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均衡产出(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三)经典消费函数模型选解(四)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补充资料:经济转轨中的消费行为及理论假说补充资料:我国转轨时期消费变动的实证考察
(五)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六)乘数论(七)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乘数(八)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
(一)均衡产出最简单经济关系的假设
均衡产出的概念
投资等于储蓄
最简单经济关系的假设(1)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户部门(居民户)和厂商(企业部门)。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都发生在家户部门,生产和投资行为都发生在企业部门。还假定企业投资是自主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这样简单的经济关系称为两部门经济。(2)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这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在西方经济学中有时被称为凯恩斯定律。(3)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这样,GDP、NDP、NI、PI就都相等。均衡产出的概念定义: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公式:y=c+i图示计划产出与均衡产出的关系:理论与实际100yy100支出等于收入的45度线支出等于收入的45度线支出决定收入直线上任一点均为E=y投资等于储蓄①公式:c+i=c+s,等式两边消去c,则得
i=s②y、c、s也都是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收入、实际消费和实际储蓄③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实际投资和实际储蓄(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家户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凯恩斯消费函数概说均衡产出既然是指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由于消费是总需求中最主要的部分,则分析均衡产出如何决定,必须先找出消费量的大小。根据消费与储蓄的关系,我们也可以很容易得到储蓄量的数据。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各个家户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以及制度、风俗习惯等等。凯恩斯认为,这些因素中有决定意义的是家户收入。为此,可从诸多因素中抽出这一因素单独分析。凯恩斯生平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1946)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
1905年获剑桥文学硕士学位。1909年创立了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并因其最初的著作《指数编制方法》获得了“亚当·斯密奖”。1911年起长期担任皇家经济学会《经济学杂志》主编,以后多次担任英国政府经济部门官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英格兰银行董事。1929年被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晋封为勋爵,1944年率英国代表团出席在布雷顿召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1946年剑桥大学授予其科学博士学位。凯恩斯一生著作颇丰,其中最著名的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此书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革命”的开始,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了强烈震动,成为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学说和政策制定的依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MPC)和平均消费倾向(APC
)线性消费函数及图示线性消费函数中MPC与APC的关系
特征归纳
应用前景评价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为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是:c=c(y)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称为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ofconsumption)。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平均消费倾向的公式是:45度0ycBACc=c(y)6810121468121416消费曲线线性消费函数
为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即收入为0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为边际消费倾向;和y的乘积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因此,的经济含义是: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线性消费函数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其上每一点的斜率都相等,并且大于0而小于1线性消费函数线性消费函数中MPC与APC的关系
