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等网络信任机制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对等网络(Peer-to-Peer,简称P2P)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架构,逐渐在文件分享、流媒体直播、分布式存储等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随着其应用范围的扩大,对等网络中的信任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对等网络信任机制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对等网络信任机制的构建与优化,分析当前对等网络信任机制的现状与挑战,研究其发展趋势,并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文章首先对等网络信任机制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信任机制在对等网络中的作用与意义。对现有的对等网络信任机制进行梳理与分析,包括基于声誉的信任机制、基于社交关系的信任机制、基于加密技术的信任机制等,并指出各自的优缺点。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探讨如何优化和完善对等网络信任机制,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效率。展望未来对等网络信任机制的发展方向,包括基于的信任机制、基于区块链的信任机制等,以期为对等网络信任机制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为对等网络信任机制的构建与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对等网络技术的健康发展,为构建更加安全、高效、可信的网络环境贡献力量。二、对等网络信任机制理论基础对等网络(Peer-to-Peer,简称P2P)作为一种分布式的网络架构,其特点在于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扮演着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双重角色,可以直接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无需经过中心服务器。这种去中心化的特性也带来了信任问题,因为缺乏一个统一的信任管理机制来确保节点间的交互是安全可靠的。构建对等网络信任机制成为了保障网络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博弈论: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过程中主体行为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在对等网络中,节点之间的交互可以视为一种博弈过程,节点通过选择信任或不信任的行为策略来影响其他节点的决策。博弈论为分析节点间的信任建立提供了理论框架,帮助理解节点间信任关系的形成和演化。信任传递理论:信任传递理论认为,如果A信任B,B信任C,那么A也可能信任C。这种信任关系的传递性在对等网络中非常重要,因为通过信任传递,节点可以扩展其信任范围,进而与更多的节点建立信任关系。信任传递理论为对等网络信任机制的设计提供了基础,使得节点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的信任关系来评估其他节点的可信度。声誉系统:声誉系统是一种基于节点历史行为的信任评估机制。通过对节点行为的记录和评价,声誉系统可以为其他节点提供关于某个节点可信度的参考信息。声誉系统的关键在于如何设计合理的评价算法和激励机制,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加密算法和安全协议:加密算法和安全协议是确保对等网络中信息传输和节点交互安全性的关键技术手段。通过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和认证,以及对节点间的通信协议进行安全设计,可以有效地防止恶意节点的攻击和欺诈行为,保护节点的隐私和权益。对等网络信任机制的理论基础涉及博弈论、信任传递理论、声誉系统以及加密算法和安全协议等多个方面。这些理论和技术手段共同构成了对等网络信任机制的核心框架,为实现对等网络中的安全、可靠和高效交互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三、对等网络信任机制的现状与挑战对等网络(Peer-to-Peer,简称P2P)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架构,近年来在互联网应用中占据了重要地位。P2P网络允许节点之间直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无需经过中心服务器。这种去中心化的特性也带来了信任机制的挑战。声誉系统:通过节点间的交互评价,形成节点的声誉值。其他节点在选择交互对象时,会参考这些声誉值。直接信任:节点直接与其他节点进行交互,通过历史交互记录来评估对方的信任度。推荐信任:第三方节点为其他节点提供信任推荐,帮助新节点建立信任关系。