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语文课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_第1页
2023年高中语文课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_第2页
2023年高中语文课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_第3页
2023年高中语文课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人。南宋豪放派

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后被主和

派排挤,42岁被免职退居江西上饶的带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

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有将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将一腔忠愤寄于词间。词风

“激昂豪迈,风流豪放”,笔法气势雄健、慷慨苍凉,意境深沉。著有词集《稼

轩长短句》。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病逝后追赠少师,谥号“忠敏”。

用典

(1)什么叫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创作中使用典故。这是古诗词创作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

典故,就是出于古典书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历史人物、传说人物或有

出处的诗句、文章,都可以作为典故来运用。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

几种情形:①点化前人语句,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孳

而不知发”,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

骨。”②引用神话故事,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

凭中国弹箜篌”,有“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还有“吴质不眠倚

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都是形容李凭弹的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

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③运用历史故事,比如,汉文帝(刘

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召回,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

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

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再如《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三、

四句借用飞将军李陵的典故,《史记•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北平,

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清人沈德潜认为这首诗“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

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因此,三、四句是借用飞将

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

(2)用典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古人重视用典,恰当地运用典故,可以丰满诗歌形象,丰富诗歌内涵,增强

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可收到辞约意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典故

①诗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典故人物:孙仲谋

事迹: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

园。

用典目的: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

②诗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典故人物:刘裕

事迹: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

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用典目的: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上述两个典故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

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③诗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典故人物:宋文帝刘义隆

事迹: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

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用典目的: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委婉劝韩倔胄不能草率行事。

④诗句: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典故人物:拓跋奏

事迹:“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妻(小名佛狸)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

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四十三年前,辛弃疾正在战火弥

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

闹。

用典目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

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

不满。

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典故人物:廉颇

事迹:《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

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

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

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

老,遂不召。”

用典目的:以廉颇自况(自比),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

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

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苦闷。

对比手法

以古代英雄孙权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用以针硬南宋的萎靡不振;用刘

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英

主与庸才对比,用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用四十三年前的“烽

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忧民的感

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淡了;用廉颇

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通过

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

生动。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事物,或

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

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

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具体的对比方法有:

一、横比法。

横比法就是把具有可比性的不同事物、不同态度、不同的人放在同一场合进

行比较,比出真假、正误、好坏,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特色。

二、纵比法。

纵比法就是把同一事物、同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