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子产®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工之日:“何为?夫人
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
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
多,吾不息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欲使多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殳虞日:“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
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
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
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货闻学而后入政,
未闻以政学者。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手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理之。二月,郑伯为。晋,子产寓书于于西以告宣于曰:
“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货也惑之。货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时之患,
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
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剪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池④,庐井有伍久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
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⑦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
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日:“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
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
年)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的都是
人名。
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④封池:田界。
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⑥舆人:众人。⑦褚:储藏。
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氐耐的一项是()
A.吾不克救也克:能够
B.郑伯如晋如:到……去
C.非无期之患,而无令名之难贿:贿赂
D,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眼鄙:边远的地方
(2)下列句中的“病”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购三百盆,皆痼者,无一完者B.君子痼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老臣洒足,曾不能疾走D.以天梅酒梅为业以求钱也
(3)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了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⑥德,国家之基也
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⑧②B.⑥⑤C.①③D.⑦④
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氐碘的一项是()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
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
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经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
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
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⑴-(5)题。
高祖孝文皇帝,讳宏,显祖献文皇帝之长子,母日李夫人。三年夏六月辛未,立为皇太
子。五年秋八月丙午,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
(帝)虽于大臣持法不然,然性宽慈。进食者曾以热羹伤帝手,又曾手食中得虫秽之物,
并笑而恕之。宦者先有谱帝于太后,太后大怒,杖帝数十,帝默然而受,不自申明。太后崩
后,亦不以介意。
听览政事,莫不从善如流。哀珍百姓,恒思所以济益。天地、五郊、宗庙二分之礼,常
必躬亲,不以寒暑为倦。尚书奏案,多自寻省。百官大小,无不留心,务于周洽。每言:凡
为人君,患于不均,不能推诚御物,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常从容谓史官日:
“直书时事,无讳国恶。人君威福自己,史复不书,将何郎惧?”南北征巡,有司奏请治道,
帝曰:“粗修桥梁,通舆马便止,不须去草铲令平也。”凡岁修造,不得已西为之,不为不急
之事损民力也。巡幸淮南,如在内地,军事须伐民树者,必留绢以酬其直,民稻粟无所伤践。
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苏精奥。史传百家,无不哆
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平作。有大文笔,马上口
按,及若成也,不改一字。自太和十年已后诏册,皆帝之文也。自余文章,百有余篇。受奇
好士,情如饥渴。待纳朝贤,随才轻重,常寄以布素之意。悠然玄览,不以世务翠■心。又少
而善射,有膂力。年十余岁,能以指弹碎羊艘骨。及射禽兽,莫不随所志毙之。至年十五,
便不复杀生,射猎之事悉止。性俭素,常服瀚濯之衣,鞍勒铁木而已。帝之雅志,皆此类也。
(节选自《魏书•帝纪第七》,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虽于大臣持法不维纵:放纵B.哀衿百姓矜:同情,怜悯
C.史传百家,无不谈涉该:应该D.不以世务矍心婴:围绕,缠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又曾吉食中得虫秽之物/患名不均B.将何步惧/凡?修造
C.不得己可为之/任兴用作D.探苏精奥/及苏成也
(3)以上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孝文帝开明的一组是()
①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②听览政事,莫不从善如流
③直书时事,无讳国恶④才藻富赡,好为文章
⑤爱奇好士,情如饥渴⑥常服潘濯之衣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⑤⑥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孝文帝性格宽厚仁慈,宽恕了烫伤他的手的侍者,在膳食中发现不洁之物也一笑了之,
对在太后面前诬陷他的宦官也不予追究。
B.孝文帝励精图治,勤于政治,对于祭祀一类的大事经常亲自到场;对于提交上来的公
文事务,他多是亲自处理。
C.像历史上其他开明的封建帝王一样,孝文帝注意节俭,关心民生。他出巡时,尽量不
去打扰当地的百姓,避免车驾损害庄稼。
D.孝文帝平常喜欢读书,手不释卷,可谓学富五车;并且他擅长写各种文章,平时朝廷
的各种诏书均是他亲笔写成。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⑸题。
尉迟敬德,名恭,朔州善阳人。隋大业末,刘武周乱,以为偏将。与宋金刚袭破(唐)
永安王孝基,热独孤怀恩等。武德二年,秦王战柏壁,金刚败奔突厥,敬德合余众守介休。
王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谕之,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充。
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耳乱,囚之。屈突通等目:“敬德愫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
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日:“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邪?”释之,引见卧内,目:
“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终不«谗害良士。”因赐之金,曰:''必欲去,以为汝
资。”是日猎榆窠,会世充自将兵数万来战。单雄信者,贼骁将也,骑直趋王,敬德跃马大
呼横刺,雄信坠,乃善王出,率兵还战,大败之。王顾日:“比众人意公必叛,我独保无它,
何相报速邪?”