这些信任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P2P网络中的信任问题,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数据篡改、合谋攻击等问题。匿名性问题:P2P网络中的节点往往具有匿名性,这使得恶意节点容易隐藏身份,进行欺诈行为。动态性问题:P2P网络中的节点频繁加入和离开,导致信任关系不稳定,难以维护。可扩展性问题: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信任机制需要能够高效处理大量节点的信任评估。安全性问题:信任机制需要防止被恶意节点攻击,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未来的研究需要在保证节点隐私的提高信任机制的鲁棒性和可扩展性,以支持更大规模、更复杂的P2P网络应用。也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信任评估方法,提高网络的整体安全性。四、对等网络信任机制的关键技术对等网络(Peer-to-Peer,简称P2P)信任机制的关键技术,是实现网络节点间安全、可靠、高效的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基础。在P2P网络中,每个节点都具备相同的地位和功能,无需依赖中心服务器进行信息交换,这种分散化的特性使得信任机制的建立尤为重要。P2P网络信任机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信任评估模型的设计。信任评估模型是信任机制的核心,它通过对节点的行为、历史记录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来评估节点的可信度。信任评估模型需要具备良好的准确性、公平性和可扩展性,以适应P2P网络动态、复杂的环境。信任传播和共享机制也是P2P网络信任机制的关键技术之一。在P2P网络中,信任信息需要在节点之间进行有效的传播和共享,以便节点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其他节点的信任状况。信任传播和共享机制需要考虑到网络的拓扑结构、节点的异构性等因素,以确保信任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信任激励机制也是P2P网络信任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信任激励机制通过合理的奖励和惩罚措施,鼓励节点保持良好的行为,抑制恶意行为的发生。信任激励机制需要确保奖励和惩罚的公正性、有效性,以维护P2P网络的稳定运行。信任缓存和更新机制也是P2P网络信任机制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P2P网络的动态性,节点的信任状况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信任缓存和更新机制需要确保节点信任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以便节点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信任策略。P2P网络信任机制的关键技术包括信任评估模型的设计、信任传播和共享机制、信任激励机制以及信任缓存和更新机制。这些技术的有效实现和应用,对于保障P2P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五、对等网络信任机制的应用实例对等网络信任机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尤其是在去中心化、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中。以下将介绍几个对等网络信任机制的应用实例,以展现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在文件共享领域,对等网络信任机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BitTorrent协议就是一种典型的对等网络文件共享协议,它通过用户之间的直接连接来共享文件,大大提高了文件传输的效率和速度。为了保障文件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BitTorrent协议中引入了信任机制,通过对用户的行为进行评分和奖惩,来识别并限制恶意用户的行为,从而确保文件共享的稳定和可靠。在分布式计算领域,对等网络信任机制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SETI@home项目就是一个利用对等网络进行分布式计算的典型案例。该项目通过利用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资源,共同搜索外星文明可能存在的信号。为了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SETI@home项目中引入了信任机制,通过对参与计算的计算机进行信誉评估和奖惩,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社交网络领域,对等网络信任机制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一些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平台就采用了对等网络信任机制来保障用户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对用户的行为进行评分和奖惩,这些平台可以有效地识别和限制恶意用户的行为,从而保护用户的隐私和安全。