,由于,所以APC>MPC特征归纳把收入作为影响消费支出最重要的因素,这是凯恩斯的一个突出贡献。凯恩斯认为,当期消费与当期收入正相关,当期消费的变化量小于当期收入的变化量。同时,凯恩斯还认为,其他客观环境以及社会各组成分子的主观需求、心理倾向、习惯以及相互之间分配所得的办法,也影响社会的消费量。比如是否存在通货膨胀、财政政策是否变化都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而高利率会使人们增加储蓄并减少消费,经济不景气也会使人们减少当期的消费更是明显的事实。应用前景评价凯恩斯关于根据可支配收入决定消费的观点有着重要意义。它表明,人们的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当今社会引起消费的因素越来越多的时候,坚持这一点,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否则,我们就会在对消费的众多影响因素中,失去了基本的判断能力。在我国经济转轨中,对绝大部分低收入阶层而言,收入决定消费非常明显,值得关注。当然,凯恩斯的理论没有仔细考虑消费与未来收入变动预期的关系,以及与整个生命周期和代际的关系,后来的经济学家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储蓄函数储蓄函数的定义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线性储蓄函数储蓄函数定义表示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对应关系。一般的,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公式为
s=s(y)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
(Marginalpropensityofsaving)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其公式是:如果收入与储蓄增量极小,上述公式可写成:平均储蓄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其公式是:线性储蓄函数0ysS=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从公式看:第二,若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表现在图形上,在y0的右方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成的射线的斜率总小于储蓄曲线上该点的斜率。第三,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可证明如下:有关MPS和MPC关系的证明
c,sY00-ddAc=c(y)s=s(y)y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从家户消费函数求取社会消费函数时,还要考虑一系列限制条件:一、国民收入的分配二、政府税收政策三、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四、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五、社会消费中包含的政府消费行为与家庭消费行为完全不同(三)经典消费函数模型选解持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持久收入假说
(PermanenteHypothesis)人物及背景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12年生,1933年获芝加哥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4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48年任芝加哥大学教授,从1962年起当选为芝加哥大学罗素讲座功勋教授。1967年出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弗里德曼是货币主义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新自由主义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的《消费函数理论》(1957年)从长期结构和短期波动两方面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弗里德曼由于在“消费的分析和在货币的历史与理论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他论证了稳定经济政策的复杂性”,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关键方程及模型式中,Y和Y-1分别表示当前收入和过去收入;YP为持久收入,为权数。所谓持久收入(e)就是消费者总收入中较稳定的、具有持续性的那部分收入。本期的持久收入预期值等于上期的预期值和本期实际收入Y的加权平均值。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取决于永久收入。一般的,短期消费倾向较低,仅为c,明显低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当收入增加时,人们不能确信收入增加是否会一直持续,反之当收入降低时,除非收入减少是永久的,否则人们不会马上降低消费。特征归纳持久消费与持久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是弗里德曼持久收入理论的基础,因为持久收入是消费者预期一生中获得的收入的平均值,具有稳定性,持久消费与持久收入之间的稳定关系不受任何绝对经济变量的影响。因此,人们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而是取决于持久收入。这一点,对澄清人们的消费取决于即期收入的观点,显然是很有帮助的。弗里德曼从持久收入、持久消费、暂时收入、暂时消费的角度重新解释了收入消费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的关系。相比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此假说明显具有了微观基础。应用前景评说弗里德曼的这一理论基本适用于中国转轨经济。20多年来,中国家庭的消费行为普遍反映出对长期收入的考虑。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购买耐用品三大件的高潮中,许多人不是根据当前收入,而是利用多年储蓄,即根据持久收入来行动的。例如很多亏损国有企业的职工家庭消费,是根据预期进行安排的,大大减少了当期的消费支出。这也很符合持久收入消费理论。当然,转轨中的消费行为有些是持久收入消费论不能解释的,比如,暴富的一些人常常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有钱就花,不思日后。这需要分析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分析非正常心态造成的普遍消费行为。生命周期假说
