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综合复习训练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综合复习训练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综合复习训练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综合复习训练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综合复习训练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2-11页共=SECTIONPAGES2*24页◎第=PAGE1*22页共=SECTIONPAGES2*24页第=PAGE1*2-11页共=SECTIONPAGES2*24页◎第=PAGE1*22页共=SECTIONPAGES2*24页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综合复习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今7000年左右,房屋围绕中心广场分为东、南、西、西北、北五个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现的聚落距今8000年,半地穴式房屋成排布列,最大房址占据聚落中心。临潼姜寨遗址发现的仰韶文化村落距房屋组,每组代表一个亲属组织。两者布局的不同反映了(

)A.自然环境造成定居方式的差异 B.不同地区文化发展形态的多元C.经济发展推动社会阶层的分化 D.不同历史时期生产方式的变化2.客家土楼是福建龙岩、漳州一带普遍存在的一种极具特色的“抵御性”城堡式集体建筑,在其庞大的建筑内,同一祖先的子孙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荣。据此可知,客家土楼(

)A.代表了传统建筑技术的最高水平 B.体现了御外凝内的宗法色彩C.反映了自然经济发展的普遍要求 D.强化了对农村基层社会的管控3.考古学上龙山文化是中原地区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围绕陶寺遗址(属龙山文化)分布的14处遗址中,陶寺聚落在该聚落群中有着唯我独尊的地位,是绝对的中心聚落。中心聚落通常是某一区域内宗教文化乃至政治与经济的中心,其中许多兴建有城墙。中心聚落的出现体现出(

)A.等级秩序分明 B.早期国家初具雏形C.建筑技术发展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4.清朝前期,长江流域出现了两大工商业中心:苏州和汉口。苏州有芜湖、扬州、南京、杭州等城市与之竞争,而西部却存在汉口一家独大局面,出现“虽欲不雄天下,不可得也”局面。这表明清代汉口(

)A.城市工商业全国领先 B.战略地位优于苏州C.有独特区位商业优势 D.封建经济开始瓦解5.下图是建于明清时期赣南某一客家围屋平面示意图。围屋集家、祠、堡、晒场于一体,建筑左右对称。祖厅是供奉祖先灵位、祭祖、婚庆丧礼的神圣场所,一般设置在围屋的核心位置。这一布局体现了(

)A.聚族而居的向心性 B.农耕经济的封闭性C.宗法制度的传承性 D.兵农合一的防御性6.拿破仑三世(1808年—1873年)当选总统后决定治理巴黎的下水道。1867年,巴黎下水道成为展览项目,每天可供四百名游客坐着小船或小车游览。人们评价道:“即使女士穿着干净美丽的裙子在地下从卢浮宫走到协和广场,也不会弄脏裙子。”这说明了(

)A.民主改革推动城市建设 B.公共工程提升生活质量C.工业生产改善人居环境 D.设施进步便利大众出行7.北纬30°线附近产生了许多文明,不同文明区域的民居因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的差异而各具特色。对图中标识区域的民居叙述错误的是(

)①建筑特征为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②人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砖块建造房屋③房屋多用泥和木材修建,具有防晒保温功能④住宅的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8.18世纪早期,英国的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0%—25%,到1801年就已经增加到33%。1800年,伦敦的人口达到10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1851年,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城镇人口达到总人口的54%。由此推断英国(

)A.城乡发展具有不均衡特征 B.人们的居住环境不断改善C.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D.人口结构呈现不合理一面9.1959年,在陕西西安郊区中堡村唐墓出土了一组唐三彩建筑模型(如图),该建筑模型(

)A.反映了唐朝官营手工业发展水平 B.折射出盛唐开放包容的时代风貌C.蕴含着人地和谐统一的设计理念 D.可用于研究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10.1860年,巴黎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污水横流。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开启了一项庞大的巴黎市政改造工程:巴黎市区建立起60千米的宽敞明亮的新下水道,解决城市污水问题。巴黎同时建立长达26千米林荫大道,最宏伟的就是凯旋门景观,钢铁框架的歌剧院,大型商业百货,餐厅、咖啡馆、茶馆随处可见。这说明(

)A.城市化与城市管理同步提升 B.城市主要职能是经济功能C.经济发展促进城市治理改善 D.皇权用建筑展现自身权威11.如图为欧洲主要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图(1300—1900年)其中②(正方形)代表的是(

