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始社會
——中國歷史的起源
第一章第一節原始人群
一猿人二古人三新人人類的成長:從猿到人元謀人: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雲南省元謀縣上那蚌鄉發現了二枚古人類門齒的化石,經鑒定屬於同一男性個體,生存年代距今約為170萬年,在同地還出土了一些舊石器,發現了用火的灰燼。這是我國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元謀人遺址裴文中人類起源於非洲?夏娃理論:
非洲東邊的故事
大約20萬年前生活在非洲南部的一位(一群?)婦女是世界上所有現代人類的直系祖先。這位(些)人類共同的非洲老祖母被命名為夏娃。她(她們?)的後代約於13萬年前來到亞洲西部,然後擴散至世界其他地區,取代了當地的原住民,發展為黑、黃、白、棕各色人種的現代人。
主要根據:分子遺傳學
DNA測試分析
由中國醫學科學院生物學研究所褚嘉教授領銜,由中國7個研究機構12位研究人員承擔的中國基因多樣性課題組對中國56個民族中的28個民族群體的基因樣本進行了分析,並將其與其他亞洲和非亞洲群體進行了比較,完成了題為《中國各人群的遺傳關係》的論文。中國遺傳學家的研究結果認為“源自非洲的現代人構成了目前亞洲人口基因庫的主體”,他們認為現代中國人的祖先大約在40000到60000萬年前從非洲出發向東經印度洋,取道東南亞進入中國華南地區。這意味著,原來科學界所公認的中國人自中國猿人和其他古人類類型進化而來的傳統觀點,遇到了嚴峻的挑戰。我們是北京猿人的後裔嗎?
吳新智院士認為,遺傳學家不要僅僅注意軟材料,也要關注硬材料。他指出,如果中國的晚期智人是從非洲來的,那麼他們應當攜帶著更進步、和中東地區類似的舊石器工具。但是中國並沒有發現這樣的工具。吳院士認為,晚期智人從非洲遷移到歐洲取代了尼安德特人的過程可能是真的,但是中國經歷了一個不同的進化過程,現代人類在遠東的演化以本地人種延續為主,外來人種雜交為輔。分子人類學的進展並沒有獲得中國古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的欣然認可。中科院院士吳新智教授認為,中國發現的古人類化石不但在形態上、而且在時空分佈上都顯示出進化上的連續性,而且中國的舊石器文化也顯示出傳統的延續,缺乏人口替代經常伴隨發生的外來進步文化的取代。美國也有學者在《科學新聞》上撰文指出,在現代人起源的問題上,遺傳學研究不應處於仲裁者的位置上。看來,中國猿人是否是我們的直系祖先,還需要科學家更為艱苦的工作。我們希望,這一問題不久將在遺傳學家和古人類學家共同努力下得到圓滿的解決。
世界文化遺產: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中國文明產生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在中國境內發現的人骨化石全都屬於原始蒙古人種,屬於晚期智人,因此可以說中國的晚期智人是我們的直系祖先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頂,緊靠發現北京直立人的第一地點,曾發現了山頂洞人化石,其中有三個比較完整的頭骨。
山頂洞人屬於中國的晚期智人,他們的腦量為1300--一1500毫升,在現代人腦量的變異範圍內,腦內動脈支也同現代人接近,說明其智力發達程度已與現代人接近了。
舊石器時代晚期,北京周口店出土。三棱尖狀器
舊石器時代中期,1954年山西襄汾丁村出土。
舊石器時代晚期,殘長8.2釐米北京周口店出土。骨針穿孔獸牙篳路藍縷創造生活美化生活第二節氏族公社薑寨母系氏族聚落(模型)到了西元前5000年一西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時代的中期,中國的北方出現了仰紹文化,它主要分佈在陝西關中、河南大部、山西南部、河北北部和甘肅、青海河套地區,至今已有一千多處遺址被發現,覆蓋了中國文明早期的核心地帶,影響中原大部分後來文化,是中國文明的主幹。仰紹文化的居民以蒙古人種的東亞類型為主體,包含一些中亞、南亞因素,是東亞蒙古人種的主體文化。這個時期的古人已開始大規模的村落定居生活。
在仰紹文化的各遺址中,村落遺址尤以薑寨最為完整。薑寨遺址建立於西元前4600年--西元前3690年,位於陝西省臨撞縣城北的薑寨,面積為5500平方米,呈圓形,村周圍有寬深都為2米的護村壕,村中央居住區是一個廣場。村落以氏族為組,有5組建築群共100多座房屋,每個氏族有一個大型公房,為中小型房屋所環繞。房屋有地穴、半地穴、平地起建三種,多間房也逐漸流行。房屋多用三合泥鋪地,木骨泥牆。全家以老母親為中心,全家居於中房中,育齡婦女在小房中接待男友,而成年男子平時則住在大公房中,是典型的母系氏族。
幹欄式建築良渚文化
從一處馬家窯文化遺址挖掘出土的骨制戒指蒸食物用的陶制器具黃河上游:馬家窯文化一位男性墓主頭南腳北地仰臥於墓中,周圍葬有三具殉人。特別奇怪的是,在墓主骨架兩旁,有用蚌殼排列成的圖形。東方是龍,西方是虎,形態都頗生動,其頭均向北,腿均向外。在墓主腳下,另有蚌殼排列成的一處三角形,旁邊還有兩根人腿骨。同時,在45號墓室以外的同一層位上,另有兩處也用蚌殼排列的龍、虎、鹿等動物圖形,這兩處圖形和45號墓排成一南北直線。一九八七年盛夏,仰紹文化聚落遺址被發現。考古學家在這裏發現了許多奇跡,其中最神秘的是一座編號為M45的古墓。
6500年前的祭祀:
——地下星圖?
