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全册教案(表格式)_第1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全册教案(表格式)_第2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全册教案(表格式)_第3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全册教案(表格式)_第4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全册教案(表格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共需要8课时

课题第1单元方程

安排为第1课时

教学页数:教科书第1〜2页,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内容知识点: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

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教学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

目标

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

难点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

教学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准备2.学生准备:

师生互动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天平。知道这是什么吗?你知道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

的吗?说说你的想法。

如果天平左边的物体重50克,右边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

衡的呢?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1)出示例1图。

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把它写出来。

50+50=100(板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结果相等;等式用等号连

接)

学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

过式)

程2、教学例2。(1)出示例2图。

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一边物体的质量多)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

板书:x+50>100x+50=150X+50<200x+x=200

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式子分类,应分为几类?为什么?

指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叫做等式,而这些等式与前面所看

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数)

知道像x+50=100,x+x=100这样的等式叫什么吗?(方程)

说说什么是方程?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

知数、等式)

(2)讨论: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

程是特殊的等式。他们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3、教学''试一试"。独立完成,完成后汇报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每题中的方程哪个更简洁一些?

指出:像500+2=x,20—12=*虽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时应

尽量避免这样X单独在等号左边或右边的方法。

4、完成''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独立完成判断后说说想法。

(2)完成第2、3题。

交流所列方程,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能说说每个线段表示的意思吗?方程怎样列呢?

小组中交流列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理解题意,说说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列出方程并交流。

3、完成练习一第3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方程

50+50=100x+50>100x+50=150堂

板书等式检

练习一第1〜3题。

设计方程测

X+50<200x+x=200内

教学

探讨

反思

课时共需要8课时

课题第1单元方程

安排为第2课时

教学页数:教科书第3〜4页,例3、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4〜6题。

内容知识点: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的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

教学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目标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和交流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

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难点

教学1.教师准备:天平一副

准备2.学生准备:

师生互动二次备课

一、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取出天平,情景引入。

天平的两边一样重吗?

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的祛码质量写一个等式吗?

现在的天平使平衡的,左边加上一个10克的祛码,这时天平会怎样?

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可以怎么办?

(2)在另一边添上一个10克的祛码。

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再写一个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

关系吗?(20+10=20+10)通过刚才的演示和相应的两个等式,

想一想,第二个等式与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什么

共同的地方?(等式两边同时加上10,所得结果还是等式)

(3)出示第2组天平图。观察这两幅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

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分

过别列出两个等式吗?板书:x=50x+20=50+20

程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现什么?

(4)出示第3、4组天平图。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

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用等式表示第3组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变

化前和变化后的关系吗?50+a=50+a50+a-a=50+a-a

通过这一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看第3组天平图有什么发现?能用等式表示变化前后的关系吗?

X+20=70x+20—20=70—20

(5)归纳等式性质。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出了两个结论,能把这两

个结论结合起来说一说吗?

(6)完成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填写,交流想法。

2、教学例4。出例4

(1)利用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2)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谁知道X的值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谁能根据等式的性质使方

程的左边只剩下X?在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

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10之前,要先写''解",表示开始解方程了。

X+10=50

解:X+10-10=50-10……根据等式性质

X=40……化简等式

X=40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可以怎样检验?如果方程的左右两边

相等,说明什么?如果不相等呢?学生集体进行检验。

(3)小结。从刚才写''解",一直到求出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

叫做解方程。大家回忆一下解方程的过程,你认为解方程时要注意

什么?(写''解",等号对齐,解完要检验……)

(4)完成试一试。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可以怎样做?

(5)完成练一练第2题。独立尝试解答,集体核对。说说想法。

每题中,应该怎样做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如果检验每题汇总X的值

是否正确,应怎样检验?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题。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可以怎么做?X

的值正确吗?口头检验。

2、独立完成练习一第5题。

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完成练习一第6题。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什么是等式的性质?什么是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随

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X+10=50

板书检

解:X+10-10=50-10……根据等式性质(1)写''解"练习一第4—6题

设计X=40……化简等式(2)等号对齐测

(3)检验容

探讨

反思

课时共需要8课时

课题第1单元方程

安排为第3课时

教学页数:教科书第6页练习一的第7〜12题。

内容知识点:正确地解方程及检验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性质。

教学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及检验。

目标3、使学生在学生与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动

检验等习惯,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

正确地解方程及检验

难点

教学1.教师准备:小黑板

准备2.学生准备:

师生互动二次备课

一、基础知识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18+17=3512—a=4x+12=38

45-x<30x=14+2845-13=x+16

2、当x=18时,是下面哪几个方程的解。

18+x=1818-x=0x+15=33

X-10=8x-18=18x+3=18+3

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这里的方程与前面所学解方程的过程比较有什么不同?