)(注:由上至下为①②③)A.法国 B.英国 C.意大利 D.德国12.据统计,唐朝的长安城人口密度大约为11905人/平方千米,有明确记载的疫灾共5次。北宋时期的开封城人口密度大约为10943人/平方千米,有明确记载的疫灾共14次。这主要基于(

)A.城市地理位置差异 B.居民卫生习惯差异C.城市管理模式差异 D.都城人口规模差异13.如图是根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年版)》等资料编制,反映了从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说明(

)A.世界城镇化趋势呈现曲折多元发展面貌B.世界城镇化发展难以反映生活水平提高C.得益于“知识经济”的持续有效推进D.得益于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14.宋代《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宵不绝。”这反映当时(

)A.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限制 B.商业行为不再受官府控制C.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15.1900年,被誉为“光之城”的巴黎,举办了第五届世界博览会。它展示了当时世界领先的艺术、技术和工业,展示了一些令人惊叹和意想不到的惊喜。关于巴黎世博会的推断,合理的是(

)A.购物中心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服务 B.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在巴黎问世C.展厅首次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技术 D.电灯的出现使巴黎成为“光之城”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古中后期及近代早期,西欧城市发展标志性事件(部分)时间事件11世纪西班牙莱昂、英国伦敦等获得自治的特许状12世纪博洛尼亚大学、牛津大学成立,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13世纪巴黎大学、剑桥大学成立,但丁成为佛罗伦萨城市共和国百人会议的成员14世纪德意志各大商业城市正式组建汉萨同盟,同盟设有最高议会和最高法院,入盟城市必须遵守同盟权力机关作出的决定——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整理材料二

平等是维系中世纪西欧市民认同和契约的纽带。城市为市民提供了基本的市民权,从法律意义上说,所有市民的身份是平等的。周边农村乃至外地(国)涌入城市想成为市民的人,多是冲着能与他人享有平等机会而来的。因此,城市本质上是一个封建等级社会中出现的非等级社会。城市即使呈现出等级分层,基本上也是以财富为基础的,是开放式、动态式的。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所有者的身份是平等的。商品价格的高低与商品主人的出身不相干。领主在市场上无论是购买还是出售商品,都得承认对方的独立意志与平等身份。商品货币关系越发展,平等原则就越重要。市场中逐渐形成的商法体系,使平等交易原则进一步得到法律确认。常有城市议员说: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充当奴隶的人。当然,城市富有贵族和城市普通市民的法律地位平等不能掩盖社会地位不平等。——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中世纪后期至近代早期西欧城市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中的“平等原则”的看法。17.城市与社会保障材料

古罗马城与西汉长安城平面图观察材料中的城市平面示意图,结合所学,概括古罗马城和长安城布局的不同点。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希腊古罗马的城市是成也贸易败也贸易。由于岛国城邦的更迭,地理位置和体制,早期形态的城市是防御为主;但是城市本身跟随贸易和工商业自发生长,城市或者城邦的存亡更选并不影响人民的富足安定。不同于欧洲地缘城邦和自由贸易的社会模式,中国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隔绝,相对安宁的延续了几千年的血缘宗亲和封建帝制统治,城市布局一直遵循天圆地方、阴阳五行、尊卑有序的文化指导思想,反映在城市平面形态上就是主座居中,左右对称的轴线布局手法。在实际的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如山地、水乡,虽有一些变异,但也尽量遵循这一主导思想。——摘编自张延生《中西古典理想城市的形态比较》材料二