龍山文化:父系開篇河南省安陽市柴庫村北地龍山文化遺址
大汶口文化:文明與進化社會與分層部族時代:三皇五帝的歷史與傳說據童書業先生考證,三皇之說有七;五帝之說有五。詳見:童書業《春秋史》人文初祖:黃帝
黃帝簡直成了中國一切文物的創造者——自天空的安排直至人類的衣履,都是黃帝命令他的官吏分別製作的。--丁山《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炎帝的傳說大禹:界別家天下顧頡剛:層累的造成中國古史觀最古老的舜帝陵廟遺址2004年在湖南九嶷山下重見天日。中國先秦史學會會長李學勤先生在觀察舜帝陵廟遺址出土的文物。李學勤在實地考察遺址後說,發現面積這麼大,保存如此完整的舜帝陵廟遺址,而且還能看到歷代遺址疊壓的情況,為進一步研究"舜帝傳說"這一非物質形態的文化遺產的形成、演變、發展及文化內涵提供了珍貴的考古學資料。
古老的舜帝陵廟遺址在湖南九嶷山下重見天日。位於九嶷山下的宋代舜帝陵廟遺址。第一節夏商西周的興衰一、早期國家:夏夏有亂政,而作禹刑
禹治水成功,奠定夏族在中原文化區的中心地位。禹死後其子啟繼承了王位,開創了王位世襲制的先河,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
據史書記載,夏人的主要活動地域在今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以河南省偃師二裏頭遺址為中心的二裏頭文化,分佈地域和延續年代,都基本上與夏人活動的地域和時間相符合。當時的經濟活動以農業為主,生產工具主要還是石、蚌和骨制的。青銅製品主要是為數不多的禮器、武器和工具。採用複合範鑄造的青銅爵,表明青銅器生產已經經過了一定的發展過程。這一時期的玉器製品也相當精緻,出現了銅嵌玉的新工藝。夏後啟二裏頭遺址(宮殿區)
二、早期國家:商伊尹成湯鄭州商城宮殿基址殷墟宮殿宗廟區鳥瞰李濟
王國維羅振玉董作賓郭沫若武丁武丁在位時商王朝達到鼎盛
——商極盛時期圖紂之暴政與商之滅國三、早期國家:西周西伯昌
利簋
高28釐米,陝西臨潼出土,利簋內底有32字銘文,記載了周武王征商,在甲子日上午擊敗商王軍隊的史實。山東出土的周公輔佐成王畫像石周公東征與分封制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厲王革典與彘之亂國人暴動?農奴起義?史料、真相BC841年陶鼎
1973年河南偃師二裏頭出土。銅爵1984年河南省偃師二裏頭出土。這件銅爵是現今發現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青銅容器。灰陶盉1972—1973年河南偃師二裏頭出土。第二節夏商西周社會經濟一、夏的經濟二、商的社會經濟三、西周的社會經濟方裏而井,井九百畝‥‥‥井田制度兩大特徵:
一、“公田”和“私田”(份地)的區分;二、份地的定期輪換。
器內銘文44字,記述周王將位於畢地的土地“方五十裏”賞賜給召,是研究周代田制的重要材料。召卣西周板瓦二裏頭遺址出土陶器上刻劃符號:第三節夏商西周的文化毛公鼎散氏盤
夏代思想文化
一、“家天下”的國家觀念
二、“九州”的“天下”觀念三、“祀夏配天”的宗教觀念商代思想文化一、上帝崇拜——殷人的至上神觀念
二、“尊祖”與“人惟求舊”——殷人的族共同體觀念三、“餘一人”——
殷人的專制王權觀念
卜辭中的思想西周思想文化一、“德治”和“敬天保民”思想二、“禮制”和“忠”、“孝”觀念
西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洛陽),至西元前256年周郝王卒,是為春秋戰國。這是中國歷史上重大變革的時代。王室衰微,大國爭霸,變法改制貫穿始終,社會的變革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科技文化的極大繁榮。第一節春秋戰國的政治形勢一、大國爭霸韓趙魏三家分晉二、“公室”與“私家”的鬥爭魯國三桓政治系統簡表田氏代齊
李悝為相,推行的新政主要有三點內容:
一、“盡地利之教”,發展農業生產;
二、“善平糴”,平衡糧價,不使谷賤傷農,同時防止舊貴族和大商人
囤積居奇。
三、制定《法經》鞏固新秩序。
三、各國變法運動♦魏國變法
主持者是魏文侯,主要實施者是李悝,參與者包括了各方面人才,如思想家蔔子夏、軍事家吳起、政治家西門豹等。戰國變法《法經》我國封建社會最早的一部粗具體系的法典,由戰國初期魏國的李悝制定。《法經》共有盜、賊、囚、捕、雜、具六篇,其階級本質是:鋒芒指向勞動人民;維護君主專制;維護封建等級制。
《法經》在我國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法經》初步確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則和體系;其次,《法經》促進了當時封建經濟的形成和鞏固。
“其文起自魏文侯師李悝。悝撰次諸國法,著《法經》。以為王者之政,莫急於盜賊,故其律始於《盜賊》。盜賊須劾捕,故著《網》《捕》二篇。其輕狡、越城、博戲、假借不廉、淫侈、逾制以為《雜律》一篇,又以《具律》具其加減。是故所著六篇而已,然皆罪名之制也。商君受之以相秦。”——(《晉書·刑法志》)
“周衰刑重,戰國異制。魏文侯師於李悝,集諸國刑典,造《法經》六篇:一盜法、二賊法、三囚法、四捕法、五雜法、六具法。商鞅傳授,改法為律。”——(《唐律疏議》)楚悼王素聞起賢,至則相楚。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要在強兵,破馳說之言縱橫者。於是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諸侯患楚之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楚國變法商鞅在秦國變法的主要內容是:一、修訂《法經》,改“法”為“律”。二、獎勵農耕,獎勵軍功,富國強兵。三、廢除井田制,確立土地私有制。四、地方管理體制推行郡縣制。五、革除殘留的戎狄風俗。商鞅在秦國變法過程中還頒佈了一些單行法規,如軍爵律和什伍連坐法等。
商鞅在秦國變法先後進行了十年,取得很大成效,但卻觸動了舊貴族的利益。當孝公死後,舊貴族誣陷他謀反,把他車裂而死。商鞅雖死,但其法未敗,秦統治者繼續延用新法,使秦國富強,漢朝人評價“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讚譽商鞅變法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商鞅,衛國人,一稱衛鞅。後因分封於商,史稱商鞅。西元前361年,秦國孝公即位,為了富國強兵,下求賢令,商鞅攜帶李悝《法經》入秦,取得孝公的信任,主持變法。♦秦國商鞅變法申不害(約西元前385——西元前337),亦稱申子,鄭國京(今河南滎陽)人。戰國時期韓國著名的思想家。他在韓為相19年,使韓國保持了長期的安定,影響了戰國中後期的天下形勢。作為法家人物,以“術”者稱,是三晉時期法家中的著名代表人物。申不害研究術,有正面的領導控制方法,也有陰謀詭計,我們現在不能說他是否道德,但可以說,他的思想和研究是可以啟迪後人的。♦韓國變法趙武靈王,三家分晉後趙國的第6代國君,前325年至前299年在位。戰國時期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對於當時和以後中國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趙武靈王推行的軍事改革,推動了整個中原騎射的發展,標誌著我國由車戰時代進入騎戰時代,這在中國軍事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隨著騎射的發展,馬逐漸用於騎乘,大大加強了各地區間的交往與聯繫,促進了各地區,尤其是中原漢族與邊地各少數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由此我們可以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導致了中原華夏族與北方遊牧族的文化融合,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趙國改革四、七國兼併戰爭與秦的統一孫臏馬陵之戰西元前260年,秦趙大戰於長平,那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45萬趙國士兵死於非命,他們的屍體至今還埋在長平的地下。長平之戰最終決定了戰國時代的政治格局,也造就了秦的霸主地位。秦軍用什麼方法戰勝對手?古代中國軍隊又是如何作戰的?秦趙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古戰場(1995年5月12日發現)電影《長平之戰》劇照長平之戰1號屍骨坑山西高平將軍嶺下的驚人發現:
長平之戰遺址
♦秦滅六國荊軻刺秦王畫像石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錄了一次著名的謀殺事件。在秦統一中國的前一年,強悍的秦軍正準備消滅燕國的時候,一個叫荊軻的使者帶著燕國的地圖來到秦國。《史記》上這樣描述:刺客荊軻手持匕首,抓住嬴政的衣袖,奮力一刺。嬴政大驚,從王座上跳起,衣袖掙斷,匕首刺空。嬴政乘機抽身跳起,繞柱奔逃,並企圖拔劍還擊,然而,三次拔劍而劍竟然不出。司馬遷解釋說,秦始皇的佩劍太長了,故不能及時拔出來。
先秦時期,青銅劍一般都是短劍,它無法做長的原因是青銅材料容易折斷。春秋戰國時期,最負盛名的越王勾踐劍,全長不過55.6釐米。青銅劍普遍寬而短,60釐米似乎是青銅劍的極限。這種長度的佩劍隨手就可以抽出,可惟獨秦王拔劍為何如此之難呢?對於司馬遷的這個解釋,歷史學家一直很困惑。刺秦1974年,考古人員發現了一把完全不同的青銅劍。令專家吃驚的是,這把劍的長度竟然超過了91釐米,秦人能夠製造如此之長的青銅劍!可以推測,當年秦始皇佩帶的很可能就是這種加長的青銅劍。在刺客緊逼的奔跑當中,要拔出將近一米的長劍,確實不容易。司馬遷記載:在一個宮廷醫生的提醒下,秦始皇握住晃動不已的劍鞘,最終才拔出了佩劍。《編年紀》共53支簡,記載了從秦昭王元年(西元前306年)到秦始皇三十年(西元前217年)共90年間的大事,其中有秦兼併六國的重要戰役。據文獻記載,東周時期,鐵制農具已多有使用。《國語·齊語》記載了管仲對齊桓公的話說:“美金以鑄劍戟,試諸狗馬;惡金以鑄鉬夷、斤、屬斤,試諸壤土。”美金指的是青銅,惡金指的是鐵。惡金所鑄的鉬,即鋤;夷,即削草平地的鋤類;斤,形似鋤而小,主要為砍木平木工具;屬斤
