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1页
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2页
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3页
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4页
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水的另外两种状态分别是、O

2.冰是的水,水蒸气是的水。

3.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

4.影响水的蒸发快慢的因素有、、O

5.水蒸发到空气中变成,遇到冷的物体就会变成

6.眼镜起雾、玻璃有水珠都是水蒸气的O

7.秋天玻璃上出现水珠是在玻璃的侧。

8.自然界中的水是不断的,这主要受的影响。

9.冰变成水的过程叫做o水不断加热到100°C会,这样的

过程会热。

10.气温在时水会结冰,在时水会沸腾。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1.水的三态变化总是与温度有关,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12.蒸发和凝结为互逆过程,但都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13.向屋内洒水能够降温,是因为水蒸发会吸热。()

14.冰融化成水时温度不变,所以不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15.水结冰是冰融化的逆过程,水结冰时会向外散发热量。()

16.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保持不变。()

17.不论什么情况下,水沸腾的温度都会保持在IOO℃o()

18.水沸腾和冰融化都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19.水的蒸发需要加热,常温状态无法进行。()

20.水蒸气只会在物体内侧凝结成小水珠。()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21.(多选)水在自然界中的形态有()o

A.固态B.液态C.气态

22.下列现象会吸收周围热量的是()o

A.镜片起雾B.水结冰

C.冰融化D.露水的形成

23.下列不属于互逆过程的是()。

A.水结冰和冰镇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

B.水结冰和冰融化

C.锅里的水加热后冒出白烟和保温瓶内壁出现水珠

24.冰开始融化的温度是()。

A.50℃

B.100℃

C.0℃

25.正常状态下水开始沸腾的温度是()。

A.50℃

B.100℃

C.0℃

26.(多选)关于化冰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o

A.冰水混合阶段温度没有变化

B.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水在吸热

C.冰融化时温度会持续上升

D.实验结束杯内的水变少是因为水在沸腾时溅出去了

27.下列措施不能有效降温的是()o

A.向地面洒水

B.吹电风扇加快空气流动,加快蒸发

C.烧一锅热水加快蒸发

D.屋内放冰块降温

28.吹风扇能够感到凉爽的原因是()o

A.风扇的风是凉的

B.风扇加快空气流动吹走热气

C.风扇的风加快人体表面水分的蒸发

29.冬天,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屋内,眼镜片()起雾。

A.内侧B.外侧

C.两侧D.没有

30.(多选)关于水的三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o

A.冰T水T水蒸气的过程是吸热的

B.冰T水T水蒸气的过程是散热的

C.水蒸气T水T冰的过程是吸热的

D.水蒸气T水T冰的过程是散热的

四、实验探究题(共10分)

31.观察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和图乙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温度

loor

时他

甲乙

⑴在“化冰实验”中,温度保持不变的两个阶段分别是和

⑵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冰的温度达到°C时开始融化,水的温

度达到℃时开始沸腾。

⑶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32.用自己的话描述水和水蒸气之间的变化,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3.水在自然界中的状态有几种?请列举生活中的实例O

第一单元测试卷

答案与点拨

1.冰水蒸气

2.固态气态

3.蒸发

4.温度液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5.水蒸气凝结水

6.凝结

7.内

8.变化温度

9.融化沸腾吸10.0℃100℃

11.X12,X13.√14.X15.√16.√17.X18.√19.×20.×

21.ABC22.C23.A24.C25.B26,AB27.C28.C29,C

30.AD

31.(1)冰融化水沸腾(2)0100

⑶冰吸热后会融化成水,水吸热后会蒸发变成水蒸气。温度是影响水

的三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32.水蒸发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例如衣服晾晒变干;蒸发过程中会

吸热,例如向教室内洒水教室内会变得凉快。

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物体会凝结变成水,例如深秋窗玻璃上会出现露

水。

33.水在自然界中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冰、水、水蒸气。

水:为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提供基本保证(如人类饮用、清洗、灌溉、

烹饪);用来发电;工业生产中给机器降温、辅助生产等。

水蒸气:为机器和火车提供动力;方便人们生活(如加湿器、挂烫机、

蒸锅)等。冰:降温解暑;储存食物;作为运动场地等。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水在、和中不断地循环运动着。

