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向13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
例1:[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频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颈联中的“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的特点。
★(2)诗歌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答案】
(1)长势繁茂
(2)一、二联虚实结合,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今昔变化巨大的感慨,抒发了作者
寂寞之感。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这句是诗人对眼前
登黄鹤楼所见的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
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故“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长势繁茂的特点。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写作特点的理解与分析。
诗歌前两联三次点到“黄鹤”,有实写,有虚写。第一次提到“黄鹤”,是起笔,没有实写,
而是从传说而起,是过去传说中的黄鹤,是虚写。第二次提到“黄鹤”,是紧接第一句并与
之呼应,是实写,是写现实中眼前实际存在的黄鹤楼,由此第一、二句一实一虚相结合,加
深了人去楼空的落寞之感。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
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
第三次提到“黄鹤”,又是虚写,实际上是首联意思的进一步深化,你看“一去不复返”,
是永远不再回来的意象,这是一种彻底的寂寞,把人的心都冻到骨髓里面去了。下一句的“白
云千载空悠悠”是实写,但把这种感觉扩大到整个宇宙,引发人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无
尽地遐思。
故一、二联虚实结合,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今昔变化巨大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寂寞
之感。
例2:[2022•山东滨州•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刺③鸣。
【注释】①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的灯,有纸罩能避风。②联拳:指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
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拳,屈曲。③拨刺:拟声词,指鱼在水里跳动发出的声音。
(1)这首诗通过“”“风灯”“宿鹭”“”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恬
淡平和的江上月夜图。
★(2)这首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结合第四句简要分析。
【答案】
(1)江月跳鱼
(2)示例一:第四句写“跳鱼”“拨刺”之动,前三句写江上月夜之静,以动衬静,衬托出江
上月夜的静谧。
示例二:以第四句“跳鱼”“拨刺”之动衬托第三句“宿鹭联拳”之静,营造出一种恬淡、静谧的
意境。
【解析】
(1)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提炼,重在梳理出诗中的意象。意象即诗中出现的景物,可
组成特定的意境。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意为:水中的月影离我只有数尺之远,船中桅杆上的风
灯照耀着夜空,时间马上就要进入三更天。由此可知,“江月”“风灯”都是其中的意象;“沙
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的意思是:栖息在沙滩上的白鹭静静地蜷身而睡,突然船
尾方向传来“拨剌”一声,原来有一条鱼儿跃出水面。由此可见,"宿鹭跳鱼”也是文中的意
象。
(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第四句"船尾跳鱼拨刺鸣”写的是从船尾方向有一条鱼儿跃出水面,发出“拨剌”一声响。联系
前三句可知,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的“江月”“风灯”及“宿鹭”都在一个“静”字,而末句却有“跳
鱼”之动,“拨刺”之响,是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然而其表达效果恰好相反,以
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故这一以动衬静,营造出一种恬淡、静谧的意境,
衬托出江上月夜的静谧。
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1、古诗词表达技巧常见的题型主要有:
(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2、答题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
(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比兴、对偶、夸张、衬托、互文、反复、设问、
反问、借代等。
(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以动衬静、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烘托渲染、、白描、工笔、衬托、
对比、想象、联想、照应等。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4)语言风格:简洁、洗练、浅显、平淡、质朴、清新、淡雅、沉郁顿挫、苍凉、低
沉、苍劲、舒缓、雄健、深厚等。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句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等),然后结合诗句
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了……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表现了……内容,抒
发了……的思想感情或揭示了……的道理。
古诗词鉴赏题大体上可分为五种类型。应对策略如下:
(一)品味炼字类
解析方法:
这类题主要考查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
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
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二)名句理解赏析类
解析方法: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
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
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
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等。
(三)主旨情感类(思想感情)
解析方法: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
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
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
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四)想象描述类(描述画面、意境)
解析方法: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
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
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五)表达技巧类(写作手法特点、修辞、表达方式等)
解析方法: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鉴赏时
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
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标注★的题目考查的是“表达技巧”这一考点。
1.12022•黑龙江大庆•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冰塞川,,“雪满山,,比喻自己的仕途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诗人高昂乐观的思想感情。
D.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既苦闷、迷惘、愤慨又积极、乐观、执着的复杂心理。
★2.请结合诗句,分析前四句是如何融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情的。
【答案】
1.A
2.第一二句写出朋友用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盛宴为李白饯行,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但三四句急转而下,写出李白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扔
筷不能食,拔出宝剑心里茫然形成强烈的反差,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乐景写哀情,强化了
哀的程度。
【解析】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选项,BCD三项正确。A项错误。前两句朋友为诗人
设盛宴款待,可诗人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摆下了。停、投、
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r内心的苦闷抑郁。所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
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是错误的。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得基础上赏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
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意思是: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
值万钱。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诗的一开头,
“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这是盛景,乐景。李白嗜
酒,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这是哀情。
2.12022广东广州•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1)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面?
