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6.汉武帝时期大司农桑弘羊认为,富国只有重农的思想是片面的,工商同农业一样也是财富的源泉;
又从使用价值的角度出发,提出治国必须守重,要加强粮食、盐、铁、酒等物资的积累。这一认识
历史试题A.导致汉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促使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改变了国家与民争利的局面D.标志着无为而治政策的改变
注意事项:7.下图是汉代郡国守相(郡守和国相)中军功受益阶层的占有率示意图,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
L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原因是汉朝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A.统治政策调整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1.相比前代,周代宗教的发展变化体现在“神”或“上帝”角色的转变方面,即由原来氏族部落专C.实现了大一统D.政府推行重文轻武
属神祇变为天下所有部落的神祇;在继承“君权神授,天命所归”的前提下提出了两个新的命8.关于劳动者的身份,汉代法律只承认奴(奴隶)、良(平民)的区别,没有依附民的条例;而南北
题:其一是“天命靡常”,其二是获得天命的依据在于“德”。周代的这些做法朝时期,法律进行了调整,已经有了奴、良和依附民三者的区分。这表明南北朝时期
A.使神权与王权分离B.旨在维护天下共主合法性A.农业生产遭受重创B.户籍管理更加严格
C.体现家国一体理念D.发扬了儒家为政以德思想C.庄园经济有所加强D.门阀势力无限膨胀
2.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农家父子兄弟多是不分家的。商鞅在变法中改造“父子无别,同室而居”9.东晋南朝时期大量北方人争先南渡,成为南方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力量。寄居江南的东晋统
的社会,先下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尔后再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治集团,在辖区流民比较集中的地区,以流民原籍的地方机构名称为名设立侨州郡县,管理单
立户籍的侨流人口。此举出发点是
并规定男丁(15足岁以上)登记在册。这些规定
A.促进江南的开发B.维护社会的稳定
A.旨在加强教化改善社会风气B.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C.促进民族的融合D.宣示王朝的正统
C.促使血缘宗法制度得到加强D.强调社会尊卑等级关系
10.据考证,《周礼》中有关玉的规定有百条之多,且玉器的使用数量自春秋起逐步增多,两汉时
3.儒家提出“学而优则仕”的口号,其门下弟子大多参与政事,如子路、子贡等;墨家宣扬“兼爱”
数量达到空前。但从考古发掘来看,魏晋时期墓葬中出土的玉器很少,且玉器体积狭小,大
“非攻”“尚贤”“尚同”等政治立场鲜明的学说;法家则是以研讨政治权术、建立集权统治、实
型玉礼器和成组玉配饰几乎没有发现。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现富国强兵为宗旨,在战国众多变法活动中独领风骚。由此可知,这三家学派
A.特殊的文化背景B.战争的不断冲击与破坏
A.先后受到统治者的重用B.代表的政治立场趋同
C.民族交融的加深D.时人对现实关注的加强
C.都提出可行的治国方略D.都有强烈的参政意识
11.为选拔人才补充官吏,隋朝统治者多次下诏要求地方举荐人才。598年设“志行修谨,清平
4.据《汉书》记载,“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
干济”二科举人;609年又设“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骁壮、超绝等伦;在官勤慎、堪理政
实之「到西汉末年,加上屯田的士卒,整个河西约有40万人。西汉政府在河西地区的移民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隋朝由二科到四科的变化
A.彻底解决了匈奴对内地的威胁B.减轻了西汉政府的财政负担A.恢复了汉代的察举制B.是科举制建立的标志
C.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旨在缓和西汉社会人地矛盾C.顺应了社会发展需要D.表明品德素养被轻视
5.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的西汉海昏侯墓葬,不仅出土了具有典型北方和西北风格的银质车12.唐太宗被周边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以至于善于经商趋利而名扬丝路的昭武九姓诸国,
马器“大角羊银当卢”,还出土了骆驼造型的编钟架构件——鎏金青铜钩,这是长江流域较早也对中国大唐天子顶礼膜拜,甚至远在西亚的萨珊波斯也因国难频频向唐朝寻求支援。这
出现的骆驼形象的文物。这反映了汉代一现象的出现主要缘于唐朝
A.游牧民族的南下较为频繁B.南方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与骆驼A.开放开明的政策B.繁荣的盛唐文化
C.江南地区手工业领先北方D.陆上丝绸之路对江南地区的影响C.辽阔的疆域范围D.中央集权的强化
一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一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
13.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刘晏受命办理漕运,全力着手漕运改革,并受命招引流民,21.在明代中晚期的江南社会里,出现了大量由女性书写的作品以及预设读者为女性的作品,甚
降低关中百姓赋税。漕运疏通之后“关中虽水旱,物不翔贵矣”,南方漕运路线成为唐王朝至家族内才女的作品集成为当时名门望族的重要文化资产之一。这反映出晚明当地的社会
的生命线。这反映了氛围是
A.唐中央集权面临的危机B.漕运决定了王朝兴衰A.心学强调人欲也是天理,形成解放个性的风气
C.赋税制度改革的必要性D.中唐经济格局的变迁B.受西学和基督教影响,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大增
14.宋初在方镇(藩镇)取消之后,中央政府无力直接管理三百多个统县政区,于是设立路来实C.商业文化发达,旧有社会秩序逐渐松动和瓦解
