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原卷版)_第1页
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原卷版)_第2页
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原卷版)_第3页
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原卷版)_第4页
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内容预览复习目标:梳理课标要求,明确考查方向,树立核心素养观。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蓝色字体,即可跳转到对应内容内容课标要求素养目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时空观念、唯物史观1.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了解西晋的历史,探究西晋短暂统一的原因。3.知道八王之乱出现的原因,分析其危害。了解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4.知道东晋南朝的历史更替,分析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及影响,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5.知道淝水之战,分析其对南北双方的影响。6.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7.了解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祖冲之的成就、书法成就、绘画与雕塑成就,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突出优势,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能结合语文、地理、艺术等课程的学习,通过阅读古代的文献材料、图片材料,观察实物材料,查阅地图,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通过探究与讨论,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考点考向考法常现关键词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考向一官渡之战考法意义东汉末年、汉献帝、曹操、袁绍、屯田、200年、统一北方考向二赤壁之战考法1时间考法2影响考法3相关故事208年、统一全国、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孙刘连军、赤壁、周瑜、火攻、三国鼎立考向三三国鼎立考法1吴国考法2时间曹操、曹丕、孙权、刘备、220年、221年、229年、卫温、夷洲、地图原始农耕生活考向四西晋的短暂统一考法1建立考法2北方少数民族南迁考法3中原人南迁司马懿、司马炎、晋武帝、266年、280年、洛阳、八王之乱、晋惠帝、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五胡内迁考向五江南地区的开发考法1原因考法2表现全国经济重心(黄河流域)、北方人的南迁、犁耕、粪肥、育秧移栽麦稻兼作、双季稻、农业多种经营、建康: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考向六淝水之战考法1时间与主要地点考法2地位前秦、十六国、苻坚、王猛、东晋、投鞭断流、草木皆兵、以少胜多远古的传说考向七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法1人物考法2主要内容(措施):使用汉语考法3主要内容(措施):改汉姓考法4主要内容(措施):迁都考法5影响(意义):民族交融考法6影响(意义):汉化鲜卑族、北魏统一北方、移风易俗、494年、迁都洛阳、汉化、使用汉语、汉服、汉姓、联姻(通婚)、民族交融、相关图片考向八魏晋时期的社会发展考法1时代特征考法2表现考法3意义民族交融、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胡”“汉”观念、为隋唐时期局面出现奠定基础考向九《齐民要术》考法1时间考法2地位考法3主要内容贾思勰、最早、农书、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多种经营、以民生为本、务实精神夏商周的更替考向十祖冲之考法贡献南北朝、圆周率、第七位、近千年、3.1415926—3.1415927、《缀术》、算筹、《大明历》、指南车考向十一王羲之与《兰亭集序》考法1特点考法2地位书法艺术、楷书、东晋、“天下第一行书”、“书圣”(按住ctrl键,点击各考向,可直达)考向一官渡之战考法意义1.(2023·新疆)辛弃疾所作《南乡子》中有一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里“曹”的主要贡献是(

)A.完成了北方统一 B.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C.改善了民族关系 D.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联系特别提醒特别提醒历史上的人物是历史的真实,而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含有虚构的成分。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客观公正,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要看他的主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考向二赤壁之战考法1时间2.(2023·天津)学习历史需要了解和掌握历史纪年方法。赤壁之战发生的公元208年还可以表述为(

)A.公元2世纪初 B.公元2世纪末 C.公元3世纪初 D.公元3世纪末考法2影响3.(2023·牡丹江)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A.巨鹿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考法3相关故事4.(2023·黑龙江)《三国演义》中“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平之战归纳总结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考向三三国鼎立考法1吴国5.(2023·大庆)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_____的联系。()A.洛阳 B.成都 C.开封 D.台湾考法2时间6.(2023·东营)下图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它是(

)A.西汉形势图 B.三国鼎立形势图 C.元朝形势图 D.明朝形势图易混易错易混易错1.建立魏国的是曹丕,而非曹操。2.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赤壁之战,而不是官渡之战。考向四西晋的短暂统一考法1建立7.(2023·阜新)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某学生绘制了如下政权更迭图,图中“?”处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元朝考法2北方少数民族南迁8.(2023·长春)下图是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文。该印文可以了解西晋的(

