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工程施工技术方案2024目录TOC\o"1-3"\h\u9571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 4266381安装设计(布线安装工艺对土建要求) 4278481.1室外管线 4267131.整体布局 4185882.地下管道管材要求 477793.管道敷设要求 6110204.人(手)孔在园区中位置与选用 6179275.管道配置 7126426.管道埋深与净距 7319607.室外配线设备安装设计 10272841.2建筑物内配线管网 1117851.配线管网设计 11161722.配线管网 14296611.3数据中心机房管槽安装设计 19280661.桥架设计 19270672.架空地板走线通道 20262103.天花板下走线通道净空要求 21220204.开放式桥架 22279171.4设备安装设计 24292081.盒、箱、信息模块及面板分类及安装 24206632.箱体安装 25181843.机柜安装设计 26233501.5安装管理设计 28287291.施工文档的ISO标准化管理 28224572.标识设计 2871833.布线管理(纯)软件智能电子布线管理系统 29213101.6安装场地设计 297851.电信间 2934942.设备间 3143963.进线间 3221664.数据中心机房 3366482施工基本要求与施工准备 34185621.遵循的规范 34307602.安装工程要求 35189672.1施工基本要求 35147411.基本原则 35254462.施工工期时间表 37175383.技术交底 38284684.施工现场勘察 3820505.布线工程与其他工程的配合 39107796.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3963247.编制施工方案 39161088.编制工程预算 40256439.准备施工表格 40893610.施工人员培训与施工质管 40145202.2施工前环境、器材及测试仪表、工具检查 42104681.器材检验 4231912.仪表和工具的检验 44109193.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检查 4714834.环境检查 47250772.3施工方案评审 5063151.拟定施工组织设计报告书 5059182.施工方案评审标准表 50264813线路施工 51146253.1工程测量 51192113.2通信管道铺设 53213894建筑物内管槽施工 55178494.1导管安装 55145404.2线槽安装 58319382.4m以上的线槽盖板可不加保护地线。 5811140(1)支架与吊架安装要求 5830914(2)预埋吊杆、吊架 5926664开放式网格桥架的安装施工 6010627封闭式管槽的安装施工 62143275设备安装 6320862机柜与配线架设备安装 6316626配线箱安装 6824177连接硬件安装 6988526缆线敷设 718118室外光缆敷设 7211612室内缆线敷设 784156接地线等缆线敷设 9313140数据中心机房缆线敷设与理线 100228627缆线终接 1278778信息插座 1277309光缆接续与终接 141236338标识与标记 15218123概述 15210688标识 157313979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系统改造工程 16414295综述 16422802工程实施 16529083时间的合理利用 18024385信息系统安全保护 18411453施工预案与方案评估 1873186上岗培训与质量管控 18812928改造工程施工管理 18922464数据中心办公区改造 194安装设计(布线安装工艺对土建要求)室外管线管道的规划应与城市其他管线的规划相适应,并做到同步建设,以避免园区经常开挖地面,给人们带来不便。在进行室外管线的规划时,应将弱电系统(管理系统、广播、大屏幕显示等)于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光缆敷设所需管道容量应满足不少于3家的需要。室外管道的容量还应该留有一定的余量。整体布局地下通信管道设计应与建筑群及园区其他设施的地下管线进行整体布局,以园区的缆线汇聚点或与外部公用通信管道的衔接人孔、手孔及建筑群配线设备安装的建筑物为中心辐射至每一栋建筑物。应符合下列规定:应与光交接箱引上管相衔接。应与公用通信网管道互通的人(手)孔相衔接。应与电力管、热力管、燃气管、给排水管保持安全的距离。应避开易受到强烈震动的地段。应敷设在良好的地基上。道下。地下通信管道的设计还应符合GB50373定。地下管道管材要求对于光缆的敷设,新建项目宜采用多孔塑料管。新建项目宜采用多孔塑料管或钢管。管材的材质、规格、程式和断面的组合应该符合规范的要求。①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塑料管:a.管道的埋深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或易被水浸泡的地段;b.地下综合管线较多及腐蚀情况比较严重的地段;c.地下障碍物复杂的地段;d.施工期限急迫或尽快要求回填土的地段。②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钢管:a.管道附挂在桥梁上或跨越沟渠,或需要悬空布线的地段;b.管群跨越主要道路,不具备包封条件的地段;c.管道埋深过浅或路面荷载过重的地段;d.e.建筑物引入管道或引上管道的暴露部分。③表3-1和图3-1~图3-3所示为常用塑料管规格型号。表3-1塑料管规格尺寸图3-1栅格式塑料管横断面形式图3-2蜂窝式塑料管横断面形式图3-3梅花式塑料管横断面形式管道敷设要求① 应的固定组群措施。②塑料管道弯管道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10m。③地下通信管道敷设应有坡度,坡度宜为3.0‰~4.0‰,不得小于2.5‰。④引入住宅建筑的地下通信管道应伸出外墙不小于2m,并应向人(手)孔方向倾斜,坡度不应小于4.0‰。⑤地下通信管道进入建筑物处应采取防渗水措施。人(手)孔在园区中位置与选用① 处、建筑物引入处、采用特殊方式过路的两端等场合,宜设置人(手)孔。② 人(手)相互错开,其他地下管线不得在人(手)孔内穿过。③交叉路口的人(手)孔位置宜选择在人行道上。④ 与公用通信网管道相通的人(手)孔位置,应便于与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管道衔接。⑤人(手)孔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a.远期管群容量大于6孔时,宜采用人孔。b.远期管群容量不大于6⑥管道引上处、放置落地式光交接箱处,宜采用手孔。通信管道手孔程式应根据所在管段的用途及容量合理选择,通信管道手孔程式可按表的要求选用。表3-2通信管道手孔程式管道配置
注:可根据引入管的埋深调节手孔的净深与高度。地下通信管道的总容量应根据管孔类型、缆线敷设方式以及缆线的终期容量确定。1个9孔塑料栅格管能够满足一个建筑群3家电信业务经营企业敷设光缆的需要。1个9孔塑料栅格管能够满足一个建筑群弱电系统敷设光缆的需要。每一根单孔管只能布放3根子管。管道的管孔数量应留有备份余量。建筑群室外的管道总容量一般不宜超过6孔。光缆在各类管材中穿放时,光缆的外径宜不大于管孔内径的90%。管道埋深与净距地下通信管道的埋深应根据场地条件、管材强度、外部荷载、土壤状况、与其他管道交叉、地下水位高低、冰冻层厚度等因素来确定。① 道的敷设路由及场地状况适当放宽,但不宜低于表3-3的规定。表3-3管道最小埋深表(单位m)注:①塑料管的最小埋深达不到表中要求时,应采用混凝土包封或钢管等保护措施。②管道最小埋深是指管道的顶面至路面的距离。② 在路经市政道路时埋深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373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见表3-4)。表3-4管道最小埋深表进入人孔处的管道基础顶部距人孔基础顶部不宜小于400mm,管道顶部距人孔上覆底部的净距不应小于300mm,进入手孔处的管道基础顶部距手孔基础顶部不宜小于200mm。③通信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3-5的规定。表3-5通信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表注:①主干排水管后敷设时,其施工沟边与管道间的平行净距不宜小于1.5m。②当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时,交叉净距不宜小于0.4m,通信管道应作包封处理,包封长度自排水管道两侧各加长2m。③在交越处2m范围内,煤气管不应有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如不能避免时,通信管道应作包封处理。④如电力对绞电缆加保护管时,交叉净距可减至0.15m。④ 引入钢管安装方式参见《建筑电气通用图集》92DQ1图形符合与技术资料(标办编)。图3-4为外部管道由建筑物外部的人孔(手孔)引入建筑物做法,图3-5为室外用地红线范围内综合管道(通道或隧道)做法。