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③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
课堂互动探究案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考点一种群的概念、特征及关系(国考5年4考)
(全国卷:2018全国卷I、m;2017全国卷HI;2016全国卷II)
【任务驱动探究突破】
任务1完善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
(1)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
从而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从而间接影响种群
任务2种群的空间特征
常见类型:
(1)均匀分布型:如水稻的空间分布。
(2)随机分布型:如田野中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
(3)集群分布型:如瓢虫的空间分布。
任务3探究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不同点
比较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项目
调查
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对象
确定调查对象
捕获并标记
确定调查对象
(数量为M)
1
1
、毋旳评全J五点取样法
选取样方〈’捕获数也
1等距取样法
调查1标记数No
程序1
1计算种群数量
计算种群密度(计算(计算公式为:义嘅)
取值为:_____)
1
根据面积或体积
计算种群密度
①随机取样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
注意②样方大小______时被捕获的概率______
事项③样方数量______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_____,
④宜选用双子叶植物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
【易错警示】
与种群特征有关的4个易错点
(1)年龄组成并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
势不一定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教,强调
“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
(3)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可用
样方法调查。
(4)样方法计数时应遵循的原则。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
个体,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顶角上的
个体。
【考向分类对点落实】
考向一对种群相关基础知识的考查
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
(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江苏卷,T5A]()
(2)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江苏卷,T5B]()
(3)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
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浙江卷,T4A]()
(4)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浙
江卷,T4B]()
(5)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浙江卷,T4C]()
(6)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浙江卷,T4D]()
(7)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全国卷,T6D]()
(8)某岛屿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的更替及天敌的迁入可发生变化。[全国卷,T6B]()
(9)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
算结果偏低。[安徽卷,T30]()
高考VS教材
高考溯源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版必修3教材P60-63,考查角度侧重种群的四大特征及种
群数量的取样调查,准确记忆各恃征具体内容及其内在关系,并把握种群密度调查的两种常
用方法是解题关键。
I即时对练][必修3P63思考与讨论改编]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
据图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0
A.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调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允许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这是防
止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过度严重的重要决策
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的年龄
组成可能为a图所示类型
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c
图所示类型
D.年龄组成为b图所示的种群,其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考向二种群密度及教量调查
2.[经典高考]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
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
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
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3.[2021•河北石家庄二中模拟]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
的总面积为2hm2(lhm2=10000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
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50502822
重捕501032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別比例(率建)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n?
4.[经典高考]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固定的能量。
⑵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⑶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和。
考向三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糸的辨析
5.[2021.甘肃平凉高三一模]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蛾类的分布呈现随机分布
B.蜉蟒和蝉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为零
C.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D.岀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6.[经典模拟]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7.[2021・湖南雅礼中学模拟]图中“*”表示某地区的人口年龄构成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A.推测该地区未来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
B.因幼龄人口过少,故该地区的女性多于男性
C.该地区0〜14岁人口的比重约为23%
D.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该地区的年龄组成可能会变为增长型
[题后归纳]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统计图
(2)曲线图
(3)柱形图
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考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增长曲线分析(国考5年3考)
(全国卷:2019全国卷I、III;2017全国卷I)
【任务驱动探究突破】
任务1“J”型曲线分析
(1)条件:。
'No:
tz时间
(2)公式:N,=N^!<N,:,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九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
(3)曲线特点: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连续增长。
任务2“S”型曲线分析
(1)条件:。
(2)定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率最大
(3)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即K值)后,将停止
.增长
(4)K值:又称,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
易错提醒K值的易误点解读
⑴K值不是一成不变氤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
下降;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会上升。
(2)在环境条件稳定,K值一定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在K值附近上
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K值。
(3)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
所能维持的最大值;种群所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K值,但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因为环境
己遭到破坏。
任务3完成“J”型和“S”型曲线的比较
任务4讨论模型构建的应用
(1)K值的应用
①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K值。
②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存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