(LifeCycleHypothesis)人物及背景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Modigliani,1918-2003),意大利籍美国人,曾获罗马大学法学学士学位和社会科学硕士学位,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1962年任美国经济计量学会会长,1976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81年任美国财政学会会长。他的重要著作有:《国民所得与国际贸易》(1953年);《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总量含义和检验》(1963年)。莫迪利安尼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这一假说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985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把诺贝尔经济学奖授给莫迪利安尼,“以表彰他为以生命周期假说为名的家庭储蓄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和他关于资本费用和公司的市场价值之决定的莫迪利安尼-米勒定理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关键方程及模型式中,C为消费支出;WR为财产收入;YL为劳动收入;0<a<1,为财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O<c<1,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该消费函数说明,人们的消费取决于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即总收入,但这种收入不是现期收入,而是一生的收入。莫迪利安尼认为,理性的消费者根据一生的收入来安排自己的消费与储蓄,使一生的收入与消费相等。为了在一生中有比较稳定的生活水平,并使一生的总效用达到最大,人们会把他们当前和未来预期所能得到的全部收入和财产按一定比例分配到一生的各个时期。在每个人生命的不同时期,消费支出与收入水平有不同的关系:在工作时期,收入大于消费;在退休之后,收入小于消费。▲横轴代表时间,人一生的生活时期为NL,工作期为WL,退休期为(NL-WL);纵轴代表收入,YL为劳动收入,C为消费,WRmax为一生储蓄的最大值。在不考虑财产因素的情况下,人们一生的劳动收入为(YL×WL)。▲为了使一生的消费效用最大化,每年的消费量相等(假设为C)是较佳选择。▲在工作期,收入大于消费,有正储蓄,如图中阴影S部分所示,储蓄是一个增加的过程;在退休期,用以前的储蓄进行消费支出,储蓄是一个减少的过程,也可视为负储蓄过程,如图中阴影一S部分所示。▲从图中可见,在WL时刻,储蓄达到最大值WRmax。图反映出人们会在超过工作时间的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WLNL0特征归纳(1)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以消费者全程行为理论为基础,强调人们不能根据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来决定自己的消费支出,而是要根据一生所能得到的收入与财产来决定各个时期的消费支出。(2)个人的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与储蓄行为密切相关。人的一生中,早年和晚年,挣得少花得多,甚至只花不挣;青壮年时期,则挣得多,花得相对少。因此青壮年期要储蓄,早、晚期则需要动用储蓄。(3)个人的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与收入预期相关。一个具体时期的消费取决于对一生收入的预期,而不取决于当前时期的收入。所谓早年动用中年储蓄,是指先有负债,中年还钱,这与对中年收入的预期相关。(4)生命周期消费行为假说,就整个社会而言,因为各类人群情况的差别和各种个体行为的差异,使得一个人的有起伏的生命周期变成了整体的稳定的生命周期,形成了稳定的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应用前景评说生命周期假说解释了长期消费函数的稳定性及短期中消费波动的原因,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生命周期假说极大影响了经济学家对消费的思考。这个假说对我们理解中国经济转轨尤其是当前的消费、储蓄与投资问题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它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政府与个人在养老方面的作用和分工,有助于理解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性。当然,生命周期假说对理解遗产的作用和非经济目的的储蓄,是远远不够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J.S.Dusenberry)所提出。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平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因此得名。按他的说法,消费与所得在长期维持一固定比率,故长期消费函数是从零点出发的直线,但短期消费函数则是有正截距的曲线。即长期消费函数为,短期消费函数为。从时间数列来看,由消费习惯决定消费固然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容易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减少,即所谓“棘轮效应”。此外,消费要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示范效应”。(四)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1)利率(2)价格水平(3)收入分配利率传统的看法认为,提高利率可刺激储蓄,但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提高利率是否会增加储蓄,抑制当前消费,要根据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定。当利率提高时,减少目前消费,增加将来消费比较有利,从而鼓励个人增加储蓄,是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利率提高使个人的将来利息收入增加,会使他认为自己较为富有,以致增加目前消费且减少储蓄,是对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利率如何影响他的储蓄,需视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之总和而定。就低收入者言,利率越高,主要会发生替代效应,即利率提高会增加储蓄。就高收入者而言,利率的提高,主要会发生收入效应,从而可能会减少储蓄。就全社会总体而言,利率的提高究竟会增加储蓄还是会减少储蓄,则由这些人的增加和减少储蓄的总和正负净额来决定。此外,储蓄的另一目的是为将来养老或其他某一特定用途。如以将来每年能得到固定金额为目的来储蓄,则利率提高可减少目前所需积蓄之本金,因此,利率的提高会降低储蓄。可见,利率的提高,因会发生正负相反的效果,就全社会言,难以事前判断会增加储蓄还是会减少储蓄。价格水平这里所谓的价格水平,是价格水平的变动,通过实际收入改变而影响消费。货币收入(名义收入)不变时,若物价上升,实际收入下降,若消费者要保持原有生活消费水平,则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就会提高;反之,物价下跌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下降。若物价与货币收入以相同比例提高,实际收入不变,照理不会影响消费,但假如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忽略了物价上升,则会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均消费倾向也会上升,这种情况就是消费者存在“货币幻觉”。收入分配