即钁,是掘土工具。考古發掘,提供了大量確鑿的實物證據。目前所知,至少在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寧夏、內蒙、新疆、遼寧、吉林、黑龍江、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22個省和自治區140餘個地點出土過鐵制農具,種類有耒、鍤、鋤、钁、鐮、犁等。
春秋時期,牛耕已多有使用。陝西、山西、山東、河南、河北等地戰國鐵犁鏵冠的出土,說明犁耕在中原已經得到推廣。
第二節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階級關係的新變化一、社會經濟的發展
【戰國·曾長寬均76釐米,高63.2釐米。1977年湖北省隨縣擂鼓墩1號墓出土,銅冰鑒整體為方鑒內套方壺方式,壺內裝酒,鑒內放冰塊,可使酒涼。】後李春秋車馬坑
山東臨淄出土春秋時期車馬坑銅冰鑒鎏金嵌玉鑲琉璃銀帶鉤二、井田制的瓦解與新的生產關係的產生♦井田制瓦解的路徑:
一、“公田”的逐漸式微;二、份地定期輪換制的廢止。——貴族佔有土地——國家授田制——軍功、事功賜田——土地買賣私有私有小農私有私有土地私有關係的逐步確立♦租稅制度齊——“相地而衰征”晉——“作爰田”魯——“初稅畝”秦——“初租禾”第三節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華夏思想文化之源一、百家爭鳴♦“百家爭鳴”局面形成之分析♦關於“九流十家”♦儒家仁
的學說禮
的學說孔子今天
我們如何看待孔子?孟子思想◈性善說◈仁政思想◈理想人格荀子思想◈哲學思想
:
關於天人關係問題,提出“明於天人之分”觀點。◈人性改造論
:性惡論
◈“隆禮”、“重法”◈“法先王”、“法後王”◈社會起源論◈邏輯思想墨子墨子學說的中心內容是崇尚“兼”而反對“別”。所謂“兼”,就是要視人如已;所謂“別”,就是人不關已。因而他大力宣導“兼相愛”、“交相利”,反對儒家的“天命”和“愛有差等”之說。他本人更有“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的實踐精神。他的“非攻”思想體現了當時人民反對掠奪戰爭的要求;“非樂”、“節用”、“節葬”等主張是對當權貴族“繁飾禮樂”和奢侈享樂生活的抗議。提出“尚賢”、“尚同”的政治主張,企圖用上說下教的方法說服當時的“王公大人”,來改善勞動者、小生產者的社會地位墨子,名墨翟(約前468-前376),春秋戰國之際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和經濟地位。他探究了關於知識和邏輯等問題,制定了作為認識真理準則的“三表”。墨子學說對當時思想界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墨家的主要著作為《墨子》。
♦墨家
戰國以降,老子語錄流傳漸廣,經環淵整理,成《道德經》上、下篇,即今本《老子》。在《老子》書中,把宇宙萬物的本看作"道"或"樸",有時稱"無"。道是創造一切的母力,超絕時空的絕對存在,永遠不可感知的精神實體,而它所唯一取法的,正是純抽象的"自然"。這個"玄之又玄"的道,永遠依照自然的法則,在那裏迴圈運轉,"周行而不殆"。只有通過塞競閉門,"靜觀玄覽",即"以玄觀玄",才可能有所領會。所謂"不出戶,知天下","其出彌遠,知其彌少"。由此出發,《老子》提出"反者道之動"的命題,意識到一切事物都寓正反兩方面的對立中,它們互相依存,又自然的互相轉化,"正複為奇,善複為妖","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老子》一書在思想辨證方法上,蘊藏著無比精湛的智慧。老子政治思想中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嚮往原始的"小國寡民"的社會。他主張:"使民複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思想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是他提出了無為原則。認為只有"無為"才可以"無不為",強調必須"無為而治","我不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老聃,姓李名耳,春秋時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縣東)人,生卒年不詳。曾擔任周守藏室之史,後又為柱下史,通曉上下古今之變,晚年隱居於沛,躬耕授徒,講德論道,後西入關中。♦道家
莊子一向不慕功名,無意於仕途,長期過著隱居生活,對一切抱無所謂態度,生不足喜,死不足悲。《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記載:楚莊王聞其名,用厚幣相聘,許以為相。他表示寧為“孤豚”,不作“犧牛”,甘願逍遙物外。這在仕人往來熙攘,求官逐利的戰國時代是不多見的。莊子“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現存的《莊子》有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文字雄美,想像豐富,跌宕起伏,妙趣橫生,善於通過寓言故事來說理。《莊子》一書不但反映了莊周的哲學思想,而且顯示了他卓越的文學才華。
莊周,又稱莊子,戰國時思想家,宋國蒙(今河南商丘縣)人。生卒年說法不一,一般認為生於西元前369年,卒於西元前286年。他一度做過管漆園的小吏,曾穿著補綴的衣服,捆著繩的草鞋去見魏王,也曾向監河侯借貸度日,經常以釣魚、打草鞋為生。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裏,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去以六月息者也。”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裏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莊子•逍遙遊》:
韓非是我國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總結批判前期法家理論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了法家思想體系,成為古代法家學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封建法治理論的奠基人。他提出的法、術、勢三種理論觀點,一直是封建統治者治國平天下的理論依據。所謂“法”,就是指法律、法令。所謂“術”,就是指統治的權術。所謂“勢”,就是指權力,勢力。這三者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其中“法”是公開的,是約束公眾的;“術”是統治者個人掌握的,要深藏不露;“勢”是“法”和“術”的基礎,是最重要的,只有握有實權,有了巨大的權勢,才可以推行法治,使用權術。在文學方面,韓非提倡文學的“功用”標準,他的“畫犬馬難,畫鬼魅易”的論點,含有現實主義文藝觀的因素。有許多名著、名言,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濫竽充數》等至今仍為傳頌。韓非,又稱韓非子,戰國晚期韓國(主要區域在河南省)人,生卒年代約在西元前280年至西元前233年之間。♦法家◈其他學派二、文學與史學屈原,名平。從司馬遷的記載中可以看出,屈原出自宗族感情,站在維護楚國的立場,主張聯合齊國對抗秦國。這不僅符合楚國的利益,同時亦與中原傳統文化精神相契合。因此,屈原對自己的理想和行為充滿了信心和希望,而對自己遭到的不公正待遇充滿了哀怨、憤激之情,不得已而借詩歌傾瀉出來。屈原的一生是堅貞不屈的悲劇性的一生,他的《九歌》、《離騷》、《天問》、《招魂》、《九章》等,都印記著他一生的心跡。◈史學第一節秦的興亡一、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鄉中央郡縣秦中央集權體制下的政權架構秦王贏政從西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的十年間,先後兼併韓、趙、魏、楚、燕、齊六個諸侯國,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滅六國後,秦王贏政自稱為“皇帝”,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郡制,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開馳道,築長城,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對後世中國政治體制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秦朝的地方行政機構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分成36郡(以後又增加到40餘郡),每郡設郡守,為一郡最高長官,直接受中央政府管轄。郡守下有郡尉,掌一郡軍事。設監察史,管一郡監察事務。郡下為縣,萬戶以上設縣令,萬戶以下設縣長。縣令是一縣的行政長官。下有縣尉,管軍事。有縣丞,管理司法並協助縣令處理事務。一縣下分若干鄉,鄉設三老,管思想教化。嗇夫,管徵稅與服役。鄉下面又有亭、裏、什、伍等組織。裏有什、伍,十裏為一亭,十亭為一鄉,各級長官定期向上報告情況,由此構成嚴密的地方行政體系。小篆體十二字磚:長30.8釐米、寬26.7釐米、厚4釐米,磚銘為:“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饑人”二、鞏固統一的措施◈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書同文坑儒穀◈
焚書坑儒睡虎地秦墓竹簡•倉律◈統一法律秦始皇:
英雄?