鼠的天敌等),K值。
(2)对K/2值的应用
①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
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
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的原则。
②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值处(若达
__________值,会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任务5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及影响因素
(1)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包括、波动、稳定和等。
(2)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食物、天
敌、等。
【考向分类对点落实】
考向一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分析
1」2021•河北唐山路北区高三入学检测]下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捕食,则调查值偏高
B.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c点时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c点时种群数量未达到K值,其增长速率与a点相同
D.若该种群为某海洋鱼类,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
2.[2021.江西新余四中段考试题]下图甲为某种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乙为
该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
A.图甲中这段鼠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B.图甲中的c点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刻
C.改变空间和资源条件不会使图甲中的K值改变
D.图甲中c点对应图乙中力,此时鼠群增长速率最大
3.[经典高考]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
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0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4.[经典高考]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4〜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考向二环境,安纳量相关知识考查
5.[经典高考]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名师点睛】
(1)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比较
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也可表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被自然选择淘汰掉的个体数。
(2)K值变动的示意图
①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
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密度
回到一定范围内。
②环境遭受破坏后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又会上升。
(3)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
图中A、B、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A'、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
量为K/2值。
考向二种群变化规律的应用
6,[2021•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下图中,曲线I表示某种田鼠迁入某草原后的种群
数量变化曲线,曲线II是a时期引入的某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防治鼠害,在a时间点引入某种生物不是最合适的时期
B.生物防治既能控制鼠害虫害,又能保护生物多样性
C.图中DE段鼠群的数量即是鼠群最小的K值
D.引入的生物与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7.[2021•浙江省宁波一中模拟]为了研究大气污染对葫芦辞的影响,从某化工厂到居民区
每隔80米距离依次设置4个监测点,另在空气清洁的采集地设置了第5号监测点。实验共统
计五次,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结果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获得
B.除5号外,其他各监测点的葫芦葬均呈“J”型增长
C.该实验设置的自变量是污染物作用的时间和污染物浓度
D.该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死亡数量的增加,各监测点的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
高考必考教材实验(十三)一一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
化(国考5年未考)
【任务驱动探究突破】
任务]完善实验原理
⑴用点底需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
(2)在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_______环境下,酵母菌种
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
任务2完善实验流程
任务3规避与该探究实验有关的5个失分点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
的酵母菌。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酔母
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3)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天123456...
数量/个...
(4)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
【考向分类对点落实】
考向一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
1.[2021•云南省曲靖一中高三试题]下列有关“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
叙述中,正确的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可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可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2.[经典模拟]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0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D.为了方便对酵母菌的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计数
考向二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处理
3.[2021.辽宁省大连市模拟]下表表示在一个10mL的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细胞数量的
动态变化,下列关于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0
培养时间(h)010203040506070
酵母菌细胞数量(X1000个/mL)0.20.42510121212
A.可用数学模型N=NoT表示种群数量
B.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种群增长缓慢
C.可用抽样检测法估算酵母菌细胞总数
D.该酵母菌种群的K值约为12000个
4.[2017•江苏卷]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
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5.[江苏卷]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0
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I个计数室
B.计数室的容积为1mmXImm义0.1mm
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
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
[技法指导]
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
(1)血细胞计数板的常见规格
血细胞计数板有两种常见方格网,对于16X25的方格网而言,计四角的4个中方格共计
10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而对于25X16的方格网而言,计四角和正中间的(共5个)中方格,
共计8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如图所示。
(2)计数方法:
小方格长、宽均为1mm,高度为0.1mm(即规格为ImmXImmXO.lmm),则每个小方格
的体积为O.lmnAlO,mL),故1mL培养液中细胞个数=„黑%黑緩”400><亜*
稀释倍数。
【题后反思】
实验应注意如下内容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的原则计数。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其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
菌均匀分布,以减小误差。
3.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5.计算1mL菌液的数量时必须搞清如下等量关系:
lmL=1cm3=1000mm3。
考向三酵母菌计数实验■的综合考查
6.[2020.海南卷]用4种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其他培养条件相同,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
曲线分别为a、b、c、d,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酵母菌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20℃左右,原因是。
(2)曲线a所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主要原因是种群增长所需的最丰富。
