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时代背景下初中劳动教育存在问题及改进路径研究绪论选题缘由新时代对劳动教育提出新的诉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劳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推进力量。REF_Ref18439\r\h[1]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和重视。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教育关乎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近几年,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REF_Ref19069\r\h[2]2020年3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要把劳动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教育与经济的发展,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教育方针做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结合的规定。REF_Ref19125\r\h[3]在智能化生产、数字劳动的今天,知识与劳动关系的质变,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融合成为可能,这对现代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特别需要劳动者提高自身的素质并激发其内生动力。REF_Ref19278\r\h[4]劳动教育在培养创新型、技能型高素质人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初中劳动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劳动教育为初中生奠定劳动素养基础。初中阶段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教育分流的重要时期。劳动教育的开展引导学生形成正面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品质、劳动精神,不仅为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提供引导,还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为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以及劳动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劳动教育是初中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初中各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并且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学生对“五育融合”的教育参与意愿强烈,这就要求提高德、智、体、美、劳五育的统一性和相关性,通过以劳培德、以劳益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初中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环节。当前开展教育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劳动教育的核心特征是实践性,通过具有现实意义的劳动实践才能展现学生的创造性及个性特征。在劳动实践中,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来自环境所提供不同认知理解和解决方案,学生对教育性的劳动体悟更深刻,投入度更高,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初中劳动教育面临实施困境伴随着劳动教育相关政策的相继颁发和劳动教育意识的不断增强,各级各类学校开始探索劳动教育实践。当前我国初中劳动教育实施状况有很大的改进,但是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首先,初中劳动教育形式化、边缘化,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劳动教育课程并未真正落实并且时常被自习课或者其他课程取代,多数劳动教育都是走马观花式开展,有劳动无教育、有形式无内涵。其次,初中劳动教育片面化、畸形化,受传统消极劳动观和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多数劳动教育缺少深入性和教育性,并没有起到促进学生体会到劳动的意义的价值。劳动甚至畸变成为一种惩罚手段,导致学生大多对劳动有抵触与厌烦心理,使得劳动教育面临价值缺失的困境。再次,新时代要求劳动教育的内涵不断丰富与提升。同时,学生自身观念受到了较大冲击,劳动意识薄弱、劳动能力较差,解决这对主要矛盾、发展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完善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的新诉求。研究目的本研究依据新时代的背景,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客观地反映出初中劳动教育实施情况与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制约初中劳动教育开展的原因;基于以上分析,进一步提出加强新时期初中劳动教育实施的对策。研究意义理论意义首先,新时代对于初中劳动教育理论的研究尚有欠缺,理论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对新时期初中劳动教育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劳动教育理论体系的完善。其次,新时代党和政府对劳动教育的推进不断深入,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在宏观上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微观层面上如何有效推进劳动教育,还需要相关理论提供具体的指导。实践意义首先,发展劳动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研究当前初中劳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进一步指导劳动教育的发展提供策略及方案,有利于劳动教育的落实及素质教育的发展。其次,新时代需要创造型、工匠型的劳动人才,劳动教育要根据时代需要进行及时调整,不断面向新时代育人诉求,推动社会发展。概念界定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一个教育学范畴的概念,我国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教育大辞典》定义为:“劳动、生产、技术以及劳动素养的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态度及劳动习惯,使学生获得工农生产知识和技能”。REF_Ref19327\r\h[5]檀传宝认为“劳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旨在推动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提高其劳动素质。REF_Ref19360\r\h[6]成有信认为,劳动教育作为贯彻“劳教结合”的一种方式,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掌握基础劳动教育知识、技能,并培养他们良好劳动心理品质、树立爱劳动的信念。REF_Ref19402\r\h[7]总体看来,对于劳动教育的定义,不同学者观点不同,内容的侧重上也各有差别。结合以上说法,本研究中,劳动教育被界定为: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面的劳动观念,推动学生获得劳动知识与技能,发挥综合育人作用的教育活动。初中劳动教育初中劳动教育,是结合初中学生身心特点,制定初中阶段劳动教育目标,选取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为“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内容,开展职业启蒙教育,通过课程、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感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和安全意识,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提高生活、生产相关的劳动技能。”REF_Ref19467\r\h[8]文献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关于劳动教育价值的研究劳动教育的价值一直以来被学术界所关注,它作为劳动教育的核心问题,指导着劳动教育实践的推进。当下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质上反映着人们对劳动教育在新的历史情境下存在合理性以及价值性的困惑与迷茫。对于劳动教育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劳动的本源性价值的探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了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决定因素,社会进步的终极目标和根本价值指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进而他们又明确指出,在社会生活中,劳动是首要基本条件,劳动作为社会文明的本质特征和社会演进的根本动力,确证人的主体性和生命本质力量。REF_Ref19582\r\h[9]二是劳动教育的本体价值与工具价值的争论。进入新时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关注劳动的工具价值转向本体价值,王红、谢诗思认为,劳动教育存在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的颠倒,导致实施者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有劳动无教育,最后导致劳动教育形式化、庸俗化、娱乐化。