图3-4建筑物外部管道引入做法图3-5建筑物外部通道引入做法室外配线设备安装设计室外配线设备安装主要为光缆交接箱的落地安装,应考虑引入交接箱管道管孔的数量和位置。光缆交接箱安装的底座建议采用混凝土现浇底座(强度不低于C20),并预埋PVC管,使用标号32.5MPa及以上的水泥,底座高度30cm以上。底座的尺寸应大于箱体底座的尺寸。使用膨胀螺栓将箱体固定在混凝土底座上(配M12膨胀螺栓)。混凝土底座尺寸应根据光缆交接箱尺寸计算,图3-6中底座尺寸仅为示意。图3-6光缆交接箱预埋PVC管管孔及尺寸示意图建筑物内配线管网建筑物内配线管网包括室外引入管、楼内弱电竖井、导管、梯架、托盘、槽盒等。梯架、托盘、槽盒统称为桥架。①导管:密封的圆形断面的钢管或塑料管。(见图3-7):为U形状的、底盘和侧板带有连续孔洞、没有盖子的走线槽。④槽盒(见图3-7):四周密闭的带有可开启盖与底座的线槽。配线管网设计线间之间的缆线敷设空间为主干通道。电信间与信息插座之间的缆线敷设空间为水平通道。图3-8表示了建筑物内配线管网的架构。图3-7托盘与槽盒楼宇管槽系统设计要点:①在新建的建筑中,综合布线系统水平链路缆线的敷设和配线设备安装方式,应采用暗敷管路、线槽、箱体或盒体暗装方式,以免影响内部环境美观。原有建筑改造时,可根据工程实际,尽量创造条件采用暗敷管槽系统,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允许采用明敷管槽系统。但在布线系统中可采用明装和暗敷相结合的方式。②管槽系统楼宇部分由引入管路、上升管路(包括竖井等)、楼层管路(包括线槽和工作区管路)和联络管路等组成。它们的走向、路由、位置、管径和槽道的规格以及与设备间、交接间等的连接,都要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统一考虑。此外,对于引入管路和公用通信网的地下管路的连接,也要做到互相衔接、配合协调,不应产生脱节和矛盾等现象。③ 时,应考虑管槽系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考虑备份的路由和备用管路,以及预留孔息点数量。④ 图3-8建筑物内配线管网组成示意图⑤根据建筑物内设置的用户电话交换机、计算机主机的位置,结合引入管路和上升管路的具体位置等因素,全面确定暗敷管槽系统的分布方案(包括上升主干、楼层分布、路由、位置和管径等)。当建筑物内不装用户电话交换机时,应以建筑物配线架为中心,全面考虑管槽系统,务必使管槽系统分布合理、路由短捷、便于施工维护,并能满足综合布线系统缆线传送信息的需要。⑥在大型建筑中管槽系统的上升部分是管槽系统的主干线路。因缆线条数多、容量于它们各有其特点和适用场合,设计时应根据所在建筑的具体实际情况来选用。综合布线系统的水平部分暗敷管路数量最多,分布极广,涉及整幢建筑中各个楼层,所以在管槽系统设计时要细致考虑,注意与建筑设计和施工方面的配合协调,力求及早解决彼此的矛盾和存在的问题。配线管网配线管网由竖井、暗管、桥架、过路箱(盒)会预埋在建筑物的楼板和墙体中。暗配管的设置图3-9为导管预埋与墙体明装做法。按建筑物的体型和规模确定一处或多处进线。暗配管应与建筑物协调设计,合理布管和组网。建筑物宜采用竖井、桥架和导管敷设相结合的方式。暗管管材和管径的选择图3-9导管预埋与墙体明装做法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要求时,应采用钢管。管槽路经每层楼板洞口空余部分应采用防火材料封堵。竖向管外径宜为50~100mm,槽规格宜为(50mm×50mm)~(400mm×150mm)(宽×高)。埋设在墙体内的导管外径不应大于50mm25mm。过线盒和信息插座过线盒的内部尺寸宜为75mm×75mm×60mm(50、40)(长×宽×深),过线盒内应采用嵌装式信息插座。图3-9为过线盒做法。图3-10过线盒做法暗管的敷设暗管直线敷设长度超过30m时,暗管中间应加装过线盒。暗管必须弯曲敷设时,其路由长度应小于15m,且该段内不得有S两次时,应加装过路箱(盒)。暗管的弯曲部位应尽量靠近管路端部,管路夹角不得小于90°。暗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10倍,引入线暗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在易受电磁干扰影响的场合,暗管应采用钢管并接地。暗管必须空越沉降缝或伸缩缝时,应作伸缩或沉降处理。暗配管部件的安装高度500~1000mm。300mm。数据中心支持区、辅助区管槽做法①大开间网格地板槽盒做法(见图3-11)。图3-11网格地板槽盒做法②垂直槽盒(立柱)(见图3-12)和围墙槽盒(踢角板)(见图3-13)做法。此槽盒中电力线与通信缆线在一个槽盒中,中间使用金属板隔开。图3-12垂直槽盒做法图3-13围墙槽盒做法③地面槽盒做法(见图3-14)。图3-14地面槽盒做法数据中心机房管槽安装设计数据中心楼宇的管槽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缆线敷设和设备安装的必要设施,可以包括楼宇办公区、支持区和辅助区等区域。管槽系统设计在综合布线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中是极为重要的内容。由于管槽系统设计具有涉及面广(包括建筑和其他管线系统)、技术要求高和工作具体烦琐等特点,所以应加以重视。管槽又属于永久性设施,可归类于隐蔽工程,管槽的使用年限应与建筑物的使用年限保持一致。而且管槽系统的满足年限应大于综合布线系统缆线的满足年限。这样,管槽系统的规格尺寸和数量要依据建筑物的终期需要从整体和长远来考虑。当布线总体方案确定后,对于需要预留管槽的位置和尺寸、孔洞的规格和数量以及其他特殊的工艺要求(如防火要求、与其他管线的间距等),虽然是由智能化建筑设计统一设计,但管槽的总体系统布局、规格要求等资料,还是要根据综合布线系统各种缆线分布和设备装置等总体方案的要求,向建筑设计单位提供,以便在房屋建筑设计中考虑。数据中心机房部分的管槽设计、施工由机房总包单位负责。对于机房内部布线系统的管线设计,以密闭或敞开的线槽相结合的敷设方式为主,要和机房的整体布局、通风、节能、安全、防火等做统一考虑,且应和楼宇管槽系统的设计保持一致,并在工程上尽量同步实施。桥架设计①机房大都采用梯架和托盘、槽盒的明装布线方式,要求与机房装修设计和施工及机柜的安装同步进行。所以在网络架构与综合布线系统总体方案确定以后,对于桥架系统选用形式、需要安装的路由、尺寸、支撑或吊挂点的位置、穿墙和楼板孔洞的防火填充处理、加固方式以及其他特殊工艺要求与资料应及早提供给建筑装修设计和机房总包单位,以便在建筑相关专业设计中一并考虑,使桥架系统能满足综合布线系统缆线敷设和配线设备安装的需要。②桥架系统一般由主槽道和支槽道组成,建成后与房屋建筑成为一个整体,并满足抗震加固的设计要求。③桥架与机房内其他管线(如电力电缆、空调冷热通道、水管、弱电系统)和建筑机电设施应保持规定的间距。必须充分了解它们的性质、分布、位置和技术要求,以便在管线综合协调时,能够密切配合、互相沟通,妥善解决工程中的问题。④与楼宇布线系统的主干路由管槽或竖井及各安装场地应保持互通,做到分布合理、路由短捷、便于施工维护。机房布线以建筑物为特定场合,缆线的敷设主要考虑桥架的安装设计,它有自身的特殊要求,许多方面又和建筑物配线管网的设计一致。机房内桥架的安装主要考虑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①不影响机房的气流组织通道;②桥架采用的方式(梯架、托盘、槽盒)及材质(塑料、金属);③综合布线桥架与其他管线的间距要求;④是否采用屏蔽的布线系统;⑤金属桥架的接地。架空地板走线通道作为冷、热通风的通道。同时它又被应用在支持下走线的数据中心内。在下走线的机房中,主要缆线不能在架空地板下面随便摆放。架空地板下缆线敷设在走线通道内,通道可以分开设置,进行多层安装,桥架高度不宜超过150mm。金属桥架应当在两端就近接至机房等电位接地端子。在建筑设计阶段,安装于地板下的桥架应当与其他的地下设备管线(如空调、消防、电力等)相协调,并做好相应防护措施。考虑到国内的机房建设中,有的房屋层高受到限制,尤为改造项目,情况较为复杂,因此国内的标准中规定,架空地板下空间只作为布放通信缆线使用时,地板内净高不宜小于250mm。当架空地板下的空间既作为布线,又作为空调静压箱时,地板高度不宜小于400mm。但国外BISCI的数据中心设计和实施(草案)中定义架空地板内净高至少满足450mm,推荐900mm,地板板块底面到地板下通道顶部的距离至少保持20mm,如果有缆线束或管槽的出口时,则增至50mm,以满足缆线的布放与空调气流组织的需要。地板下通道布线如图3-15所示。图3-15地板下通道布线示意图天花板下走线通道净空要求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中,通常还安装有抗静电天花板(或简称吊顶),上也有很多数据中心不使用吊顶,通常挑高开阔的超大型或袖珍型的数据中心不使用吊的具体情况决定。2.0m,气流组织所需机柜顶面至天花板的距离一般为5002.6m。根据国际正常运行时间协会的可用性分级指标,1~4级数据中心的机房梁下或天花板下的净高分别要求如下。通道形式天花板走线通道分为槽盒、托盘式和梯架式等结构,由支架、托臂和安装附件等组料,或者将走线通道安装在离地板2.7m以上的空间,以防止人员触及和保护其不受意外或故意的损坏。一级:天花板离地板高度至少为2.6m;二级:天花板离地板高度至少为2.7m;三级:天花板离地板高度至少为3m(天花板离最高的设备顶部不低于460mm);四级:天花板离地板高度至少3m(天花板离最高的设备顶部不低于600mm)。