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中的逻辑之判断(一)_第1页
语文学习中的逻辑之判断(一)_第2页
语文学习中的逻辑之判断(一)_第3页
语文学习中的逻辑之判断(一)_第4页
语文学习中的逻辑之判断(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逻辑之判断(一)

什么是判断一、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例如,“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这个语句就对“长江”这个思维对象作出了确切的断定。“思维对象”是一个外延极为宽泛的概念,因为人们既能对客观世界已经出现或可能会出现的事物进行思考,也能对客观世界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事物进行思考;既能对物质世界的东西进行思考,也能对精神世界的东西进行思考。判断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不管是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还是揭示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某些重要规律,都必须借助于判断来完成。有些判断,是直接根据于我们的感觉知觉得到的,叫直接判断;但是,有些判断,又不是直接根据于我们的感觉知觉得到的,叫间接判断。例如,当我们看见一个土豆变绿时,我们就得出一个判断:“这个土豆变绿了”;但是,我们也可以得出另一个判断:“这个土豆是有毒的”。前一个判断是直接根据我们的视觉得到的,是直接判断;后一个判断却不是直接根据我们的视觉得到的,是间接判断。后一个判断,除了根据视觉以外,还根据了我们已有的其它判断,还根据应用这些判断作为前提的推理。即是说,根据了下面这个推理:所有变绿的土豆都是有毒的;这个土豆变绿了;所以,这个土豆是有毒的。二、判断的逻辑特征判断有两个重要的逻辑特征。第一,任何判断都有所断定。所谓断定,指肯定或者否定。一个判断要么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要么对思维对象有所否定。例如,“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这个判断就对思维对象作出了明确的肯定;“死记硬背不是读书的好方法”,这个判断则对思维对象作出了明确的否定。第二,任何判断都有真假。所谓判断的真假,是指它所断定的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是真判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是假判断。由于一个断定要么符合客观实际,要么不符合客观实际,不会既符合客观实际又不符合客观实际,因此,任何一个判断要么为真,要么为假,不存在既真又假的判断,也不存在既不真又不假的判断。例如,“太阳是从东边出来的”这个判断,是真判断;“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这个判断,是假判断。判断的真假情况在逻辑上称为判断的“真假值”,简称“真值”。一个有具体内容的判断是否为真,必须借助于相关的具体知识来判定,并最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三、判断的恰当性判断的恰当性是一个相当丰富的概念。恰当的判断一定是真的判断;但是,真的判断却不一定是恰当的判断。一个判断是真的,这只要求这个判断符合客观事物的情况;但是,一个判断是恰当的,这就不只要求这个判断符合客观事物的情况,而且还要求这个判断恰如其分地符合客观事物的情况。例如,我们对小明同学作一个评价,我们说:“小明同学有不少缺点”。事实上小明同学确实有不少缺点,因而这个判断的内容是符合于客观事物的情况的,因而这个判断是真的;但是,这个判断却不是恰当的。因为,小明同学除了有不少缺点外,他还有许多优点,而且在优点与缺点的比重中,优点还是主要的。对于小明同学的恰当的判断,应当既反映小明同学的优点,也反映小明同学的缺点,而且还反映他的优点与缺点之间的主次关系。这就是说,应当恰如其分地符合小明同学的情况。要对某事物作出恰当的判断,就应当全面地研究事物的情况。不应当只看到事物的一方面情况,也应当看到事物其它方面的情况;不应当只看到事物的目前情况,也应当看到事物的过去的历史情况与将来的发展情况;而且还要在事物的各个方面与各个因素中,看出哪些方面或因素是主要的、本质的,哪些方面或因素是次要的、非本质的。不能将主要的、本质的同次要的、非本质的等量齐观。要对事物作出恰当的判断,就要求我们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要求我们有关于事物的丰富实践与深刻认识,这是主要的一面;但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对判断形式本身有充分的认识。逻辑之判断(二)

