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检测卷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要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下·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实行有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管理制度。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C.宁夏回族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2.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经济总量,从2009年的1.58万亿,增长到2018年的18.4万亿,经济总量增长了11.6倍。这体现了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时采取(
)A.民族平等原则 B.民族团结原则C.民主集中制原则 D.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
)A.“一国两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4.它既是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它又是自治机关,可以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自治权,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自主管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下列符合上述性质的国家机关是(
)A.国务院 B.湖北省人民政府C.香港特区政府 D.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5.1954年,青藏公路通车;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二者共同反映了(
)A.“一五”计划成就巨大 B.西部大开发效果显著C.“一国两制”生命力旺盛 D.我国奉行共同繁荣6.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后,它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这是因为它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和安康。该铁路建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实施西部大开发时期 D.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时期7.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并在2000年、2001年扩充至西藏拉萨大昭寺与罗布林卡。这表明我国(
)A.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B.致力于各民族共同繁荣C.重视保护发展民族文化 D.加快发展边疆地区经济8.下图是2021年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基本情况。这些数据反映(
)序号省(区)规模工业企业经费支出(亿元)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万人)公共图书馆数(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万张)1内蒙古154.850.711716.72广西137.0132.111631.93西藏2.54.1822.04宁夏51.816.1274.15新疆54.255.611018.6A.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 B.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做主C.各民族平等团结友好 D.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9.“紫荆花后白莲开,喜事翩迁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诗歌中的“喜事”指(
)A.抗日战争胜利 B.西藏和平解放C.新中国的成立 D.香港、澳门回归10.(2023下·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中)港澳门回归后根本的变化是(
)A.社会制度 B.经济制度 C.主权归属 D.社会生活11.下图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下列关于两个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B.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C.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D.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12.下面是澳门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其反映的信息最能说明的是(
)A.“一国两制”助推澳门发展 B.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发展C.广东与澳门联系增强 D.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13.与下表所示对联赞颂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殖民国家是(
)百年归来举国迎,莲花报喜;两旬崛起群英萃,蝶梦成真。A.英国 B.葡萄牙 C.沙俄 D.意大利14.香港、澳门顺利回到祖国的怀抱,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港澳回归得益于(
)A.“南方谈话”振奋人心 B.“九二共识”的提出C.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D.“一国两制”的构想15.学习历史要懂得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港澳回归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C.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D.20世纪末,党中央进行西部大开发16.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分别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这一事件表明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是(
)A.祖国统一 B.经济腾飞 C.巩固国防 D.民族团结17.对于香港的回归,邓小平曾经这样说:“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据此可知,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是(
)A.“港人治港”政策的提出 B.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C.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18.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此基础上,推进同台湾各党派,各界别,各阶层人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开展广泛深入协商,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材料中的“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社会主义原则 C.“九二共识” D.相互尊重原则19.从20世纪50年代“金门厦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打炮”,到20世纪80年代“厦门金门门对门,三通两制促和平”。这一变化说明了(
)A.和平成为世界的主流 B.中美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C.海峡两岸关系走向缓和 D.港澳回归推动祖国统一20.《反分裂国家法》指出:“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是(
)A.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1.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A.武力统一 B.国共合作 C.民族区域自治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早提出是为了解决(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钓鱼岛问题23.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回顾历史,海峡两岸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开始于(
)A.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B.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C.1993年,新加坡会谈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D.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24.将下列海峡两岸交往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b.胡锦涛会见连战c.汪辜会谈A.cba B.abc C.acb D.bca2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 B.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C.认为武力统一成为趋势 D.谴责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下(1)这次会议通过了什么文件?这个文件起到了什么作用?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什么制度?(3分)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全国有1.5亿人参加了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次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过程具有怎样的特点?根据材料二,说明这部宪法的性质。(3分)材料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下(3)材料三说的是我国的一项什么基本政治制度?在这一制度之下,我国最早设立的自治区是哪个?郴州是一个大分散、小聚居的多民族地区。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6分)27.(12分)创新是一个民族能够发展的原动力,是民族竞争的核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摘自《复兴之路》解说词(1)材料一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蕴含着怎样的一种智慧?“经济特区”中“特”在何处?(3分)材料二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第三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用大事年表形式整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过程,并概括其地位。(5分)材料三“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摘自中共二十大报告(3)根据材料三,请说出“一国两制”的含义。请列举一例史实佐证画线部分的内容。(4分)28.(13分)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人都有很多路要走,路上难免会有挫折,会走弯路。中国共产竞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终于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78年,邓小平(下图)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题词为:给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材料二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三
“(1978年)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运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四