高收入家庭消费倾向较小,低收入家庭消费倾向较大,因此,国民收入分配越是平均,全国性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比较大,而收入分配越是不平均,全国性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较小。在分析国民收入决定时,简单起见我们仍运用凯恩斯的收入决定消费的理论。补充资料
经济转轨中的消费行为及理论假说
现代各种西方消费理论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都有一些共同的表现,但又各有特点。我国一些学者提出的转轨阶段不稳定消费理论,包括三个假设:一是不稳定的收支消费假说;二是生命周期特殊阶段消费假说;三是信用消费制度约束假说。之所以称其为假说,因为目前只进行了部分实证验证。我国转轨时期消费储蓄行为的表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消费行为从一种计划下的超稳定向市场下的变动稳定转化,即出现不稳定的、动荡较大的消费和储蓄行为。这种不稳定式的消费和储蓄行为的特点是:消费支出不稳定,有的年份高,有的年份很低;储蓄心态不稳定,受价格变化和利率变化影响大;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发展很快,人们难以一下子就适应。消费者对金融资产的选择问题、新商品对购物的吸引力、为高档耐用消费品的提供专项贷款而形成的新购物方式等等,都使转轨经济中的消费行为呈现不稳定的特点。就整个社会而言,消费行为呈现二元化,贫富差距在拉大;同时,这两种社会群体的消费行为差别很大,挥霍式消费与高恩格尔系数的消费并存。不稳定的收支消费假说转轨经济中收支的不稳定主要来自制度变迁的影响。(1)收入来源不稳定,人们的收入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一部分人走向市场,完全按市场经济的方式来获得收入。但这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市场中的高收入层;另一种是市场经济中的低收入层。这两种人收入都不稳定,变化较大。现在相当部分的人获得双轨制收入,从单位拿一份工资,再从本职工作以外获得一些收入;还有一部分人仍然是以本职工作的收入为主,收入相对稳定,但长期收入的前景不明。(2)预期的支出不稳定,如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制度、教育制度等正处于改革之中。但总的趋势是:住房、上学、看病越来越多地依靠个人账户支出,因此,人们在转轨过程中消费心理很难稳定,处于不安和等待之中。由于收支的两个不稳定,造成预期的可支配收入不稳定以及消费心理极不稳定,这被中国学者称之为消费心理不成熟。比如,调价会引起大规模的抢购,预期乐观时会产生超前消费(樊纲称之为收入幻觉的消费),预期悲观时又会产生过强的货币需求或强制性储蓄。生命周期特殊阶段消费假说不论处于何种经济制度和收入条件下,人总是存在生命周期,但在中国经济转轨的条件下,人们在生命周期中碰到了经济转轨这一阶段,收入和支出条件处于动荡之中,人们考虑消费支出的方式与一般市场经济下是不同的,因此,称之为生命周期的特殊阶段。这一阶段可能需要几十年时间。中国经济改革己经进行了20多年,再有10年经济转轨就可能取得成效。而对不同的人来讲,或处于青少年阶段,或处于中老年阶段,情况又都不一样,需要把生命周期阶段与转轨的特殊阶段结合起来分析。处于转轨阶段的消费心理;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稳定。改革之初的10年,这种不稳定反映在消费购物上就是有选择性偏差,比如:集中动用储蓄和超前消费,同步化的“排浪式”消费,甚至出现过抢购问题。为什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国家包住房、包教育、包看病的基础上,家庭对未来消费没有风险预期,因此,一旦收入有较大、较快的提高(包括补偿性收入增加),就会出现半生命周期现象,即用以前的储蓄解决当前超收入的消费,无暇顾及也没有发现以后的消费支出尤其是养老要自己承担等问题。通俗地说,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也不会喝凉水,住房、上学、看病、养老有公费”的潜意识在固有轨道上运行。这一阶段,反映在储蓄上则是短期化倾向加剧。20世纪90年代以后,半生命周期现象开始向全生命周期规律发展。现在消费者已适应了消费档次拉开、银行利率调整、价格水平变动等现状,开始按个人需求购物,尤其是养老、医疗、各类保险和子女上学需求的长期储蓄动机大为提高,这是向从持久收入和生命全程考虑消费支出的重要转变。信用消费制度约束假说信用消费制度约束假说是我在流动性约束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现状提出来的。在中国,预支未来的贷款之所以会受阻,更多的原因还在于制度不健全,这与西方银行制度很健全引出的流动性约束不一样。现在中国老百姓不论是购房还是购小轿车,银行贷款支持尚处于尝试阶段,消费信贷的品种少、条件严。由于信贷条件限制,借款方树立信誉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金融机构电子化程度亟须提高,因此,对没有大量储蓄又要透支未来的消费者而言,消费信贷相当困难,存在着信用消费制度的约束。综上所述,第一个假说是说转轨中消费行为不稳定的基本原因,即收入影响;第二个假说是说消费行为不稳定的表现;第三个假说是分析消费不稳定的约束。综合起来,就是转轨中微观消费行为的不稳定理论。从宏观角度分析消费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消费率的变动(%)
年份消费率年份消费率年份消费率197862.1198763.2199658.5197964.3198863.7199758.2198065.4198964.1199858.7198167.5199062.0199960.1198266.3199161.8200061.1198366.2199261.7200159.8198465.5199358.5200258.2198565.7199457.4200355.4198664.6199557.5200453.6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27年来我国消费率相对稳定,平均为61.5%。其中,消费率最高的年份是1981年,最低的年份是2004年,相比较而言,20世纪90年代消费率的整体水平略低于80年代。从这一事实出发,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转轨期消费率有升有降,但总体上是下降的。原因分析(1)转轨经济中的消费行为的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2)根据持久收入假说,居民的消费水平与劳动收入正相关。在劳动收入没有得到提高之前,消费出现大幅增长的可能性很小。同时,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收入增长率长期低于经济增长率,制约了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3)根据生命周期假说,经济转轨暗含着未来的不确定性。