窦建德营板渚,王命李勖等为伏,亲挟弓,令敬德执槊,哆其垒,大呼致师。建德兵
出,乃稍引却,杀数十人,众益进。伏发,大破之。时世充兄子琬使于建德,乘隋帝厩马,
铠甲华整,出入军中以夸众。王望见,问:“谁可取者?”敬德请与高甑生、梁建方三骑驰
往,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隐太子尝以书招之,赠金皿一车。辞日:“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无功.
若敢当赐?若私许,则怀二心,徇利弃忠,殿下亦焉用之哉?”太子怒而止。敬德以闻,王
日:“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然恐非自安计。”巢王果遣壮士刺之。敬德
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因请于高祖,将杀之。王固争,得免。
(玄武门之变后)王为皇太子。时坐隐、巢者百余家,将尽没入之。敬德曰:“为恶者二
人,今已诛,若又穷支党,非取安之道。”由是普原。
尝侍宴庆善宫,有毋其上者,敬德日:“尔何功,坐我上?”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
勃然,击道宗目几眇。太宗不怪,罢,召让曰:“腾观汉史,尝垮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
聊所为,7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脩饬,悔
可及乎!“敬德顿首谢。
显庆三年卒,年七十甲。谥日“忠武”。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果王出,率兵还战翼:掩护
B.亲挟弓,令敬德执槊,峪其垒略:攻打
C.尝侍宴庆善宫,有彼其上者班:排列
D.朕观汉史,尝修高祖时功臣少全者怪:怪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耳乱我终不"谗害良士
旦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敛资财以送其行
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
高祖过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尉迟敬德“忠诚”或“勇武”的一组是()
①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充②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
还战
③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④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
⑤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⑥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吵
A.①②⑤B.②③④C.@@@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尉迟敬德作战勇猛,曾打败过唐军。归顺秦王后有人怀疑他谋反,将他抓了起来,要
杀他。秦王不仅下令放了他,还送给他一些金银。
B.尉迟敬德将隐太子收买自己的事告诉了秦王,秦王断定对方不会就此罢休。果然后来
又发生了尉迟敬德被人行刺和遭诬陷等事情。
C.尉迟敬德自恃功高,在一次侍宴时为了座次而大打出手,惹得唐太宗十分不满,事后
对其进行了重重的责罚。
D.这篇文章通过救王驾、擒王琬、拒收买、闹御宴等情节,多角度地表现了人物性格,
将尉迟敬德这一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活。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⑴-(5)题。
书剑侠事
新城令崔懋,/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
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①。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
试问:“何人?”停骑洋应日:“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日:“去处去。”顷刻东
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从侄鸩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
宿逆旅,主要辞悬。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
时,门外有男子著红帽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入门,有廨三间,东向;北为观音大士殿;
殿侧有小门,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持朱封^
山门②平入。是夜,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待曙。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旁然迎
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廨门已启,视之,即红峭头人也。徒
手握束香掷地,众皆扑。中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日:“此人时
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冬。”
至则妪出问故。口:“非多夜失官银事耶?”口:“然入白。顷之,尼出,命妪挟蒲
团跌坐③。逆旅主人跪白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法,罪合死。吾当方一决!”顾妪
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日:“来,视
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脸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
果红帽头人也。罗拜谢云。比东归,再往访冬,庵已空无人矣。
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④,罗袜,年十八九个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扶妪
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坦外,自是无敢犯者。
(选自清•王士祯《池北偶谈》,有删改)
[注]①结束:装束,打扮。急装:为便于行动,衣服装束得很紧。②朱封:用红笔书
写的封条。(ju6):锁钥,此处作动词用。山门:寺庙门。③蒲团:草垫子。趺(fU)坐:
盘腿而坐。
④行缠:绑腿布,古代男女都用。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三十余可:可以B.停骑谡应日漫:随意
C.用天晓,始苏比:等到D.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好:美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以康熙戊辰往济南吾须自往求之
明灯蚀、手弓刀/待曙比东归,再往访之
持朱封^山门画入非为夜失官银事耶?
