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
1、定义
比喻又叫打比方,即用有相似点的某些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
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
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显特征,可分为三种。
⑴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
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⑵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典型形式是:甲
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体现比喻关
系。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老狐狸你不要灌
迷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
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
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
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这种叫"博喻”。
4.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且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
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类的词语。下面几例都不是比喻句。
⑴她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作比较
(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想象
(4)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义
注意:
(1)比喻要有相同点;
(2)不是有比喻词就是比喻句;
(3)比喻句不管什么形式种类,喻体一定明确出现。
二、比拟(拟人和拟物)
1.定义
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屮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通俗地
讲就是把物‘人化”,或把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种类
(1)拟人。即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人的动作或思想情感。伊收口:波浪一边歌
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
拟人一定要有人的动作、语言、情态或心理。
但不是人出现了就是拟人句。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是比喻。
红苹果像孩子的红脸蛋。当然也是比喻。
(2)拟物。
修辞方式之一。把人拟作物或把甲物拟作乙物。
①把人比作物,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
里。(《荷花淀》孙犁)
拓展:比喻与拟物的区别
所有的比喻句都有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喻体必须出现。
拟物中的物可以不出现。如上面的例句“涌了上来"“咆哮”“长在水里”。
3.比拟的作用
增强生动性和形象性,引起情感共鸣。
4.近来试题的考查形式同比喻,这里不重复。下同。
三、借代
1.定义
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去代替,这种修
辞手法叫借代。
2.种类
(1)用事物的特征代替。例如:①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②先生,给现钱,
袁世凯,行吗?
(2)用具体事物代替抽象事物。例如:①举酒欲饮无管弦。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
里如虎。
(3)全部与部分互代。例如:①孤帆远影碧空尽。②吟罢低眉无写处。
⑷用专名代替泛指。例如: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⑸用结果代替原因。伊做口: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⑹用作者、产地等代替。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借代的作用
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形象的效果。
4.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
(1)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
⑵被借代的事物(本体)在前文应有所交代,或读者已了解相关背景。
四、夸张
1.定义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做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这种修辞手法叫夸张。
2.种类
(1)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形式。例如:乌蒙
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
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夸张的作用
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4.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1)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
(2)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否则就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达不到相应的
艺术效果。
(3)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严肃的汇报、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不宜使用夸
张。
五、对偶
1.定义
将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
这种修辞手法叫对偶。
2.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义相似、相近、相衬的对偶形式。伊U如:①语彼武陵人,多事何须寻
洞口;笑侬荆楚客,痴情只为爱桃花。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
牛。②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⑶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假设、条件、转折等关系的对偶形
式。例如:①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对偶的作用
便于吟诵和记忆;凝练概括,富于表现力;有对称美和音韵美。
4.运用对偶要注意的问题
运用对偶,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整饬。内容空洞、徒有形式的对偶,
就背离了修辞的目的。
提示:对偶很好辨识,考查意义不大。重点要记住对偶的表达效果。
六、排比
1.定义
把三个或多个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
来,使内容和语势增强,这种修辞手法叫排比。
2.种类
⑴句法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
火把,雪天里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⑵句子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
样的美丽和宽广。
3.排比的作用
增强语势,说理更加严密透彻,抒情更加鲜明。
七、反复
1.定义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
2.种类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好像失去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去
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3.作用
主要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同时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
回环起伏,充满音韵美。
提示:注意重复和叠词的区别。
反复是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叠词是词和词常常可以连起来用,以词的形状来判断,
有两个要素为组成词的单个字是同一个字;单个字的组成部分也要是同一个字或偏旁。
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徐飢《词苑丛谈》:"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
盘也。”梁绍王称之"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矣"。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屮的"大弦
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叠词使效果:1、韵律回环,富有音乐之美。2、特征突出,具有则强调作用。3、表
达感情,使其更加深刻。4、拟声叠音,仿佛身临其境。
八、设问
1.定义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
2.种类
⑴自问自答。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只问不答(答案一般在下文中,或不须回答)。伊U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运用设问要注意的问题
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九、反问
1.定义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反问。
2.种类
(1)肯定式反问,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就说蒋筑英吧,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
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来满足吗?
(2)否定式反问。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克服困难不是一种享受?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叫做设问。通常情况下,明知故
问,自问自答,是设问的标志。
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
人物的思想活动。
但是设问也有一种情况,句中只问不答,或提出问题,不需确定答案。
比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是青年时代的毛主席在自问自答,答案不用自己说出来。能启发自己的思考,表
达自己的思想活动。其实答案不说出来比说出来好。他总不会说:问苍茫大地,谁
主沉浮?我辈同学少年也。添上这一句,是多余的,也是败笔。诗歌的一点意味也
就在这里。不把话说出来,让你揣测,或语意明了,不用回答。
有人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因为它非常符合反问的一个特征“只问不
答”。但是还要考虑反问的另一个更重要的要素,反过来问,要有“反”方向的思考。
如:
1.你难道不想知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话的修辞方式吗?
难道……吗+不双面否定表肯定
2.你怎么可以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呢?
怎么……呢是反问,否定
依据反问的最主要特质,对照“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句中没的反向问的意
思,所以不是反问。
十、对比
1.定义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
法。
2.种类
从构成的方式看,对比有两种情形:
(1)反面对比;
(2)反物对比。
例子(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篇》
例子(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
倾颓也。《出师表》诸葛亮
例子(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例子(4):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
3.作用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
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十一、引用
1.定义
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
情的修辞方法。
2.种类
引用分为直接、间接、明引、暗引、正引、反引、借引这七种。比如正引就是引用
者对所引用的语句持肯定的态度,用在引文与原文意思相一致的场合。正引一般是
用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它既可以是明引,也可以是暗引。反
引就是引用者对所引用的语句加以评判,持否定的态度,即所使用的意思与原来的
意思是相反的,以达到标新立异,或起到讽刺的作用。
3.作用
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美容师考试中的安全常识及答案
- 2024年六年级语文阅读策略应用题试题及答案
- 无痛内镜护理规范
- 2024年汽车维修工工作安排调整试题及答案
- 汽车美容师信息采集技巧试题及答案
- 重庆课件防复制费用
- 2024古代文学考试个案分析试题及答案
- 汽车美容师客户沟通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汽车美容师职业技能标准试题及答案
- 二手车查询与信息收集技巧试题及答案
- 《关于进一步强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通知》(渝建安发〔2021〕45号)
- 胎儿窘迫培训演示课件
- (完整版)曲臂式高处作业车辆安全技术交底
- 深圳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养老金申请表
- 校园防冲撞应急处突预案
- 5.1.2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第一课时 课件
- 食品欺诈和预防知识专题培训课件
- 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区域环境概况自然及社会环境概况
- 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真题及答案解析
- 钢管材质证明书
- 劳务费签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