通道位置与尺寸要求通道顶部距楼板或其他障碍物不应小于300mm;通道宽度不宜小于100mm,高度不宜超过150mm;通道内横断面的缆线填充率不应超过50%;如果使用天花板走线通道敷设数据缆线,为了方便管理,最好对绞电缆线路宜和光时,可以分开进行多层安装;房采用管路的气体灭火系统(一般是采用七氟丙烷气体,当然也有卤代烷及其他混合气体)时,对绞电缆桥架应安装在灭火气体管道上方,不阻挡喷头,不阻碍气体;天花板走线通道架空缆线盘一般为悬挂安装,如果所有的机柜、机架是统一标准高开放式桥架数据中心包含高度集中的网络和设备,在主配线区、水平配线区和设备配线区之间需要敷设大量的通信缆线,合理地选用走线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数据中心内常见的布线通道产品主要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在早期的楼宇布线设计中,多采用封闭式的走线通道方式(槽盒),随着数据中心布线对方便、快捷、易于升级以及能耗等多方面要求提高的原因,工程中采用开放式布线通道已经越来越普遍。开放式桥架示意图如图3-16所示。图3-16开放式桥架示意图开放式桥架主要分为网格式桥架、梯架和穿孔式桥架等几大类。国标GB5017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也推荐在数据中心使用网格式桥架。金属网格式电缆桥架由纵横两向钢丝组成,为网格式的镂空结构,具有轻便灵活、牢固、散热好、利于节能、安装快捷等特点。现在数据中心升级频繁,缆线的增减变动都是很经常的事情,用这种网格式桥架,维护升级很方便,一般带有安全T型边沿,从而可以保护布线时缆线或光缆不会被刮伤。而且它开放的结构无论上走线还是下走线时都不会阻碍空调的气流,可优化空调的使用效率,利于节能,更提高了安装缆线的可视性,辨别容易。可以选择地板下或机柜/机架顶部或吊顶内安装。选择网格式桥架最需要注重的是焊接工艺,因为焊接质量直接关系到网格式桥架的承载能力。无论选择开放式桥架还是封闭式桥架,桥架本体、支架和螺钉螺母等配件的抗腐蚀性能,比如锌层的厚度(电镀锌以6~12μm为好)、镀层是否均匀光滑、是否已经有肉眼可见的锈点等是体现产品质量的关键。同时需要确认桥架厂家的资质、产品检测报告、认证证书等文件。了方便施工与维护,铜缆线路和光纤线路宜分开通道敷设;照明器材和灭火装置的喷头应当设置于走线通道之间,不能直接放在通道的上面。阻碍气体;天花板走线通道一般为悬挂安装,如果所有的机柜、机架是统一标准高度时,电缆持各种高度的机柜、机架,并且对于架、柜的增加和移动有更大的灵活性。设备安装设计盒、箱、信息模块及面板分类及安装信息插座分类①按类型可分为:屏蔽、非屏蔽。②按传输速率可分为:5类、6类、6A类、7类等。③按打线方式可分为:打线式和免打线式。④按卡口可分为:横卡口、竖卡口。⑤光纤适配器(光纤连接器):按连接头可分为:FC、SC、ST、LC及MT-RJ等;按类别可分为:单模、多模(颜色不同);按芯数可分为:单连(单工)、双连(双工)。安装信息插座面板一般要求①分类。a.安装位置在墙面和地面;其中墙面式可分为国标86型、118(120)型;b.端口数:单口、双口、三口和四口;c.按类别:包括信息面板、光纤面板;其中信息面板按卡口分:横卡口、竖卡口模块面板。②一般安装要求。接地;宜大于2个;光纤信息插座模块安装的底盒大小应充分考虑到水平光缆(2芯或4芯)缆盘留空间和满足光缆对弯曲半径的要求;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应支持不同的终端设备接入,每一个8接1根4对对绞电缆;对每1个双工或2个单工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连接1根2芯光缆;工作区信息插座一般安装在墙面,使用86虑设置地插、无线AP可考虑吊顶等;信息插座附近配备220V信息插座应保持200mm的距离,并且信息插座和电源插座的低边沿线距地板水平面300mm,如图3-17所示。信息插座的安装方式及位置根据设计施工安装图纸和工地现场情况需求来确定。可参考以下原则:① 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②各种插座面板应有标识面板标签编号并与配线架端编号一一对应。③ 意周围物品的放置,防止受到意外损坏。图3-17信息插座安装示意图箱体安装① 楼层配线箱和过路箱宜在电信间(弱电间)时,楼层宜采用箱体在墙体内预埋的方式,配线箱底边距地面不宜小于500mm,过路箱底边距地不宜小于300mm,侧面距墙不宜小于500mm。② 到IP53。③非标配线箱应采用金属钢板制作。箱体内净尺寸应满足各种信息通信设备、配线模块安装、缆线终接与盘留、跳线连接、电源设备及接地端子板安装,并应满足业务发展需求。④用户信息配线箱应根据用户信息点数量、引入缆线(含预留长度)、用户终端缆线数量、业务需求选用,并宜符合下列规定:(ONU)无线信号的覆盖要求;用户信息单元配线箱宜暗装在用户区域室内侧墙上,并宜靠近入户金属导管侧,箱体底边距地高度宜为300mm;在用户配线箱附近水平150mm处,宜预留设置2个单相交流220V/10A电源插座,并边距地高度一致;当采用单相交流220V/10A时,应在配线箱内采取强、弱电安全隔离措施。⑤ 线盒:●导管长度每超过30m,无弯曲;20m,有一个弯曲;15m,有两个弯曲。机柜安装设计机柜(架)布置进线间、电信间(弱电间)、设备间、弱电竖井间安装配线设备时,宜采用标准19in机柜。①机柜单排安装时,柜前净空不应小于800mm,后面及侧面净空不应小于600mm。②机柜正面相对排列时,其净距离不应小于1000mm。③机柜、机架安装时应考虑到机柜/机架和通道之间的距离。用于运输设备的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5m;机列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2m;机柜与墙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2m;成行排列的机柜,其长度超过6m时,两端应设有走道,走道的宽度不宜小于1m。④ 够的布线空间。最大高度为2.4m,但是推荐机柜和机架高度不要高于2.1m,以便于安装和管理顶部的连接硬件。⑤机柜/机架摆放。机柜和机架放置时,要求前面或后面边缘沿地板板块边缘对齐排列,以便于机柜和机架前面和后面的地板板块取出。用于机柜走线的地板开口位置应该置于机柜下方或其他不会绊倒人的其他位置;用于机架走线的地板开口位置应该位于机柜间的垂直缆线管理器的下方,或位于机柜下方的底部拐角处。通常,在垂直缆线管理器下安置开口更可取。地板上应按实际使用需要开出线口,出线口周边应套装索环或固定扣,其高度不得影响机柜/机架的安装。机柜和机架的摆放位置应与照明设施的安装位置相协调。⑥机柜轨道调整。机柜的每一个U(最大为42U的空间)要求有可前后调整的轨道。⑦ 机柜、机架安装宜采用螺栓固定,在抗震设防地区,设备安装应按规范抗震加固。机柜(架)布置① 信布线线槽最好铺设在热通道高架地板下或机柜顶部。② 期维护和管理。③ 完整、清晰。④各种螺丝不应有缺少、损坏或锈蚀等缺陷。⑤机柜底部必须焊有接地螺栓,并与保护地排连接。机柜(架)安装抗震设计机柜、机架安装宜采用螺栓固定,在抗震设防地区,设备安装应按规范抗震加固。每一列机柜、机架应该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采用加固件与建筑物的柱子及承重墙进行固地震时产生过大的位移、扭转或倾倒。安装节能设计①机柜/机架散热。机柜、机架与缆线的走线槽道摆放位置,对于机房的气流组织设计至关重要。以交替模式排列设备行,即机柜/机架面对面排列以形成热通道和冷通道。冷通道是机架/机柜的前面区域,热通道位于机架/机柜的后部。采用从前到后的冷却配置。针对缆线布局,电子设备在冷通道两侧相对排列,冷气从钻孔的架空地板吹出。热通道两侧电子设备则背靠背,热通道下的地板无孔,天花板上的风扇排出热气。②冷通道下设置走线桥架。分层敷设。如果一定要在冷通道的地板下面走线,则应相应提高静电地板的高度以保证制冷空气流量不受影响。③保障气流组织。地板上应按实际使用需要开走线口;调节闸、防风刷减震器或毛刷可安装在开口处阻塞气流。为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制冷、排风系统,在数据中心设计和施工时,应避免形成迂回气流,以至于热空气没有直接排出计算机机房;避免架空地板下空间缆线杂乱、堆放,阻碍气流的流动;避免机柜内部缆线堆放太多,影响热空气的排放;在没有满设备安装的机柜中,建议采用空白挡板以防止“热通道”气流进入“冷通道”,造成迂回气流。通风措施对于适中的热负荷,机柜可以采用以下任何通风措施:① 通过前后门上的开口或孔通风,提供50%积能提高通风效果。②采用风扇,利用门上通风口和设备与机架门间的充足的空间推动气流通风。对于高的热负荷,自然气流效率不高,要求强迫气流为机柜内所有设备提供足够的冷却。强迫气流系统采用冷热通道系统附加通风口的方式。安装机柜风扇时,要求不仅不能破坏冷热通道性能,而且要能增加其性能。来自风扇的气流要足够驱散机柜发出的热量。在数据中心热效率最高的地方,风扇要求从单独的电路供电,避免风扇损坏时中断通信设备和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行。安装管理设计施工文档的ISO标准化管理信息文档是整个综合布线工程的历史材料,文档是否完整是衡量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是否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文档管理贯穿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建设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按照ISO9001的要求制定文档模板并组织实施。