应坚持教育本体价值的优先地位,把劳动教育从作为促进知识“相结合”的手段与方法提升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强调了要回归劳动教育的本质属性,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学生。REF_Ref19719\r\h[10]三是主体性价值的阐述。张旸、陈珊珊指出劳动教育要回归育人的价值本源,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协同发展,融入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推动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发挥综合育人价值。REF_Ref19771\r\h[11]杨颖秀指出,新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发展对劳动素质有新诉求,要审视劳动教育的价值并超越,劳动教育要发展学生的反思、合作、创新精神;超越劳动精神和劳动技术的分离、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的分离、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的分离,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REF_Ref19823\r\h[12]关于劳动教育实施现状的研究劳动教育实施现状是劳动教育研究中的主要内容。大部分研究者都是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维度构建劳动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还有研究者将注意力放在劳动教育目标、知识结构、师资,评价方式等探讨学校劳动教育阻力及策略。鲍忠良指出阻力有家庭劳动教育不足、学校劳动教育亟待推进、社会劳动教育缺少载体,这需要家校社共同努力。REF_Ref20209\r\h[13]杨丽霞从家庭劳动教育方面阐述问题,认为学生家庭劳动教育是劳动教育的核心,家庭教育的失当导致青少年劳动观念扭曲、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时间少,因此家长要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REF_Ref20284\r\h[14]高维等指出,当前学校劳动教育中课程与教学质量不高、家庭劳动教育中存在实践性差、认知和行为脱节的状况以及社会劳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家校社缺乏合作等问题。REF_Ref20323\r\h[15]张霞、安丽娟指出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面临教育目趋向工具化、劳动课程地位边缘化、劳动教育师资紧张、实施形式去身体化、评价方式单一化等困境。因此,要强调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宗旨、关注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师资队伍培训建设、采用身心合一的实施形式、健全劳动教育多元化评价体系等途径实现困境的超越。REF_Ref20359\r\h[16]王金美、郭亚红指出要与劳动教育课程结合,以深化目标、统整内容、融合实施、完善评价为标准,推动劳动教育的实施。REF_Ref20470\r\h[17]关于改善劳动教育对策的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大多数学者结合新时代的背景,分别从教育有关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四个角度阐述发展劳动教育的对策。黄燕从教育有关部门角度提出对策,为了培育时代新人,黄燕认为教育有关部门需要从转变理念、养成实践、宣传舆论、保障制度等方面规划与设计。首先,要从办学理念、办学体系、学科设立等方面突出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其次,强化舆论引领,整合传统媒体及网络媒体,通过思想教育、榜样引领等形式,引领正面舆论;再次,完善长效保障机制。构建全员化、全过程、全方位的劳动教育保障机制,加强对劳动教育资源的整合,产生教育系统内部力量与社会系统外部力量的合力。REF_Ref20734\r\h[18]丁志健认为学校劳动教育机制不够完善,首先应完善劳动教育全面育人的目标体系。其次,保证劳动课程独立设置的前提下,在其他学科中融入劳动教育,依托三全育人新格局,更好推动劳动教育目标实现。再者,推动劳动教育,必须以实践为中心。从师资建设、专项资金投入、氛围营造等方面健全劳动教育保障,优化劳动教育实践,活化劳动教育效果。REF_Ref20803\r\h[19]刘长福、郑华恒认为,改善学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关注评价内容的完整性、评价对象的差异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REF_Ref20855\r\h[20]郝志军、哈斯朝勒指出要改变家庭包办劳动的问题,鼓励孩子自觉劳动、树立崇尚劳动的家风,发挥好家庭对劳动教育中的启迪、奠基、延续的基础性作用。REF_Ref20894\r\h[21]王毅等认为要结合当下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建立“人工智能+劳动教育”的模式,不仅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多元开发、多元共享,还可以与企业协作,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劳动,帮助学生深刻、全面地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REF_Ref20947\r\h[22]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关于劳动教育思想的研究教育同生产联系是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在《乌托邦》中指出,儿童要学习农业知识,在学校学会农艺,掌握劳动技术。REF_Ref21358\r\h[23]十七世纪,约翰·贝勒斯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改变劳教对立。十八世纪,裴斯泰洛齐沿袭这一观点,认为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并倡导进行实践,指出对学生进行从心到手再到头的教育。REF_Ref21420\r\h[24]他倡导劳动教育推动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促进学生身体强壮。卢梭在民主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劳动教育促进孩子自立并适应将来的社会,他认为:“劳动是社会的人不可或免的责任”。REF_Ref21463\r\h[25]十九世纪,查理·傅立叶认为:“教育组织应和劳动组织相似,教育会培养出适合和谐制度的全面发展的公民”。REF_Ref21518\r\h[26]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批判了工厂分工过细造成儿童的片面化发展,提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的、德智体都发展的“有理性的男男女女”。欧文的“新和谐”教育实验曾被恩格斯评价道“欧文的人获得全面发展的途径是通过全面的实践来实现是十分正确的”。REF_Ref21561\r\h[27]二十世纪,苏联教育家进一步推动了教育理论的发展。马卡连柯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也被称为具体化了的共产主义劳动教育思想,他们除了指出教育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及其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还强调了在集体中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共产主义社会培养劳动者。REF_Ref21655\r\h[28]关于劳动教育实践经验的研究国际上尤其是发达国家对于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由来已久,中国的劳动教育发展也在不断地借鉴国际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融合、创新。德国的普通教育体系中结合职业教育,并在这个基础上推动劳动技术教育发展,为开展“双元制”的职业技术教育奠定基础。德国16州在劳动技术教育有大致相同的目标和体系,采取项目教学法实施,REF_Ref21724\r\h[29]在中学阶段有家政、技术、经济、职业四个部分的内容。美国倡导生计教育,并且颁布《生计教育刺激法》保障实施,具体来说有三种方式,一是在学校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劳动习惯,二是在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劳动培训,三是广泛在社区中开展“志愿服务/社区帮助”。REF_Ref21770\r\h[30]日本的劳动教育重视其情感陶冶功能,劳动教育渗透在学校各种教育之中。学生在幼儿阶段就开展体验劳动,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会独立劳动,在初中阶段掌握一定的劳动技术,在高中阶段设置家庭技术、家庭综合和生活技术三种门类选修课。REF_Ref21812\r\h[31]英国的劳动教育具有规范性、系统性、灵活性的特点,劳动教育的开展是在法律保障之下,从而保障劳动教育有效。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合理规范,有“设计与技术”课程,共有24个框架体系,学校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REF_Ref21851\r\h[32]丁邦平论述了瑞典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劳动教育,并强调了其十分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依据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探索出了适合本国的劳动教育模式。REF_Ref21907\r\h[33]芬兰的手工课程历史悠久,着眼于学生的精神和身体的和谐发展。从学生的兴趣的需要出发,提供社会化的、开放的课程资源。1921年《基础教育法》(BasicEducationAct),规定手工艺课程设为学生基础教育过程中的必修课,目的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传授手工艺以及日常生活技能,防止公民懒惰。