省略了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优点?

在解方程时,先在头脑中想好方程两边应同时加上或减去什么数,

过但书写时可以省略。同学们在解方程时可以照这种方法解。

程2、完成练习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要按照上一题的方法适当省略,简化过程。

(2)集体核对,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完成练习一第9题。

知道每题错在哪里吗?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应该怎样改正呢?独立完成改错。

4、完成练习一第10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在小组中交流,每人选择一题说思考方法。

(3)错误汇报。

说说错误的原因与正确方法。

5、完成练习一第11题。

根据图意怎样列方程?(x+10=50+20)

应该先算哪一步?

方程右边两个数可以相加,应该先加起来。

第2题怎样列方程?

独立完成解答,集体核对。

6、完成练习一第12题。

''两人用去的钱同样多”什么意思?

你能用一种方法来表示题中的相等关系吗?

(1本练习本+3枝铅笔=7枝铅笔)

你看出了什么?(1本练习本相当于4枝铅笔)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方程用处大吗?

解方程

X-20=30随堂

板书

X=30+20检测练习一的第7〜12题。

设计

X=50内容

教学

探讨

反思

课时共需要8课时

课题第1单元方程

安排为第4课时

教学页数:教科书第7〜8页,例5、例6,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内容知识点:对等式的性质进一步的理解,解含有乘、除法的方程。

1、使学生在情景中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使等式“,

教学

会用等式的这个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目标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念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

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

对等式的性质进一步的理解,解含有乘、除法的方程。

难点

教学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准备2.学生准备:

师生互动二次备课

一、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1)我们已学会根据''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结果

仍是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继续学习解方程的知识。

(2)出示例5第一组图。

根据左边的图,你能列出等式吗?(x=20)右边的图与左边的

图比较,有什么变化?你认为天平还会平衡吗?你能根据右边图物

体的质量相等关系再列出一个等式吗?(2x=20x2)

这个等式又告诉我们什么呢?在小组中说说你的发现。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如果20=20的左右两边同时乘3,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吗?用

等式如何表示?(20x3=20x3)如果左右两边同时乘0呢?

(3)出示第二组图。

左边的图能看懂吗?用等式怎样表示?(3x=20x3),也就是3x

=60o左边的图与右边的相比,物体的质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天平还会平衡吗?你能根据质量的变化情况列出等式吗?

学这又说明了什么?(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

过然是等式)自己写一个等式,并把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看看

程结果还是等式吗?尝试练习,汇报。有什么发现?两边同时除以0

呢?为什么?

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4)归纳。通过对两组图的观察,你认为等式又有什么性质呢?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指出: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练一练第1题。x+6x6和0.7X+0.7化简后应是多少?

2、教学例6。

(1)出示例6。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你能根据这个数量

关系列出方程吗?(40x=960)40、x、960各表示什么?

应该怎样解这个方程呢?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在书上完成,展示学生解题过程。

40x=960

解:40x4-40=9604-40

X=24

检验:40x24=960

答:试验田的宽是24米。

如何检验?谁能说一说解这个方程,最关键是什么?

(2)完成试一试。

要使左边只剩下X,应该怎么办?独立完成解答,集体核对。

(3)完成练一练第2题。

说说每题应该怎样解,独立解答。汇报解题过程,集体核对。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1题。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2、完成练习二第2题。每题中解方程时分别省略了什么?指我

们在解答时,也可用这样的方法。

3、完成练习二第3题。

独立完成,展示作业,集体核对。

4、完成练习二第4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数量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得到的知识?