文档是过程的踪迹,文档管理要做到及时、真实、符合标准。同时文档归档要及时,以保证文档中的数据真实性。推荐工地的文档管理部门尽可能采用电子存档方式,以做到大幅度地减少文档管理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信息文档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设计方案;②施工组织方案;⑤工程变更记录;⑥工程自测报告、工程认证检测报告;⑦ 综合布线系统拓扑(结构)机柜配线架信息点布局图等竣工图纸;⑧ 等。标识设计数据中心中,布线的系统化及管理是相当必要的。数千米的缆线在数据中心的机架和机柜间穿行,必须精确地记录和标注每段缆线、每个设备和每个机柜/机架。在布线系统设计、实施、验收、管理等几个方面,定位和标识则是提高布线系统管理效率、避免系统混乱所必须考虑的因素,所以有必要将布线系统的标识当作管理的一个基础组。布线管理(纯)软件智能电子布线管理系统整个系统由软件+硬件组成,系统数据建立基于手工录入+系统自动识别,它使得配线连接变更记录实现实时自动识别。它可以完成以下功能。故障识别;系统故障恢复后数据同步自动生存;生成包含设备在内的链路报告;设备查询功能;查询和报表功能;网络及终端设备管理;工作单流程手工生成和记录手工生成,自动确认。安装场地设计电信间电信间主要为楼层安装配线设备(机柜、机架、机箱等)和楼层信息通信网络系统设备的场地,并应在该场地内设置缆线竖井、等电位接地体、电源插座、UPS电源配电箱等设施。通常大楼电信间内还需设置其他弱电设备,诸如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消防报警、广播、有线电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光纤配线箱、无线信号覆盖等系统的布线管槽、功能模块及柜、箱的安装。如上述设施安装于同一场地,亦称为弱电间。电信间设置要求① 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线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采用19in标准机柜安装。机柜尺寸通常为600mm(宽)×600mm(深)×2000mm(高),共有42U的安装空间。机柜内可安装光纤连接盘、RJ45(24口)配线模块、多线对卡接模块(100对)、理线架、以太网交换机设备等。如果按建筑物每层电话和数据信息点各为200个考虑配置上述设备,大约需要有个19in(42U)的机柜空间,以此测算电信间面积至少应为5m2(2.5m×2.0m)。布线系统设置内外网或弱电专用网或数据中心专用网络时,19in机柜应分别设置,并在保持一定间距或空间分隔的情况下预测电信间的面积。当有信息安全等特殊要求时,应将所有涉密的信息通信网络设备和布线系统设备等进行空间物理隔离或独立安放在专用的电信间内,并应设置独立的涉密机柜及布线管槽。同一电信间内,信息通信网络系统设备及布线系统设备宜与弱电系统布线设备分设在不同的机柜内。当各设备容量配置较少时,亦可在同一机柜内作空间物理隔离后安装。目前,高密度配线架的推出,对理线空间有了更高的要求,800mm(宽)的19in机柜已被广泛应用。此时,对数据中心的建筑物需要增加电信间的面积。②电信间引出水平缆线最长敷设超出90m范围时,应增设1个及以上电信间。③同楼层信息点数量不大于400个时,宜设置1个电信间;当楼层信息点数量大于400个时,宜设置2个及以上电信间。④楼层信息点数量少且水平缆线最长敷设均在90m 范围内时,可多个楼层合设一电信间。⑤对数据中心办公区、辅助区等非机房区可以设置独立的电信间或和楼宇电信间合设,当分设时,两个电信间之间应敷设互通的管槽。电信间环境要求①各楼层电信间宜上下对齐,以利于设置不同应用业务网络的竖向缆线管槽及对应的竖井。电信间内不应设置与信息通信网络或弱电系统设备无关的水、风管及低压配电缆线管槽与竖井。②根据工程中配线设备与以太网交换机设备的数量、机柜的尺寸及布置,电信间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m2。当电信间内需设置其他通信设施和弱电系统设备箱柜或弱电竖井时,应增设使用面积。③电信间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0~35℃,相对湿度宜保持在20%~80%之间,以满足配线设备的需求。当房间内安装有源设备时,应采取排风和满足信息通信设备可靠运行的对应措施。④电信间的温湿度按配线设备要求提出,如在机柜中安装计算机网络设备等有源设解决。设备安装工艺要求应执行相关规范的规定。⑤ 度可与同层房门高度一致,(放条文)净高不应小于2.0m,门净宽不应小于0.9m。特别是对超高层和250m以上的建筑。通常电信间防火门采用乙级及以上等级的防火门。房门净尺寸宽度应满足净宽600~800mm的机柜搬运通过。⑥电信间内梁下净高不应小于2.5m。⑦电信间设置在地下室及地上各楼层时,宜高出本层地面100mm,或设置防水门槛。室内地面应具有防潮、防尘、防静电等措施。⑧电信间应设置2个及以上单相交流220V/10A电源插座,每个电源插座的配电线路均装设保护器。这2个电源插座不是给安装于电信间的有源设备使用的,它主要解决施工器具的供电使用。对有源设备的供电电源需按照设备的用电等级、负荷、交直流等另行考虑配置。⑨电信间平面布置如图3-18所示。图3-18电信间平面布置设备间设备间是建筑物的电话交换机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配线设备(BD)安装的地点,也是进行网络管理的场所。对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而言,设备间主要安装总配线设设置的电信间、进线之间设置互通的路由与管槽。设备间设置要求① 筑物内应至少设置1个设备间,如果电话交换机与计算机网络设备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场地,或根据安全及不同业务应用的需要,可设置2个或2个以上配线使用的设备间。②综合布线系统设备间如果与建筑内计算机机房、通信机房、光纤到用户单元通信设施设备间合设时,房屋使用空间应作分隔。③设备间内应有足够的布线系统配线设备、以太网交换机机柜等设施安装空间,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m2。当设备间内需安装其他信息通信系统设备机柜或光纤到用户单元通信设施机柜时,应增加使用面积。该面积不包括程控用户交换机、计算机网络设备等设施所需的面积在内。如果一个设备间以10m2(2.5m×4.0m)计,大约能安装5个600mm宽度的19in机柜。在机柜中安装电话大对数电缆多对卡接式模块、数据主干缆线光电配线架、理线架等,大约能支持总量为6000个信息点所需(其中电话和数据信息点各占50%)的建筑物配线设备安装空间。设备间的面积确定同样需考虑机柜尺寸这一因素。如采用800mm宽度的19in机柜,则需要增加设备间的面积。④ 设备间宜处于干线子系统的中间位置,并应考虑主干缆线的传输距离、敷设路由与数量。如果入口设施安装在设备间时,为了有利于外线的引入,设备间应该设置在建筑物的底层。⑤设备间宜尽可能靠近建筑物布线主干缆线竖井位置。⑥ 层。设备间环境要求①设备间应远离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存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有害气体指氯、碳水化合物、硫化氢、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灰尘粒子应是不导电的、非铁磁性和非腐蚀性的。设备间应防止有害气体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尘埃含量限值宜符合表3-6的规定。表3-6尘埃含量限值X以及有电磁干扰源存在的场所。③设备间不应设置在厕所、浴室或其他潮湿、易积水区域的正下方或毗邻场所。10~35°C,相对湿度应保持20%~80%⑤设备间内梁下净高不应小于2.5m。⑥设备间应采用外开双扇防火门。房门的高度可与同层房门高度一致,净高不应小于2.0m,门宽不应小于1.5m。⑦设备间设置在有地下多层的地下一层及地上各楼层时,其水泥地面应高出本层地面100mm及以上,或设置防水门槛。室内地面应具有防潮、防尘、防静电等措施。⑧设备间应设置2个及2个以上单相交流220V/10A电源插座,每个电源插座的配电线路均装设保护电器。该电源插座同样是提供给工具仪表施工时使用的。设备间如果安装有源的信息通信设施或其他有源设备时,设备供电应符合相应的通信设施要求。进线间进线间的设置非常重要,它是一栋建筑物或建筑群中的配线系统与外部公用通信网、园区智能化网络、园区计算机网络等配线网络互通的场合。在设有数据中心的建筑物内,楼宇的进线间和机房的进线间应该分别设置,对于机房使用的进线间还应该考虑1~2个备份,以保障数据中心与公用通信网线路的畅通与路由的安全。进线间设置要求① 多发地区,为了保障通信设施的安全及通信畅通,也可以设于建筑物的首层。② 管道的沟通。进线间与建筑用地红线范围内的人孔或手孔之间采用管道或通道的方式互连。③进线间应满足不少于3家电信业务经营者通信业务接入及建筑群布线系统和其他弱电子系统的管孔容量要求,设置引入管道入口。④ 在单栋建筑物或由连体的多栋建筑物构成的建筑群体内应设置不少于1间。