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标导航】了解古代历史上世界各地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迁徙,认识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变迁的影响,以及人口迁徙中区域文化的形成问题。【问题导学】简要概括印欧人迁徙的原因与条件、基本史实?简要概括印欧人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概括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基本史实?简述亚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形成的影响?【历史概念】1.文化认同文化认同(culturalidentity)是一种群体文化认同的感觉,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虽然与政治认同有相似之处,但是不是同义重复。文化认同,尤其是对\t"/item/%E6%96%87%E5%8C%96%E8%AE%A4%E5%90%8C/_blank"外来文化价值的认同,足以瓦解一国的政治制度;反之,本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的强烈认同,既是该国自立于世界的伟大精神力量。是文化层面的身份认同,也是人类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符号,是人类文化交流、传播和融合进程中的一种历史现象。它体现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自我意识中,也体现在各个区域文化特征的识别中。区域文化由于地理环境和\t"/item/%E5%8C%BA%E5%9F%9F%E6%96%87%E5%8C%96/_blank"自然条件不同,经过长期的历史过程,导致文化背景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了明显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就是区域文化。根据不同的文化传统,强化本地区的文化所产生的文化效应,一个文化的存在离不开地方文化的传承性,这样的传承就会产生不同的\t"/item/%E5%8C%BA%E5%9F%9F%E6%96%87%E5%8C%96/_blank"民俗文化,从而也产生了不一样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化存在本身所具有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倾向,从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区域文化的特性。【知识建构】【史料研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虽然在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交往中,游牧民族天生占有巨大的武力优势,但是不可否认,每一次的游牧民族入侵,最终都被同化到当地的农耕文化中去了,这也是农耕文化的一种特征。游牧民族在农耕文明面前,保持了强大的机动性和战斗力,固然农耕文明在整体上先进于游牧文明,却不得不吸收借鉴,创立起融合两个文明的成果。唐王朝的建立和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就是两个世界不断交流碰撞产生的硕果。整个的人类文明,最早便是这两种文化的交流,从东亚到西欧,人类最早的文化经济交流,促进了这两个世界的共同发展。世界正日益融为一个整体,农耕世界的先进文化促使游牧世界不断的发展,游牧世界的新鲜血液刺激了农耕社会,双方的促进,让人类文明能够向多元化发展。一个民族的文化或者整个世界的文化,就是应该在不断的碰撞,在与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民族文化交流中不断融合发展的。——过超《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文明交流与碰撞》1.懂:对材料进行分句概括、分层概括、主旨概括。材料分层:第一句为一层;第二句为一层;第三、四句为一层;第五、六句为一层。小概括1:农耕文明拥有先进的生产力小概括2:游牧民族拥有强大的机动性和战斗力小概括3:两者的融合呈现出明显的双向性,让人类文明能够向多元化发展大概括: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各自的优势及带来的作用。2.透:联系所学知识,写出史料涉及的史实,分析其前因后果和时代特征。农耕文明,是指由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游牧民族指的是以\t"/item/%E6%B8%B8%E7%89%A7%E6%B0%91%E6%97%8F/_blank"游牧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的民族,但是游牧民族也并不是居无定所,从中外的史集来看游牧民族是有隐秘的\t"/item/%E6%B8%B8%E7%89%A7%E6%B0%91%E6%97%8F/_blank"定居据点的。3.悟:感悟作者的意图。作者主要分析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4.用:运用史料命制试题并解决问题。(1)根据材料,分析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各自的优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参考答案:(1)优势:农耕文明拥有先进的生产力,游牧民族拥有强大的机动性和战斗力。(2)评价: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往中,农耕文明具有一定的优势,一般情况下,游牧文明会融入农耕文明中。同时,游牧民族的新鲜血液也刺激了农耕文明的发展,两者的融合呈现出明显的双向性。【随堂导练】1.印欧人迁徙亚平宁半岛的原因、亚平宁半岛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迁徙过程中形成的特点使古罗马走出了一条与其他文明不同的形成、发展道路:古罗马文明被深深打上了印欧人种的烙印,成为印欧文化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印欧人的迁徙()A.有利于区域文化的发展B.奠定了罗马帝国扩张的基础C.打破了人类相互隔绝的状态D.奠定了欧洲传统国家的格局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印欧人迁徙至亚平宁半岛的过程使古罗马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使罗马文明成为印欧文化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印欧人的迁徙有利于区域文化的发展,故A项正确。2.