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湖南省衡阳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湖南省衡阳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湖南省衡阳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湖南省衡阳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衡阳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语文试卷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悬挂在岳麓书院大门的门联。这副对联因为歌咏中国

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而广为流传,进而又成为宣传湖南的一张金灿灿的名片。

在这副对联的传播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正是因为对它的误读和认知

歧义,从而使它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变得格外有名。首先是湖北人士对它的解读,

这个“楚”是指湖北还是湖南?湖北人当然认为“楚”是指湖北。“楚材”是指湖北的

人才。其次,大家都认为“惟楚有材”这句话表明湖南人口气大。这完全是一种误

读,“惟楚有材”的“惟”是发语词。没有“唯一”“只有”的意思。这副对联的意

思就是说,楚是个出人才的地方,又以现在最为兴盛。

有学者考证上联出自《左传》,但我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左传》中原文是“虽

楚有材”,而非“惟楚有材”。而且《左传》“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属于明显的贬

义。是对楚国不重视人才、留不住人才的反常现象的直接批评。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

来看,最早把“虽楚有材”变成“惟楚有材”是在元代。但把一个贬义的词汇改造成

褒义词。把一个批评语气转换成肯定语气。专门针对楚地培育人才这个主题,进而写

到文章中,要归功于清顺治年间一位已经离任的湖广巡抚林天擎。新词“惟楚有材”

出现以后,因为它的正面意义。得到高度认同,湖广的文人士大夫广泛运用并发扬光

大。

由“惟楚有材”再扩充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则出自康熙四十八年(IOo

4)安陆知府杨绿绶撰写的《创建阳春书院记》。杨知府认为创建书院的目的,“一以

仰古人,一以开后学,欲使肄业其中者,词擅《白雪》,句麝《阳春》,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文章第一次把“惟楚有材”和“于斯为盛”组成一个新的词组,并赋予

了新的意境。

嘉庆年间,袁名曜出任山长,在岳麓书院的发展史上有不少建树。比如创建濂溪

祠。重修六君子堂。改建自卑亭,捐资修葺朱张渡、圣庙、文昌阁和御书楼。但最为

人所共知的,却是他与学生张中阶共同创作的大门槛联。第一次化文为联,把“惟楚

有材,于斯为盛”这句话改作书院的对联。虽然是一字未改,但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创

作。

由文到联,由平淡到传奇。仅仅八个字,本来属于阳春书院,但默默无闻,知道

的人很少;袁、张二人改成对联悬挂于岳麓书院,却是名声大嗓,无人不晓。所谓楚

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是岳麓书院成就了这副对联,反过来,这副对联又广泛

宣传了岳麓书院,乃至宣传了湖南。一次汉字的传奇之旅,彰显的是相同文化底蕴下

的与时俱进,传承的是一段充满楚文化持久魅力的佳话。

(摘编自李跃龙《“惟楚有材”:一次汉字的传奇之旅》)

材料二: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

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之所以历经磨难而愈挫愈勇、奋发而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培育和发展了独具

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自身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和丰厚文化滋养。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赋予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

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蕴合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对于推进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革故鼎新、与时俱

进、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

治国理改提供有益借鉴。又如,崇德向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观念,体现着评判

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新时代,深入挖掘和阐

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将其转化为人们

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

会相协调。

创新表达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与现代社

会相协调、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相契合,需要在创新表达形式上下功夫,以人们喜闻

乐见的形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开来、传承下去。一方面,让表达形式和传播梁

道跟上时代发展。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吸引群众、感染群众,让群众在

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认同

感、获得感,营造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让人民群众在

实践中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摘编自孙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张挂在岳麓书院,其中含有赞美湘楚人才辈出,当世兴盛

的意思。

B.袁名曜出任岳麓山山长期间,最重要的建树是与学生张中阶共同创作了岳麓书院大

门楹联。

C.传统文化中的革故鼎新、与时俱进、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在新时代依然值

得传承。

D.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要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社会相

协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追溯岳麓书院大门楹联的历史,引用了众多文献典籍、名人资料,考据详

实。

B.岳麓书院大广门槛联因为误读和认知歧义而得名,说明国人还需要提高传统文化素

养。

C.“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引用典故,表明了作者对这副对联张贴在岳麓书院的认

可。

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但二者论述的侧重点不完全相

同。

3、下列能支撑材料二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赋予时代内涵、创新表达形式的观点

的一项是()