REF_Ref21939\r\h[34]相关研究述评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有以下几个值得关注的地方。首先从研究内容来说,新时代国家对于素质教育的提倡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劳动教育自然也成为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国家颁布和实施相关的政策来为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指明方向,我国学者的研究更多也依托于当下的政策去阐述劳动教育,缺少了对劳动教育本身的涵义、价值的理解;其次就是我国对于劳动教育的研究大多以思辨性为主,缺少一定的实证研究,具有我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思想理论较少,大都集中于沿用外国的劳动教育思想。再次,从研究对象来说,我国劳动教育的研究集中于大学或高职院校,对中等教育关注度少。且缺乏针对性,多用“中小学”进行囊括,忽视了初中阶段学生的独特性。研究者以国外劳动教育实施模式为重点研究领域,以便加以借鉴实施。但研究者在研究此基础上也要结合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特色以及新时代的背景,进一步寻找适合我国本土的劳动教育策略。通过分析可知,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仍有广阔的探索空间,本篇研究将在查阅与借鉴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当代特点,利用对学生调查,对教师进行访谈等方式,更加全面、深入地探索新时期初中劳动教育开展现状,推动初中劳动教育发挥综合育人价值。研究设计研究思路首先,明确研究内容围绕新时代背景下初中劳动教育实施的现状、问题、原因、对策展开,并进行相关概念的界定。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梳理劳动教育思想渊源以及初中劳动教育的价值。其次,依据已搜集、整合的相关文献制作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问卷调查对象为七至九年级的学生,并访谈学校领导、劳动教育教师、科任教师,以获得调查中关于初中劳动教育实施状况真实的数据。再次,对调查数据进行直观化显示与整理分析,找出初中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归纳原因。最后,对初中阶段劳动教育实施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首先,仔细阅览、解读、整理近年来劳动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及著作。其次,依托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对初中劳动教育等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探究初中劳动教育现状、原因分析、对策等方面的内容,为具体研究提供理论借鉴。问卷调查法以《初中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调查问卷》为依据调查初中生。其内容包含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家庭及社会劳动教育的实施等。问卷调查能高效地搜集真实、具代表性的数据,为研究者快速、客观地了解初中劳动教育实施现状提供了支持。访谈法本研究拟定《初中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访谈提纲》对学校劳动教育教师及学校相关领导调查有关劳动教育意识、课程设置、实施现状、保障机制、评价方式等信息,为研究结论提供更加充分的论证材料。创新点进入新时代,全面发展教育的方针正因劳动教育的强化更加完整。近年,缺少劳动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轻视劳动,在行动上不会劳动。要弥补劳动教育这一薄弱环节,一定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来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方针。所以本课题的研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并且本研究在借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现状分析、原因探究、方法建议等方面提供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以及具体的措施,为新时代初中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劳动教育思想的渊源劳动教育思想由来已久,纵观劳动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传统的劳动教育思以传统消极劳动观念为主,但也有少数倡导劳动教育的观点。中国近代劳动教育思想提倡劳动教育,并且为当代开展劳动劳动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包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理清劳动教育思想渊源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当前初中劳动教育困境成因,并为其发展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中国学者的劳动教育思想中国传统的劳动教育思想原始社会时期,教育并未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教育的内容多是关于农事生产的经验。封建社会时期,私有制的产生以及阶级的出现,产生了集中培养政治人次和统治者的需要,教育的专门场所应运而生,教育与生产劳动出现了相分离现象。春秋战国时期,进入百家争鸣的阶段,为了重构社会秩序,诸子百家提出了不同的劳动教育观点。以孔孟为代表倡导消极的劳动观并强调礼乐仁义,孔子不赞成儒家学者从事生产工艺活动,并且倡导“学而优则仕”的教育思想,以读书入仕而非劳动获得相应社会地位,明确表达了对于劳动的轻视甚至对劳动教育的鄙视。孟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思想,明确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对立化了。他倡导“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社会分工是必然的,其中“大人”劳心费神、统筹管理,“小人”服从安排、辛勤付出。REF_Ref20132\r\h[35]墨子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群体,提出了“贱人不强用事,财财用不足”的观点,认为劳动可以获得个人生活的材料,倡导是知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主张了解和学习农、工、商、兵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法家重视劳动教育,但其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以农养战”,用农业的发展支持战争,与当今劳动教育培养人的目的存在很大偏差。汉代,由于独尊儒术的政策,继承轻视身体力行进行劳动,因此汉代官学轻视劳动教育。至明清时期,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市民阶层的兴起,许多思想家又开始重视劳动与生产实践。黄宗羲、颜元、顾炎武等人为经世致用的代表,颜元的思想具有独特性,他不仅倡导劳动教育对人思想品德的作用,还倡导对体育发展,乃至国民健康的重要作用。REF_Ref20279\r\h[36]中国近代的劳动教育思想近代,以蔡元培、黄炎培、陶行知等人为代表,开始扭转长期形成的轻视劳动的局面,高度关注劳动教育。蔡元培反对传统的课堂模式、反对死记硬背,认为其忽视了实用知识的学习,抹杀了学生的天性并且对于学生的未来生活是不利的,倡导手工业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即“教育劳动化”,认为“劳动神圣,教育普及,真是取之左右逢其源。”,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既劳力、又劳心的劳动者。提倡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其中实利主义教育既重视学习一般的知识又提倡培养学生劳动能力。他主张“工学结合”“即工即学”,还要不断改进这种新方法,开创了半工半读的模式,促进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REF_Ref20368\r\h[37]陶行知认为传统的社会把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严重对立化了,导致社会严重分化为了劳心者、劳力者两类人群,阻碍社会发展。只有在劳力的基础上劳心,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才会更加发展。他还倡导知行统一,劳动教育也只有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焕发出活力。他还以及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提出了“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因此要调动生活中所有的教育因素来促进劳动的实施,劳动教育不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工厂、农场、社会都可以成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阵地。REF_Ref20488\r\h[38]黄炎培在《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中提出职业教育要与教育界、职业界多家联络,倡导劳动教育要时刻关注社会的需求。倡导大职业教育,倡导双手万能、手脑并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为了消解传统的劳动观念带来的影响,他倡导实用主义教育,重视生产劳动相关的实践开发,强调学生掌握实用性技能,并且在生活中能够活学活用。REF_Ref22286\r\h[39]晏阳初倡导平民教育,扎根乡村开展乡村乡村建设活动。认为要改造乡村中出现的文盲、贫困等问题,需要知识分子深入到农村、需要农民开展扫盲运动,因此倡导农业劳动与教育相结合起来,更好的服务于乡村建设活动。为开展平民教育,他大力实行生计教育,重视实践作用,教会农民农业劳动、手工业、园艺等科学生产知识,促进农村的发展。