⑤ 弯曲半径等要求,并提供综合布线系统及不少于3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安装入口设施等设备的使用空间与面积。进线间面积不应小于10m2。进线间因涉及因素较多,难以统一提出具体所需面积,可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并参照通信行业和国家的现行标准要求进行设计。进线间环境要求①进线间宜设置在建筑物地下一层临近外墙、便于管线引入的位置。进线间内应设置管道入口,入口位置应该与引入管道高度相对应。与进线间设备安装无关的管道不应在室内通过。②进线间应防止渗水,宜在室内设置排水地沟并与附近设有抽排水装置的集水坑相连。③进线间应与电信运营经营者的通信机房、物业管理通信等机房、设备间、电信间或垂直通信竖井间之间设置互通的管槽。④进线间应采用相应防火级别的外开的防火门,门净高度不应小于2.0m,净宽不应小于0.9m。⑤进线间宜采用轴流式通风机通风,排风量按每小时不小于5次换气次数计算。⑥进线间如安装配线设备和信息通信系统设施,应符合设备安装设计的要求。数据中心机房① 机房的层高由工艺要求的净高、结构层、建筑层和风管等高度构成。机房的净高是指地面至梁下或风管下的高度。工艺生产要求的净高由设备的高度、对绞电缆走线架和施工维护所需的空间高度等因素确定。② 本工程的每层机房均设防静电地板,按照规范要求,机房室内净高要求不低于m。③ 耐磨、耐久、不起灰、防滑、不燃烧、保温、隔热的材料。a.如果机房采用吊顶装饰,材料必须为经过降阻处理的材料,以达到防静电要求。b.打滑、耐腐蚀、不起尘、不吸尘、易于清扫。底座应为金属支架,并且应有可靠的接地。c.屋顶层地面需做防水处理,避免有渗水产生。d.光缆和电力对绞电缆进入机房一层,并在一层设置进线地沟,在管线入口处应加强进局管道的防水措施,其围护结构应有良好的整体性,并在地沟内设置漏水报警装置。④数据中心机房门窗设计工艺要求。各机房门均应向外开启,双扇门的宽度不小于1.8m,单扇门的宽度不小于1m高度不低于2.4m,具备防火、隔热、抗风的性能。形的材料,外观应平整光洁,减少积灰。施工基本要求与施工准备在新建或扩建的数据中心,在建筑物或建筑群及园区如采用了综合布线系统,必须按照GB5031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中的有关安装设计要求进行。在现有已建或改建的建筑物中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施工时,应结合现有建筑物的客观条件和实际需要,可以参照该规范执行。遵循的规范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安装施工中,如遇到上述规范中没有包括的内容时,可按照GB50311中的有关规定要求执行,也可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实施。园区或建筑群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其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部分的施工,与本地公用通信网有关。因此,安装施工的基本要求应遵循我国通信行业有关接入网通信系统相关标准中的规定。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所用的缆线类型和性能指标、布线部件的规格以及质量等均应符合我国通信行业标准YD/T926《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1-3部等规范或设计文件的规定,工程施工中不得使用未经鉴定合格的器材和设备。安装工程要求不有损于内部装修美观要求,不发生降低其他系统使用功能和有碍于用户通信畅通的事故。施工现场要有技术人员监督、指导。为了确保传输线路的工作质量,在施工现场要有参与该项工程方案设计的技术人员进行监督、指导。因为只有熟悉设计方案的技术人的线路设计部分。正常进行。对于已敷设完毕的线路,必须进行随工测试检查。线路的畅通、无误是综合布线系线路的标记是否准确无误,检查线路的敷设是否与图纸一致等。题,备用线的作用就在于它可及时、有效地代替这些出问题的线路。涌干扰,要做到高低压线路分管敷设,高压线需使用铁管,高低压线应尽量避免平行走向,如果由于现场条件只能平行时,其间隔应保证按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结构物,力求文明施工,保证安全生产。施工基本要求基本原则施工可按照规范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安装施工。对改、扩建工程,还应结合现有建筑物的客观条件和实际需要,力求做到不影响房屋建筑结构强度,不有损于内部装修美观,不发生降低其他系统使用功能和有碍于用户通信畅通的事故。特别是对数据中心机房部分的布线应考虑到机房的装修设计和各种机电设备的按照情况。施工前技术准备。根据国家对弱电设计深度的要求,大多数的布线系统设计仅包括系统构架与信息点的分布图及工程预算部分。在土建施工过程中由于经常发生变更,原设计的图纸达不到施工图纸设计的深度要求。这时候就需要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对综合布线系统进行深化设计工作,深化设计是原设计与现场实际布局的结合过程,深化设计的过程为:用户需求进一步的调研、方案优化、深化设计、审查合格后出施工图纸(综合管线图、系统图、信息点平面分布图、机房设备布置图、机柜设备安装图等),作。需求调研结合业主的实际需求和项目的实际状况,与业主、总设计方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确定项目的具体需求,编制需求调研文件,明确设计范围及功能划分等事项。方案优化结合土建结构和系统设备的特点及需求调研文件,进行方案优化、初步设计。包括:初步设计方案、系统材料表、设计系统图纸等。取得业主的认可后,进行下一步深化设计工作。深化设计结合需求调研和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文件,进行深化设计,设计内容以建设方的实际需要为依据。主要内容包括:设计总说明、设计施工平面图纸、系统拓扑图、设备安装大样及接线图;编制详细的设备材料采购清单及施工技术文件的编制。①准备工作要点。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在施工现场要有参与和熟悉该项工程方案设计的技术人员进行解工程的具体要求,熟悉该项工程方案设计中的各项要求。线路的敷设路由、设备的安装位置等应与设计图纸一致。试工作带来便利,以确保后续工作的正常进行。行的基础和保证。上、地下管线或结构物,力求文明施工,保证安全生产。②技术准备。熟悉、会审图纸。与安装图纸之间有无矛盾和错误,明确布线工程和主体工程以及其他安装工程的交叉配不与其他工程发生位置冲突。施工准备阶段必须完成所有施工图设计。必须具有系统图、平面施工图、设备安装图、接线图及其他必要的技术文件。工程施工图中要清楚地绘制出有关导管、桥架的规格尺寸、安装工艺要求、设备的平面布置,并应标明有关尺寸、编号、型号规格、说明安装方式等。平面施工图上还应注明预留管线、孔洞的平面布置、开口尺寸以及标高等。例如:进入建筑物管道位置、标高、进线方向、管道数目及管径。各机房、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的位置及引出线槽的位置。每层配线箱分布、数量、安装标高、位置。缆线路由及管槽材料、口径、安装方式。弱电竖井的位置,竖井内桥架规格、尺寸、安装位置。各机房、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等设备布置。在图纸会审前,施工单位负责施工的专业技术人员应预先认真阅读、熟悉图纸的内容和要求,把疑难问题整理出来,把图纸中存在的问题等记录下来,在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时逐项解决。图纸会审,应由工程总包方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设备供应商、施工安装承包单位有步骤地进行,并按照工程的性质、图纸内容等分别组织会审工作。会审结果应形成纪要,由设计、建设、施工三方共同签字,作为施工图的补充技术文件。熟悉和工程有关的其他技术资料。如施工及验收规范、技术规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以及制造厂家提供的资料,即安装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试验记录数据等。施工工期时间表工程合约一旦签订,应立即由建设方组织各设备供应商、工程安装承包商进行工程施工界面的协调和确认,从而形成工程时间表。主要时间段内容包括:系统施工图的确认或二次深化设计、设备选购、管线施工、设备安装前单体(进货)验收、设备安装、系统调试开通、系统竣工验收和培训等。同时工程施工界面协调和确认应形成纪要或界面协调文件。应编写工程安装施工进度计划及进度节点控制要点。由于地块内各标段的施工进度差别很大,在开工前要首先确定各标段的实际施工进度目标和要求,对已经确定的工期目标进行分解,并结合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和施工配合要求等具体情况进行进度计划安排,同时对相应的人、机、料等资源进行配置,以满足施工需要。