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用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_第1页
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用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_第2页
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用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_第3页
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用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_第4页
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用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研究背景(1)教学语言对教学有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教师最主要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而课堂教学是教师履行职责的主阵地。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语言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提高课堂效率。因此,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教师提高职业素养的必要手段。新课程改革对发展教师教学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三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是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课堂语言既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又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传授、语言技能训练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而这种师生间的言语交往,其实也是一种双向的行为,是一种教师实施语言教学,学生实施语言学习的行为。所以,教师使用好语言,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2)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仍存在问题低年段小学生由于刚步入小学,还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认知水平有限,如果这时教师无法提供较好的课堂,他们的学习效果将大大降低。并且,笔者在实习期间发现,很少有老师会在备课时给于教学语言足够的关心,他们的课堂语言往往比较口语化,有时无法准确表达知识、学生的错误以及课堂任务等,导致学生课堂效率降低;或者有的教师使用的语言过于高度概括,使低年段的学生不能理解,甚至误解。笔者认为,对于学生,尤其是低年段的小学生来说,接受规范准确的教学语言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要分析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发现其中问题所在,所以,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进行深入地研究非常有必要。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①为学生后期学习数学打下基础低年级是儿童最初接触数学的阶段,这个时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式对其后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针对低年段数学教育语言的理论研究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儿童在数学学习中的需求,从而制定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②推动儿童数学教育研究的发展低年段数学教学语言的特点与成人数学教学语言存在较大差异。儿童的认知水平、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与成人相比存在很大区别,因此需要相应的教学语言来满足其学习需求。因此,对低年段数学教学语言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教育者更好地与儿童进行沟通,还可以促进数学教育研究领域的发展。③有利于建立完整的数学教学体系低年段数学教学语言的研究可以帮助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数学课程体系。通过对低年段数学教学语言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数学教材,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儿童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乐趣与成就感,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2)现实意义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低年段数学教学语言的实践研究有助于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通过实践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语言表达技巧,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儿童的认知水平、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从而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②有利于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低年段数学教学语言的实践研究可以促进教育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教育者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从而相互借鉴、共同进步。这样的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推动数学教育领域的发展,为更好地满足儿童的教育需求提供更多的可能性。③有利于教师职业素养的发展低年段数学教学语言的实践研究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好地掌握数学教学技能。实践研究不仅可以检验理论研究的有效性,还可以使教育者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各种教学技巧和策略,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二)研究方法(1)课堂观察法本研究选取了我市某校的5名小学低段教师的数学课堂,对各位教师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对25堂课进行记录,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事先制定好的课堂观察记录表上。笔者在录音设备的帮助下,对每一堂课进行课堂实录,记录课堂中教师说的每一句话,并进行整理和对比。同时,将所有观察和记录的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找到当前小学低段数学课堂语言的普遍问题,并为其成因分析提供实例依据。(2)访谈法与课堂观察相辅的,访谈选取3位小学低段数学教师,以小学低段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视程度为出发点进行访谈。笔者希望通过访谈,把握教师对教学语言的看法,为本文的原因及策略分析提供了依据。(3)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就是通过对典型的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剖析,通过一系列案例分析,总结小学低段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并归纳出问题背后的原因。通过案例分析法选取5位研究对象中有代表性的数学课堂,并对教师语言运用情况展开分析,为研究问题及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提升策略的提出提供了参考依据。(三)文献综述1.国内研究概况当前国内外对教师教学语言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教师教学语言的作用、目的及重要性等方面,对教师教学语言的研究能够立足教学实践,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能够引起对课堂教学语言重视。苑丽(2008)指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课堂语言有以下四个特点:一风趣幽默,调动课堂氛围;二声情并茂,产生师生共鸣;三清晰流畅,易于学生理解;四个性化的表扬,增强学生自信。苑丽.教师语言在数学课堂中的妙用[J].教育科研论坛,2008(05):81.宗梦雨(2018)通过研究发现,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相混淆,课堂教学语言繁琐累赘、习惯性附加无意义词句,语言组织步骤混乱、层次模糊,语言形式单一化、缺乏趣味性,语音语速调控不当,语调平淡缺乏节奏感等。宗梦雨.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黄友初(2019)从类型的角度对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教学语言特征研究后发现,在课堂中教师提问性语言的运用最多,并以理解性提问居多,陈述性语言注重与其他类型语言结合,反馈性语言注重强口头反馈。黄驰.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0.DOI:10.27019/ki.gfjsu.2020.002454.黄驰.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0.DOI:10.27019/ki.gfjsu.2020.002454.黄驰(2020)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中提到,如今教师的教学语言在准确性方面做得较好,但在逻辑性和简明性方面还有待加强,比如语言重复啰嗦、指令不清、条理混乱等。