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1科技支撑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项目申报指南目录TOC\o"1-3"\h\u2133002907一、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 61199647202方向1:新一代薄型多功能光伏玻璃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发 6565748368方向2:滨海岩溶地质灾害治理材料与关键施工技术的研发 71525688779方向3:高比能量钠离子圆柱电池的技术研究及推广 81035473271方向4:中越天然香料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9902659758方向5:新一代商用车高效长寿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10767881309方向6:混合动力皮卡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协同开发及关键技术研究 111874782913方向7:零碳动力系统燃料智能感知与自适应控制关键技术开发 12733069093方向8:智能甘蔗割叶机器人研发与产业化 131124290732方向9:高性能N型碲化铋热电材料及微型热电器件的研发与应用向10:多重网络化工业软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151026687558方向11:适于北部湾的大型离岸式海洋复合多功能综合体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 161889697639方向12:面向海上风电制氢的稀土系储供氢材料和一体化固态氢储存增压装备开发向13:农用高通过性底盘开发与产业化 181655842577二、中国—东盟科技城建设 201326602175方向14:基于先进材料人工突触阵列架构的存算一体人工智能芯片的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 201714628533方向15:面向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数字产业操作系统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示范 212023758255方向16:面向东盟的实验动物模型研发及产业化 221311548129方向17:轨道交通隧道安全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 23121467049方向18:面向东盟数智化绿色建造成套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应用 251446376013方向19:基于高端光学产品开发的高品质基材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应用 26930092547方向20:面向中国—东盟的数字证照跨境服务平台研究与示范应用 27285871591方向21:面向东盟的地中海贫血防治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28814262458方向22:面向东盟重大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28326244516方向23:多场景大载荷比长航时无人直升机系统研制与应用 29589641033方向24:智慧多模态医学虚拟仿真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 301628089442方向25:面向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绿色农药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 311877964179方向26:基于智能模型的老缅泰地区替代种植技术支撑平台及示范应用 32575160293三、与京津冀地区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合作(稀土、矿产资源领域) 33930127733方向27:面向高端制造业的先进稀土铝合金材料及器件产业化开发与应用示范 331140908661方向29:定制化稀土合金及其绿色低碳制备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 36984684709方向30:战略性矿产资源连续规模化智能采矿综合技术研究 371965601004方向31:多模态信息驱动的稀土矿区安全要素遥感监测与预警 382043568419方向32:广西离子吸附型稀土精准高效绿色开发利用与示范 391752566018方向33:高端显示玻璃基板用稀土抛光材料研发及应用 401692900269方向34:稀土功能催化剂协同深度治理工业烟气多污染物的技术开发 41629153865方向35:离子型富钇稀土的高效清洁生产和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研发 42729373103方向36:芯片级高纯稀土配合物提纯工艺研发及应用 432038356292方向37:超高纯重稀土元素分离手段及其先进功能材料产品的关键技术研发 431655841423方向38:温和条件下产业化大规模制备稀土掺杂氧化物和卤化物发光材料与应用 45471587094四、与京津冀地区知名院所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合作(优质甘蔗新品种培育领域) 46704086799方向39:甘蔗基因芯片开发及基因组选择育种体系构建 46173493465方向40:甘蔗生物安全材料育繁技术平台构建 472127429671方向41:甘蔗杂交育种体系的构建与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开发 471379932308方向42:甘蔗基因组多组学数据网络突变负荷解析与关键调控位点挖掘 481500095640方向43:基于AI识别的高抗黑穗病优质糖料蔗新品种培育 501694574556方向44:抗螟虫及抗除草剂优质甘蔗新品种精准培育与稳产技术开发 511256206915五、与长三角地区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合作(低碳材料领域) 521816041605方向45:油泥高效协同处置智能运维控制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 52555099280方向46:蒙脱石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在厚层自流平地坪中的应用研究 531594252668方向47:低品质石灰石-烧黏土水泥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542101913197方向48:基于钢渣高效固碳技术的负碳建筑材料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551369361738方向49:海洋抗逆微生物材料与膜生物反应工业废水处理关键技术开发及工程示范 561920497184方向50:装配式空腔楼盖结构排烟一体化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 58849967533方向51:高密度固态储氢材料的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 581650977715方向52:海工混凝土长效自修复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591119230875六、面向东盟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61308963462方向53:与东盟国家开展重点领域技术研发及创新合作 61一、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申报要求:须由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百色、崇左)范围内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牵头申报。须由所在市科技局出具推荐函。需要提供查新报告。方向1:新一代薄型多功能光伏玻璃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研究内容:针对光伏产业对高转换效率和轻量化的新型光伏组件技术需求,开发新一代薄型光伏玻璃配方、高效熔化技术、高效强化技术以及多层镀膜技术,研制出具有超薄轻质、高透过率、高强度,高环境适应性、自清洁等特性的新型光伏玻璃并实现产业化示范应用,促进光伏玻璃产业的换代升级,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光伏行业的国际领先地位。