关于通商口岸城市形成中的传承与创新,费正清着重强调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另一批学者则认为中国城市发展源于中国传统城市内部结构。建筑风格呈现中西合壁的特色,布局呈现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与近代化街道空间的结合。通商口岸城市选址时倾向于远离老城区之处,以环城道路代替封闭性城墙。从全国口岸城市来看,西北城市依山布局,江南城市临水设街,平原城市平缓开阔,沿海城市随海就势。城市出现工业区、工业居住区、物流区、集体住宅、商业区、行政区、娱乐区等新的功能分区,并不断向城市郊区或外围乡村扩展。——摘编自《中国通商口岸城市平面形态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影响古代希腊罗马和古代中国城市布局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城市的布局特点。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化最突出问题首先是环境污染,工厂的污水排放污染附近河流,城市用水卫生条件差。其次,人口迅速膨胀还带来严重的住房拥挤问题,两人以上共住一间房间从19世纪一直持续到20世纪。再次就是交通拥堵问题。更重要的是,英国在城市化变革中新的社会矛盾涌现出来,例如,社会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扩大产生极大不安定因素,犯罪率的提高也是一个普遍规律,1805—1848年英格兰犯罪人数由4605人上升到27816人。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英国,逆城市化渐成趋势,其城市化水平由1931年的80.4%减至1960年的78.44%,此后的50多年基本不再增长。——摘编自任泽平《英美城镇化经验与中国城镇化趋势》材料二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家用汽车的普及,英国人口开始大量向小城镇迁移,大中城市周边的卫星城镇迅速兴起。为进一步带动小城镇的发展,英国政府实施了逆城市化行动,将政府部门或其下属机构向小城镇转移,以期带动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小城镇整体经济发展,缩小与大中城市的差距。随后,英国大企业总部落户小城镇也渐成趋势,例如,英国泰晤士水公司总部在斯文登小城,英国燃气公司总部设在温莎小镇。许多跨国企业也把英国总部设在了小城镇,如能源企业E.ON的英国总部在考文垂小城,丰田英国总部在朴次茅斯小城。——摘编自许燕红《伦敦逆城市化发展“小而精”》(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逆城市化的影响。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兴隆洼遗址和仰韶文化村落遗址的房屋布局有着显著的不同,其中兴隆洼遗址半地穴式房屋成排布列,凸显集体活动,仰韶文化村落的房屋围绕中心广场分为东、南、西、西北、北五个房屋组,凸显血缘关系,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区的文化发展形态导致,B项正确;地理环境对定居方式有一定影响,非决定性因素,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阶层的分化,排除C项;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远迁而来的客家人为防御当地人袭扰和战争,选择了一种有利于维护族群安全和家族团聚的自卫式城堡建筑,每个宗族成员在一幢土楼里共存共荣,这体现了土楼御外凝内的宗法制色彩,B项正确;“最高水平”说法绝对,与事实不符,排除A项;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是特定地域、特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而非反映普遍要求,排除C项;客家土楼是客家人的居所,而非基层管控举措,排除D项。故选B项。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世界)。据材料“已陶寺聚落在该聚落群中有着唯我独尊的地位,是绝对的中心聚落。中心聚落通常是某一区域内宗教文化乃至政治与经济的中心,其中许多兴建有城墙”可知,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出现了中心聚落,出现了宗教文化,政治中心,还有城墙,这都体现早期国家初具雏形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不同等级之间的差异,无法说明等级秩序分明,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建设有城墙,但没有涉及具体的建筑技术,不能体现建筑技术发展,排除C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强调早期中华文明中的差异性和共同性,而材料只提到陶寺遗址,没有体现多元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苏州和汉口。苏州有芜湖、扬州、南京、杭州等城市与之竞争,而西部却存在汉口一家独大局面,出现‘虽欲不雄天下,不可得也’局面。”可知,苏州因为有芜湖、扬州、南京、杭州等城市与之竞争,相比之下汉口在长江中游无竞争对手,因此出现“虽欲不雄天下,不可得也”的局面,这说汉口有着独特的区位商业优势,C项正确;城市工商业全国领先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战略地位不能说谁优谁劣,排除B项;开始瓦解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清时期。根据材料“围屋集家、祠、堡、晒场于一体,建筑左右对称。祖厅是供奉祖先灵位、祭祖、婚庆丧礼的神圣场所,一般设置在围屋的核心位置”及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客家人为了生存的需要,以家族为单位,营建了各种各样具有浓郁地方风格和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这种建筑以堂屋“祖祠”为主体,横屋与围屋错落围合,其屋脊与瓦片好似龙脊龙鳞,层层叠叠,宛若盘缠的巨龙俯卧在山坡上,体现了聚族而居的向心性特点,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建筑布局的特征,与农耕经济的封闭性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宗法制度的传承性,况且宗法制度早已瓦解,排除C项;客家人以务农为主,整体上不具有“兵”的身份,排除D项。故选A项。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67年的法国。根据材料“拿破仑三世(1808年—1873年)当选总统后决定治理巴黎的下水道。”