山门吉然w辟吾当为一决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用来表现女主人公武功高强的一组是()
①但宿西廨,无妨②非为夜失官银事耶?③吾当为一决
④其行如飞,倏忽不见⑤殊无所苦⑥腰斩掷垣外
A.①②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尾两段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女主人公的外貌特征,塑造了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
飘逸不群的剑侠形象。
B.县役护送官银去济南府,在尼姑庵投宿时被贼人发觉,进而被迷倒掳去官银,以此引
出“尼”的侠举义行。
C.作者写剑侠,却不直接以“尼”为描写对象,而是通过旁人耳闻目睹来展开,从而使
剑侠更富有传奇色彩。
D.文章首段倒叙起笔,设下疑问,中间两段借他人之口娓娓道来,尽显其侠义,尾段回
应开头,解除悬疑。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专项训练(二)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催科①
[明]江盈科
为令之难,难于催乎。催科与抚字②,往往相妨,不能相济。阳城®%拙蒙赏,盖由古昔
为然,今非其时矣!
国家多需赋也,如楞腹@待食;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
后慑于黜罚,心计曰:“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当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
是故号令不完,追呼继之矣;追呼不完,槌楚继之矣;槌楚不完,平囹圄、而桎梏。民于是
有称贷耳;称贷不得,有卖新丝、累新谷耳;丝尽谷竭,有鬻产耳:又其甚,有鬻妻、鬻子
女耳。如是而后赋可完,赋完而民之死者十七八矣!
呜呼,竭泽而渔,明年无鱼,可不痛哉!或有尤之者,则应目:“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
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余求其比拟,类驼医然.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日:“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亭吾治,可朝治而夕如
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脚足丽
⑥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呜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呜呼!世之为令,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夫医而至于死人,不如
听其驼焉之为愈也;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之节损之
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噫!居今之世,无论前代,即求如
二祖时,比岁蠲⑥,比岁兔,亦杳然有今古之隔矣。
(选自《雷涛阁集》卷十四)
[注]①催科:催办缴纳赋税。②抚字:安抚体恤。③阳城:人名,唐代清官。④楞(xi
do)腹:空腹。⑤/®(xi):踩,踏。⑥蠲(juGn):减少。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催科与抚字,往往相妨,不能相疥济:补益。
B.如是而后赋可完完:结束。
C.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延:请。
D.比岁蠲,比岁免比岁:连年。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槌楚不完,也囹圄、而桎梏阳城以拙蒙赏
古者富贵画名摩灭,不可胜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国家之需赋也,如揭腹待食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
cm
i'J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催科”危害的一组是()
①为令之难,难于催科②竭泽而渔,明年无鱼
③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④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
⑤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⑥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驼医”治死驼者的故事作比,指出官吏不择手段催缴赋税的危害,表达了作
者对饱受催科之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
B.驼者之子把治死其父的“驼医”告到了官府,“驼医”辩白说,自己的职业是治疗驼
背,只负责使驼背变直,哪管病人的死活。
C.负责催科的官吏,不顾百姓的死活,采用刑杖相加、牢狱关押等手段催缴赋税,是出
于私心,欲求自保。
D.作者把当时的催科与前代、二祖时相比照,认为催科过于严厉而致百姓于死地,其主
要责任在于朝廷,表达了对最高统治者的讽谏之意。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⑴-(5)题。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油,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为宗道,宗道益自奋厉
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
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炜为右正言。谏章由阁
门始得进而不赐对咒宗道请面论事咂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
颇厌其数。后乌对,自讼日:“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
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日“鲁直”,盖思念之也。
章献太后②临朝,问宗道日:“唐武后何如主?”对日:“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
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⑥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日:“若立刘氏七庙,如嗣
君何?”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日:“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
太后遽命辇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日:“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纫跨子弟得
以恩泽处邪?”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加之。自责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
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鳗如鱼头也。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
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
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本,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日:“即上怪公来迟,何
以为对?”宗道日:“第q实言之。”使者日:“然则公当得罪。”日:“饮酒,人之常情;欺
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日:“有故人自乡里
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①不赐对: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②章献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
去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③七庙:
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法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
(D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以,鞠于外家孤:失去父母
B.诸舅皆武人,颇多宗道易:轻视,看不起
C.欲以大安辇生帝行先:已故的,多用于尊长
D.宗道屡于帝前近之折:指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宗道请面论事画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赂秦顶力亏,破灭之道也
B.后用对,自讼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用善
遇之
C.使者及门久石,宗道方自酒肆来鹫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D.宗道日:''第"实言之。”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
怀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够表现鲁宗道为人刚正的品德的一组是()
①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②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
③臣窃耻尸禄,请得罪去④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⑤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⑥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
罪也
A.②④⑥B.③④⑤C.③⑤⑥D.①©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宗道任海盐县令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道,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
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从此称这条河道为“鲁公浦”。
B.鲁宗道在朝廷上多次进谏从传闻得知的事情,皇上心里很讨厌他说得太多。鲁宗道为
自己辩解不成无奈辞职,皇上在大殿上写上“鲁直”二字,来表示对宗道思念。
C.鲁宗道曾指责章献太后不应该在太庙中设立自己的牌位,又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要
求太后不能无视先皇礼制乘辇。对于这些指责,章献太后都能虚心接受并一一改正。
D.鲁宗道为人忠实,有次去酒馆饮酒时遇到皇上紧急传唤他,他如实告诉了皇上,皇上
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重用了他。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
然卒至于言听而计行动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秦穆公热晋侯,晋阴饴甥往会盟,其多晋游说无可疑者。秦伯日:“晋国和乎?”对日:
“不和。小人日必报仇,君子日必报德。”秦伯日:“国谓君何?”日:“小人谓之不免,君
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遂归晋侯.