)A.农业发展 B.海外贸易 C.朝政腐败 D.民族关系考法3中原人南迁9.(2023·通辽)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A.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孝文帝汉化改革 B.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C.打击北方门阀势力,推动了历史发展 D.消除了民族隔阂,巩固了大一统国家特别提醒特别提醒1.266年,西晋建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2.八王之乱的实质是西晋皇族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是西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亡了西晋。考向五江南地区的开发考法1原因10.(2023·海南)东晋初年,江南粮荒严重,但南北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用无比坚韧的力量战胜了自然,使江南农业发展迈进一大步,这表明江南农业发展得益于(

)A.自然环境优越 B.生产工具改进C.高产作物引进 D.农民辛勤劳动考法2表现11.(2023·广州)南北朝时期,至少有七十万人从北方迁移到长江流域,使长江中下游的“荆扬二州,户口半天下”,仓廪充实。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君主专制的实行 C.北方政局的稳定 D.江南地区的开发12.(2023·滨州)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能证明“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的是(

)A.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B.江南地区的开发C.前秦东晋淝水之战 D.北魏孝文帝改革易混易错易混易错1.西晋统治范围主要以北方为主,定都洛阳;东晋统治范围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定都建康。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虽然得到开发,但整体上落后于北方地区。3.建康就是今天的南京,因三国时的吴国、东晋、宋、齐、梁、陈都定都于此,故有“六朝古都”之称。考向六淝水之战考法1时间与主要地点13.(2023·常州)中国历史留给后人的典故非常多,下列典故与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纸上谈兵 B.朝秦暮楚 C.草木皆兵 D.三顾茅庐考法2地位14.(2023·临沂)“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这是宋朝抗金名臣李纲对4世纪末期一次以少胜多著名战役的描述。这次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郾城之战拓展提升拓展提升1.前秦失败的原因:(1)前秦苻坚不顾一致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军心不稳;(2)苻坚还骄傲轻敌、指挥失当;(3)前秦军队向南进军时前后千里、战线太长、力量分散;(4)东晋8万精兵团结一致、从容应对、正确战略战术。2.前秦失败的启示:(1)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是力量的强弱,而是人心向背、战术得当等;(2)民族团结、内部团结对于一个政权的成败具有重大意义。考向七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法1人物15.(2023·聊城)“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考其渐积之基,其道德虽不及于三代,而其为功,何异王者之兴!”这段文字评述的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晋武帝 D.北魏孝文帝考法2主要内容(措施):使用汉语16.(2023·兴安盟)“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丢官降爵……很多鲜卑王子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以上史实描述的是(

)A.西周分封制 B.秦国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考法3主要内容(措施):改汉姓17.(2023·泰州)《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主改革的措施是(

)A.说汉话 B.改汉姓 C.通婚姻 D.易汉服考法4主要内容(措施):迁都18.(2023·长沙)中国历史上迁都的因素有很多,如战争、改革、环境等。下列事件中,为了推进改革、学习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A.商朝盘庚迁殷 B.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C.明成祖迁都北京 D.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考法5影响(意义):民族交融19.(2023·哈尔滨)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各民族间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君主专制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增强了北魏实力考法6影响(意义):汉化20.(2023·宜宾)《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举行祭典依北土旧俗,由有司代祭;改革后,按华夏礼制,由皇帝亲祭。这一变化(

)A.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B.推动了北魏统一南北C.促进了鲜卑政权的汉化 D.提升了官员政治素养归纳总结归纳总结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北方)、西晋(280年,西晋实现了南北统一)、前秦(4世纪后期,前秦统一黄河流域)、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北周先后统一过北方。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从经济角度看是少数民族从游牧向定居农业转变的过程;从文化发展角度看,是少数民族的汉化过程;从社会发展进程角度看,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考向八魏晋时期的社会发展考法1时代特征21.(2023·呼和浩特)下图是一本中国简史类图书的目录(节选)。判断第三章的题目应该是(

)导言

中国的诞生第一章

先秦:中华文明的气质来源第二章

秦汉:中华帝国的框架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____________________……A.民族与思想大融合 B.帝国的盛放与凋残C.现代的“拂晓时辰” D.没能进入的“大航海时代”考法2表现22.(2023·恩施)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这主要说明(

)A.农耕文明取代游牧文明 B.各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加强C.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D.“胡”“汉”隔阂完全消除考法3意义23.(2023·金昌)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杂居相处,相互依存,相互吸收,共同创造出新的制度和文化,呈现出新的社会面貌,进而形成新的“中国”——隋唐国家。这说明,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