考核指标:(1)光伏玻璃厚度<2mm;(2)可见光透过率≥92%;(3)熔化热耗≤1350kcal/kg;(4)抗折强度≥200MPa;(5)130g落球高度≥1米;(6)薄膜光学增益≥3%;(7)自洁率≥90%;(8)建成生产线1条,日熔化量≥1000t/d,销售收入≥5亿元;(9)申请专利≥3件,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篇;培养研究生≥5人;培养技术人员≥10人。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2:滨海岩溶地质灾害治理材料与关键施工技术的研发研究内容:针对滨海岩溶环境水文地质复杂,岩溶破碎带构造存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问题,通过多类型材料高效协同互补利用和多尺度浆体性能调控方法,开发抗动水分散、凝结时间可调的滨海岩溶突涌水封堵材料,以及力学性能高、抗离子侵蚀的滨海岩溶塌陷治理材料,并形成适应于滨海岩溶地质灾害治理的配套施工工艺与技术,使其满足滨海岩溶不同灾害治理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滨海岩溶灾害防治和相关工程技术问题,推动滨海岩溶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的进步。考核指标:(1)1.2m/s动水流速下浆液留存率>80%,凝结时间30s~40min可调;(2)28d抗折强度>3.5MPa,28d抗压强度>7MPa,抗离子侵蚀能力,Cl-、SO2-4不同浓度(2%~8%)侵蚀条件下,注浆充填体的28d抗压强度>4Mpa;(3)实现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产业化应用,项目实施期间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4)编制相关技术标准≥1项,发表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2件,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件,培养研究生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5人。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3:高比能量钠离子圆柱电池的技术研究及推广研究内容:围绕钠离子电池规模推广受限于其低能量密度的缺陷,开发高克容量钠电正、负极材料,试验其匹配性并优化N/P值,避免低温大倍率放电析钠的现象;选择高压电解液,提高充电截止电压;尝试使用复合导电粘结浆料,优化正、负极浆料的配方或提高正、负极敷料量,增加活性物质在电极中占比;采用更薄的铝箔、隔膜,减少集流体及隔膜的空间占比。考核指标:(1)标称容量:3500mAh@0.2C,能量密度125Wh/kg以上;高低温放电:高温(60℃)0.5C放电容量达到98%,低温(-30℃)0.5C放电达到85%;倍率放电:5C/0.2C≥90%;存储性能:100%SOC常温25℃/30天,保持率≥95%,恢复率≥98%;100%SOC常温60℃/7天,保持率≥93%,恢复率≥98%;0.5C/0.5C循环3000周:容量保持率70%以上;3C4.6V过充:不起火不爆炸;重物冲击:不起火不爆炸;挤压:不起火不爆炸;热冲击:不起火不爆炸;(2)新增产值或新增销售收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利税220万元;(3)完成成果转化项目1项,金额不低于300万元;申请发明专利3件;培养一支高比能量钠离子圆柱电池的技术研发团队,团队人数30人以上;引进或培养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或者博士学历人才4人。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4:中越天然香料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研究内容:针对中越两国之间的天然香料种植加工技术良莠不齐,差异较大,传统的肉桂、八角等香料精深加工技术产生的废弃物利用率不高,难以完成资源聚合等问题,以建设中越天然香料研究院为依托,开展中越优质天然香料种苗选育、现代肉桂科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天然香料粗精深加工工艺流程的优化及改良、肉桂油提炼废料的进一步细分及高价值成分提取以及肉桂大健康产业新产品研发研究,解决产品产能低下,产值不高等问题,实现标准化天然香料加工以及系统化良种选育高效运行的产业化应用。考核指标:(1)建设天然香料研究院1个;建设种质资源库1个;建设香料生产提取示范线1条;开发健康产品2个;实施成果转化1项以上;(2)项目实施期间新增产值4000万元以上;免费向当地农民发放肉桂种苗30万株;带动当地农户人均增加收入200元;(3)构建1支稳定的创新人才队伍,其中副高以上技术职称3人以上;项目筹备和实施期间全职引进2名硕士;吸纳2名应届高校毕业生;申请发明专利2件以上;制定团体标准1项;发表论文3篇以上。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5:新一代商用车高效长寿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研究内容:根据电堆性能指标,估算出电堆及膜电极的主要设计参数,对膜电极及电堆方案整体设计;开展膜电极及基础材料选型测试与分析,进行膜电极传热传质和电化学性能的仿真计算;开展不同种类燃料电池双极板设计,开发燃料电池金属板及石墨板电堆;研究燃料电池系统的设计方案和燃料电池系统仿真技术,优化关键零部件选型;研发燃料电池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和诊断功能,实现空气系统、供氢系统、冷却系统、水管理系统的精准和快速控制;通过控制算法逻辑和对应的控制脉谱(MAP)标定技术优化系统循环寿命、效率、性能;开展燃料电池系统产业化研究,建立燃料电池系统中试生产线,形成中试生产能力及体系;研发整机测试与评价技术,开展燃料电池系统的耐久性测试、分析方法研究和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三高标定;开展燃料电池汽车验证和低温启动测试,优化系统低温启动时间、低温启动温度和发动机的NVH性能。考核指标:(1)120kW燃料电池系统,搭载自研燃料电池电堆作为核心零件,额定功率≥120kW,额定效率≥45%,最高效率超过60%,质量比功率≥800W/kg,-35℃环境下储存后无辅助启动,启动完成时间≤30s;150kW燃料电池电堆,体积比功率≥6.0kW/L(金属板)或4.5kW/L(石墨板),额定工作点电堆效率≥65%(空气供给压力≤110kpa,氢气供给压力≤130kpa,氢空压差≤20kpa,以上为表压),额定工作点系统效率达到55%,电堆寿命超过20000小时(考核无故障连续运行≥2000h,性能衰减≤1%@2000h);(2)项目实施期间新增产值超过3000万元;(3)建设一支掌握燃料电池系统及燃料电池电堆研发核心技术能力的团队;引进或培养副高职称以上人员或者博士学历人才≥2人;发表中文核心期刊以上论文≥2篇;申请并授权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制定燃料电池开发企业标准或规范≥5项。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6:混合动力皮卡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协同开发及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围绕混合动力总成集成度差、经济性低、系统控制效果差等问题,结合整车实际运行工况特点,研究开发混合动力专用高效发动机、高转速高功率密度油冷扁线电机、混合动力变速器以及机电耦合动态协调控制策略等关键技术,将发动机、电机及变速器进行高度集成一体化设计,开发出超级节能型机电耦合混合动力系统,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动力系统开发平台及协同控制策略,满足驾驶人员在不同工况下对动力响应性及平顺性的要求。考核指标:(1)开发高度集成化混合动力系统1套,其典型工况节油率≥30%;开发皮卡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1款,最高热效率≥43%;开发高速油冷扁线电机,峰值转速>12000rpm,最高效率>96%,电驱系统最高效率>95%;搭建混合动力皮卡车1款;(2)项目实施期间新增产值≥1500万元;(3)发表SCI/EI论文3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制定混合动力系统开发企业标准或规范≥2项;培养一支具有混合动力系统研发能力的团队,团队人数≥50人;引进或培养副高职称以上人员或者博士学历人才≥2人。