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自适应练习复习(基础知识+课内古诗文+课外文言文)_第1页
2024年上海市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自适应练习复习(基础知识+课内古诗文+课外文言文)_第2页
2024年上海市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自适应练习复习(基础知识+课内古诗文+课外文言文)_第3页
2024年上海市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自适应练习复习(基础知识+课内古诗文+课外文言文)_第4页
2024年上海市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自适应练习复习(基础知识+课内古诗文+课外文言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习一:(一)默写(6分)1.纤纤擢素手,。(《迢迢牵牛星》)2.,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3.中庭地白树栖鸦,。(《十五夜望月》)4.,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5.四月的上海街头,风吹过来,柳树摇曳,空中随处可见悬铃木的绒絮,这一景象,可以用韩翃的“,”两句诗来形容。(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6.这首诗的作者是朝的。(2分)7.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本诗语言明快,风格健爽,词语搭配新奇,“清秋”冠以“快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B.本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直抒胸臆,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C.“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何当金络脑”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感慨。D.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宁静旷远、寒风凛凛的场景。(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6分)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8.本文选自《》,它的主要编撰者被称为“”。(2分)9.翻译划线句的意思。(2分)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2分)10.下列句子所阐述的道理与选文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C.耕当问农,织当问婢。D.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6分)是岁也,大将军①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剽姚校尉,与轻勇骑②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③,斩捕首虏过当。(节选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注释】①指卫青。②轻捷勇敢的骑兵。③寻找有利的机会攻杀敌人。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为天子侍中(2)善骑射1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翻译得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A.所斩杀的敌兵数量超过了他们的损失。B.所损失的士兵数量超过了他们所俘虏的敌兵。C.所斩杀的敌兵数量与他们的损失持平。D.作战中没有俘虏敌兵。13.文中的霍去病是一个的人。(2分)【答案】(一)默写(6分)(每空1分,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1.札札弄机杼2.千磨万击还坚劲3.冷露无声湿桂花4.粉骨碎身浑不怕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6.唐;李贺(每空1分,共2分)7.B(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6分)8.孟子;亚圣(每空1分,共2分)9.是因为他(指三心二意的人)的智商比不上他(指专心致志的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为:因为;弗若:不如,比不上;然:这样;每词1分,扣完为止。)10.D(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6分)11.担任;善于(擅长)(2分)12.A(2分)13.英勇善战(2分,答英勇无畏、会打仗得1分)练习2:一、积累与运用1.默写(1)终日不成章,______。(《迢迢牵牛星》)(2)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3)大漠沙如雪,______。(《马诗》)(4)《十五夜望月》中与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写月光皎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知识积累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出口成章终日不成章B.奔走相告快走踏清秋C.善始善终通国之善弈者也D.不以为然非然也3.联系课文内容,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北京的春节》描绘了一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B.《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回忆录,当时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C.《腊八粥》作者是沈从文,文章主要写了“等粥”、“喝粥”两件事,其中,“等粥”的过程写得比较详细,“喝粥”写得比较简略。D.《匆匆》一文中,大量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无奈和感慨。二、文言诗文阅读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4.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________5.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若:好像B.等闲:平常C.浑:浑浊6.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千锤万凿、烈火焚身、粉骨碎身,我()要留清白在人问。A.即使B.无论C.不管D.也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7.选文出自《孟子》,作者是______时期儒家思想家。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_____9.下列对于选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使弈秋诲二人弈”中“诲”的意思是“教诲、教导”。B.