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与周期系-课件_第1页
原子结构与周期系-课件_第2页
原子结构与周期系-课件_第3页
原子结构与周期系-课件_第4页
原子结构与周期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子结构与周期系1PPT课件原子结构与周期系1PPT课件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803年,道尔顿原子模型1904年,汤姆孙原子模型+-++---+1911年,卢瑟福原子模型1913年,波尔原子模型1927~1935年,电子云模型2PPT课件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803年,道尔顿原子模型1904年,汤姆2精品资料精品资料3你怎么称呼老师?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教师的教鞭“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原子结构与周期系--ppt课件4第一节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一、量子化特征二、波粒二象性

辐射能的吸收和发射是以基本量的一小份、一小份整数倍作跳跃式的增或减,是不连续的,这种过程叫做能量的量子化。这个基本量的辐射能叫做量子。

电子的运动和光一样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即波粒二象性。5PPT课件第一节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一、量子化特征二、波粒二象性5氢原子光谱

原子被激发能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线,通过棱镜后,可以得到一系列按照波长顺序排列的不连续的清晰亮线,这样的光谱叫做线状光谱或原子发射光谱。太阳光——连续光谱——波长(频率)连续——不具有量子化特征6PPT课件氢原子光谱原子被激发能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线,通6Hδ410.2Hγ434.0Hβ486.1Hα656.3氢原子光谱可以证明这样一个事实:原子中电子运动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是量子化的。

7PPT课件Hδ410.2Hγ434.0Hβ486.1Hα656.3氢原7波尔原子模型核外电子在固定轨道上运动稳定轨道必须符合量子化条件电子处于激发态时不稳定,可跃迁到离核较近能级较低的轨道上放出能量定态:基态、激发态Bohr1885年生于丹麦1922年获Nober奖8PPT课件波尔原子模型核外电子在固定轨道上运动稳定轨道必须符合量子化条8波尔原子模型成功之处和缺陷说明了激发态原子发光的原因解释了氢原子光谱和类氢原子光谱的规律性指出了原子结构量子化特性,提出了量子数n的概念不能解释多电子原子、分子或固体的光谱不能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9PPT课件波尔原子模型成功之处和缺陷说明了激发态原子发光的原因解释了氢9生于1892年,物质波动假说的创始人。1929年获Nober奖德布罗意的预言1924年,法国年轻的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在从事量子论研究时,受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启发,大胆提出: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并预言:像电子等具有质量m、运动速度v的微粒,与其相应的波长的关系式为:10PPT课件生于1892年,物质波动假说的创始人。1929年获Nober10电子衍射实验1927年,戴维逊和革尔麦应用Ni晶体进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电子具有波动性。证明了电子运动具有波动性证明了德布罗意的预言波粒二象性是所有微观粒子运动的一个重要特性。宏观粒子看不到波粒二象性是由于其质量太大,波长太小。

同年英国的ThomsonGP将电子束通过金箔也得到电子衍射图。

ThomsonJJ(祖父)证明了电子的粒子性,1906年获Nober奖;

ThomsonGP(孙子)证明电子的波动性,1937年获Nober奖。11PPT课件电子衍射实验1927年,戴维逊和革尔麦应用Ni11三、海森堡测不准关系

量子力学认为:原子中的电子等微观粒子,由于质量很小,速度极快,具有波粒二象性,因此不可能同时准确测定电子的运动速度和空间位置。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对微观粒子如电子的运动状态,只能用统计的方法,做出概率性(电子出现的机会)的描述,而不能用经典力学的固定轨道来描述。

12PPT课件三、海森堡测不准关系量子力学认为:原子中的电12第二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量子力学原子模型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动方程:一、薛定谔方程薛定谔解薛定谔方程可以得到一系列的数学解――波函数,但并不是所有的解都是合理的,为了得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合理的解,要求一些物理量必须是量子化的。1933年获Nober奖13PPT课件第二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动方13二、波函数和原子轨道(轨函)解薛定谔方程时,将三维直角坐标转换成球极坐标:径向部分角度部分所谓解薛定谔方程,就是解出对应一组n,l,m的波函数及其相应的能量En,l。14PPT课件二、波函数和原子轨道(轨函)解薛定谔方程时,将三维直角坐标转14注意:

原子轨道宏观物体的运动轨道和波尔假设的固定轨道的概念是不同的,它代表原子核外电子的一种运动状态,或电子在空间某处出现的概率。Ψ(rθφ):是量子力学中描述电子运动状态(能量、范围)的数学函数表达式,可称为