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7:零碳动力系统燃料智能感知与自适应控制关键技术开发研究内容:针对绿色低碳动力发展需求,开展自主可控、国产化的零碳动力智能控制平台开发,进行零碳多类型燃料的柔性控制技术研究。开展柔性零碳燃料的在线智能感知关键技术、动力系统的自适应控制策略及零碳动力控制器集成技术研究,提高动力系统控制器应用于灵活燃料及复杂场景的适应性,形成广西在商用车零碳动力系统智能控制技术高地。考核指标:(1)用于氢气、氨气及其混合燃料等至少2种零碳燃料;(2)满足内燃动力、增程器2种动力系统构型;(3)燃烧循环变动≤5%;(4)研制零碳动力控制平台1套,适应2个零碳燃料机型,企业新增至少1个产品,项目实施期间销售收入不低于1500万元;(5)申请发明专利≥10件,在高水平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篇;培养博士研究生≥2人,培养副高级工程师≥12人,正高级≥1人。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8:智能甘蔗割叶机器人研发与产业化研究内容:针对剥叶、砍蔗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现有剥叶机单输入单输出、工作效率低、机型笨重、作业效率低等问题,研发构造简单轻便、适应性强,割叶效率高,可田间自适应蔗地行距、甘蔗高度且净度好的智能甘蔗割叶机器人,满足大规模种植需求的同时适应蔗农小面积种植的需求,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和安全性,实现生产商装备制造产业产值税收和地方创新科研成果首台套产业化应用。考核指标:(1)实现智能甘蔗割叶机器人集群遥控作业,单台/套每天完成约80亩割叶作业;甘蔗含杂率<5%;实现每株增高约20cm,增重约0.1kg,每亩至少增收约400kg;(2)项目实施期间新增产值2000万元以上;(3)申请专利5项以上,软件著作权3项。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9:高性能N型碲化铋热电材料及微型热电器件的研发与应用研究内容:针对微型器件与电极间的结合强度、热阻、电阻及界面稳定性问题,开发高性能N型Bi2Te3热电材料热压缩颈工艺,确定高性能N型Bi2Te3材料的稳定制备工艺,研发高性能N型Bi2Te3材料的批量化制备技术;确立高性能N型Bi2Te3热电材料低阻高强界面构筑技术与电极间低阻高强界面连接技术,在热电材料、器件界面性质及MicroTEC规模化生产方面实现突破,推进MicroTEC的国产替代。考核指标:(1)高强度碲化铋基材料的热电优值ZT达到1.0,达到5G光通讯系统用MicroTEC的要求;(2)N型Bi2Te3热电材料室温附近ZT值≥0.8,最小切割加工尺寸达到300μm,单次制备材料质量≥1kg;(3)建设一条高精度自动化生产线,实现5G光通讯系统用MicroTEC的批量化生产,产能超过200万片/年;(4)在项目实施期间,采用本项目技术生产的MicroTEC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5)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5件;培养研究生≥5人。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10:多重网络化工业软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研究内容:针对传统单一网络中的多组件工业软件系统建模和协同优化技术的局限性问题,研究开发多重网络化工业软件系统的智能组件建模与协同优化技术,实现系统的高效性、鲁棒性与可伸缩性。研究基于智能组件的多重网络化工业软件系统体系架构模型;研究适用于多重工业网络环境的工业软件组件模型;研究任务驱动的工业软件组件自适应协同机制。开发具有开放性、可扩展性、层次性、模块化特征的基于智能组件的多重网络化工业软件系统架构平台,能根据具体的应用领域和业务需求在此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拓展应用。考核指标:(1)研发出1套基于智能组件的多重网络化工业软件系统;(2)在不少于3种网络中实现工业知识、工艺知识及生产过程数据等多源异构工业信息的实时共享;(3)基于任务需求涉及到的多种系统软件间可跨层实时通信,协作效率提高20%以上;(4)集成国际领先的智能组件调度与协同优化算法≥10种;(5)面向新能源、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提质增效的至少1个工业生产场景开展应用示范;(6)设计的工业软件组件模型使得任务执行时间和成本降低30%以上;(7)项目实施期间产生经济效益1500万元以上;(8)申请发明专利≥5件,获软件著作权≥3件,制定标准≥2项,在高水平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篇;培养硕士以上研究生≥5人。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11:适于北部湾的大型离岸式海洋复合多功能综合体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研究内容:针对广西目前海洋经济总量较小、海洋经济结构层次较低的问题,开展适于广西北部湾并具备海水养殖、水下观光、海上旅游、休闲度假、海洋观测监测、海洋风能及太阳能综合利用等复合功能的新型离岸海洋综合体及配套技术研究,促进广西海洋产业融合与发展,推动广西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考核指标:(1)建立新型离岸式海洋复合多功能综合体工程示范应用不少于1座:①适应水深10-40m;②抗风能力≥16级;③网箱容积≥20000m3;④观测仪器存放区面积≥100m2;⑤绿色能源供给能力≥5kW;⑥水下观光舱定员6人;⑦设计寿命25年;(2)形成离岸式海洋复合多功能综合体设计图纸、资料1套;(3)项目实施期间,新型离岸式海洋复合多功能综合体示范点产值≥2200万元;(4)依托渔业与文旅双向业务支撑,年产值≥600万元;(5)申请发明专利≥9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件、国际发明专利≥2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件,申请软件著作权2件;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篇,中文核心论文≥3篇;培养研究生≥5人。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12:面向海上风电制氢的稀土系储供氢材料和一体化固态氢储存增压装备开发研究内容:针对利用海上风力发电-电解海水制备的氢气纯度低,供氢压力和流量不稳定,无法与燃料电池匹配的问题,开发基于我区优势稀土资源的低成本、长寿命稀土系储供氢新材料并实现批量制备,研制面向产氢端实际工况下的集纯化、调压、控流于一体的氢储存增压装备,促进固态储氢与海上风电耦合协同发展,为海上风电产业和稀土固态储氢应用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考核指标:(1)稀土储氢材料65℃下重量储氢密度>1.8wt.%,吸氢压力≤2MPa、放氧压力≥3MPa,成本≤110元/kg,实现上述储氢材料百公斤级批量制备;(2)固态储氢装置单体质量储氢密度≥1.4wt.%,体积储氢密度≥55kgH2/m3,最大供氢速率≥1000L/min;(3)氢储存增压一体化装备经2000次吸放氢循环容量保持率≥80%,供氢纯度满足燃料电池用氢需求;(4)项目实施期间取得产品和技术销售收入≥1500万元;(5)发表论文≥5篇;申请专利≥3件;培养研究生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5人。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13:农用高通过性底盘开发与产业化研究内容:针对山地丘陵地形复杂多变,山高坡陡、道路崎岖、场地狭窄,生产环节主要依靠人工且劳力严重不足,生产成本较高,产业优而不强等问题,通过建立底盘越、避障动力学模型,开展高通过性面齿轮传动底盘越障及避障性能研究,解决装备底盘通过性及稳定性不足、难以适应山地丘陵复杂路况的技术难题,实现装备“上山入林”高效运行的产业化应用。考核指标:(1)底盘全重≤800kg,有效荷载≥300kg,外形尺寸(长×宽×高)≤2200×750×1300mm;车底距地高≥300mm;载货平台≥800×750mm;在平整路面上行驶速度≥40km/h;底盘平均故障间隔里程≥1000km;有较强的越障和避障能力,能够翻越300mm高度的障碍,纵向爬坡斜度≥30°,横向爬坡斜度≥15°,遇障能及时调整运行路线;在非平整路面上能稳定行驶,通过性和稳定性较好;(2)建成高通过性面齿轮传动底盘用面齿轮传动箱1套,高通过性面齿轮传动底盘1台;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以上;(3)制定高通过性面齿轮传动底盘设计规范1套,高通过性面齿轮传动底盘使用规范1套;申请发明专利2件,获高通过性面齿轮传动底盘避障控制算法软件著作权1件;发表学术论文≥3篇;培养相关技术人员≥5人。