★(2)请从用典的角度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答案】
(1)宏大壮观的狩猎场面。
(2)“天狼”指天狼星,在词中指西夏军队。含蓄地表达「词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
情壮志。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词内容。细读全词,然后正确翻译后概括作答即可。
上阕的意思是“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
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
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由此可概括,上阕描绘了
宏大壮观的出猎(狩猎)场面。
(2)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诗句。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里,射天狼”意思是"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
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射天狼”,出自《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
天狼。""天狼''暗指西夏,作者在这里运用典故,直抒胸臆,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
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也表现了
作者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
1.12022•河南洛阳•一模】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
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请谈谈”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一句的表达效果。
★(2)《满江红》这首词中,多用典故,不仅丰富了词作的内涵,更有助于抒发作者的思
想感情。请找出一例,加以分析。
【答案】
(1)“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此句是以乐写哀,美好的节II,明丽的秋景,都不
能抹去国难心愁,以乐景来反衬悲哀之情。
(2)示例一: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
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昵而乂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幽怨之
情。
示例二: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一方面说明
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另一方面叹清壬朝面对帝国主义的的束手无策、一退再退、软弱腐
败的窘态。
示例三:③“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
州司马青衫湿”,这里指自己泪湿衣衫,极言自己对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解析】
(1)考查诗句的作用。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意思是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
过一般。可知此句为景物描写,以乐景写哀情,诗人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当时环境的静谧和寂
寥,这种寂寥的环境引发作者的思绪,为下文表达对贵妇生活的不屑及想要报效祖国又知音
难觅的心情做铺垫。
(2)考查对诗歌用典的理解和作用分析。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意思是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
洗过一般。“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
句。写出了秋天天空明净,菊花盛开,秋高气灰烬,从小住,早乂是春秋佳节,离乡而居,
可以看出作者心有愁绪,纵美景如画,心里仍愁愁,对前途,对未来,其实应当是极其迷惘,
无奈,想要改变,想要抗争,貌似又有重重顾虑;
“四面歌残终破楚”的意思是: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
此处引用《史记•项羽本纪》中“四面楚歌”典故,用楚的绝境比喻列强逼近感叹列强侵略,
清廷腐败,中国前途危险;也叹自己冲破家庭束缚的艰难和孤单。
“清衫湿”的意思是:指因感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
湿。”为什么流泪呢?结合诗歌内容上看,上片“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意思
是,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
那八年的生活况味。反映了作者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
闷彷徨;再结合“莽红尘何处觅知音?”分析,大千世界茫茫红尘,我到哪里找到以拯救民
族危亡为己任的同道之人呢?表现了作者知音难遇,对前途的忧虑。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示例:“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
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2.12022•广西南宁•二模】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回顾身世,思今忆昔,叙述了个人科举入仕和四年抗元战事的经历。
B.颔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遭遇,忧国悲已融为一体。
C.颈联一语双关,巧用两个地名转化成诗人不安的心情,抒发悲凉、寂寞之感。
D.诗人以诗述志,全诗气势磅礴,格调清新、言语充满欢乐,浩然正气贯长虹。
★(2)《过零丁洋》尾联是千秋绝唱,表明了文天祥在他人生最后一个驿站对自身命运毅
然做出的抉择,请你从抒情方式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
【答案】
(1)D
(2)示例一:尾联直抒胸臆,诗人感叹人难免一死,但他愿为拯救祖国而死,将一片忠心
将永垂史册,表现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或: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
躯的豪情壮志。)
示例二:尾联运用J'借代的修辞手法,借“丹青”指代“史册”,尾联表明诗人愿为拯救祖国而
死,将一片衷心将永垂史册,表现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或:抒发了诗人以
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解析】
(1)D.“格调清新、言语充满欢乐”有误,首联回忆入仕原因。颔联叙说国家形势和个人
遭遇,国势危急,身世飘零。颈联写自己被俘的经历,坎坷难言。尾联表达自己以死明志的
决心。所以全诗格调浓郁,语言充满悲壮。故选D。
(2)考查诗句赏析。尾联意为:自古以来,人终不免-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
照千秋,青史留名。
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的写法。直接表达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修辞手法:诗人以“丹青”代指史册,这是借代的修辞手法。诗人要把自己的一片忠心铭刻在史册上,表达
了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和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
1真题练J
1.12022•广西贵港•中考真题】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马奇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1)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了“老夫”苏轼“少年”“轻狂”的表现,上片侧重表现“心狂”,下片侧重表现“形狂”。
B.“千骑卷平冈”,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卷''极言行走之快。
C.“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仍
能跃马疆场。
D.本词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是他在艺术创作上一次大胆的尝试,在词的发展史上有
