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马说》知识点检测题(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0A/2A/wKhkGWYMmpaAA4L_AAHW6EQq-M8923.jpg)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马说》知识点检测题(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0A/2A/wKhkGWYMmpaAA4L_AAHW6EQq-M89232.jpg)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马说》知识点检测题(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0A/2A/wKhkGWYMmpaAA4L_AAHW6EQq-M89233.jpg)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马说》知识点检测题(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0A/2A/wKhkGWYMmpaAA4L_AAHW6EQq-M89234.jpg)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马说》知识点检测题(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0A/2A/wKhkGWYMmpaAA4L_AAHW6EQq-M892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马说》知识点检测
题(含答案)
《马说》知识点检测题
一、理解背默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o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o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
8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
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O
9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
句子是:O
10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O
11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O
12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
13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
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
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
14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15食马者无知所造成的恶果的句子及作用:
二、词语解释题
1、才美不外见:
2、食之不能尽其材:
3、其真无马邪:o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o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0
7、安求其能千里也?o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o
9、一食或尽粟一石。o
10、策之不以其道。O
三、翻译句子题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
里称也。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
而临之。
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四、内容理解题
1、本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
表达作者愤慨的情感。说说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策马者"分
别比喻什么?
2、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指明
了千里马和伯乐的什么关系?
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6、“安求其能千里也?”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7、找出文中描写“食马者"平庸、愚妄浅薄的语句,并说明其
所用的修辞方法有作用
8、读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时"你有什么感受?
9、本文结尾两句,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10、“策之不以其道"中的“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11、你怎样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2、作者的人才观中什么?你对这种人才观是怎样看的?
13、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人才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
14、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和本文阐述的
观点是否相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1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做
简要阐述。
16、根据本文内容,从千里马角度谈起,分别以“有志”和"无
才”为首词,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有志;
无才o
17、“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遇到
刘备后,才有隆中决策,才有火烧连营,才有...请根据课文内容和
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补充后不少于七言)有方
显;无岂有o
18、根据文意,请尝试创作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联,对千里马或
伯乐表达自己的心声。上联:;下联:o
19、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千里
马而言,伯乐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
很少能遇到伯乐。请你联系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对一个下联。上
联:良马有幸遇伯乐;下联:。
20、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千里
马而言,伯乐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
很少能遇到伯乐。请你联系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对一个下联。上
联:世上岂无千里马;下联:o
21、你认为要成为千里马应如何去做
22、学完《马说》后,你认为应该该去“识才和选才结合社
会实际谈一谈。
23、本文借千里马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称得上
是千里马的是哪两匹马,其最终主人分别是谁?
24、古往今来,曾有许多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统治者埋没甚至
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尽的感慨。请写出其中的两人及他
们发出的感慨。
25、在当今社会,你认为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请举例说明。
26、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27、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
点?
28、作者以千里马比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
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五、比较阅读题
(一)《马说》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比较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
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
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
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②也。将军宜枉驾③顾之。"由是先主
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①器:用作动词,器重,重视。②屈致:委屈(他),召(他
上门)来。③枉驾:屈尊,这是请别人到某处去时的客气话。枉,委
屈。驾,车马。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
(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
(3)徐庶见先主见:。
(4)将军宜枉驾顾之之:—。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食或尽粟一石。
⑵由是先主遂诣亮。
3.【甲】【乙】两文段中统治者和刘备对于人才的态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二)《马说》与《资治通鉴•周纪三》比较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乙】昭王于破燕之后①即位,与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币以招贤
者。谓郭隗曰:“诚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
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②求千里马
者。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而返。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之,
况生者乎?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必欲致士,
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师事之。于是士争
趣③燕。(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三》)
[注]①破燕之后:公元前314年,齐国攻破燕国,燕王哙被杀,
后燕昭王被大臣送归即位。②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泛指亲
近的内侍。③趣(qU):奔赴,奔向。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不以千里称也称:―O
⑵食不饱食:O
⑶不期年期:—。
⑷于是昭王师事之师:—。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
⑵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3.两文中的“千里马”都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另
一方面是指O
4.【甲】【乙】两个文段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作简要
分析。
(三)《马说》与《辛未闰四月即事》比较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
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
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辛未闰四月即事(节选)张九成①
如闻失一士②,每食不下咽。人才何其鲜,求一于百千。
岂独今世欤,自古皆已然。
[注]①张九成:南宋人,曾任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等官职。②士:
指人才。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O
(2)不以千里称也称:o
(3)执策而临之策:o