①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了首套“漫画版”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教材。

②金庸的武侠小说超越“尊夏卑夷”老观念,体现了“中华一体”思想。

③某学者要求其研究生、博士生在拜师仪式上,对其行传统的跪拜大礼。

④某院士引入基因技术,帮助我国在白羽肉鸡的育种技术上打破外国垄断。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4、创新性发展最终形成了岳麓书院这副名联,请概括这一过程的几个关键点。

5、简析材料一与材料二在写法上的主要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秃手伯

牛汉

我大约四五岁时,有一天听见乔海大娘对祖母说:“王六老汉的大儿子,从草地捎

回来一双手。祖母迷惑不解。笑问。“人不回来。手怎么能捎回来来?”“手冻掉

了。”“手捎回来怎么力、?”乔海大娘说:“是用一张狼皮包扎好托人捎回来的。王六

老汉哭了好几天,把儿子的一双手,埋在他们家祖坟的边上。”那几年,我常替那个

远在几千里外草地的没见过面的伯伯发愁,他没有手,怎么活呢?

几年后的一个秋天,王六的大小子回来了,就是那个没有了手的,论辈分,我该

叫他伯伯。不幸的是,王六已死了一年。没手的伯伯初回来那一阵子,人们都去看望

他,看他的“手”。有一天,我看见一个大人,瘦高个子,挑一担水,两只袖口空荡

荡的,就像戏台上的孔明穿的那号宽大衣服,看不见手。他用没有手的“手”摸摸我

的头,笑着问:“你是四季老人的孙子吗?"'我跟着他走了好远。总想看看他那没有

手……我说不上那该叫什么。没有手怎么能把水从井里打上来?他回村不久,天不亮,

给村里十几家人挑水,能挣口饭吃。

这位没手的伯伯开始给我们家挑水。正是收枣的时节,祖母把鲜红的醉枣端出一

碗给他吃,这时我才仔仔细细地看清了这位伯伯的“手”。没有手,我总觉得那里应

该有手。他的手是从手腕处齐楂楂地断掉的。断头处是乌黑的,像烧焦的木头。他在

我祖母面前把袖子捋起来,让我们看看,祖母用粗糙的手在他的断手处抚摩了半天,

眼泪扑簌簌地掉下来。他一边吃枣,一边把他断手的经过讲了一遍。据说,这件事许

多人问他,他都闭口不谈,他只跟少数跟他爹妈要好的人谈。他每谈一次,心里就轻

松一点。

那一年冬天,他在离大库伦不远的一个硝皮子的作坊里当伙计,有一次他去远地

办事,喝醉了酒,倒在雪地里,一只狼(“天哪,幸亏是一只。”祖母一边叫,一边

嘟嚷着)突然扑上来,两只爪子猛抓他的胸脯,想破膛吃喝一顿,狼以为他已经死

了。他疼醒了,迷迷糊糊看见狼的眼睛瞪着他,他感到狼的毛茸茸的嘴,冰凉冰凉

的,触到了他的喉部,醉酒后,喉部发热,充血,特别的敏感。当年他还不到二十

岁,浑身是劲,他用两只手扼住狼的颈部,死死地扼着。他跟狼眼对眼喳着。狼的爪

子穿透他厚厚的皮袄,把他的胸脯撕得血淋淋的,但是,他扼着狼的脖子的两只手不

松,狼活活地被他扼死了,是一只很瘦的正带崽的母狼。他当时并不晓得狼被他扼死

了。他在雪地里昏厥了过去。他所以没在雪地里冻死,是因为他的受伤的胸膛紧贴着

狼的又厚又茸的皮毛,死去的狼全身还像篝火般燥热。他醒过来一会儿,只渴得要

命,手摸到狼的奶子,想挤点几出来解渴,但奶子已冻得岩石一样硬了。天亮了,人

们发现了他,手已经完全冻坏了。冻坏的两只手,医治不好,只能剁下来,否则伤及

生命。他不愿扔掉他的两只手,用那张狼皮包扎好,托人捎回家。只有捎回家,埋进

祖坟,他才觉得自己的手还在。

冬天,天不亮我就醒了。隐约听见村里什么地方有人在悠悠地唱。唱的都是西口

调。比我们家乡的秧歌要粗犷、高亢。我常常躺在炕上跟着哼唱。祖母说:“不要在炕

上唱,你要唱,就出去跟你秃手伯去干嚎。”我才知道天天早上唱的人是秃手伯。

唉,他一定很寂闷。

秃手伯把水挑到我家时,我对他说:“我跟你一块去。我带个镐头替你敲敲冰。”