着里程碑的意义。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了典故,请分析其作用。
【答案】
(1)A
(2)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表达作
者渴望被朝廷重用的感情。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词的理解。
A.”上片侧重表现‘心狂’,下片侧重表现‘形狂'"理解有误。词的上片中“左牵黄,
右擎苍”“锦帽貂裘"''下骑卷平冈”等描写表现的是“形狂”;下片中“鬓微霜,又何妨”
“会挽雕弓如满月”等句子表现的是“心狂”;
故选A。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里用了汉文帝刘恒时的一
个典故。“云中”是汉朝的一个郡,在今年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和山西省西北部一部分
地区。“节”,即符节,是传达皇帝命令的凭证。作者是在以魏尚自比,意思是什么时候朝
廷能像派遣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以
及报效国家的思想情感。
2.1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
赏析《观沧海》,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水何游澹,山岛竦峙”的画面。
★(2)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想象,请你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答案】
(1)示例: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
(2)示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运用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博
大的胸襟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示例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星辰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
襟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解析】
(1)此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解答此题,所描述的画面要符合诗歌内容,抓住诗句中的
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描述,使之呈现“画面感此
句意为: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抓住“水、山岛”等景物,描绘出浩荡壮观的景象。
示例:在这水波摇动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
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2)此题考查诗句的鉴赏。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丰富的想象”这个角度。诗歌前四句
描写沧海景象,有静有动。后面的“II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是运用想
象,译为: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
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写出了大海吞吐卜I月的壮阔景象。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
自己的壮志。
示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进一步描绘了日月的运行好像出没于大
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
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也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
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3.12022•湖南湘西•中考真题】
阅读曾巩的《城南》,完成问题。
雨过横塘水满提,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写出了雨的量大、势猛的特点。
B.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大雨过后的山野景象。
C.本诗的作者曾巩是唐代著名诗人,本诗笔调流畅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D.本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由衷赞美了桃花、李花的美丽,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2)本诗三、四两句描写小草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
(DA
(2)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暴雨过后桃花李花零落殆尽与青草长得齐齐整进行对比,突出了小
草蓬勃而顽强的生命力。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
A.”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的意思是: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
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这两句突出了两量大,雨势猛的特点。因为雨势猛,下得急,雨
量大,所以才会迅速填满了池塘,使得山路崎岖;
B.“这是・首七言律诗”错误,曾巩的《城南》是一首七言绝句;
C.“曾巩是唐代著名诗人”错误,曾巩是北宋著名诗人;
D.“诗人由衷赞美了桃花、李花的美丽”错误,从“惟有青青草色齐”可知,诗人赞美青草生命
力的顽强;
故选A。
(2)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的意思是: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
开过时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热闹的桃李开时灿烂无比,然而现在都已经凋谢
了。默默无闻的小草却依然碧绿一片。桃李虽美却易凋谢,小草平凡却绿色长驻。两者之间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突出了小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在对比中,也蕴含了哲理:
那些美好的东西多不长久,平凡的东西却往往有着顽强的韧性与生命力,可以长久存在。
4.12022•宁夏•中考真题】
初秋行圃®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②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注】:①行闹:指在园子里散步。②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1)下面对诗歌理解专族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写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正催着园子里树上的蝉鸣叫。
B.诗歌的后两句写蝉鸣仿佛就在身边,可是去寻找时,蝉却不鸣叫了,就好像是知道有人
来找它。
C.这首诗用寥寥数语描写了初秋时节夜晚的情致,同时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感受。
D.这首诗极为平淡,却充满诗情画意,而且蕴含理趣。
★(2)本诗写作手法多样,请你作简要分析。
【答案】
(1)C
(2)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语言平淡(朴实),
情味悠长,充满诗情画意;视觉与听觉结合,富有情趣和理趣。(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C.根据文题“初秋行画”,诗文首句“落II无情最有情”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初秋时节傍晚的
情致,而非“夜晚”;
故选Co
(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理解。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意思是:落日看来好像无情却最有情,催促千树万树上
的蝉在傍晚时一齐鸣唱。“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意思是:听着声音近在咫尺,
却无法找到它们,一旦寻到它的近旁,却又没有了声响。据此可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
事,手法是写景与叙事相结合;
