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经济学课件(第三章)_第1页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经济学课件(第三章)_第2页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经济学课件(第三章)_第3页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经济学课件(第三章)_第4页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经济学课件(第三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本章要点:土地报酬规律的内涵与运用土地集约经营含义与制约土地经济学…第三章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本章要点:土地经济学…1第一节土地报酬规律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出二、马克思等对报酬递减规律的批判三、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四、结论土地经济学>第三章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第一节土地报酬规律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出土地经济21、早期西方经济学家①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后期人物杜尔阁②1777年英国农场主安德生《谷物法性质的研究》③1815年英国为威斯特《资本用于土地》④1817年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⑤1826年马尔萨斯《论人口原理》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出土地经济学>第三章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1、早期西方经济学家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出土地经济32、近代西方经济学家①1890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边际概念②1900年克拉克《财富的分配》:边际生产力概念,生产递减规律,劳动生产递减规律。③1922年布林克曼《农业经营经济学》:强调土地收益递减法则。④1979年萨缪尔森《经济学》:递减的收益最终势必出现。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出土地经济学>第三章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2、近代西方经济学家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出土地经济43、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LDLR)的批判①确立了土地利用上合理应用资本、劳动和科学的积极意义;②揭露了把LDLR奉为永恒的普遍规律以此掩盖剥削关系的谬论;③否定了LDLR的普遍意义和绝对性;④认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追加劳动和资本的范围较小。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出土地经济学>第三章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3、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LDLR)的批判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5

基本结论1:

从土地利用的全过程来看,土地报酬是随着单位面积土地上劳动和资本的追加投入,先递增然后递减; 如果出现科技与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使土地利用在生产资源组合上进一步趋于合理,则又会转向递增。而一俟技术与管理水平稳定下来,将会再度趋于递减。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出土地经济学>第三章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基本结论1: 从土地利用的全过程来看,土地报酬6 土地肥力与土地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趋势,在土地合理利用条件下总的趋势是递增的,但若利用不当也会趋于下降和衰退,关键在于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主导作用。

基本结论2: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出土地经济学>第三章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土地肥力与土地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趋势,在土地合理利用条件下7

基本概念1:1.总产量TP(totalproduction)2.平均产量AP(averageproduction)AP=TP/XX:变量资源的投入量3.边际产量MP(marginalproduction)每增加一单位变量资源所能增加总产量的数量。MP=△TP/△X=dTP/dX二、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土地经济学>第三章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基本概念1:二、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土地经济学>8基本概念2:

4.报酬R(return):生产中某项变动要素的生产力5.

土地报酬LR(landreturn):指土地的产出与土地投入的对比关系;资本的报酬?!6.生产弹性(elasticity):指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比例关系

MP/AP=(△TP/△X)/(TP/X) =(△TP/TP)×(X/△X) =(dTP/TP)/(dX/X)二、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土地经济学>第三章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基本概念2:二、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土地经济学>第9TPPAPPMPP第三阶段第二阶段第一阶段XPMDQRINTI‘0土地报酬三阶段曲线图二、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土地经济学>第三章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TPPAPPMPP第三阶段第二阶段第一阶段XPMDQRINT101、第一阶段:原点O至平均产量最高点对应的Q点总产量(曲线):I’点为拐点,OI’曲线下凸,生产弹性由1增至最大,总产量增长较快,为报酬递增阶段;I’N曲线上凸,生产弹性由最大减至1,总产量增长趋缓,为报酬递减阶段;边际产量(曲线):边际产量递增达到最高点M,此后递减至D点;平均产量(曲线):由O点递增至最高点D;三、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土地经济学>第三章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1、第一阶段:原点O至平均产量最高点对应的Q点三、112、第二阶段:从Q点至R点

总产量(曲线):

由N点递增至最高点T,生产弹性由1逐渐降至为0;

边际产量(曲线):

由D点递减至R点为0;

平均产量(曲线):

由最高点D开始递减.三、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土地经济学>第三章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2、第二阶段:从Q点至R点三、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土地123、第三阶段:R点以后

总产量(曲线):

由最高点T递减,生产弹性为负数;

边际产量(曲线):

由0变为负数;

平均产量(曲线):

继续下降三、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土地经济学>第三章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3、第三阶段:R点以后三、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土地13

1、在第一阶段,每投入一单位变量资源都能使产量急剧增加,使总报酬、平均报酬递增,由于投入的变量资源与固定资源(土地)在配合上数量的不足,影响了生产潜力的充分发挥,故在变量资源充裕条件下,应追加投资。四、分析结论土地经济学>第三章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1、在第一阶段,每投入一单位变量资源都能使产量急剧增14