(1)材料一中的“极端主义”指的是哪一事件?中国共产党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3分)(2)材料二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为此次会议顺利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哪一事件?“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此次会议上做出的什么伟大决策?此会议前后党的工作中心有什么变化?(4分)(3)材料三中“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采取的具体举措是什么?该具体举措最早是在哪里被探索出来的?第一扇“窗”指的是哪一城市?(3分)(4)材料四中图片反映的是我国统一大业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成功实行得益于什么构想的提出?该事件成功实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29.(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台湾同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百度百科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早日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根据时局和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对台政策,两岸关系经历了敌对--缓和--和平发展的艰难历程,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道同呼吸共命运经受了历史的考验。材料三: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遺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第八条“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将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分裂国家法》(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在历史上台湾遭受过哪些国家的侵占?(1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岸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3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台湾问题的性质和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根本目的。(4分)(4)材料三中《反分裂国家法》提出了哪两种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你认为实行哪种方案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为什么?(5分)参考答案12345678910BDCDDCCDDC11121314151617181920AABDBABCCB2122232425DCAAB1.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于1947年4月,可知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B项正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于1955年10月,不是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排除A项;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于1958年10月,排除C项;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于1958年3月,不是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排除D项。故选B项。2.D【详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坚持各民族平等,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经济总量大幅上升,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这一原则,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族平等原则、民族团结原则,排除AB项;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不是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采取的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3.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C项正确;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C项;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4.D【详解】根据材料“同时它又是自治机关,可以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自治权,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自主管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所学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和本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根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是符合上述性质的国家机关,D项正确;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排除A项;辽宁省人民政府是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没有自主管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权力,排除B项;香港特区政府不是一般地方国家机关,香港特区政府拥有高度自治权,但这个自治权不是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赋予的,排除C项。故选D项。5.D【详解】据题干“1954年,青藏公路通车;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和所学知识可知,青藏公路通车和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标志着西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的沟通与交流更进一步了,全国人民更加和谐了,同时也能够促进西藏经济的发展,反映我国奉行各民族共同繁荣政策,D项正确;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不属于我国一五计划的成果,排除A项;西部大开发战略是1999年提出的,而青藏公路通车是在这一事件之前,排除B项;“一国两制”是指“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排除C项。故选D项。
6.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C项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是1953年至1957年,排除A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间是1956-1978年,排除B项;脱贫攻坚开始于2012年,排除D项。故选C项。7.C【详解】据题干“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并在2000年、2001年扩充至西藏拉萨大昭寺与罗布林卡。”结合所学可知,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西藏拉萨大昭寺与罗布林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说明我国积极推进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西藏拉萨大昭寺与罗布林卡的保护事业,说明我国重视保护发展民族文化,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历史担当,C项正确;科教兴国与保护民族文明无关,排除A项;题干信息未反映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排除B项;题干信息与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8.D【详解】根据材料“2021年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基本情况”可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服务,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各民族宗教信仰,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使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做主,排除B项;各民族平等团结友好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9.D【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紫荆花后白莲、一国两制谱新篇”可知,紫荆花、白莲分别是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区旗上的标志图案,这句话是说,在一国两制指导下,1997年、1999年香港、澳门回归,建立两个特别行政区,祖国的统一大业推进了一大步,D项正确;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结果,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结果,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排除ABC项。故选D项。10.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根据“一国两制”构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保证他们的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港澳回归后只是主权归属发生了变化,C项正确;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生活都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BD项。故选C项。11.A【详解】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分别于1997年、1999年顺利回归祖国。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洗血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但台湾还未回归祖国,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是错误的,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12.A【详解】根据题干两副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可知,“1999年开始澳门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失业人数不断减少”,结合所学知识,1999年,中葡两国政府举行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澳门回归后经济持续发展,证实了一国两制推动澳门发展,A项正确;澳门属于特别行政区而不是少数民族地区,排除B项;材料未有体现广东与澳门的联系,排除C项;材料说明的是澳门回归后生产总值的增长和失业人数的减少,体现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并未说明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排除D项;故选A项。13.B【详解】根据材料“百年归来举国迎,莲花报喜”和所学可知,莲花是澳门居民钟爱的花种,1999年12月19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4.D【详解】根据题干的“港澳回归得益于”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交接仪式上,江泽民主席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因此港澳回归得益于“一国两制”的构想,D项正确;“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排除A项;“九二共识”与台湾问题有关,排除B项;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与台湾问题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15.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评价,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港澳回归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是对港澳回归祖国的客观评价,属于历史观点,B项正确;“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是对“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C项;“20世纪末,党中央进行西部大开发”是对西部大开发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B项。16.A【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香港和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祖国是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的表现,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途径,这一事件表明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是祖国统一,A项正确;港澳回归与经济腾飞无关,排除B项;巩固国防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港澳问题不是民族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17.B【详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带来了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由材料“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可见材料认为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B项正确;“港人治港”政策的提出,只是香港回归的部分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九二共识是针对两岸关系发展而言的,排除C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外交方面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18.C【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岸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因此九二共识的达成使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C项正确;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致富,材料并未涉及,排除B项;相互尊重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除D项。