2.露和霜都出现在秋、冬季早晨,说明它们的形成过程都是需要水蒸

气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的。

3.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在半空遇冷会形成,在高空遇冷会形成

4.气温高于0°C时,近地表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植物表面,

形成;气温低于0°C时,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地面、瓦砾上

形成O

5.高空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不断碰撞,就会形成、,

它们是的主要方式。

6.水降落到地面,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一部分汇聚成江河,

日夜不停地流入O

7.科学家发现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会降低O

8.露、雨的形态是态的,霜、雪、雹的形态是态的。

9.雨和雪的外形不同,是因为雨和雪形成时的不同。

10.常见的降水形式有、、等。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1.水循环过程中的天气现象都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12.雾和云飘散在大气中,不属于水的基本形态。()

13.天空中飘浮的云其实是小水滴或小冰晶。()

14.水循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15.人工降雨就是利用人工手段让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加快增大,

加速下降。()

16.水循环对我们的生存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7.飘落的雪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18.蒸发会造成水分流失,所以蒸发对我们没有好处。()

19.露和霜的形成也是水循环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20.水可以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相互转化,由此形成了水的循环运

动。()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21.(多选)水在循环过程中的形态有()。

A.固态B.液态C.气态

22.(多选)水在地表的可见形态有()o

A.冰B.地下水

C.湖D.水蒸气

23.云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

A.遇冷B.对流

C.受热D.蒸发

24.水变成霜的过程,水蒸气的温度在()。

A.0℃以上B.0℃以下C.0℃

25.由于地球上永不停息地进行着大规模的(),才使地球上的万物生

机盎然。

A.蒸发B,凝结C.水循环

26.冬天0°C以下的晴朗早晨,通常会出现()o

A.露B.雾C.霜

27.下列关于人工降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工降雨时要向云中播撒催化剂

B.没有云也可以实施人工降雨

C.人工降雨可以有效缓解旱情

28.下列水循环方向正确的是()。

A.地表水T水蒸气T雾

B.地表水T水蒸气T云T雨

C.地表水T露T蒸发

D.雨-►水蒸气一地表水

29.我国传统计时法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和霜降分别记录了露和霜两

种现象的出现,预示温度开始()o

A.下降B.上升C.不变

30.降水的主要形式不包括()o

A.霜

B.雨

C.雪

D.雹

四、填图题(共10分)

31.观察下面的水循环图,并将其填写完整。

随风一

r高空一(2)摆动L雨或雪

地表水受力...遇冷

一«低空一雾

(湖、河、植物)蒸发

、近地表I⑶------(O--c-以上)

植物表面[(4)

(OC以下)

入海一汇聚成河]

降落

1—(5)__________渗入地下J

(1)O(2)O

(3)o(4)o

⑸O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32.水循环有什么作用?如果没有水循环,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33.水蒸气蒸发以后会变成什么状态?

34.雾是怎样形成的?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第二单元测试卷

答案与点拨

1.陆地海洋大气

2.遇冷

3.雾云

4.露霜

5.雨雪降水

6.地下水海洋

7.6℃

8.液固

9.温度

10.雨雪雹

11.X12.×13.√14.√15.√16.√17.X18,X19.√20.√

21.ABC22.AC23.A24.B25.C26.C27.B28.B29.A30.A

31.(1)水蒸气⑵云⑶露⑷霜(5)地下水

32.水循环形成了不同的天气现象,是地球表面淡水资源的来源。

假如地球上的水停止了循环,将不会再有露、霜、雾、云、雨、雪、

雹等多样的天气现象,人类和动植物将失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无

法生存。

33.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近地面的物体表面发生凝结,就形成了露;

当温度在0℃以下时,近地面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结成小冰晶,就

形成了霜;水蒸气升到空中,在低空遇冷就会形成了雾;在高空遇冷就

会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当达到一定数量时便形成了云。

34.地面上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在低

空遇冷就会形成雾。

大雾天气,能见度低,会影响车船行驶、飞机升降,还容易造成交通事

故。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貌是由于对地表的而形成的。

2.大河中央由堆积而成的小岛叫做O

3.强降水容易引发、等自然灾害。

4.沙洲是由于的、作用形成的。

5.流水的冲刷、搬运作用会使水中的岩石变得形成。

6.流水的冲刷、搬运作用会形成,属于力量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7.沙洲形成在处、河道拐弯处和处,因为这些地方水流

速度会O

8.每年的6月17日是O

9.“围湖造田”(填“有利于”或“不利用”)地表环境的健康

发展。

10.鹅卵石是在流水的冲刷、搬运、和摩擦等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1.土地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量都会影响沟壑的形成。()

12.强降雨能够迅速补充地表淡水资源,无任何不良影响。()

13.河流下游最容易形成沙洲。()