行间接管理,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四司互不统属,长官D.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带动大众文学的盛行
地位相当,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和官员系统,隶属于不同的中央机构。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22.下图反映的是明清时期某种农作物的推广过程。
初期
A.创新制度加强地方治理B.地方行政层级划分的混乱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减弱D.推行重外轻内的治国理念
15.纵观我国古代行政区划,特别是从唐代以后,南方多是愈分愈细,北方则很少分细而只见归
并。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北宋后期人口数超过20万的州郡,南方占44处,北方占11
处;南方的44处中,江浙占了23处。这说明
A.南方政权鼓励移民B.江南的区域位置优越据此可知,该农作物是
C.南方经济稳定上升D.南北方人口数差距大A.甘蔗B.水稻C.棉花D.玉米
16.唐宋之际,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大变迁:门阀世家瓦解,平民社会取而代之;部曲奴婢制瓦
23.据史料记载,清朝定额租制下,“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o地主与佃农“交租之
解,租佃制取而代之……,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部曲奴婢制的瓦解,部曲奴婢等贱民身份大夕卜,两不相问”“农勤则倍收,产户不得过而问焉”。这说明当时
量改变,这使得自中古以降的良贱身份制度也无法继续下去了。这反映了A.封建土地制度趋于瓦解B.农民的经济依附关系被解除
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B.社会控制的加强C.佃农拥有了土地所有权D.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已分离
C.科举制度影响阶层变动D.政治制度的变革24.尽管乾隆皇帝在各省大力推行严禁烧锅(制酒的作坊)政策,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地方督抚
17.北宋王安石变法一改之前徭役“止有差法,元(原)无雇法”的局面,允许农民“纳钱代役”。很难贯彻这一政策。”因利之所在,人所必趋”“五省之民,执此业者不可胜计”“虽经严禁,
有些地方的农民甚至不再负担杂徭,只是交纳“免夫钱”o这一做法终莫能断绝也”。这反映出,清代中前期
A.减轻了农民赋税负担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A.传统政策亟需变革B.农业生产衰退产生粮食问题
C.削弱了对基层的控制D.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C.工商皆本观念盛行D.中央权威受到地方势力挑战
18.宋代《吕氏乡约》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教化影响,但终两宋之世,乡约的推行均未形成大的气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候。自明代王守仁以巡抚身份与士绅共同合作,推行《南赣乡约》后,乡约逐渐成为半官方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组织在全国范围推广。由此推知,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材料一
A.理学的普及范围B.经济的发展水平秦汉两朝均定鼎西北长安,漕粮多半取之于关中和山东这两个地区,漕运方向大致为东
C.政府的介入程度D.民众的接受意愿西向6这一时期,漕运属临时性的粮食运输,主要用于军事。唐代关中“所出不足养给京师,
19.记载元代历史的藏文史书《汉藏史集》中写道:“最初,在玛卡秀雅许的上部,有斯巴的王子备水平”。故唐代渐以转漕东南之粟为主,漕运基本形成了一套制度,其体系已渐趋形成。
名叫亭格,生有三子,即汉、藏、蒙古(霍尔)三者”。由此可知,当时北宋漕粮基本上都用于军事和朝官俸禄。北宋以汴河所运漕粮最多,漕运的方向完全转变
A.大一统思想得到发展B.文明起源多样性得到认同为东南西北向。元代以后,政治中心主要在北方,漕运转为南北方向。明清两代,漕运制度
C.华夏认同的观念形成D.中华同源共祖意识的传播进一步完善,朝廷已经十分重视对于漕粮的利用,将漕粮用于地方军饷和仓储、平抑根价、版
20.1421年,朱棣将都城从应天(南京)迁到北京,给予南京留都名义,并保留南京的六部等权力灾备荒等方面。
机构,但六部的排序不同于传统的次序,最为显著的变化是户部排序位次得到提升。据此可材料二
知,南京权力机构的存在在中国古代,水道的放大优势在于其往来便捷、承载量大以及便于长距离运输。这便
A.造成了明朝分裂B.适应了统治需要决定了在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在远距离分立南北的格局下,借用水道运输漕根成了朝廷不
C.形成了冗官现象D.加重了财政负担二的选择。……明清两代,自明代永乐迁都北京以后,南粮北运皆通过大运河水道完成。
一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题第3页(共6页)一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题第4页(共6页)
巨量的漕粮通过运河运输,本身就意味着运河具备的运输条件、能力和优势。应该说,明清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时期的运河已经具有了不可替代的性能。也正是这种性能,促成了运河经济带的形成。运材料一
河经济带不仅在于沟通南北,更重要的是这个经济带成为元明清时期最具活力、最有生机并都护府是唐朝对边錢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重要机构,涉及北方边催及玲南地区。都护
最有辐射影响力的区域。府的职能是(一)负责维持本府辖区内的统治秩序,对内附民族进行安辑;(二)保卫本府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均《南漕北运:中国古代漕运转向及其意义》辖各府州的安全,防止他国侵犯;(三)考核本府下属各府州都督、刺史与中央合作的情况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到明清漕运发展的变化。(9分)其“治绩”,叙录功勋;(四)镇压人民的反抗,征讨民族上层的分裂叛乱。都护府的长官除汉
