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双减”政策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_第1页
谈“双减”政策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_第2页
谈“双减”政策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_第3页
谈“双减”政策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_第4页
谈“双减”政策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小学生的学业压力随着作业量不断增多而日益加重,而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只追求“量”不追求“质”,且作业形式单一、内容重复。大量的作业不仅没有明显提升学生的成绩水平,反而占用了很多的课余时间,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也给其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教师在学生课后作业的设计上做到“减负”而不“减质”,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综合素养都能得到有效发展。基于此,本文从数学作业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去谈一谈,如何在“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一、调控作业数量,减轻学业负荷小学数学作业通常有以下几种功能:一是知识功能,让学生借助作业练习获取、巩固和运用新的知识。二是能力功能,以作业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教育功能,数学既是一种实用的生活知识,也是人类的思想文化,有着良好的德育教育功能。四是评价功能,教师可在作业练习中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有效地设计作业内容,可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的同时,提升其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未能掌握好作业设计的分寸,一味追求作业量的多少,而不注重作业形式和内容的质量,致使学生花费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完成机械重复的作业,不但没有提升学习水平,还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过于繁重的作业负担,也会引起学生身心的疲劳感和压迫感,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合理调控小学各年级学生的作业量尤为重要。《意见》中明确指出:“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度安排巩固练习,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应保持在60分钟以内”[1]。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核心科目,如何有效调控数学的作业量,在实现巩固复习所学知识的同时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布置作业前先预做,合理调控作业总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需知晓并非作业量越多越好,尤其是数学作业,具有显著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普遍需要进行运算辅助。学生机械重复地进行数学运算,很容易引发其身心疲倦,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或拒学等行为,得不偿失。因此,适量布置数学作业才是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最好办法。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不建议出现从第几页做到第几页、第几题做到第几题这样粗放型的作业设计,而应根据班级内学生的平均学情水平,根据多数学生的学习优势点和薄弱处做个体化作业设计,对于学习优势点进行加强巩固,对于学习薄弱处进行针对解析,保证作业的布置水平符合学生的学情水平。同时,为避免作业数量过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模拟不同阶段学生水平预先做一遍作业,可在精准把握作业时长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筛选题目和规划作业范围。(二)家校协同监管,合理调控作业时长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条理性较强的学科,学习难度明显高于其他学科,而由于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即便教师预先估计作业量,也无法完全统一每天的作业完成时间。因此,除了教师预估作业量以外,还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师可为家长发放一张作业完成情况记录表,记录学生在家中完成数学作业的起止时间和总体用时,并以此为根据评判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作业量和作业难度。对于极个别用时过长的学生,可根据具体学情水平设计个体化的作业内容,或适度降低要求,保证托底训练,使得所有学生都可在“双减”政策下获得全面发展。二、优化作业设计,提升作业完成质量“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具体方式便是通过减少课后作业总量,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究其本质则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内容,提高作业所带来的效益和价值,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如何设计高质量的数学作业,以此优化与延伸课堂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渗透数学教育文化,提升作业人文高度数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数学的发展及历史本就蕴藏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由此可见,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而数学正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在其漫漫发展史上,无数数学家呕心沥血、艰难前行,无论时代如何更替,数学都在不断向前进,一代又一代地传承至今[2]。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的时候,不妨从数学的历史入手,深度挖掘数学中的历史人文资源,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渗透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文化,领会数学思想,理解数学精神,激发学习热情。例如,在小学数学苏教版的五年级上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回家后通过互联网查询小数的起源与发展,如哪个国家最先开始使用小数的?我国历史上有类似小数的计量单位吗?