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TDT 1022-2009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_第1页
(高清版)TDT 1022-2009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_第2页
(高清版)TDT 1022-2009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_第3页
(高清版)TDT 1022-2009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_第4页
(高清版)TDT 1022-2009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2009-11-20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I前言 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4一般规定 25土地利用现状图 4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57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 68土地整治规划图 6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 7附录B(规范性附录)采用土地用途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规划要素及含义 9附录C(规范性附录)土地规划用途分类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D(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规划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E(规范性附录)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要素表达图式 21附录F(规范性附录土地整治规划图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G(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中基础地理要素表达图式 23附录H(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中注记表达图式 附录I(规范性附录)图幅配置示意图 26附录J(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内容说明 28附录K(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用途区最小上图面积表 附录L(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备图件样图 30附录M(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样图 40Ⅲ为加强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保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质量,推进标准,制定《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明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图件制图要素及其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负责解释。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标准化中心归口。1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全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的制作。本规范规定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B/T5791—1993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10609.1—2008技术制图标题栏GB/T13361—1992技术制图通用术语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3.1空间参照系统正式图件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系统3.2.1基本比例尺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乡域图件比例尺一般为1:1万。如辖区面积过大或过小,可适当调整图件比例尺。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乡域图件挂图比例尺以1:1万为主;如辖区面积过大或过小,可根据区域面积和图纸幅面调整图件比例尺,比例尺可采用1:2千~1:10万或根据情况作进一步调整。挂图以不超过两张零号图纸大小为宜。A3幅面地图册,以挂图比例尺的三分之一作为地图册比例尺A4幅面地图册,以挂图比例尺的四分之一作为地图册比例尺。3.3.1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主要反映规划期内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农用地、其他土地)在规划期内的转换关系。3.3.2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主要体现两种分区:土地用途分区、土地管制分区(建设用地管制3.4.1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以两大色系表达两类用途:建设用地以暖色系表达为主,非建设2用地(农用地、其他土地)以冷色系表达为主。3.4.2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以颜色与符号(或晕线)表达规划和现状:以颜色表达规划用途/用途分区。为表达规划用途与现状用途的转换关系,用符号(或晕线)表达现状用途。3.5图件种类3.5.1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包括必备图件与可选择图件。必备图件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编制的图件,可选择图件根据需要选择编制。3.5.2必备图件包括:2)规划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土地整治规划图(无土地整治项目的为可选择图件)。3.5.3可选择图件包括:各乡(镇)单位可根据需要,适当增设其他图件。3.5.4本规范仅规定必备图件的制图要求,可选择图件涉及内容可参考附录J。3.6图件与规划数据库制图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基础,面向规划数据建库,图件数据在数据分层、属性结构等方面符合数据建库要求,基本满足规划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求。4一般规定4.1基础地理要素制图区域内行政界线,表达到村界。制图区域行政界线外围标注相邻行政单位名称。4.1.2政府驻地4.1.3高程特征点4.1.4等高线与等深线4.1.4.1高程、高差对土地利用有较大影响的地区可添加等高线;水底地势对土地利用有影响的地区可添加等深线。等高线和等深线可在相应地形图上的首曲线或计曲线基础上选择。4.1.4.2基本等高距可依据同区域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1~5倍设置。一幅地图内只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等高线注记注在平缓处,其字头朝向高处。根据区域情况可选择表达其他重要地物,图式可参考地形图相关规范等予以表达。4.2.1主要注记内容1)政府驻地名称。2)行政村及主要自然村名称。4)水利设施名称。7)高程特征点名称。39)其他重要地物名称。4.2.2同一图形文件内注记字体种类以不超过四种为宜。汉字注记的汉字应使用简化字,按国务院颁朝北图廓。4.2.4注记排列。可按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水平字列、垂直字列、雁行字列和屈曲字列:3)雁行字列:各字中心的连线成一直线,且斜交于4)屈曲字列:各字侧边垂直或平行于线状地物,依线状的弯曲排成字列。4.2.5注记字隔。注记的字隔是一列注记各字之间的距离,分三种:1)接近字符:字隔0mm~0.5mm。3)隔离字符:字隔为字大的1~5倍。比例尺、图例、署名和制图日期等要素。具4.3.1.3图名的字体与大小:图宜大于或等于规划名称的字号。4.3.1.4图名宜位于图廓外上方。主题名称位于图廓外正上方,规划名称宜位于主题名称的正上方、右上方或左上方。4.3.2.1图廓由外图廓和内图廓构成。外图廓用粗实线绘制,内图廓用细实线绘制;外图廓和内图廓4.3.2.21:1万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的方里网间隔为1公里,其中横坐标数字前应加注该图所在的投影带号,见图1。