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

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40x=960随堂

板书

解:40x4-40=9604-40检测练习二第1〜4题。

设计

X=24内容

检验:40x24=960

答:试验田的宽是24米。

教学

探讨

反思

课时共需要8课时

课题第1单元方程

安排为第5课时

教学页数:教科书第8〜9页,例7、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5〜7题。

内容知识点:通过数量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

2、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

目标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

通过数量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教学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准备2.学生准备:

师生互动二次备课

一、教学新课

1同学们己经学会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方程,我们还

可以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板书:列方程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例7。

(1)出示例7的情景图。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小刚跳高成绩比小军少0.06米",你知道其中含有怎

样的数量关系吗?小军的成绩一小刚的成绩=0.06米

运用这个数量关系解题时,哪个量是未知的?(在小军的

成绩上打"V")''小军的成绩”是未知的,我们可以用未知数、'x"

来表示,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先把未知的量设为、'x”,

同时要先写''解"。

示范:解:设小军的跳高成绩是X米。

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可以怎样列方程呢?X—1.39=

0.06

在小组中说说:X、1.39、0.06及方程的左边,右边各表示

什么?看看列出的方程是否符合数量关系。会解这个方程吗?

X—1.39=0.06

过X=1.39+0.06

程X=L45

(2)小结方法。

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谁来说说,我们是

怎样列出方程的,解答过程中要主意什么?

3、试一试。(1)读题,理解题意。哪一个条件告诉我们

题中的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什么?(非洲象的体重、33=蓝

鲸的体重)根据这个数量关系怎样列方程?

解:设这头非洲象大约重X吨。

33x=165

X=165+33

X=5

答:这头非洲象大约重5吨。

4、完成练一练。

(1)完成第1题。题中有怎样的等量关系?方程怎样列?

独立完成解答并检验。

(2)完成第2题。知道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单价、

数量、总价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呢?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5题。

1)理解每幅图的意思。(2)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3)

独立列式解答。

2、完成练习二第6、7题。

(1)独立完成。2)交流汇报,集体核对。根据什么数

量关系来列方程的?你是怎么想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你获得的新

知识是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主意的?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军的成绩一小刚的成绩=0.06米

解:设小军的跳高成绩是米。

X随堂

板书X-1.39=0.06

检测练习二第5〜7题

设计X=1.39+0.06

内容

X=1.45

答:小军的跳高成绩是L45米。

非洲象的体重x33=蓝鲸的体重

教学

探讨

反思

课时共需要8课时

课题第1单元方程

安排为第6课时

教学页数: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第8〜12题。

内容知识点:通过数量间的关系,列方程解觉实际问题。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列方程解

教学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标2、在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

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

通过数量间的关系,列方程解觉实际问题。

难点

教学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准备2.学生准备:

师生互动二次备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今天我们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一些练习。板书课题:列方程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基础练习

1、先设要求的数为X,并列出方程。(不解答)

(1)一个数的20倍是70,求这个数。

(2)38比什么数多19.5。

(3)4.7与哪个数的和是11。

在小组中完成并交流。

汇报,集体核对。

2、完成练习二第8题。

独立完成,巡视指导。

汇报方法。

你是怎么想的?

先把的值代入左边的式子,计算出结果后,再与右边的

教X

学数比较大小。

过二、提高练习

程1、完成第9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已知哪些量?要求什么?

已知量与未知量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3)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3、完成第10、11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独立完成,展示作业。

说说思考的方法与过程。

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列方程的?

(3)要注意单位名称的书写,在设句和答句时不能写错。

4、完成第12题。

(1)理解题意。

在什么条件中找数量关系?含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2)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三、课题总结

通过学习,大家可以发现实际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

方程解决,谁能说说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关键是什么?

随堂

板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检测练习二第8〜12题

设计

内容

教学

探讨

反思

课时共需要8课时

课题第1单元方程

安排为第7课时

页数:教科书第12〜13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4题。

教学

知识点:加深等式与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内容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一般步骤,会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等式与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的理解。

教学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目标2、通过练习与运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一般步骤,会列方程解决

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加深等式与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难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一般步骤,会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准备2.学生准备:

师生互动二次备课

一、回顾与整理

1、谈话引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你能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吗?什么是方程?什么是解

方程呢?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

2、组织讨论。

(1)出示讨论题。

(2)小组交流,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你是怎么获得这个知识的?我们在学习这个知识时运用

了什么方法?