秦伐赵,赵求救于齐,齐欲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日:“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
触龙愿见,后盛气中揖之人,知其必用此事来也。左师徐坐,问后体所苦,继乞以少子补黑
衣之缺。后日:“丈夫亦爱怜少子乎?”日:“甚手妇人。”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
世之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于是后日:“冷
君之所使。"长安遂出质。
范雎见疏于秦,蔡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日:“燕客蔡泽,天下辩士也。彼一见秦
王,必夺君位。"雎日:“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吾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
使人召泽,谓之日:“子宣言欲代我相,有之乎?”对日:“然」即引商君、吴起、大夫种
之事。雎知泽欲困已乌说,谬日:“杀身成名,何为不可?”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之,极之
以阂天、周公之忠圣。今秦王不倍功臣,不若秦孝公、楚越王,雎之功不若三子,劝其归相
印以让贤。雎竦然失其宿怒,忘其故辩,敬受命,呼入为上客。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
秦始皇迁其母,下令日:“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死者二十七人矣。茅焦请谏,王召键
将烹之。焦款以桀、纣狂悖之行,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
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靡心虎牙者矣。
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注]靡(hm6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公/晋侯执:俘获B.延人为上客延:伸长,延长
C.爸君之所使恣:听凭D.焦藜以桀、纣狂悖之行数:列举罪状加以
贝备X7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臣为韩王送沛公
B.后盛气而揖之入吾从加师之
C.甚干妇人余威震于殊俗
D.雎知泽欲困己以说以相国守代
(3)下列各组句子中,是促成“为难而可喜者也”这一变化的一组是()
A.①小人日必报仇,君子日必报德②以德为怨,秦不其然
B.①复方者老妇必唾其面②恣君之所使
C.①子宣言欲代我相,有之乎?②忘其故辩,敬受命,延人为上客
D.①茅焦请谏,王召镇将烹之②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写了《说难》,却死于因劝谏所招致的灾难。劝谏之难,自古以来就如此。
B.文章列举左师说赵太后这一典型事例,不仅向读者展现了左师高超的论辩才能,还有
力地论证了劝谏之难的论点
C.蔡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导范雎,劝说范雎将相位让给自己,并最终说服了范雎。
D.茅焦最终说服秦始皇与母亲和好如初,通过这件事情我们也能看出劝谏之难,在茅焦
之前,秦始皇已杀了二十七个去劝谏的人。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⑴-(4)题。
康熙戊寅,嚼尔丹败亡,固始汗第十子达什巴图尔入朝,封和硕亲王。其子罗卜藏丹津
袭爵,自以青海、西藏旧皆为领土,思恢复先业。会世宗御极,乃于雍正癸卯叛。世宗命年
羹尧为抚远大将军,以四川提督岳钟琪参赘军务,征之。
吴我某,少无赖,好勇,被仇诬作太湖盗,逃塞外,随蒙古健儿盗马久,性送爱马。一
日,见兵所乘,名马也,夜跳匿厩中,将牵其缰。未三鼓,岳起视,自饲马,某不能隐,被
擒。岳上下视,问:“行刺乎,盗马乎?”日:“盗。”问:“白日阑入乎,夜逾墙乎?”日:
“逾墙。”岳微瞠,若有所思。秣马中,命随入室,赐以杯酒,随解衣卧。迟明,岳起,唤
盗马人同往大将军府,岳先入,良久,闻军门传呼日:“岳将军从者某,赏守备衔,效力辕
下。”岳旋出,上马顾日:“壮士努力,将相宁有种耶!”