近代教育家积极的劳动教育思想推动当时劳动教育的实施与发展,对当代的劳动教育实施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理论来源,但是并未完全消解消极劳动观的影响,消极劳动观仍具有很大影响力。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托马斯·莫尔、傅里叶、卢梭等提出了教育应与生产劳动结合,莫尔提出了对于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初步构想,提出建立公共学校学习一般农业生产知识,进行农业生产实践。傅里叶关注童工现象,要求构建一种理想的儿童互助社会,儿童在适量工作之余可以尽可能的发展智力、体力。卢梭主张劳动作为促进儿童心智、能力发展的手段,必须人人从小就开始参加。但是他们的观点也有一定局限,首先是强调劳动与教育形式而非实质上的结合,是一种简单的初步构想,其次是并未脱离阶级局限,寄希望于资产阶级。马克思从工人阶级的角度出发,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提高其后代综合素质。开展生产劳动的教育是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之后所必需的,因此马克思把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上升到了新高度。他认为从手工业生转向大机器生产背景下,需要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专门的劳动者,以此来推动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因此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带有普遍化的观点,即所有的人都需要接受劳动与教育、所有教育部门和生产部门也需要进行结合,这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他还指出资产阶级对儿童的残酷剥削,给儿童及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反对资本主义剥削下的儿童工厂,呼吁对儿童保护的方式之一就是开展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对儿童开展劳动教育取代残酷的剥削压榨,这也有助于工人阶级的发展与壮大,为其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奠定基础。REF_Ref20658\r\h[40]马克思认为开展平等的国民教育以及普遍义务教育,忽视了阶级性、忽视了技术教育对工人阶级的重要性,因此主张设立保护工人阶级子女的法律,在保障正常的工作强度下,儿童9岁起就具备了劳动能力,可以进入现代工厂进行劳动。儿童的劳动应当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提出了教育包含智育、体育、技术教育三部分,技术教育注重引导儿童掌握生产过程的一般原理,不同于普通知识教育与专门职业教育,它是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关键环节,也印证了教育产生于生产发展的需要这一观点。这三大部分的教育反对了近代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各方面的抹黑,目的在于提高无产阶级的整体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包括:人能力的全面发展、人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终极目标是塑造完整的人。首先,人全面发展的主体指的是参加生产劳动过程中的人。马克思从阶级对立的角度,阐述了资产阶级压制工人阶级的发展,因此他把全面发展的主体从最开始的全人类这个较为抽象的范围转向了广大工人阶级。马克思倡导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要求人的智力、体力都要发展,其前提为体力、智力发展相辅相成、相互统一,并且还有自由而充分的发展空间。其中劳动能力的发展最为重要,资本主义社会的片面分工导致人像零件一样,没有发展的自主权利,只发展了体力,最终导致片面化。因此,要实现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必须把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这也是人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摆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压迫,才能实现人的能力全面发展。他还论述了人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具有依赖性,只能在资本主义背景下的精细分工岗位上进行发展,不能依靠自己的天赋、个性进行工作的选择。只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后,人们可以在一切岗位上进行自由流通,避免了分工片面化导致的劳动能力片面化发展的同时,还能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个性发展。他还强调了人的个性发展还要回归的社会,在集体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进行个性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人才能获得其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REF_Ref20763\r\h[41]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塑造完整的人,包括人的综合素质以及个性的发展。从综合素质来说,包括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发展素质、心理发展素质、政治道德素质。从个性发展来说包括人的感觉、直觉等心理倾向的发展,还有个人精神世界、意志品质的发展。调查结果及分析调查设计与实施根据劳动教育相关研究及现有的研究材料,本研究选取笔者实习的初中A进行劳动教育研究,对该校210名学生发放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对该校7名领导及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以期获得初中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本次自编问卷有四部分。分别是填写说明、学生基本信息、结构化题目(共计20题)、开放题目(共计1题)。涉及劳动教育的价值认识(6-11题)、家庭劳动教育状况(12-15题)、社会劳动教育状况(16-18题)、学校劳动教育状况(19-25题)四个方面。本研究调查对象为A中学,它是市区内一所优质的公办中学,有百年的建校历史,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并且该中学所在地区教育发展的较为均衡,总体发展水平良好。A中学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设施、师资队伍,紧跟教育部门的指示开展劳动教育,形成了本校的劳动教育体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发放问卷210份,筛除不符合要求、答案矛盾等情况后,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为93.3%。表4-1学生基本信息访谈提纲的拟定与实施访谈提纲的制定综合了研究内容、问卷设置、访谈对象,共两份。对学校领导/劳动教师的访谈中包括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劳动教育的认识、劳动教育教材编写、师资配备与考核、课程评价、实施阻力等内容。对其他科任教师教师访谈中包括劳动教育价值认识、学科渗透等内容。本次访谈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模式,访谈对象分别是:2位学校领导、3位劳动教师、2位科任教师。表4-2访谈相关信息调查结果及分析关于劳动价值观的调查结果及分析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图4-1您觉得开展劳动教育对您有意义吗?如图4-1显示,有35.3%的学生认为劳动教育非常有意义,有44.39%的学生认为劳动教育有意义,有15.82%的学生认为劳动教育意义不大,还有4.08%的学生认为劳动教育没有意义,0.51%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劳动教育的意义。大多数初中生都能理解劳动教育自身的意义,但小部分初中生持有负面看法。图4-2您觉得劳动有高低贵贱之分吗?如图4-2显示,有29.59%的同学认为劳动有高低贵贱之分,有62.24%的同学认为劳动无高低贵贱之分,还有8.16%的同学不清楚。大多数初中生认为劳动是平等的,还有近三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劳动是不平等的,有高低贵贱之分,可见初中生的劳动观念还存在误区。图4-3您觉得劳动的目的在于?如图4-3显示,有73.47%的初中生认为劳动的目的在于提升劳动素养和劳动能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有63.78%的初中生认为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劳动技能,适应将来的职业需要;有70.41%的初中生认为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手段;还有15.31%的初中生表示没有想过,不清楚。因此,绝大部分初中生对于劳动目的的认识比较准确,还有很小部分初中生对劳动目的没有认识。教师劳动价值观念图4-4当您犯错误时,老师会让您值日或打扫卫生吗?如图4-4显示,40.31%的初中生表示经常被惩罚做劳动,有44.9%的初中生表示偶尔被惩罚做劳动,有14.8%的初中生表示从不被惩罚做劳动。在访谈中,德育主任提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劳动教育目标,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会一定的劳动技能,帮助学生热爱劳动、愿意劳动,这是学生受用一生的品质。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都富裕起来,学生被家长捧在手心里,舍不得让孩子去劳动。