原子轨函;原子轨道:由波函数画出来的图像;描述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达到95%的区域。15PPT课件注意:原子轨道宏观物体的运动轨道和波尔假设的15三、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自旋量子数ms16PPT课件三、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自旋量子数ms116三、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自旋量子数ms代表电子离核的远近。n的取值:1234567…电子层一二三四五六七…电子层符号KLMNOPQ…离核平均距离近————————————→远决定电子运动能量高低的主要因素。17PPT课件三、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自旋量子数ms代17三、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自旋量子数ms描述原子轨道的形状。决定多电子原子中能量的次要因素。n值l取值l值轨道符号轨道形状100s球形对称20,11p哑铃形30,1,22d花瓣形40,1,2,33f……4gn0,1,2…(n-1)……l只能取小于n的正整数。18PPT课件三、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自旋量子数ms描18三、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自旋量子数ms描述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m只能取小于或等于l的整数。l=0m=0只有一种取向,无方向性s轨道○sl=1m=+1,0,-1有三种取向,三个等价轨道p轨道○○○px,py,pzl=2m=+2,+1,0,-1,-2有五种取向,五个等价轨道d轨道○○○○○dxy,dxz,dyz,dz2,dx2-y2l=3m=+3,+2,+1,0,-1,-2,-3有七种取向,七个等价轨道f轨道○○○○○○○n、l、m一起决定电子的运动“轨道”19PPT课件三、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自旋量子数ms描19三、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自旋量子数ms描述电子自旋状态:顺时针自旋和逆时针自旋。取值时只能取±

1/2。不是解薛定谔方程得来的。n、l、m、ms一起决定电子的运动状态20PPT课件三、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自旋量子数ms描20结论:当n,l取值相同时,则电子的能量相同。

对于n和l相同、m不同的轨道其能量基本相同,我们称

为等价轨道或简并轨道。

nll<n轨道符号m可以取的值轨道数各电子层轨道数最多允许的运动状态数101s0112202s014812p+1,0,-13303s0191813p+1,0,-1323d+2,+1,0,-1,-25404s01163214p+1,0,-1324d+2,+1,0,-1,-2534f+3,+2,+1,0,-1,-2,-3721PPT课件结论:当n,l取值相同时,则电子的能量相同。对于n和l相同21电子云习惯上用小黑点分布的疏密来表示电子在某处出现概率密度的相对大小,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空间图像就像天空的云雾一样,我们形象的称为电子云。

将电子出现概率密度相等的点连成曲面的图称为等概率密度剖面界面图。曲面内电子云出现的概率达95%作为界面,再将黑点除去来表示电子云的形状,这样的图像即为电子云剖面界面图。22PPT课件电子云习惯上用小黑点分布的疏密来表示电子在某处出现概率密度的22角向部分角向部分只与量子数l,m有关,而与主量子数n无关。

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剖面图五、波函数和电子云的空间形状23PPT课件角向部分角向部分只与量子数l,m有关,而与主量子数n无关。2324PPT课件24PPT课件243.3d态:n=3,l=2,m=0,25PPT课件3.3d态:n=3,l=2,m=0,25PPT课件25小结:量子数与电子云的关系

n:决定电子的运动能量

l:描述原子轨道的形状

mi:描述原子轨道在空间不同角度的取向

26PPT课件小结:量子数与电子云的关系n:决定电子的运动能量l:描26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剖面图27PPT课件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剖面图27PPT课件27状态原子轨道电子云角向部分Yl,m(θ,

φ)Yl,m(θ,

φ)2图形哑铃形哑铃形胖、瘦胖瘦函数值有“+”、“-”值无“+”、“-”值物理意义不表示原子轨道形状不表示电子云的形状原子轨道和电子云角向分布图的区别28PPT课件状态原子轨道电子云角向部分Yl,m(θ,φ)Yl,m(2829PPT课件29PPT课件29第三节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系一、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电子填充能级序鲍林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30PPT课件第三节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系一、多电子原子的原301.屏蔽效应屏蔽效应:内层电子抵消一些核电荷对外层电子的屏蔽。σ为屏蔽常数,可用Slater经验规则算得。Z-σ=Z*,Z*——有效核电荷数31PPT课件1.屏蔽效应屏蔽效应:σ为屏蔽常数,可用Slater经31

外层电子钻进内层,受到核的较强的吸引作用。2s,2p轨道的径向分布图3d与4s轨道的径向分布图2.钻穿效应32PPT课件外层电子钻进内层,受到核的较强的吸引作用。2s,232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电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的三原则基态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时总是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当低能量轨道占满后,才排入高能量的轨道,以使整个原子能量最低。能量最低原理33PPT课件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电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的三原则基态多电33保利不相容原理在同一原子中不可能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同时存在,每个原子轨道最多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这两个电子自旋方向相反

34PPT课件保利不相容原理在同一原子中不可能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两个电34洪特规则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即简并轨道)上排布时,总是尽可能以自旋相同的方向,分占不同的轨道。简并处于轨道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的这些状态都是能量较低的稳定状态。

