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序选择与语序创新汉语语序演变的观察和断想_第1页
语序选择与语序创新汉语语序演变的观察和断想_第2页
语序选择与语序创新汉语语序演变的观察和断想_第3页
语序选择与语序创新汉语语序演变的观察和断想_第4页
语序选择与语序创新汉语语序演变的观察和断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序选择与语序创新汉语语序演变的观察和断想一、本文概述《语序选择与语序创新:汉语语序演变的观察和断想》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汉语语序的演变过程,以及语序选择和创新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汉语语序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揭示了语序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和规律,同时也展望了未来汉语语序可能的发展方向。文章首先介绍了语序作为语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语言表达和理解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后,通过对汉语语序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语序变化的特点和原因,包括社会、文化、语言接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语序选择和创新在汉语语序演变中的重要作用,包括词汇的语义变化、语法结构的调整、语用功能的改变等方面。文章对汉语语序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语言的不断变化,汉语语序也将继续发生演变。文章也指出了语序演变对于汉语教学和语言研究的重要意义,呼吁广大语言学者和汉语教师关注语序问题,深入研究汉语语序的演变规律,为汉语教学和语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二、汉语语序的历史演变汉语语序的历史演变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现象。通过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对比,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显著的语序变化。在古代汉语中,语序的灵活性较大,句子结构往往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自由调整。例如,古代的诗词中经常出现倒装句,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深千尺”就是倒装,强调了潭水的深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语序逐渐趋于固定和规范化。这主要是由于语言交际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推动。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语序规则,使得汉语的表达更加清晰、准确和高效。现代汉语的语序基本上遵循“主语-谓语-宾语”的基本结构,同时还有一些固定的词序规则,如形容词修饰名词时通常放在名词之前。这种语序规则的形成,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交流,也促进了汉语的发展和传承。在语序的演变过程中,一些新的语序现象也逐渐出现。例如,在现代汉语中,随着网络语言的发展,一些新兴的表达方式开始挑战传统的语序规则。这些新的语序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规范,但也为汉语的表达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汉语语序的历史演变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语言交流需要的过程。从古代的灵活多变到现代的规范稳定,再到新兴的网络语言挑战,汉语语序始终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这种演变不仅反映了汉语自身的生命力,也体现了人类语言发展的普遍规律。三、汉语语序的选择与创新汉语,作为世界上最为独特和复杂的语言之一,其语序的选择与创新是语言发展的重要体现。汉语语序的演变不仅反映了语言内部的规律性变化,也体现了社会、文化、认知等多个方面的深刻影响。在汉语语序的选择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明显的“话题-说明”模式。这与许多其他语言,特别是西方语言中的“主谓宾”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话题优先的语序模式,使得汉语在表达上更加灵活和多样,也使得汉语在信息传递上更加符合东方人的思维习惯。同时,汉语中的语序选择还受到了语法、语义、语用等多个层面的制约和影响,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汉语语序选择的复杂性。然而,语言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汉语语序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交流,汉语语序也在不断地创新。这种创新既体现在词汇和语法的新旧更替上,也体现在句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上。例如,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倒装句、省略句等新型句式,这些句式在保留汉语基本语序的基础上,通过语序的调整和创新,使得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准确和高效。汉语语序的选择与创新是语言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通过对汉语语序的深入观察和理性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本质和魅力,也可以为汉语的教学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语言的不断创新,汉语语序的选择与创新必将继续推动汉语的发展和进步。四、汉语语序演变的规律与趋势汉语语序的演变并非无迹可寻,它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趋势。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汉语语序的演变是语言发展的自然结果,是语言使用者在实际交流中,为了更准确地表达意思,更高效地传达信息,而不断对语言进行调整和优化的结果。从历史角度看,汉语语序的演变呈现出由繁到简的趋势。这主要体现在句子结构的简化和词汇的语义承载能力的增强上。例如,古汉语中的倒装句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大大减少,这是因为现代汉语通过词汇的丰富和语法的简化,使得句子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汉语语序的演变还呈现出由灵活到固定的趋势。在古代汉语中,语序的灵活性较高,同一句话可以通过不同的语序来表达。然而,随着语言的发展,一些常用的语序逐渐被固定下来,形成了现代汉语的基本语序。这种固定化的趋势有助于提高语言的使用效率,使得语言交流更加便捷。汉语语序的演变还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外来语的借入、新事物的出现、社会文化的变迁等,都可能对汉语语序的演变产生影响。例如,一些新兴词汇的出现,可能会改变原有的语序习惯,形成新的语序模式。汉语语序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它受到语言内部规律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在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语言的不断演变,汉语语序还将继续发生变化。