并且,课堂教学语言水平在不同教师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黄友初.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四个要素[J].数学教育学报,2016(1):72-74王美娜(2021)将教学语言的研究集中在对教师课堂提问性语言、陈述性语言、反馈性语言、管理性语言的分析。并指出小学低段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着提问性语言使用频率偏高;陈述性语言的运用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缺乏启发性、准确性和可接受性;反馈性语言中强口头反馈偏低,对学生关注度较低;教师管理性语言运用缺乏灵活性等问题。王美娜.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21.DOI:10.27868/ki.gtsxx.2021.000030.王美娜.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21.DOI:10.27868/ki.gtsxx.2021.000030.郭欢欢(2022)在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研究中,分别阐述了陈述性、疑问性、激励性以及暗示性语言这四种类型;概括了教学语言的特点:抽象理性、科学准确、简约精炼以及逻辑严谨。教师要善于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让学生感染共情、启迪心智、激发兴趣、评鉴激励,为自己的教学增效,提高教学效能。郭欢欢.语言艺术为数学教学增效——谈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类型、特点及功效[J].数学教学通讯,2022(28):47-48.邓亚萍(2022)在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特点及优化的研究中,说明了教学语言要具有激励性、启发性、科学性和严谨性、生动性和形象性、准确与精炼、幽默风趣等特点,才能准确地进行知识内容的传达,提升教学效果。并分别从以上几个维度对教学语言的特点进行了详细论述。邓亚萍.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特点及优化[J].小学生(上旬刊),2022(12):22-24.李迅速(2022)在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语言提出了几个其在应用中的几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口头禅的滥用、填空式的无效提问以及评价语言过于简单粗暴。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准确、通俗、精练、有效性等作用,以实现教学的全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李迅速.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几个特点[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2(05):46-47.DOI:10.13617/ki.sxnedu.2022.05.012.国外研究概况教学语言研究作为教育学和应用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有着深厚的学术研究历史和丰富的研究成果。下面是教学语言研究的历史文献综述。早在20世纪初期,美国心理学家E.L.Thorndike提出了“语言学习的阈值”(thresholdoflearning)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和使用对学习成效的重要影响。随后,Bloom等人又发展了“认知目标层次”(CognitiveDomain)的教学分类学说,从认知角度探讨了教学语言的使用问题。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Austin、Searle等人提出了语言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将语言使用视为行为,并将其分为陈述、命令、请求等几类。同时,美国教育学家Bloom、Hastings等人又发展了“情感目标层次”(AffectiveDomain)的教学分类学说,强调了教学语言对情感态度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教学语言研究开始关注对话交际行为。美国教育学家Sinclair和Coulthard提出了“谈话分析”(ConversationAnalysis)理论,将对话分析应用到教育领域,探讨了教师如何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对话交际行为。21世纪以来,随着技术和科学的发展,教学语言的研究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教学语言可以更加生动、丰富和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同时,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也为教学语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总之,教学语言研究自20世纪初期以来已经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简单的语言选择和使用问题到对话交际行为的探讨,再到利用多媒体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断地推动着教学语言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3.研究评述

近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中,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成为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对于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相对较广,但还不够深入,也没有具体到以各年龄层的差异为依据,指出各学段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差异。与此同时,因为众多学者对课堂教学语言观察和研究的侧重点存在着差异,所以导致了课堂教学语言的划分层次较多,这也正说明了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和丰富性。本研究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语言的口头教学语言,并将课堂教学语言划分为提问性语言、陈述性语言、反馈性语言及管理性语言来进行研究。(四)核心概念界定1.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方式。这种语言需要具备准确、简洁、生动、易懂等特点,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得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首先,“准确”是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应当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歧义词语。同时,教材、PPT等书面表达方式也需要准确,以防误导学生。其次,“简洁”和“生动”是教学语言的重要特点。教师应该用简单明了的说法来描述复杂的问题,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地使用比喻、举例等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记忆和理解。最后,“易懂”是教学语言的最终目标。教师需要将所讲述的内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过于难懂的语言,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灵活调整教学语言,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的使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注重教学语言的准确、简洁、生动和易懂等特点,提高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更加轻松、自信地学习。2.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指数学领域中所使用的特定符号、术语、表达方式等,用于描述和解决数学问题。在数学中,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学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种精度和逻辑性要求极高的表述方式。数学语言包括了大量的符号、公式、定义等,这些符号和概念的运用与推导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逻辑关系。比如加法符号“+”表示两个数相加,减法符号“-”表示两个数相减,等于符号“=”表示两个数相等等。同时,数学语言还包括了许多术语和定义,如连续函数、极限、导数等,这些术语和定义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用途。总的来说,数学语言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方便数学学习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共同的语言和符号,他们可以更加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论,并进行有效的推导和证明。同时,数学语言也使得数学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提供了基础。最后,由于数学语言的特定性和严谨性,学习数学语言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去理解和掌握数学语言,但是一旦掌握了数学语言,将会更加容易地深入研究和应用数学。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使用的语言,包括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方式。本研究集中在口头语言研究。教学语言需要符合学生认知能力,且简明易懂,以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方法及技巧。首先,小学教学语言应当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或抽象化的术语。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故事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生活中的实例,提高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和兴趣。其次,小学教学语言需要简明扼要,用简单的词汇、常用的语法进行讲解,并尽量避免使用冗长复杂的句子。同时,教师应该以对话式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最后,在小学教学语言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我思考、发现问题,并通过互动的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好教学语言对于学生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注重使用简明易懂、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语言,并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和思考,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兴趣。在本论文中,教学语言包括提问性语言、陈述性语言、反馈性语言及管理性语言。

