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_第1页
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_第2页
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_第3页
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_第4页
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规范练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一、选择题1.1949年6月,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都叫我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或曰人民民主独裁,总之是一样,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毛泽东的论述意在()A.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B.阐释新中国的国家性质C.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D.强调中国革命的特殊性2.1950年,中央财经委员会在《关于制定1951—1955年度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经济国家计划方针的指示》中指出:五年内禁止在上海、天津等地再建设大规模的企业。这一指示()A.适应国家工业布局的调整B.标志计划经济体制形成C.顺应国家经济重心的转移D.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1953年5月,中苏两国签订《关于苏联政府援助中国政府发展国民经济的协定》。下表是苏联提供援助的项目工程数目统计,据此可知,当时中国的首要任务是()项目类别军事冶金化学机械加工能源轻工业工程数目44个20个7个24个52个3个A.消除来自西方的战争威胁B.积极推进工业现代化建设C.贯彻“一边倒”外交方针D.着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决定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以避免同国家权力机关所通过的具有强制性法律效力的“法”和“条例”相混淆。这反映了当时()A.人民政协的职能面临转变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出现曲折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创建D.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已经结束5.1953年,需由国家供应的商品粮比1952年增加了31%;而从土地改革后的粮食生产状况来看,当年的粮食收购计划难以完成,粮食供应不足。这表明()A.农村生产关系急需调整B.工业化增加了原料需求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D.粮食收购渠道需多样化6.1955年,周恩来在某一国际会议中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一会议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当时的中国()A.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确立B.文化领域提出“双百”方针C.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D.三大政治制度正式确立7.下表是1956年3月前对部分省、市的各级先进工作者人数的统计。地区上海北京江苏新疆西安唐山人数50000多20525211281200038779463上表中,各级先进工作者的涌现()A.有利于推动国家工业化建设B.显示出经济区域发展明显失衡C.客观上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推动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8.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日关系的相关史实表时间事件1954年12月中国确定了发展中日两国人民之间友好、逐步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方针1955年2月鸠山内阁同意中国贸易代表团访问日本,促进了中日第三次民间贸易协定的签订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秘密会见日本代表,表达了中国对日建交的意愿1955年中国国内为建交而行动,包括统一党内外及社会舆论的认识,改善对日工作机制、宽释战犯、开展对日贸易等,日方对此积极回应根据上表中的史实,可知当时()A.中国的三大改造需要日本的积极支持B.中国改变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谋求经济发展是中日双方的共同需求D.日本摆脱了美国的政治控制9.毛泽东说:“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该论述()A.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论述B.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C.正确区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D.认为阶级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10.据统计,在从1961年1月开始的两年半中,全国职工精简与录用相抵共减少了1887万人,城镇人口减少了2600万人,吃商品粮人数减少了2800万人。其主要目的是()A.改善城乡关系争取财政经济的好转B.推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农业生产C.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D.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以促进农业发展11.1964年,我国经济建设转向战备轨道,中央做出调整工业由沿海向内地,由东部向西部纵深发展的部署。到1965年,在西北、西南建设项目达300多个;东北迁往西部的企业及技术支援项目就有140个,涉及多个行业,调出约8万人左右。这些举措()A.体现了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B.扭转了中国的工业布局C.改变了西部地区的落后状态D.调整了工农业发展比例12.1972年,针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美方提出由美国卫星转播。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租用美国卫星,由中国缴纳合理费用后使用,美国转播要向中国政府申请且缴纳转播费。这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A.坚持强烈的主权至上原则B.仍具鲜明的意识形态特点C.意在强调中国的主导地位D.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思想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国成立后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大量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材料二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展开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计划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建成投产,不但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使中国原有的工业布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摘编自陈争平等《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化的积极意义。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50年代前期,俄语一枝独秀。中学里学习俄语蔚然成风,东北所有的中学,北京和其他城市的59所中学都教授俄语;社会上也掀起了俄语学习的高潮,不同层次的俄语学习班、培训班、学校等快速发展;到1952年,全国有57所高校开设俄语专业,教育部只保留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负责培养全国的中学英语师资。