因此,我们需要持续关注汉语语序的演变趋势,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五、结论通过对汉语语序选择与语序创新的深入观察与断想,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语序作为汉语表达的重要手段,其选择与变化不仅反映了语言的自然演变,也体现了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变化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这种演变和创新是汉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汉语保持活力和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汉语语序的演变并不是随意的,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机制。这些规律包括语言内部的语法规则、语义关系、语用需求等,同时也受到外部因素如社会变迁、文化交流等的影响。这种内外因的交互作用,使得汉语语序的演变既具有系统性,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我们需要认识到,汉语语序的演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汉语语序还将继续发生新的变化和创新。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对汉语语序演变的关注和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推动汉语的发展和进步。汉语语序的选择与创新是语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体现了语言自身的规律,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发展。通过对汉语语序的深入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汉语的本质和特点,为汉语的教学和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参考资料:在五彩斑斓的语言世界里,汉语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了一席之地。而在语言学家的眼中,汉语语序的演变历程则是一部充满跌宕起伏的历史。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汉语语序的演变,并提出一些关于这一过程背后动因的断想。在过去的几千年中,汉语语序经历了从古到今的演变。在这个过程中,汉语语序从以动词为中心逐渐转向以主语、谓语、宾语为中心。远古时期的汉语句子结构往往较为简单,如“吾食苹果”,而现代汉语则更加注重语法结构,如“我喜欢吃苹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语序在不断地发生改变。这其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倒装句的使用在古代诗歌中较为常见,而在现代汉语中则通常用于强调和突出某些信息。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而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用法则较为罕见。那么,是什么力量驱动了汉语语序的演变呢?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这一原则认为,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倾向于选择最简洁、最有效的表达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语言认知的不断深化,汉语的语序也得到了不断的优化和发展。文化的变迁也给汉语语序带来了影响。在中国文化中,尊重和崇尚长辈的传统观念反映在语言上就是宾语前置的现象。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传统逐渐被淡化,相应地,宾语前置的用法也逐渐被现代汉语所淘汰。汉语语序的演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体现了人类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对经济性和有效性的追求,同时也受到文化背景和传统观念的影响。通过观察和思考汉语语序的演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在古代,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疾病的防治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便已形成。《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的经典著作,强调了阴阳平衡和气血畅通的重要性,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然而,由于受限于当时的社会条件,人们的健康观念相对狭隘。进入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逐渐深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开始涌入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健康观念开始发生改变。一方面,西方医学的传入让人们开始认识到细菌和病毒对人体的危害;另一方面,西方的生活方式也引发了人们的健康问题,如营养过剩、缺乏运动等。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人民的健康问题,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这一方针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推动了全国卫生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与此同时,国家还大力发展中医和西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健康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人们开始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心理健康等问题,对于健康的需求也从单纯的疾病防治转向了更为全面的健康管理。进入21世纪,健康观念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人们开始生命质量、养生保健、休闲运动等方面,追求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健康产业也应运而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健康服务和产品。回顾历史,可以看出人们的健康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从古代的疾病防治到现代的健康管理,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和全面。在这个过程中,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也得以清晰地展现出来。健康观念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反映了人们对于生命质量和幸福生活的追求。然而,面对当前的健康形势,我们仍需不断努力。在推广健康观念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大投入,支持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和产品。健康观念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通过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和拓展。