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_第1页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_第2页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_第3页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_第4页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次北固山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有关思乡问题驱动主体先行朗读问题驱动主体先行1.朗读《次北固山下》,纠正字音,读出韵律。2.自行划分节奏,读准节奏。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首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颔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颈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尾联)问题驱动主体先行朗读问题驱动主体先行1.朗读《天净沙•秋思》,纠正字音,提出韵脚。2.自行划分节奏,读准节奏。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问题驱动主体先行创设情境生成智慧比同两首古诗,《次北固山下》是五言律诗,《天净沙》却是元曲,编者为何要将两首不同体裁的诗歌放在一起?课题相同之处《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课题相同之处《次北固山下》主题:思乡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天净沙•秋思》比同创设情境生成智慧较异

凡景语,皆情语。既然两首古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请自行选择一两处景物细细品味其特点,看诗人是如何借景抒情的?创设情境生成智慧创设情境生成智慧示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而诗人前行的路还远在青山之外,“客”与“外”透露了诗人去往他方,不能归家的信息。诗人此刻正独自一人在绿水前行舟,为奔赴远方而努力。诗一开篇就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奔波的孤独与寂寞。较异

凡景语,皆情语。既然两首古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请自行选择一两处景物细细品味其特点,看诗人是如何借景抒情的?创设情境生成智慧小组探究合作合作探究生成智慧

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两首诗中景物的特点,思考诗人是如何借景抒情的?将各自的观点进行整合汇总。合作探究生成智慧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在旅途中,潮平而无浪,突显两岸的开阔;恰到好处的风使船帆不偏不倚地垂直悬挂下来,诗人孤舟扬帆,缓行江上,近看可见江水碧绿,望可见两岸的宽阔。整个画面平野开阔、大江东流,江上风平浪静。远合作探究生成智慧紧承上一句的景而来。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这一句不经意间点明了时间---早春。其中“生”与“入”两个字,诗人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同时“日”和“春”又象征着新生的美好事物。这一句在写眼前景的同时,更表现出时序的交替,新旧的更迭,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之感,诗歌的整个境界提升了。(拟人、象征)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合作探究生成智慧

此时一群群大雁飞过,诗人看着眼前壮阔的景象,不由得联想到了离家日久的自己,只能借归雁来传递家书,遥寄思乡之情。可以说诗的前三联都是在为最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作铺垫,整首诗层层相因,环环相扣,结合得非常紧密,浑然一体。合作探究生成智慧

枯老的藤与树,即将归巢的鸦,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瘦弱的马匹,落日的余晖多种景物并置构成了一幅萧条、哀伤的秋日黄昏图;衬托出游子还在“古道西风”中骑着瘦马飘零无归的悲凉之感。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合作探究生成智慧

中间的“小桥、流水、人家”却又组成了一幅静雅、安逸、温馨的画面,与整首诗的景与情显得格格不入。欢乐、温馨是属于别人的,于诗人只有思乡的悲伤与惆怅;以乐景的方式使得诗人内心的愁更浓了,以至于诗人在最后直接抒发了长期流落异乡的悲苦之情。总的来看,诗的前半部分全在写景,无论是萧条的还是静雅的,都只是为诗最后凄凉的思乡之情作铺垫。(对比,以乐景衬哀情)小桥流水人家:小结

拟人

象征

对比

景物组合

以乐景衬哀情《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思乡之情中稍加乐观、积极)

(思乡之情非常浓厚,悲凉)景

情景合作探究生成智慧知人论世

两首诗虽都是思乡之情,但很明显《天净沙•秋思》的情感要比《次北固山下》的要浓厚得多、凄凉得多。为何会有截然不同的差异?强化实践拓展创新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王湾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本诗是诗人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逝,油然而生别绪乡思。《次北固山下》的写作背景强化实践拓展创新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