1956年,教育部确定外语教学中俄语与英语的比例是1∶1,随后又规定俄语占1/3,2/3为英语和其他语言;1962年,周恩来指示要在10—20年内把世界上主要语种都办起来。1964年《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颁布,指出要注重各外语语种的比例,确立英语为第一外语。1979年,教育部要求语种布局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要把大力发展英语教育作为主要任务,同时注意日、法、德等外语的比例。以英语为主,多种外语全面发展的格局日趋形成。——摘编自孙国宽、王琴《从我国外语教育语种的演变管窥我国外交政策——以20世纪50—80年代为例》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考点规范练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B根据题干材料“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可知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论述,实际上指出了新中国是人民掌握政权的国家,是对国家性质的阐述,故选B项。2.A“一五”计划期间,中央将东北地区作为工业化的主要基地,因此“五年内禁止在上海、天津等地再建设大规模的企业”,这一指示适应了国家工业布局的调整,故A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是随着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而形成的,与题干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只反映出工业布局的变化,与经济重心的转移无关,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但与题干材料中工业布局的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3.B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当时苏联援助中国的项目多集中在重工业领域,而重工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国家工业的水平,据此可知,当时中国的首要任务是积极推进工业现代化建设,故选B项。4.A根据题干材料“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以避免同国家权力机关所通过的具有强制性法律效力的‘法’和‘条例’相混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代行全国人大职能,人民政协的职能面临转变,故选A项。5.A题干材料“1953年,需由国家供应的商品粮比1952年增加了31%;而从土地改革后的粮食生产状况来看,当年的粮食收购计划难以完成,粮食供应不足”表明农村生产关系急需调整,故选A项;题干材料提及粮食生产与收购计划不符,与工业化原料无关,排除B项;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排除C项;题干材料主要强调了粮食生产不足的问题,粮食收购渠道多样化并不能彻底解决该问题,排除D项。6.D根据题干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可知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主张。当时的中国已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大政治制度,故D项正确。A项是在1956年底,不符合题意;B项是在1956年,不符合题意;C项不符合我国当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不符合题意。7.A由题干时间“1956年”,可知此时正处于“一五”计划时期,众多的各级先进工作者被表彰,有利于引导更多的人去参加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故选A项;各地的各级先进工作者的人数不一样,与区域发展失衡没有关系,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排除C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于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与题干时间“1956年3月前”不符,排除D项。8.C根据题干材料“鸠山内阁同意中国贸易代表团访问日本”“改善对日工作机制、宽释战犯、开展对日贸易”,可知双方都有发展经济的需要,故选C项;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中日交往的目的是发展贸易而不是三大改造,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我国仍旧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排除B项;题干材料主要说明中日关系而不是美日关系,排除D项。9.C根据题干材料“……都属于人民的范围”“……都是人民的敌人”“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可知毛泽东正确区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故C项正确。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在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而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故A项错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阐述的,故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10.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国民经济出现困难后,国家开始调整经济,制定并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故A项正确;此时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经济发展带来困难,故B项错误;C项出现于改革开放后,故排除;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并不是工业反哺农业以促进农业发展,故D项错误。11.A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国家加强了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纵深部署,在西北、西南地区建立了大量的工业项目,这些措施大大调整了工业布局。根据题干材料中项目的数量以及调动的人数,可以看出国家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故选A项。题干材料中的措施并没有完全扭转中国的工业布局,排除B项。当时西部地区的落后状态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工业和农业的关系,排除D项。12.A美方要用美国卫星转播尼克松访华,而中国政府提出租用美国卫星,美国转播要向中国政府申请且缴纳转播费,体现中国外交坚持强烈的主权至上原则,故选A项。13.参考答案:(1)表现:出现实业投资热潮;以民营为主(民族资本家);集中在民生领域(以轻工业为主);中小企业成为主流;工业增长快(出现“黄金时期”、快速发展)。(2)特点:接受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改变中国原有的工业结构;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工业布局。积极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4.参考答案:观点: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影响了外语教育语种的演变。论证:20世纪50年代前期,在“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大力发展俄语教育。这有利于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开展,但从长远看,不利于我国的对外交往。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指导下,我国积极与一些西方国家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开展友好往来;同时中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