现在孩子们又生活在市区里,劳动的机会和体验很少,甚至有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劳动、不愿意劳动,这对学生未来参加工作、步入社会是非常不利的,关系到他们以后能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所以学校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在问到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是否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时,9年级英语教师提到:“现在初三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各课功课紧张、课上课下作业也很多,开展劳动教育肯定会占用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时间,这并不利于学生复习功课、完成作业。而且学生上劳动课就和上体育课差不多,上课过程中打打闹闹的,其实都是为了去放松身体和心情,还影响学生投入学习的状态,这样很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成绩,我觉得学生现在还是得以学业为重。”综上,教育者劳动教育认识存在偏差。学校领导虽然认为劳动具有教育性、有价值,但是更多的是重视技能的学习,忽略了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念的培养。部分老师认为劳动教育教育意义不大,娱乐性较强。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还有部分会把劳动当做惩罚手段,绝大部分初中生体验到劳动经常被当作惩罚手段。反映了教育者的劳动教育观念存在偏差、对劳动教育认识不深刻的问题。家庭劳动教育调查结果及分析图4-5您做过家务吗?如图4-5显示,有26.53%的初中生总是做家务,有44.39%的初中生经常做家务,有22.96%的初中生偶尔做家务,有4.59%的初中生较少做家务,有1.53%的初中生没有做过家务。因此,大部分初中生都经常做家务劳动,只有少部分初中生很少甚至不做家务。图4-6您经常参与以下哪些家务劳动?如图4-6显示,在经常参与的家务劳动中,有59.69%的初中生收拾自己的房间,进行物品归纳和整理;有61.22%的初中生清洗自己的衣服、鞋袜;有53.06%的初中生进行洗菜、做饭;有55.1%的初中生扫地、拖地;有49.49%的初中生打扫家庭卫生;有32.65%的初中生参与装饰、布置家庭。约一半及以上的初中生都积极参与家务劳动,但是比较集中于清洗自己的衣服、收拾自己的房间,对于家庭公共区域的打扫、家庭装饰等等关注度不够,参与度也不够。图4-7您父母是怎样看待您做家务劳动的?如图4-7显示,67.35%的家长认为作为学生应当做一些家务;28.06%的家长认为作为学生专心学习不用承担家务劳动;4.59%的初中生表示不清楚。因此,尽管大部分学生认为初中生应承担家务,但是还有少部分家长认为学生不用承担家务,反映了家庭对于劳动教育的观念是存在偏差的,不重视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的培养。图4-8您做家务是出于什么原因?如图4-8显示,在调查初中生做家务的原因中,72.96%的初中生是自己主动,48.47%的初中生是父母要求,48.47%的初中生是老师要求,16.84%的初中生是有物质奖励。大部分初中生能做到自己主动做家务劳动,还有大约半数的情况是在老师和父母的要求之下去做,甚至还有少部分情况是因为物质奖励才去做。社会劳动教育调查结果及分析图4-9您对社会公益劳动是否感兴趣?如图4-9显示,有59.18%的初中生表示感兴趣,有22.96%的初中生表示不感兴趣,还有17.86%的初中生表示不清楚。因此,半数以上同学表示对社会公益劳动感兴趣,说明他们对社会公益劳动了解较多。还有少部分初中生的社会公益劳动意识较差,有待提升关注。图4-10您多久参与一次社会公益劳动?如图4-10显示,有13.78%的初中生表示每周参与一次,有41.84%的初中生表示每月参与一次,有27.55%的初中生表示每学期参与一次,有9.69%的初中生表示每学年参与一次,有7.14%的初中生表示从不参与。初中生参与社会公益劳动的频率不高,大部分初中生能做到每月参与,甚至还有少部分从不参与。图4-11您参与社会公益劳动的感受是?如图4-11显示,有47.45%的初中生表示很有收获,有41.33%的初中生表示比较有收获,有11.22%的初中生表示没有收获。因此,绝大部分初中生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后还是有一定收获的,但是还有极少部分表示没有收获。学校劳动教育组织实施调查结果及分析图4-12您多久参与一次学校劳动教育?如图4-12显示,对初中生参加学校劳动教育频次的调查中,有50%的初中生表示每周一次,41.84%的初中生表示每周两次及以上,还有8.16%的初中生表示从不参加。关于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7年级劳动教育教师在接受访谈时提到:“学校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但并不以固定的形式展开,有时候是校园清扫活动、有时候和社团活动一起展开、有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展开,还有时候是布置学生劳动作业,开展的过程也非常灵活。至于劳动教育开设课时量,每周都会开展,一周课时不是固定的,但是平均下来每周一课时是有的。”根据该老师的回答,笔者进行追问学校是否有配套的劳动课程相关教材,是否开发了劳动课程校本教材以及教材内容的选取依据什么,该教师提到:“学校里组织过一次教师编写劳动教育教材,是由很多任课老师分主题一起编写的,最后根据先后顺序合并为一本劳动课程教材。选取的依据就是根据查阅课程标准里规定的内容,老师们自己在网络上搜集材料整理成的,内容设计的也比较广泛,有农业种植、手工业制造、简单的手工简介、典型劳动模范等,后来上劳动教育课也很少用这本教材。”因此,学校绝大部分情况按照课程标准开展了劳动课程,但是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体系性较差,设置太过于灵活随意、教材编写科学性较差。一小部分学生从不参加学校劳动教育,说明学校没有形成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图4-13学校的劳动课是否有被用来上其他课程?如图4-13显示,有41.84%的初中生反馈劳动课经常被占用,有35.2%的初中生反馈劳动课偶尔被占用,有22.96%的初中生反馈劳动课没有被占用。在问到学校是否有必要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及原因,9年级语文教师提到:“据我个人了解,学校开展了一些劳动教育课程和相关的活动。但是我认为初三的学生就可以选择性参加了,因为初三的学生课程比较紧张,面临升学的压力,我们老师们的状态也十分紧张,不想耽误孩子们升学,所以任课老师们也不得不把时间都利用起来。所以对于初三的学生我认为可以先以升学和文化课的学习为主,至于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学生们可以选择性参加,也可以减少一些或者转化为布置劳动作业的形式。”笔者继续进行追问课堂教学中是否有进行劳动教育方面的渗透,主要方面有哪些,该教师提到:“语文这个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在很多内容上都和劳动有契合点,在讲到有关劳动的课程内容时候会按照授课目标,给学生强调一下要热爱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等行为;也会让学生分析一下典型人物身上的品质,其中很多都涉及到了劳动相关的品质;还会布置一些劳动相关的作业,让学生通过身体力行更加深刻的感受文字所不能带给的力量。整体来说是有进行一定的渗透的。”因此,学校劳动课经常出现被占用的情况,只有少部分人表示没有被占用,反映学校劳动课程实施的不到位,未按照课程标准实施,劳动课程地位不及其他学科。任课教师的劳动教育渗透也是以学科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的,并无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渗透,任课教师缺乏对于劳动教育价值、要求的认识。学校劳动教育的内容调查结果及分析在问到学校劳动教育开展的内容倾向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者哪一个时,8年级劳动课教师提到:“学校通常会以主题劳动的形式展开,三个主题都有涉及到,还是以日常生活劳动为主的。考虑到学生劳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校外活动场地有限以及与校外社区、工厂等联系较少,平常偶尔才会组织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在组织日常生活劳动中,是以简单的清洁卫生为主的,组织学生们打扫教室卫生,平常还会有归纳整理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对读书角的书、对自己书桌的整理,以及布置对自己房间、衣柜的整理等劳动作业。在生产劳动中主要是开展手工劳动类活动,比如手工制作小工艺品、风筝。服务型的劳动没有统一组织学生开展过,主要是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劳动作业,让学生在假期里去自行组织与参与敬老、扶弱、助残等劳动。”基于以上回答,笔者进行追问学校是否设立劳动周,劳动教育形式涉及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哪一个较多时,该教师提到:“学校开设了劳动周,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劳动成果展示和组织专题讲座,这两种形式最为常见,因为形式较为简单、在开展的过程中也方便协调和管理学生,方便校内开展。像劳动项目实践类、劳动技能竞赛类,可能需要到校外的场地进行实践,学校自身缺少相应的校外实践场地,所以校外场地面临着协商的难题,全程还要为学生参与活动的安全考虑,因此在实施中我们优先选择的就是在校内方便实施的。”学校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平衡好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以内容简单、方便实施的日常生活劳动为主。三方面内容整体开展过程较为随意、单一,并未挖掘劳动教育的教育性。在劳动教育形式上以劳动成果展示和组织专题讲座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差。学校劳动教育的评价调查结果及分析在问到何进行劳动课程评价的,注重对学生哪些方面的考察和评价时,9年级劳动课教师提到:“在劳动教育开始前,我会把学生分成固定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的参与、交流、评价。我会把我的评价和学生小组互评结合起来,评价过程中主要注重学生的行为表现、劳动成果及学生的态度等方面。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我会给他们一定的口头评价,鼓励他们发挥主动性或者引导他们改正已出现的错误。通常情况下,在劳动教育结束之后我也会给予他们一定的评价,最终结合小组成员的评价,把他们的综合表现记录下来,作为他们评奖评先的依据之一。”在进行劳动课程评价的方式多样化,但还有很多不足。