未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将更加全面和深入,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夫人者,仁矣。不以其所恶者为心,以其所好者为道。”这句古语道出了人类语言的一大奥秘——语序。语序,即语言中词语和句子的排列顺序,看似平常,实则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和社会内涵。本文将带大家探讨汉语语序的演变,以及其对我们语言生活的影响。汉语语序演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语语序经历了许多变革。从最早的文言文到白话文,再到现代汉语,语序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语言本身的发展规律,也反映了社会文化、思维习惯和交际方式的变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汉语语序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口语化的趋势。随着交流方式的多样化,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简单易懂、流畅自然的口语,这使得口语语序逐渐侵入到书面语中;二是外来词的引入。随着国际交流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外来词进入汉语,这些词语往往采用外语的语序,如英语;三是语法创新。受到西方语法的影响,现代汉语在表达方式上越来越灵活,出现了许多新的语法结构和语序形式。这些变化对语言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新的语序形式让我们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多样,提高了语言的交际能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语言的规范性和纯洁性受到挑战,阅读理解难度增加等。汉语语序的演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内在的语言规律,也有外在的社会文化因素。面对语序的变化,我们应该持开放的态度,既要尊重语言发展的自然规律,也要语言规范和纯洁性的维护。同时,作为语言使用者,我们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语序的变化。语言里语素、词组合的次序。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的排列顺序,修饰语与中心语的排列顺序,修饰语之间的排列顺序。解释按主语、谓语和宾语的排列顺序可分为SOV、SVO、VSO、VOS、OSV和OVS共六种类型。语序是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一个主要的表达手段,同样的词排列顺序不同,句法结构关系也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也有所不同。主词、受词、动词的排列方法一共有六种,以下以S代表主词(主语)、V代表动词(谓语)、O代表受词(宾语),依照最常使用的语序到最少使用的排列:SOV─像日语、韩语、藏语、土耳其语、巴斯克语、波斯语、巴利语等,人造语言逻辑语使用SOV语序也是可被接受的用法,纵然在逻辑语中,SVO语序比较常用,详情请见逻辑语文法;在汉语中也有这样的语序(如“把”字句);另外拉丁语这个基本上语序自由的语言也最常用这种顺序,纵然六种语序皆可,德语、荷兰语以SOV做为次要语序(用于子句从句当中),而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在受词为代名词时也使用SOV语序。值得注意的是,学语中的幼儿,在三岁前都是用SOV,而全球的手语都不约而同地是采用SOV的。SVO─像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汉语、越南语、马来语及印尼语、爪哇语、斯瓦希里语、基切语、人造语言世界语、逻辑语等,以及许多种类的克里奥尔语(如托克皮辛语)VSO─像古典阿拉伯语、圣经希伯来语、许多马雅语族语言、威尔士语及一些凯尔特语族海岛凯尔特语支语言VOS─像斐济语、马达加斯加语、古爪哇语、索西语(玛雅索西族语言)等OSV─像avante语,萨丁尼亚人讲意大利语时经常使用此语序,英语(尤其电影《星际大战》角色尤达讲的英语更是如此)、汉语(主要和话题优先有关)和人造语言克林贡语有时也使用此语序。汉语的被动式为此种语序。OVS─像Hixkaryana语,人造语言克林贡语等,这种语序最少被人类自然语言所使用,许多SVO语序语言的被动式即为OVS(但汉语例外)。德语和荷兰语在主句只有一个动词时其语序可视为SVO,但是在主句有两个以上的动词或者是从句时为SOV,关于这两种语言的语法请参见动词第二顺位。使用SOV语序和使用SVO语序的语言占了全球所有语言比例的75%以上(根据日语版维基百科,使用SOV语序的语言占了全球语言的45%,使用SVO语序的语言占了全球语言的35%,使用VSO语序的语言占了全球语言的18%)。SOV语序(和其他语序为宾语先于谓语的语言)语言倾向于将形容词放在名词前面,此类顺序称之为中心语后置;VSO语序(和其他语序为谓语先于宾语的语言)语言则正好相反,倾向于将形容词放在名词后面,此类顺序称之为中心语前置。对于SVO语序的语言而言,中心语后置和中心语前置的安排都是常见的。古汉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句子六种成分的位置基本是相同的,可以表示为:〔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但是在古代汉语中也有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宾语前置、谓语后置和定语后置等。(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古代汉语中常用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曷、胡、恶、奚、安、焉”等,可用于问人、问事、问地点。先秦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必须放在谓语动词之前。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战国策·齐策》如果动词前有能愿动词,疑问代词也应放在能愿动词之前。例: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的时候,也应放在介词之前。例: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贾谊·论积贮疏》)这种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格式,一直为后来写古文的人沿用。例: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二)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这种句式需要同时具有两个条件:句子必须是否定句,必须有表示否定的副词或代词“不、未、无(毋)、莫”等。宾语必须是代词。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左传·昭公十二年》)如果动词前有能愿动词,代词宾语也应放在能愿动词之前。例: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要求不如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严格,因而同时满足了以上两个条件代词宾语也可以不前置,先秦汉语中两种格式都有出现。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汉代以后后置现象逐渐多了起来,但后世的作者也有仿照上古的句式使用宾语前置的情况,例: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三)宾语用代词复指:古代汉语中为了强调宾语,使宾语前置以后,还可以借助指示代词“是、之”复指前置的宾语。句子格式为:宾语+是(之)+谓语动词。