对未确定的工程工期目标,将做好后备力量的准备工作,待工期目标确定后,再进行综合安排。工程的进度在原则上将按如下几个阶段进行施工和实施节点进度控制。①中标后,项目组及有关管理人员到位,工人开始进场,同时第一批施工机械及物资启运,实施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和施工物资等现场条件准备。②根据目标工期和施工计划的要求,在土建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预留孔洞、预埋铁和预埋吊杆、吊架。在钢筋绑扎过程中,根据施工图要求预埋套盒及管路等施工工作。③在配合土建砌筑墙体施工时,根据施工图要求,暗装管路和箱盒的施工将配合土建的施工进度开展。配合土建内装修油漆、浆活完成后,进行部分明配管的安装。在支吊架完成后进行线槽的安装施工工作。④在天花板(地板)安装之前应完成缆线敷设,在最后一次刷装修油漆、浆活前应完成面板的安装工作。⑤以上各项施工工作将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统筹协调下,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安排、相互重叠衔接并紧凑有序地开展各项施工工作。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包括设计单位、工程安装承包商、各分系统承包商、设备供应商、专业工程师、工程项目技术主管等之间的技术交底工作,应分级分层次进行。交底目的化图纸。二是对工程技术的具体要求、安全措施、施工程序、配置的工具等作详细地说明,使责任明确,各负其责。技术交底最关键的是施工技术员一级的交底,即专业性的技术交底,是技术交底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是将上级对有关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落实到实际工程项目上的重要步骤,既要交代技术要求又要说明实际操作的过程。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设计要求、细部作法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有关要求,工程的用料材质、施工器具、设备性能参数、施工条件、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性能和操作使用方法,预埋部件注意事项,相关工程质量标准、成品保护和验收评定标准,施工中安全注意事项等。技术交底的方式有书面技术交底、会议交底、设计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和口头交底。不同的交底方式,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参考选用。技术交底应遵循针对性、可行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科学性原则,并做好交底纪录纳入竣工技术档案中。施工现场勘察现场勘察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客户所提出的信息点及数量、位置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的对象包括建筑结构、设备间和配线电信间的位置、走线路由、电磁环境、布线设施外观以及对建筑物的破坏(如打穿墙孔洞)等,并结合场地的平面图而对信息点进行调整,在勘察的时候我们还需要考虑在利用现有空间的同时避开强电及其他线路,做出综合布线调研报告。施工现场勘查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物理路由情况。在工程施工中,路由是很重要的一环,包括水平缆线路由、垂直干线路由、设备间位置、电信间位置及机柜位置等,在现时与客户明确线槽的使用材料及敷设方式。重点了解各楼层、走廊、房间、电梯厅和大厅等吊顶的情况;计算机网络线路可与哪些线路公用槽道;机柜的安放位置,确定到机柜的主干线槽的敷设方式和大楼结构方面尚不清楚的地方。②了解网络设备情况,在机房布线设计中,了解该项目网络系统的结构和设计的技术参数对布线设计十分重要。③确定点位图,这是计算材料清单的必要条件。要详细统计数据节点、语音节点、光纤到桌面节点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制作成点位统计表。④确定工程范围,在勘查过程中,要了解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范围,特别是预埋管线部分的工作量是否包含与电信业务经营者的通信设施互连部分等情况要充分了解。布线工程与其他工程的配合在勘察时,应了解工程的进度计划和实际情况,对布线工程的各阶段可能施工的时间做出初步的估计,以便适时调派人员,以免出现等工、误工等现象。由工程项目部按照地块内各个单体的实际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本工程配套的施工进度计划。安装工程施工计划要结合工程各个标段的总体进度计划综合考虑进行编制,由于各标段施工进度不同,要做好配合协调工作,以保证各标段总工期的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部工程或分项工程或一个专业工程为编制对象,内容比施工组织设计更为具体而简明扼要。编制施工方案在全面熟悉施工图纸的基础上,依据图纸并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技术力量及技术装备情况,综合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编制工程预算工程预算包括工程材料清单和施工预算。准备施工表格准备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用到的相关表格:开工申请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施工技术方案申报表、施工进度表、进场原材料报验单、进场设备报验单、人工与材料价格调整申报表、付款申请表、索赔申请书、工程质量月报表、工程进度月报表、复工申请表、隐蔽工程验收申请表、工程验收申请单、工程竣工申请表等。施工人员培训与施工质管施工现场应配备技术工程师对施工的技法和品质随时进行质量管控,这是管理施工工人的重要一环,也是维护甲方利益的保证。在工地上,质量工程师至少应进行以下工作。上岗教育与持证上岗略中,大量采用由工厂定制的器件,以减少现场施工的工程量。作为根本的质量控制手证上岗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每位施工工人都要参加施工前的强制性施工技能培训(布线项目由厂商负责培训),(对于厂商而言,免费培训往往属于产品推广性质,技术含量不高,其原因是受训者不珍惜,所以讲课者的水平也发挥不了)。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强制性施工技能培训,只有达到了施工要求的工人才可以持带有照片的上岗证进场施工。培训内容包括:①综合布线基础知识(应知);②与本次施工相关的施工技能(应会);③质量控制方法(应知);④施工流程及施工管理方法(应知);(应知);(应知);(包括对不属于本次施工范围的机房设备保护,应知)如果施工周期很长,上岗培训应每年进行一次。个环节进行指导,为保证工程的良好质量打下基础。现场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除了施工工人自身应具有施工素质外,现场还需配备管理督导人员,对施工工人的操作进行现场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量的经验表明,由于要达到好的施工质量就需要改变个别施工人员早已习惯的施工手法和施工思维,而且还会在短时间内降低施工效率,所以对施工工人而言会时不时出现违规行为。对此,就需要现场督导人员对他们进行约束和教育,以免施工效果变形、下降,甚至是惨不忍睹。当厂商介入施工管理时,现场督导人员应参加厂商组织的授证工程师培训,持证上岗,并对督导过程形成记录:不进行督导是失职,督导没有发挥效果等于多余。①按图施工(按图施工、不允许边设计边施工)。施工图纸是工程语言,是甲方与施工方商定的施工内容的书面体现。当进入施工阶段后,施工方必须按签字后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如需变更也需有相应的变更单,以免施工出现随意性。②首件负责制。每位持证上岗的施工工人在每个施工阶段中的单项施工起始时,应先做一个“首件”,交技术工程师检查,如果得到认可、签字和拍照后,后续相同的施工全部按首件相同的手法和品质进行施工,这一方法称为“首件负责制”。首件负责制是约束施工品质统一的重要手段,在每个施工阶段中的每个单项施工(如穿线、理线、终接、测试、插拔跳线等)起始时均需进行。如果在施工过程中甲方或管理方决定改变施工工艺,则应对相关工序重新进行首件负责制认证。③后道工序检查前道工序。工程师的随工检查具有随机性,它的检查结果在统计学角度上可以认为是卓有成效检查也就成为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后道工序检查前道工序”是其中常用的方法。顾名思义,“后道工序”是在“前道工序”完成后所进行的工序,前道工序发生问题自然会导致后道工序出现操作问题、质量问题等,甚至是无法进行。