秃手伯说:"你栗想帮我,赶明儿起个大早。”第二天天刚明,我真的听见秃手伯在

唱。赶到井边,他已经在那里,对我笑笑,说,“我知道你不会失信。”井口几乎封

死了,只有一个拳头大的空洞。像喘气似的袅袅地吐出一缕雪白的水汽。我挥动镐头

用尽力气才把井口刨开。秃手伯把秃手伸进套环里面,三下两下就把水提了上来。他

的手臂早已勒得树皮一样粗糙。有一回,我看见他的手臂没有伸进套环里,结果,水

桶扑通一声掉下去了。我问他:“怎么啦?”他难为情地笑笑说:“我迷糊了一下,我

常常以为手还在,能抓住绳子。真的,我清清楚楚看见了我的手。”后来,他告诉

我,早几年,他还在草地,有多少次看见自己手还在,他用一只“手”去抓另一只

“手”,扑了空,才清醒过来。掌柜的认为他快疯了,就把他打发回老家了。

抗日战争爆发那年,我离开了家乡,半个世纪过去,我再没有回过家乡。听母亲

说,秃手伯晚年懊恼地说,当年真不该掐死那只带惠的母狼,几只崽子一定都饿死

了。而他活下来也不过多受些罪而已。秃手伯有手时,他是草原上套马的好汉、硝皮

子的能手,能吹笛、会拉琴。手掉了之后。他还像有手似的顽强地活着。如果活着的

话,是年过九十的人了。我默默地祝福他。不管他现在活着,还是已经死去,我清

楚,当他回到大地时,埋进西古城,他将与他的手欢聚成一个完美的人。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人间断手经历,秃手伯闭口不谈,是因为他不愿意成为人们的话题。

B.秃手伯后来悔不该杀死那只母狼的善念,其实在他昏厥雪地时就有了端倪。

C.秃手伯把断手捎回家,埋葬在祖坟旁,是因为他觉得死了还可求躯体完全。

D.尾段“抗日战争爆发那年”一句,是交代时代变故与秃手伯命运之间的关联。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母抚摸秃手伯的断手,“眼泪扑簌簌”地掉,细节描写展现了她仁厚、慈悲的美

