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综合运用题选_第1页
高中语文综合运用题选_第2页
高中语文综合运用题选_第3页
高中语文综合运用题选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1.填空题(6分)(1)

以俟君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

,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作者在《阿房宫赋》一文中用互文的方法写六国宝藏的句子是:

。2.选择题。(4分)(1)李白好饮酒,对酒放歌,常成名句,如:“

”。(

B

)(2分)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B.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D.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2)下列句子中,加点传统礼貌用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2分)A.阁下访问寒舍,我深感荣幸。

B.非常感谢贵校师生的热情款待。C.请留步,足下就此告别。

D.回到老家,务必代我问候双亲大人。1.填空题(1)如其礼乐

(2)浴乎沂,风乎舞雩(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二)1.按要求填空(6分)(1)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____。(杜牧《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理固宜然。(苏洵《六国论》)(4)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5)《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书中主要女性人物合称为:

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4分)(1)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D

)。(2分)

A.

他游刃有余地驾驭着镜头下的线条、颜色、光影、结构。B.

只要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律行事,切中肯綮,就能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C.

尽管你很有才华,但有时候在特殊情况下也还得学会善刀而藏。D.

他一向傲气十足,自高自大,目无全牛。(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排序,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B

)。(2分)①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②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③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④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⑤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⑥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A.③①②④⑥⑤

B.⑤②①③④⑥

C.

⑤②④⑥③①

D.

⑤②①④⑥③1.(1)异乎三子者之撰(2)多于在庾之粟粒

《阿房宫赋

(3)至于颠覆(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5)金陵十二钗(三)1.填空题。(6分)(1)林庚在《说“木叶”》中为了说明意象的需要,引用了杜甫《登高》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2)《阿房宫赋》末尾写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3)《红楼梦》是____朝作家

写的一部中国古代________体长篇小说。小说有两条主线:一条以贾府为中心,叙述____________四大家族从鼎盛到衰败的过程,同时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大观园中人物命运。2.选择题。(4分)(1)下列词语理解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目无全牛:比喻看事物只见局部,不见整体。B.踌蹑满志: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C.报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害,结果反而被祸害消灭。D.缘木求鱼:用那样的办法来追求那样的目的,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2)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______________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①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②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③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④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1.(1)无边落木萧萧下

(2)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清

曹雪芹

章回

贾史王薛

(四)1.按要求填空。(6分)(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齐桓晋文之事》)(2)

,稳泛沧浪空阔。(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苏洵《六国论》)(4)关汉卿笔下含冤的窦娥在前往法场受刑时道:“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怒斥天地,表现了她的反抗精神。(5)在《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