二、小学低段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现状调查(一)调查对象本文以某小学为研究对象,该小学成立于八十年代,是南昌市一所公立小学,现任教师86人,现有在校学生1695人,其中低年级学生561人。通过观察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对其小学低段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尝试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帮助低年级教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同类学校提供参考。表2-SEQ表2-\*ARABIC1教师样本基本情况教师编号性别年级教龄(年)职称T1女一年级2无T2女一年级10高级T3女一年级6一级T4女二年级11高级T5女二年级5一级

表2-SEQ表2-\*ARABIC2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统计教师编号T1T2T3T4T5版本人教版年级一年级二年级教学内容《第几》《认识图形(一)》《8和9》《7的乘法口诀》《认识时间》《分与合》《认识图形(一)》《8和9》《7的乘法口诀》《认识时间》《加法》《6和7》《10》《8的乘法口诀》《数学广角—搭配(一)》《减法》《6和7》《连加、连减》《8的乘法口诀》《数学广角—搭配(一)》《0》《8和9》《连加、连减》《9的乘法口诀》《总复习》注:教学内容的标题重复代表记录了两个课时

(二)调查指标说明黄友初(2016)按照师生互动方式,可将教学语言分为反馈性、激励性、引导性、提问性、陈述性、命令性、重复性、过渡性和追问性语言9种类型。黄友初.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四个要素[J].数学教育学报,2016(1):72-74叶立军结合弗兰德斯的分类和课堂观察录像分析的实证研究,将教学语言分为:反馈性语言、激励性语言、赞成启发性语言、提问性语言、陈述性语言、命令性语言和师生共同重复语言等7种类型。叶立军黄友初.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四个要素[J].数学教育学报,2016(1):72-74叶立军.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104.表2-SEQ表2-\*ARABIC3调查指标说明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说明提问性语言机械性提问无实质性意义,为了互动而提问,如对不对识记性提问对概念、定理等的回忆或复述,学生无需思考问题理解性提问结合所学对学生进行的提问,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应用型提问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陈述性语言准确性使用正确的词句表达而避免学生理解偏差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趣味性语言生动,能够吸引学生注意,愉悦氛围可接受性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不晦涩难懂反馈性语言通用性不作具体评价,只是单纯判断对错并给予鼓励针对性针对学生不同回答作出不同且具体的反映管理性语言口令型对全班下达口令,如教师说一二,学生答安静引导型利用眼神示意、回答问题等方式间接提醒学生直白型直接指出个别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当行为根据上述指标,对各位教师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对25堂课进行记录,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事先制定好的课堂观察记录表上。笔者在录音设备的帮助下,对每一堂课进行课堂实录,记录下课堂中教师说的每一句话,并进行整理和对比。

三、小学低段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结果分析在已经确定了小学低段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观察指标的基础上,本章将统计各类语言运用的频次,并结合课堂实录分析,说明小学低段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现状,陈述其存在的问题,为挖掘问题的根本原因做好铺垫。(一)提问性语言结果分析表3-SEQ表3-\*ARABIC1提问性语言运用频次统计表教师频次总频次频次/总频次T18116449.39%T27620137.81%T315331548.57%T47917245.93%T56314144.86%平均值90.4198.645.59%依据对5位小学低段数学教师25节数学课堂提问性教学语言频次统计发现,小学低段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性语言运用频次平均在90.4次,占总频次的45.59%。其中,教师T1、T3提问性教学语言运用频次占总频次的49.93%、48.57%,依据统计结果可以发现,现阶段小学低段数学教师课堂提问语使用频率较高。表3-SEQ表3-\*ARABIC2不同提问性语言运用频次统计表教师总频次机械性提问识记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27619301611T315343682418T47920321710T5631625148平均值90.423.837.617.611.4依据对5位小学低段数学教师25节数学课堂的观察记录发现,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提问性语言的运用中,教师对于识记性提问运用得最多,均值在37.6次;其次为机械性提问,运用频次均值为23.8次;理解性提问运用频次均值为17.6次;运用频次最低的是应用型提问,均值为11.4次。因此可以看出,小学低段数学教师提问性语言的运用中,教师需要多关注应用性提问的运用。1.机械性提问机械性提问指的是只要按照固定模式回答就能得到正确答案的问题,通常不需要深入思考或理解问题本质即可回答。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机械性提问可能包括诸如“2+3等于多少?”、“5减去4等于多少?”等容易被机械记忆和应用算法得出答案的问题。这种类型的问题虽然有助于巩固基础知识和计算技能,但如果过分强调机械性提问,可能会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应该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问题本质,并鼓励他们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加减乘除等简单的算术运算,机械性提问也可以涉及到其他方面的知识点,如“圆的周长公式是多少?”、“什么数字能被2整除?”等需要记忆定义和公式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简单,但如果一味强调记忆和应用,而忽略了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就会限制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注意平衡机械性和思考性、创造性的要求,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本质,并提供合适的挑战和支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机械性提问还可能包括一些重复性的练习题,如反复做同样类型的题目,这种方式可能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和动力。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应该尽量避免重复性的练习题,而是鼓励学生通过多样化的任务和问题来发展数学思维和技能。比如,可以设计一些有趣、实用的问题,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所需的速度是多少?”、“如果有10个苹果要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几个?”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们还可以利用课堂互动、小组合作以及探究性学习等形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2.识记性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识记性提问指的是那些依靠记忆单一结论或定义就可以回答的问题。这类问题通常不需要学生进行太多的推理、探究和应用,其主要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促进他们的记忆能力。识记性提问的例子包括:“正方形有几条边?”、“三角形中有几个直角?”等。这样的问题通常只涉及到最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定义,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应该适当减少识记性提问,更多地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和实践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各种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通过对其特征的观察和比较来探讨它们的共性和区别,从而深刻理解其定义和性质。