暴君?千古一帝
——
李贄唐代詩人許渾在《途經秦始皇墓》詩中,曾無限感慨地詠道: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人浮雲亦是崩。
一種青山秋草裏,路人唯拜漢文陵。唐代詩人王維《過始皇墓》中寫道:
古墓成蒼嶺,幽宮象紫臺。
星辰七曜隔,河漢九泉開。
有海人宁波,无春雁不回。
更闻松韵切,疑是大夫哀。人民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最公正的裁判人,試問,有哪一首民歌,有哪一個民間故事讚頌過這位人物。
始皇陵阿房宮應當歷史地看問題,即把秦始皇置於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他的功過是非,去研究他的貢獻和罪惡。而在研究秦始皇所處的歷史環境的時候,不僅要注意戰國末期歷史發展的一般趨勢,尤其要注意秦國自建國以來所形成的歷史特點,以及它們對秦始皇的影響。這後一點是迄今以來,對秦始皇評價中被大多數人所忽略的問題。當我們系統地研究過秦史以後,再評價秦始皇,則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較為合乎歷史實際的結論。應當說,秦始皇是對中國歷史發展有巨大貢獻的傑出的歷史人物,同時也是一個殘酷的暴君。他的功績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蓋罪惡;他的罪惡是深重的,但也不應因此抹煞其巨大的歷史功績。◈秦漢史家林劍鳴的看法:三、秦的滅亡◈秦的暴政
修驪山陵
陳勝字涉,陽城(今河南登封)人,與吳廣領導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秦末賦役繁重,刑政苛暴。秦二世元年(前209),征發閭左900人屯戍漁陽,行至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州境),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法,過期者斬首,屯長陳勝、吳廣便發動戍卒,揭竿而起。陳勝自立為將軍,以吳廣為都尉,用秦始皇長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號召群眾。起義軍迅速攻下蘄縣、柘(今河南柘城北)等地,沿途廣大農民踴躍參加起義軍隊伍迅速發展到數萬人。隨即在陳(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
秦末農民起義◈劉項繼起與秦的滅亡項羽第二節
兩漢的盛衰◈楚漢戰爭與西漢的建立垓下之戰劉邦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一、漢初穩定與重建封建秩序◈高祖時期推行“黃老政治”恢復農業生產消除異姓王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惠、文、景時期“貴粟”政策“輕徭薄賦”“惠商”政策
“國家無事,非遇水旱,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史記•平准書》◈削藩與平定七國之亂◈加強中央集權設置“中朝”向地方派遣刺史頒“推恩令”削弱地方勢力◈財經改革改革幣制鹽鐵官營均輸平准算緡告緡◈集中軍權
加強宮廷禁衛軍的力量
◈統一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二、漢武帝時期的帝國盛世西漢木俑巫蠱之禍與罷輪臺屯田詔茂陵三、成、哀時期社會矛盾
有治國之志,無治國之才
西漢後期,土地兼併嚴重。至成帝和哀帝統治時期,豪強地主“眾其奴婢,多其牛羊,廣其田宅,博其產業,畜其積委”。而農民“有七亡而無一得,七死而無一生”。四、王莽改制
(1)“更名天下田曰王田”(2)改奴婢為“私屬”(3)五均六莞(4)改革幣制(5)改易中央機構與郡、縣劃分(6)改變少數民族族名和首領的封號王莽改制未能解決社會矛盾便很快失敗,既損害了地主利益,也使農民不滿,於是爆發農民戰爭已成為不可避免的事情。♦如何看待王莽改制?••••••••••••
五、綠林赤眉大起義六、
東漢的建立與政權體制的鞏固劉秀◈退功臣,進文吏◈雖置三公,事歸臺閣◈擴大刺史職權◈察舉、征辟◈廢郡國都尉,取消地方軍隊◈
釋放奴婢◈檢戶度田東漢時期形勢圖七、東漢中後期的政治♦
外戚、宦官專權♦黨錮之禍八.第三節兩漢的社會經濟繡像的漢代史西漢時期,社會經濟獲得很大發展。鐵制農具已普遍使用,牛耕得到推廣,耕作技術有顯著改進,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在各地興修。手工業生產門類眾多,絢麗多彩的絲綢、精緻華美的漆器等,都達到很高的水準。商業和交通較前更為發達,海外貿易也有發展。
陶船
東漢高16釐米,長54釐米,1954年廣州市先烈路出土。長信宮燈圖像證史問題:市樓圖釀酒圖2004年西安發現一座罕見的西漢壁畫墓西漢壁畫墓第四節兩漢的民族關係李廣衛青♦漢匈關系◈戰爭與和平:解讀畫像磚第五節秦漢時期的文化秦漢時期統治思想的三次轉變秦漢時期的思想與宗教文學與史學其他一秦漢時期統治思想的三次轉變秦----法家思想西漢初----黃老思想漢武帝時期----新儒家思想秦漢時期的文化二秦漢時期的思想與宗教◈董仲舒新儒家思想秦漢時期的文化◈經今古文之爭什麼是今文經,今文經是西漢初年用當時的通行文字隸書記錄的,由秦亡後倖存的儒生們口授的經書;什麼是古文經?古文經則是東漢初年據說在秘府圖書中發現的和據說在孔府夾壁中發現的,用秦以前古代的籀文書寫的經書。大抵經今文學派喜歡談微言大義,主張通經致用;而經古文學派則以訓詁名物、考鏡典章為主。西漢是經今文學的天下,東漢以後經古文學佔據統治地位,直到清末經今文學才再度興起。秦漢時期的文化◈讖緯神學讖緯神學,是東漢占統治地位的哲學思想。所謂讖,係指刻有隱語或預言的圖書符箓,緯則是用讖等迷信觀點來解釋儒家經典。因此,讖緯神學實際上是一種迷信活動,是統治者編造出來,為統治集團服務的思想體系。東漢統治者召開白虎觀會議,組織撰寫《白虎通》,大力提倡使讖緯神學泛化彌濫成災。讖緯神學思想對於東漢統治者維護其統治固然十分有利,但是,它嚴重地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毒化了學術空氣,對後世產生了消極的影響。秦漢時期的文化◈王充及其思想博通眾流百家之言,30年時間,心血成就”論衡”秦漢時期的文化◈佛教的傳入與道教的形成秦漢時期的文化秦漢時期的文化◈流傳於漢代的西王母信仰三文學與史學秦漢時期的文化賈誼井◈
漢賦賈誼賦。賦是西漢時興起的新的文學形式,是從楚辭演變而來的一種散文和韻文並用的文體,有騷體賦和散體大賦之分。代表作有賈誼的《吊屈原賦》,枚乘的《七發》,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和《上林賦》,班固的《兩都賦》等。司馬相如秦漢時期的文化◈樂府樂府詩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民歌的本來面目。樂府本是政府的音樂機構,其職在搜集民歌加工改制成樂府歌曲。漢代樂府詩較著名者有:《東門行》《十五從軍征》《古詩十九首》秦漢時期的文化◈史學雙壁:《史記》《漢書》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秦漢時期的文化史家之絕唱司馬遷祠墓無韻之離騷秦漢時期的文化《漢書》: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秦漢時期的文化四、其他◈禮樂生活秦漢時期的文化現存最早的天文臺遺址在今天的河南省偃師縣境內,是在東漢中元元年(56年)建造的。這座靈臺在當時屬太史令管轄,設有靈臺丞主持。全臺共有四十二名人員,其中十四人負責觀星,兩人負責觀測太陽,其他人則分別負責對風、氣、晷影和鐘律進行觀測和測量。這座天文臺從管理和組織上都已經相當完備,對後世官方天文臺的建立模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漢代以後,歷代均有天文臺,其規模和人員編制更為宏大,管理和組織更加完備,成為天文觀測和曆法編制的重要場所。天文曆法西元105年,蔡倫在東漢京師洛陽總結前人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以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為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造紙,稱“蔡侯紙”,對改革和推廣造紙術有很大貢獻,大大提高了紙張的品質的生產效率,擴大了紙的原料來源,降低了紙的成本,為紙張取代竹帛開闢了的前景,為文化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後世傳為造紙術的發明者。