对于大于或小于1:1万比例尺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方里网3图1图廓(局部放大)示意图44.3.3地理位置示意图采用小比例尺行政区划图显示本级行政区域在上一级行政区域内的位置,一般位于图幅内左上方或右上方,也可根据图幅情况进行调整。4.3.4指北针与风向玫瑰图4.3.4.1指北针与风向玫瑰图可绘制在图幅内右上角或左上角。4.3.4.2有风向资料的地区采用16方向或8方向风向玫瑰图,见图2和图3;其他地区采用指北针式样,见图4.图216方向风向玫瑰图(示例)图38方向风向玫瑰图(示例)图4指北针4.3.5比例尺挂图宜采用数字比例尺或数字比例尺+直线比例尺的形式。图册可采用数字比例尺或直线比例尺的形式。比例尺绘于图廓外图幅正下方。数字比例尺形式如“1:10000”。直线比例尺总长度宜为10cm,尺头长为2cm.4.3.6图例4.3.6.1图件配置图例。图例由图形(线条、色块或符号)与文字组成。4.3.6.2图例绘制在图幅内左下角或右下角。4.3.7署名和制图日期4.3.7.1图件应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单位、制图单位的正式名称和规划编制日期。4.3.7.2规划编制日期为全套成果的完成日期。4.3.7.3规划编制单位和编制日期注于图廓外左下方,制图单位注于图廓外右下方。4.4图式说明4.4.1附录中图式尺寸单位为毫米(mm)。4.4.2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符号大小。4.5图纸幅面和图件打印要求图纸幅面大小选择应根据制图区域范围确定,以内容完整表达为准。正式图件图纸大小幅面以不超过两张零号图纸面积为宜。图件打印图纸宜采用重磅防水涂料纸(125g/m²)。零号图纸建议采用宽0.914m的简纸。采用8色墨盒(粗面黑、照片黑、浅灰色、青色、品红色、黄色、浅青色、浅品红色)打印。5土地利用现状图5.1地理底图1)行政界线。2)政府驻地。3)行政村。4)等高线与等深线。5)道路网。6)水系。55.2专题要素1)土地现状用途,见附录A。2)大型工矿企业等的范围和名称。3)乡域及周边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道、民用机场、重要港口码头、重要水利设施等。土地利用现状图图式见附录C、附录G和附录H。5.4图层控制制图要素采用分层方式组织和绘制,图层压盖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是:注记、行政界线、其他基础地理要素、土地现状用途。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采用土地用途区或者土地用途作为主要表达要素,绘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6.1地理底图1)行政界线。2)政府驻地。3)行政村。4)等高线与等深线。5)道路网。6)水系。6.2专题要素6.2.1当采用土地用途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专题要素包括:1)土地用途区一般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控制区、独立工矿区、风景旅游用地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林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见附录B。2)土地现状用途。3)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4)重要产业项目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名称及布局。6.2.2当采用土地用途作为主要表达要素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专题要素包括:1)土地规划用途,见附录A。2)规划基本农田。3)土地现状用途。4)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5)重要产业项目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名称及布局。6)主要的河流、湖泊、山体、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范围及名称。6.3图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图式见附录D、附录G和附录H。6.4图层控制6.4.1土地用途区最小上图面积需符合附录K的要求。6.4.2制图要素采用分层方式组织和绘制,当采用土地用途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时,图层压盖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是:注记、行政界线、其他基础地理要素、重要产业项目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土地现状用途、土地用途区。6.4.3制图要素采用分层方式组织和绘制,当采用土地用途作为主要表达要素时,图层压盖从上至下67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1)行政界线。2)政府驻地。4)道路网。7.2专题要素1)允许建设区和建设用地规模边界。2)有条件建设区和建设用地扩展边界。3)限制建设区。4)禁止建设区与禁止建设边界。5)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图式见附录E。8土地整治规划图8.1地理底图1)行政界线。2)政府驻地。3)行政村。4)等高线与等深线。6)水系。7)现状建设用地。8.2专题要素1)建设用地整理重点区域(范围、建设用地整理重点区规模)。2)农用地整理重点区域(范围、农用地整理重点区规模、净增耕地规模)。4)土地开发重点区域(范围、土地开发重点区规模、5)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区域(范围、土地综合整治重8.3图式土地整治规划图图式见附录F。8.4图层控制7(规范性附录)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1.0m,北方宽<2.0m的沟、渠、路和田埂。园地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指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宽度≥1.0m、北方宽度≥2.0m的村级、田间“塘”字。农田水利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田坎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宽度≥1.0m、北方宽度≥2.0m的地坎。点用地交通水利地范围内应按其用途属性予以公路符号表示。8交通水利民用机场号表示。分,在用地范围内应按其用途属性予以管道符号表示。指人工拦截汇集而成的总库容≥10万m³的水库正常蓄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在用地范围内应按其用途属性予以简注“库”指除农田水利用地以外的人工修建的沟渠(线表示。指城乡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风景名胜(包括盐田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之间的水面,不包括被堤坝指天然形成的集水区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自然泽地、荒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地、高原荒9(规范性附录)采用土地用途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规划要素及含义土地用途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是为对基本农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划定的土地用途一般农地区是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外、为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是指为城镇(城市和建制镇,下同)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允许建设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是规划期内新增城镇规划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有条件建设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围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区内土地可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的布局村镇建设用地区是指为农村居民点(村庄和集镇)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允许建设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是规划期规划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有条件建设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边界之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区内土地可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的布局村镇建设控制区是指为控制农村居民点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独立工矿区是指为独立于城镇村用地之外的采矿用地,以风景旅游用地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是指基于维护生态环境安全需要进行土地利用特殊控制的土地用途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是为对自然和文化遗产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划定的土地用途区。