判断和语句的关系一、语句是表达判断的语言材料。就判断和语言材料的关系而言,虽然任何判断都具有一定的语言形式,但是,并非任何语言形式都是判断。由于判断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有真假,因而,任何语言形式,如果它表达是判断,那么,它的陈述就一定能区分为真或假,否则,它就不是判断。因此,就语句而言,只有或真或假的句子才是判断。在各种语句中,陈述句一般是能区分真假的;其它的句子,如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除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般是不能区分真假的。例如,“明天会下雨。”,这个陈述句就是判断,因为它有真假,我们只要看看明天的天气情况,就能判明这个判断的真假;“人是谁创造的呢?”,这是一个疑问句,在这个句子中,并没有对谁创造了人这个问题直接作断定,因而也无所谓真假,所以,它不是判断;“多么崇高的理想啊!”,这是一个感叹句,在这个语句中,讲话者只是表达了自己对某种理想的赞赏,主要目的不在于对某一理想作出断定,因而,它也无所谓真假,所以它也不是判断。作为判断的语句,往往除了表达对于事物情况的某个断定以外,还有各种不同的语法和修辞成分,倾注着表达者个人的情感、意愿、想象等主观感受,这是自然语言特有的光彩。但是,这些语句成分是语言学而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例如,“她那宽宽的、椭圆的、刻满了皱纹而且有点浮肿的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这句话表达的判断无非是:“她笑了”。因此,在逻辑学看来,这两个语句表达的不过是同样的判断。二、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例如,“所有的人都不是特殊公民”、“没有人是特殊公民”与“难道有人是特殊公民”,是三个不同的句子,但它们表达的是同一个判断。其次,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例如,“张师傅下海了”,这个语句可以理解为“张师傅出海打鱼去了”,也可以理解为“张师傅做生意去了”。这是一个由于句子中所包含的语词“下海”的多义性引起的语句歧义。尽管一个句子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但在特定的语境(上下文)中,一个句子表达的判断一般是确定的,不会发生歧义。如果一个句子即使结合具体语境也难以确定表达什么判断,我们就应该避免使用,而以一个不会发生歧义的语句来代替它。逻辑之判断(三)

判断的种类判断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根据本身是否包含有其它判断,判断可以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根据判断中是否包含有模态词,判断可以分为“模态判断”和“非模态判断”。以上两种分类是互相交叉的。一:简单判断简单判断是本身不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例如,“苹果很甜”、“0小于1”,都是简单判断。根据简单判断断定的是对象的性质,还是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简单判断又可分为“性质判断(亦称直言判断)”和“关系判断”两类。1.性质判断(直言判断)性质判断,就是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性质的判断。例如,“雪是白的”,就是一个性质判断。因为,它断定了“雪”这类事物具有“白的”性质。在性质判断中,表示某事物的那个概念,叫做主项;表示某性质的那个概念,叫做谓项。例如,在“雪是白的”这个性质判断中,“雪”是主项;“白的”是谓项。在性质判断中,除了有主项与谓项外,还有联项。联项是表示事物与性质之间的联系的那个概念。例如,在“雪是白的”这个性质判断中,“是”是联项。联项有两种:一种是肯定的联项;另一种是否定的联项。肯定的联项,就是“是”;否定的联项,就是“不是”。性质判断的主项,可以表示一个个别事物,也可以表示一类事物。当主项是表示一类事物时,又产生了两种情形:一种是我们断定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另一种是我们没有断定一类事物的全部。例如,“所有雪都是白的”,这一性质判断就断定了“雪”这类事物的全部;“有的雪是白的”这一性质判断就没有断定“雪”这类事物的全部。表示所断定的那一类事物的数量的那个概念,叫做量项。例如,在“所有雪都是白的”与“有的雪是白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中,“所有”与“有的”就是量项。“所有”断定了主项的全部外延,称为全称量项,“有的”未断定主项的全部外延,称为特称量项。所以,性质判断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部分构成。