容量之大与没必要的堆砌使得幼儿产生了思维的疲劳,活动时间的过多延长幼儿早已集中不了注意力去听了,教师好的出发点未必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教育研究报告】苏霍姆林斯基在中国拥有最广泛的一线教师读者。为什么?因为我们可以从他的很多观点中读出今天的中国教育,翻开他的著作,许多话简直就像在说今天中国的教育现实。一、教育,首先是人学很多人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了解就停留于这个名字,或者说看见过学校墙上贴的他的一两句名言。我们应该深入的了解这位了不起的教育家,这里,我想着重给大家介绍苏霍姆林斯基的几个观点。第一,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请读苏霍姆林斯基这段话: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欢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我总想跟孩子们待在一块,跟他们同欢乐共患难,亲密无间,这种亲昵感乃是教育者创造性劳动中的一大幸福。我曾时时试图参与某个儿童集体的生活,同孩子们一起劳动或者去家乡去各地远足,参观旅游,帮助他们享受到一些不可多得的欢乐,而缺少这种欢乐,就难以想象有完满的教育。请问,我们作为中国的教育者,现在有没有这样的“亲昵感”?孩子们有没有这样“不可多得的欢乐”?我们的校园有没有这样“完满的教育”?所以我说,我们可以从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中读到中国。我在这个学校发现一个秘密,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苏霍姆林斯基出现在校园的任何一个地方,总会有一群孩子围上前去,而这个时候,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脸上就会呈现出只有孩子才有的那么纯真的笑脸。少年们夏天想进行‘水上旅行’,想乘船经过水库驶入大河,然后登上某个‘无人烟’的小岛子……可是我们没有船,于是我从新学年一开始就攒钱,到了春天,我就从渔民那里买来了两条船,家长们又买了一条船,于是我们的小船队便出发了。可能有人会想,作者想借这些事例来炫耀自己特别关心孩子,不对,买船是出于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当师生彼此相融,彼此听到自己的心跳,能感受对方的脉搏时,教育才真正发生。第二,“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苏霍姆林斯基希望我们老师把阅读当做第一精神需要,一个孩子学习中遇到困难也不要寻求补课,而是增加相关的阅读。第三,“教育——这首先是人学。”这个观点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髓。我认为,如果要跟老师们讲苏霍姆林斯基的精髓,就先讲这句话。这句话也可以说是打开苏霍姆林斯基思想宝库的一把钥匙。我在《帕夫雷什中学》这本书里边读到一段毕业致辞。他们学校的毕业致辞不是校长致,是由学生选出的学校最受尊敬的老师作毕业致辞,那年是1964年,作毕业致辞的是一位快退休的女化学老师。这位老师充满深情地给即将毕业的学生致辞——我亲爱的孩子们!今天,你们要和母校告别了,而我们教师今天也更上一层楼。我们每个教师一生中能登上的这种楼层并不那么多,也许能上三十至五十层。对我来讲,今晚就意味着登到第三十二层楼了。你们虽然将离校走向生活,但永远都会留在我们心中。你们要知道,我们终生都会因为听到你们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句好评而感到莫大的欣慰。同时也要知道,也会因为听到关于你们任何一个人的不愉快的消息而使我们伤心。第四,“人的充分表现,这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未来。接下来我讲的这个故事,老师们一定会有共鸣的。这是我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读到的。米哈依尔是成绩很差,尤其作文很糟糕的学生。他的老师彼得洛夫娜非常头疼,提起他就很头疼,同事安慰她:“不要为这个孩子生气!不值得。”可彼得罗夫娜怎么可能不生气呢?米哈依尔不光是成绩不好,还调皮捣蛋,经常把彼得洛夫娜气得发抖。到八年级的时候,母亲来到学校,请求学生让孩子回家,不读书了。这时候所有同事都向彼得洛夫娜表示祝贺:“你终于解放了,不再受米哈依尔的折磨了!”几年以后,彼得洛夫娜电视机坏了,她给电视维修部打电话,请求派一位修理工来修理,她还特别嘱咐一定要派一位技术一流的师傅。对方说,请放心,我们这里正好有一名手艺高超的师傅。后来,电视维修工来了,正是米哈依尔!可以想象,在米哈依尔修理电视机的两个小时里,彼得罗夫娜是多么地感慨而又不好意思,她心里非常难受。临别时,羞愧得脸上发烧的彼得罗夫娜特意多给了米哈尔伊三卢布表示歉意。可米哈依尔说:“老师,别这样!其实我很喜欢听您的课,就是不会写作文。但我虽然不会写作文,可是我会修电视。您教会了我正确地生活。您的课会一辈子留在我心里的。”

……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说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这段话的意思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