及岳征西藏,某从行。天暮,岳立营门,谕日:“此行非征西藏也,青海酋罗卜藏久稽
木洋,昨其母与弟红台吉二酋密函乞降,机不可失。”收珠宝一囊,金二饼,顾某日:“先遣
汝召贼母来,贼所居穹庐,外有网城,结金铃于上,动辄人知,非善逾者不能入。贼营帐四.
上有三红灯者,其母也,对面帐居罗卜藏,左右居丹津、红台吉二酋。珠宝与金将«为犒。
此大事,汝好为之。”解腰下佩刀授之。
某受命出,天大雾,行三十余里,至贼网城。腾身入,帐烛荧然,母上座,二首侍侧,
叱问“何人?”某日:“年大将军以阿娘解事,识顺逆,故遣奴来问好,囊宝贝奉赠,金二
饼馈两台吉。”二人闻之,喜谢。吴乃诈日:“将军在十里外待阿娘,阿娘速往!”三人相顾
犹豫,某解佩刀厉声日:”去则去。不去,我复将军。”其母日:“好蛮子,行矣。”上马,与
二酋随十余骑,行不十里,岳来迎。须臾,前山火光起,夹道炮发,斩母与二酋回,入军营。
次日,谍者来报,罗卜藏丹津已逃准嘴尔部落,岳命竿三头徇,三十三家台吉皆震悚,乞降。
岳兵至哈达河,袭守地贼,追奔一昼夜,土马饥渴。塞外严冻,忽涌泉成溪,万马腾饮。
遂追入崇山,歼贼二千。罗卜藏丹津穷窘无计,?放平日所养野骡,使直奔岳军前。骡尾有
焰上腾,诸军大惊骇,岳日:“此火牛故法耳,可一不可再。”乃命士卒各持长予向前直奔,
又以强弩百余尽力射之,骡怀痛,皆反奔,罗卜藏丹津阵大乱,遂歼焉。
(节选自《清稗类钞》)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秣马迄,命随入室讫:结束
B.岳康出,上马顾日旋:转身
C.青海酋罗卜藏久稽不年天诛:朝廷的讨伐
D.年大将军以阿娘好事解事:通情达理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随蒙古健儿盗马久,性修爱马举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B.珠宝与金将"为犒不赂者?赂者丧
C.去则去。不去,我复将军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4放平民养野骡至于鞭梗之间,乃欲引节
(3)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岳钟琪“胆识谋略”的一组是()
①岳起视,自饲马,某不能隐,被擒②命随入室,赐以杯酒,随解衣卧
③解腰下佩刀授之④岳命竿三头徇
⑤岳兵至哈达河,袭守地贼⑥乃命士卒各持长予向前直奔,又以强弩百余尽
力射之
A.①②③B.②④⑥C.③④⑤D.©©⑥
(4)下列是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达什巴图尔被清廷加为和硕亲王,其子罗卜臧丹津承袭爵位,却趁世宗刚刚登其之时,
发动叛乱。
B.对盗马贼吴人某的任用,体现了岳钟琪的胸襟与远见;吴人某出色地完成任务,说明
岳钟琪的用人之当。
C.征讨青海一役,岳钟琪巧妙利用三十三家台吉间的矛盾,杀--儆百,震慑敌顽,取得
胜利。
D.“塞外严冻,忽涌泉成溪,万马腾饮”的描写,使岳钟琪平定青海叛乱的故事具有了
传奇色彩。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外有网城,结金铃于上,动辄人知,非善逾者不能入。(4分)
②岳命竿三头徇,三十三家台吉皆震悚,乞降。(3分)
③骡怀痛,皆反奔,罗卜藏丹津阵大乱,遂歼焉。(3分)
专项训I练(一)军阵一片大乱,于是就歼灭了他们。
1.B依据上下文,B选项中的“辞”是“推辞”之意。
2.CA项中两个“乃”都是副词。“才”的意思;B项中的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
C项中的第一个“而”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以译为“却”,第二个“而”是连词,表
顺承,可译为“并且”;D项中的两个“所”都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
3.B①句是说曹锡宝拒绝被提拔;②句是表明和珅的奴仆刘全的仗势谋私;⑤句是说清
仁宗对锡宝的赏赐。③句是正面说锡宝的敢谏;④句是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肯定锡宝是“净臣”;
⑥句是侧面表明锡宝的谏浮。
4.C和珅是在指示刘全迅速销毁罪证后,面对皇上的询问时,才装模作样地“乞严察重
惩”的,C项的说法颠倒了先生的顺序;另外,曹锡宝是自己亲自到刘全家查看的,并非是
派人前去。
5.见译文
参考译文:
曹锡宝,字鸿书,上海人。乾隆初年,以举人身份考取功名,被授予内阁中书,担任军
机处章京一职。资历深了以后,应当提拔为侍读,锡宝推辞没有就任。乾隆二十二年改任庶
吉土。因为母亲的丧事回家,又生了溃烂之病,几年后才好转。乾隆三十一年,改任刑部主
事。再次升官担任郎中。被授予山东一职。皇上到山东巡视,召见曹锡宝,让他到京城当做