)A.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彻底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C.奠定了隋唐繁荣与发展的基础 D.加速了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特别提醒特别提醒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方式:人口迁徙、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和亲和战争等。考向九《齐民要术》考法1时间24.(2023·青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民族交融和南北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考法2地位25.(2023·牡丹江)农业科技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考法3主要内容26.(2023·无锡)北魏贾思勰总结了北方农业生产的经验,强调要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下列能反映这一思想的作品是(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易混易错易混易错《齐民要术》是我国而非世界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考向十祖冲之考法贡献27.(2023·西藏)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这位科学家是(

)A.张衡 B.徐光启 C.宋应星 D.祖冲之考向十一王羲之与《兰亭集序》考法1特点28.(2023·武汉)行书是介于草书、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流畅,不像草书那样难认,也不像楷书那样端庄。观察下图,可知行书的特征之一是(

)“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A.字形方扁,严实厚重 B.简练明快,势巧形密C.纵意奔放,张扬跳跃 D.棱角分明,骨力遒劲考法2地位29.(2023·长春)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艺术作品是(

)A.《兰亭集序》 B.《女史箴图》C.《洛神赋图》 D.《颜氏家庙碑》易混易错易混易错1.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2.锺繇独创楷书书法,王羲之以行书著称。1.(跨学科)(2023·衡阳)《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和。这些故事都与发生在湖北咸宁的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桂陵之战2.(思维导图)(2023·北京)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

)A.人口迁徙 B.孝文帝改革C.大运河的开通 D.经济重心的南移3.(跨学科)(2023·牡丹江)《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当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当时的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③北人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④南下移民和江南地区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新情景)(2023·安徽)东晋南朝时期,除了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正规“市”之外,还有农民临时集市的“草市”,军队设的“军市”,与周边民族进行贸易的“互市”等,星罗棋布,遍布各地。这反映当时(

)A.商业贸易活动的频繁 B.长期分裂局面的结束C.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5.(探究性试题)(2023·重庆)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在历史探究学习中,围绕主题收集了一些史料,现摘录部分典型如下。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内容出处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史记》幽、翼、青、并、充五州及徐州之淮北(均位于我国北方)流人相帅(率)过江沧。《晋书》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建康)贡使商旅,方舟万计。《宋书》A.政权建设与社会进步 B.技术发明与经济发展C.人口迁徙与区域开发 D.商业繁盛与文化交流6.(研究性学习)(2023·宿迁)某班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探寻“孝文帝迁都的缘由”。第2组同学按任务搜集了以下信息:3世纪初中国又进入一个寒冷期,《齐民要术》记载,这一时期华北地区桃树开花较之前晚10—20天;《晋书》记载的异常霜降的出现较以往更频繁,平城地区也屡受灾荒。据此判断,这一小组研究任务应是侧重追寻迁都的(

)A.政治因素 B.文化因素 C.军事因素 D.环境因素7.(新情景)(2023·贵阳)下图是史明明同学拟办历史手抄报的素材,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齐国管仲改革 B.秦国商鞅变法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北宋王安石变法8.(新设问)(2023·镇江)历史上民族交融的形式多样,主要有:①民族迁徙;②政策促进;③文化互鉴;④生产交流。北魏孝文帝改革属于()A.① B.② C.③ D.④9.(主题归纳)(2023·齐齐哈尔)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学习笔记,归纳的学习主题是(

)·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0.(新情景)(2023·深圳)豹炙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食肉习惯。在炙肉时,将整只动物放在火上烧烤,再分块分食。南北朝时,南北方社会上层的宴饮中,食用炙烤肉类现象普遍。南齐高帝曾赐给江淹鹅炙和美酒,奖励他草拟诏书有功。说明这一时期(

)A.北人大量迁往南方 B.南方社会相对稳定C.南北方饮食基本一致 D.民族之间相互交融12.(新设问)(2023·重庆)北魏统治者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魏碑书体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书体带有汉隶笔法,融温文尔雅与粗犷彪悍于一体,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如下图所示)这表明魏碑艺术(