相比于机械重复的小数计算作业,探索数学知识的由来和发展,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学习热情。在学生的查询下,很快便知道我国是最早运用与发明十进位制计数和小数的国家,而刘徽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使用小数的数学家,他在注解《九章算术》时,便已经有丈、尺、寸、分、厘、豪、秒、忽,其中“忽”是当时最小的计数单位,其余的则被称作徽数,或舍去,或化成简单分数,或用十进制表达。同时,在刘徽以后,小数的使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不少天文学家和数学家都使用小数进行记录和算筹,从而留下了大量古代使用小数的记录。可以说,在小数的创造与运用上,我国占据着先天的优势。学生通过作业了解我国小数的发展史,不但能够加深他们对小数的整体认知,更能够让其因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强烈的文化自信,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素养。(二)融入生活元素,锻炼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来源于生活,也应当在生活中得以实践应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生活经历较少,对外界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但对日常生活中未知的事物十分感兴趣。因此,教师可在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融入浓厚的生活元素,创设趣味化和多样化的数学生活作业,帮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以数学的思维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此积累和丰富数学经验,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3]。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小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课,来考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教师可在数学作业中布置一道出租车运费题:“小刚要去图书馆,图书馆距离小刚家5公里,而出租车司机告诉小刚,起步价1公里11块钱,后续每公里6块钱,已知小刚现在有35元,那么小刚的钱够用吗?”这道题对许多学生来说难度不小,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生活阅历,对于起步价并不熟悉,所以很难计算出正确的答案。故而,教师应在这里做出相应的解释,告知起步价就是需要单独计算出租车行驶的第一公里,后续则按照每公里的正常费用收费,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解释后,很快便算出了答案:第一公里为11元,除去第一公里,还有4公里,4公里乘以6元,一共是24元,再加上起步价11元,一共是35元,刚好够用。通过设置这种贴近生活的情景问题,不但能够考验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思考和逻辑能力,可充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加强思维灵活度,拓展思维广度。又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中,教师可在作业设计中设计一道超市购物的运算题:“超市内一袋大米标价为52.6元,一袋巧克力饼干标价为8.5元,一包瓜子标价为7.5元,而小王拿着63元想要买下上述的所有物品,那么他的钱够吗?”这道题的情境设计是现实生活中的超市,不少学生都经常跟父母一起逛超市,对于超市的环境十分熟悉,因此,在解答问题时十分具有代入感,在答题的时候联系到了平时父母与售货员的交易过程,很快便计算出了购买上述所有商品一共需要68.6元,比63元多,所以钱不够。因此,小王买不了上述所有的商品。在这样的作业情境下,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小数的运用方法和价值意义。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处于学习和模仿的身心发展阶段,十分喜欢模仿生活中的社会活动,因此,教师不妨利用学生喜爱模仿和学习的特点,创设趣味化和生活化的作业题目,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其能轻松愉快地掌握有关小数的数学知识。同时这类作业也能够让学生明白物品的价值,一点一滴皆来之不易,从而改掉铺张浪费的坏习惯,养成节约资源、珍惜物品的道德品质。(三)调动多器官系统,提升作业维度层次传统教学中的数学作业多以书面为主,作业形式较为单调和枯燥,这样的作业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单一重复的书面训练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维方式,设计多样化和启迪性的作业内容,通过有机结合各种训练方式,合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启迪学生多元智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苏教版的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一课前,教师可让学生完成如下作业:①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找一找有哪些物品是多边形?②画一画:选取生活中的多边形,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长方形,画出它们的各个面。③做一做:用卡纸做出几个多边形。④算一算:算出你的作品用了多少面积的卡纸?⑤说一说:观察你的作品,有没有什么发现?⑥议一议: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呢?该项作业围绕学习目标,通过找、画、做、算、说等多元化感官活动,代替常规的知识点罗列和机械枯燥的计算,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经验的同时,从多角度认识多边形,以此形成自主探究和发现,从而锻炼与提高学生的动手用脑能力。(四)分层设计作业难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知识和思维模式都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要充分尊重所有学生的个性特点,数学教学的目标并非是实现所有人均衡同步的发展,而是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也应充分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设计作业时应讲究合理分层,梯度搭配,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度设计一些具有难度和挑战性的作业题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数学水平;而对于学习能力一般或较弱的学生来说,则需要设计一些巩固基础知识点的作业题目,帮助他们打好数学基础,为进一步提高数学水平做好准备[4]。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一课学习中,对于学优生来说,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题目:“芳芳和明明一共有72枚邮票,芳芳给了明明12枚后,两人就同样多了。那么他们两人原来各有多少枚邮票?”对于学中生和学弱生来说,可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