(3)曲线d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培养方式是。该组酵母菌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
后,种群增长逐渐变慢,其限制因素有(答出
2点即可)。
(4)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在有限的空间中,每组酵母菌种群数量都会达到环境容纳量。
环境容纳量是指。
[网络建构提升]
|长句应答必备I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岀生率与死亡率以及迁入率与
迁出率,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岀率,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
变化趋势的依据。
3.“J”型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其特点是
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Q倍)增长(数学模型:NLN版)。
4.“S”型增长曲线的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
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岀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
5.在自然界中,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故大多数种群数量总
处于波动中。
[示例J
渔业捕捞中,让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的原因是
[翻阅教材品原味]
1.[2019•全国卷I]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
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
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
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0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高考vs教材
[人教必修3]PW
[人教必修3JP66
2.[2019•全国卷ml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
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
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____型,且种群数量为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
的环境容纳量(K值)(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mL培养基M中
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填“增大”“不变”或“减
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VS教材
[人教必修3正67
[历届比对研考向]
3.[2018•全国卷I,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4.[2018•全国卷III,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5.[2017•全国卷III,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
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同类选做找共性I
6.[2020•山东卷]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
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0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X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混合培养时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7.[2018•海南卷,25]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钱盐的无机盐培养
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
长趋势,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o
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
课堂互动探究案1
高效课堂师生互动提考能
考点一
【任务驱动探究突破】
任务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年龄组成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1)种群密度(2)出生率和死亡
率迁出率和迁入率(3)出生率和死亡率预测出生率
任务3计数取平均值重捕、计数
适中不宜太少相同迁入和迁出
【考向分类对点落实】
1.(1)V(2)V
20
(3)X提示:出生率为前X100%=20%。
(4)J提示:婚配制度为一雌一雄且雌雄比例接近1:1;出生率比较高。
(5)X提示:性成熟推迟,出生率会降低。
(6)X提示: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
⑺X(8)49)X
即时对练解析:由于种群数量常受到气候变化、食物制约并受天敌、传染病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即使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其种群数量也未必都能保持稳定。
答案:D
2.解析:估算某种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
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以所有
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答案:C
3.解析: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因而对其丰富度的调查一般
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N=M《eq,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
即〃?值减小,N值会增大;通过两次捕获情况,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捕获次数过
少,偶然性较大);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n?。
答案:D
4.解析:(1)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种群数量受迁入率和
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3)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
度时,要做到随机取样。(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答案:(1)生产者(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出生率死亡率(3)随机取样
(4)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5.解析: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蛾类的分布呈现集群分
布,A错误;有些种群的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为零,如蜉螞和蝉,B正确;
动物一般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所以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釆用标志重捕法,C正确;
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D正确。
答案:A
6.解析: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
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的每种类型中都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取
样器取样法是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一种方法。
答案:B
7.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地区。〜14岁人口的比例约为23%,15〜64岁人口的比例约
为30%,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约为47%,故该地区人口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推测未来会出现
人口老龄化问题,A、C正确;该地区幼龄人口过少,并不能反映出该地区的性别比例,故不
能推测出该地区女性多于男性,B错误;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幼龄人口增多,该地区的年龄
组成可能会变为增长型,D正确。
答案:B
考点二
【任务驱动探究突破】
任务1(1)理想环境(2)该种群的起始数量倍数(3)倍数
任务2(1)有限环境(3)环境容纳量(4)环境容纳量最大数量
任务3有限无限K无保持不变种内天敌种内斗争天敌
答案:
任务4(1)增大降低(2)可持续发展K/2K/2
任务5(1)增长下降(2)气候传染病
【考向分类对点落实】
1.解析:由苏士重藉法的计算公式:
种群中个体数(N)第二次重捕总数「也卄*,n人亩旦羊壮地a
第一次捕获数一第二次重捕出被标志的个体数‘可付'有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丿n」iI
第二次捕获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减小,故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高,A正确;只要是种群增长速
率大于0,种群数量就在增加,故a点、c点时,种群数量都是增长型,B错误;K值时,出
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增长速率为0,c点时种群数量未达到K值,看图可知,c点增长速
率与a点相同,C正确;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应使种群的增长速率维持在最大,故捕捞后
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D正确。
答案:B
2.解析:图甲中这段鼠群的数量不断增加,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错误;c点时,种
