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科学》-课件_第1页
九年级上册《科学》-课件_第2页
九年级上册《科学》-课件_第3页
九年级上册《科学》-课件_第4页
九年级上册《科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科学》1九年级上册《科学》1九年级上册《科学》

本章是物质科学领域的重要章节,呈现了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领域中主题1:常见的物质,重点涉及该主题下的“常见的化合物”、“水---溶液质量分数计算(配制)”。也涉及到主题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等主题下的部分基本内容“复分解反应”、“酸碱盐之间的转化”等内容。

本章重点是在学习化学微粒、元素、化学式等物质结构的基本知识以及水和空气、金属等单质和化合物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学习常见的化合物----酸碱盐(知识的学习和方法的学习)。

本章的教学围绕通过实验和活动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来研究质的性质、探索物质变化这一基本方法展开,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掌握探究未知物质性质的研究方法,从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中,归纳出酸、碱、盐各自的化学特性。本章既是物质科学中已学无机物知识的延续和完整,又是九下《物质的转化和循环》的知识准备。

基本内容:日常生活中的酸和碱、重要的酸、重要的碱、常见的盐、配制溶液。2九年级上册《科学》本章是物质科学领域的重要章节,呈现了课精品资料3精品资料3你怎么称呼老师?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教师的教鞭“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44九年级上册《科学》

(在内容的安排上,以实验方法研究常见的几类物质,引导学生从物质组成分类的角度来认识和研究物质。)(1)常见的酸(盐酸、硫酸)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盐(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2)溶液的质量分数的计算(3)实验操作:粗盐提纯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实验探究从现象认识物质性质物质用途物质结构5九年级上册《科学》(在内容的安排上,以实验方法九年级上册《科学》2、注重学法指导、体现分类学习的思想1、突显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在物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3、密切联系生活6九年级上册《科学》2、注重学法指导、体现分类学习的思想1、突九年级上册《科学》1、辨认常见的化合物(酸、碱、盐)2、说出某些重要盐的性质(如: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3、了解酸和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会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了解强酸强碱的使用注意事项。4、了解复分解反应的特点(中和反应的特点)5、计算溶液的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内容目标活动建议1、测定土壤的酸碱性,提出改良土壤的意见2、测定常见溶液、几种果汁、食品、人体汗液的酸碱性3、调查当地酸雨情况以及对农作物和建筑物的影响7九年级上册《科学》1、辨认常见的化合物(酸、碱、盐)内容目标

九年级上册《科学》3、了解复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4、学会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和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1、酸(盐酸、硫酸)和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化学性质探究和归纳,会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了解强酸、强碱的使用注意事项;知道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重点2、了解某些重要的盐(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的性质;通过粗盐提纯实验练习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实验操作8

九年级上册《科学》3、了解复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难点1、常见的酸、碱、盐的典型性质及其化学方程式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3、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教材的难点1、实验与活动的调控2、知识尺度的把握9难点1、常见的酸、碱、盐的典型性质及其化学方程式2、复分解反九年级上册《科学》单元内容课时一酸碱性测定第1节:日常生活中的酸和碱2二常见的酸碱盐第2节:重要的酸4第3节:重要的碱4第4节:常见的盐4三溶液质量分数第5节:配制溶液2四本章小结2-3合计:18-1910九年级上册《科学》单元内容课时一酸碱性测定第1节:日常九年级上册《科学》第1节:日常生活中的酸和碱教学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

2、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石蕊、酚酞、PH试纸)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感受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4、通过红萝卜等自制酸碱指示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点和难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11九年级上册《科学》第1节:日常生活中的酸和碱教学目标重点和难(2)做好衍接和知识小结(酸碱指示剂和PH)指示剂酸性溶液(PH小于7)碱性溶液中性溶液(PH大于7)(PH=7)石蕊试液红色蓝色紫色酚酞试液无色红色无色蓝色石蕊试纸红色不变色不变色

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蓝色不变色

(3)实验建议:

1、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真情感受熟悉的物质,培养相关操作技能是关键(如玻璃棒、点滴板的使用);

2、注意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

3、鼓励学生自制酸碱指示剂,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教学建议(1)课前发动学生收集生活中的酸碱素材,课内外开展自制酸碱指示剂、测土壤酸碱性的兴趣活动12(2)做好衍接和知识小结(酸碱指示剂和PH)指示剂酸性溶液九年级上册《科学》回忆与引入你知道哪些酸和碱(包括生活有品),请你说出它们的名称?我们怎样确定上述物质是酸还是碱?