林业用地区是指为林业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牧业用地区是指为畜牧业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规范性附录)土地规划用途分类要素表达图式图式符号园地农田水利田坎点用地图式符号交通水利0民用机场用地图式符号景景盐田自然保留地(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规划要素表达图式D.1采用土地用途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要素表达图式见表D.1和表D.2。表D.1土地用途区表达图式土地用途区图式符号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村镇建设用地区允许建设区5有条件建设区土地用途区图式符号村镇建设控制区独立工矿区风景旅游用地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林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注:林业或牧业发达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林业用地区和牧业用地区的表达样式做适当调图式符号园地图式符号0田坎交通水利图式符号交通水利民用机场用地盐田自然保留地D.2采用土地用途作为主要表达要素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要素表达图式符号图式符号农用地园地H其他农用地2农田水利田坎图式符号图式符号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点用地?0.?0.交通水利用地民用机场表D.3(续)图式符号图式符号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XX盐田其他土地水域自然保留地图式符号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式符号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图式符号规划现状(依比例尺表达)新建(依比例尺表达)改扩建(依比例尺表达)民用机场5.0规划(规范性附录)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要素表达图式图式符号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村镇建设控制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规范性附录)土地整治规划图要素表达图式图式符号6.02.05.0注1:Z表示土地整理,F表示土地复垦,K表示土地开发,H表示注3:100.0公顷/900.0公顷,其中100.0表示净增耕地规模(公顷)、900.0表示建设用地整理整理重点区域/土地复垦重点区域/土地开发重点区域/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区域规模(公顷)。(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中基础地理要素表达图式图式符号行政界线国界乡、镇、街道界?0l0制图区域内乡级政府驻地村图式符号高程特征点等高线与等深线200:高程(米)注1:境界分国界和国家内部境界两种,国家内部境界是政区和其他地域范围的分界线。注2:当两级以上境界重合时,按高一级境界绘出。当境界在单线地物中间经过时,境界符跳绘;当境界在地物一侧经过时,境界符号移位绘出。注3:一般注在高程特征点的下方,以标明高程值(米注4:等高线和等深线可在相应地形图上的首曲线或计曲线基础上选择。(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中注记表达图式图式符号省、自治区、直辖市甲省的位置。乙市的位置。丙县的位置。乡、镇、街道丁乡18磅宋体,注记在符号右侧或合适的位置。村戊村16磅宋体,注记在符号右侧或合适的位置。路名山水高速公路须在图上注记。域外地名甲市长天湖高程特征点茅山注:注记是读图的依据,包括地理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和字母、数字注记。××乡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XX乡在××县位置示意图图例.号(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内容说明图件种类现状图区位图采用轴线等方式,反映乡(镇)在全县(区展区域内的空间位置、主要社会经济联系、与周边市县的关系等。遥感影像图区域现状遥感影像。通过航空或卫星遥感影像直接反映数字高程模型图区域数字高程。反映区域地势情况,以便于对土地利用布局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分析图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图反映规划期内发生用途转用的地块的规划和现状用途。耕地占用与补充分析图地减少区。基本农田调整分析图农业产业用地布局图划图,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产业发展的空间复区及管制村镇用地空间组织图反映村镇发展形成的村镇体系格局,包括重点中心村镇、交通用地空间组织图(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用途区最小上图面积表土地用途区图上面积/mm²实际面积/hm²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平原山区村镇建设用地区平原山区村镇建设控制区平原山区独立工矿区风景旅游用地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林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备图件样图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备图件样图见图L.1~图L.5。园地(块)坑塘水面TTTTT田坎自然保留地人+①=公路用地民用机场用地盐田200:高程(米)A高程特征点图L.1土地利用现状图××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甲市甲站镇甲乙XX乡上地利用结附42005年)进科可油(轨建没默镇H地地HH丙乙市镇(分区)规划土地用途区园地自然保留地民用机场用地盐田(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村镇建设用地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村镇建设控制区独立工矿区风景旅游用地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林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自然保留地-200-等高线◎县(区、市)⑥乡(镇、街道)图L.2采用土地用途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X乡在×X县位置示意图N甲市甲镇甲乙市村镇丙乙镇市电园地 (用途)建设用地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基本农田保护区—200—等高线200;高程(米)高程特征点…-…-省(区、市)界#田坎丝=库县行盐公路用地民用机场用地管道运输用地盐田----乡(镇、街道)界◎省(区、市)◎地(市、州)◎县(区、市)乡(镇、街道)其他土地自然保留地图L.3采用土地用途作为主要表达要素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允许建设区 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基本农田整备区村镇建设控制区水系★-乡(镇、街道)界G村界OX×乡省(区、市)县(区、市)乡(镇、街道)村图L.4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乡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乡在××县位置示意图t甲市甲村N市甲H神镇村电乙镇附丙乙镇市W均(由,母)具《,市H园地田坎自然保留地200等高线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