(4)处于在经济转轨中,收入分配差距出现扩大,也使消费行为出现分化趋势:一方面是少数人扩大高消费支出,另一方面是多数人维持基本生活消费,这种对立的消费现象,也使得消费比率增长受到限制。我国消费率变动的国际比较1998-2002年世界各种类型国家的消费率(%)国家19981999200020012002高收入国家77.177.777.979.181.0高中等收入国家77.376.876.077.975.2中等收入国家76.776.374.775.474.3中低等收入国家75.574.573.173.372.4低收入国家81.282.379.379.980.7全世界77.677.977.578.680.1中国58.760.161.659.858.2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四大因素导致我国投资与消费失衡》简单的结论不管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相比,还是与发达国家处于与我国类似发展阶段时的水平相比,目前我国在世界上已属于投资率最高和消费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补充资料
我国转轨时期消费变动的实证考察
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情况城乡居民消费倾向及消费差距的变动情况我国现阶段消费结构的新特点我国2003年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消费结构的变化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情况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环比增长比较(%)年份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城乡居民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农村居民家庭实际人均纯收入增幅城镇居民最终消费年环比增幅农村军民最终消费年环比增幅1980-27.039.023.9-1986-13.83.210.83.819894.10.0-1.6-2.3-9.319903.88.51.87.6-0.219919.27.22.012.37.7199214.29.75.917.311.8199313.59.53.216.66.0199412.68.55.09.47.6199510.54.95.313.611.019969.63.99.06.215.919978.83.44.67.53.819987.85.84.310.613.319997.19.33.810.02.720008.06.42.111.95.820017.58.54.28.05.820028.313.44.87.94.720039.59.04.311.72.6重要结论
(1)城镇居民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在1991年及以后,但只有1999年、2001年和2002年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其他各年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相对而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快的期间或年份,居民收入增长也会相应快一点。(2)农村居民家庭实际人均纯收入增长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一直大大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3)城镇居民最终消费年环比增幅从1991年以后,除2001年和2002年之外,一直高于城镇居民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除1994年、1996年、1997年和2002年四年外,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幅度。
(4)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1997年、1999年、2002年和2003年外,其余各年农村居民最终消费年环比增幅均较大幅度地高于农村居民家庭实际人均纯收入增幅,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说明农民收入多元化了,其中有一部分可能没有统计进收入部分,但反映在了消费部分。农村居民最终消费年环比增幅在1995年、1996年、1998年这三年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5)城镇居民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一般要高于农村居民家庭实际人均纯收入增幅,但1995年、1996年、1997年这三年的情况相反,农村居民家庭实际人均纯收入增幅要高于城镇居民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6)1996年和1998年的情况值得关注,一是农村居民最终消费年环比增幅大大高于农村居民家庭实际人均纯收入增幅;二是城镇居民最终消费年环比增幅有大的上升,而且几乎为城镇居民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的2倍。城乡居民消费倾向及消费差距的变动情况
我国农村居民1987-2003年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变动表年份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APCMPC1978116.1133.60.869-1987398.3462.60.8611.0641988476.7544.90.8750.9531989535.4601.50.8901.0371990584.6686.30.8520.5801991619.8708.60.8751.5781992659.8784.00.8420.5311993769.7921.60.8350.79919941016.81221.00.8330.82519951310.41557.70.8310.82319961572.11926.10.8160.75119971617.22090.10.7740.27519981590.32162.00.736-0.37419991577.42210.30.714-0.26620001670.12253.40.741202366.40.7360.63020021834.32475.60.7410.85120031943.32622.20.7410.743说明:一般的,0<MPC<1,本表中出现大于1的情况是因为当年消费额中包含了非当年收入的部分,因此,严格地说,称之为当年的边际消费倾向是不准确的。1978年以后我国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均呈现出下降趋势。从近18年的趋势来看,平均消费倾向从1987年的0.861下降到2003年的0.741,边际消费倾向从1987年的1.064下降到2003年0.743。边际消费倾向的波动幅度很大,说明边际消费倾向更易受到短期收入波动和预期的影响。