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二、中国—东盟科技城建设申报要求:须由中国—东盟科技城(南宁)范围内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牵头申报。须由南宁市科技局出具推荐函。需要提供查新报告。方向14:基于先进材料人工突触阵列架构的存算一体人工智能芯片的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研究内容:针对未来芯片算力和能耗问题,聚焦芯片领域发展前沿,通过信息、数理、材料、工程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在低功耗信息写入新方法、载流子输运新机理、强电荷捕获能力的新材料、高密度集成新方法、非冯诺依曼计算新架构方面取得突破,提高突触晶体管的非易失性和电导状态的线性度,研制出10fJ以下开关能耗的超低功耗器件和高度集成化的多沟道人工突触晶体管器件和存算一体芯片,实现类脑芯片在特定专有场景中感存算一体化的应用,促进未来类脑智能芯片产业落地。考核指标:(1)单个芯片阵列单元具有超过10e4的高开关比;(2)阵列单元运算功耗低于10fJ;(3)PPF数值超过150%,电导状态记忆时长超过100s;(4)LTP/LTD线性度高于95%;(5)存算一体阵列功耗较传统GPU降低≥80%;(6)阵列宏单元容量:≥1MB;(7)输入、权重、输出精度:1-8bit;(8)吞吐量:≥10GOPS;(9)计算延迟:≤50nm;(10)芯片工艺:不低于40nm制程;(11)计算效率:≥0.001TOPS/mm2,≥5TOPS/W;(12)芯片中算法识别准确率:图像≥95%,声音≥95%;(13)项目实施期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14)建成类脑芯片的先进制造封装生产线1条;(15)在高水平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申请专利≥10件,其中发明专利≥5件,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10名。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15:面向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数字产业操作系统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示范研究内容:针对产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真实面临缺乏标准化、信息孤岛难以整合、数据安全风险增加、技术人才匮乏、成本高昂、跨部门协同困难等问题,结合广西工业互联网和农林业产业发展的特点,采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原生等技术,研究基于产业数字底座、产业赋能平台、产业大脑的数字产业操作系统,提升企业数字化效率,提高企业数字产品质量,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打造基于“广西模式”的“数字产业操作系统”,带动人才及数字经济,最终走出广西辐射至全国。考核指标:(1)建成产业数字底座1个,中台5个,大数据中心1个,基于数字产业操作系统赋能行业平台5个,具有不少于100项中台能力,不少于10项行业模板;(2)建成面向产业场景的LLM大语言模型,包含100亿以上参数量,支持1000名用户同时访问,提供API和页面形式调用,通过Token计数形成付费机制;(3)建成实时数据分析与预测模型5个以上,实现基于LLM大语言模型和分析预测模型的自动化决策系统,实现智能化辅助决策支持;(4)项目实施期间,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5)在高水平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件,软件著作权8件;培养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容器云等领域应用人才队伍≥50人。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16:面向东盟的实验动物模型研发及产业化研究内容:针对中国、东盟实验动物种质资源开发与服务共享体系建设落后的问题,面向东盟国家,建立基因工程动物模型开发平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生物医药产业;建立完善树鼩、巴马小型猪等广西特色实验动物的繁殖育种基地,进行相关动物的产品研发;借助于实验动物平台,进行抗体诊断试剂盒、天然药物等开发和产业化推广,建设辐射东盟的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基地,培育一批生物医药产业高端人才队伍。考核指标:(1)建设基因工程动物模型平台1个,自主开发10个品系及以上的基因编辑动物模型并推广应用;(2)建立完善树鼩或巴马小型猪等广西特色实验动物繁育种群基地,每个种群规模达到500只(头)以上;(3)开发抗体试剂3种及以上并拿到批文,开发2-3种广西特色天然药物;(4)引进或培养生物医药产业高端人才8人。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17:轨道交通隧道安全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研究内容:面向东盟合作,针对传统的钢环加固修复技术成本高、施工面大、施工周期长等问题,探索延长管片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减少交通中断时间的创新技术,研究一体化压铸高强度合金构件技术、装配式复合施工技术。研发用于隧道缺陷和病害整治的高强度合金加固构件,解决现有支撑机构中单片板材较重,施工难度、风险较高、对焊接要求较高的问题,研发装配式复合施工技术;要求在不停运,安装速度快,不占用轨道交通施工资源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全新的造价低于传统钢环修复施工技术方案。考核指标:(1)突破核心关键技术1项,突破一体化压铸高强度合金构件关键技术1项;(2)申报管片修复技术相关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3)从传统的单环加固修复时间35小时减少至3小时;(4)节约单环加固修复成本30%以上;(5)研究成果在国内外3个以上城市进行示范应用,需提供应用用户单位证明及用户评价;(6)项目实施期间的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7)提升参研单位的隧道交通安全产学研团队的力量与水平,培养和提高中国和东盟国家一批科研骨干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8)引进或培养硕士研究生8人;(9)与东盟国家合作,培养提高中国和东盟国家一批科研骨干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开展与东盟国家人才合作与交流,不少于8人次。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18:面向东盟数智化绿色建造成套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应用研究内容:针对东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人口不断增多,大量工程建设和城市更新对先进的绿色建造技术(包括材料和设备等)具有迫切的需求的问题,研究低碳建材与智能制备;工厂化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基于BIM和模块化的现场组装与安装;智能化质量监控集成与示范生产线建设等关键技术,建立实现“固废-原料-产品-产业”的全产业链体系,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形成低碳混凝土多路径高性价比产品系列开发及应用示范,建成数智化制造和建设产业化平台,实现绿色转型。考核指标:(1)建成智能3D打印年产不小于30万吨再生混凝土示范生产线3条以上,生产成本降低40%以上;(2)在广西或东盟国家建设研究基地和示范生产基地2-3个;(3)研发智慧化分选预处理一体化技术2项以上,提出基于现代物联网和5G通讯技术的3D打印混凝土构件质量检测方法等新方法≥2项,开发长时持荷、长行程顶升装备1套,开发再生粉料制备多品种低碳混凝土关键技术≥3项;(4)再生微粉28天活性指数≥80%,再生砂浆中再生砂占细骨料比例达100%,抗压强度≥15MPa,保水率≥95%,再生混凝土中再生砂占细骨料比例≥30%;(5)开发高性能3D打印装备和智能下料、搅拌以及成型装备2套以上;(6)新技术或产品新增产值≥3亿元;(7)申请发明专利≥20件,获得授权10件,编制标准/规范≥10部。