对等网络信任机制在文件共享、分布式计算和社交网络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些应用实例不仅展示了对等网络信任机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意义,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和优化对等网络信任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六、对等网络信任机制的发展趋势与展望对等网络(Peer-to-Peer,简称P2P)作为一种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网络架构,近年来在互联网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P2P网络的普及和复杂化,信任问题也日益凸显。对等网络信任机制的研究成为了当前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智能化信任评估: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未来的P2P网络将能够利用这些技术更准确地评估节点间的信任度。智能算法将能够处理和分析大量的网络行为数据,从而提供更精确、更个性化的信任评估结果。动态信任管理:未来的P2P网络信任机制将更加注重动态性和实时性。网络中的节点将根据实时的网络环境和节点行为动态地调整其信任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跨网络信任互通:随着不同P2P网络间的互联互通趋势日益明显,跨网络的信任互通将成为未来信任机制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将使得不同P2P网络中的节点能够相互认证和建立信任关系,从而极大地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安全性。隐私保护:在信任评估和管理过程中,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将是未来信任机制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通过采用差分隐私、联邦学习等隐私保护技术,可以在保证信任机制有效性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用户的隐私权益。可扩展性和鲁棒性:随着P2P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未来的信任机制需要具备更强的可扩展性和鲁棒性。这要求信任机制能够在保证性能的同时,适应大规模网络环境和复杂多变的网络攻击手段。对等网络信任机制作为保障P2P网络安全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其发展趋势将越来越智能化、动态化、互通化、隐私保护化和可扩展化。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P2P网络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七、结论随着对等网络(Peer-to-Peer,P2P)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信任机制的研究成为了保障网络安全和效率的关键问题。本文深入探讨了对等网络信任机制的设计原则、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并对现有信任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评估。通过对等网络信任机制的研究,我们发现信任机制的核心在于建立和维护节点间的信任关系,以确保网络中的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信任机制需要综合考虑节点的行为、声誉、历史交易记录等多种因素,并通过算法对节点进行信任度评估和排名。本文首先对等网络信任机制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当前对等网络信任机制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接着,我们详细介绍了信任机制的设计原则,包括公平性、透明性、可扩展性和抗攻击性等,这些原则为信任机制的设计和实现提供了指导。在关键技术方面,本文重点介绍了信任评估算法、信任存储和查询机制以及信任激励机制等。信任评估算法是信任机制的核心,它通过收集和分析节点的行为数据,对节点的信任度进行量化评估。信任存储和查询机制则负责存储和检索节点的信任信息,以便其他节点在需要时进行查询和参考。信任激励机制则通过奖励和惩罚机制,鼓励节点保持良好的行为,提高网络的整体信任水平。在现有信任机制的分析和评估方面,本文对比了不同信任机制的优缺点,指出了它们在安全性、效率、可扩展性等方面的差异。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现有信任机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信任评估算法的不完善、信任信息的隐私保护等。