2.关系判断关系判断,就是断定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判断。例如,“叶问和李小龙是师徒”,就是一个关系判断,它断定了“叶问”和“李小龙”之间有“师徒”这种关系。其中,表示关系的承担者,即事物的概念叫关系者项。如“叶问和李小龙”。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叫关系项。如“师徒”。如果一个关系判断的关系者项是普遍概念,就存在着是否对它的全部外延作出断定的问题,这时关系者项前就带有量项。例如,在“有的人和张三是好朋友”这一关系判断中,关系者前项前带有特称量项“有的”。与性质判断中量项一样,也有全称量项和特称量项之分。性质是某个或某类事物的属性,性质判断的主项是反映某个或某类事物的概念;关系是几个或几类事物之间的属性,关系判断的主项是反映几个或几类事物的概念。例如,“叶问是一代宗师”,是一个性质判断,它的主项反映“叶问”这一个人;“叶问和李小龙是师徒”,是一个关系判断,它的主项反映“叶问”和“李小龙”这两个人。有些判断,在语言方面,与关系判断非常类似,但是,它们却不是关系判断。例如,“叶问和李小龙是武术家”与“叶问和李小龙是师徒”,这两个判断在语言方面非常类似,但是,后一个判断是关系判断,而前一个判断不是。“叶问和李小龙是武术家”这个判断可以分析成:“叶问是武术家”与“李小龙是武术家”,这是一个由两个性质判断组成的复合判断,而不是一个关系判断。因为,在组成这个复合判断的两个判断中,“武术家”都是一个主项(即“叶问”或“李小龙”)的谓项,也就是说,“武术家”是一个表示性质的概念,而不是一个表示关系的概念。但是,“叶问和李小龙是师徒”这个判断,却不能分析为:“叶问是师徒”与“李小龙是师徒”。因为,“叶问”这一个人无所谓是师徒与否,“李小龙”这一个人也无所谓是师徒与否,只有在两个人之间才有师徒与否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师徒”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叶问和李小龙是师徒”是一个关系判断。二:复合判断

复合判断是自身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例如,“如果明天下雨,我就不出门”、“这道题或者选A,或者选B”,都是复合判断。根据复合判断所包含的判断(称为“支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由联结词决定),复合判断又可分为“假言判断”、“选言判断”、“联言判断”与“负判断”四类。1.假言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是断定一事物情况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例如,“如果我能预知明天,那么我的每期彩票都能中奖”,就是一个假言判断。任何假言判断都包含两个支判断,其中表示条件的支判断叫做“前件”,表示结果的支判断叫做“后件”。例如,上例中的“我能预知明天”就是前件,“我的每期彩票都能中奖”就是后件。将前件和后件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判断,并表示前后件之间条件联系的性质的关联词,叫做“假言联结词”。例如,上例中的“如果...那么...”。2.选言判断选言判断是断定若干种可能的事物情况有一种存在的判断。例如,“小明或者精通英语,或者精通日语”。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时处于这样的阶段:对事物情况尚没有确切的了解,但是已经知道若干种可能的事物情况必有一种已经发生或将会发生,这时就要用选言判断来反映它们。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做“选言支”。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表示几种可能的事物情况有一种存在的关联词叫做“选言联结词”。选言联结词有“或者...或者...”和“要么...要么...”两种。“或者...或者...”断定选言支至少有一个为真,不排除若干选言支同时为真的可能性;而“要么...要么...”则断定选言支有而且只有一个为真,严格排除选言支同时为真的可能性。3.联言判断联言判断是断定事物的若干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例如,“小明参加过拔河比赛,也参加过篮球比赛”。联言判断所包含的支判断叫做“联言支”。在现代汉语中,表达联言判断逻辑联结词的通常有:“...和...”、“既...又...”、“不但...而且...”、“一方面...另一方面...”、“虽然...但是...”等。4.负判断负判断是否定某个判断的判断,它不是直接对事物情况做出断定,而是断定某一判断为假。例如,“并非这种商品质量好”。负判断由“原判断”和“否定词”构成。原判断就是被否定的判断,它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