例: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左传·僖公十五年)宾语用代词复指的格式中,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唯(惟)”,形成“为……是(之)……”的固定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很明显。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如果前置的宾语是由疑问代词“何”作定语的定中结构短语,那么复指的指示代词一般用“之”。例: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国语·越语》)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商君书·更法》)如果前置的宾语是代词,有两种方法:沿用原来格式,复指的代词只用“之”。例:“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乎?(《左传·宣公二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不用复指代词,直接把代词“是”放在谓语动词之前。例:维叶莫莫,是刈是濩。(《诗经·周南·葛覃》)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往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四)强调介词的宾语:除了以上三种情况外,古代汉语中再强调介词的宾语时,也常把其宾语放在介词的前面。尤其是介词“以”的宾语。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军喊杀声震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史记·项羽本纪》)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左传·僖公四年》)若晋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则朝以死。(《左传·僖公十五年》)侨闻之,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左传·昭公元年》)除了强调介词“以”的宾语而使之前置以外,其他一些介词有时也具有相同的做法。例:日居月诸,东方自出。(《诗经·邶风·日月》)还有一种宾语前置的情况是不用复指代词,直接把代词宾语放在动词之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只限于“是”,其它代词不多见,例: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转·齐桓公伐楚》)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是现代汉语的常规句式,但在古代汉语中有谓语前置的现象,主要表示感叹或疑问语气。(一)表示感叹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之。“中心词+之+后置定语”的形式。如:“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钴姆潭西小丘记》)用“者”又用“之”。“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含有介词“于”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含有介词“以”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含有介词“乎”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还有的句子省略了介词并且把状语后置;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如何理解语法的抽象性、生成性?语法是语言的构造规则。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是有语法的,哪怕是最原始的语言也是如此,没有语法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语法具有抽象性和生成性两种最基本的特征。抽象性是语法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具体的句子是无限的,而语法规则却是有限的。换句话说,从成千上万个具体的个别的句法结构中可以归纳出一些语法规则出来。例如:“一张纸/两支笔/三匹马/四碗饭/五辆公共汽车……”可以归纳出“数词+量词+名词”组合成的偏正关系的规则。各种语法规则的聚合就形成了语法。因此,语法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抽象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法规则就象是数学公式,公式的数目是有限的,但是当填入不同的数字时,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来。因此,词语必须一个一个地学习,而语法规则却可以一套一套地学习。抽象的语法规则表现在人们说话的话语中,储存在人们的大脑里,它是客观存在的。生成性是语法的第二个基本特征。语法表现为一系列的规则,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有限的规则造出无数合法的句子来。这就表现为语法无限的生成性。语法规则的生成性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语言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而且社会属性是它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的集中表现就是它的民族性。汉语语法不象印欧语那样,有明显的形态变化,但是汉语不是没有语法,而是比较隐蔽。印欧语的语法就好像一条基本上在地面上流着的明河,人们可以一目了然;汉语语法却不然,它就象一条基本上在底下流着的暗河,虽然有时候也会冒出几个泉眼,有时候也会有一小段明河,但是总的来讲,它是相当隐蔽的。所以我们要用更加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它、发现它。递归,是从数学中借来的术语,语法上的“递归性”是指各种语法结构的关系是有限的,但是在语言单位的组合过程中,可以反复无限地使用这些有限的规则。例如:名词前边加定语构成偏正结构,再以偏正结构作中心语(即替换中心名词)前边加定语,构成扩展的偏正结构。从理论上讲,可以无限制的替换扩展下去,句法结构因此由简单变得复杂,以满足表达的需要。例如:他去。词语跟词语发生横向的结构关系,这就叫做“组合关系”。例如:我读书/他看报/。其中“读”和“书”;“看”和“报”之间是述宾的组合关系;“我”和“读书”;“他”和“看报”之间是主谓的组合关系。按照这样的组合关系还可以造出很多类似的结构来。可以相互替换的词语语法功能如果相同,他们就形成了某种类聚,这就叫做“聚合关系”。例如上面的句子中“我”和“他”之间是聚合关系;“读”和“看”、“书”和“报”之间也是聚合关系。语言中用来表示语法关系、表现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有多种多样,重要的有:形态变化、词序变化、虚词运用等等。有的语言偏重于形态变化,例如法语、俄语;有的语言偏重于词序变化和虚词运用,例如汉语。汉语的特点是在跟印欧语的比较中表现出来的。它的总特点是:不依赖于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主要借助于语序、虚词等其他的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这一总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主谓结构”,词序一变化,“动词+名词”就构成了“述宾结构”,“形容词+名词”就构成了偏正结构。例如:我们同意(主谓关系)--同意我们(述宾关系)衣服干净(主谓关系)--干净衣服(偏正关系)汉语里的虚词十分丰富,作用也特别的重要。例如:某些句法结构有没有虚词,结构关系和语义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爸爸妈妈”和“爸爸的妈妈”意思不同。在印欧语里,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简单的对应关系。但是在汉语里,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