对等网络信任机制的研究对于提高网络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对等网络信任机制的发展动态,深入研究信任评估算法的优化和改进,探索更加高效和安全的信任机制实现方法。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对等网络信任机制的研究与应用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参考资料: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络交易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交易过程中,消费者感知的信任问题成为了阻碍其进行在线购物的关键因素。研究基于消费者感知的网络交易信任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消费者感知的网络交易信任是指消费者在通过网络进行交易时,对交易对象、交易平台、支付方式等各个环节的信任感受。这种信任感受取决于消费者的个人经验、对网络交易的了解程度以及社会环境等多个因素。交易平台是网络交易的核心,消费者对交易平台的信任程度直接影响其是否愿意进行交易。交易平台的信任机制主要包括平台的稳定性、安全性、易用性等方面。稳定性是指平台能否在各种情况下保持正常运行;安全性是指平台能否有效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易用性是指平台是否易于操作和使用。消费者对交易对象的信任程度对其是否愿意进行交易也有重要影响。交易对象的信任机制主要包括卖家的信誉度、商品的质量和价格等方面。信誉度是消费者对卖家过往交易行为和评价的感知;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则是消费者对实际交易过程的感知。支付方式是网络交易的重要环节,消费者对支付方式的信任程度对其是否愿意进行交易具有重要影响。支付方式的信任机制主要包括支付的安全性、便捷性等方面。安全性是指支付过程中资金的安全性;便捷性是指支付方式的多样性和便利性。政府应加强对网络交易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网络交易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应严厉打击,以维护良好的网络交易环境。消费者应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进行不安全的网络交易。同时,消费者应了解自己的权益,如遇到问题应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交易平台应加强自身的信任机制建设,提高平台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易用性,以提升消费者的信任感。同时,平台应加强对卖家的监管,提高商品的质量和价格透明度,以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支付方式应加强自身的信任机制建设,提高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以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同时,支付方式应适应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提供多种支付方式选择,以方便消费者的使用。网络交易的信任机制是影响消费者进行在线购物的重要因素。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消费者安全意识、完善交易平台信任机制建设和优化支付方式信任机制建设等措施,可以提高消费者对网络交易的信任感,促进网络交易的健康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变化,网络交易的信任机制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等网络(P2P)作为一种分布式计算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在P2P网络中,每个节点既是信息的提供者,也是信息的消费者。这种网络的去中心化特性使得传统的基于中心化的信任管理方法无法满足其安全需求。基于公钥基础设施(PKI)机制的对等网信任管理问题成为了研究的热点。PKI是一种遵循既定标准的密钥管理平台,它能够为各种应用提供加密和数字签名服务。PKI通过使用数字证书来验证用户的身份,并利用非对称加密算法保证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在P2P网络中引入PKI机制,可以为节点间的通信提供可信的身份认证和数据保护。在P2P网络中,信任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节点行为和声誉的评估,确定节点之间的信任关系,并据此进行风险评估和决策。这其中涉及到以下几个关键问题:节点信任模型的建立:节点信任模型是评估节点可信度的依据。在建立信任模型时,需要考虑节点的行为、历史记录、声誉等因素。信任的传递与共享:在P2P网络中,信任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一个节点的信任度可能会因为其合作伙伴的行为而受到影响。