(等式与方程都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

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等式性质:)

学(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过3、小结。

程同学们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掌握得很好,我们不仅要理解

概念和意义,还要会熟练地运用。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1)独立完成计算。

(2)汇报与展示,说说错误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

2、完成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你用怎样的方法连线的?(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把X的值代入方程。)

3、完成第3题。

(1)列出方程,不解答。

(2)你是怎样列的?怎么想的?大家同意吗?

(3)完成计算。

4、完成第4题。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指出:抓住基本关系列方程,y也可以表示未知数。

三、课堂总结

通过回顾与整理,大家共同复习了有关方程的知识,你还

有什么疑问吗?

整理和复习(1)随堂

板书''练习与应用“第1〜

等式性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关系检测

设计4题。

解方程内容

教学

探讨

反思

课时共需要8课时

课题第1单元方程

安排为第8课时

页数:书第13〜14页,''练习与应用”第5〜7题,''探索与实践”第8〜9题及''评

教学

价与反思”。

内容

知识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1、通过练习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提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目标

3、通过评价与反思,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

的信心。

教学重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难点

教学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准备2.学生准备:

师生互动二次备课

一、练习与应用

1、谈话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板书课

题。

2、指导练习。

独立完成5〜7题。

展示交流。

集体评讲。

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

在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步骤、格式、检验)

二、探索与实践

1、完成第8题。

理解题意,完成填写。

小组中交流第一个问题。

汇报自己发现。

把得到的和分别除以3,看看可以发现什么?可以得出什

教么结论?

学独立解答第二个问题。

过你是怎么解答第二个问题的?

程指导解答第三个问题。

试着连续写出5个奇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怎样求n的值呢?

5个连续偶数的和有这样的规律吗?试试看。

2、完成第9题。

小组中讨论方法,巡视指导。

可以先把左边的两边都去掉两个苹果。

1个梨=3个苹果

再根据右边图:3个苹果=6个狒猴桃=1个梨

三、评价与反思

在小组中说说自己对每次评价指标的理解。

自我反思与评价。

说说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四、阅读''你知道吗"

可以再查找资料,详细了解。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了哪些收获?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随堂

板书

按顺思路检测''练习与应用”第5〜7题

设计

按数量关系式内容

教学

探讨

反思

课时共需要3课时

课题第2单元确定位置

安排为第1课时

教学页数:书第15页例1、练一练,练习三1〜3题。

内容知识点:歹U、行的含义。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

教学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目标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

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

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难点

教学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准备2.学生准备:

教师生互动二次备课

学一、情境引入

过出示例1的情境图。从班级的座位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程有个小朋友叫小军,你知道他坐在哪里吗?

你觉得用这样的方法描述小军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揭示课题并板书。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教学新课

1、教学用数对表示位置。

(1)介绍列、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在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半从前往后数。

这叫什么?这是第几列?这是第几行?

指第1列第1行的图问:这一位同学在第几列第几行?

小军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

(2)出示抽象图。

如果把每个学生的座位用圆圈表示,每一行有几个圈呢?一

共要画几列呢?图中的第1列在哪里?第1行呢?

谁能像这样标出其他的列和行?

第4列第2行在哪里?第3列第4行在哪里?

同学们在明白了列和行的含义后,现在能正确、简明的确定

位置了吗?

(3)用数对表示位置。

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在数学上可以用数对表示为(4,3)。

你知道这个数对含义吗?数学中的4表示什么意思?3呢?

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

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用小括号括起来。

师指抽象图中任意一个圈问:请你用数对表示。

2、完成''练一练"。

你能找到第2列第4行的位置?有数对怎样表示?(5,5)

表示什么呢?是图上的哪个圈?两个、'5"表示意思一样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1题。教室里的座位共有几列几行呢?

第1列第1行是哪个同学的座位?用数对怎样表示你能说说

自己的座位在第几列第几行吗?用数对怎样表示?