(4)岂独今世欤岂: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⑵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下列对《马说》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出了千里马与伯乐之
间的关系,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B.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它先天就“力不足”,所以
只能“骈死于槽杨之间"。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个“鸣"字写尽了千里马的无奈和悲
愤,充分表现了它对“食马者”的鄙视与反抗。
D.本文以“说"这种体裁记叙了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故事,表达了作
者对千里马的同情。
4.《马说》与《辛未闰四月即事》(节选)都围绕人才问题发表了
看法,请说出作者的看法有何异同。
(四)《马说》与《宋史•岳飞传》比较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
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
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
【乙】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
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
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
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
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鹫钝之材也。”
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
鞍甲。③褫(chi):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o
⑶初不甚疾疾:_o
(4)日不过数升—0:—o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⑵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3.【甲】【乙】两文都谈到了人才的问题,【甲】文运用了手
法,强调;【乙】文则通过—的阐述,强调。
4.【甲】【乙】两文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马说》与《刘子•妄瑕》比较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
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
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
【乙】桓公深知宁戚①,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戚卫人,
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公曰:“不然。患
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乃夜举
火而爵②之,以为卿相。九合诸侯,一匡③天下。桓公可谓善求士矣。
(选自《刘子・妄瑕》)
[注]①宁戚:春秋卫国人,齐国的大夫。②爵:饮酒的器具,这里做
动词,宴请。③一匡:安定统一。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一或:—o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食:—o
③患其有小恶者患:—o
④桓公可谓善求士矣谓:一°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民人知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3.【甲】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寄寓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
之情,【乙】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刻画了齐桓公(填原文词语)的形
象。
4.【甲】文中的“千里马"和【乙】文中的“宁戚”各有怎样的
命运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简要说说。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专题
《马说》知识点检测题
一、理解背默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
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
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
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
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
8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
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
常有。
9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
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0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1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
粟一石。
12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
真不知马也。
13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
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
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祇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
14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15食马者无知所造成的恶果的句子及作用: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再次从反面论证论点,揭示
被埋没的原因。
二、词语解释题
1、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饲养;“材”通"才”,
才能。
3、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同“祇只",只、仅仅。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样的。
7、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
9、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有的人,也许。
10、策之不以其道。马鞭,鞭策。
三、翻译句子题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
里称也。
译:因此即使有名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
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够吃尽一石粮食。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喂马的人不知道千里马的食量而喂养它。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
呢?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
而临之。
译: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
发挥自己的才能,它嘶鸣的时候,又不能明白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
子走到它面前时
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四、内容理解题
1、本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
表达作者愤慨的情感。说说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策马者"分
别比喻什么?
2、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指明
了千里马和伯乐的什么关系?
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6、“安求其能千里也?”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7、找出文中描写“食马者"平庸、愚妄浅薄的语句,并说明其
所用的修辞方法有作用
8、读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时"你有什么感受?
9、本文结尾两句,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10、“策之不以其道"中的“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11、你怎样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2、作者的人才观中什么?你对这种人才观是怎样看的?
13、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人才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
14、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和本文阐述的
观点是否相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1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做
简要阐述。
16、根据本文内容,从千里马角度谈起,分别以“有志”和"无
才”为首词,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有志;
无才。
17、“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遇到
刘备后,才有隆中决策,才有火烧连营,才有请根据课文内容和
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补充后不少于七言)有方
显;无岂有o
18、根据文意,请尝试创作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联,对千里马或
伯乐表达自己的心声。上联:;下联:o
19、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千里
马而言,伯乐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
很少能遇到伯乐。请你联系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对一个下联。上
联:良马有幸遇伯乐;下联:o
20、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千里
马而言,伯乐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
很少能遇到伯乐。请你联系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对一个下联。上
联:世上岂无千里马;下联:o
21、你认为要成为千里马应如何去做
22、学完《马说》后,你认为应该该去“识才和选才结合社
会实际谈一谈。
23、本文借千里马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称得上
是千里马的是哪两匹马,其最终主人分别是谁?
24、古往今来,曾有许多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统治者埋没甚至
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尽的感慨。请写出其中的两人及他
们发出的感慨。
25、在当今社会,你认为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请举例说明。
26、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27、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
点?
