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与品茶》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11/2D/wKhkGGYJoXmAUdYOAAE04-bgfe8671.jpg)
![《泡茶与品茶》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11/2D/wKhkGGYJoXmAUdYOAAE04-bgfe86712.jpg)
![《泡茶与品茶》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11/2D/wKhkGGYJoXmAUdYOAAE04-bgfe86713.jpg)
![《泡茶与品茶》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11/2D/wKhkGGYJoXmAUdYOAAE04-bgfe86714.jpg)
![《泡茶与品茶》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11/2D/wKhkGGYJoXmAUdYOAAE04-bgfe867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讲:泡茶与品茶1精选ppt第十讲:泡茶与品茶1精选ppt
科学的泡茶技术包括三个要素,即茶用量、泡茶水温、冲泡时间。古人饮茶喜欢自己涉水,自己煮茶,在涉水、制作、煎煮、品饮过程中,使自己的身心得以放松和满足,整个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共同组成了整个品茶艺术。
2精选ppt科学的泡茶技术包括三个要素,即茶用量、一、茶的用量3精选ppt一、茶的用量3精选ppt
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一般来说,茶、水的比例随茶叶的种类及嗜茶者情况等有所不同。嫩茶、高档茶用量可少一点,粗茶应多放一点,乌龙茶、普洱茶等的用量也应多一点。对嗜茶者,一般红、绿茶的茶、水比例为1:50至1:80,即茶叶若放3克,沸水150至240毫升;对于一般饮茶的人,茶与水的比例可为1:80至1:100,喝乌龙茶者,茶叶用量应增加,茶与水的比例以1:30为宜。4精选ppt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用茶量多少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以肉食为主,当地又缺少蔬菜,因此茶叶成为生理上的必需品,他们普遍喜饮浓茶,并在茶中加糖、加乳或加盐,故每次茶叶用量较多;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区人民喜饮花茶,通常用较大的茶壶泡茶,茶叶用量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消费者主要饮用绿茶或龙井、毛峰等名优茶,一般用较小的瓷杯或玻璃杯,每次用量也不多;福建、广东、台湾等省,人们喜饮工夫茶,茶具虽小,但用茶量较多。5精选ppt用茶量多少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也有密切
茶叶用量还同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与饮茶历史有关。中、老年人往往饮茶年限长,喜喝较浓的茶,故用量较多;年轻人初学饮茶的多,普遍喜爱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6精选ppt茶叶用量还同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与饮茶历史有二、泡茶水温7精选ppt二、泡茶水温7精选ppt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水一入铫(tiao),便需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以上说明,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而没有沸滚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适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份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便。8精选ppt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水一入铫(t
泡茶水温的掌握,还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绿茶类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为宜。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而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维生素c大量破坏。正如平时说的,水温高,把茶叶“烫熟”了。9精选ppt泡茶水温的掌握,还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
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较老,必须用100℃的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少数民族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10精选ppt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三、冲泡的时间和次数
11精选ppt三、冲泡的时间和次数11精选ppt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如用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加盖4—5分钟后,便可饮用。这种泡法的缺点是:如水温过高,容易烫熟茶叶(主要指绿茶);水温较低,则难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时喝不完,浸泡过久,茶汤变冷,色、香、味均受影响。12精选ppt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
改良冲泡法是: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倒入少量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据测定,一般茶叶泡第一次时,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则所剩无几了。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13精选ppt改良冲泡法是: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倒入少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与绿碎茶,用沸水冲泡3—5分钟后,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饮用。饮用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
品饮乌龙茶多用小型紫砂壶。在用茶量较多(约半壶)的情况下,第一泡1分钟就要倒出来,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从第二泡开始要逐渐增加冲泡时间,这样前后茶汤浓度才比较均匀。14精选ppt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与绿碎茶
泡茶水温的高低和用茶数量的多少,也影响冲泡时间的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宜短;水温低,用茶少,冲泡时间宜长。冲泡时间究竟多长?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15精选ppt泡茶水温的高低和用茶数量的多少,也影响另外,绿茶一次冲泡后,各种有效成份的浸出率大不相同。氨基酸是茶叶中最易溶于水的成份,一次冲泡浸出率高达80%以上;其次是咖啡碱,一次冲泡浸出率近70%;茶多酚一次冲泡浸出率较低,约为45%左右;可溶性糖浸出率更低,通常少于40%。红茶在加工过程中揉捻程度一般比绿茶充分,尤其是红碎茶,颗粒小,细胞破碎率高,所以一次冲泡的浸出率往往比绿茶高得多。袋泡茶既饮用方便,又可增加茶中有效物质的浸出量,提高茶汤浓度,袋泡茶比散装茶冲泡浸出量高20%左右。16精选ppt另外,绿茶一次冲泡后,各种有效成份的浸四、品茶17精选ppt四、品茶17精选ppt1、品茶的程序