部属使用。因为大学士阿桂的奏举推荐,皇上让他进入四库全书馆贡献自己的力量。《四库
全书》编成以后,朝廷以国子监司业一职来提拔任用他。
过了三年,皇上因为曹锡宝补任司业没有期限,特意授予他陕西道监察御史一职。当时
协办大学士和珅掌握大权,他的奴仆刘全依仗权势谋求私利,衣服、车马、居室都超出了规
格。曹锡宝打算论告弹劾,侍郎上海南汇人吴省钦与曹锡宝是同乡,听说了这件事,和那此
时正随着皇上在热河,吴省钦飞马把这件事告诉了和珅,和珅命令刘全拆掉超出规格的房屋,
衣服、车马只要是超出规格的,都隐藏得没有踪迹。曹锡宝的奏章到了后上那里,皇上责问
和珅。和珅回奏说自己平时对属下警戒约束很严格,但是或许自己随从护驾在外,奴仆无人
管束,逐渐惹是生非,请求严格查办加重惩罚。皇上就命令留在京城处理事务的亲王大臣召
见曹锡宝到刘全家去检察查看,没有发现证据,自己承认鲁莽轻率。皇上下诏命令曹锡宝到
刘全家去检察查看,没有发到热河当面责问,曹锡宝上奏说刘全依仗权势谋求私利,但是
没有实际证据,自己只是为了帮助和珅杜渐防微,才有这次上奏。皇上又让军机大臣、大学
士梁国治等人审察询问,曹锡宝又承认“杜渐防微”的话不恰当,请求给自己治罪。交给相
关部门议罪,应当降官贬职。皇帝亲手写了诏书,大意说:“朕平时任用人才,处理政事,
从来没有事先猜疑别人心存欺诈怀疑别人不诚信的想法0如果委任群臣百官却不能示人以
诚,公正无私,而猜疑防范,根据一时没有根据的谈论,仓促地给别人罪名,使得全天下人
重叠着脚站立,斜着眼睛看人,十分恐惧,绝对没有这样为政的。曹锡宝没有查清实际情况,
拿书生拘泥于腐的见解,假托是合于正道的话来向君王进言。姑且宽恕他的罪行,改为革职
留任。”乾隆五十七年,曹锡宝去世。
清仁宗亲理朝政,诛杀了和珅,一并抄没了刘全的家产,才回想起曹锡宝的直言进谏,
下诏说:“先前的御史曹锡宝,曾经弹劾和珅的奴仆刘全依仗权势谋求私利,家财丰厚。那
时和珅被治罪后,一并抄没了刘全的家产,发现财产达到二十多万。这样看来曹锡宝所弹劾
的没有虚假,应该加以优待奖赏,以表彰他的敢于直言。追授曹锡宝为副都御史,他的儿子
曹江也照此封官职。”曹锡宝,是一个读书人的侄子,经历两代就位居台省,以敢于直言进
谏而闻名。家里有个蜜,用来焚毁谏书的草稿,曹江曾经请擅长写文章的人(关于这件事)
写了诗歌,传诵一时。
四、
1.B乖:违背。
2.B都是“你们”的意思。A.连词,相当于“同”“和”;语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反
诘。C.副词,表时间的紧相衔接,“就”;副词,表示事出意外,“竟”。D.连词,表修饰
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
3.C①②④不能直接表现范式对张劭的真挚友谊。
4.C”埋怨范式忘了自己,不来奔丧”错,文中说“子未我犀,岂能相及”。
5.见译文
参考译文:
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人。年轻时在太学读书,是儒生,和汝南郡张劭是朋友。张劭
字元伯。两人同时请假回家乡,(分别时,)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该回来的时候,我将
前往贵府拜见你的母亲大人,并来看你的孩子。”两人于是互相约好日期。后来约好的日期
将要到了,张劭把约定的这件事详细告诉了母亲,请求母亲准备酒食等待范式的到来。张劭
的母亲说:“分别两年了,相约的人远在千里,你怎么会如此肯定地相信呢?”张劭回答说:
“范式是讲信用的人,肯定不会违背约定的.”张劭的母亲说:“如果真是那样,当然得替
你们准备酒食。”约定的日子到了,范式果然前来赴约,登堂拜见张劭母亲后,接着开怀畅
饮,兴尽才离开。
范式在郡上任功曹。后来张劭病重卧床,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早晚都去探望他。张劭
临终时叹息道:“可惜见不到我生死之交的老朋友了!”殷子征说:“我和君章倾心与你结
交,这不算死友,还想找谁呢?"元伯说:“你们两位,只是我的生友。山阳郡的范式,则
是我的死友。”不久就死了。范式(有一天)忽然梦见张劭手里拿着帽子,跋着鞋子喊他:
“巨卿,我在某一天死,会在某时埋葬,永远命归黄泉。我知道你没有忘记我,但怎么能赶
得上我的葬礼?”范式猛然醒来,(想起梦境,)不由得悲叹流泪。(第二天)便得晚上做
的梦全部告诉太守,请求前去奔丧。太守虽然心里不相信(会有这种怪事),但又很难违背
他的意愿,就答应了他。范式便穿上了朋友死后应穿的孝服,算着埋葬他的那一天,骑马往
张劭家疾驰而去。范式还没有赶到,灵柩已经起动运往墓地。到达墓穴后,要下棺埋葬,但
灵柩却不肯下穴。张劭的母亲抚着棺木说:“元伯,难道你还有什么愿望吗?”于是将灵柩
停了一段时间,这时只见一人乘素车白马,哭着赶来。张劭的母亲看见了说:“这一定是范
巨卿来了。”范式到后,拍打着灵柩说:“元伯你走吧!你我生死异路,从此永别。”送丧
的有千人,都因此而流泪。接着范式拉着葬绳送棺木入穴,灵柩才肯前进。范式于是留在墓
地,住在坟墓的旁边,给张劭修造坟墓,然后才离开。