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19:基于高端光学产品开发的高品质基材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应用研究内容:针对高纯石英玻璃制造难度大、生成工艺要求高的问题,研究高纯合成熔石英玻璃基材生产关键技术和工艺,提升石英玻璃基材光学均匀性及应力双折射等关键技术指标,基于研制的高品质基材,开发适用于光刻机曝光系统、平板显示器用光掩模基板、高功率激光器透镜等的高端光学产品,满足国内高端制造领域市场需求的同时,面向东盟国家,拓展国际市场,畅通内外“双循环”。考核指标:(1)建成高品质石英玻璃基材生产线1—2条;(2)基于高品质石英玻璃基材开发规模化高端光学工业新产品2—3个;(3)研制的石英玻璃产品综合性能达到《光学石英玻璃》(JC/T185—2013)标准要求,在300mm口径内,光学均匀性提升到≤0.8ppm,应力双折射≤0.8nm/cm;(4)项目实施期间,实现广西销售收入≥5000万元;(5)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件,培养和引进光学材料领域技术人才≥10名。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20:面向中国—东盟的数字证照跨境服务平台研究与示范应用研究内容:针对中国与东盟间证照互认存在办理时间长、流程繁琐、效率低、隐私数据应用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等问题,研究与东盟的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数据互认机制,建立跨境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和技术实现路径,构建面向中国与东盟国家公众的基础信息知识库,探索东盟各国现有数字基础设施的特点和差异,提高整体效率和可靠性。考核指标:(1)开发服务平台1个,建设完成1项应用试点;(2)部署VC(可验证凭证)服务、DID(数字身份)服务、跨链中继器等应用服务和智能合约,实现与东盟各国区块链网络互联、数据互认,系统整体吞吐能力不低于2000tps;(3)建立区块链跨境交互服务平台1套,服务个人用户不少于100万人次,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60%,年均直接经济效益3000万元以上;(4)申请或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以上。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21:面向东盟的地中海贫血防治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研究内容:针对地中海贫血在东盟国家流行性广、死亡率高,东盟国家欠缺人才和技术的问题,依托中国与东盟有关地中海贫血防治国际研究平台,进一步完善平台设施建设,协同东盟国家,开展地中海贫血筛查、诊断及治疗新技术研究;对东盟等亚洲地中海贫血高发国家开展人员培训,技术示范、技术支持与输出、推广应用等,帮助东盟国家开展地中海贫血防治工作。考核指标:(1)建成面向东盟的地中海贫血防控技术远程培训和会诊平台1个;(2)研发地中海贫血筛查、诊断及治疗新技术2项;(3)技术合作或辐射推广东盟等国家14个,面向东盟国家培养地中海贫血防治人才100人以上。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22:面向东盟重大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研究内容:针对台风、风暴潮等东盟地区的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问题,研究大气水汽通量探测、海面风场和风暴潮潮位探测、极端降水触发和增强的关键因子前兆特征以及三维水汽同化等关键技术,解决自然灾害参数预警、突变阶段关键特征参数的敏感性等技术难题,研发集成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三维可视化表达、灾害预警的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实现东盟典型区域的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综合的监测和预警的系统创新应用。考核指标:(1)气象监测站≥300个,风廓线雷达站≥100个,大气水汽含量监测误差≤3mm,密度误差≤1.5g/m3,水汽输送监测误差≤15kg/(m·s);(2)海面风场监测精度≥10%,潮汐动态监测精度≥15cm,预警模型空间分辨率≤3公里,时间分辨率优于1小时;(3)在东盟国家部署建立运行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平台1套,申请发明专利10项,制订行业标准1项;(4)项目实施期直接经济效益达2亿元以上。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23:多场景大载荷比长航时无人直升机系统研制与应用研究内容:针对无人机系统普遍存在着载荷能力不足、续航时间短等问题,研究小体积、高效气动的紧凑布局,支持山地、林区、湿地和边海防等多场景下应用队伍和装备快速部署的一体化无人机系统,解决消防、应急、边海防等场景下大载重无人机系统的机体、转场、作业和场地等问题,实现无人直升机在复杂地理环境的典型场景和高效运行的产业化应用。考核指标:(1)无人直升机载荷比≥60%,最大载荷≥250kg,最大速度≥150km/h,续航时间≥5小时,作业班组≤4人,展开作业≤15分钟;(2)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要应用价值的新产品1项,申请或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以上;(3)项目实施期直接经济效益达3亿元以上。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24:智慧多模态医学虚拟仿真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研究内容:针对医学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重要问题,基于虚拟现实、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医学临床教学线上虚拟仿真软件和线下手术虚拟仿真硬件设备,构建智慧多模态医学虚拟仿真平台,实现在医学临床教学上的推广应用。考核指标:(1)开发多模态医学虚拟仿真平台1套,实现具备C/S和B/S架构无缝切换,系统支持规模化部署、弹性伸缩,同时在线人数≥1500人;(2)项目实施期间,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3)培养医学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20人。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25:面向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绿色农药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研究内容:随着我区农作物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病虫害防治难度不断增加,农用杀菌剂等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长,为保障我区农业产业健康发展,针对多发、易发、突发的农业病虫害病,突破绿色农药创制关键技术,研发新一代生态友好无公害低含铜量、广谱长效杀菌、无药虫害的防治产品;建成综合防控技术应用示范点;在降低病虫危害损失率的同时,大幅降低农药残留对土壤和农作物的污染。考核指标:(1)研发新型低铜绿色农药制剂5种以上,铜含量<10%;(2)制剂对农作物致病性真菌、细菌的广谱杀菌率>90%;(3)制剂对溃疡病、疮痂病、霜霉病、叶鞘腐败病、软腐病、炭疽病等30种以上农业病虫害的田间防治效果达80%;(4)建成综合防控技术应用示范点1个;(5)项目实施期间,推出商品化低铜绿色农药制剂,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26:基于智能模型的老缅泰地区替代种植技术支撑平台及示范应用研究内容:针对东南亚(老缅泰)罂粟种植难根除、替代种植难监管及产品跨境销售信誉保障的重要需求,研究罂粟和替代作物的精准识别、精准分割、三维重建、表型性状精准计算、种植密度精准估计等种植智能监控关键技术,研究基于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可信智能合约,开发具备替代作物种植动态监管、替代作物生长精准监控、农产品溯源和可信跨国交易等功能的技术平台,实现在东南亚(老缅泰)地区的示范应用及推广。