2、在第二阶段,虽然边际报酬和平均报酬同时递减,但总产量却不断上升,投资对生产没有妨碍,故合理利用土地和投入变量资源的适应范围应在此阶段。四、分析结论土地经济学>第三章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2、在第二阶段,虽然边际报酬和平均报酬同时递减,但15

3、在第三阶段,变量资源投入过多,超出了土地的受容力,不仅边际报酬负增长和平均报酬进一步递减,而且总报酬亦递减,投入产出效果上已无利可图,为投资终止阶段。四、分析结论土地经济学>第三章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3、在第三阶段,变量资源投入过多,超出了土地的受容力,16

4、变量资源与固定资源在配合比例上的协调程度,决定了土地报酬(收益)和生产力,即土地利用和各变量资源利用效果的大小。四、分析结论土地经济学>第三章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4、变量资源与固定资源在配合比例上的协调程度,决定了土17思考与讨论3-1资源利用和配合的最适度点究竟应在第二阶段的哪一点?如何确定?思考与讨论3-1资源利用和配合的最适度点究竟应在第二阶段的哪18第二节土地集约经营一、集约度二、集约经营三、土地受容力四、土地集约利用土地经济学>第三章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第二节土地集约经营一、集约度土地经济学>第三章19

集约度(thedegreeofintensity):

每单位面积上所投劳动和资本的多少。

用公式表示:I=(A+K+Z)/FI: 经营集约度;A: 工资费用;K: 资本消耗;Z: 经营资本所需支付的利息;F: 用地面积

一、集约度土地经济学>第三章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集约度(thedegreeofintensit201、集约经营(intensivemanagement):

单位土地面积上使用高比率的变量投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2、集约边际(intensivemargin):

集约度最高的限度。MR=MC3、粗放经营(extensivemanagement):

大面积土地投入变量低比率的经营。二、集约经营土地经济学>第三章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1、集约经营(intensivemanagement):二214、粗放边际(extensivemargin):集约度最低的限度。MR=MC5、耕作边际(marginofcultivation):精耕边际:在优等地上加深耕作集约度所应有的界限。粗耕边际:在劣等土地或边际土地上所进行的粗放耕作,亦有一种限度。二、集约经营土地经济学>第三章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4、粗放边际(extensivemargin):二、集约经22土地肥沃度不同与生产成本之变化表土地等级耕作费用总收获量边际报酬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元)(公斤)(公斤)(元)(元)上等地1010.010.01.0001.0002024.614.60.6840.8133045.020.40.4900.6674060.015.00.9650.6665071.711.70.8560.6976079.57.81.2820.7547083.54.02.5000.838中等地

108.08.01.2501.2502020.012.00.8331.0003035.015.00.6660.8574046.711.70.8560.8565054.57.81.2820.917下等地105.55.51.8181.8182015.510.01.0001.2903023.37.81.2821.2824026.83.52.8571.492土地经济学>第三章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从右表中能获取什么信息,能得到什么结论?土地肥沃度不同与生产成本之变化表土地耕作费用总收获量边际报酬23

1、土地受容力(landcapacity):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土地资源与其它生产资源最佳配合比例所能受容其它变量资源的数量。2、土地生产效率(productionefficiency):指土地资源与其它生产资源配合至最佳比例时,所获报酬与所费成本的比例。

三、土地受容力土地经济学>第三章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三、土地受容力土地经济学>第三章土地报酬与土地经243、土地集约利用

农地合理集约度的确定: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和投入能力;土地本身的肥力,包括土壤化学结构、有机质含量、土地位置、交通条件等。三、土地受容力土地经济学>第三章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3、土地集约利用三、土地受容力土地25三、土地受容力3.土地集约利用:农地合理集约度的确定

根据对某地227户农户的耕地经营投入产出调查,经过整理和计算,以劳动力和物质费用作为两个投入变量,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通过检验1X2; 式中Y为种植业总收入;X1为劳动力投入;X2为种植业支出.试求该地农户耕地上要素投入的生产弹性,总生产弹性,平均的边际劳动力投入收益和边际种植业支出收益?并根据这些指标进行土地集约利用的决策分析. 已知道耕地总面积亩,投劳个,种植业支出元,种植业收入元.三、土地受容力3.土地集约利用:农地合理集约度的确定263.土地集约利用:农地合理集约度的确定E1=(dy/y)/(dx1/x1)=(dy/dxE1+E2=0.855<1,投入产出递减阶段MR1=dy/dx1=0.146y/x1=2.8052,MR2=dy/d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