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并通过分组讨论、合作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提供多样性的任务和案例,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运用。例如,在学习“分数”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任务和情境,如让学生计算超市打折后的价格、约简不同的分数等等,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④利用互动性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在授课中加入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环节,让学生彼此交流和互相启发,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⑤引入游戏元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可持续性。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可以通过制作卡片、配对、比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点,并增强记忆和应用能力。⑥融入跨学科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学习“测量”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引入地理、物理、历史等多个学科的内容,让学生学会跨学科整合和创新思维,进一步拓宽视野和提高综合素养。综上所述,识记性提问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能强调机械性和单一性,应该与其他类型的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3.理解性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理解性提问是指那些需要深入思考和分析、探究问题本质和特征的问题。这类问题通常要求学生进行推理、比较、归纳和类比等操作,在理解和把握数学概念、规律和原理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理解性提问的例子包括:“两个数字的积等于它们的和减去多少?”、“什么情况下两个数的乘积为0?”等。这样的问题不仅考察了学生对基本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理解性提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真正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才能够更好地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理解性提问也有助于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让他们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面积”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实验等方式,探究不同形状的面积计算方法,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出规律和公式。②注重概念比较和归纳,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对各类分数进行分类和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定义和性质,为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③鼓励学生运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代数式”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通过预测、验证、推广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代数式的含义和作用,从而拓展视野、提高思维水平。综上所述,理解性提问是小学数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有助于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中运用知识,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和原理。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答案的评价和反馈,因为这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4.应用性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性提问是指那些需要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这类问题通常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并且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应用性提问的例子包括:“在一个工厂里,每天有500个产品需要装箱,如果每箱装50个,那么一天需要几箱?”、“小明买了两本书,共花费70元,其中一本书比另一本书贵10元,那么它们的价格各是多少?”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例如,在学习“面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并计算各种不同形状的房间的面积,从而让学生了解到面积的应用价值。②强调实践操作,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例如,在学习“数字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购物、计算等实际场景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用技巧。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多种手段和角度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和运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比较等方式,从多个角度来判断不同形状的特征和性质,并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下面是两则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性提问案例。课堂观察实录1课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内容:认识图形观察记录:教师在开头讲解了“图形是什么”,以及“图形有哪些特点”,并与学生共同完成了图形分类,让学生在开头就有了对图形的初步认知。师:来说一说身边的物品都是什么形状的生:黑板是长方形,时钟是圆形教师充分利用板书和图形卡片,让学生在视觉上对图形进行了认知。在展示卡片的同时,还通过实际操纵、变换等操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图形。教师引入了图形的性质和特点,例如“正方形四条边相等”,“长方形有两对相等的边”,并给出了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师:小朋友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车轮都是圆的呢?生:因为圆的可以滚师:如果是正方形会怎么样呢教师通过讨论和演示,让学生能够自己寻找图形的特点,并与同学分享,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教师在认识图形的课堂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充分利用了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形知识。教师还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讨论、演示、分组探究等,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及时的赞扬和鼓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课堂观察实录2课程:小学数学二年级主题:7的乘法口诀观察记录:教师在开头讲解了“乘法口诀是什么”,并且回顾了1到6的乘法口诀,然后介绍了7的乘法口诀。教师用板书演示了7的乘法口诀,重点是7×7、7×8、7×9的口诀,让学生进行口诀的跟读和练习。教师在讲解口诀时还适时地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如7天一周、一打的苹果有7个等,帮助学生理解口诀的实际应用。师:一周有7天,一个月有4周,那么一个月有多少天呢?生:7*4=28师:一打苹果有7个,老师买了6打,那么老师买了多少个苹果?生:7*6=42师:一个音阶有7个音符,同学们唱3个音阶,一共唱了多少个音?(学生唱三次doremifasuolaxido,并用手指辅助计算验证)生:7*3=21教师组织了口诀比赛,将学生分成两组,通过竞赛的方式加强了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掌握程度。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口语训练,鼓励学生进行朗读和互动,让学生在口诀练习中不仅记住口诀,而且能够流利地朗读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7的乘法口诀的课堂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如板书演示、生活实例引入、竞赛等,提高了学生对口诀的记忆和掌握程度。同时,教师还注重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不仅仅是记住口诀,而且能够流利地朗读出来,并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总之,应用性提问是小学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实际问题的引导和分析,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并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从而真正体验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二)陈述性语言结果分析表3-SEQ表3-\*ARABIC3陈述性语言运用频次统计表教师频次总频次频次/总频次T12316414.02%T23120115.42%T34931515.56%T42917216.86%T52514120.66%平均值31.4198.615.81%依据对5位小学低段数学教师25节数学课堂陈述性教学语言频次统计发现,小学低段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性语言运用频次平均在31.4次,占总频次的15.81%。