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技论文撰写一般规范1论文题名的拟定个汉字,或100个英文字符。技界公认的缩写,才可使用。符号、希腊字母等)、公式、不常用的专业术语和非英语词汇等。2摘要的撰写及关键词的选取2.1摘要撰写规范摘要应包括以下内容概要:(1)研究目的:研究工作的前(3)研究结果:实验(或观察)的结果、数据、获得的效果、性能等;(4)结论:对结果的分析、比较、提出的问题、为了确切、简洁、完整、清楚地表述本文的重要核心内容,摘要中可适当强调研究中的创新、重要之处,但不要使用评价性语言;尽量包括论文中的主要论点和重要的论证或结果数据。应避免引用文献和使用图表;避免使用非同行熟知的缩写,如确有需要,应在缩写符号第一次出现时给出其全称。为方便检索系列转录,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表达式、角标和希腊文等特殊符号。(1)中英文摘要应简洁、完整、不加背景信息及评论性文字。(2)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个层次。(3)应包含重要结果数据(数据应与正文一致)。(4)中英文摘要应一致(包括数据)。(5)字数:中文200~300字左右,英文300~400words。请注意英文摘要时态和表述方式。一般,实验方法用过去被动态,结果、结论用现在(1)关键词是科技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应具有关键性,对全文内容具有串联作用,应便于检索和索引;必须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2)一般每篇论文可选取5~8个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3脚注(论文第1页)中包含的内容(1)通讯作者(本文涉及课题负责人的信息):姓名、学历、职称、研究方向、(2)基金项目(本文涉及课题获得的基金资助项目名称及项目号):基金项目正式名称(项目号)。没有也请注明。4正文的撰写4.1引言(1)介绍研究背景:尽量准确、清楚且简洁地指出所探讨问题的本质和范围,在背景介绍和问题的提出中,应优先引用相关研究中的经典、重要和最具说服力的文献。力戒刻意回避引用最重要的相关文献,或者不恰当地大量引用作者本人的文献,注意引用文献的时效性。(2)提出研究问题:通过对研究背景的介绍,指出存在的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指明本文中要探讨的问题,即指出问题并阐明研究动机。(3)阐述研究目的:旨在将作者研究的任务具体化,并指明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本研究的贡献或创新点。切忌使用自我评价用语,例如首次提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4)解释或定义专门术语或缩写词:以帮助读者阅读。引言中常见问题如下:(1)一般性叙述太多;(2)同一观点文献引用太多;(3)缺少对同行工作的评价;(4)对同行工作评价不恰当;(5)未说明研究的原创性、先进性和学术价值;(6)包含了结果或结论中的内容。4.2实验方法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是,研究结果能够被重复。而快速判断结果能否被重复的途径就是作者所描述的实验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的基本内容与写作要点:(1)对实验用材料的描述应清楚、准确。应该清楚地指研究对象(样品或产品)的成分含量(质量分数/质量比、体积分数/体积比、原子分数/原子比、等)、制备方法及数量。对于实验用材料的名称,应采用国际同行所熟悉的通用名。(2)对实验方法的描述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在描述中应给出足够的细节信息以便让同行能够重复实验,避免混入有关结果等内容。如果方法新颖、且不曾发表过,应提供所有必需的细节;如果所采用的方法已经公开报道过,则引用相关的文献即可。(3)制备及实验设备等不必单独列出,可融入到制备及实验方法中。4.3结果与分析讨论结果是整篇论文的立足点,也可以说是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结果中通常包括的主要内容与写作要点:(1)对实验或观察结果的描述应高度概括和提炼,不能简单地将实验记录数据或观察事实堆积到论文中,应当突出具有科学意义和代表性的数据。(2)数据表达可采用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形式。如果只有一个或很少的测定结果,在正文中用文字描述即可;如果数据较多,可采用图表形式来完整、详细地表述,文字部分则用来指出图表中资料的重要特性或趋势。(3)适当说明原始数据,以帮助读者理解作者对结果的说明、解释、与模型或他人结果的比较等,清楚地了解本文研究结果的意义或重要性。讨论的重要性在于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推断,并说明作者的结果是否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是否提出了新的问题或观点等。因此讨论时应避免讨论的基本内容与写作要点:(1)对结果的解释要重点突出,简洁、清楚。讨论的重点应集中于作者的主要论点,尽量给出研究结果所能反映的原则、关系和普遍意义。