例如,穿线过程中对绞电缆上的标签丢失是常见的问题,后续的终接人员在终接前有义务检查标签的有效性和这根线是否出现在指定的位置上。由后道工序的施工人员检查前道工序的质量,是弥补随工检查不足的重要手段,当然这需要相关的制度予以保证。④随工检查。在施工工人的施工操作通过了首件负责制的检查后,施工进入正轨,这时技术工程师转入随工检查阶段。随工检查是指检查人员在工地上随机对施工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个别的问题时予以现场纠正,在发现有规律的问题时召集相关的施工工人进行集体纠正。如果双方产生争执,则动用首件检查时的签字、照片作为依据。⑤竣工前自检自查。为保证施工质量,甲方应在施工验收时进行对绞电缆链路及光缆信道的性能测试,但在这之前,施工方先应进行自检自查,其中包括100%的性能自测,在提交测试报告并附以全部性能测试记录,经检查全部真实后再进行甲方的竣工测试和验收。⑥甲方进行竣工检查。在每个阶段中,甲方都应进行竣工测试和验收,以确保每个阶段的工程质量都保持完好。竣工测试和验收是在施工方提交测试报告并附以全部性能测试记录、竣工图纸后才开始进行。根据GB50311—2007的规定,甲方的性能测试可以交由独立第三方进行10%的抽检(甲方承担测试费用),如果不合格再进行加倍测试(施工方承担测试费用)。施工前环境、器材及测试仪表、工具检查器材检验工程所用缆线和器材的品牌、型号、规格、数量、质量应在施工前进行检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相应的质量文件或证书,无出厂检验证明材料、质量文件或与设计不符者不得在工程中使用。还应该具备以下条件:①进口设备和材料应具有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②经检验的器材应做好记录,对不合格的器件应单独存放,以备核查与处理。③工程中使用的缆线、器材应与订货合同或封存的产品样品在规格、型号、等级上相符。④备品、备件及各类文件资料应齐全。⑤器材应具备的质量文件或证书包括产品合格证(质量合格证或出厂合格证)、国家指定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检验报告或认证标志、认证证书、质量保证书等。工程具体要求可由建设单位、工程监理部门、施工单位、生产厂家等共同商讨确定。缆线的检验①对绞电缆检验。工程使用的电缆形式、规格及缆线的阻燃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外包装应注明型号和规格。电缆外包装和外护套需完整无损,当该盘、箱外包装损坏严重时,应按永久链路模型进行检验,测试合格后再在工程中使用。按永久链路模型进行抽验,提供的设备电缆及跳线也应抽验,并作测试记录。②光缆检验。a.工程使用的光缆形式、规格及缆线的阻燃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b.如有断纤,应进行处理,待检查合格后才允许使用。c.光缆A、B端标识应正确明显。③光纤接插软线或光跳线检验。a.两端的光纤连接器件端面应装配合适的保护盖帽。b.光纤应有明显的类型标记,并应符合设计要求。④缆线标志标签检查。缆线标志:在缆线的护套上以不大于1m生产年份。以1mm为单位的长度标志。商标、缆线型号、长度(m)、毛重(kg)、出厂编号、制造日期。⑤抽测。对绞电缆电气性能抽验。施工前对盘、箱的电缆长度、指标参数应按永久链路模型进行抽验,提供的设备电缆及跳线也应抽验,并作测试记录。可使用现场电缆测试仪按照布线链路的等级对电缆长度、插入损耗、近端串音等技术指标进行测试。首先应从本批量电缆配盘中任意抽取三盘进行电缆总长度的核准,需在电缆一端按标准终接连接器件,利用仪表的单端测长功能进行总长度核准。另外从本批量电缆中任意三盘中各截出90m长度,加上工程中所选用的连接器件按永久链路测试模型进行抽样测试。对工程设备缆线和跳线可按5%比例进行抽样测试。光缆传输性能抽检。该盘光缆进行光纤性能指标测试。光纤链路通常可以使用可视故障定位仪进行连通性的测试,一般可达3~5km。故障定位仪也可与光时域反射仪(OTDR)配合检查故障点。光缆光纤损耗测量:被测光纤通过光纤耦合器(或V沟连接器)、辅助光纤与OTDR链接。按OTDR测试仪表的操作步骤进行测试,并储存曲线、读取被测光纤的平均损耗,对曲线进行分析。单盘光缆应对每根光纤进行长度测试。单盘测试结果应与出厂测试记录一致,并符合设计规定。当确认测试结果不符合设计规定时,不得在工程中使用,并按不合格处理的程序予以处置。测试结果应保存归档。按厂家标明的光纤折射率系数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进行测量,并以厂家标明的扭绞系数(光纤与光缆的长度换算系数)计算出单盘光缆长度。厂家出厂的光缆长度只允许正偏。当发现负偏差时应进行重点测量,以得出光缆的实际长度;当发现复测长度较厂家标称长度长时应核对,必要时应进行长度丈量。光缆单盘检验完毕后,光缆端头应密封固定,恢复外包装。光纤连接器端面条件直接影响光纤传输性能指标,尤其在数据中心中,链路长度相对较短,连接器的损耗是链路损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借助专用设备对连接器端面进行检查,进行测试准备或者故障排除。检查光纤连接器端面各区域纤芯与被覆层区域内应保持清洁,无污垢、裂纹等。连接器件的检验① 符合相应产品生产的质量标准。塑料材质应具有阻燃性能,并应满足设计要求。② 观平滑、洁净,并应无油污、毛刺、伤痕及裂纹等缺陷,各零部件组合应严密、平整。③ 应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仪表和工具的检验测试仪表应事先对工程中需要使用的仪表和工具进行测试或检查,缆线测试仪表应附有检测机构的证明文件。测试仪表应能测试相应布线等级的各种电气性能及传输特性,其精度应符合相应要求。测试仪表的精度应按相应的鉴定规程和校准方法进行定期检查和校准,经过计量部门校验取得合格证后,方可在有效期内使用。测试仪表功能:应具有测试结果的保存功能并提供输出端口。可将所有存储的测试数据输出至计算机和打印机,测试数据必须不被修改。测试仪表应能提供所有测试项目、概要和详细的报告。测试仪表宜提供汉化的通用人机界面。①相应检测机构的证明文件可包括:国际或国内检测机构的认证书、产品合格证及计量证书等。②铜缆测试仪表应能测试FA级及以下各级别铜缆布线工程的各种电气性能。按照国际标准《平衡和同轴信息技术布线测试规范第1部分根据ISO/IEC11801和相关标准要求安装的平衡布线》IEC61935-1:2009标准的要求,测试D、E、EA、F/FA布线等级的仪表精度应分别达到IIE、III、IIIE和IV级别。现场测试仪仅能对屏蔽电缆屏蔽层两端做导通测试,目前尚无有效的现场检测手段对屏蔽效果的其他技术参数(如耦合衰减值等)进行测试,因此,只能根据本标准或生产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进行对比验收。③光纤测试仪表应能测试OM1、OM2、OM3、OM4及OS1、OS2光纤及光纤到用户单元通信设施工程中使用的G.652、G.657单模光纤的性能。施工工具图3-19敷设工具电缆或光缆的接续工具:剥线器、光缆切断器、光纤熔接机、光纤磨光机、光纤显微镜、卡接工具等必须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施工工具一般包括如下。①缆线敷设工具(见图3-19):穿线器、轴装电缆放线底座、斜口钳、梯子、登高机(如果需要的话)、尼龙扎带、电工胶布(俗称“黑胶布”)、油性记号笔及大型的牵引工具(如果需要的话)。② 电缆或光缆的接续工具(见图3-20):磨光机、卡接工具。图3-20接续工具特别指出:美工刀(见图3-21)不能用于布线施工,美工刀容易造成模块或配线架集成板的损坏。因此,不可用美工刀剥线压接数据模块。图3-21美工刀③某些厂家指定的专用工具(见图3-22)。图3-22专用工具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检查① 地下通信管道和人(手)家标准GB50374《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② 变形、断裂。③ 损坏;室内管材采用金属导管或塑料导管时,其管身应光滑、无伤痕,管孔无变形,孔槽应采用阻燃型管槽,外壁应具有阻燃标记。④ 裂或破损。金属件的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环境检查房屋一般要求综合布线系统应取得不小于规范规定面积的电信间和设备间以安装配线设备,如考虑安装其他弱电系统设备时,建筑物还应为这些设备预留机房面积。在安装工程开始以前应对电信间、设备间的建筑和环境进行检查,具备下列条件方可开工:建筑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房屋地面平整;预留地槽、暗管、孔洞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房屋内敷设的活动地板应符合国家标准GB6650—86《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地板板块敷设严密坚固,水平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mm/m2,地板支柱牢固,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的接地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要求。