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课件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课件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课件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课件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三节识记基础知识理解核心要点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新演练第三章第三节识记基础知识理解核心要点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新演练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ppt课件1.了解家庭防震避震方案内容和防洪准备表现。2.掌握避震应急措施和震后自救与互救的方法,

洪水应急措施和洪水中的救助要点。3.熟练掌握防灾准备、应急和救助的主要方法。1.了解家庭防震避震方案内容和防洪准备表现。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1.防震准备实施地区地震

实施单元家庭实施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召开

具体内容制定具体、切实可行的对策,树立

,清楚逃生途径,掌握

方法危险区防震会防震意识自救和互救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实施地区地震实施单元家庭实施方法2.避震(1)自救机会:从感到震动到房屋倒塌有

的时间。(2)避险抉择:①室内:若在平房或一楼可瞬间逃到安全空地的室外,应选择“

”;其他情况,则选择“

”。②室外:尽量到

上躲避,注意保护

。(3)应急预案:①实施地区:地震

、多发区域或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②实施方法:把床下和牢固的

腾空,并准备一个

。十几秒跑就地躲藏开阔空地头部危险区家具应急包2.避震十几秒跑就地躲藏开阔空地头部危险区家具应急包3.震后自救与互救

(1)自救:①学会

的基本方法。②保护呼吸系统,尽量减少

。③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

(2)互救原则:先救

,后救

;先易后难;先救“

”,后救“人”;听仔细;仔细确定

。处理外伤体力消耗近远生被困人的位置3.震后自救与互救处理外伤体力消耗近远生被困人的位置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1.防洪准备(1)关注汛期的

预报。(2)学习并具备

、划船等技能。(3)准备

物资。天气游泳逃生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天气游泳逃生2.洪水应急能逃脱尽量逃向

,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或高坡等关好房门,保存财产谨防被毒蛇、毒虫咬伤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不能逃脱借助

,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高处漂浮物2.洪水应急能尽量逃向,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3.洪水中的救助(1)特点:主要在洪水

中进行,

更为重要。(2)内容:发生过程互救详细过程具体方法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

、救生衣;划船、游泳去救人如何抢救

科学

;人工

安全地带救生圈溺水人员控水呼吸3.洪水中的救助发生过程互救详细过程具体方法如何把落水的人救

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做好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1.防震与减震1.防震与减震2.室内避震要点避震方式选择地震时不要跳楼;城市和农村均可采用“伏而待定”避震法避震空间选择就地躲避在易于形成三角空间、开间小的地方避震时行动方式尽量蜷曲身体,降低重心,保护好头部、眼睛,掩住口鼻注意事项紧急避险时,千万要避开门、窗边、阳台、走廊、过道和电梯等死亡线2.室内避震要点避震方式选择地震时不要跳楼;城市和农村均可采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1.防洪准备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2.洪水应急2.洪水应急3.洪水中的救助3.洪水中的救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新西兰当地时间2011年2月22日中午12时51分,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克莱斯特彻奇西南方向10km处,震源深度仅有5km。2月26日地震遇难总人数已升至145人,逾200人失踪。

材料2:2010年9月4日该市曾遭里氏7.1级强烈地震,地震震中位于城市以西30km,震源深度33km。无人死亡。阅读材料,完(1)新西兰位于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的________(生长/消亡)边界上,是地震多发区域,每年有记录的地震达1.4万次之多。

(2)震后,受灾者90%都是在最初的24小时内得救的,故有“黄金24小时”之称。为了争取抢救时间,震后互救时应遵循的原则有(多选) (

)(1)新西兰位于______板块和____A.先救远,后救近,从远处救起,不论是家人、邻居、同事,还是素不相识的人

B.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

C.先救“生”,后救“人”,先使被埋压者头部暴露,防止窒息,救出更多生命

D.如果自己被埋压,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E.注意仔细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不要盲目乱挖、乱刨A.先救远,后救近,从远处救起,不论是家(3)2011年这次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较2010年大增,请分析原因。

[解析]

第(1)题,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属于消亡边界。第(2)题,概括震后互救的原则,救援人员要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等等,按先救近、后救远,先易后难,先救“生”、后救“人”进行援救;被困人员要保存体力。第(3)题,从震中距、震源深度方向比较作答。(3)2011年这次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较2[答案]

(1)太平洋印度洋消亡

(2)BCDE(3)地震震中距克莱斯特彻奇市中心更近,震源更浅,不少建筑物在上次强震后尚未来得及修复。[答案](1)太平洋印度洋消亡地震灾害和洪水灾害在自救与互救中的不同

(1)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而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相关,具有可预报性,通常在水灾之前能把人、牲畜、财物转移到安全地带。

(2)地震的救助主要是在震后进行的,并且以自救为重点,因为地震的发生是瞬间的,只有先救己才能救别人;而洪水的救助主要是在洪水发生过程中进行,并以互救为重点,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尤为重要。地震灾害和洪水灾害在自救与互救中的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新华网北京2012年6月11日电近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较强降雨过程。湖南、江西等地暴雨诱发洪涝灾害,并导致人员伤亡,气象部门提醒加强防范。

材料2:如下图。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由材料1可知,此次洪水灾害类型为__________,材料2所示我国洪水多发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遭遇突发洪水时,个人应怎样做才能获得逃生的机会?

(3)在洪水危险区和多发区的个人和家庭,应如何作好防洪准备?(1)由材料1可知,此次洪水灾害类型为___[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此次洪水主要是由于强降雨引起的,由材料2可知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表现最为突出。第(2)题,洪水应急,一不要“慌”,二要“逃”。第(3)题,防洪准备一要关注天气变化,二要掌握游泳、划船技能,三要准备逃生物资。[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此次洪水主[答案]

(1)暴雨洪水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2)不能惊慌失措,而应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顶部、大树、山丘和高坡等。(3)①关注汛期天气预报;②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③准备逃生物资等。[答案](1)暴雨洪水东部季风区各大编后语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