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演练22文言文阅读专项练文化常识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演练22文言文阅读专项练文化常识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演练22文言文阅读专项练文化常识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演练22文言文阅读专项练文化常识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演练22文言文阅读专项练文化常识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演练22文言文阅读专项练•文化常识演练22文言文阅读专项练•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B.“鼎”,形制多为圆腹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烧火。后来常用“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生活奢侈豪华。C.在“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亲戚”指的是外亲,也就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人。D.《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被认为是高雅的乐曲。后多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典雅、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解析】选C。“亲戚”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此处指的是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内的内外亲属,而不是“外亲”。【解析】选C。“亲戚”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此处指的是包括父母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沿海一带。B.“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举荐,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乡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解析】选C。“在各乡举行”错,应该是“在各省省城举行”。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B.“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亲属。如令堂,是对对方的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的母亲的尊称。C.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D.《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对人的鄙称,相当于今天的“小子”。【解析】选B。“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布衣”是对百姓的称呼,与之类似的还有:黎民、庶民、苍生等。B.“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如《师说》中有“士大夫之族”。C.《昌黎先生集》是韩愈的作品集,这是以籍贯命名其文集的。D.“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如《赤壁之战》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解析】选C。“以籍贯命名”错,昌黎韩氏于唐是一时望族,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昌黎先生”。【解析】选C。“以籍贯命名”错,昌黎韩氏于唐是一时望族,韩愈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谷”是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泛指粮食。古代对其有多种说法。B.“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C.“刎颈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与蔺相如终成刎颈之交。D.“国子监”指国家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等;教学人员为博士、直讲、助教等。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解析】选D。“指国家的最高学府”说法不严密,“国子监”指的是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解析】选D。“指国家的最高学府”说法不严密,“国子监”指的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始置于战国时代,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解析】选A。A项,会试“由皇帝主持”错误,会试由钦差大臣主持。【解析】选A。A项,会试“由皇帝主持”错误,会试由钦差大臣主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B.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C.刺史制度,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始于秦,完善于汉,东汉以后刺史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D.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司”即“主管”“管理”。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解析】选C。刺史,又称刺使,官职。西汉初年,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全国分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可见刺史制度始于西汉武帝时期。【解析】选C。刺史,又称刺使,官职。西汉初年,文帝以御史多失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指任命官职,如“授”“拜”也是指任命官职。B.弱冠,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C.丁内艰,是古代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D.至顺,是元文宗的年号,帝王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元贞”“延祐”“仁宗”“至正”。【解析】选D。“仁宗”是庙号,而非年号。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优”,本义指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如《柳敬亭传》中提到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B.“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C.“顿首”,古时的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D.“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少牢”指祭祀用的羊,没有豕、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解析】选D。“少牢”指古代祭祀用的羊和豕,没有牛。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目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C.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D.行辈,即排行和辈分。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解析】选B。根据积累的文化常识可知,“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错误,“微服私访”的还有帝王。【解析】选B。根据积累的文化常识可知,“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古时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C.“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其他人的死亡均称为“死”。D.“从事”,官名。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驾、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解析】选C。根据积累的文化常识可知,“死”指古代平民的死亡,而非泛指其他所有人的死亡。【解析】选C。根据积累的文化常识可知,“死”指古代平民的死亡1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户部”为古官署,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财政事宜。B.岁星(木星)绕太阳一周大约需要十年,所以古代称十年为“一纪”。C.“陛辞”是指朝官退休时离开朝廷,上殿辞别皇帝。D.“谥”即谥号,是古代皇帝、贵族、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解析】选B。岁星绕太阳一周约十二年,“一纪”是十二年。1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祭酒”本是在大飨宴时以年老宾客一人举酒祭祀地神的风俗,后用为官名,意为首席、主管。B.“檄”原是指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后成为古代皇帝征召时所用文书的专称。C.“服阕”最早出自汉朝蔡邕的《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指守丧期满除服,与“服除”同义。D.“征”指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1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解析】选B。“后成为古代皇帝征召时所用文书的专称”错,应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解析】选B。“后成为古代皇帝征召时所用文书的专称”错,应是1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晚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忧”,此指丁忧。古代官员在位期间父母去世,要辞官回乡为父母守制,是为“丁忧”。C.“召”,有征召、召唤、招致之意,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D.“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1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解析】选A。对“字”的表述有误,“对平辈或晚辈”应改为“对平辈或尊辈”。【解析】选A。对“字”的表述有误,“对平辈或晚辈”应改为“对1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郎中”本来是古代民间对医生的尊称,这里是官职名,即帝王的侍从官。B.“虎符”是古代用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左右两半。C.“信州路”与辛弃疾词中“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均为宋时行政区划名。D.“累迁”中的“迁”意为调动官职,在古代一般指升职。累迁就是多次升官。【解析】选A。“郎中”本是官职名,战国始有。宋代民间也尊称医生为郎中。1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世祖都是古代皇帝的庙号,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B.“卿”字在古代有多种用法,可以是对人的尊称,也可指古代君主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C.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的最高军事长官,有时也称为“太守”。D.东宫是古代政权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解析】选C。“最高军事长官”错,刺史为最高军政长官。1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B.神策,作为禁卫军是唐朝重要的军事支柱,负责守护京师、宿卫宫廷及行征伐事。C.赠,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D.谥号,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太宗、文忠。【解析】选D。太宗是庙号,不是谥号。1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夺情,朝廷于大臣丧制款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B.丁艰,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忧”。古礼,父母死,子女需要在家守丧三年,不出仕,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父丧称“丁内艰”,母丧称“丁外艰”。C.廷杖,即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朝中的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在金朝与元朝普遍实施,明代则实施得最著名。明代往往由厂卫行之。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1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解析】选B。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解析】选B。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1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的“字”是二十岁行加冠礼时由长辈所起,“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B.“夏”指西夏,是历史上党项人在我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曾与北宋对峙,苏轼词“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即喻指西夏国。C.“畿”指我国古代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后又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畿内”“畿辅”“京畿”一般是指京城及其附近地区。D.门下客又名门客、食客,指依附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其服务的人,多有一技之长,如“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就曾有食客数千人。1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解析】选A。“‘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不全面,“字”与“名”意思有相同或相近的,也有相反的,如曾点,字皙,点为黑污,皙为白色。【解析】选A。“‘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不全面,“字”2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一是升迁,二是改任同品级官职,三是降职。B.“三公”,周代已有。据杜佑的《通典》记载:“夏、商以前,云天子无爵,三公无官。”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来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C.“薨”“崩”“卒”“不禄”“死”都表示“人死”的意思,在古代,不同阶层人的死需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薨”在古代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D.“赠”,指为已死的官员加封。“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2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解析】选C。“‘薨’在古代指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