第二课时
、
1.B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根据文中语境,“受”在此
处是“接受”的意思。
2.D解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题难度较大,可用排除法
和比较法。选项①是章君先世的作为,首先排除;选项④直接表述了章君办学的义举,因此
排除A、B两项。然后再从②⑥与③⑤中作出选择。②是章君的原话,说的是田产和办学的
关系,不是“义举”,故排除,因此答案选D项。
3.C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是对文
章第三段第二句话的翻译,其中“来者”是指“后人”,而不是指“来义塾读书的人”。
参考译文:
龙渊即是龙泉,为避唐高祖李渊的讳改成了现在的名字•相传那地方是铸剑师欧冶子铸剑
的地方,至今还有河流名叫剑溪。那里山谷幽深,地势险峻,与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相距甚远,
有的达到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有将近一半的路程。乡间子弟们无处求学,章君的先
人曾把这当做自己的耻辱,计划创办桂山、仙岩这两个书院,因为没有固定的产业,没多久
(这两个书院)都废弃了。章君很忧虑,与他的儿子们商量说:“没有田产,因此就没有书塾。
那怎么可以呢?”于是节省下日常的费用,用节余焉的钱买下了一百五十亩田产。他妻子娘
家的陈京兄弟听说后,把自己曾祖父适斋先生留下的二百三十一亩多的田产拿来资助(他办
学)。章君说:“我的事业可以成功了!”于是选择官山北面的地方,创办燕居来获奉先圣,
并且让先师来跟他们配享,春秋两季都举行舍菜的礼节。后面空旷的地方建立一个正义堂,
每月初一、十五都要击鼓,将众多读书人召集起来,用五伦的道理来告诫他们。书院前面建
有一座大门,张榜“龙渊义塾”。还在大路上铺上砖块,通向东西两方。那里种满灌木美竹;
前前后后绿荫蔽日,郁郁葱葱。
每年(章君)都要聘请品行道德高尚的读书人来作为书院的进师。学生学业进步,每月
都有奖赏;那些才学聪颖、家境贫寒,吃饭困难的学生,(章君)资助他,让他完成学业;
那些不遵循政教的,就处罚他。田赋的收入,都由主管书塾的人去管理。日常开支都会登籍
记录,每月都会考察盈余亏空,一年结算两次。若有盈余就贮备起来,愈发买下田产来扩大
书院的规模。在石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庭中年幼的孩子,等到他
们长大以后,便让他们进入龙渊义塾接受学业。这些就是它大致的情况。
江浙行省参加政事石抹公听说此事后,嘉奖了章君,传发檄文让本郡官衙免除了他的徭
役赋税,使(书院)不用再为此开支。章君订立了义塾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之后,接着又
将它们镌刻到石头上,但又担心后人不能继承下去,便派遣使者来到我这里,请我为它作记。
古代建校兴学,虽然它们的规模有大小区别,但在引导百姓、匡扶正义上却是一致的。
章君有这样的见识,不效仿时俗以积蓄钱财来作为富家之法。他兴建书院聘请老师,来继承
发扬先人的宏伟计划。他立志宏大,功勋卓著。陈京兄弟为人乐善好义,协助他办成此事,
如果不是适斋先生余泽庇佑,又怎么能做到这样呢?章君的子孙们应当时时刻刻把继承(章
君的)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只使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不要做损害书院
之事导致争端,不要培植朋党互相抵触,这样差不多就能够不辜负章君的愿望。如果能够做
到这样,那章君兴办的书塾就能够传之久远了。
1.D夙:早晨。
2.A都是介词,因为。B.前者为动词,像:后者为代词,你的。C.前者为语气词,无意
义;后者为兼词,于此;D.前者为助词,的;后者为动词,得到。
3.B①是房玄龄被本州推举为进士,与太宗无关;②是高祖对房玄龄赞赏的话。
4.C“另看相看,有偏爱之意”错,这是太宗论功赞赏。
5.见译文
参考译文: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玄龄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
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父亲生
病连续了一百天,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
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到他,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让他