28、作者以千里马比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
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答案】
1、伯乐:识别人才,利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有才能
的人。食马者和策马者:埋没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2、提出中心论点,开篇点出论证的前提,有提挈全文的作用。
指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3、统治者昏庸浅薄,世上缺少识别人才的伯乐。
4、愤世嫉俗,对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重用人才的不满,对被
压制折人才的同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5、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
也不能被人发现,也就等于没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
决定作用。
6、反问。表达作者愤怒谴责“食马者”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语
言的气势。
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
使文章具有辛辣的嘲讽,把“食马者"的平庸无能写得淋漓尽致,增
强了语言的气势。
8、对千里马的遭遇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
人才表示强烈愤慨。
9、点明文章主旨。“不知马”三个字是文章主旨所在。
10、千里马的特性。
11、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表
达了强烈的愤慨。
12、作者主张通过伯乐发现人才。这种人才观具有片面性,选拔
人才可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
13、可以围绕千里马应充实自己并主动抓住机遇展露才华,而伯
乐应该是不拘一格来发现人才。
14、《马说》强调的是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而龚自珍则
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呼唤能拯救天下的人才。
15、言之成理即可。如: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
应具备自人推销的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的赏识,应主动地寻找机
会展示自己。
16、有志难成千里马;无才可作老黄牛。
17、伯乐,槽间千里马;刘备,隆中决策人。
18、伯乐识良马,明主觅贤才。
19、贤才无辜逢昏君。
20、人间难得九方皋。
21、此题为开放题,回答合情合理即可,如:应从“普通马"做起,
然后才能脱颖而出。
22、识才和选才的方法现在很多,如考试、自荐、组织推荐、竞
争上岗等。
23、赤兔马主人是关羽;的卢马主人是刘备。
24、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25、言之成理,例证恰当即可。如认为千里马重要:因为社会发
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
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
26、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其次应该
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于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再次,还应该
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27、言之成理即可。不同意。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
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
28、需要民主宽松的政治环境和统治者的知人善用。
五、比较阅读题
(一)《马说》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比较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
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
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
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②也。将军宜枉驾③顾之。"由是先主
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①器:用作动词,器重,重视。②屈致:委屈(他),召(他
上门)来。③枉驾:屈尊,这是请别人到某处去时的客气话。枉,委
屈。驾,车马。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
(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
(3)徐庶见先主见:。
(4)将军宜枉驾顾之之:—。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食或尽粟一石。
⑵由是先主遂诣亮。
3.【甲】【乙】两文段中统治者和刘备对于人才的态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1)犹,尚且⑵才能、才干(3)拜见、叩见(4)代词,代指
诸葛亮
2.(1)(千里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2)因此先帝就(去
隆中)拜访诸葛亮。
3.【甲】文段中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文中的统
治者对于“千里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埋没、摧残人才;【乙】
文段中的刘备听从徐庶的话,亲自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而且一连去了
三次,表现了刘备的善于纳谏和礼贤下士。(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乙】当时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
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
着的龙啊,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
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
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
(二)《马说》与《资治通鉴•周纪三》比较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乙】昭王于破燕之后①即位,与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币以招贤
者。谓郭隗曰:“诚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
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②求千里马
者。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而返。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之,
况生者乎?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必欲致士,
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师事之。于是士争
趣③燕。(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三》)
[注]①破燕之后:公元前314年,齐国攻破燕国,燕王哙被杀,
后燕昭王被大臣送归即位。②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泛指亲
近的内侍。③趣(qtl):奔赴,奔向。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以千里称也称:―O
(2)食不饱食:o
(3)不期年期:—。
(4)于是昭王师事之师:—0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
⑵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3.两文中的“千里马”都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另一
方面是指O
4.【甲】【乙】两个文段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作简要
分析。
【参考答案】
1.⑴著称⑵吃(3)满⑷把……当作老师
2.(1)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
里。
(2)何况比我贤良的人,难道会嫌路途遥远(而不来)吗?
3.日行千里的良马杰出的人才
4.都采用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甲】文段借“千里马”讽刺封
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强
烈愤懑之情;【乙】文段借“千里马"说明只有优待人才,才能吸引人
才。(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乙】燕昭王在燕国被齐国攻破后即位,(他)与百
姓同甘共苦,低下姿态用重金来招募品德高尚的人。(他)对郭隗说:
“(我)诚心(希望能)获得贤士与(他们)同治国事,来洗刷先王的耻辱,
(这是)我的愿望呀。先生您看到合适的人才,(我)一定亲自服侍他!”