好品格。

B.在叙述秃手伯的失手经历中,作者插入祖母“天哪”的话语与表情,强化了全文的

现场感。

C.整篇作品张弛有度,有悬念,有跌宕,最终清晰地呈现了故事主人公秃手伯不寻常

的人生。

D.作品有浓厚的抒情气息,其语言生动,更呈现出本色、质朴的特征,惟其质朴,更

见情真。

8、这篇文章为何把“打水"''挑水”作为叙写的重点内容?请简要分析。

9、作品多次写到了“我”对“秃手伯”的“手”的关注,这种关注与《祝福》中柳

妈对祥林嫂撞香案后留下的伤疤的关注有何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游忠公传

[宋]李昴英

君子立言,不独以书传也。苟于世教无关,于人国无裨,不过组篇镂句,落儒生

口耳!虽或可托姓名以不朽,而萎然无复生意矣。子云邃于玄,不如更生《攻外戚》一

疏;子厚雄于文,不敌昌黎《论佛骨》一表。盖其言用舍,系当时安危,千载下犹使

忠臣谊士闻风而兴起。尚论古人,大节为先,不专在言语文字间也。

果斋游公年少长,负奇节,在东西州为名进士。官幕府时,腾书制总,条列戎情

民病。自立已崖然孤高。绍熙癸丑。以小朝士言五事:首日隆孝德,反复推明天理,

冀感悟上心;且谓退宰相不以礼、给谏论驳不行、姜特立不当召入、陈源不可亲信。

明年夏,五吁天乞车驾省重华,辞皆激切,乞先以身膏铁钺①。逾月,国有大故,上下

汹动,公折简忠定赵公趣断大计。宁皇以太后旨履宝位。人心始安,多公力也。然傀

胄浸用事,公屡讽忠定早为计,不能从。朱文公去国,复抗疏乞留,积为权奸所忌。

忠定被逐,公即丐郡归,言者指为党魁,至诬以从臾异图,将陷奇祸,幸只罢免。

夷考其平生出处,未尝希进,至于遇大事敢言,临大变不怵,死生祸福,不入胸

次,盖爱君爱国,发于至诚,无一毫邀誉之心,谅乎其为忠也。

余昔参滇蜀,见公之子景仁,期以远器,荐之力。归老海濒,景仁时时相问如一

日。比走书来,示以公遗文,俾传之。余耄矣,思涸笔枯,恐不足以发潜幽、张芳

润。窃谓文以气为主,犹林茂而影稠,钟巨而声迥,非可强而致。公从诸老游,学粹

养洪,充之浩然,可塞天地,笔下流出,自无软腐语。诗律尤老劲,深诣理妙。医©

绍定间以真言不合去再入论思愈峭拔不诡随忠公教忠之训不孤矣。I王晋公谓:“吾不

作,儿子必作。”纳君于善者有后,岂诬也哉!

公字子正,鉴虚。其自号也。

(选自屈大均编《广东文选),有删改)

注:①铁钺:锄刀和大斧。腰斩、砍头的刑具。泛指刑戮。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仁绍定间/以直言不合/去再入/论思愈峭拔/不诡随/忠公教忠之训/不孤/

B.景仁绍定间/以直言不合去/再入论思/愈峭拔/不诡随忠公教/忠之训/不孤矣/

C景仁绍定间/以直言不合/去再入论思/愈峭拔/不诡随忠公教/忠之训/不孤矣/

D.景仁绍定间/以直言不合去/再入/论思愈峭拔/不诡随/忠公教忠之训1/不孤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幕府,古时候将帅办公的地方。往往雁佣一些书办与幕僚、后来也泛指衙署。

B.腾书,与下文中的“折简”都有写信的意思。“书”“简”,在古代都有书信之

.∙t*r.

忌。

C.给谏,唐朝、宋朝时给事中及谏议大夫的合称,给事中掌管驳正政令之违失。

D.重华,即上古帝王虞舜,是儒家所称颂的圣明之主,相传他把帝位传给了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评述一个人,应当以大节为先,假如他的立言与世教无关,也就于人于国

都无甚益处,就不值得崇尚。

B.游忠公上疏皇帝挽留朱文公,他的积极努力使权奸憎恶怨恨,这是忠定被逐后他只

被罢免的重要原因。

C.游忠公与赵忠定公关系密切,后来政敌把他视为朋党之魁,甚至构陷他,危机面

前,他自请外放以避祸。

D.文章末尾援引王晋公“吾不作,儿子必作”的话,主要是表彰赞誉游忠公教子有

方,表达对其后继有人的欣慰。

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其言用舍,系当时安危,千载下犹使忠臣谊士闻风而兴起

(2)比走书来,示以公遗文,俾传之

14、游公最重要的品格是“忠”,请概括其内涵。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下题。

双调.清江引.幽居

[元]张可久

幺工尘是非不到我,茅屋秋风破。山村小过活,老砚闲工课。疏篱外,玉梅三四朵。

15、下列对这首小令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茅屋”一句。可以令我们想起杜甫的名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过活即生活之意,作者幽居于山村,屏绝外界之是非,十分悠然。

C.“老砚闲工课”句,“老砚”意为老旧之砚。“闲”就是闲置之意。

D.作品主要运用了白描手法,风格恬淡。作者潇洒之气,跃然纸上。

16、请结合末句,分析作者的精神世界。

四、默写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都分。

17、《蜀道难》写蜀地在开凿栈道前,长期与外界阻隔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18、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两句,直指

宋朝社会,官场的不良风习。

19、自司马迁为汉代名将李广作传后,历代诗文对李广之品节、才能、遭际多有吟

咏,如“,”。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扁豆在我们家乡叫月亮菜,因其形似月牙儿而得名。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