问题与讨论活动与探究

测试溶液的酸碱性,总结规律。(学习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联想与应用

练习与实践

1、请你谈一谈,花为什么会出现“万紫千红”?(拓展活动:自制酸碱指示剂)2、了解和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意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体会或想法?

反思与小结13九年级上册《科学》回忆与引入你知道哪些酸和碱(包括生活有品)九年级上册《科学》重点和难点

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和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硫酸、盐酸的检验

教学目标①了解盐酸、硫酸的主要性质,知道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②能区别盐酸和硫酸,知道AgCl.Ba(SO4)2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③举例说明酸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关系;了解酸的使用注意事项。④通过对酸类物质性质的梳理,了解酸的共性,学习归纳和演绎的科学方法。14九年级上册《科学》重点和难点

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和有1、注重对学生进行识标签、闻气味等技能的训练2、注意实验安全教育,浓硫酸的稀释和性质实验采用演示方式。3、可组织学生在课外收集“三强酸”的有关资料。4、做好实验是认识酸性质的关键,建议采用边实验边探究学习,让学生动脑、动手又动口,引导学生正确的实验与观察。5、注意“归纳”能力的培养,试着找酸的共性。6、通过拓展学习,认识“物质结构决定性质决定用途”的物质科学知识的学习思想。7、及时介绍物质鉴别的方法。8、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实验研究→发现问题→分析归纳,个性→共性→个性)。九年级上册《科学》151、注重对学生进行识标签、闻气味等技能的训练2、注意实验安全九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活动引入“慧眼识酸”

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NaCl溶液,请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后给它们贴上标签。

评价方案、抛出问题稀盐酸中的什么成分使石蕊溶液变红?分析、推理

不是水的作用;不是Cl-的作用;是酸中的H+使石蕊溶液变红。实验检验

稀醋酸、稀硝酸做正面证明;用Na2SO4溶液等非酸溶液做反面证明。给出“定义”知识拓展NaHSO4是不是一种酸?酸的水溶液中只有一种阳离子:H+。(1)酸“定义”教学16九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活动引入“慧眼识酸”未贴标签的浓盐酸的性质演示:打开浓盐酸的瓶盖,观察瓶口发生的现象,并用手扇动,闻一下气味

――瓶口出现白雾,为盐酸小液滴;并有刺激性气味结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2)浓盐酸、浓硫酸性质教学浓硫酸的性质

演示:水加到浓硫酸中、稀释浓硫酸的实验,感受烧杯的外壁,并注意观察实验操作细节结论: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溶解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热演示: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涂在棉布、纸、涤纶上,“黑面包”实验过会儿观察变化――棉布和纸上涂有硫酸部分都变成了黑色,涤纶上少结论: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脱水性,能使木村、纸张等脱水碳化介绍:浓硫酸还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可以用来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记忆酸的物理性质时可用概括性的字表达理解知识的步骤。如“色、态、味、沸、密等

实验活动探究17浓盐酸的性质演示:打开浓盐酸的瓶盖,观察瓶口发生的现象,并探究知识类别探究结果稀释浓硫酸不正确操作的后果导致伤人或腐蚀物品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后的正确处理方法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对于皮肤还要尽快到医院治疗。浓硫酸具有腐蚀性的原因在于它的脱水性。稀释浓硫酸正确的操作方法启示珍爱生命,不能用酸“开玩笑”。探究结果小结

安全使用浓硫酸18探究知识类别探究结果稀释浓硫酸不正确操作的后果导致伤人或腐蚀九年级上册《科学》1、盐酸、硫酸与金属反应回忆性实验活动“猜猜它是谁”---→小结原因

教师:金属王国的“四个潜水运动员--铜、铁、锌、镁”在稀盐酸、稀硫酸的“游泳池”要比赛潜水时间学生:在纸上写出“运动员姓名”(金属名称)和潜水时的变化(化学方程式)。

2、盐酸、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创设好情景(除铁锈)---→讨论除铁锈的方法---→对比实验(化学方法除锈)探究---→酸是“除锈专家

---→知识点梳理;创设好情景(Cu粉除CuO)---→讨论方法---→实验探究---→得出一般规律19九年级上册《科学》1、盐酸、硫酸与金属反应回忆性实验活动“猜3、盐酸、硫酸与碱的反应回忆中和反应知识学生实验活动知识、规律小结酸与碱反应的实质──中和反应

203、盐酸、硫酸与碱的反应回忆中和反应知识学生实验活动知识、规九年级上册《科学》

推理(已知:2HCl+CaCO3=CaCl2+H2O+CO2↑--→

2HCl+Na2CO3=2NaCl+H2O+CO2↑)