我国城镇居民1987-2003年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变动表年份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APCMPC1978311.6343.40.907-1987884.41002.20.8820.83219881104.01181.40.9341.22519891211.01373.90.8810.55619901278.91510.20.8470.49819911453.81700.60.8550.92119921671.72026.60.8250.66819932110.02577.40.8190.79619942851.33496.20.8160.80719953537.64283.00.8260.87219963919.54838.90.8100.68719974185.65160.30.8110.82819984331.65425.10.7980.55119994615.95854.00.7890.66320004998.06280.00.7960.89720015309.06859.60.7740.53620026029.97702.80.7830.85520036510.98472.20.7690.625从上表可以看出,与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类似,1978年以后我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平均消费倾向从1987年的0.882下降到2003年的0.769,边际消费倾向从1987年的0.832下降到2003年的0.625。且大部分时期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平均消费倾向。但与平均消费倾向平稳的下降趋势相比,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表现出较大的波动幅度。我国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消费情况比较表年份绝对数(亿元)所占比重(%)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城镇居民19781092.4666.762.137.919791259.7745.762.837.219801427.3889.861.638.419811630.8973.362.637.419821826.51041.463.736.319832063.41119.164.835.219842385.71288.864.935.119852921.51667.563.736.319863210.01965.062.038.019873630.12331.160.939.119884473.23159.958.641.419894919.83603.727.742.319905129.13984.156.343.719915639.84676.154.745.319926571.65888.252.747.319937867.27815.250.249.8199410308.310501.549.550.5199513247.113697.449.250.8199616398.015754.351.049.0199717436.817417.850.050.0199817667.219253.947.952.1199918147.621186.846.153.9200019196.923698.744.855.2200120307.425590.744.255.8200221265.727615.943.556.5200321819.330859.241.458.6从总体上看,在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额不断增长的同时,城镇居民消费额的比重上升很快,而农村居民消费额的比重则呈下降的趋势。26年间,城乡居民消费格局由“农大城小”变为了“农小城大”。1978年时,农村居民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为62%,城镇居民消费占38%;到2003年,农村居民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为41%,城镇居民消费占59%。转折的时期是1993-1994年。我国现阶段消费结构的新特点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结构变化表(%)城镇居民农村居民1985年2003年2003年比1985年增加1985年2003年2003年比1985年增加食品52.2537.12-15.1357.7934.96-22.83衣着14.569.79-4.779.696.95-2.7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8.66.3-2.35.1017.6412.54医疗保健2.487.314.832.425.162.74交通通信2.1411.088.941.767.345.58娱乐教育文化服务8.1714.356.183.8910.316.42居住4.7910.745.9518.2314.95-3.28杂项商品与服务7.013.3-3.711.122.701.58(1)城乡居民的食品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下降。相比较而言,城镇居民的食品支出比重下降幅度(15.13%)低于农村居民这方面的下降幅度(22.83%);衣着支出比重的下降幅度(4.77%)高于农村居民这方面的下降(2.74%)。(2)城乡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的比重变动趋势相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呈现下降;而同期农村居民的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所占比重出现增加。(3)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比重增大,但1985-2003年,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增幅低于城镇居民。(4)城乡居交通通信消费支出的比重上升,与其它消费支出相比,上升幅度最大;相比较而言,农村居民的交通通信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的增幅低于城镇居民。(5)城乡居民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支出的比重增大,成为继食品消费支出之后的第二大消费。(6)城乡居民居住消费支出的比重变动趋势相反。1985年城镇居民居住支出只占总消费支出的4.79%,2003年增长了5.95%,达到了10.74%。农村居民居住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从1985年的18.23%,降低到了2003年的14.95%。我国2003年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消费结构的变化