考核指标:(1)罂粟和替代作物的识别精度≥95%,替代作物表型性状参数计算精度达到厘米级,平台响应时间≤200ms;(2)设计基于光纤同步的超宽生物芯片定位锚点设备,实现微流控检测设备多位置锚点识别和定位同步一致性;建立微流控高通量生物芯片数据库,包含超50000个微流控生物数据点,涵盖不少于5种不同生物样本种类,每个数据点不少于5个维度;(3)建立推广示范应用点2个及以上;(4)项目实施期间,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5)申请发明专利≥5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0件,申请并获得软件著作权≥10项,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0篇,在国外高水平期刊发表专业论文≥3篇。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三、与京津冀地区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合作(稀土、矿产资源领域)申报要求:须由与清华大学等与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备忘录或签订合作协议的京津冀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牵头或参与申报。区外单位牵头申报的,须联合至少2家广西单位共同申报实施。需要提供查新报告。方向27:面向高端制造业的先进稀土铝合金材料及器件产业化开发与应用示范研究内容:针对高端制造领域铝合金材料中的关键技术瓶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改性铝合金材料,实现稀土元素从“原材料-关键材料-终端器件”全产业链示范。以熔盐电解工艺为基础制备稀土中间合金,探索电解制备过程中的稀土中间合金理论基础,优化共电沉积工艺路线;开展高导热铸造稀土铝合金产业化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压铸用稀土铝合金新材料;开展超高强高韧7XXX系稀土铝合金产业化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实现精密数控机床及激光雷达轻量化零部件应用示范;开展高强高韧6XXX系稀土铝合金产业化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实现高端装备轻量化零部件应用示范:开展高性能稀土铝镁合金增材制造3D打印丝材产业化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实现新能源汽车及导弹快速零部件样品开发应用示范。考核指标:(1)系列稀土中间合金(RE0~30wt.%),合金中稀土含量波动±1wt.%,制备过程稀土元素的收率>98%,电流效率>76%,杂质元素碳含量<0.03wt.%;(2)热导率≥190W/mK,抗拉强度≥240MPa,延伸率≥7.0%,焊接接头强度系数≥0.8;(3)开发高损伤容限型7系铝合金,强度≥740MPa;(4)开发高强高韧6XXX系稀土铝合金,抗拉强度≥300MPa,屈服强度≥270MPa,延伸率≥15%;(5)利用MIG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研究稀土元素对Al-Mg的细化效果,抗拉强度≥220MPa,显微硬度≥85HV;(6)建设产业化生产线2条以上,新增产值6000万元/年以上;(7)培养博士2名或正高级职称人才1名或副高级职称以上人才2名,培训技术人员200人次以上。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28:钒钛磁铁矿的综合冶炼技术研发及低成本钛铁合金开发与应用研究研究内容:针对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钒和钛回收率低以及电解液制备流程长、成本高等关键问题,研究开发铁、钒、钛全元素高效综合利用新工艺,高效低耗原料预处理技术、高效提钒及除渣技术、高效回收钛金属技术、及低成本钛铁合金加工技术,实现钒、钛、铁的高效综合开发和利用,从根本上解决钒回收率偏低及钛无法利用的难题,取得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重大突破,提升广西新材料企业的创新能力。考核指标:(1)开发新工艺1套,钠化焙烧矿水浸钒浸出率大于90%,提钒渣氧化球团抗压强度大于2000N/个,预还原球团铁金属化率>85%,实现铁、钛的高效分离,铁回收率≥94%,TiO2含量>60%;(2)建成年处理50万吨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的示范线;(3)实现新增产值8亿元;(4)举办培训会议2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6-10名;(5)申报发明专利4-5项,发表核心期刊级别以上7-8篇论文。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29:定制化稀土合金及其绿色低碳制备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内容:针对稀土合金生产中的冶炼分离、熔盐原料制备、熔盐电解制合金、合金应用等四个关键环节的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缺定制化等问题,研究绿色高效的稀土萃取分离新技术、稀土合金低能耗环保电解技术和满足熔盐电解需要的定制化稀土原料制备技术,开发精准控制的成套自动化生产装备,实现稀土产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和高端化发展,巩固和发展广西稀土优势产品种类的经济优势,推动广西稀土产业转型升级。考核指标:(1)实现稀土清洁萃取分离过程的废水排放量减少30%,实现氟、锂、稀土的回收率≥98%,废渣减量45%;(2)制备出熔盐电解用活性稀土氧化物,氯根含量≤200ppm;(3)电解过程平均稀土氧化物与收得金属的料比≤1.19,电流效率≥75%,能耗下降10%以上;(4)获得镨钕铈新产品1项,其中镨钕铈中铈含量波动±1%;(5)获得合金应用稀土永磁产品1个,其中Ce替代稀土含量≥15%,磁体性能满足Br≥14.0kGs,Hcj≥12kOe;(6)三废排放降低20%以上;(7)示范项目总产值不低于1.5亿元;(8)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授权发明专利4件以上,发表SCI论文5篇以上,培养高级职称人员3人以上。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30:战略性矿产资源连续规模化智能采矿综合技术研究研究内容:针对现有采矿方法生产效率低,开采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回采作业链与装备链协同度低等问题,开展深部矿体智能连续采矿技术创新研究,中深孔爆破能量调控与块度精准控制技术研究,采动地压多源一体化智能监测技术与装备研究,无(少)人开采关键智能装备与多装备协同管控,实现深部矿体安全、高效、连续、智能开采。考核指标:(1)建立示范采场1个,采场生产能力≥400吨/天,损失率≤5%,贫化率≤12%;(2)项目实施期间,实现新增经济效益≥1500万元;(3)形成智能采矿新技术与新工艺5-7项;(4)建立监测系统1套,协同管控平台1套;(5)申请发明专利3-5项,软件著作权3-5项,发表论文6-10篇;(6)培养技术人员10人以上,培养研究生6人以上。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31:多模态信息驱动的稀土矿区安全要素遥感监测与预警研究内容:针对稀土矿区边坡存在的形变、滑坡和生态环境变化问题,矿井、运输栈桥、矿区道路等矿区建筑物的安全问题,水面漂浮物、水域占用和水质三类典型水体安全问题,稀土矿区安全监测中获取的数据格式异构、模态多样、时空尺度差异大等问题,利用多模态遥感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对稀土矿区边坡、建筑和水域等多要素的智能监测与预警。考核指标:(1)边坡形变监测精度优于6毫米/年,水面漂浮物监测精度达到85%,能够明确区分水域占用类型并提供3项水质定量指标;(2)实现多维安全要素自动识别和预警,获取数据后24小时内完成风险分析和预警;(3)攻克多模态风险要素监测预警关键技术4项,形成技术研究报告1项,绘制专题图或建立模型3套以上,开发预警系统1套,稀土矿区示范应用1项;(4)项目实施期间,实现新增经济效益≥1500万元。