评价的全过程体现最频繁的还是教师评价,并未有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的依据侧重于劳动过程及劳动结果,忽视学生的劳动反思;教师不重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缺少标准化的劳动素养评价方式等。学校劳动教育的保障调查结果及分析在问到校劳动教育课师资安排状、劳动教师任职情况、校外师资情况时,受访的副校长提到:“学校里是给每个年级都配备专门的劳动教育教师的,但是由于师资也比较紧张,每个年级只有一位劳动教育教师。这些教师的专业并不是劳动教育,但是都是经过学校组织的培训后具备了一定专业素质的,具有基本的相关素质和知识。在开展规模大的劳动活动,比如校园清扫活动、劳动周、主题劳动或等活动,班主任也兼任劳动教师进行负责,这样班主任能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有效管理,也能弥补当下劳动教师师资紧张的情况。此外,班主任开展过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学校很少邀请校外有关人员进行劳动教育,基本上都是以家长会的形式请家长介绍自己的职业等,帮助学生获得职业体验,也算是生涯教育和劳动教育融合展开了。”笔者进行追问劳动教育教师的劳动课程培训和考核制度,该校长提到:“劳动教师的培训主要是以线上为主,基本很少有线下培训,主要是在网上观看相关的教育理论、教学技能、师德师风的网课培训,观看完之后参与网课考核。在平时观摩劳动教育优质网课,以提供借鉴。偶尔也会开展集体沟通交流活动,也算是教研活动了。学校目前还没有针对劳动教师的培训与考核制度,劳动教师基本上和其他科任教师一样,都有关于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出勤状况、教学效果相关阶段性的考察,作为评奖评先的依据。”在问到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工作时遇到的困难与阻力时,副校长提到:“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有时候会遭到老师和家长的反对,老师和学生家长现在以升学为主要目标,最在意的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对于劳动教育课程的关注不高,甚至有时还会遭到家长们的反对。开展劳动教育课程中,由于师资紧张、学校受过专门培训的师资少,劳动教育课程落实下来,未得到学生、家长的反响。再次,由于资金的有限,学生们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是受一定限制的,我们也愿意让孩子们走出校园,多体验一些职业劳动、进行社会公益劳动等,但是出校园之后去哪里开展、怎么开展、谁来帮助我们开展等都是问题,我们也出于各种顾虑没有去进行大胆的尝试。”学校实施劳动教育面临的阻力来自很多方面。首先,学校的劳动教育师资比较紧张,很多情况由班主任进行兼任,且专业化程度较低。其次,劳动教师培训制度较为松散,以网课培训为主,并未建立起系统的、针对性的劳动教师考核制度。再次,劳动教育资金有限,缺少充足支持,缺乏相应的设施设备及场所。调查结论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初中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在劳动价值观念、社会、家庭劳动教育、学校劳动教育组织与实施、学校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学校劳动教育的评价、学校劳动教育的保障等方面存在问题与不足,造成了初中劳动教育实施效果不佳。劳动价值观存在偏差首先是部分教育者窄化、异化劳动教育。综合问卷和访谈内容,可以知道教育者劳动教育观念存在偏差。学校领导在依据国家颁布相关文件基础上认为劳动具有教育性、有价值,但是更多的是重视技能的学习,忽略了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念及劳动品质的培养。还有部分老师认为初中生以升学为主要任务,劳动教育教育意义不大,娱乐性较强,开设的必要性不大。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还有部分会把劳动当做惩罚手段,绝大部分初中生体验到劳动经常被当作惩罚手段,反映了部分教育者窄化劳动教育、异化劳动教育价值的现象。其次是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念存在误区。有4.08%的学生认为劳动教育没有意义;有29.59%的同学认为劳动有高低贵贱之分;有9.69%的初中生明确表示不喜欢劳动。\o""这表明,大部分的学生已经建立起了相对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但是一些学生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情感仍然缺乏。在家庭中,有28.06%的家长认为作为学生专心学习不用承担家务劳动,显然这是对劳动教育的忽视,受传统消极的劳动教育观的影响,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对立的观念。有16.84%的初中生做家务是因为有物质奖励,这也反映了家长更多侧重的是学生劳动的结果而非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品质、劳动情感的培养。劳动教育组织松散该学校虽然初步构建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但是在组织的过程较为松散、随意。首先,劳动教育课程在国家文件里规定是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必修课程。学校绝大部分情况按照课程标准开展了劳动课程,但是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未完全落实,只能达到“平均下来每周够一课时”。还有8.16%的初中生表示从不参加学校劳动教育,组织太过于灵活随意。其次,学校虽然编写了专门的劳动教育教材,但是都是学校根据主题组织教师们进行编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题随意、没有明确的标准、编写的科学性较差,老师在实际的劳动教育课程中也流于形式。再次,有41.84%初中生表示劳动课经常被占用,老师表示学生应以升学和文化课的学习为主。说明劳动教育在组织过程中比较随意,学校没有具体的监督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状况,其课程地位不如其他学科。劳动教育内容片面首先,劳动教内容单一化、简单化。学校实施劳动教育内容虽然按照国家相关文件展开的,涉及到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及服务性劳动三大类主题,但是对国家政策文件理解的不到位,因为日常生活劳动开展起来难度小,所以更加侧重展开日常生活劳动,把劳动教育内容单一化开展了。其次,在开展日常生活劳动中,劳动教育教师表示是以简单的清洁卫生为主的。在生产劳动中主要是开展手工劳动类活动,比如手工制作小工艺品、风筝。服务型的劳动是以布置劳动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们课余时间完成,并没有统一组织。由此可知,劳动教育内容在实施过程中走向简单化,都是指向简单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的培养,有劳动无教育。但是,随着新时代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学生的劳动教育内容也应该随时代的变化而更新,更加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劳动教育长期指向简单的劳动技能,忽视劳动品质的培养,也会让学生产生倦怠感,丧失对劳动教育的兴趣。再次,劳动教育的内容必须得依托一定的劳动教育形式展开,考虑到场地有限、协商的困难、学生的安全,学校对于劳动实践类的形式并不重视。劳动教育评价异化首先,劳动教育评价的主体是以教师为主,辅之以学生的小组互评,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化,不是“以学生的自评为主,辅以教师、同伴、家长、服务对象、用人单位的他评”。其次,评价的依据多是学生的劳动过程、劳动成果,并未注重学生在劳动结束后的自我反思,评价的指向性缺乏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方面。再次,教师评价的时机多在过程中及结束后,没有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评价。最后,学校并不注重对学生劳动素养的检测,根据国家文件指示,劳动素养监测是基础教育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并没有真正落实过,学校缺劳动素养检测。劳动教育保障不足首先是师资专业化程度低,劳动教育教师紧缺。虽然初中配备了专门的劳动教育教师,但是有时还需要班主任进行兼任。经访谈可知,他们对于劳动教育的理解并不深刻“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并不以固定的形式展开,有时候是校园清扫活动、有时候和社团活动一起展开、有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展开”,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作为一名必修课独立开展的原因及意义,对于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都存在欠缺。其次是家庭、学校、社会的沟通交流机制不健全,在场地共享、沟通协作方面较为封闭,家长对于劳动教育的理解程度不高,甚至有的表示反对。社会给学校提供的劳动实践场地比较有限,学校通常选择校内作为劳动教育场地。再次,劳动教育经费保障不足,表现在师资紧缺、师资的培训难以保障上。劳动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劳动实践场所、设施欠缺,表明有关部分对于劳动教育场所、设施等硬件上的经费投入也不足。三、初中劳动教育困境的原因分析劳动教育意识方面传统劳动观和教育观的影响在劳动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中,消极劳动观的影响是久远并且深刻的。古代提倡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对立,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观念延续到当今社会。在家庭中,家长盼望子女未来从事脑力劳动,脱离体力劳动,成为人上人。父母会为子女包办劳动,劳动很多时候被当做一种惩罚手段。在学校中,劳动经常被当作一种具有娱乐性或惩罚性的形式,学生脱离劳动、厌恶劳动。