“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意思是(这个人)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下棋),(但是成就)比不上前一个人啊”。C.文中两个人一起学习下棋,他们有最好的老师,智力水平也相当;但造成他们学习结果不同的真正原因是他们俩的志向不同。D.作者结尾用设问句的作用是:引导读者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间接面含蓄地点明了文章的主旨。王羲之①爱鹅。会稽有孤居姥②,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③。又山阴有一道士好养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注释]①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②姥:年老的妇女。③弥日:整天。10.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1)姥闻羲之将至()(2)有一道土好养鹅()11.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前去观看,道士很高兴,坚决要求王藏之买这些鹅。B.王羲之前往道观,道士很高兴,坚决要求王羲之买这些鹅。C.王羲之到道士家里,心里很是高兴,坚决要求去集市买鹅。D.王羲之前去观看鹅,心里很是高兴,坚决要求买下这些鹅。12.王羲之爱鹅的故事也侧面体现了他的声望及书法方面的造谐,具体表现在如下两方面:(1)老妇听说王羲之来做客,杀鹅款特他,可见他的声望及百姓对他的尊重。(2)_____________13.从王羲之爱鹅的表现,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原文词语回答)【答案】1.①泣涕零如雨②千磨万击还坚劲③燕山月似钩④今夜月明人尽望⑤不知秋思落谁家2.B3.D4.于谦5.C6.①A②D7.战国8.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9.C10.①到来。②喜好;喜爱。11.D12.道士知道王羲之想买鹅,只求王羲之写一篇《道德经》,就把鹅全送给他。13.其任率如此练习3:一、积累与运用(15分)(一)积累(10分)1.默写(1)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韩翃《寒食》)(2)________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3)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__。(李贺《马诗》)(4)_____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5)《十五夜望月》中借望月表达自己思亲之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基础知识(5分)2.下列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一项是()A.吞噬(shì)娴熟(xián)火炽(zhì)B.急遽(jù)潸潸(shān)涔涔(cén)C.缥缈(miăo)惆怅(zhàng)徘徊(pái)D.鸿鹄(gào)耽搁(dān)匍匐(fú)3.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腊月搅和唾沫B.资格浓惆敦厚C.挪移痕迹书藉D.吓唬张煌追悼4.下列成语能正确填入句子横线处的一项是()只要你,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有可能发现真理。A司空见惯B.见微知著C.五湖四海D.死得其所5.下列标点符号能正确填入句子的一项是()“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A.……B.?C.!D.。6.下列作家与作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铁生,著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B.老舍,著有《骆驼祥子》。C.朱自清,著有《朝花夕拾》。D.沈从文,著有《边城》。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7.诗中“_____”表达牛郎与织女缠绵相思,又有_________之情。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是一首东汉时期的五言古诗。B.“纤纤”写出织女的美丽和柔弱。C.诗中“迢迢”“皎皎”实写牛郎、织女。D.诗歌借神话抒发了游子、思妇的哀伤。(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9.本文是战国时期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________(人名)及其弟子等人的著作。10.解释加点字。(1)通国之善弈者也(2)为是其智弗若与?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12.下列有关学习的论述,与本文主旨不相同的一项是()A.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C.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D.今且要读书,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竹鸡之性,遇其俦①必斗。取之者扫落叶为城②,置媒③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网焉。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网已起,无脱者。盖目既闭,则不复见人。【注解】①俦(chóu):同类。②城:城墙,此指用落叶堆起的屏障。③媒:媒介物。此指竹鸡的同类。13.解释加点字。取之者扫落叶为城14.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是竹鸡鲁莽好斗的根源。15.竹鸡轻易被抓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答案】1.①寒食东风御柳斜②咬定青山不放松③燕山月似钩④千锤万凿出深山⑤今夜月明人尽望⑥不知秋思落谁家2.B3.A4.B5.A6.C7.①脉脉②哀愁/愁怨8.C9.①儒②孟子10.擅长因为11.虽然他与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是棋艺不如人家。12.B13.拿(捕捉,抓)14.遇其俦必斗15.凡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要鲁莽行事。或:盲目好斗,无法认清形势,反而会害了自己。练习4:一、文言文阅读(25分)(一)默写(8分)1.,快走踏清秋。(《马诗》)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3.,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吟》)4.《迢迢牵牛星》中“,”两句诗动静结合,形象表现了织女娇柔、勤苦的形象。(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6题。(4分)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5.这首诗的作者是,本诗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表达了诗人的高尚情操。(2分)6.下列对于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自己的《竹石图》上。B.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C.