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自己的人,便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辅佐太宗),
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纳聚拢
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当有谋臣猛将时,(玄龄)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申情结好,每个人
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
玄龄在李世民的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下马就可以写
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从来不用打草稿。高祖曾经对侍臣说:“这个人深深地了解事理,
绝对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是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面对面说话
一样。"隐太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
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赶(出秦王府)。隐太子李建成将要发动兵变时,太宗令长
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让他们穿上道士的服装,暗中带进内阁商量大事。等到太宗成为太子
之后,提升玄龄担任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玄龄代替萧琨为中书令。太宗论
功行赏,把玄龄跟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作为第一等,晋爵邢国公,赐
给实际封地一千三百户。贞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
兼礼部尚书。第二年(贞观四年),代替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
在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
处的位置。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
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他不用全面的标准来选拔人才,不用
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人才。议论的人都称
赞他是良相。高宗成为太子之后,封玄龄为太子太傅,仍然掌管持门下省事务,监管编撰国
史像原来那样。不久因撰写《高祖太宗实录》成,(太宗)赐下玺书表彰,赐物一千五百段。
这一年,玄龄恰逢继母去,因而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赐给昭陵的墓地。不久,他又重回
原来的职位。太宗亲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
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拨。玄龄多次上
书说不可轻敌,特别应当警惕小心。不久跟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编《晋书》.
三、
1.C讼:责备、自责。
2.B介词,凭借。A.①动词,参加;②连词,和。C.①连词,去I],竟然;②副词,才。
D.①介词,替,给;②动词,是。
3.B①是表现宋讷不愿做官。⑥是为皇帝出谋划策,表现宋讷有智谋。
4.C“但开始时对其为人不了解不放心”说法错,其实皇帝派人观察、画像并在第二天
询问他都是皇帝对他爱护与关心的体现。
5.见译文
参考译文:
宋讷,字仲敏,滑人。父亲寿卿,是元代侍御史。宋讷性格老成稳重,博学多闻。至正年间,
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盐山尹,他放弃官位回家。洪武二年,皇帝征召儒士十八人编纂《礼》、
《乐》等书,宋讷也参加了。事情做完了,他没做官而是回家了。过了一段时间,经由四辅
官杜教推荐,担任国子监助教。因讲经出色而被求的人尊崇。洪武十五年,被越级升迁为翰
林学士,皇上命令他撰写《宣圣庙碑》,写得合乎圣意,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