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32:广西离子吸附型稀土精准高效绿色开发利用与示范研究内容:针对原地浸取稀土矿开采工艺因铵超标、基底破裂浸取液渗漏,局部地区风化壳基底渗漏严重等问题,研发风化壳基底高精度探测及精准防渗漏治理关键技术,研发高效绿色电驱原地浸取开采技术并示范,研发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放射性核素降低与去除关键技术,构建一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精准控制、高效开发和环保友好型开发利用工艺,完成稀土功能材料产业链布局。考核指标:(1)风化壳分层探测误差<3m,裂隙探测空间尺寸<10cm,浸取液渗漏率<5%;(2)构建电驱原地浸取工艺与开发方案,氨耗比小于5,稀土回收率提升大于30%,杂质含量降低大于70%,开采时间缩短70%;(3)建成10000吨土方规模的示范基地1处;(4)稀土精矿中放射性指标降低到进出口标准,放射性核素指标达U<1Bq/g。Th<1Bq/g。K<10Bq/g;(5)项目实施期间,实现新增经济效益≥1500万元;(6)授权发明专利10件,论文30篇(SCI论文10篇),地方标准1项,出版专著2部;(7)培养硕士、博士15人,高级工程师15人。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33:高端显示玻璃基板用稀土抛光材料研发及应用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对大尺寸显示玻璃基板精密抛光对稀土新材料的迫切需求,研究高端显示玻璃基板用稀土抛光材料纳米氧化铈、氧化镧等材料的生长及表面改性机理与抛光液高悬浮稳定性机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实现纳米氧化稀土抛光材料的制备及大尺寸显示玻璃基板精密抛光工艺。考核指标:(1)建设吨级氧化稀土中试生产线1条;(2)实现粉末颗粒呈纳米类球形,晶粒大小在50±5nm,体粒径Dmax<5.5μm,大颗粒(≥5μm)数量占比<500ppm,粒度分布(D90-D10)/(2D50)<1.2,通过检测并形成工艺技术报告1份;(3)抛光浆料中粉体高悬浮稳定性≥4个月,通过检测形成技术报告1份;(4)项目实施期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5)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件,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上,培养企业材料制备及抛光工艺的工程师5人以上,培养硕士研究生2人以上。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34:稀土功能催化剂协同深度治理工业烟气多污染物的技术开发研究内容:针对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减排、处置材料和装备成本高昂、关键技术和设备国产化低等问题,以及工业烟气提标改造国家重大需求,围绕硫、硝、尘常规污染物及二噁英、汞等非常规污染物的协同控制难题,研究复杂烟气多污染物协同吸附催化净化机理,突破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瓶颈,建立钢铁烧结、水泥、玻璃、焦化等行业烟气深度治理示范工程,实现工业级稀土功能材料制备及其工业烟气深治理中试应用,为协同环保与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考核指标:(1)建立中试示范工程项目1项;(2)合成不少于3款适用于不同工业烟气治理应用的整体式稀土催化剂;(3)项目实施期间,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4)培养1名博士后,6名研究生,申请发明专利4-6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20篇。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35:离子型富钇稀土的高效清洁生产和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研发研究内容:针对高丰度稀土资源的严重过剩,基于南方离子型富钇矿特点,突破高丰度稀土钇在永磁材料中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开发新型钇元素的提取、富集和纯化技术,形成钇元素的高收率、高纯度和环境友好的分离技术;开发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的可控制备技术及磁性能增强技术。考核指标:(1)建成1条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开发中试线;(2)开发高丰度稀土Y/Ce占总稀土量10%以上的高矫顽力磁体,磁性能达到Hcj≥17kOe,(BH)max≥40MGOe;(3)高丰度稀土Y/Ce占稀土总量大于20%,Dy/Tb含量低于1.5%,磁性能达到Br≥13kGs,Hcj≥25kOe;(4)项目实施期间,实现新增经济效益≥1500万元;(5)发表论文5篇以上,申请专利5项以上,授权发明专利3项,培养研究生6名,培养专业技术骨干15名以上。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36:芯片级高纯稀土配合物提纯工艺研发及应用研究内容:系统优化稀土配合物真空升华提纯工艺,提高材料纯度及批次稳定性、降低材料损耗率,保证其品质满足高端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应用。研制芯片级高纯稀土配合物精准提纯示范生产线,实现真空升华提纯过程的智能化、一体化、自动化。考核指标:(1)实现稀土配合物的批量提纯,批次2公斤,纯度不低于99.98%;(2)提纯所得稀土配合物制备高性能稀土敏化白光OLED器件的正向功率效率大于70lm/W,色恢复系数大于80,工作电压低于3.5V;(3)开发提纯示范生产线1条,研制高性能稀土敏化器件1件;(4)项目实施期间,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以上;(5)发表SCI论文8-10篇,申请发明专利3-5件,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6-8人。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37:超高纯重稀土元素分离手段及其先进功能材料产品的关键技术研发研究内容:针对目前重稀土元素分离效率低、萃取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开发可实现重稀土分离系数大、分离纯化效率高的萃淋树脂和工艺路线,解决现有重稀土分离的瓶颈问题;探索重稀土产品在氢气储存/检测、汽车尾气处理方面的应用前景,完善“分离-原料-产品”技术路线。获得高容量稀土储/制氢材料;明确稀土掺杂氧化物新型敏感材料的制备工艺,开发高性能氢气传感器;研发可用于NOx还原与颗粒物氧化的高活性稀土催化剂制备技术,提升稀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水平。考核指标:(1)高性能萃淋树脂产品1种,比表面积>600m2/g,对重稀土吸附容量>20mg/g,吸附达平衡时间<12h,对重稀土Tm、Yb、Lu平均分离系数>1.5,解吸液酸度<2mol/LH2SO4,循环使用10次以上,其吸附容量衰减<10%;(2)萃取色层法深度分离重稀土的工艺1套,获得纯度>5N的单一高纯重稀土Tm、Yb、Lu溶液;(3)建立新型高容量稀土储/制氢材料体系,研发出2-3种稀土合金储氢材料,50oC下质量储氢密度达到1.5wt%;(4)研发出2-3种稀土掺杂Mg基储氢材料,起始放氢温度低于250oC,质量储氢密度高于6wt%;(5)基于稀土掺杂设计新型氢敏感材料,开发出响应时间(<10s)短、恢复时间(<30s)短、灵敏度高(<100ppm)的氢气传感器;(6)研发出2-3种新型高效NOx还原稀土改性小孔分子筛催化剂和PM氧化多孔基稀土催化剂,90%以上NOx还原温度窗口200-550oC,PM颗粒起燃温度降至280oC以下;(7)项目实施期间,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以上;(8)申请发明专利≥8项,其中授权≥5项,发表学术论文10-15篇,培养稀土行业技术人才或研究生15-20名。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38:温和条件下产业化大规模制备稀土掺杂氧化物和卤化物发光材料与应用研究内容:稀土掺杂氧化物和卤化物仍缺乏满足绿色、低成本、简易的大规模制备工艺和方法,开发低温溶液合成和溶液成膜工艺,制备高质量的稀土掺杂氧化物和卤化物发光薄膜,并应用于光电器件中。考核指标:(1)实现在温和条件下(室温~100度)产业化大规模10公斤级制备稀土掺杂氧化物和卤化物发光材料;(2)通过前驱体和溶剂的协同调控机制,实现稀土高原料利用率>95%产率、高合成速率>100g/min、无毒的水或乙醇作为溶剂、高发光量子产率>90%;(3)项目实施期间,实现新增经济效益≥1500万元;(4)发表高水平期刊SCI论文30篇以上,申请发明专利5项以上,培养硕士研究生20名,博士研究生4名。