35PPT课件洪特规则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即简并轨道)上排布时,总是尽可35半满全满规则:当轨道处于全满、半满时,原子较稳定。Z=26Fe:1s22s22p63s23p63d64s2

N:1s22s22p3原子芯36PPT课件半满全满规则:Z=26Fe:1s22s236三、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可以根据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来书写。但有例外,如:元素按三原则排布实际铌41Nb[Kr]4d35s2[Kr]4d45s1钌44Ru[Kr]4d65s2[Kr]4d75s1铈58Ce[Xr]4f26s2[Xr]4f15d16s237PPT课件三、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原子的电子层37一、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律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38PPT课件一、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律二、元素性381.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39PPT课件1.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39PPT课件39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族的划分40PPT课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族的划分40PPT课件40能级组能级组数周期数电子层数元素数目最大电子容量1s一11222s2p二22883s3p三33884s3d4p四4418185s4d5p五5518186s4f5d6p六6632327s5f6d7p七7723未满结论:周期数=能级组数=电子层数41PPT课件能级组能级周期数电子元素最大电子容量1s一11241族数=价电子层上电子数(参与反应的电子)=最高氧化值第一种划分方法价电子层为参与反应的电子层主族:价电子层为nsnp副族:价电子层为(n-1)snp第二种划分方法每一列为一族,共分18族。42PPT课件族数=价电子层上电子数(参与反应的电子)=最高氧化值第一种划42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的分区ⅠAⅧA1ⅡAⅢAⅣAⅤAⅥAⅦA2s区p区3ⅢBⅣBⅤBⅥBⅦBⅧBⅠBⅡB4d区ds区567La系Ac系f区43PPT课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的分区ⅠAⅧA1ⅡAⅢAⅣAⅤAⅥA43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s轨道上,包括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两族,他们都是活泼金属。s区元素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p轨道上,包括ⅢA~ⅧA五个族,大部分为非金属元素。p区元素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d轨道上,包括ⅢB~ⅧB,又称为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d区元素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d轨道上或s轨道上,包括ⅠB和ⅡB,都是金属元素,与s区元素的区别在于其次内层d轨道上的电子是全满的。ds区元素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f轨道上上,包括La系和Ac系元素,都是金属元素,每系各元素的化学性质极为相似。f区元素44PPT课件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s轨道上,包括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两族,他们都44第四节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一、原子半径共价半径同种元素的两原子以共价单键结合时,它们核间距离的一半。范德瓦尔斯半径在分子晶体中,相邻分子间两个邻近的非成键原子的核间距离的一半。金属半径在金属晶体中,相邻的两个接触原子它们的核间距离的一半。45PPT课件第四节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一、原子半径共价半径同种元45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同一周期短周期: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长周期: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但过渡元素原子半径变化不大同一族主族: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副族: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但原子半径增大不明显影响因素:核外电子层数和有效核电荷数46PPT课件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同一周期短周期: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减46主族元素47PPT课件主族元素47PPT课件47

元素的原子半径变化趋势48PPT课件元素的原子半径变化趋势48PPT课件48

镧系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幅度更小,这是由于新增加的电子填入外数第三层上,对外层电子的屏蔽效应更大,外层电子所受到的Z*增加的影响更小。镧系元素从镧到镱整个系列的原子半径减小不明显的现象称为镧系收缩。49PPT课件镧系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幅度更小,这是49二、电离势

元素的一个气态原子在基态时,失去一个电子成为气态的+1价离子时所需要的能量,称为该元素的第一电离势,通常用符号“I1”表示。

电离势的大小表示原子失去电子的倾向,从而可说明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电离势越小,则该元素在气态时金属性越强。同上定义第二电离势“I2”、第三电离势“I3”等等。且一般有50PPT课件二、电离势元素的一个气态原子在基态时,失去一50电离势的变化规律同一周期短周期:电离势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长周期:电离势随原子序数增大而总体趋势增大同一族主族:电离势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副族:电离势随原子序数增大变化幅度较小且不规则影响因素:核外电子层数和原子半径以及有效核电荷数51PPT课件电离势的变化规律同一周期短周期:电离势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长5152PPT课件52PPT课件5253PPT课件53PPT课件53三、电子亲和势

元素的一个气态原子在基态时获得一个电子成为气态的负一价离子所放出的能量,称为该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和势,通常用符号“E1”表示。

元素的电子亲和势也可衡量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电子亲和势的值越小,说明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形成负离子的趋势越小,所以非金属性越弱。

同上定义第二电子亲和势“E2”等。第一电子亲和势一般是正值,但第二电子亲和势是负值。54PPT课件三、电子亲和势元素的一个气态原子在基态时获得54电子亲和势的变化规律从左至右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和势总体趋势是增大的。影响因素:核外电子层数和原子半径以及有效核电荷数同一周期从上至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