如何准确地传递和共享信任信息是信任管理的重要问题。恶意节点的识别与处理:由于P2P网络的开放性,恶意节点可能会混入网络中。如何有效地识别和防范恶意节点是信任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使用数字证书进行身份认证:在P2P网络中,每个节点都需要有一个唯一的数字证书来证明其身份。通过验证节点的证书,可以有效地防止恶意节点混入网络。利用公钥基础设施保证数据安全:PKI能够为P2P网络提供加密和数字签名服务,从而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当节点之间进行通信时,可以使用PKI生成的消息摘要来验证消息的完整性。基于声誉的信任管理:在PKI机制的基础上,可以建立一个基于声誉的信任管理模型。通过对节点历史行为的分析和评价,确定节点的信任度。同时,可以将信任信息存储在证书中,以便在与其他节点进行交互时进行参考和验证。恶意节点的识别与处理:通过分析节点的行为和证书信息,可以有效地识别恶意节点。一旦发现恶意节点,可以立即撤销其证书,并将其从网络中移除。同时,为了防止恶意节点的攻击,还需要定期更新和维护证书。基于PKI机制的对等网信任管理是保障P2P网络安全的关键。通过引入PKI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P2P网络中的身份认证、数据安全和信任管理等问题。PKI机制的应用也存在一些挑战,如证书的发放和管理、密钥的生成和分发等。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优化PKI机制,提高其效率和安全性,以更好地满足P2P网络的需求。对等网络,即对等计算机网络,是一种在对等者(Peer)之间分配任务和工作负载的分布式应用架构,是对等计算模型在应用层形成的一种组网或网络形式。“Peer”在英语里有“对等者、伙伴、对端”的意义。从字面上,P2P(Peer-to-peer)可以理解为对等计算或对等网络。国内一些媒体将P2P翻译成“点对点”或者“端对端”,学术界则统一称为对等网络(Peer-to-peernetworking)或对等计算(Peer-to-peercomputing),其可以定义为:网络的参与者共享他们所拥有的一部分硬件资源(处理能力、存储能力、网络连接能力、打印机等),这些共享资源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和内容,能被其它对等节点(Peer)直接访问而无需经过中间实体。在此网络中的参与者既是资源、服务和内容的提供者(Server),又是资源、服务和内容的获取者(Client)。在P2P网络环境中,彼此连接的多台计算机之间都处于对等的地位,各台计算机有相同的功能,无主从之分,一台计算机既可作为服务器,设定共享资源供网络中其他计算机所使用,又可以作为工作站,整个网络一般来说不依赖专用的集中服务器,也没有专用的工作站。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既能充当网络服务的请求者,又对其它计算机的请求做出响应,提供资源、服务和内容。通常这些资源和服务包括:信息的共享和交换、计算资源(如CPU计算能力共享)、存储共享(如缓存和磁盘空间的使用)、网络共享、打印机共享等。对等网络是一种网络结构的思想。它与目前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也就是WWW所采用的结构方式)的一个本质区别是,整个网络结构中不存在中心节点(或中心服务器)。在P2P结构中,每一个节点(peer)大都同时具有信息消费者、信息提供者和信息通讯等三方面的功能。从计算模式上来说,P2P打破了传统的Client/Server(C/S)模式,在网络中的每个节点的地位都是对等的。每个节点既充当服务器,为其他节点提供服务,同时也享用其他节点提供的服务。简单的说,P2P就是直接将人们联系起来,让人们通过互联网直接交互。P2P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间商。P2P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改变互联网现在的以太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并把权力交还给用户。对等网络是对分布式概念的成功拓展,它将传统方式下的服务器负担分配到网络中的每一节点上,每一节点都将承担有限的存储与计算任务,加入到网络中的节点越多,节点贡献的资源也就越多,其服务质量也就越高。对等网络可运用存在于Internet边缘的相对强大的计算机(个人计算机),执行较基于客户端的计算任务更高级的任务。现代的PC具有速度极快的处理器、海量内存以及超大的硬盘,而在执行常规计算任务(比如:浏览电子邮件和Web)时,无法完全发挥这些设备的潜力。新式PC很容易就能同时充当许多类型的应用程序的客户端和服务器(对等方)。网络中的资源和服务分散在所有节点上,信息的传输和服务的实现都直接在节点之间进行,可以无需中间环节和服务器的介入,避免了可能的瓶颈。P2P的非中心化基本特点,带来了其在可扩展性、健壮性等方面的优势。在P2P网络中,随着用户的加入,不仅服务的需求增加了,系统整体的资源和服务能力也在同步地扩充,始终能比较容易地满足用户的需要。理论上其可扩展性几乎可以认为是无限的。例如:在传统的通过FTP的文件下载方式中,当下载用户增加之后,下载速度会变得越来越慢,然而P2P网络正好相反,加入的用户越多,P2P网络中提供的资源就越多,下载的速度反而越快。P2P架构天生具有耐攻击、高容错的优点。由于服务是分散在各个节点之间进行的,部分节点或网络遭到破坏对其它部分的影响很小。