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四、与京津冀地区科研院所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合作(优质甘蔗新品种培育领域)申报要求:须由广西区内企事业单位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共同申报。需要提供查新报告。方向39:甘蔗基因芯片开发及基因组选择育种体系构建研究内容:以构建甘蔗基因组智能选择育种体系为目标,开展甘蔗基因组深度重测序及表型关联分析,挖掘甘蔗重要农艺性状关联基因序列特征,开发甘蔗基因芯片;利用基因芯片开展甘蔗实生苗基因分型,结合基因组与表型关联分析筛选抗黑穗病、强宿根的高代材料亲本;设计与优化亲本杂交组合,开展杂交后代的高效选育,创制抗病强宿根甘蔗新种质。考核指标:(1)开发甘蔗100K基因芯片1个;(2)构建5个以上重要农艺性状的超亲分离遗传群体;(3)创制5个以上甘蔗优异育种材料;(4)发表高质量论文2篇;(5)申请专利2项;(6)培养研究生和专业技术人才8人。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40:甘蔗生物安全材料育繁技术平台构建研究内容:面向甘蔗生物育种过程中生物安全材料规范化种植和选育的需求,建设符合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种植标准的智能化甘蔗生物安全农场,开发智能化甘蔗表型采集系统,构建甘蔗种植管理分析指导系统;建立甘蔗生物安全材料先进种植和优异性状的高效检测评价标准,促进甘蔗育种“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建设。考核指标:(1)建成符合国家生物安全管理条件的甘蔗生物安全农场1个,面积不小于10亩;(2)搭载具有甘蔗生物安全材料性状的数据智能采集系统1套;(3)构建种植管理分析指导系统1套;(4)形成甘蔗生物安全材料匹配种植和选育技术1项。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41:甘蔗杂交育种体系的构建与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开发研究内容:针对甘蔗有性杂交花期不遇、人工操作不稳定等问题,通过重测序遗传分离群体,分析鉴定与开花遗传性状紧密连锁的相关位点及基因;分析鉴定育性相关调控基因,构建甘蔗遗传转化体系;整理甘蔗杂交组合生产表型大数据,完善并规范亲本数据库,开发甘蔗杂交组合设计软件;建立甘蔗开花状态数据库,开发针对花期状态、花粉育性、发芽时间等做出精准判断的AI软件,研发甘蔗杂交花穗生产管理系统;改造和优化现有基因编辑技术,开发适用于甘蔗的基因编辑系统,建立甘蔗基因编辑后代高通量基因型鉴定体系;精准调控优异亲本开花时间、花粉育性等性状,实现优异亲本的自由组配杂交,推动甘蔗育种跨入杂交育种新时代。考核指标:(1)开发甘蔗杂交花穗生产管理系统软件1套,申请3-5项软件著作权;(2)鉴定甘蔗育性调控基因2-5个;(3)开发配套的甘蔗高效基因编辑和遗传转化体系1套;(4)发表高水平论文3篇以上;(5)申请专利2项。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42:甘蔗基因组多组学数据网络突变负荷解析与关键调控位点挖掘研究内容:为解决甘蔗传统育种效率低、周期长、有害突变累积、抗性种质资源匮乏及现有物理化学手段防控甘蔗病害效果弱等瓶颈问题,建立完善甘蔗抗病和感病多组学数据网络(基因组、泛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运用多组学数据分析挖掘功能基因组信息,解析甘蔗基因组有害突变,明确有害突变在甘蔗群体中的分布频率和遗传结构,建立系统化的遗传变异图谱;分析、挖掘和鉴定针对甘蔗主要病害的抗病、耐病调控基因,阐明其在甘蔗抗病中的功能;整合有害突变、群体突变负荷及关键农艺性状信息,筛选优质等位基因和关键调控位点,分析抗病调控基因和相关优质等位变异位点,鉴定针对甘蔗主要病害的基因组编辑靶标和可利用分子模块;合作创制具有高抗病性或高耐病性的甘蔗新种质。考核指标:(1)建立甘蔗主栽品种及感病材料的抗病和感病基因多组学数据网络分析体系1套;(2)开发有害突变高效鉴定分析软件1套,获得软件著作权1-2项;(3)挖掘针对甘蔗主要病害(如黑穗病、梢腐病、白条病、花叶病等)的抗病基因1-2个;(4)挖掘甘蔗抗病性调控的优质等位基因和关键调控位点1-2个;(5)合作创制对主要病害具有高抗病性或高耐病性的甘蔗新种质1份。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43:基于AI识别的高抗黑穗病优质糖料蔗新品种培育研究内容:面向甘蔗抗黑穗病优质糖料蔗品种培育,开展甘蔗图像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工作,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并分类甘蔗图像,优化改进识别算法,提高甘蔗识别和计数的准确度和效率;收集甘蔗黑穗病图像数据,开展甘蔗黑穗病图像识别深度学习技术研究,确定并标注黑穗病位置和病症等级,建立基于AI识别的甘蔗黑穗病识别和精准评价体系;解析甘蔗抗黑穗病机制,克隆关键抗病基因;解析甘蔗鞭黑粉菌致病机理,鉴定关键致病基因;构建基于甘蔗抗黑穗病关键基因及病原菌关键致病基因的抗黑穗病新种质和新品种。考核指标:(1)鉴定并克隆甘蔗抗黑穗病基因1个;(2)鉴定甘蔗鞭黑粉菌致病关键基因3个;(3)获得转基因抗黑穗病种质6份,其中获得进入田间中试抗黑穗病材料2份;(4)登记抗黑穗病优质糖料蔗新品种1个,田间一新一宿黑穗病发病率低于5%;(5)构建甘蔗黑穗病AI识别程序1个;(6)构建基于AI识别的甘蔗黑穗病精准评价体系1套;(7)申请专利3-5项;(8)申请软件著作权2-3项。实施年限:3年。资助经费:300-500万元。资助方式:前资助。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企业配套经费与企业获得的财政经费投入比不低于3∶1。方向44:抗螟虫及抗除草剂优质甘蔗新品种精准培育与稳产技术开发研究内容:针对我国甘蔗虫害危害机制不明、虫草害防控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等问题,以实现甘蔗虫草害的精准绿色防控为目标,运用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和比较代谢组学等技术方法,解析甘蔗主要虫害爆发致害机理,开发新型生态防控技术手段;挖掘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注册会计师《会计》新准则解读及解题技巧与备考策略模拟试题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基础护理学专项:患者心理护理策略试题
- 2025年宠物美容师职业技能考核试卷:实操考核重点与难点解析试题
- 2025年医保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异地就医结算实时结算系统操作试题
-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得体表达难点突破试题集
- 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第一中学2025年高三下期初联考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安徽省桐城市2025年初三3月联合质量检测试题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宁夏理工学院《药用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四川雅安城投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招聘1名合同制员工考察事宜阅读模式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025年初三一诊练习一物理试题含解析
- FZ∕T 73037-2019 针织运动袜行业标准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 工厂化循环水产养殖项目投资计划书
-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培训课件模板(可编辑)
- 精神疾病患者自杀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XF-T 3004-2020 汽车加油加气站消防安全管理
-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才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湿式电除尘施工方案(完整常用版)
- 项目管理的角色与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