归纳推理出:含有CO32-的化合物能与酸反应生成H2O、CO2与另一种化合物实验验证: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盐酸、硫酸分别与硝酸银、氯化钡溶液反应(结合P11活动: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注意:(1)稀硫酸与硝酸银也可能沉淀,硫酸银微溶于水。(2)为何要滴几滴稀硝酸?(可补做Na2CO3与氯化钡反应)(3)小结检验盐酸、硫酸的试剂、现象21九年级上册《科学》推理(已知:2HCl+CaCO知识盘点:酸的性质(盐酸、稀硫酸)归纳化学性质举例注意事项盐酸、稀H2SO4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是指示剂变色,而不是酸溶液变色Zn+H2SO4=ZnSO4+H2↑Fe+2HCl=FeCl2+H2↑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参加置换;浓H2SO4、HNO3不能用于制取H2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H2SO4+CuO=CuSO4+H2O6HCl+Fe2O3=2FeCl3+3H2O含Fe3+离子的溶液是黄色,

Fe2+离子的溶液离子是浅绿色,

Cu2+离子的溶液是蓝色.4、酸+碱→盐+水H2SO4+Cu(OH)2=CuSO4+2H2OHCl+NaOH=NaCl+H2O5、酸+盐→新酸+新盐Na2CO3+2HCl=2NaCl+H2O+CO2↑H2SO4+BaCl2=BaSO4↓+2HClHCl+AgNO3=AgCl↓+HNO3要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1、酸与指示剂反应2、酸+金属→盐+氢气酸的化学性质是由它的H+体现出来的22知识盘点:酸的性质(盐酸、稀硫酸)归纳化学性质举例注意事项盐九年级上册《科学》1、了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物理性质,举例说明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2、了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领会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间的关系,认识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3、通过认识碱的共性与个性,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学。4、继续练习用试管和滴管进行物质(溶液)性质试验的操作。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和日常生活中的用途。难点:碱的化学性质。23九年级上册《科学》1、了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物理性质,教学建议1、关于碱的化学性质,有些反应学生已经学过,如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碱与指示剂的反应等。教学中可提供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回忆、类推,井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归纳和小结。2、教材碱类物质下严格的定义,只是解释碱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帮助学生认识碱。所以,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死记定义,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解释的角度介绍酸和碱的定义,但不宜加深和拓宽。3、关于碱的通性,课程标准没有作出具体的要求,教材只是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从学过的几种物质来进行简单归纳,教师可在教学中进行指导,并在课题小结对做适当总结4、注意课内课外相结合,实验活动和资料查询相结合,渗透STS教育。注意学习方法的迁移和化学用语的教学,及时介绍物质鉴别的方法。24教学建议1、关于碱的化学性质,有些反应学生已经学过,如1、氢氧化钠俗名:烧碱、火碱和苛性钠演示:在表面皿上放一块氢氧化钠固体,观察。几分钟后再观察其表面,有何现象?――表面变潮湿演示:氢氧化钠的溶解实验――溶解时会放热*潮解:物质暴露在空气中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演示:把一小撮兔毛放入盛有烧碱溶液的试管中,加热煮沸后观察现象

――兔毛溶解2、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消石灰演示: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入盐酸和稀硫酸溶液,观察?(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变化?)

――应用酸碱指示剂可以观察到变化演示:在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有何变化?