前两句中的“有情"和"催''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写自己循声找蝉的情态,语言平淡(朴实),情味悠
长,充满诗情画意;
'‘落H”"万树”是所见,“蝉鸣”是所闻,可见视觉与听觉结合,富有情趣和理趣。
5.12022•青海•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
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曲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2)请从感官角度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表达效果。
【答案】
(I)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
(2)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突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特点,表
现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解析】
(1)考查元曲主旨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
第一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意思是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
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作者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亡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
作者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这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的,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
锐的。它表达r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表现出了这首散曲的主
匕
日。
第二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句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
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于自己
置身乱世,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和对于现状有心思辨而无力改变的怆然与苍凉。
(2)考查句子的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意思是(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
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第一句是视觉描写,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着一“聚”字展现出华山
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第二句是听觉描写,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着一“怒”字形象地表现
出那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的回响。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
志,把河水人格化,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还注入了作者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6.12022•山东德州•中考真题】
阅读诗歌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下列作品和这两首诗情感基调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春望》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石壕吏》D.《绝句(迟日江山丽)》
★(2)两首诗写“花”,分别运用了衬托和侧面描写的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3)杜甫眼中,花是美丽的:一种是自由生长,一种是精心管护。由花及人,谈谈这组诗
给你的启发。
【答案】
(1)D
(2)前诗先写没有景致,使人懒困无聊:然后鲜艳的桃花突现;精神为之一振。以前衬后,
突出桃花的惊艳夺目。后诗蝶飞莺啼,皆因花使然,侧面烘托花的芬芳鲜艳。
(3)我们都希望做生活、学习的主人,宽松、自由的环境有利于我们个性的发展;但是我
们也需要师长们的引导和培养。
【解析】
(1)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
七首。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第三首写某些
人家的花,红白耀眼,应接不暇;第四首则写遥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与人之乐;第五
首写黄师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第七首总结赏花、爱花、惜花。组诗前四
首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后三首显示出赏花时的喜悦之情,
蕴含春光难留之意。全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
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A.《春望》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
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
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
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生活环境的艰辛和个人情感上的痛苦,从而
推己及人,感慨天下之大,希望能有万间广厦为寒门学士遮风挡雨,体现了作者关心民生疾
苦的济世情怀与宽广胸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安定且美好生活的向往;
C.《石壕吏》为“三吏三别”之一。这首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
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
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D.《绝句(迟日江山丽)》: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意思是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前
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
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
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
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
感。表达出诗人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的春意之中的安然闲适;
故选D。
(2)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时,结合具体诗句,围绕衬托和侧面描写的
手法进行分析。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大意:黄师塔前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
春风小憩。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春光懒困倚微风”
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是衬托出花的好看,看那“桃花
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
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
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花的绚烂绮丽;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大意:黄四娘家周围小路开满鲜花,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