郭隗说:“古时候的君主中有派亲近的内侍用千金去购买千里马的。
千里马已经死了,(就用)五百金买下马头后返回。君主非常生气,内
侍(解释)说:‘死马(您)尚且买了,何况活的呢?(天下人知道了,)
好马立刻就会送来的。'不满一年,就送来了三匹千里马。现在大王
您一定想要招引人才的话,(请)先从我郭隗开始。何况比我贤良的人,
难道会嫌路途遥远(而不来)吗?"于是燕昭王把他当作老师对待。于
是贤士们争相奔赴燕国。
(三)《马说》与《辛未闰四月即事》比较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
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
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辛未闰四月即事(节选)张九成①
如闻失一士②,每食不下咽。人才何其鲜,求一于百千。
岂独今世欤,自古皆已然。
[注]①张九成:南宋人,曾任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等官职。②士:
指人才。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O
⑵不以千里称也称:O
⑶执策而临之策:O
山
(4)岂独今世欤已:O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⑵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下列对《马说》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出了千里马与伯乐之
间的关系,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B.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它先天就“力不足",所以
只能“骈死于槽杨之间二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个“鸣”字写尽了千里马的无奈和悲
愤,充分表现了它对“食马者"的鄙视与反抗。
D.本文以“说”这种体裁记叙了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故事,表达了
作者对千里马的同情。
4.《马说》与《辛未闰四月即事》(节选)都围绕人才问题发表了
看法,请说出作者的看法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1.(1)同“祇(只)",只、仅(2)著称⑶马鞭⑷难道
2.(1)想要让它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
行千里呢
(2)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3.A【解析】B项,根据“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分析,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C项,“鄙视与反抗"理解有误,文中没有此意思。D项,“记叙了千里
马日行千里的故事”有误,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没有记叙故事。故选A
项。
4.相同点:爱惜人才(或:重视人才)。不同点:韩愈认为人才多,
但识才者少,呼吁要善于识别人才;张九成认为人才难得。
【参考译文】如果(我)听说失去一个人才,常常会(难过得)吃不
下去坂。人才多么稀少,一个人才要从成百上千人中去找。(这种情况)
难道是当今社会独有的吗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四)《马说》与《宋史•岳飞传》比较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
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
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
【乙】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
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
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
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
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鹫钝之材也。
"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
鞍甲。③褫(chi):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3)初不甚疾疾:_o
(4)日不过数升—0:—。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⑵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3.【甲】【乙】两文都谈到了人才的问题,【甲】文运用了手
法,强调;【乙】文则通过—的阐述,强调O
4.【甲】【乙】两文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⑴同“饲",喂(2)等同⑶快(4)每天
2.(1)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2)力气大,但不乱用,这才是日行千里的好马啊。
3.托物寓意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正反对比希望优秀人才能
够被识别和重用
4.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
【参考译文】【乙】绍兴七年的时候,(岳飞)觐见(皇帝),皇帝悠
闲地问(岳飞)道:“爱卿获得过上好的马没有”岳飞回答说:“我原
有过两匹(上好的)马。一匹马每天能吃几斗草料,喝一斛(当时以十升
为一斗,十斗为一斛)泉水,然而如果草料不是精制品、泉水不清洁,
那么(它们)就不接受。给它们披上鞍甲让其驰骋,刚开始(跑得)并不
很快,等到跑了百来里,才振奋精神撒腿飞跑。从午时至酉时(相当于
现在从中午11时到晚上7时)还可跑完二百里。(跑完之后)把鞍子和
甲衣卸下来,(它们)既不(大口)喘气,也不冒汗,好像没什么事儿一样。
这样的马,它食量大,但不乱吃;力气大,但不乱用,这才是日行千里的
好马啊。(可惜它们)不幸相继死了。我现在所骑的马,每天吃的草料
不超过几升,而且喂养时它并不(只)选择精良的食料,给水喝时它也
不(只)选择干净的泉水。(骑行时)缰绳还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第三版)》 课件 项目一 对计算机网络的
- 2025年01月2025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流通协会公开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12月浙江湖州市长兴县农业农村局公开招聘编外人员4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时尚北京》杂志2024年第3期
- 税法(第5版) 课件 曹越 第15章 车辆购置税;第16章 船舶吨税;第17章 环境保护税
- 11.《反对党八股(节选)》课件 【知识精研】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 《mRNA提取注意事项》课件
- 《弟子规之信篇》课件
- 《风险管理工具串讲》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全棉吊带背心连内裤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苏州2025年江苏苏州太仓市高新区(科教新城娄东街道陆渡街道)招聘司法协理员(编外用工)1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幼儿园课件:健康教案
- 2025至2031年中国助眠床垫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绵阳市高中2022级(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二诊)语文试卷(含答案)
- 常州初三强基数学试卷
- 物业服务和后勤运输保障服务总体服务方案
- 《吞咽障碍膳食营养管理规范》(T-CNSS 013-2021)
- 2025四川中烟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极兔速递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系统事业单位招聘101人笔试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苏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单元备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