表3-SEQ表3-\*ARABIC4不同陈述性语言运用频次统计表教师总频次准确性启发性趣味性可接受性T1237385T23185117T3491471810T42995114T5257495平均值31.4114.811.46.2依据对5位小学低段数学教师25节数学课堂的观察记录发现,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陈述性语言的运用中,教师对于陈述性语言的准确性和趣味性语言运用的较好,均值各为11和11.4次;其次为可接受语言运用频次均值为6.2次;运用频次最低的是启发性语言,均值为4.8次左右。因此可以看出,小学低段数学教师陈述性语言的运用中,趣味性运用较好,而教师需要关注启发性的运用较低。以下结合课堂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教师陈述性语言在准确性、趣味性、启发性和可接受性的具体表现。1.准确性陈述性语言是指一种用来表达观点、陈述事实或描述情况的语言。对于小学低段学生,他们学习及生活的经验较少,理解力较弱,加之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若教师不能准确地表达,很容易产生误解。因此,教师对于语言的准确性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陈述性语言应该尽可能准确地描述事实或情况。这需要使用确切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来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第二,陈述性语言还应该避免使用模糊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如“大约”、“可能”等。这些词语和表达方式会使陈述的意思变得含糊不清,缺乏明确性和准确性。第三,陈述性语言还应该遵守规范语法和拼写准则,以确保句子的结构和含义是明确的。语法错误或拼写错误可能会导致句子的意思被误解,从而降低语言的准确性。第四,陈述性语言应该尽可能简洁明了。冗长、复杂的句子可能会导致读者失去兴趣或混淆句子的含义,从而降低语言的准确性。综上所述,陈述性语言对准确性的要求非常高,必须使用确切的词语和表达方式、避免使用模糊的词语和表达方式、遵守规范语法和拼写准则、尽可能简洁明了。这些要求可以确保陈述性语言的准确性,使读者能够准确地理解陈述的意思。课堂观察实录3课程:小学一年级数学主题:第几观察记录:教师在课堂开始前,通过展示图片和物品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第几”的概念,并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第几”的认识和想法。师:“老师学了五年围棋”和“老师在工作后的第五年开始下围棋”中,2个“五年”有区别吗?说出你的想法生:有。第一个“五年”是指一段时间,第二个“五年”是指从那一年开始师:对啦。你的意思是一个是时间段,一个是时间点,对吗(学生点头。教师就此引开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班级同学排队的场景,向学生讲解数字的排列和排序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第几”来描述事物的先后顺序。紧接着又积极开展游戏,让学生参与排队和排序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第几”的应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等方式,检测学生在“第几”方面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错误纠正和补充讲解。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排列和排序的任务,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教师在《第几》的课堂中,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第几”的概念,让学生自由发言,提高了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第几”的应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等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师通过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任务,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2.启发性启发性语言是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对学生引导性的话语,它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时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第一,陈述性语言在启发性方面要求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语言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对所描述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介绍数学中的某个概念时,可以使用具有启发性的例子,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第二,陈述性语言在启发性方面也要求能够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语言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从所描述的事物中发现新的思想和方法。例如,在介绍一道数学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第三,陈述性语言在启发性方面还要求能够鼓励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语言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欲望,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深入了解所描述的事物。例如,在介绍某个数学公式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的应用。综上所述,陈述性语言在启发性方面要求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启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以及鼓励人们的探索和实践。只有在这些方面都能得到满足时,陈述性语言才能真正地起到启发性的作用。课堂观察实录4课程:小学数学二年级主题:认识时间观察记录:教师在课堂开始前,介绍时间的概念,并让学生观察钟表,了解钟表的构成和指针的指向。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了钟表,让学生逐一指出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并让学生自己比较三根针的长度。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的概念,并让学生说出各个时间段的常见活动。师:明明都是九点,为什么小明又在做作业又在睡觉呢?(PPT显示书上案例)生:因为一个是上午九点,一个是晚上九点师:请同学们说说每个时间段大家通常会做些什么吧(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时间的表示方法,如数字表示、文字表示、钟表表示等,并让学生通过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进行时间的表示练习。教师进行了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设计时间表,记录自己在一天中的活动时间,并通过报告的形式向全班汇报。教师通过作业讲解、练习和检测等方式,检测学生在时间认识方面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错误纠正和补充讲解。教师在《认识时间》的课堂中,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如观察钟表、讲解时间段概念、时间表示练习等,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时间知识。教师还组织了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通过作业讲解、练习和检测等方式,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3.趣味性陈述性语言对趣味性的要求是指在表达事实、知识或观点时,需要考虑如何让受众感到有趣、愉悦或者轻松。趣味性的表达能够增加听众的兴趣和注意力,使得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表达的信息。在教学中,如果使用枯燥乏味的语言来表达知识,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相反,如果使用富有趣味性的语言来讲解知识,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趣味性,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更为重要。例如,在教授数学概念时,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比喻或者实际应用案例来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总之,陈述性语言对趣味性的要求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的方面,通过富有趣味性的语言表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课堂观察实录5课程:小学一年级数学主题:连加、连减观察记录:教师在课堂开始前,引导学生复习加法、减法基本知识,并复习了进位、退位的概念。教师通过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并用板书列举出了若干个“连加”和“连减”的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进行了互动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连加和连减的算式,并在黑板上展示出来。