低。嬉闹的彩蝶在花间盘旋飞舞不舍离去,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悦耳动人。“留连戏蝶时
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写花枝上彩蝶跪跄,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
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
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通过
蝶飞莺啼,侧面衬托了花的芬芳鲜艳;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3)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根据对“杜甫眼中,花是美丽的:一种是自由生长,一种
是精心管护'’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叙述即可。
示例:花和人一样,既需要自由生长,也需要精心管护。我们在学习中,希望得到宽松的环
境,但却很难做到自制和自律,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和帮助。自由生长和精心管护并
不冲突,双管齐下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成长环境。
7.12022•四川巴中•中考真题】
阅读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运用借代手法描写月到中秋,飞镜重磨的景象。词人不仅感叹时光流逝,也表
示对自己满头白发的无奈。
B.“苏辛”是豪放派代表词人,本词中“把酒问姮娥”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把酒问
青天'’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词的下片“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让我们感受到神舟飞船在太空俯瞰祖国大好河山的豪
迈之情;“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的典故出自杜甫,委婉含蓄,别有深意。
D.辛弃疾是一个词人,更是一位英雄。现实的种种不如意让作者一次次伤心失落,却让笔
下的词焕发出倔强的神采,慷慨纵横。
★(2)作者想象丰富,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
(1)A
(2)①中秋月夜,作者想象自己乘风飞到万里高空,去看一看魂牵梦绕的祖国河山。
②作者托月色清光表达自己想要"斫去”北伐阻碍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
【解析】
(I)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找出不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
与情怀。”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
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
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
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
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
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选项中“借代手法”不正确,选项理解
也有误;
故选Ao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及写作手法的理解。
作者的这首《太常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
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从词的内容看,作者“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词人
感慨时光的流逝和功业难成的愤懑心情。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
等词句,展开想象的翅膀,诗人想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瞰祖国的山河,又直入月宫,并幻
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直接而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爱国,以及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
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8.12022•四川宜宾•中考真题】
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下列对两首宋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紧扣“登”字,详细讲述登山经过:乙诗紧扣“题”字,简略描写登山所见。
B.两诗内容均与“山”有关,甲诗重在突出山高耸之势,乙诗重在表现山变化之形。
C.两诗所写角度一高一低,但都巧妙蕴含着“境界高低则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哲理。
D.两诗感情基调略有差异,甲诗于清醒中含自得之喜,乙诗于清醒中寄寓孤独之忧。
★(2)下列对两首宋诗艺术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侧重写景抒情,乙诗侧重咏物寓理。
B.甲诗侧重咏物寓理,乙诗侧重写景抒情。
C.甲乙两诗都侧重写景抒情。
D.甲乙两诗都侧重咏物寓理。
【答案】
(1)D
(2)D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D.甲诗《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的意思是:不怕会有浮云遮
住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表达的是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良
艰难,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因此D项“于清醒中含臼得之喜”表述不正确;
故选Do
(2)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艺术手法的辨析。
甲诗《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描绘r古塔之高,写出了自己的
立足点之高,巧妙地虚写了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
身在最高层”是本诗的点睛之笔,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警示后人不能只顾眼
前的利益,应该有放眼大局、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因此本诗侧重咏物寓理;
乙诗《题西林壁》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体现的是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
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不识庐
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写出了作者深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0年高考语文试卷(湖南)(解析卷)
- 2006年浙江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香附药材安全性评价-洞察分析
-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第15篇-洞察分析
- 信息资源整合策略-洞察分析
- 虚拟现实考古信息可视化-洞察分析
- 游戏跨文化研究-洞察分析
- 塑料制品回收与再利用技术研究-洞察分析
- 音乐数字资源开发与应用-洞察分析
- 信息系统运维自动化-洞察分析
- YJ-T 27-2024 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规范
- 合伙人协议书决策机制
- 西藏畜牧兽医知识培训课件
-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 我的家乡武汉
- 眼镜制造业灌胶机市场前景与机遇分析
- 智慧审计平台项目汇报
- 湖北省天门市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建筑赋比兴》一些笔记和摘录(上)
- 【服装企业比音勒芬服饰的财务问题分析(基于杜邦分析)9700字论文】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继电器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