P2P网络一般在部分节点失效时能够自动调整整体拓扑,保持其它节点的连通性。P2P网络通常都是以自组织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并允许节点自由地加入和离开。性能优势是P2P被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个人计算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以及网络带宽等性能依照摩尔定理高速增长。采用P2P架构可以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中散布的大量普通结点,将计算任务或存储资料分布到所有节点上。利用其中闲置的计算能力或存储空间,达到高性能计算和海量存储的目的。目前,P2P在这方面的应用多在学术研究方面,一旦技术成熟,能够在工业领域推广,则可以为许多企业节省购买大型服务器的成本。在P2P网络中,由于信息的传输分散在各节点之间进行而无需经过某个集中环节,用户的隐私信息被窃听和泄漏的可能性大大缩小。目前解决Internet隐私问题主要采用中继转发的技术方法,从而将通信的参与者隐藏在众多的网络实体之中。在传统的一些匿名通信系统中,实现这一机制依赖于某些中继服务器节点。而在P2P中,所有参与者都可以提供中继转发的功能,因而大大提高了匿名通讯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隐私保护。P2P网络环境下由于每个节点既是服务器又是客户机,减少了对传统C/S结构服务器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的要求,同时因为资源分布在多个节点,更好的实现了整个网络的负载均衡。由于对等网络不需要专门的服务器来做网络支持,也不需要其他的组件来提高网络的性能,因而组网成本较低,适用于人员少、组网简单的场景,故常用于网络较小的中小型企业或家庭中。可在网络的中央及边缘区域共享内容和资源。在客户端/服务器网络中,通常只能在网络的中央区域共享内容和资源。由对等方组成的网络易于扩展,而且比单台服务器更加可靠。单台服务器会受制于单点故障,或者会在网络使用率偏高时,形为瓶颈。由对等方组成的网络可共享处理器,整合计算资源以执行分布式计算任务,而不只是单纯依赖一台计算机,如一台超级计算机。用户可直接访问对等计算机上的共享资源。网络中的对等方可直接在本地存储器上共享文件,而不必在中央服务器上进行共享。对等网络中的计算机需要同时承担服务器与工作站两方面的任务,这就使原先的单用户计算机被当作多用户计算机来使用。在进行大批量的数据交换时,网络的性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在对等网络中,资源不是被集中存放在某些计算机中,而是分散地位于整个网络之中,被若干用户所管理着,无法保证所有的用户都可以保护好各自的资源。另外对等网络中用户账号与密码的管理也是个重要问题,一个用户要记忆多套账号与密码才可以访问不同计算机中的资源。对等网络中的资源较为分散,对所有计算机中的资源进行备份与恢复都是较为复杂的。由于上述特点,对等网络适用于用户少、规模小及安全性能要求较低的场合。P2P网络主要基于两种最基本的模式,即集中目录模式和非集中目录模式。集中目录式的P2P模式也称为结构化的P2P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通过设置一个中心服务器来负责记录和管理所有结点的共享信息资源。每个对等结点通过查询该服务器来了解对等网络中哪一个结点拥有自己所需要的共享信息资源,查找到以后,获取其主机地址,然后进一步向该主机请求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最后由该主机将其共享信息复制并发送给请求的主机集中目录式P2P网络。非集中目录的P2P模式也称为纯P2P模式。在非集中式的P2P模式中,对等网络不需要设置一个中心服务器来负责记录和管理所有结点的共享信息资源。任何一个结点要获取某个共享信息资源都是首先询问其相邻结点是否有该资源,如果某个相邻结点没有,则进一步向它的相邻结点询问(询问报文中必须包括初始请求结点的地址),直到具有该信息资源的结点接收到询问请求,那么就由这个结点向最初的请求结点进行肯定应答(同时指明自己的地址)。由初始请求结点向这个结点提出资源请求,这个结点就将其共享信息复制并发送给初始请求结点。当前的通信模式还有Client/Server、Browser/Server和Slave/Master等。例如,企业局域网Intranet和Internet都是以Client/Server和Browser/Server为模式,而早期的主机系统则采用Slave/Master模式。这些模式的特点是:它们都是以应用为核心的,在网络中必须有应用服务器,用户的请求必须通过应用服务器完成,用户之间的通信也要经过服务器。而在对等网络中,用户之间可以直接通信、共享资源、协同工作。根据传输介质的类型、网络的运行速度、网络的覆盖范围等选择网络连接设备。目前,P2P网络计算技术正不断应用到军事、商业、政务、电信、通讯等领域。根据具体应用不同,可以把P2P应用软件大致分为以下这些类型:文件内容共享和下载,例如Napster、Gnutella、eDonkey、eMule、Maze、BT等,用户可以直接从任意一台安装同类软件的PC上下载或上传文件,并检索、复制共享的文件。计算能力和存储共享,例如SETI@home、Avaki、PopularPower、Netbatch、Farsite等,可用于在网络上将存储对象分散存储,或利用其空闲时间进行协同计算。基于P2P技术的协同处理与服务共享平台,例如JTA、Magi、Groove等,可用于企业管理。P2P通讯与信息共享,例如Skype、Crowds、OnionRouting等。