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并纠正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教师组织了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连加”和“连减”的练习。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黑板,依次列举出计算式,并适时进行点评。在多个枯燥的计算活动中,学生感到有些疲惫,开始开小差。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于是教师和学生们玩了一个游戏。师:当当当生:谁呀?师:我是小小邮递员呀生:你来干什么呀?师:我来送封信呀生:信要送给谁呀?师:送给xxx小朋友这时,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带有计算题的小卡片随机交到学生手中,学生快速计算并进行抢答。教师在《连加、连减》的课堂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如板书演示、互动教学、小组合作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和方法。同时,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口算训练和错误纠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计算的基本技能。通过课堂教学和多种检测方式,教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也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4.可接受性陈述性语言对可接受性的要求,是指语言的表达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不会过于晦涩难懂或过于简单平淡,能够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期望,让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所表达的信息。在教学语言表达中,教师的语法、词汇和用词要求应该符合小学低段学生的接受水平,避免使用过于高深或生僻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同时也避免使用过于简单粗俗或不合适的用语。此外,要注意适当的重复和强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表达的信息。简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抽象或生僻的术语,同时使用生动的例子和具体的实物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教授的知识。(三)反馈性语言结果分析表3-SEQ表3-\*ARABIC5反馈性语言运用频次统计表教师频次总频次频次/总频次T14216425.61%T25220125.87%T38131525.71%T44517226.16%T53114121.99%平均值50.2198.625.28%依据对5位小学低段数学教师25节数学课堂反馈性教学语言频次统计发现,小学低段数学教师课堂反馈性语言运用频次平均在50.2次,占总频次的25.28%。表3-SEQ表3-\*ARABIC6不同反馈性语言运用频次统计表教师总频次通用性针对性T1422220T2522527T3815130T4452124T5311417平均值50.226.623.6根据统计发现,通用性反馈语言的运用频次均值为26.6次,针对性评价语言的运用频次均值为23.6次。从整体来说,教师对学生的两种评价类型的使用频率相差不多。课堂观察实录6课程:小学一年级数学主题:认识0观察记录:师:那个小组把你们看到的和想到的和同学们说一说?生1:盘子里最先有两个桃子,被孙悟空都吃没了。生2:盘子里有两个桃子,孙悟空先吃了一个,又吃了一个,然后盘子里就没有桃子了师:小朋友们看的真仔细,盘子里最先有两个桃子,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生:用2来表示(师板书2)师:悟空吃了一个,盘子里还剩了几个,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生:悟空吃了一个,还剩下一个,用1来表示(师板书1)师:真棒,真聪明!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悟空又吃了一个桃子,现在盘子里还有桃子吗?生:没有了师:没有了,你认为我们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生:我认为可以用0来表示生师: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平时肯定都懂事爱学的好孩子。其实啊,0、1和2都是数字。0可以表示没有了。通过吃桃子的过程,让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和交流,经历由2-1-0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0表示什么都没有了,培养自主学习和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一步一步对学生的思考进行针对性反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且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也通过这个案例,教会了学生们如何总结和归纳,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四)管理性语言结果分析表3-SEQ表3-\*ARABIC7管理性语言运用频次统计表教师频次总频次频次/总频次T11816410.98%T24220120.90%T33231510.16%T41917211.05%T52214115.60%平均值26.6198.613.39%依据对5位小学低段数学教师25节数学课堂管理性教学语言频次统计发现,小学低段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性语言运用频次平均在26.6次,占总频次的13.39%。表3-SEQ表3-\*ARABIC8不同管理性语言运用频次统计表教师总频次口令型引导型直白型T118873T24225116T3321994T4191081T5221372平均值26.6158.43.2根据统计发现,口令型反馈性语言的运用频次均值为15次,引导型反馈性语言的运用频次均值为8.4次,直白型反馈性语言的运用频次均值为3.2次。从整体来看,小学低段数学教师运用口令来管理课堂的频率最高,其次是用引导的方式管理,用直接点名的方式来管理课堂的频率最低。小学低段学生由于刚步入小学,还无法适应这样的学习节奏,因此大多教师会选择口令的方式来“驯化”他们,形成一种行为反射。如教师喊一二,学生答安静。(五)对小学低段数学教师的访谈总结在对小学低段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本章将结合对小学低段数学教师的访谈,对其课堂教学语言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挖掘出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为后续策略的提出作好准备。问:老师您好,请问您认为教学语言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什么?T1:我认为教学语言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因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强,他们需要通过语言来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如果我们用错误、不清晰或不规范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影响他们后续的学习进程。问:那么您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运用语言?T1:我觉得在数学教学中,语言的运用应该清晰明确、规范准确,同时也要注意简明易懂。我们需要用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语言来进行讲解,避免使用过于抽象或复杂的专业术语,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问:除此之外,您觉得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吗?T1:还有就是要注重语言的启发性和趣味性。在讲解数学概念和知识时,我们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问:您认为教学语言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T2: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我们需要用语言将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让他们理解、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如果我们不能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学生将很难理解数学概念和操作技巧。当然,教学语言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和解题方法的桥梁。通过教学语言,我们可以向学生解释数学问题的含义和方法,帮助他们理解问题背后的数学思想和逻辑。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语言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T3:教学语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关键。在语言运用中,我们需要让学生积极思考,从不同角度思考数学问题,探索问题的本质和规律。通过语言运用,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数学思维和习惯,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素养。T2:您认为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能力?教师:我认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语言知识。我们需要学习专业的教育语言学知识,了解语言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教学数学。第二,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精练性。在语言表达中,我们需要尽量使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概念和方法,同时也需要让自己的语言更加精炼和简洁,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第三,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启发性和趣味性。语言的启发性和趣味性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愿意去学习和探索数学问题。问:非常感谢您的分享,最后您有没有什么建议或者经验可以分享给其他数学教师呢?T2:我觉得每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注重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技巧。另外,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