◈造紙術蔡倫秦漢時期的文化◈
秦漢時期的文化第一節三國與西晉一、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東漢末年,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各地豪強趁機擴張自己的實力。董卓、袁紹是其中影響較大的實力派。189年漢靈帝死後,少帝劉辯即位,大將軍何進謀誅宦官,反為宦官所殺。中軍校尉袁紹率軍誅殺宦官。董卓趁亂領兵進入洛陽,廢少帝,另立獻帝,自稱相國,獨攬大權。190年,關東軍閥推袁紹為盟主,進討董卓。兩年後,董卓為呂布所殺,部將火拼,關中大亂。◈軍閥混戰董卓◈曹操統一北方▲曹操統一北方的條件:1.“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政治優勢;2.頒佈“唯才是舉”令,廣泛聚集人才;3.募民屯田,解決軍糧問題;4.賞罰嚴明,治軍有方。▲官渡之戰(200年)——基本統一北方◈曹操統一北方▲曹操統一北方的條件:1.“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政治優勢;2.頒佈“唯才是舉”令,廣泛聚集人才;3.募民屯田,解決軍糧問題;4.賞罰嚴明,治軍有方。▲官渡之戰(200年)——基本統一北方♦赤壁之戰與三國鼎立的形成二、三國的政治與經濟1、九品中正制曹丕建魏後,為取得豪強地主的支持,採納陳群的建議,開始推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即“九品官人法”。其辦法是由司徒在中央選一批士族官僚,讓他們當原籍州郡的中正官,負責考察本郡士人,根據門第、德、才三項標準分為九品,寫出評狀,呈報吏部,作為選官用人的標準。2、屯田制與租調法曹魏建國後,發展經濟的措施仍然主要是實行屯田制。當時的屯田有民屯和軍屯兩種形式屯田的實行,促進了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三國志·武帝紀》注引《魏書》雲:“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積穀。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兼滅群賊,克平天下”。與屯田制相應的賦稅制度是租調製。規定“收田租畝四升,戶生絹兩匹,綿三斤”。♦曹魏概述♦
諸葛亮治蜀劉備死後,蜀漢軍政實際上由諸葛亮控制,“政事無巨細,鹹決於亮”。諸葛亮採取許多措施,改善蜀漢政治,當政期間,任人唯賢,賞罰必信;興修水利,推行屯田;對西南少數民族人民採取友好政策,鼓勵少數民族地區的開發。發展經濟。三國時代吳國產品,中國早期青瓷工藝的代表作(江蘇南京出土)孫權(182—252年),字仲謀。吳郡富春人。東漢末,繼其父兄孫堅、孫策據有江東六郡。229年(黃龍元年)稱帝於武昌(今湖北鄂城),國號吳。不久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曾大規模派人航海,加強和夷洲(今臺灣)的聯繫;設置農官,興修水利,實行屯田;在山越地區設立郡縣,促進了江南的開發。♦吳國的政治經濟三、西晉的短暫統一西元263年,司馬昭以18萬大軍分兵三路進攻蜀國,蜀漢滅亡。蜀曆二世,存在43年。西元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自立為帝,國號晉,都洛陽,史稱西晉。魏曆五帝,存在了45年,最後為司馬氏所代。279年,司馬炎發兵20萬,分五路出師,大舉伐吳。280年,孫皓降晉,吳亡。吳曆四帝,51年。至此,三國鼎立的局面結束,西晉實現了對全國的統一。
♦八王之亂
♦北方少數民族的內遷
內遷少數民族有的保存著部落的組織,聚居在一處,有的分散著同漢族人民雜居;有的過著農耕生活,有的仍舊過著遊牧生活。他們的語言、生活、習慣同漢族不同。北方久經戰亂,人口稀少,內遷各族和漢族人民一起,對北方生產的恢復和發展作出了貢獻。漢族先進文化的影響,推動了內遷各族人民在生產和文化生活上的不斷進步。東漢以來,居住在我國西部和北部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由於自身社會經濟的發展及其與漢族長期交往,逐漸走向定居的農業生活,陸續向內地遷移。魏晉統治者為了加強對他們的控制和補充內地勞動人手的不足,也常招引其入居內地。如284年有匈奴族二萬九千三百多人遷到西河(今山西西部汾陽一帶)居住,286年有匈奴族十萬多人遷到雍州(今陝西中部)居住,287年又有匈奴族一萬一千五百多人遷到長城以內居住。到西晉時,北方的民族分佈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西起甘肅、青海,東到遼東的西部和北部各郡,到處都有大量內遷的少數民族居住,甚至黃河中游和長安附近,也有不少少數民族居住。這些少數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鮮卑五族。他們人數很多,江統《徙戎論》說:“關中之人百餘萬口,率其少多,戎狄(指氐、羌)居半。”又說:“並州(今山西)之胡(指匈奴等)……今……戶至數萬,人口之盛,過於西戎(指氐、羌)。”第二節東晉十六國淝水之戰前的北方僑置與土斷僑置是東晉王朝安置移民的重要措施。即在江南地區建立僑置郡縣。當時北方士族與普通百姓大量南遷,多相聚而居。保持原有的籍貫。統治者因而設置僑州、僑郡、僑縣,安置北方士族,從而形成州中有州,縣中有縣的“插花地”。這種情況在南朝時期也實過。土斷是廢除僑置郡縣的措施。當時僑置州縣無一定邊界,不征租稅徭役,大士族廣占田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晉成帝時下令土斷,把僑置郡縣的戶口編入原來的郡縣。◈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後的北方第三節南朝北朝宋,南朝中第一個朝代,由劉裕建立。劉宋在宋文帝劉義隆統治時期曾出現過“元嘉之治”。齊,史稱南齊,由蕭道成建立。蕭道成出自“布衣素族”,從軍四十餘年,博涉經史,擅長書法、圍棋,頗有大志,曾說“使我治天下十年,當使黃金與土同價”。479年代宋稱帝,興建學校,減免賦役,使朝政頗有起色。梁,又稱蕭梁,由蕭衍建立。蕭衍曾當過南齊的雍州刺史,500年從襄陽起兵,次年攻入建康,奪取政權。史載蕭衍“好籌略,有文武才幹”,在位48年,是南朝執政時間最長的帝王。篤信佛教,自稱“菩薩皇帝”。陳,由陳霸先建立。陳霸先的崛起,穩定了南朝半壁江山,使南朝史在江南又續寫了三十二年。由此構成了中國史上,宋、齊、梁、陳之南朝與北魏、西魏、東魏、北齊、北周之北朝歷史性對峙的總格局。♦南朝史概述劉裕蕭衍原因:①江南經濟的開發,是在南方相對安定時發生的。說明戰亂破壞社會生產力,安定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②北方勞動人民大量南遷,為南方增加勞動力,帶去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南北方勞動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可見地區間的經濟技術交流,可使先進生產技術得以推廣,促使落後地區經濟的發展。③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相互學習,結果是加深了交往,促進了融合。④因地制宜地進行開發。表現:農業:水稻栽培技術有了提高,開始使用綠肥、牛耕和糞肥也推廣普及,南方稻米產量超過北方,北方粟、麥等旱田作物南移,水碓、水磨廣泛使用,圍湖造田;手工業:東晉南朝養蠶繅絲技術比前代大為提高,荊州、揚州是江南絲織品生產最多的地方。江南織錦技術得到普及與提到。揚州、荊州的冶鐵水平也很高。制瓷技術有了明顯的提高,瓷器成為普遍的生活用具,青瓷、白瓷的燒制技術都很有特色。紙的生產不僅品質精美,而且數量很大。