故选C项。19.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题干中“20世纪50年代“‘金门厦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打炮’,到20世纪80年代‘厦门金门门对门,三通两制促和平’”可知,材料说明了海峡两岸关系走向缓和,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共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现“三通”—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和平成为世界的主流、中美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港澳回归推动祖国统一,排除ABD项。故选C项。20.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平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可以保留其资本主义制度,享有高度自治权。我们不承诺放弃武力,但争取和平,反对一切形式的“一中一台”“两个中国”论调,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项正确;实现直接“三通”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一步,排除A项;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排除C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排除D项。故选B项。21.D【详解】根据题意中的关键字台湾可知,我国解决两岸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D项正确;武力统一不是我国处理两岸问题的基本方针,排除A项;国共合作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大陆各民族之间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22.C【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早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该构想的成功实践,C项正确;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该构想的成功实践,排除AB项;“一国两制”问题与钓鱼岛问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3.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的38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A项正确;BCD项所述都发生在海峡两岸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之后,排除BCD项。故选A项。24.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2005年,胡锦涛会见连战;2015年,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因此正确排序是cba,A项正确;BCD项顺序不对,排除BCD项。故选A项。25.B【详解】根据材料“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无论使用和平手段还是武力手段,都会坚定不移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B项正确;“一国两制”是指在中国大陆推行社会主义制度,在港澳台推行资本主义制度,材料内容没有涉及“一国两制”的内容,排除A项;武力统一是最后万不得已的手段,不能说成为趋势,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没有涉及外部势力对台湾问题的干涉及中国共产党对其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26.(1)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分)作用:临时宪法;(1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分)(2)特点:参与群众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分)性质:社会主义类型。(1分)(3)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分)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我们应该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国家大力扶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多渠道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资金投入;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策支持等。(任意2点,4分)【详解】(1)文件与作用:根据材料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可知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个文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特点:根据材料二“会议期间,全国有1.5亿人参加了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过程具有的特点是参与群众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性质:根据材料二“这次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宪法的性质,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制度:根据材料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因此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材料说的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设立的自治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一制度之下,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于1947年4月;可知我国最早设立的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我们应该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国家大力扶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多渠道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资金投入;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策支持等。27.(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它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大大提高。(从内容和影响两方面回答)(2分)“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1分)(2)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进入新时代,中共中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2分)(3)“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2分)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香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不断巩固。澳门经济发展水平居全球前列,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香港、澳门呈现与内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任答一例)(2分)【详解】(1)智慧:根据材料一“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它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大大提高。“特”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特区”中“特”在何处?(2)大事年表: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过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进入新时代,中共中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地位: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因此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因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可知“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根据材料“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28.(1)“极端主义”:“文化大革命”;(1分)教训: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2分)(2)“光辉的起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事件: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分)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分)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分)(3)举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最早:安徽凤阳小岗村;(1分)第一扇“窗”:是深圳。(1分)(4)事件:香港回归;(1分)构想:一国两制;(1分)原因: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1分)【详解】(1)“极端主义”: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1978年邓小平(如图)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题词为:给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可知,材料一中的“极端主义之苦”是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教训: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从中吸取了“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教训。(2)“光辉的起点”: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该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事件:根据所学知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思想基础的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决策:根据所学知识,“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这次会议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配电工程建设施工合同范例
- 英文软件服务合同范例
- 合肥代理记账合同范例
- 公司主管合同范例
- 车位包干合同范例
- 2024年度品牌合作与商标使用补充合同3篇
- 水果投资协议合同模板
- 设备外贸合同范例
- 车展外包服务合同范例
- 购买厂房合同范例
- 电力机车运用与操纵 课件 项目5、6 电力机车乘务员一次标准化、非正常行车
- 信创安全培训
-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非常实用)课件
- 医疗机构执业管理
- 基于STM32的智能风扇
- 夜市一条街建设方案
- 美食城计划书
- 电池制造中的超声波焊接与连接技术
- 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完成率工作方案
-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哪一款手机资费套餐更合适》课件
- 铁道概论(全)通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