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_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_第2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_第3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_第4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

一、【明课标知考点】

初中课标阅读要求“阅读文言文要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

的含义。

“文言虚词”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

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

用的,如''而、贝h乃”;第四类是起语气助词作用的,如“也、乎、

夫、焉”等。

烟台中考考查9个文言虚词:之以而其于乃为者焉

共9个,只考查基本用法与含义。

二、【知题型】

1.从考查方式看,中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单独考查,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如:给出四个选项,且

这四个选项中含有共同的虚词,或者每个选项各有两个共同的虚词,选

出其中一个与其他用法相同或不同的选项。

(2)虚词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翻译时不能丢掉虚词。

2.从考查内容方面看,“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涉及

四类:

第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虚词;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虚词;

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虚词;第四类是起语气助词作用的虚词。

三、【技巧点拨】

1.注意积累,归类识记。

第1页共11页

平时注意积累,熟记背诵书上的注释,重视那些在所学课文中出现频率

较高的虚词,注意归类识记。

2.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如:“行者休于树”一句意思是“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由此可

以推断“于”解释为“在”。

3.代入检验法。

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以将

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最通顺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

答案。

如:“而”作为连词,有以下几个义项:(1)表并列(2)表转

折(3)表修饰(4)表承接(5)表因果。在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一句中,

逐个代入理解而的意思,最后可知是表转折。

4.交换理解法。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

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

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

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如:在“乃不知有汉”一句中,我们知道“乃”解释为“竟然”,那

么在句子“乃记之而去”中可以把“竟然”这一义项代入,如果讲不

通,再换别的义项。

5.词性界定法。

第2页共11页

有些文言词语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出其词性,那意义和用法也

就迎刃而解了。

如:“且焉置土石”一句中,“且”是连词,解释为“况且”。“年且

九十”一句中“且”是副词,解释为“将近”。如果根据位置,能推断出

词性,那么意义和用法也就知道了。

6.位置分析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

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助词和指示代词;在句子中间则只能是

代词。

四、【答题步骤】

1.通读全文,理解句意,然后结合整个句子的意思去分析虚词的含

义。

2.结合语境反复推敲,确定答案。

3.代入检验,对于选择题、判断题,把各个义项代入原句中,去贯通

文意。顺畅而无滞碍的即为准确答案。

五、【答题注意事项】

1.要熟记书上的注释,答题一定要准确。

2.要紧扣语言环境。首先要理解句意,然后结合整个句子分析虚词的

含义。

六、【常考虚词归纳】

(-)【之】

第3页共11页

1.代词,(用在动词后面)可代人、事、物,译为“它、她、他(们)、

这件事”

例:操蛇之神闻之执策而临之公与之乘

(可补充:①愿陛下亲之信之②人皆吊之。③以刀劈狼首,又数刀

毙之。)

2.助词

1)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也可不

译。例:予尝求古仁仁之心。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水路草木之花

2)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附加在一个句

子的主语或谓语之间,表示这个句子不独立成句;或者只作全句的一个成

分一一主语、宾语、状语,或者是复句的一个分句。)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可补充:①子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②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③甚矣,汝之不惠。④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

巨谷中。)

3)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附着在一个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动词

的后边)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公将鼓之

(可补充:①怅恨久之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宾语+之+谓语)

例:②何陋之有?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例: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马之千里者

第4页共11页

3.动词,(前面是人名或人称代词,后面是一个地名)“往”,”到....

去”例:辍耕之垄上

4.表示时间、空间的界限,不译。

例:①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速记口诀:“之”字有三用,就是助代动。指代三人动,标志主谓音

实战演练: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③何陋之有?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⑤公将鼓之。⑥辍耕之垄上。⑦怅恨久之。

⑧具答之。⑨亲戚畔之。⑩马之千里者。

中考链接: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A.已而之细柳军B.不闻天子之诏

C.介胄之士不拜D.乏绝之处见水

答案:A解析:A中“之”是“往、到”之意,其余“之”则是“的”

之意)

2.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和例句加点字相同的是哪一项

(c)

例句:即焚之,又钞

A.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送孟浩然之广陵

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春冬之时

(二)【而】

第5页共11页

1.连词

1)表并列,可译为“而且”“又”或不译(连接的两项无主次、前后

之分,可互换位置)

例:溪深而鱼肥。蔚然而深秀者

2)表顺承,可译为“然后”“接着”“就”

例: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水落而石出者

3)表转折,可译为“可是”“却”

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学而不思则罔

4)表修饰(状语+而+动词)

例:朝而往,暮而归。面山而居

2.助词,与表时间的副词连用

俄而雪骤已而之细柳营

忽而不见既而儿醒

速记口诀:修饰并列转承递

注意:判断“修饰关系”和“承接关系”时,看前后两个动作发生的时间

是否一致。动作同时进行为修饰关系,动作有先后为承接关系。

实战演练: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环而攻之而不胜。

③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④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⑤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中考链接:

第6页共11页

1.阅读《马说》《子曰:骥不称其力》(略)

回答下列句子中加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人不知而不愠B.康肃笑而遣之

C野芳发而幽香D.乃记之而去

(答案:Ao例句与A.表转折;B.表修饰,CD.表顺承。)

2.阅读《〈论语》十二则》(略)

回答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学而时习之B.博学而笃志

C.曲肱而枕之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案:BoB.表并列,ACD.表顺承。)

D.操蛇之神闻之

3.“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A.思而不学则殆B.濯清涟而不妖

C.任重而道远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4.下面“而”字的用法,与其他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为坛而盟B.日出而林霏开

C.曲智叟笑而止之D.择其善者而从之

(三)【其】

(一)代词: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他们)、她(她们)、它(它们)”。

第7页共11页

例: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

②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陈涉世家》)

③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④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⑤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

2、代词,相当于“他的(它的)〃或”他们的(它们的)〃。

例: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吃语。(《口技》)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④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⑤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3、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①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②蹲其身,使与台齐。(《童趣》)

③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

④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记》)

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这种”〃那个”“那些”之类的词。

例: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③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④以勉其学者

也。(宋-曾巩《墨池记》)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第8页共11页

例:①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

名其一处也。

实战演练: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③其一犬坐于前。(《狼》)

④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⑤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十则》)

⑦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⑧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四)以

1、用作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

“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

“凭借”、“根据”等。

如:(1)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一一凭借

(2)虽不能察,必以情。〃策之不以其道。一一根据

第9页共11页

2、作连词

表目的时,可译作“(用)来”,“以便”;表顺接时,相当于“而”;表结果时,

可译作“以致”;

表原因时,可译作“由于”、“因为”。

如:(1)属予作文以记之一一(用)来

(2)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4)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

3、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

如:(1)皆以美于徐公。

4、特殊用法通假字,通“己”,已经。如:固以怪之矣。

实战演练:①虽不能察,必以情。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④以伤先帝之明

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⑥卷石底以出。

⑦皆以美于徐公。⑧固以怪之矣。

【中考链接】

1.“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c)

(2分)

第10页共11页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

2、“而”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B)(2分)

A.云归而岩穴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