――产生白色沉淀或红褐色沉淀思考:有人用石灰乳刷墙,并在室内烧一个炭盆,开始墙面变得潮湿,过几天墙壁就变得又硬又白了。在这个过程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教学片段:251、氢氧化钠教学片段:253、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碱+酸→盐+水实质:H++OH-=H2OH2SO4HNO3H3PO4HClNaOHCa(OH)2Cu(OH)2Fe(OH)3H+OH-H2O263、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碱+酸→盐+水H2SO4HNO3H3P碱的涵义: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举例注意事项1、碱与指示剂反应NaOH溶液、石灰水都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必须是可溶性碱的溶液才与指示剂反应2、碱+酸性氧化物→盐+水2NaOH+SO2=Na2SO3+H2OCa(OH)2+CO2=CaCO3↓+H2O必须是可溶性碱才能与之反应3、碱+酸→盐+水H2SO4+Ba(OH)2=BaSO4↓+2H2O2HCl+Cu(OH)2=CuCl2+2H2O4、碱+盐→新盐+新碱3NaOH+FeCl3=Fe(OH)3↓+3NaClCa(OH)2+Na2CO3=CaCO3↓+2NaOH二者都必须是可溶的且有复分解反应的条件2、碱的化学性质1、碱的涵义4、知识小结27碱的涵义: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举例注意①解释“向土壤中洒熟石灰”的秘密。②工厂排出的污水中含有酸,要除去它,加什么物质最合适?③皮蛋为何味涩,如何做可除去涩味?④被蚊虫叮咬处肿成大包,这是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可涂一些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可减轻痛痒,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⑤醋可以将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之一是Mg(OH)2)除去,说明去垢的原理是什么?⑥早晨空腹时,为什么要少吃苹果(或酸性食物)较好?凉胃后医生建议吃的药丸,请想一想主要药物的化学性质是酸性还是碱性?治疗胃病的反应原理是什么?⑦肥皂如何制取?⑧制作叶脉书签。4、碱应用28①解释“向土壤中洒熟石灰”的秘密。4、碱应用28九年级上册《科学》教学目标1、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2、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3、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我国科学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重点难点难点:盐酸盐、硫酸盐、碳酸盐检验方法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重点: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盐酸盐、硫酸盐、碳酸盐检验方法

粗盐的提纯(学会溶解、过滤、结晶等实验操作)29九年级上册《科学》教学目标1、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教学建议1、什么是盐①可用图示法帮助学生认识盐的是酸跟碱中和的产物②利用盐类图片进行直观教学,增强对盐是一类物质的认识②可利用图示的方法,来分析微观的反应过程,进而建立复分解反应的概念。①充分利用附录2《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认识盐的一种分类: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2、复分解反应30教学建议1、什么是盐①可用图示法帮助学生认识盐的是酸跟碱中HClH+Cl-NaOHNa+OH-H2ONaCl盐HCl+NaOH=NaCl+H2OH+SO42-H2SO4Ca(OH)2Ca2+OH-H2OCaSO4盐H2SO4+Ca(OH)2=CaSO4+2H2O31HClH+Cl-NaOHNa+OH-H2ONaCl盐HCl3、几种盐的性质用途①仍要注意用“现象---变化----性质”的方法来认识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食盐等几种盐的典型性质。②关注这几种常见盐的用途,并与性质相联系,③要重视对盐酸盐、硫酸盐、碳酸盐检验方法的教学。④可充分利用课外教学资源,认识盐化工生产的实际。⑤指导学生总结归纳盐的化学性质(物质结构决定性质

)4、粗盐提纯(活动与探究方案设计)

323、几种盐的性质用途①仍要注意用“现象---变化----性质5、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份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产物须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溶解性口诀介绍:钾钠钡铵四碱溶钾钠铵硝盐全溶盐酸盐,除银盐硫酸盐,除钡盐碳酸盐,唯有钾钠铵可溶。335、复分解反应: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产物须有沉淀、气体或水Na2CO3

溶液中含有的离子CaCl2溶液中含有的离子2Na+CO3

2-Ca2+2Cl-2NaClCaCO3↓+Na2CO3CaCl2=+Na2CO3溶液与CaCl2的反应图解复分解反应34Na2CO3溶液中含有的离子CaCl2溶液中含有的离子2N6、总结盐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举例注意事项1、盐+金属→新盐+新金属Fe+CuSO4=FeSO4+Cu盐必须可溶;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等很活泼金属与盐反应不能置换出金属2、盐+酸→新盐+新酸2HCl+Na2CO3=2NaCl+H2O+CO2↑满足复分解反应条件3、盐+碱→新盐+新碱2NaOH+CuSO4=Cu(OH)2↓+Na2SO4满足复分解反应条件4、盐+盐→两种新盐NaCl+AgNO3=AgCl↓+NaNO3两种反应物均要可溶,且必须有复分解反应的三大条件之一356、总结盐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举例注意事项1、盐+金属→新盐+7、物质和离子的鉴别离子鉴定方法现象化学方程式H+①将少许石蕊试液滴入被测试液中②取少许可证被测试液加入锌粒①试液变红②产生可燃性气体(H2)Zn+2HCl=ZnCl2+H2↑NH4+加入少量碱液,加热,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排放出,试纸变蓝△NH4Cl+NaOH===NaCl+NH3↑+H2OCu2+滴入NaOH溶液蓝色沉淀CuCl2+2NaOH=2NaCl+Cu(OH)2↓Fe3+滴入NaOH红褐色沉淀FeCl3+3NaOH=3NaCl+Fe(OH)3↓OH-①滴入石蕊试液②滴入酚酞试液③加入CuSO4溶液①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