18精选ppt1、品茶的程序18精选ppt品茶讲究审茶、观茶、品茶三道程序。(1)审茶是指泡茶前要先审看茶叶,内行人一眼就能分出绿茶、红茶、花茶、青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种类来。更讲究的还可以分出“明前”、“雨前”、“龙井”、“雀舌”等。什么茶用多高温度的水,沏、冲、泡、煮方法各不相同。19精选ppt品茶讲究审茶、观茶、品茶三道程序。(1)审茶
(2)观茶是看茶叶的形与色。茶叶一经冲泡后,形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几乎会恢复茶叶原来的自然状态,特别是一些名茶,嫩度高,芽叶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则是芽头肥壮,芽叶在茶水中上下沉浮,犹如旗枪林立。茶汤此时也会随着茶叶的运动而徐徐展色,逐渐由浅入深,由于茶的种类不同而形成绿色、黄色、红色……此时此刻观茶形赏茶色甚为赏心悦目。20精选ppt(2)观茶是看茶叶的形与色。茶叶一经冲泡后,形
(3)品茶品茶既要品汤味还要嗅茶香。嗅茶香先是干嗅,即嗅未经冲泡的干茶叶,茶香可分为甜香、焦香、清香等,茶叶一经冲泡之后,其香味便会随之从水中散溢出来,此时便可以闻香了。品茶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海、茶盘、茶托、茶荷、茶针、茶匙、茶拨、茶夹、茶漏、过滤网、养壶笔、品茗杯、闻香杯等20余种,其中的闻香杯乃专供闻香用的。闻香之后,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托着杯底,分三次将茶水细细品啜,这便是“品茗”了。21精选ppt(3)品茶品茶既要品汤味还要嗅茶香。嗅茶香先是
在与客人共同品茶时,由茶海向客人的闻香杯中斟茶通常只斟七分满,留下的三分是情谊———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特殊含义。22精选ppt在与客人共同品茶时,由茶海向客人的闻香杯2、沏茶工序
23精选ppt2、沏茶工序23精选ppt24精选ppt24精选ppt25精选ppt25精选ppt26精选ppt26精选ppt27精选ppt27精选ppt(1)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2)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3)温杯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28精选ppt(1)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4)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5)低泡泡好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散发,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6)分茶茶盅内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茶汤以七分满为度。29精选ppt(4)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7)敬茶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8)闻香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9)品茶"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30精选ppt(7)敬茶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3、品茶之道31精选ppt3、品茶之道31精选ppt第一道:焚香除妄念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讲究要平心静气。“焚香除妄念”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气氛。第二道:冰心去凡尘茶,致清致洁,是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至清至洁。“冰心去凡尘”就是用开水再烫一遍本来就干净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32精选ppt第一道:焚香除妄念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第三道:玉壶养太和绿茶属于芽茶类,因为茶叶细嫩,若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茶芽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只宜用80℃的开水。“玉壶养太和”就是把开水壶中的水预先倒入瓷壶中养一会儿,使水温降至80℃左右。第四道:清宫迎佳人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清宫迎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叶投放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33精选ppt第三道:玉壶养太和绿茶属于芽茶类,因为茶叶细嫩,若第五道:甘露润莲心好的绿茶外观如莲心,乾隆皇帝把茶叶称为“润心莲”。“甘露润莲心”就是在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第六道:凤凰三点头冲泡绿茶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向客人点头致意。第七道:碧玉沉清江冲入热水后,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后慢慢沉入杯底,称之为“碧玉沉清江”34精选ppt第五道:甘露润莲心好的绿茶外观如莲心,乾隆皇帝把茶叶第八道:观音捧玉瓶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称之为“观音捧玉品”,意在祝福好人们一生平安。第九道:春波展旗枪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两叶的称为“雀舌”。在品绿茶之前先观赏在清碧澄净的茶水中,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好像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有趣。35精选ppt第八道:观音捧玉瓶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称之为“观音第十道:慧心悟茶香品绿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在欣赏“春波展旗枪”之后,要闻一闻茶香,绿茶与花茶、乌龙茶不同,它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必须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够闻到那春天的气息,以及清醇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第十一道:淡中品致味绿茶的茶汤清纯甘鲜,淡而有味,虽然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岩韵醉人,但是只要用心去品,就一定能从淡淡的绿茶香中品出天地间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汽车租赁车辆租赁与租赁权转让合同
- 2025年度智能护栏系统采购居间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施工合同样本
- 2025年度光伏电站电气系统运行维护合同
- 2025年度咖啡机设备租赁与智能控制系统研发合同
- 2025年度国际艺术品交易合同细则
- 2025年度体育金融借款合同(体育产业发展版)
- 2025年度建筑劳务木工分包合同安全防护范本
- 2025年度奖杯定制及市场拓展合同
- 2025年度供水供电行业创新发展合同范本
- 法医病理学课件
- 职代会提案征集表
- 介绍uppc技术特点
- 物业工程工作分配及人员调配方案
- 《谏逐客书》理解性默写(带答案)最详细
- 《黑骏马》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 2023年物理会考真题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 盘扣式悬挑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
- 劳动防护用品知识考试试题(含答案)
- 高中教师业务知识考试 数学试题及答案
- GB/T 9290-2008表面活性剂工业乙氧基化脂肪胺分析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