四、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运用中存在的问题采用调查分析及访谈的方式,笔者发现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接下来,笔者将以数据统计为依据,对现有问题展开具体的阐述:识记性提问语言使用频率偏高,且缺乏应用性提问语言。对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说,过于强调识记性提问是不利于他们今后的数学发展的。一方面,如果教学重心仅仅围绕记忆单一结论或定义,可能会降低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其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式也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数学人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需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性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看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应用性提问还可以帮助学生多方面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因为它可以让学生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实践,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作用。陈述性语言的运用缺乏启发性和可接受性。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老师们使用的启发性语言比较少,通常情况下,老师们都是在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重点、难点,或者是学生们有了疑问的时候,老师们会展开又一次的提问,或者是引导,但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老师们使用的就比较少了。而启发性语言恰恰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这样才能够逐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能较好的实现数学课堂对小学生数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打下基础。低年级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知依赖于具体形象的直观展示,因此教学语言需要具有一定的可接受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语言不能过于复杂,有些教师使用的词汇和句子结构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的意思,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语言又不能过于简单,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采用了过于简单的语言表达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懂”这个字,看起来很容易,但实际上却要求老师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结合,并且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要能为低年级学生所接受。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就会加快教学速度,增加教学难度,从而导致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程度不一致。反馈性语言中个性化反馈不够突出,对学生关注度较低。尽管大多数教师都可以做到对大多数学生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仍有部分教师的反馈性语言运用得不够充分,在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对教师问题做出回复后,未能及时得到老师的反馈。有时,他们甚至会忘记给学生的反馈,只是让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坐下来。这样会让学生误以为老师对自己不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课逐渐失去兴趣。教师在管理课堂时口令型运用最多,直白型运用最少。在小学低段课堂中,大多教师往往会选择使用口令的方式来管理课堂纪律,在大量的训练下,小学生对口令已经形成一种潜意识的行为反应,当教师发出口令时,学生条件反射地做出相应的行为。但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当教师在一堂课中频繁使用同一种口令后,学生的反应会变弱,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对于小学生管理语言教师需要能够做到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语言,从而去引导他们更好的形成规则意识。其他问题根据观察,笔者发现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教师在教学语言的运用还存在着其他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不当。有些教师在语言表达时使用了不当的词语或语气,导致学生产生了不必要的负面情绪,影响了教学效果。第二,口头禅过多。有些教师在授课时,口头禅使用过多,例如“嗯”、“哦”等,这不仅会影响教师形象,还会降低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第三,缺乏互动性。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缺乏与学生的互动,这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参与感。(二)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小学低段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是对学生学习产生直接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实践中发现,部分教师在语言运用方面存在着问题,以上问题的原因包括:第一,教师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一些教师在课堂语言运用方面可能存在表达不清、用词不当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这可能与个人的语言能力、教育背景等有关。第二,教师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教师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直接影响到其在课堂上的讲解效果。如果教师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够深刻,就会在讲解时存在表述不准确、容易让学生误解的问题。第三,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等都有所不同,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就难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运用。这就可能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影响教学效果。第四,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够科学。在教学中,语言运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可能没有充分考虑语言运用的重要性,导致语言运用效果不佳。第五,教师缺乏语言教育的专业知识。教师在语言教育方面缺乏专业知识,难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点等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影响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小学低段数学教师课堂语言运用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