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内容应基于研究结果中的实验结果,不能出现新的结果数据或发现。(2)推论要符合逻辑,避免实验数据不足以支持的观点和结论。根据结果进行推理时要适度,论证时一定要注意结论和推论的逻辑性。(3)观点或结论的表述要清楚、明确。尽可能清楚地指出作者的观点或结论,并解释其支持还是反对已有的认识。4.4结论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以(1)、(2)……形式列出重要结果结论。结论中阐述的内容包括:(1)作者本人对该项研究的主要认识或论点,其中包括最重要的结果数据等、结果的重要内涵、对结果的说明或认识等。(2)总结性地阐述该研究结果可能的应用前景、研究的局限性及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方向。5语言文字、符号要求(1)语言表达要科学、精炼,措词严谨,逻辑严密。(3)图、文、表的表达(如曲线变化趋势)、数字、符号等应一致。(4)图文中,外文字母、变量、上下标必须说明其含义(一种符号只能有一种含义,反之亦然),并分清其大小写、黑白体、正斜体。变量——斜体;单位及英文缩写含义符号——正体。(5)文中计量单位务必使用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量和单位》中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非国际单位,务请换算成国际单位。(1)文中只附必要的图表。图题、表题应注明材料名称、条件等,使图表具有自明性,并以中、英文对照形式著录。图、表上的内容:变量名称及单位、图注、表注、分图题等只以英文形式标注。(2)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可加横辅线)编排。表中内容勿与图重复。(3)由于来稿中的插图质量参差不齐,需要编辑部重新进行规范化修改。为了提高插图质量,请提供计算机绘图文件:即用Origin生成的ORG或OPJ文件,或用Excel生成的XLS文件。如果已将图插入在正文中并可以在正文中通过双击进入相应软件窗口对图进行修改,则不必单独提供图文件,否则请单独提供图文件。(4)测试仪器或数码相机摄制的照片提供原始数据存盘的高精度清晰文件,否则请提供原照片(不要扫描图片)。所提供的照片应为层次分明的黑白照片。照片应有标尺(非放大倍数)。(5)为简洁、清晰,只有小差异的图题请合并成一个大图题,再以(a)、7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要求(1)参考文献注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1],[2]…)。参考文献具体注录格(2)务请核对每一篇参考文献,以确保引用无误。(3)请检查正文中参考文献是否严格按照顺序编码引用,正文中所引参文序号、作者姓名与参考文献注录是否一致。(4)至少写全参考文献中前3位作者姓名,应按照姓前名后的顺序书写。如为英文刊,姓全写,名可缩写。如果不能确认名和姓,均写全称。(5)如为中文期刊,参考文献后应列其对应英译项,期刊英文刊名注全称。(6)参考文献只择最主要的列入(一般应不少于10条),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为保证该文的新颖性及与复合材料的相关性请尽可能参引复合材料领域学报近两年刊登的相关文献。本刊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几种主要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1专著(图书,学位论文,多卷书等)[序号]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任选,如译者).版本项(第一版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获取和访问路径(网址).[4]PeeblesPZJr.Probabil2专著中的析出文献(论文集,书,匯编等)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获取和访问路径(网址).Ltd,1997:119-187.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WAJr,SodemanWA.Pathologicphysiology:Mechanismsofdisease.Philadelphia[4]白书农.植物开花研究[M]//李承森.植物科学进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46-163.3连续出版物(期刊)[序号]作者.文章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页码.获取访问路径(网址).合材料学报,2004,21(1):119-124.propertiesofPVCtougheningofpoly(vinylpiezoelectric-piezomagneticPekinensis,2006,42(3):4专利文献[2]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中国,881056073[P].1989-07-26.5科技报告NA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