♦南朝社會——
江南地區的開發♦北朝史概述北魏,是由鮮卑拓跋部建立的政權。北魏是繼前秦之後第二個統一北方的朝代。北魏中期孝文帝拓跋宏針對時弊進行改革,使北魏政權完成了封建化和漢化的過程,促進了北魏社會的發展。東魏,由高歡把持建立。西魏,由宇文泰把持建立。與東魏處於東西對抗狀態。北齐,由高洋建立。但其基礎是在高歡時期奠定的。北周,宇文泰之子宇文覺建立。其基礎也是在宇文泰時期奠立的。
北朝官吏便服
北朝壁畫墓侍從群像圖北魏騎馬武士俑♦北魏孝文改革政治方面,改革官制。中央逐步建立三省制,地方上,廢除宗主督護制,實行三長制。
經濟方面,實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調製。文化方面,採取移風易俗的漢化措施,採用漢族的禮樂制度
。
馮太后時期孝文帝時期“公私豐瞻”,“府藏盈積”——《魏書•食貨志》,“國家殷富”(《洛陽伽藍記》卷四)。
成效:北魏孝文帝第四節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文化一、哲學與宗教♦玄學魏晉南北朝時期占統治地位的思潮是“玄學”。玄學是揉和儒道而成的一種新的思想體系。它的核心是儒學,道只是它的外包裝。從諸多資料來看,魏晉玄學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曹魏年間,代表人物:何晏、王弼。他們用道家思想解釋儒家經典,形成“貴無”的思想體系,主張名教出於自然。第二階段是在西晉前期,代表人物:嵇康和阮籍。他們使酒任性,放浪形骸,抨擊名教,蔑視禮法,形成“崇有”的思想體系,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第三階段是在西晉末年,其代表人物是向秀和郭象。他們力圖做到儒道為一,主張“名教即自然”。魏晉南北朝文化當玄學和宗教盛行的時候,南朝出現了一位傑出的思想家——範縝。範縝曾寫過一本非常有名的著作:《神滅論》。在書中,他首先提出了“形神相即”的觀點,即形體與精神不可分離。
♦思想鬥士:範縝魏晉南北朝文化書法:南朝四百八十寺
♦佛教與道教的流行佛教傳入中國後,經過魏晉時期的發展,到南北朝時期,達到泛濫的程度。
道教在西晉以後,逐漸被統治者所利用,走上了貴族化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重要人物值得重視:一是南方的葛洪,一是北方的寇謙之。
魏晉南北朝文化♦法顯與《佛國記》西元399年(東晉隆安三年),法顯慨歎佛教傳入中土後佛法戒律殘缺,“欲令戒律流通漢地”,遂與慧景等4人從長安出發,沿絲綢之路北線親往天竺取經求律,瞻仰佛跡。第二年秋天到達敦煌,得到了敦煌太守李浩的供給。西元402年法顯進入北印度境內。在印度期間,法顯獲得《薩婆多眾鈔律》等經文抄本。西元409年冬,渡海到達獅子國(今斯里蘭卡)。西元412年陰曆八月底,法顯搭乘兩條由大秦(東羅馬帝國)回國的中國大商船,與400餘名乘客同舟蹈海東歸故國。兩天後,船遇大風,迷失了航向。“大海彌漫無邊,不識東西,唯望日月星宿而進”,到了南海的“耶提婆國”。在此居住了5個月後,法顯一行啟程西歸。於西元413年5月13日到達青州牢山(今山東省即墨縣)南岸。法顯回國後,受佛教淨土宗創始人、廬山東林寺高僧慧遠之邀,南下東晉都城建康從事佛經的翻譯工作,直至逝世。有關西行事跡,法顯回國後著有《晉法顯自記遊歷天竺事》,後人簡化為《法顯傳》或《佛國記》。
魏晉南北朝文化二、史學與地理學為東晉陳壽撰,共65卷,包括魏志30卷、蜀志15卷、吳志20卷,記載三國史事。劉宋時,裴松之為之作注,內容超過正文三倍。均有史料價值。
《三國志》:魏晉南北朝文化《後漢書》120卷,劉宋時範曄撰,包括本紀10卷、列傳80卷、志30卷,記載東漢一代的歷史。“簡而且周,疏而不漏”。《後漢書》:魏晉南北朝文化《水經注》,共計40卷,約30萬言,記述了大小河道計1252條。使原先僅記述137條河流,僅一萬餘字的《水經》擴大了20餘倍。所以《水經注》的學術價值在於作者比較系統地採用了以水記山、因地記事的寫作手法,探究了祖國大地上河道的源流及其變遷的情況,這裏包括了水文學、地貌學、氣候學、土壤學等多學科的內容。書中還曆述了各地的民情風俗、經濟生活、前朝古跡、奇聞逸事之類。所以,《水經注》確實是我國古代地理學的不可多得的世界名著。甚至有不少篇幅超出了地理學的範圍,而涉及到其他學科。例如,有關湖南湘鄉石魚山的魚化石(埋藏於當地第三紀地層中)的記載,是世界上研究魚類化石材料中比較早的紀錄,受到古生物學家們的重視。
♦酈道元《水經注》魏晉南北朝文化♦建安文學建安是東漢獻帝的年號。建安年間,文學興盛,尤以五言詩歌的成就最大。其中著名詩人有三曹(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孔融、阮瑀、陳琳、王粲、徐翰、應瑒和劉楨)以及女詩人蔡琰等。三、文學藝術魏晉南北朝文化《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五裏一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
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魏晉南北朝文化東晉詩人陶潛(淵明)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田園山水詩創作的代表人物。他所撰寫的《歸田園居》、《歸去來辭》等均以田園生活為題材,充滿泥土氣息,故有田園詩人之稱。與陶淵明齊名的還有謝靈運等。
♦田園詩魏晉南北朝文化南梁劉勰所撰《文心雕龍》是一部文學評論專著,著重論述了文學應反映現實,是我國古代文學批評史上的一部光輝著作。♦劉勰《文心雕龍》南京鐘山定林寺“文心雕龍紀念館”魏晉南北朝文化如何看待駢體文?魏晉南北朝文化麥積山繽紛多姿的石窟藝術龍門雲崗敦煌
第一節隋朝的興亡
西元581年,北周貴族楊堅奪取
政權,建立隋朝。西元589年滅陳,
統一全國,結束了270餘年的南北分
裂局面。隋的建立和統一,為唐朝
盛世准备了条件。
一、隋的建立與統一隋文帝楊堅1、確立三省六部制2、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3、創立科舉制4、修訂隋律5、建立租庸調製6、整頓戶籍,大索貌閱二、隋朝的政治革新
隋朝建立後,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地方為州、縣兩級制,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始行科舉制。同時減輕賦役,發展生產,當時主要的手工業部門是絲織業、陶瓷業和造船業。隋代開鑿了溝通南北的大運河,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弧拱橋”:趙州石橋。
三、隋朝的滅亡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財富的增加,統治集團日益腐化,尤其是隋煬帝統治時期,大興土木,巡遊江都,窮兵黷武,終於被農民起義推翻。京杭運河杭州段“好頭顱”
誰當砍之
——隋煬帝楊廣第二節唐朝的興衰
一、唐的建立與統一