)魏碑《张猛龙碑》(拓片)A.是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时代结晶 B.是书法开始成为专门艺术的标志C.被称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D.其书法名家的代表为锺繇和胡昭13.(跨学科)(2023·绥化)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图中A是国,蜀国的建立者是,吴国的都城是。(2)图中B处发生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该战役是。(3)图中吴国在230年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即今中国台湾。1.(2023·海南二模)在刘禹锡的诗句“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中,“三足鼎”最终形成应该出现在下图年代尺的哪一时期?(

)A.① B.② C.③ D.④2.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A.历史剧《三国》 B.陈寿《三国志》C.司马光《资治通鉴》 D.诸葛亮《出师表》3.《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包含了很多历史信息。如图《三字经》空缺处应该补全的内容是(

)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基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____,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A.韩赵魏 B.宋齐梁 C.燕赵魏 D.魏蜀吴4.“历史才艺一起秀”活动中,小莉同学展示了一副对联(如下)。请你为此对联选一个合适的横批(

)上联:百万雄兵下江南意欲江山一统下联:一场大火烧北师却成天下三分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5.《三国演义》某章节讲述了“刮骨疗伤”的故事,即关羽被一枝带毒的冷箭射中右臂,神医华他为他用刀制骨去毒,旁观的人部面色如土,而关羽仍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然而小明同学在史书《三国志·关羽传》中读到“羽尝为流矢所中,宽其左臂”,并且他发现,华佗死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关羽中毒需则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这说明了(

)A.《三国演义》的内容生动具体 B.文学作品存在一定的艺术加工成分C.《三国演义》的内容都是凭空杜撰的 D.《三国志·关羽传》的描述单调乏味6.(2023·郑州模拟)下图是魏晋时期(220—420年)北方少数民族大批南徙示意图。这一现象有力地推动了黄河流域的(

)A.农业进步 B.民族交融 C.政治革新 D.文化繁荣7.下图中的三幅图反映出该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A.逐步走向统一 B.经济发展较快C.南北政权对峙 D.政局动荡不安8.长沙走马楼发掘的古井群中,出土了三国吴简14万余片。从其记载的户籍、书信等信息中发现,当时吏民姓名中使用“客”“思”(“客”外来者的意思,“思”思念的意思)两字作名字的比例很大。针对这种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这两个字寓意吉祥 B.少数民族迁居中原,学习汉族文化C.受外来的佛教影响 D.中原人口迁居湖南思念北方家乡9.“八王之乱的十六年中,参战诸王多相继败亡,人民被杀售者众多,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的力量消耗殆尽,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爆发。北方游牧民族内迁、西晋灭亡,八王之乱是其重要原因。”材料强调八王之乱的(

)A.背景 B.过程 C.措施 D.影响10.下面两图是来自甘肃河西走廊上的魏晋墓室壁画,它们反映出该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耙地图牧羊图A.南北对峙 B.民族交融 C.经济发展 D.社会安定1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对应的朝代是(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A.商朝、北宋 B.东汉、西晋 C.商朝、隋、北宋 D.东汉、北宋12.下列示意图反映出(

)A.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D.东汉末年军阀割据13.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农作物,以及梨、枣、杏树等果树。这些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关于北方的农林品种出现在南方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西晋灭亡,北方陷入战乱②东晋建立后偏安于江南③人们纷纷南迁,给落后的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④江南地区生产力水平高于北方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14.(2023·南阳二模)下表是部分朝代南方与北方人口比例统计表(约),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说明(

)朝代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西汉末年19.8%80.2%西晋初年30.1%69.9%东晋中期44.4%55.6%A.人口南迁,江南开发 B.开凿运河,沟通南北C.政权更替,民族交融 D.国家根本,仰给东南15.小历围绕某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梳理了以下内容。他研究的主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时间史实三国时期孙吴开发江东东晋“荆扬晏安,户口股实”宋(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则数郡忘饥”A.局部统一的实现 B.朝代更替的频繁 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北方民族大交融16.某初级中学历史社团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中的科学技术”专题研究性学习。下列各项能最佳入选该主题的是(

)A.江南地区人民共同开垦荒地的文献记载 B.水稻直播变为育秧移栽的考古成果C.江南地区劳动者增加的现代研究数据 D.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的游牧解读17.下图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8.(2023·湛江模拟)如图为我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示意图,这幅图可用来研究(

)A.早期国家的产生 B.班超出使西域的背景C.淝水之战的过程 D.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19.(2023·上饶一模)下图是某学生摘抄的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