传统的教育观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在课堂上经常表现为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的灌输,缺乏学生践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科学精神等品质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有绝对的权威,学生的主动性很难发挥出来。劳动教育价值被曲解在社会的发展变迁过程中,强调劳动的工具价值而忽视了劳动的本体价值,过于强调通过劳动而获得劳动技能技巧、培养合格的公民,反而会轻视通过培养会劳动、热爱劳动、具有丰富人性的人。教育者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轻视教育性,以至于劳动教育有劳动无教育的局面,从而走向形式化、庸俗化、娱乐化。我国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相对其他四育而言,劳动教育的价值却有争议,家庭、学校、社会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低,导致劳动教育被边缘化。教育行政部门方面 师资保障不充足劳动教师在质和量上都存在不足。首先,从劳动教师的职前培养来说有很大的不足,师范类的高校对于劳动教育教师的培养存在空白,很多劳动教育教师没有在大学里接受过专门的教育,专业化程度较低。其次,劳动教师的职后培训组织太过于随意化,大多是以接受网课培训、借鉴优秀网络课程为主的,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职后培训的系统性、专业化程度不高。再次,学校的劳动教师数量紧张,在开展活动的时候也由班主任进行兼任。物质保障不全面首先就是经费保障不均衡。我国现行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是:“以地方政府为主体,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教育行政部门的投入就不同,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就会面临经费投入不足的困境。其次,教育行政部门未设立明确的劳动教育专项经费及使用机制,一方面导致学校的劳动教育经费支出随意化,另一方面劳动教育实践场地的建设、硬件设施的安排、教学资源的开发没有一定的依据,不同学校之间差异性就会很大。督导机制不健全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导很少,目前也很少存在劳动教育教研员、教研机构,并不能进行周期性的指导。并且对于初中的劳动教育开展重视度也不够,初中只能达到开展劳动教育这一基本要求。其次,对于各个学校劳动的开展、内容、形式、评价方式、师资等没有规定具体的监督形式,缺乏相关的实施细则,导致学校领导、老师在劳动教育课程中较为随意,没有明确的目标。REF_Ref23288\r\h[42]学校方面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考成绩成了指挥棒,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了劳动教育课程被弱化、虚化、边缘化。劳动课在学校中地位低下,劳动课程被占用、师资紧缺、教学资源缺乏。并且,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其组织内容与形式倾向单一化、简单化,甚至有时成为学生紧张学习的“调味品”。其评价过程及评价指标也多集中于学生劳动结果、劳动技能等外显性的内容,而忽视了学生内在的劳动素养及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劳动教育管理未成体系学校对于劳动教育的开展、组织实施、内容与形式选择、师资考评、评价标准等方面并未形成一定的教育管理机制和体系,导致了劳动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参考标准,实施过程简单化、随意化倾向严重。课程内容依照教师个人理解去实行,不同的劳动教师组织实施的课程差别较大,因此,学校缺少一定的教育管理机制监督、指导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家校社协同方面家校社协同理念缺位劳动教育的开展中,家庭、学校、社会有其不同的性质,承担不同的职责,对学生产生综合全方位的影响。首先,不同家庭的劳动理念差别较大,甚至有的家长对学校开设劳动教育课程表示反对,认为劳动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无益,反而会影响学生成绩。其次,社会对于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了解较少,支持度也不够。再次,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并不注重与家庭、社会的联系,缺少支撑作用。因此,家校社的沟通较少,缺乏沟通的理念,造成了三者相互割裂的局面。家校社资源共享封闭家庭劳动教育资源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对学生身心产生综合、全面的影响;社会的劳动教育资源形式丰富、内容多样,时代性较强,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眼界;学校的劳动教育资源教育性强,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针对、持久的影响。但是,以上资源缺乏相应共享机制,缺少必要的筛选与整合。在实际的劳动教育实施中,往往因缺少资源共享,对家庭、社会的劳动教育资源发掘少、利用低,导致了劳动教育实施的窄化,劳动教育影响缺乏一致性与连贯性。四、关于初中劳动教育进一步实施路径的思考依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本部分内容在结合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及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劳动教育实施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以及在理论层面上为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一定的启发和思路。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当前,由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劳动教育相关的文件与政策,初中学校也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但是由于缺少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劳动教育在实践中大打折扣,重视劳动教育并不是在形式上开展了多少劳动教育课程,而是从观念上加强和更新劳动教育。首先,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蕴。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劳动教育不仅要培养具备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的人,关键是培养知识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还要把握新时期劳动教育内涵不断丰富和变化这一特点,用动态眼光去看劳动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精神与理念。其次,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劳动教育在实践中被边缘化的重要原因是劳动教育价值未被澄清。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本体价值是推动人的身心发展,劳动教育本体价值同样是培养爱劳动、会劳动、个性丰富的人。因此,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一样,有其独特的本体价值,在实施过程应当被重视。教育者要善于发掘劳动教育的育人性价值,提高劳动教育的地位;家长要摒弃包办家务的做法,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摒弃传统的消极的劳动观。总之,不要过于看重劳动教育的工具价值而忽视了劳动教育的本体价值,把劳动教育当作一种简单的方法和途径,就会出现娱乐化、惩罚化、庸俗化的倾向。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保障、监督完善师资的保障与培训首先,配备足够数量和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劳动教师是影响劳动教育开展的重要和基础因素,很多初中存在劳动教师不足的问题,直接导致学校劳动教育无法开展。劳动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太低就会导致劳动教师的随意化开展,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配备足够数量和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是基本要求。其次,贯通劳动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推动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科建设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开展劳动教育相关专业,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充足的既具备专业理论又拥有实践能力的师资。二是建立健全职后培训机制,对学校劳动教师进职后培训是优化教师队伍的关键,可以通过国培、省培等计划优化他们的理论知识,通过集体教研、组织竞赛、观摩课堂等深化他们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再次,健全选拔、考核、激励机制。设置选拔机制,通过设立一定入职门槛,使劳动教育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建立考核与激励机制,使劳动教师具备一定的责任心与不断更新学习的意识,获得更多从事教育事业的满足感和荣誉感。最后,拓宽校外教师资源,建立学校与校外的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知名工匠、普通劳动者的沟通平台,丰富教师资源。均衡劳动教育经费投入教师的配备、设备的购置、场地的建设、教学资源的开发等都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经费投入。在经费投入中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设立专门劳动教育经费投入项目,保障劳动教育有充足的经费;二是保证经费的相对均衡,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经费投入兼顾均衡,不能差距过大。