群数量为K/2,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因此若在c点进行鼠害防治,不能将鼠害控制在较低水
平,B错误;K值是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
种群最大数量,K值也会随着空间和资源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如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
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就会变小,C错误;图乙中八时刻鼠群增长速率
最大,此时鼠群的数量为K/2,与图甲中c点相对应,D正确。
答案:D
3.解析:同一物种个体间的生存斗争是种内斗争,种内斗争程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1972年北点地梅种群密度大于1975年,因此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的生存斗争程度更高,A
错误;由图可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曲线下降程度比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的更大,
故死亡率更髙,B正确;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取所有样方密度的平均值,C错误;在此5年间,
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为逐年下降,D错误。
答案:B
4.解析:由图看出,该地东亚飞蝗种群初始阶段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在a点时种
群增长速率最大,为了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A正确;。〜〃段种
群增长率越来越小,但种群密度不断增加,二者不呈正相关,B错误;性引诱剂可以诱杀雄虫,
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可用于防治害虫,C正确;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既不使
其灭绝,也不使其成灾,有利于维持食物网的稳定,维持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答案:B
5.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
量,也就是说环境中的种群数量有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故A错误;环境条件若发生改变,
环境容纳量也会改变,而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B正确;种群在理想条
件下为“J”型增长,无环境容纳量,C错误;自然条件下,冬季植食性动物的食物减少,其
环境容纳量会变小,D错误。
答案:B
6.解析:防治鼠害最好是在K/2前采取合适措施,显然,在a时间点引入某种生物不是
最合适的时期,A正确;由图可知,a时刻引入某种动物后,能使田鼠数量控制到一定程度且
不会使其灭绝,B正确;由分析可知,田鼠种群有两个K值,图中DE段鼠群的数量即是鼠群
最大的K值,C错误;由图可知,a时刻引入某种动物后,田鼠的种群数量开始下降,引入动
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又下降,引入动物种群数量下降后,田鼠的种群数
量又增加,可见引入动物与鼠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捕食关系,D正确。
答案:C
7.解析:葫芦葬属于植物,不能活动,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A错误;“J”型增
长曲线是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数量变化规律,而监测点的环境显然不属于理想条件,B错误;
从坐标系中横坐标的含义和5条曲线代表的不同监测点离工厂的距离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
有两个:污染物作用的时间和污染物浓度,C正确;从各曲线的不完全规则变化,特别是5
号、3号可知,各监测点的自然增长率不是逐渐下降的,D错误。
答案:C
高考必考教材实验(十三)
【任务驱动探究突破】
任务1(1)成分、空间、pH、温度等
(2)理想有限
任务2(1)液体无菌(2)均匀(3)计数板一个小方格(4)7(5)曲线
【考向分类对点落实】
1.解析:改总M养装的pH值会改变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A错误;样方法是调查植
物种群密度的方法,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应采用抽样检测法,B错误;应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
母菌数量进行计数,不能用普通载玻片,C错误;养分、温度、pH、有害物质的积累等都是
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D正确。
答案:D
2.解析:在该实验中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也需要灭菌,A错误;
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培养酵母菌时,需要提供氧气,让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繁殖个
体,B错误;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
母菌均匀分布,减小实验误差,C错误;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酵母菌数量较多且难
以数清,需要先稀释一定的倍数,再进行计数,D正确。
答案:D
3.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酵母菌种群数量先增加后维持稳定,表现为“S”型
增长,而“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No乃表示”指的是“J”型
曲线,A错误;初始阶段增长缓慢是由于酵母菌种群数量太少,且对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B错误;可用抽样检测法估算酵母菌细胞总数,C正确;该酵母菌种群的K值约为12X1000
个/mLXI0mL=120000个,D错误。
答案:C
4.解析:培养初期,酵母菌数量少,种内竞争弱,由于起始数量少,则生长缓慢,A错
误;由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有限,转速150r/min时,可预测种群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保持
相对稳定,呈“S”型增长,B正确;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计数应采取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C
错误;酵母菌的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
答案:B
5.解析: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2个计数室,A错误;每个计数室的容积为
ImmXlmmXO.lmm,B正确;向血细胞计数板中滴加样液前应先盖上盖玻片,然后用吸管吸
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的边缘,让样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若先滴
加样液,统计结果会偏大,C错误;计数时,需统计小方格内以及小方格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
细胞,D错误。
答案:B
6.解析:(1)由于2OC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所以培养酵母菌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20C
左右。(2)据图分析可知,a曲线的酵母菌培养液更换的时间间隔最短,营养物质最丰富,所以
其所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曲线d为对照组,应该不换培养液;培
养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限制因素有: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等。
(4)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纳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答案:(1)最适合酵母菌繁殖(2)营养物质(3)不换培养液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
积累(4)特定环境所能容纳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课堂总结网络聚焦大概念
网络建构提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学常用公式大全(单位换算表)
- 胃窦腺癌护理查房
- 网上购物商城系统【参考】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智能驾驶技术基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柔性电力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急救的原则与应用》课件
- 《课题:中西部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研究》课件
- 物业管理合同(2篇)
- 母子学习合同
-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 GB/T 22082-2024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
-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天一中学2025届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IC品质控制》课件
- 202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700题)
- 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
- 2024-2030年中国眼镜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度假酒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经营策略分析报告
- 德勤-集团信息化顶层规划方案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教学课件
- 华北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导论A》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