“即使女士穿着干净美丽的裙子在地下从卢浮宫走到协和广场,也不会弄脏裙子”及所学可知,拿破仑三世重视巴黎下水道的污染问题,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改善了城市的地下空间环境,从而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国民主改革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工业生产对城市地下环境的破坏信息,并不是改善人居环境,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巴黎下水道的治理情况,并未涉及城市设施对大众出行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7.B【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是古代埃及:大多数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这种房屋具有防晒保温功能;③是两河流域:人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建造房屋,用木材作支撑屋顶的栋梁;②③错误,符合题意,选B项;①是古希腊、罗马: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古罗马住宅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④是古代中国:自先秦以来,中国民居的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住宅的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民居最普遍采用的是木构抬梁结构,综上所述,①④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8.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所知,英国的城市化主要发生在18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正好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说明英国近代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的,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城市化的发展,没有涉及乡村的发展情况,不能得知城乡发展是否不均衡,排除A项;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在城市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非常恶劣,排除B项;城市人口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而增加是合理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9.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唐朝(中国)。题干中唐三彩建筑模型呈现中轴线对称布局,主次分明,院落有序,体现了古代中国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D项正确;材料看不出该唐三彩是官营手工业作品,建筑模型中也没有反映官营手工业生产情况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的唐朝建筑模型主要是反映中国人重视长幼尊卑的文化传统,看不出唐朝对外交往和民族交融情况,不足以得出盛唐开放包容,排除B项;人地和谐统一理念体现在建筑设计上主要是要适应所在地自然环境,比如黄土高原的窑洞、内蒙古草原的蒙古包、云贵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竹楼等,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0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后半期,随着工业革命开展,城市化及其伴随的城市问题突出,促进了巴黎市政建设,说明经济发展促进城市治理改善,C项正确;城市化使得城市问题突出,城市管理才得到提升,排除A项;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主要职能是经济功能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建筑突出皇帝权威,排除D项。故选C项。1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1300—1900年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300-1900年间,意大利失去了商路中心的优势,与之相伴生的城市化发展速度逐渐放缓,C项正确;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和大革命时期的动荡导致法国城市化进程缓慢,所以③应是法国,排除A项;由于殖民掠夺和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在15世纪中期超过法国,所以①应是英国,排除B项;德国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工业革命的进行也较晚,材料无法体现德国城市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C项。1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宋朝(中国)。由材料可以看出,唐朝时期的长安有明确记载的疫灾共发生5次,北宋时期的开封有明确记载的疫灾共发生14次,很明显,北宋疫灾次数比唐朝明显增多,这主要基于北宋开封的人口大大增加,唐都长安有大约80万人口,而北宋时期的开封有大约130万人口,人口密集,流动性大,疫灾的次数就容易增多,D项正确;城市地理位置差异属于客观因素,不是造成北宋开封疫灾次数明显增多的主要因素,排除A项;居民卫生习惯差异不是造成北宋开封疫灾次数明显增多的主要因素,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人口密度的变化,并未涉及城市管理模式,无法说明城市管理模式差异是造成疫灾发生的主要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1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00年到2015年世界。工业化的发展和新兴产业兴起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也即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城镇化进程,D项正确;从图表中可以判断世界城镇化趋势是持续发展,排除A项;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是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利于生活水平提高,排除B项;知识经济20世纪90年代首先出现在美国,不能解释这之前的时期城镇化发展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宋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宵不绝。”