专家认为:消费结构将的变化表现在由重视衣、食消费转向谋求住、行条件改善的消费阶段;也进入由消费拉动经济的重要阶段。汽车等消费热点的日益形成,只不过是这一变化的序幕。而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私人购车将出现爆发性增长。消费结构的升级,将带动产业升级和生产结构的变化。住房、汽车、电子通信等高成长产业群,正在称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服务业也将迎来一个加速发展的转折点。中国经济将因此向高一级形态迈进。从这个起点上,经济可以迅速起飞。根据《人均1000美元时国别消费结构比较》一文预测认为,到21世纪初,我国居民吃方面的支出比重大约为48%,衣着消费支出比重大约为12%,住房支出比重为10%,劳务消费支出为5%,用品支出保持在10%左右。且认为21世纪初,我国居民消费开始进入以住、行为主的时期,但速度不会很快。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为使分析简化,在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中,总是先假定计划净投资是一个给定的量,不随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而变化。根据这一假定,只要把收入恒等式和消费函数结合起来就可求得均衡收入:y=c十i解联立方程,就得到均衡收入:
图中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消费加投资,在消费曲线(c)上加投资曲线(i)得到消费投资曲线c十i,这条曲线就是总支出曲线。由于投资被假定为始终等于常数的自发投资,因此,消费曲线加投资曲线所形成的总支出曲线与消费曲线相平行,其间垂直距离即自发投资数量。总支出线和45°线相交于E点,E点决定的收入水平是均衡收入。8000y(亿美元)10001600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即i=y-c=s,而储蓄函数为将此二式联立:(投资等于储蓄)(储蓄函数)求解同样可得(均衡的)收入:
图中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储蓄和投资,s代表储蓄曲线,i代表投资曲线。由于投资是不随收入而变化的自发投资,因而,投资曲线与横轴平行,其间距离始终等于600亿美元。投资曲线与储蓄曲线相交于E点,与E点对应的收入为均衡收入。E50008000s,i6000-1000y(亿美元)si乘数论
乘数的概念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乘数效应的原因解释这是因为,增加100亿美元投资用来购买投资品时,实际上是用来购买制造投资品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因此,这100亿美元经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的形式流入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手中,即居民手中,从而居民收入增加了100亿美元,这100亿美元是投资对国民收入的第一轮增加。假定该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8(这在消费函数c=1000十0.8y中为已知)。因此,增加的这100亿美元中会有80亿美元用于购买消费品。于是,这80亿美元又以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的形式流入生产消费品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手中,从而使该社会居民收入又增加80亿美元,这是国民收入的第二轮增加。这个过程不断继续下去,最后使国民收入增加500亿美元,其过程是:此式表明,当投资增加100亿美元时,收入最终会增加500亿美元。如以Δy代表增加的收入,代表增加的投资,则二者之比率。因此,。由于如果用代表MPC,则上式可变为:由于MPS=1-MPC,因此: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乘数
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
定量税对三部门经济的作用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在有政府起作用的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从总支出角度看,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而从总收入角度看,则包括消费、储蓄和税收,这里的税收,是指总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以后所得的净纳税额。因此,加入政府部门后的均衡收入应是计划的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之总和,同计划的消费、储蓄和净税收之总和相等的收入,即:消去上式等号两边的c,得:此式子为三部门经济中宏观均衡的条件。定量税对三部门经济的作用
假设消费函数为c=1600+0.75yd,yd表示可支配收入,定量税收为t=800,投资为i=1000,政府购买性支出为g=2000(单位均为亿美元)。根据这些条件,求均衡收入时要先求得可支配收入yd=y-t=y-800,然后可根据消费函数求得储蓄函数
最后将i、g、s和t代入经济均衡的公式:i+g=s+t,得到均衡收入为16000亿美元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收入表达式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税收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收入表达式三部门经济中总支出为:这里,t仍是定量税,在这样情况下,均衡收入为:通过这一公式,就可求得下列几个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概念:所谓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以△g表示政府支出变动,△y表示收入变动,kg表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则:此式中仍以代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展示合同
- 2024年度绿化工程设备租赁合同
- 橱柜生产商2024年度环保责任合同
- 带孩子保姆合同协议书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车体广告租赁合同书模板样本
- 二零二四年度酒店物业保洁与保卫管理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租赁合同:商业地产租赁合同(2024年度)
- 二零二四年度建筑工程设计合同
- 店面分割协议书(2篇)
- 大专的就业协议书
- 栏杆喷漆合同范例
- 踝关节不稳的康复治疗
- 产学研合同模板
- 6人小品《没有学习的人不伤心》台词完整版
- (完整word版)NIHSS-评分量表-使用版.doc
- 课题中期报告专家评议要点
- 兽药大鼠传统致畸试验指导原则
- 苏州商业市场市调简析报告
- 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以腾讯公司为例
- CRRT治疗剂量的计算
- (完整)风景园林概论知识点,推荐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