2、完成练习三第2题。第3列的两块瓷砖有什么共同特

点吗?第4行的两块瓷砖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写出的两个数

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完成第3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学习用数对确

定位置的方法对你以后有什么指导作用呢?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随堂

板书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

检测练习三1〜3题。

设计几行;

内容

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用小括号

括起来。

教学

探讨

反思

课时共需要3课时

课题第2单元确定位置

安排为第2课时

教学页数:书第16页例2、练一练,练习三第4题

内容知识点: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熟练运用数对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位置。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物体的位置,提高

教学

学生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目标

2、进一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

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熟练运用数对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位置。

难点

教学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准备2.学生准备:

师生互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引入(出示图)

教第4行ooooooo

学第3行oooo•oo

过第2行oo•oooo

程第1行oooooo•

第第

1....7

歹U歹u

请用数对表示图中A、B、C的位置。

A(3,2)B(5,3)C(7,1)

你是怎么确定位置的?说说你的想法。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o

(1)出示没有标出行与列的公园平面图。

你能试着标出平面图有几行几列吗?尝试标行与列。

(2)出示完成的方格图。

图中行与列的标法与上节课所学例题及练习题的标法有

什么不同?

说说:第3列是哪一条线?第5列是哪一条线?第3行是

哪一条线?第5行是哪一条线?

想一想,怎样用数对表示书报亭的位置?(2,3)

(3)分组讨论:儿童乐园等其他景点的位置怎样用数对表

示?谁能说说确定景点位置时可以怎样找?

(4)观察比较。

看一看,表示儿童乐园与书报亭位置的数对有什么特征?

这说明什么呢?

还有哪些景点的位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呢?

2、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你是怎样找到这些点的?围成的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2)完成第2题。

D点和E点应该怎样表示呢?''顺次连接A、D、E、C、A”

是什么意思?

围成的是什么图形?怎样检验对边是否平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4题。

怎样用数对表示试验小学和图书馆的位置?实验小学

(5,5)中两个5表示的意思是否一样?(3,2)(2,3)

表示的位子哈相同吗?为什么?你能找出这两个位置在吗?

2、完成练习三第5题。

四、自学''你知道吗"学生介绍自己了解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了什么收获?对于用数对确定位置又有了哪

些新的认识?说说在确定位置时我们可以怎样找?

随堂

板书练习三第4题

用数对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位置检测

设计

内容

教学

探讨

反思

课时共需要3课时

课题第2单元确定位置

安排为第3课时

教学页数:书第19〜21页,练习三第5〜8题。

内容知识点: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目标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

用数对确定位置

难点

教学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准备2.学生准备:

教师生互动二次备课

一、基础练习

程下面是某一地区的平面图。(平面图的图片):

1、用数对标出环球大厦和购物中心的位置。

2、图中(11,4)表水的位置是()。

3、()和()在同一行上。

4、小明从公园门口出来,到书店该怎样走?

二、提高练习

1、练习三第5题。

(1)理解题意,明白''行心歹『'表示的意思。

(2)根据(x,5)这个数对,说说x表示的是列数还是

行数?

根据这个数对能确定什么?它表示的可能是哪个班?

(3)在小组中说说第(3)小题。

这里的x,y可能表示哪些数?为什么?

2、完成练习三第6题。

(1)理解题意,明确鲜花和绿色植物都应放在方格线的

交点上。

(2)在小组中设计交流。

(3)展示作业,汇报。

3、完成练习三第7题。

平移后顶点位置的数对什么变化乐,什么没变?第一个怎

么变化的?说说顺次连接四个点得到了什么图形?

4、完成练习三第8题。

棋盘上的列车行分别用什么表示?

用g2表示白王,和数对表示的方法相同吗?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黑车从C6〜C2,是怎样前进的?

三、阅读''你知道吗"

四、课堂总结

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学们说说在

哪些领域会用到这个知识呢?学好这个知识对于大家今后的

学习、生活都有重要的作用。

随堂

板书

用数对确定位置检测练习三第5〜8题

设计

内容

教学

探讨

反思

课时共需要6课时

课题第3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

安排为第1课时

教学页数:教科书第22〜23页,例1、例2、练一练,练习四第1〜4题。

内容知识点: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用举例的方法求10以内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

目标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

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难点

教学1.教师准备: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8张,边长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各一个。

准备2.学生准备:

教师生互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