及所学可知,宋代都城夜市、晓市繁荣,体现了都城的经济功能增强,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限制,夜市、晓市繁荣。宋代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的主要表现是打破了严格的坊市制,市分布于街巷,形成街市,材料没有涉及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限制,排除A项;宋代商业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并非“不再受”官府控制,排除B项;宋代抑商政策有所松动,但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1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00年法国。19世纪后期电灯被发明出来,电灯的出现使巴黎成为“光之城”,D项正确;购物中心的出现是在二战后,排除A项;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排除B项;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的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排除C项。故选D项。16.(1)特征:城市自治获得王权的承认;城市成为世俗教育中心;自治城市的权力机关具有民主色彩;市民的平等、自由权利受到法律维护;农村人口流向并融人城市。(答出三点即可)历史作用: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复苏;冲击了封建等级秩序;为近代西欧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建设积累了经验;促进了西欧的社会转型。(答出两点即可)(2)看法: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平等原则,既是经济原则,也是法律准则,还是一种文化认同观念;平等原则的实践,使西欧城市成为封建等级社会中出现的非等级社会;(答出一点即可)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并不能掩盖财富上的不平等(经济剥削)和政治上的不平等(贵族的政治特权)如法国三级会议中,城市工商业者无论贫富,均属于第三等级。(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详解】(1)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后期至近代早期的欧洲。第一小问特征:由材料“西班牙莱昂、英国伦敦等获得自治的特许状”可得出城市自治获得王权的承认;由材料“博洛尼亚大学、牛津大学成立,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巴黎大学、剑桥大学成立,但丁成为佛罗伦萨城市共和国百人会议的成员”及所学可得出城市成为世俗教育中心;由材料“德意志各大商业城市正式组建汉萨同盟,同盟设有最高议会和最高法院,入盟城市必须遵守同盟权力机关作出的决定”及所学可得出自治城市的权力机关具有民主色彩;由材料“平等是维系中世纪西欧市民认同和契约的纽带。城市为市民提供了基本的市民权,从法律意义上说,所有市民的身份是平等的。”及所学可得出市民的平等、自由权利受到法律维护;由材料“周边农村乃至外地(国)涌入城市想成为市民的人,多是冲着能与他人享有平等机会而来的。”可得出农村人口流向并融人城市。第二小问历史作用:由材料“周边农村乃至外地(国)涌入城市想成为市民的人,多是冲着能与他人享有平等机会而来的。因此,城市本质上是一个封建等级社会中出现的非等级社会。”及所学可得出冲击了封建等级秩序;促进了西欧的社会转型;由材料“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所有者的身份是平等的。商品价格的高低与商品主人的出身不相干。领主在市场上无论是购买还是出售商品,都得承认对方的独立意志与平等身份。商品货币关系越发展,平等原则就越重要。”及所学可得出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复苏;由材料“商品货币关系越发展,平等原则就越重要。市场中逐渐形成的商法体系,使平等交易原则进一步得到法律确认。”“城市富有贵族和城市普通市民的法律地位平等不能掩盖社会地位不平等。”及所学可得出为近代西欧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建设积累了经验。(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后期的欧洲。由材料“平等是维系中世纪西欧市民认同和契约的纽带。城市为市民提供了基本的市民权,从法律意义上说,所有市民的身份是平等的。”及所学可得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平等原则,既是经济原则,也是法律准则,还是一种文化认同观念;由材料“城市本质上是一个封建等级社会中出现的非等级社会。”可得出平等原则的实践,使西欧城市成为封建等级社会中出现的非等级社会;由材料“城市即使呈现出等级分层,基本上也是以财富为基础的,是开放式、动态式的。”“领主在市场上无论是购买还是出售商品,都得承认对方的独立意志与平等身份。”“城市富有贵族和城市普通市民的法律地位平等不能掩盖社会地位不平等。”及所学可得出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并不能掩盖财富上的不平等(经济剥削)和政治上的不平等(贵族的政治特权)如法国三级会议中,城市工商业者无论贫富,均属于第三等级。17.古罗马城不追求对称平衡,公共空间较大,私人空间较小;长安城布局工整,体现了强烈的皇权色彩。【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古代世界和古代中国。观察古罗马城和长安城的布局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两座城市在布局上的不同点在于:古罗马的城市布局不追求对称平衡,公共空间较大,私人空间较小;长安的城市则布局工整,体现了强烈的皇权色彩。18.(1)原因:古代希腊罗马:商品经济发达;公民对政治的影响力较强;海洋文明具有开放性;人文主义的兴起。(任答两点即可)古代中国:相对封闭的国家领土;血缘宗族政治;小农经济;专制政体;儒、道、阴阳五行家思想的影响。(任答三点)(2)布局特点:中西合璧;开放性;地域特色明显;出现近代化的功能区。(任答三点即可)【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古代希腊罗马,根据材料一“城市本身跟随贸易和工商业自发生长,城市或者城邦的存亡更选并不影响人民的富足安定”可知,商品经济发达;结合所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可知,公民对政治的影响力较强;根据材料一“欧洲地缘城邦和自由贸易的社会模式”可知,海洋文明具有开放性;结合所学可知,人文主义的兴起。古代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