不同项目之间的投资,例如在教育场地建设、设备采买、课程开发、教师配备不能差距过大。三是建立经费监督使用机制,全方位的对学校经费使用进行监管,保障劳动教育经费落到实处。强化劳动教育监督与指导当前劳动教育开展状况参差不齐、效率低下等现状与没有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监督机制有很大关系。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也需要具体的监督管理机制。因此,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劳动教育有序开展的必要保障。首先,要设置专门的机构、聘请专业的人员。聘请劳动教育专家和优秀的一线劳动教师作为监督机构的人员构成,研究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监督标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其次,建立明确的监督细则。当前初中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随意、散漫、欠缺体系,就更加需要成文的条例及具体的实施细则。通过监督细则,全面的统筹管理各个学校劳动教育的管理实施、课程编排、资源开发、师资配备、教研组织、学生评价等各个方面,并建立完整的监督与反馈流程,规范劳动教育的开展。学校规范劳动教育实施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形式首先,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一是积极与其他四育融合开展,找到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相同通的契合点,贯穿劳动教育、进行融合发展。二是加强学科渗透,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综合课程的相结合,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并进开发,REF_Ref23536\r\h[43]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综合、全面的影响。三是贴合学生实际,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发掘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中内容并结合劳动教育实际,形成地区、学校特色。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应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经验和需要,创造真实的劳动场景,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结合,针对性地选择劳动教育内容,以便实现循序渐进的发展。四是结合时代特征,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日趋智能化、信息化,劳动教育的内容也应该增加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的比重,重视劳动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实践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探索能力。其次,多途径实施劳动教育。一是丰富校内的劳动教育形式,建立校内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创新劳动教育形式,确保生生有岗位、人人担职责。二是拓宽校外劳动教育形式,组织学生身体力行地进行劳动,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农场等形式,帮助学生走入社会、体验社会实践,增强劳动热情。三是丰富教学形式,劳动教育实践性很强,改变原有的以讲授法为主,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互联网+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实践性和科学性。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首先,劳动教育评价指向的是人的发展。要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性,不能过于看重评价的甄别、选拔的功能,不能过于看重学生劳动的结果,要看到学生过程中的表现,劳动观念的形成。挖掘学生的个性与兴趣,实现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其次,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形成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体的,多主体在内的多元评价体系,将家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等真正纳入评价中,有利于劳动教育的全面实施、评价更具客观性。改变原有教师评价最权威的现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提升。再次,注重评价方法多样化,根据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内容进行灵活运用。劳动教育内容多样、过程灵活,应以发展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为主,重视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REF_Ref23605\r\h[44]可以利用劳动素养表和档案袋等进行记录,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及综合表现。加强劳动教育组织管理首先,学校重视劳动教育,纠正课程实施随意化倾向和敷衍应付的心理,将劳动教育作为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安排一定的课时比例,杜绝课程课时量不足、随意占用的现象。其次,组建劳动教育工作小组,成立由书记、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所构成的工作小组,落实实施劳动教育并进行监督,做好劳动教育的常规管理。再次,严格落实劳动教育的常规工作。监督劳动教育实施的过程及效果、组织教师参加劳动教育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培训、要求科任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通过常规管理改善劳动教育课程效率低下的问题。家庭、学校、社区加强合作家庭要在劳动教育中起到基础作用,学校要在劳动教育中起到主导作用,社会要在劳动教育中起到支持作用。REF_Ref23677\r\h[45]首先,要明确家庭、学校、社会各自的重要职能,构建高效的有机整体。成立校内的劳动合作组织,制定相应的组织与规划方案,确保家庭、社会进行持久有效地参与。其次,提高家庭、社会参与学校劳动教育主动性。通过创新、丰富线上宣传形式向家长及社会科普劳动教育的基础知识和重要价值;通过组织、策划线下实践活动,引导家长和社会设身处地体会劳动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增强对劳动教育的支持。再次,统筹、共享教育资源。家庭中的家务劳动等资源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易于发掘和掌握;社会中的劳动资源,一是可以通过与社会合作,拓宽学生的实践场地、丰富劳动形式。二是可以依靠社会力量的物质帮助,创建实践基地、聘请校外教师等等。学校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具有更加深刻的教育性、目的性,对学生综合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劳动教育的实施需要借助三者发挥的不同优势,并进行统筹。结语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梳理了劳动教育的思想渊源,明晰了新时代初中开展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对A初中进行调研,归纳初中劳动教育有如下难题:第一,劳动教育认识偏差;第二,劳动教育组织松散;第三,劳动教育内容片面;第四,劳动教育评价异化;第五,劳动教育保障不足。本文从四个维度出发分析成因。劳动教育意识方面,消极劳动观和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劳动教育价值被曲解;教育行政部门方面,师资保障不充足、物质保障不全面、督导机制不健全;学校方面,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教育管理机制缺乏;家校社协同方面,家校社协同理念缺位、家校社资源共享封闭。依据初中劳动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从四个维度提出建议。第一,提高劳动教育意识;第二,加强保障与监督,完善师资的配备与培训、均衡劳动教育经费投入、强化劳动教育监督权威;第三,学校规范劳动教育实施,丰富劳动教育内容与形式、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加强学校劳动教育组织管理;第四,家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工承揽合同的范本
- 护栏板购销合同范本
- 合同欠款民事起诉状
- 手房买卖合同完整版版
- 养殖合同模板
- 2024年度移动健康监测设备采购合同2篇
- 派遣工程师技术服务合同2024
- 银行贷款装修简单版合同范本3篇
- 情侣合法合同模板
- 简单店面租房合同范本
- 人工智能训练师试题及答案(1-50题)
- 2024年夜场厨房承包合同
- 《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点亮儿童的生命
-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总结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内容完整
- 办公室租赁合同德文版
- 职业中专学生感恩教育主题班会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二保焊焊接培训教材
- 妇科手术麻醉后的护理
- 2024年天翼云从业者认证考试题库(浓缩300题)
- 船舶港口作业与装卸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