电信间、设备间和进线间应提供可靠的施工电源和接地装置。电信间、设备间和进线间的面积,环境温、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定。电信间安装有源设备(集线器等设备),设备间安装计算机、交换机、维护管理系统设备及配线装置时,建筑物及环境条件应按上述系统设备安装工艺设计要求进行检查。施工前对电信间、设备间安装有源设备(楼宇通信宽带接入网设备、电话交换机、传输设备、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机房中安装的服务器、以太网交换机、存储器;以及机电设备)等设施对建筑物的环境条件应按通信设施与机电设备的安装工艺设计要求进行检查,不在布线工程的检查范畴。电信间、设备间设备所需要的交直流供电系统,由综合布线设计单位提出要求,在供电单项工程中实施。安装工程除和建筑工程有着密切关系需要协调配合外,还和其他安装工程,如给排水工程、采暖通风工程等有着密切关系。施工前应做好图纸会审工作,避免发生安装位置的冲突。互相平行或交叉安装时,要保证安全距离的要求,不能满足时,应采取保护措施。所有建筑物构件的材料选用及构件设计,应有足够的牢固性和耐久性,要求防止尘砂的侵入、存积和飞扬。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机房各功能区、机房支持区和辅助区等建筑环境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①房屋的抗震设计裂度应符合当地的要求。②房间的门应向走道开启,门的宽度不宜小于1.5m。窗应按防尘窗设计。③屋顶应严格要求,防止漏雨及掉灰。④设备间的各专业机房之间的隔墙可以做成玻璃隔断,以便维护。⑤房屋墙面应涂浅色不易起灰的涂料或无光油漆。⑧地面与墙体的孔洞应和加固的构件结合,充分注意施工的方便。⑨ 防水和防潮性能。⑩ 环境温、湿度要求:温度为10~30℃,湿度为20%~80%低,易造成缆线及器件的绝缘不良和材料的老化。器和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器。12建筑物进线间及入口设施的检查:对进线间的设置、引入管道和孔洞的封堵、引入缆线的排列布放等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GB50374《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等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检查。a.引入管道的数量、组合排列以及与其他设施如电气、水、燃气、下水道等的位置及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引入缆线采用的敷设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施。进线间的位置、面积、高度、照明、电源、接地、防火、防水等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前场地的准备施工之前应熟悉工程现场总平面,协商确定施工临设,接通施工用水、用电,落实材料堆放场地、仓库、办公用房,为施工做好前期准备。施工现场要符合施工现场卫生、安全技术要求和防火规范。项目部一般位于土建办公区,方便与各个相关工程商联系,综合布线工程所用的大量施工工具、对绞电缆、光缆、面板、模块、配线架、机柜及其他部件通常都会在施工前运到工地的临时库房中,对库房的管理就变得十分重要。对于库房的选址主要考虑安全、水浸、库房搬迁、堆放和损坏,可选择办公区,也可选择施工区域,可根据现场实际环境灵活考虑。房屋设施及电气要求①房屋预埋槽盒、暗管、孔洞和竖井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②铺设活动地板的场所,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及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③每个工作区宜配置不少于2个带保护接地的单相交流220V/10A电源插座盒。电源插座宜嵌墙暗装,高度应与信息插座一致。④每个宽带接入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附近水平70~150mm处,宜预留设置2个单相交流220V/10A电源插座,每个电源插座的配电线路均装设保护电器,配线箱内应引入单相交流220V电源。电源插座宜嵌墙暗装,底部距地高度宜为500mm。⑤暗装或明装在墙体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盒底距地高度宜为300mm。⑥安装在工作台侧隔板面及临近墙面上的信息插座盒底距地宜为1.0m。⑦ 高度宜为500mm,如在墙体、柱子上部或吊顶内安装时距地高度宜不小于1800mm。⑧楼宇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应设置2个及以上单相交流220V/10A电源插座,每个电源插座的配电线路均装设保护器。电源插座宜嵌墙暗装,底部距地高度宜为300mm。⑨ 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弱电竖井应提供可靠的接地等电位联结端子板,接地电阻值及接地导线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⑩机柜、配线箱、管槽等设施的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的抗震要求。施工方案评审拟定施工组织设计报告书施工方案评审标准表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工程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承建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必须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联合评审,评审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内容、技术及性能参数、施工组织计划与进度计划等是否符合用户需求和现实可行性等要求,并且针对方案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形成评审意见,最终确定工程是否满足正式开工条件。通过方案评审,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和投资处于辩证平衡的关系,保证人力、设备、材料、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以提高综合效益。施工方案评审表如表3-7所示。表3-7施工方案评审表线路施工工程测量行。施工前应依据设计图纸和现场交底的控制桩点,进行通信管道及人(手)孔位置复于10mm。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高中语文 第9课 劝学教学设计7 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 机械振动 4 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教学设计3 教科版选修3-4
- Unit 6 Useful numbers(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5周《白马篇》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国民革命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
- 5 我是小音乐家 (教案)-2023-2024学年人音版(2012)音乐三年级下册
- 1《学会尊重》第三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 2024秋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16课 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2025高职单招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 TCI 535-2024 铝合金液态模锻模具技术条件
- 胰岛素泵护理管理规范
- 硅pu球场施工方案
- 企业数据资产入表流程研究
- 9.1.1 西亚 第1课时 课件 七年级地理下册 人教版
- 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托管协议书范本
- 《餐厅托盘的使用技》课件
- Unit 2 Know your body(说课稿)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下册
- 托管老师培训
-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