下表为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郡名西汉末东汉中期代郡(今河北、山西间)5677120123太原(今属山西)16986330902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359316528551汝南(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461587404448豫章(今属江西)67462406496零陵(今湖南、广西间)21092212284据上表可知,在此期间()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解析由材料数据可知,西汉末到东汉中期,长江以南的豫章、零陵等郡的人口成倍增长,而长江以北的代郡、太原、汝南等郡的人口却不同程度地下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长江以南地区经济发展加速有关,故A正确;东汉时期豪强大族势力逐渐增强,故B错误;材料数据无法说明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C错误;个体农耕经济衰退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3.(2022·湖南六校联考)《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南朝沈约的《宋书》中却描述江南地区“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直接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经济重心南移 B.政区的调整C.自然条件优越 D.移民的迁入解析南朝时,北方长期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所以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农业的发展,故选D项。4.(2022·山东六校模拟)有学者指出:“如果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人,于1000年、1500年或1800年在欧洲复活,他将会为居住在这一古老帝国许多地区的诸日耳曼民族,为崭新奇特的生活方式而大吃一惊。”这说明()A.日耳曼民族复兴了古罗马时期的文化B.民族大迁徙对古典文化造成严重破坏C.西欧封建社会的建立得益于罗马文明D.罗马人惊叹于西欧中世纪繁荣的文明解析古罗马文明属于古典文明。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人,“为崭新奇特的生活方式而大吃一惊”,表明该学者强调的是日耳曼文化与罗马文化的巨大差异性,“居住在这一古老帝国许多地区的诸日耳曼民族”,说明日耳曼民族摧毁了古罗马文明,民族大迁徙对古典文化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故选B项。5.为了新月地带的城市和尼罗河谷的沃野而抛弃荒凉沙漠的困苦生活,阿拉伯人勇往直前。当时的一个阿拉伯诗人写道:“你抛弃自己的故乡,不是为了寻找天堂。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由此可见,驱动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的原因主要是()A.解决粮食问题 B.经济利益驱使C.传播伊斯兰教 D.商业活动需要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使,故选B。解决粮食问题属于经济利益的一部分,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传播伊斯兰教和商业活动,排除C、D。6.语言学家把近代欧洲的语言和古代的梵语(古印度)、波斯语、拉丁语、希腊语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它们之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语言学家根据这些语言在地理上的分布将其命名为印欧语系,普遍认为印欧语系各语言之间的相似性是不能用巧合来解释的。据此可推知()A.使用印欧语系的民族在历史上有共同起源B.印欧人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上C.印欧语系全境范围内曾建立过统一的大帝国D.印欧人的早期迁徙实现了印欧文化的一体化解析根据材料“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相似性是不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并结合所学可知,语言的相似性最有可能是人群起源上的相似性,故选A项。由材料看不出印欧人的起源地,故排除B项;印欧语系全境范围内曾建立过统一的大帝国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材料只能说明印欧语系各语言之间有相似性,不能说明文化上的一体化,故排除D项。7.(2022·绍兴月考)约在1世纪,匈奴人开始迁徙,从而导致了一场延续数百年、波及亚欧大陆广大地域的民族大迁徙。这一迁徙的主要方向,一是西进,二是南下。在西方这一迁徙浪潮所产生的影响是()A.成为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B.促成了日耳曼诸国的建立C.加快了封建制度瓦解的进程D.使赫梯人掌握了马拉战车技术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匈奴人西迁,对罗马帝国发动战争,是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日耳曼诸国的建立提供了机会,B项正确。8.波斯帝国相继征服了巴比伦、埃及、色雷斯和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等,波斯人统治期间,希腊、小亚细亚和波斯的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和平共处和相互适应,开始了希腊化的进程。这反映了()A.希腊文明产生得益于波斯帝国的征服B.战争客观上加速了东西方之间文明交流C.战争深刻影响了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D.波斯帝国是东方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解析由材料可知,波斯帝国征服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等地,以其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庞大帝国的制度文明,加速了东西方文明互相交流,故B项正确。9.从公元前13世纪下半叶起,在南起埃及、北至希腊半岛、东抵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西达塞浦路斯和克里特岛的地中海东部广大地区内,出现了许多古代文化中心迅速衰落以至灭亡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海上民族的崛起 B.印欧人的大迁徙C.赫梯王国的征讨 D.阿拉伯人的西征解析公元前1200年左右,东部地中海区域出现了一股较大的民族迁徙浪潮。埃及文献称这些移民为“海上国家的人”,现代学者称他们为“海上民族”,其移民导致了以赫梯帝国为代表的很多文化中心的瓦解,故A项正确。10.“雅利安人氏族、部落组织有种种会议,其中最古老的一种叫做‘维达塔’,这个会议由全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