西元618年,隋朝貴族李淵建立唐朝。隋末群雄並起形勢撲朔迷離的
玄武門之變李淵唐代之長安,其宮在城北,故北軍為衛宮之武力。苟明乎此,則唐代歷次中央政治革命之成敗,悉決於玄武門即宮城北門軍事之勝負,而北軍統制之權實即中央政柄之所寄託也。……自高祖、太宗至中宗、玄宗,中央政治革命凡四次,俱以玄武門之得失及屯衛北門禁軍之向背為成敗之關鍵。(陳寅恪)二、唐前期的政治
唐太宗李世民(西元599-649年),唐朝第二個皇帝,傑出政治家、軍事家。他在位期間出現了歷史上稱道的“貞觀之治”。《唐六典》雄才大略
唐太宗馳騁南疆北國,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繁盛的
盛唐時代
陳寅恪先生(一八九○—一九六九)彩繪貼金陶文官俑【1972年陝西省禮泉縣鄭仁泰墓出土】唐長安城下水道鐵閘門
【高72.4釐米、寬65.6釐米、厚4釐米,1954年陝西省西安市唐長安城西內苑出土。】
唐朝的東、西兩京是長安(今陝
西省西安市)和洛陽。西京長安是全
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世
纪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城周长约35公
里,建筑宏伟。城内居民约百万,各
國商人和留學生常住的就有數千人。
东都洛阳则为交通枢纽,是漕运粮食
、物资至西京的必经之路。当时洛阳
城的大型官倉含嘉仓,面積40多萬平
方米,糧窖數百座,儲糧可達數百萬
石。
含嘉倉糧窖遺跡
含嘉倉磚銘記錄糧食入倉時情況武則天一代女皇欲說還休唐高宗朝疆域武則天登上帝位,是通過種種辦法取得普通地主的支持和擁護的。…普通地主給她提供了比較廣大的社會基礎。
——汪籛
李唐…及武後柄政,大崇文章之選,破格用人,於是進士之科為全國幹進者競趨之鵠的。當時山東、江左人民之中,有雖工於為文,但以不預關中團體之故,致遭摒棄者,亦因此政治變革之際會,得以上升朝列。而西魏、北周、楊隋及唐初將相舊家之政權尊位,遂不得不為此新興階級所攘奪替代。故武周之代李唐,不僅為政治之變遷,實亦社會之革命。(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武後行從圖
則天大聖皇帝,內輔外臨,將五十載,在朕躬則為慈母,於士庶即是明君。 ——唐中宗詔武後自高宗時挾天子威福,脅制四海。雖逐嗣帝,改國號,然賞罰己出,不假借群臣,僭於上而治於下,故能終天年,阽亂而不亡。 ——新唐書後妃傳贊古來無道之君好殺…皆未有如唐武後之忍者,…真千古未有之忍人也哉! ——廿二史劄記巍巍
乾陵唐玄宗前期疆域至(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米鬥至十三文,青、齊穀鬥至五文。自後天下無貴物,兩京米鬥不至二十文,麵三十二文,絹一疋二百一十二文。東至宋、汴,西至岐州,夾路列店肆待客,酒饌豐溢。每店皆有驢賃客乘,倏忽數十裏,謂之驛驢。南詣荊、襄,北至太原、範陽,西至蜀川、涼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遠適數千裏,不持寸刃。
——《通典》卷七《歷代盛衰戶口》
唐壁畫《商旅圖》唐玄宗李隆基開創唐開元全盛之局的一代帝王唐開元鐵牛。(山西黃河蒲津浮橋遺址,現存四尊,每尊重約三萬公斤)唐三彩陶女立俑唐代絹畫弈棋仕女圖
唐前期國力強盛,政治清明,賦
役較輕,經濟文化呈現繁榮昌盛景象,相繼出現了歷史上稱道的“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成為當時居世界前列的文明國家。
西元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而衰。
三、安史之亂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營州隋唐時期,西域的昭武九姓胡人(粟特人)大批東遷。安史集團及五代沙陀三王朝(後唐後晉後漢)中的許多重要成員出身其中。安祿山,營州柳城胡也,本姓康。母阿史德為覡,居突厥中,禱子於軋犖山,虜所謂鬥戰神者,既而妊。及生,有光照穹廬,…母以神所命,遂字軋犖山。少孤,隨母嫁虜將安延偃,…乃冒姓安。
——《新唐書·安祿山傳》史思明銅錢宋人繪太真上馬圖華清池“蓮花湯”楊貴妃墓四、唐後期的政治1、藩鎮割據2、宦官專權3、朋黨之爭新疆吐魯番唐墓出土泥制宦官頭像至唐則宦官之權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弑君廢君有同兒戲,實古來未有之變也。推原禍始,總由於使之掌禁兵管樞密,所謂倒持太阿而授之以柄,及其勢已成,雖有英君察相亦無如之何矣。…禁軍全歸宦寺,其後又有樞密之職,凡承受詔旨,出納王命多委之,於是機務之重又為所參預。是二者皆極要重之地,有一已足攬權樹威,挾制中外,況二者盡為其所操乎?
《廿二史劄記》卷20“唐代宦官之禍”唐之朋黨,始於牛僧孺、李宗閔對策,而成於錢徽之貶,皆自小以至大,因私以害公。…穆宗以後,權移於下,朝無公政,士無公論,爵賞僭濫,刑罰放紛,士之附會者不入於牛則入於李,不憂國家之不治,而唯恐其黨之不進也。與夫三君、八俊厲名節立廉恥以抗權邪者,斯為下矣。何則?漢之黨尚風節,故政亂於上而俗清於下,及其亡也,人猶畏義而有不為。唐之黨趨勢利,勢窮利盡而止,故其衰季,士無操行,不足稱也。——《唐鑒》卷10《穆宗》裴度之相憲宗,李德裕之相武宗,皆有功烈,為唐賢相,大中以後無能繼之者。德裕才優於度,而德器不及也。…自今觀之,牛僧孺、李宗閔之黨多小人,德裕之黨多君子。然因私以害公,挾勢已報怨,則一也。 ——《唐鑒》卷11《宣宗》五、唐末農民起義
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
——新唐書南詔傳贊南詔盛強,至於懿宗,陷安南,圍成都,中國首尾疲於奔命。其後龐勳之亂,起於桂林之戍;黃巢之寇,本於徐方之餘。唐室之衰,宦者蠹其內,南詔擾其外,財竭民困,海內大亂,而因以亡矣。夫蠻夷非能亡中國也,而中國之亡,蠻夷常為之資。
——《唐鑒》卷一一《懿宗》義,已為今日的環境所不許可。毛澤東應當認識,曆史上黃巢、李闖式的流寇主黃巢作戰路線圖第三節唐朝的社會經濟一、唐前期封建經濟的繁榮唐授田文籍殘卷武德七年三月二十九日始定均田。……所授之田,十分之二分為世業,餘以為口分。世業之田,身死則承戶者授之。口分則收入官,更以給人。
《唐會要》卷83《租稅上》諸庶人有身死家貧無以供葬者,聽賣永業田,即流移者亦如之。樂遷就寬鄉者,並聽賣口分(賣充住宅、邸店、碾硙者,雖非樂遷,亦聽私買)。諸買地者不得過本制,雖居狹鄉,亦聽依寬制。其賣者不得更請。凡賣買皆須經所部官司申牒,年終彼此除附。若無文牒輒賣買,財沒不追,地還本主。
《通典》卷二《食貨典·田制下》
唐朝在全國統一、經濟發展的基
礎上,通過設立邊疆行政機構、通婚
、会盟、册封、茶马交易等方式,扩
大并加强了与边疆各族的密切关系。
當時有不少邊疆各族人士在唐朝做官
,或任军事将领。
唐代建立的地方性民族政權有北
部和西北地區的突厥、回紇、西部地
区的吐蕃,西南地区的南诏,东北地
区的渤海等。边疆各族在发展进程中
,吸收了漢民族先進的經濟文化,同
时也影响和丰富了汉民族文化。在相
互交往融合中,不断加深了政治、经
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聯繫,有利於邊
疆地区的开发。
◆餃子、點心
【1972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蕃市出土,這些食品反映新疆與內地生活習俗的相互影響。】
唐代國家長期統一,社會相對安定,生產
力有較大發展,封建經濟呈現高度繁榮的局面。
開元通寶銅錢
【直徑2.4釐米、重4克】
唐代出現了便於耕作的曲轅犁,利於灌溉
的水力筒車和牛輓高轉筒車,注重興修水利,
扩大了耕地和灌溉面积,提高了粮食亩产量,
促进了经济作物的发展。
手工業生產技術的改進和內部分工機制
的加强,使这一时期官营和私营手工业都获
得了显著发展。唐代创新的花釉瓷及三彩釉陶等,以新的工藝技法,展現了唐代陶瓷裝飾多