开白色或紫色小花。其颜色与花一样,分白色和紫色两种,紫色的花结紫扁豆,白色

的花结白扁豆。一排排、一串串,争着、抢着、挤着、挨着,以①的姿态

竞相媲美,一轮接一轮地开花、结果,把四周装点得②O

记忆中的秋天,扁豆是餐桌上常见的蔬菜。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常能见到它窈

窕的身姿。儿时,母亲总会在老家屋后的菜园里种下几颗扁豆籽。不经意间,长长的

扁豆藤蔓巳蜿蜒匍匐,爬满了篱笆架,藤蔓缠缠绕绕,翠叶叠叠。I含苞绽放的扁豆花

欢天喜地装扮着大自然,淡紫的、粉白的。宛如无数的蝴蝶停栖枝头。I一扫秋天的寂

寥。古人有一对联日:“一庭春雨瓢儿菜①,()。”这似乎道出了扁豆花醉于秋风的

盛况。花朵临风而立,俊秀芬芳,娇柔艳丽的花瓣,擎着丝丝淡淡的馨香,深深地吸

一口,清负透人肺腑。

扁豆花开后,结出了一个个粉嫩的“弯月”,细密娇羞。等到豆豆荚饱满时,撩

开满架的秧藤,掩映在花、叶之中的累累豆英映入眼帘,成串,可人。吃完一茬,又

长出新的一茬,一直到深秋,一轮接一轮,把秋日的饱满与丰美挥洒得③

注:①瓢儿菜,一种蔬菜。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上适当的语句,使对联完整。

22、文中画框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

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膳食纤维根据溶解度的不同,可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

性膳食纤维,可溶解于水,并能被大肠中微生物酵解,但人体不能吸收,不可溶性膳

食纤维,既不能溶解于水,又不能被大肠中的微生物酵解。

两种膳食纤维都有益健康,①oI可溶性膳食纤维对降低血清胆固醇、

减低冠心病有较好效果,不可溶膳食纤维对于防止不便秘和预防结肠癌好处较大。

有些人认为粗纤维越多,膳食纤维的含量就越多。②O比如芹菜,其

中口感粗糙的部分是植物组织中的纤维管束结构,并不等同于膳食纤维。所以,大家

没有必要专门挑选口感粗糙的食物来补充膳食纤维,而是要均衡饮食。

③,如果摄取过多会干扰其他营养素的吸收。营养不良、患有胃肠疾

病或进行了消化道手术的病人,以及老年性便秘的人,不能摄入大多的膳食纤维。

23、语段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选项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可容性膳食纤维对降低血清胆固醇、减低冠心病风险效果较好,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对于防止不便秘和预防结肠癌有较大好处。

B.可溶性膳食纤维对降低血清胆固醇、减低冠心病发病率有较好效果,不可溶性膳食

纤维对于防止便秘和预防结肠癌好处较大。

C.可溶性膳食纤维对降低血清胆固醇、减低冠心病风险有较好效果,不可溶性膳食纤

维对于防止便秘和预防结肠癌有较大好处。

D.可溶性膳食纤维对降低血清胆固醇、减低冠心病发病率效果较好,不可溶性膳食纤

维对于防止不便秘和预防结肠癌好处较大。

2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六、材料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与其锈掉,不如磨损——英国谚语

②火车一旦缺少前进动力,塞一块一英寸见方的术块在它的几个驱动轮前,它就

无法动弹。而当它时速达到160千米/时的时候,能冲破一堵1.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

墙。

以上两则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

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材料一的第5段的表述是“最为人所共知的”,选项改为“最重要的

建树”,属于偷换概念。

2、答案:B

解析:错在“说明国人还需要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原文并未提及,推断不

甚合乎逻辑。

3、答案:A

解析:A①属于表达形式创新。②属于赋予时代内涵。③跪拜礼是一种复

古的仪式,与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师生平等的观念有冲突。④引入基因技术关乎科学,

而材料二只涉及文化。

4、答案:(1)从“虽楚有材”变成“惟楚有材”,化贬义为褒义,得到了高度认

同。

(2)由“惟楚有材”再扩充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赋予了新的意境,丰富了内

涵。

(3)化文为联,把“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句话改作对联,创新了表达形式。

(4)将对联悬挂于岳麓书院,对联与岳麓书院相得益彰,增强了认同感。

解析:

5、答案:材料一夹叙夹议(或叙议结合)。以时间为顺序,简要叙述了岳麓书院大门

楹联的演变过程,脉络清晰,节点分明。在每个重要的节点后,插入简短的议论,揭

示其意义。材料二以议论为主。采用了“总一分”的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传

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接着,分别从“赋

予时代内涵”和“创新表达形式”两个方面,阐明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

径。

解析:

6、答案:C

解析:A.他之所以不回答,主要是因为自尊,不愿被人怜悯,而“不愿成为话题焦

点”的解读太泛,这样的解读指向了不愿出名、甘于默处等一般性的心理状态,显然

不确切。B.作品原文有“他当时并不晓得狼被他扼死了”的叙述,另外秃手伯当时处

于醒醉之中,不可能有不该掐死那只带崽的母狼的善念的萌生。C.秃手伯断手后用狼

皮包好托人捎回家,他父亲把它埋葬在祖坟旁。两人的处理都是郑重其事的。结尾部

分作者希望秃手伯死后“他将与他的手欢聚成一个完美的人”。通过这些,可知在他

们心目中,断手要与死后的躯体重新合一。因此,本选项作为推断是合乎逻辑的。D.

秃手伯如此凄惨,有偶然的因素,有个人的因素,当然也有其他因素。作品只是关注

一个人的生存实际境况,表达自己的情感。没有探究造成悲剧的原因,也没有社会批

判锋芒。“抗日战争爆发那年”仅仅是作者交代自己离开故乡的时间,与秃手伯命运

没有关联。

7、答案:B

解析:这篇作品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并不存在所谓的全文的现场感。文章对秃手伯

讲与狼搏斗的故事的处理是采取的“他说”这种转述方式。尽管这也能够让我们进入

秃手伯讲故事的场景,尽管括号中祖母的话与表情确也产生了现场感,但毕竟是局部

的。“强化了全文的现场感”的理解,实则是认定了全文有“现场感”,选项之错就

在此。

8、答案:①“打水”“挑水”是秃手伯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与秃手伯交

往的桥梁,把它作为重点,能够真实再现生活,增加作品的生活气息。便于抒发

“我”对这个人物的哀悯、理解、敬重之情。②“打水”“挑水”最能表现秃手伯生

存的艰辛,活着的顽强,而其中的歌唱、幻觉等细节,凸显了秃手伯挥之不去的孤独

感与心理创伤,使人物形象复杂、独特,产生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解析:

9、答案:①《秃手伯》中,“我”对秃手伯的“手”的关注,闪耀着人性之光。作品

通过“手”,表现的是我对这个小人物的不幸遭际的怜悯、同情,对他复杂心理的理

解,对他顽强不屈精神的敬重。我在精神上慰藉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帮助他,是

秃手伯黑暗生活的一缕亮光。②《祝福》中,柳妈对祥林嫂的伤疤的关注,表现的是

麻木阴暗的看客心态,她对祥林嫂是嫌弃的、歧视的、冷漠的,甚至还有一些幸灾乐

祸。

解析:

10、答案:D

解析:原文断句是:景仁绍定间,以直言不合去。再入,论思愈峭拔,不诡随,忠公

教忠之训,不孤矣。

11、答案:D

解析:颠倒了次序,是尧传位于舜。

12、答案:B

解析:“积为权奸所忌”,“积”是久而久之,并非积极之意,“憎恶怨恨”

与“只被罢免”之间,不构成因果关系。

13、答案:(1)因为他们的言论的采纳与废止(不采纳),关系到当时的安危,千年

之后仍然使忠臣义士闻风而感动奋起。

(2)最近他写信过来,把游公的遗作给我看,让我来为游公作传。

解析:

14、答案:①爱君爱国,出于至诚,不邀誉,不希进。

②遇大事敢言,临大变不怵,死生置于度外。

解析:

15、答案:C

解析:“闲”在这里既有娴熟之意,又寓悠闲之义,表现自我欣赏的精神

境界。无闲置义。

16、答案:末句“玉梅”,明是写景,暗是文人人格之写照、气节之象征;疏篱之

外,疏朗绽放的玉梅三四朵,自在、生动、俊逸、可爱,(在作者看到并悟到之)那

一刹那,自然与我合而为一,内心欢悦、充盈,溢于言表。

解析:

17、答案: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解析:

18、答案: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