五、提升小学低段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策略前文归纳出当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对其成因进行了剖析。目前,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语言使用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使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为此,笔者将提出一些优化的对策,以期引起小学低段数学教师的关注,从而提升其教学质量。(一)强化师范生数学语言的培训在教育培训中,教师应当得到更为专业的培训,特别是在数学语言的学习中,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以提高教师的数学语言水平,使教师更具备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可以请同事或专业人士进行教学观摩和反思,或者通过录像等方式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时发现并改进自己的教学语言运用问题,提高教学效果。要强化师范生小学数学语言的培训,可以考虑以下建议:1.提供专业的数学课程:师范生需要掌握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因此提供有针对性的数学课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语言。2.给予实践机会:在实践中学习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为师范生提供教学实践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如何运用数学语言来教授小学数学。3.建立交流平台:建立一个让师范生与同行交流的平台,可以让他们分享经验、交流教学方法,并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使用数学语言进行课堂教学。4.培养阅读习惯:师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阅读数学方面的书籍和文献。因此,建议在培训中注重培养师范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5.着重强化口语表达:师范生需要不断练习口语表达,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口头解释和演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语言。可以通过语音训练或演讲比赛等方式来强化口语表达能力。6.引导师范生使用示范教材:建议引导师范生使用一些优质的示范教材,这些教材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如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课堂教学。同时,也可以鼓励师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作适合本地学生的数学教材。7.提供反馈和指导:在师范生进行教学实践中,需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和提升。这可以通过课后评估、讲课录像回放、个别辅导等方式来实现。8.多种方式培训:针对不同师范生的需求和兴趣,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如在线学习、研讨会、讲座等等。这样可以激发师范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语言。9.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在培训中应该注重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如组织模拟教学、参观实验室、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师范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过程。总之,师范生需要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培训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议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活动、研究会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二)及时给予学生语言反馈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特别是在语言使用方面。通过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反思和总结自己的语言运用,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1.积极鼓励: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表现良好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此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2.立即纠正:当学生犯了语言错误或者概念上的错误时,教师应该立即进行纠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并且掌握正确的表达方法。3.提供示范: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示范,例如提供正确的数学术语、用图形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语言。4.扩展思维: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来刺激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5.反复强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次强化关键概念和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语言的理解。6.引导自我检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我检查并纠正自己的语言错误,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参考书籍和其他资料,进一步加深对数学语言的理解。7.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场景模拟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语言,例如在课堂上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8.引导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并互相提供语言反馈。9.使用多媒体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如PPT、视频等)来呈现数学概念和知识,通过图像、声音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语言。总之,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来给予学生语言反馈,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语言。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积极、合作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三)利用实例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实例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实例是数学概念和知识的具体表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语言。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讲解数学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提高利用实例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1.选择生动有趣的实例: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实例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例如小学生喜欢的游戏、玩具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2.鼓励学生描述实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描述实例的特点、规律等,并要求他们使用正确的数学术语进行描述。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并且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3.提供多个实例:教师可以提供多个实例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语言,例如提供多个类似的图形或者算式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并且丰富他们的数学语言。4.引导学生总结规律:通过实例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数学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找到规律,并且帮助他们用正确的数学术语进行表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并且提高语言运用能力。5.提供多种类型的实例:教师可以提供多种类型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的数学概念和知识,例如几何图形、数字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数学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6.让学生运用实例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例来解决数学问题,并且要求他们使用正确的数学术语进行描述。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并且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7.利用图表等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图表等工具来展示实例,例如利用图表来比较不同的数字或者几何图形的特征,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语言。8.提供挑战性实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挑战性的实例,例如让学生推导出某种规律、证明某个定理等,以此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并且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9.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例,例如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且分享给其他同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