樣化的特點。出現了利用緯絲顯花的緯錦,並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经锦。绞缬等印花工艺广泛
使用,使唐代丝织品的纹饰色彩更加斑斓。精
美富麗的金銀器,鑄造精良的銅鏡等,均顯示
了唐代手工业发展的成就。
唐代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唐中期以后,
出現了夜市、儲蓄和支付錢幣的“櫃坊”、類似
汇票的“飞钱”以及“行”的组织等,为宋代封建经济
的高度繁荣创造了条件。
二、唐後期的經濟1、劉晏理財,整頓賦稅2、楊炎推行兩稅法
劉晏…財政思想的最大優點是對財政與經濟的關係有較明確的認識。劉晏正是從有效的經濟發展上解決財政困難的財政家。在這一點上,他比歷代封建王朝一般的理財家都表現得突出。…他在各種財政措施上都或多或少地帶有社會政策的意義,而不是一味追求擴大財政收入。…因此,劉晏的財政措施一直為後代的史家和儒者所稱讚而奉為“典範”。
胡寄窗《中國經濟思想史》
管仲·商鞅·桑弘羊劉晏·王安石·張居正唐初賦斂之法曰租庸調。有田則有租,有身則有庸,有戶則有調。玄宗之末,版籍浸壞,多非其實。及至德兵起,所在賦斂,迫趣取辦,無複常准。賦斂之司增數而莫相統攝,各隨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紀極。民富者丁多,率為官為僧以免課役,而貧者丁多無所伏匿,故上戶優而下戶勞。吏因緣蠶食,旬輸月送,不勝困弊,率皆逃徙為浮戶,其土著百無四五。至是,(楊)炎建議作兩稅法。先計州縣每歲所應費用及上供之數而賦於人,量出以制入。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為行商者,在所州縣三十稅一,使與居者均,無僥利。居人之稅,秋、夏兩征之。其租庸調、雜徭悉省。《資治通鑒》卷226唐德宗建中元年(780)
兩稅法(一)化繁為簡,(二)引偏於均,(三)防杜逃戶,(四)征及行商,從經濟政策觀之,總比租庸調為更進一步。所惜當日定制未盡周密,估資產後既以錢、物定稅,而臨時又折征雜物,色目頗殊,是則更啟吏胥高下其手之弊矣。若複正供以外,複巧立名目,違法濫征,…此非楊炎之過也。兩稅五利:1.稅制簡單。2.合於租稅依負擔能力之原則。3.合於租稅普及之原則。4.用貨幣納稅為稅法之進化。5.因出制入符合財政學理。斯皆持平之論。
——岑仲勉《隋唐史》第四節唐代的民族關係和中外關係一、唐代的民族關係突厥石人像睠彼吐蕃,僻在西服,皇運之始,早申朝貢。太宗文武聖皇帝德侔覆載,情深億兆,思偃兵甲,遂通姻好。數十年間,一方清靜。…金城公主,朕之小女,長自宮闕。言適遠方,豈不鐘念?但朕為人父母,志恤黎元,始允誠祈,更敦和好,則邊方寧謐,兵役休息,遂割深慈,為國大計。 唐中宗《金城公主降吐蕃制》文成公主入藏壁畫拉薩大昭寺安史亂後,吐蕃佔領河西走廊。敦煌藏經洞曾發現數千件古藏文寫本,多為佛經,也有一些歷史文書。蓮花生,印度佛教密宗大師,八世紀後期入吐蕃傳教。其傳記在藏地口頭傳誦,有版本四百五十餘種。吐蕃之盛約起於貞觀之世,至大中時,其部族瓦解衰弱,中國於是收復河湟,西北邊陲稍得安謐。計其終始,約二百年,唐代中國所受外族之患,未有若斯之久且劇者也。——陳寅恪大唐文武孝德皇帝與大蕃神聖贊普舅甥二主商議社稷如一結立大和盟約永無淪替……彼此不為寇敵不舉兵革不相侵謀……如斯樂業之恩垂於萬代稱美之聲遍於日月所照矣.唐蕃長慶會盟碑拉薩大昭寺唐禮賓圖二、唐代的對外關係
唐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開放的
時期,中外交流更加頻繁。東起首都
长安,西至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
横越亚洲腹地的丝绸之路空前畅通
,中國的絲綢、陶瓷等商品經此路
运往西方,同时西方的珠宝、药
材、香料等也不断输入中国。唐朝文
化的影響亦隨之遠播。唐中期以後,
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商
路也发展起来,其重要性日趋显著。
沿著陸上和海上的絲綢之路,商隊、
旅行家及留学生的往来络绎不绝。许
多外国商人定居中国各地,中国工匠
也遠去阿拉伯半島從事手工業生產。
唐朝还有许多高僧外出求法或讲学,
最著名的有西行印度求法的玄奘、东
渡日本講學的鑒真等,他們為中外經
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彩騎臥駝俑【唐開元十一年(西元723年)通高40.2釐米,長48釐米,1957年陝西省西安市鮮於庭誨墓出土。】玄奘口述,辨機執筆。敘述西域、中亞、南亞一百三十八國情況,也是研究印度佛教史的珍貴資料。
敦煌壁畫中的行腳僧人,一說即為玄奘。
向達先生(1906~1966)李唐起自西陲,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襲前代之舊,一切文物亦複不問華夷,兼收並蓄。第七世紀以降之長安,幾乎為一國際的都會。各種人民,各種宗教,無不可於長安得之。…異族入居長安者多,於是長安胡化盛極一時。此種胡化大率為西域風之好尚:服飾、飲食、宮室、樂舞、繪畫,競事紛泊,其極社會各方面,隱約皆有所化,好之者蓋不僅帝王及一二貴戚達官已也。 ——
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閻立本:西域職貢圖日本所傳鑒真畫像及手跡第五節
隋唐文化
唐朝的統一強盛,內外交流的廣
泛頻繁,賦予了唐代文化兼收并蓄、
博大辉煌的时代特征,对后世乃至世
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时期在
天文學、地理學、醫藥學等科學技術
領域都有新的突破。雕版印刷已經出
現。在文學藝術中,特別是诗歌、书
法、绘画、雕塑以及音乐舞蹈领域成
就卓著,名人辈出,出现了前所未有
的活躍局面。隨著城市的繁榮,唐人
的社会生活也更加丰富多样,在服飾
、生活用具,以及娛樂專案等方面也
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反映出唐人生
活方式和社會風尚的改變。一、宗教思想以佛教為例敦煌樂舞之現代版飛天法門寺地宮佛指舍利
二、文學與史學唐詩意圖成都:
杜甫草堂燕·劉守光晉梁岐·李茂貞907年朱全忠建梁908年李克用卒912年朱全忠卒913年李存勗滅燕923年後唐滅梁924年岐併入後唐第一節五代十國後唐925~934年後唐佔有巴蜀後晉燕雲十六州遼燕雲十六州宣化延慶密雲薊州順義北京河間涿州蔚州應縣大同朔州授予奪之權於夷狄,…於是而生民之肝腦,五帝三王之衣冠禮樂,驅以入於狂流。契丹弱而女直乘之,女直弱而蒙古乘之,貽禍無窮,人胥爲夷! ——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二九
嗚呼!…五代亂世也,其事無法而不合理者多矣,皆不足道也。 (漢本紀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薪酬体系优化与市场调研计划
- 加强企业品牌忠诚度提升计划
- 探索多媒体教学的实施效果计划
- 有效课堂与班级氛围的营造计划
- 管理技能的提升与自我反思计划
- 名师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完整版课件
- 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
- 自愿离婚孩子抚养权男方的协议书范文
- 第三方代收款的协议书范文模板
- 轨道交通车体用铝合金材料及其焊接技术
- 大班音乐:戏说脸谱课件
- 《冠心病无创检查》课件
- 《周易》的智慧课件
- 《吃饭有讲究》同步课堂设计第1课时
- 《学术不端行为》课件
- 四年级上册必读神话故事
- 《中国传统教育》课件
- 体育教练员竞技训练计划制定
- 新媒体视听节目制作 第九章 镜头的组接
- 干成孔旋挖灌注桩施工工艺
- 大数据与智能交通简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