族官员外,还有部分少数民族的上层人士。都护府下辖的各羁糜州,长官由当地少数民族原
有的首领、君长担任。
——摘编自唐启淮《唐代都护府述略》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中国古代漕运不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在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历史中,元朝是由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多民族融合
(8分)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而且把大一统国家治理模式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峰。元朝基本
上实现了对西藏、新蘋、云南等边破地区的直接管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统一多民族国家政
策。这是以往中原王朝难以企及的政治成就,也是元朝历史不同于前代的特殊性。
——摘编自乌云高娃《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置都护府的认识。(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漕运的积极影响。(8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边疆治理上的成就。(7分)
材料
某研究者设计了以下研究思路:
第一步,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与历史资料,了解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思想等方
面,了解和把握宋代社会发展的总体特征。
第二步,对科技繁荣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证,对中国科技史等相关资料文献进行分析、概
述。从政治改革、经济发展、哲学思想等方面论述社会发展中利于科技繁荣的因素。
第三步,通过借鉴影响宋代科技发展水平的社会因素,思考当今实现科技强国的方法。
根据研究思路确定一个研究题目,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表述成文,
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一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题第5页(共6页)一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题第6页(共6页)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l.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为论证周取代商的合法性而提出的“天命靡常”“天命的依据在于‘德'”的
观点,和材料中“氏族部落专属神祇变为天下所有部落的神祇”,都有利于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的建立,B
项正确。由材料“继承'君权神授,天命所归’”可知,周代神权与工权并没有分离,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涉
及家庭、家族和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春秋时期儒家的孔子提出为政以德的思想,与材料中的时
间不符,排除D项。
2.B【解析】古代农业社会,国家依赖税收获得生存,税收的征发是通过户籍管理而实现的。“民有二男
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男丁(15足岁以上)登记在册”的目的都是要成年男子分家另立户口,确立一夫一
妇为单位的农户,这些规定不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税收,也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令
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虽然有“革除残余的戎狄风俗,而代之以中原的文明风尚和习俗”的目的,但
是分户的规定主要考虑的是增加小农的户数来达到促进农业生产、增加税收的目的,排除A项;血缘宗法
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没有涉及,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通信网络建设投标承诺书规范范本3篇
- 能源化工行业营业员工作总结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小数除法》听评课记录
- 钓鱼场租赁合同三篇
- 二零二五版私人民间借贷金钱合同抵押品管理细则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团建活动策划与户外拓展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节能减排项目管理合同3篇
- 娱乐行业技术岗位总结
- 二零二五年度鱼塘承包及渔村旅游开发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公司内部借款及资金管理协议4篇
- 浅谈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与探究 论文
- 2023年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00054试题及答案新编
- 稀土配合物和量子点共掺杂构筑发光软材料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 河北省大学生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项目申请书
- JJG 921-2021环境振动分析仪
- 中药炮制学-第五、六章
- 中国风军令状誓师大会PPT模板
- 小儿高热惊厥精品课件
- 两段焙烧除砷技术简介 - 文字版(1)(2)课件
- 实习证明模板免费下载【8篇】
- 2022年电拖实验报告伍宏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