诗歌的题目是“竹石”,但诗中并没有写到“石”。D.“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三)比较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3分)【甲】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乙】任末①好学任末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每有会意处,题⑤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⑤题:写在7.甲文选自《孟子》一书,是学派经典著作。一般认为是(姓名)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2分)8.下列语句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2分)A.一人/虽听/之B.夫/人好学C.思/援弓缴/而射之D.谓之/行尸走肉/耳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1)负笈从师(2)或依林木之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11.下列对学习的论述中,与以上两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不符合的一项是()(2分)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B.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C.业精于勤,荒于嬉。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2.两篇文章都强调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甲】文强调学习要;【乙】文指出任末年少求学时有“”的态度。同时,任末的学习方法也很值得我们学习。(3分)【答案】一、文言文(25分)(一)默写(8分)(每题2分,每错一字扣一分,扣完为止)1.何当金络脑2.寒食东风御柳斜3.千锤万凿出深山4.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二)诗歌理解(4分)5.郑燮(郑板桥)绝不随波逐流(刚正不阿)(2分)6.C(2分)(三)课内外文言文(13分)7.儒家孟轲(2分)8.A(2分)9.(1)背着(2)有时(2分)10.另一个人一心认为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2分)(“至”、“援”、“之”的意思和整个句子的理解,每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11.D(2分)12.专心致志勤学(好学)及时记录心得(3分)练习5:一、古诗文阅读(28分)(一)默写(10分)1.谁言寸草心,。(《游子吟》)2.,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3.少小离家老大回,。(《回乡偶书(其一)》)4.,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5.千磨万击还坚劲,。(《竹石》)(二)阅读下面这首作品,完成6—7题(4分)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6.“何当”的意思是。(2分)7.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直接抒发诗人思战之情。B.诗的前两句启动后文抒情,又运用比喻修辞,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C.诗的后两句借马以抒情,表达了作者被赏识却不能建功立业的痛苦。D.诗的后两句中“快走”一词,表现了诗人在疆场上跨马奔驰的快意。(三)读下文,完成8—10题(7分)两小儿辩日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③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⑥孔子不能决也。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8.本文作者是(人名),他是(学派)代表人物(2分)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个传说以“辩日”为线索,叙述孔子遇见两小儿辩日,最终不能决的故事。B.第①段交代孔子向东游历遇见两小儿,还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C.两小儿在辩日的过程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设问,大胆质疑、阐明观点。D.这则故事也提示我们:看待事物不能只看表象,而要看本质,才能求得真理。(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7分)王文正①在相府日,未归第②。上遣使赐御酒十器,其兄亟令人首取二壶。其妇曰:“上赐也,俟相公归视。”即欲持去。兄怒,挈梃击壶皆碎,酝③流盈地。夫人恶之,不令扫却④。公归见之,问其故,左右具道所以然。公徐语曰:“人生光景几许时?其间何用较计。”余无他言。【注释】①王文正:北宋名相,谥号文正。②归第:回家。③酝:酒。④却:去掉。11.解释加点词(2分)(1)上遣使赐御酒十器(2)即欲持去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近旁的侍者全都向他讲述这样的原因。B.近旁的侍者向他详细地讲述这样的原因。C.王文正向全部的侍者打听这样的原因。D。王文正环顾左右询问侍者这样做的原因。13.某妇“即欲持去”的原因是“”(1分)14.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王文正的人物形象特点。(2分)【答案】1.报得三春晖(注意“晖”的书写)2.等闲识得东风面3.乡音无改鬓毛衰(注意“鬓”的书写)4.绿树村边合5.任尔东西南北风6.什么时候。7.B8.列子道家9.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10.D11.①使者;②离开。12.B13.上赐也,俟相公归视14.为人豁达(宽宏大量)。练习6:第一部分文言文(26分)一、默写。(5分)1.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马诗》2.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竹石》3.中庭地白树栖鸦,。《十五夜望月》4.__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5.今夜月明人尽望,?《十五夜望月》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4分)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6.这首诗出自《》。(2分)7.下面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诗借助牛郎织女的故事来反映爱情生活,看似写神话传说,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B.整首诗从织女的角度来写织女劳动的情景、勤劳的形象和孤寂苦闷心情,最后两句突出地表达了牛郎对织女的缠绵情意。C.全诗似句句在写景,又句句在写情,情语景语融合无间。诗写景自然清秀,抒情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D.诗中六个叠音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或写景,或描人,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