基于P2P技术的网络电视和网络游戏,如沸点、PPStream、PPLive、QQLive、SopCast等,当前许多网络游戏也是通过对等网络方式实现的。近年来,随着Napster、KaZaa、BT、eMule这样的基于P2P技术的文件共享软件在Internet上迅速传播,P2P技术在国际国内都引发了研究的新热潮。目前,国际对等网络尚无统一的标准。2000年8月成立了P2P工作组,成员包括Intel、IBM和HP公司等。发展对等网络的其他主要障碍还有版权问题、网络带宽问题、管理问题和安全问题等。如何连接电话、手机和家电、工业设备等,也是对等网络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内企业在P2P的应用领域研究一直与世界同步,开发了众多使用广泛的P2P产品。这些产品主要集中在文件共享与下载,网络流媒体电视等方面。POCO是中国领先的免费电影、音乐、动漫等多媒体分享平台,同时在线人数突破数七十万人,是中国最大的电影音乐动漫分享平台,是有流量控制力的,无中心服务器的第三代P2P资源交换平台。POCO提供多点传输、断点续传等技术,来保障传输过程的高效和稳定。到您想要的音乐、影视、软件、游戏、图片、书籍以及各种文档,随时在线共享文件容量数以亿计“十万影视、百万音乐、千万图片”。OP整合了InternetExplorer、WindowsMediaPlayer、RealOnePlayer和ACDSee,是国内的网络娱乐内容平台。PPLive是一款用于互联网上大规模视频直播的共享软件。它使用网状模型,有效解决了当前网络视频点播服务的带宽和负载有限问题,实现用户越多,播放越流畅的特性,整体服务质量大大提高。P2P分布式存储系统(文件共享与下载)是一个用于对等网络的数据存储系统,它可以提供高效率的、鲁棒的和负载平衡的文件存取功能。对于存储系统,用户关心数据的定位、搜索以及路由的效率,安全性也是重要的因素。集中方式在很多情况下不再适用这种大规模数据存储的要求,这就需要一个新的体系来管理系统中的数据。P2P分布式存储系统就是解决这样的问题。这些研究包括全分布式存储系统:Oceanstore,Past和FreeHaven等。基于超级点结构的半分布式P2P应用如KaZaa、Edonkey、Morpheus、BitTorrent等也属于P2P共享存储的范畴,并且用户数量急剧增加。Oceanstore和Past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广域网存储模型。它们的底层都建立了一个代价上限为logN的路由策略。Past则是面向一个相对简单而紧凑的概念,它采用Pastry提供的路由机制,试图利用网络中闲置的存储节点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存储语义。FreeHaven则建立了一个详细的匿名体系,用来防止潜在的恶意攻击。加入对等网络的结点除了可以共享存储能力之外,还可以共享CPU处理能力。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基于对等网络的计算能力共享系统,比如SETI@home。SETI@home是由加州伯克利大学开展的寻找外星生命的研究计划。它使用P2P技术串联所有参与研究计划的闲置的计算机来执行复杂的运算,用来分析行星的无线电讯号,寻找宇宙可能存在其他外星文明的证据,这些电脑每天平均发挥的效能超过了全球造价最高,运算最快的超级电脑。这种计算能力共享系统还可以用于进行基因数据库检索和密码破解等需要大规模计算能力的应用。在P2P协同计算方面,国内企业起步较晚。相关产品还不是很多,而国外例如Groove在这方面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开发了相对成熟的产品。随着协同计算概念的兴起,这方面软件的需求呈现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31511:2024 EN Requirements for contactless delivery services in cold chain logistics
- 淮阴师范学院《数字电子技术》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导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武术A》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设计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DB4403T459-2024研发与标准化同步企业评价规范
- 常见客诉处理
- 托儿所服务的知识传授与认知发展考核试卷
- 以倾听为话题的话题作文600字
- 生物识别技术在空间探索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播音主持艺术毕业晚会策划
- 《线性代数》教案完整版教案整本书全书电子教案
- 塑胶原料烘料温度对照表
- 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流程图
- 贫困户困难补助申请书
- 桥梁养护与加固绪论课件
- 部队战时政治工作-PPT课件
- 平板显示技术:TFT-LCD工艺
- 动火安全作业票填写模板2022年更新
- 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册全套ppt课件
- 沟槽开挖支护专项施工方案(46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