14.河道中的碎石块是由于河水的冲击、摩擦、碰撞而失去棱角的。(

15.鹅卵石与沙洲的形成都受到流水的冲刷、搬运作用的影响。()

16.人类改变地表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生存,适当牺牲自然环境是合

理的。()

17.沙洲的形成与水流速度有关。()

18.“围湖造田”能解决粮食问题,但会危害自然环境,所以不可取。(

19.人类活动会改变地表,地表的变化也会影响人类生存。()

20.鹅卵石其实是山上的岩石经过风化,崩落下来,逐渐形成的。()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21.(多选)强降雨会带来()o

A.山洪B.泥石流

C.沙尘暴D.滑坡

22.沙洲、山谷沟壑、鹅卵石的形成都受到了()的影响。

A.风化B.流水

C.温度D.季节变化

23.下列会对地表产生破坏的人为因素有()o

A.山洪B.填海造陆

C.修筑梯田D.滑坡

24.鹅卵石的形成与()无关。

A.光照B.冲刷

C.搬运D.风化

25.因为水流速减慢而容易形成沙洲的位置有()。

A.河流起点B.湖中心

C.河流变窄处D.河流入海口处

26.(多选)下列行为不会造成水土流失的有()。

A.修筑堤坝B.砍伐树木

C.建立自然保护区D.毁林开荒

27.(多选)会造成地表破坏的行为有()。

A.土地过度耕种B.修筑梯田

C.树木乱砍滥伐D.过度放牧

28.不属于地表被破坏而引发的现象的是()o

A.气候变化B.水土流失

C.沙尘暴频发D.山洪暴发

29.(多选)保护地表主要是为了()o

A.可持续发展B.提高经济价值

C.保护生态D.保护生物多样性

30.流水的冲刷、搬运作用不会直接形成()地貌。

A.沟壑B.沙洲

C.冲积扇D.荒漠化

四、实验探究题(共20分)

31.根据下面的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材料:玻璃瓶、、沙、水。

⑵实验步骤:

A.找到3~4块有棱角的o

B.将小砖块放入玻璃瓶中,并加入适量沙和半瓶水,拧紧瓶盖。

C.每位同学依次快速用力摇动玻璃瓶1分钟,观察摇动后小砖块的变

化,并记录下来。

⑶实验现象:小砖块的棱角表面变得O

(4)实验中,小砖块模拟的是,水和沙模拟的是,用力摇

晃模拟的是O

⑸试着描述鹅卵石的形成过程。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32.自然界中的降雨、流水会对地表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3.人类保护地表环境的举措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第三单元测试卷

答案与点拨

1.雨水侵蚀

2.沙石沙洲

3.山洪泥石流

4.流水冲刷搬运

5.光滑圆润鹅卵石

6.沙洲自然

7.河道由窄变宽河流入海口减慢

8.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9.不利于

10.碰撞

11.√12.×13.×14.√15.√16.×17.√18.√19.√20.×

21.ABD22.B23.B24.A25.D26.AC27.ACD28.A

29.ACD30.D

31.(1)有棱角的小砖块

⑵小砖块

⑶被磨平光滑

(4)鹅卵石流水流水的冲刷、搬运

(5)河岸边的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崩落到河里,河水不断地冲刷岩石并

向下游搬运,在搬运过程中,岩石相互碰撞、摩擦,逐渐磨圆,形成鹅卵

石O

32.降雨会在地面汇聚成溪流,侵蚀地表,形成一道道沟壑。强降水还

会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破坏农田、道路、通信等基

础设施,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流水有冲刷、搬运作用,会形成沙

洲、冲积扇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现象。

33.人类保护地表的方式有:退耕还林还草、绿化荒山、开挖河道、修

建堤坝、平整土地、绿化沙漠等。

这些措施能够减少对地表的破坏,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保

护地表和生态环境。

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按照植物茎的特征,可以将植物分为和,这种分类方

法叫做O

2.人们已知的植物大约有种,可以制定对其进行分类。

3.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需要用才能观察到。

4.细胞结构最早是由科学家发现的。

5.微生物包括、、等基本类型。

6.微生物中的是不能独立生存的,它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微

生物上生存。

7.雨后或清晨森林里出现的小伞状的蘑菇,其实是,属于

8.富含丰富的营养,则不可食用。

9.发霉是由霉菌引起的,霉菌属于的一种。

10.食物在、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1.蘑菇、青菜的茎都比较柔软、支持力弱,它们都是草本植物()

12.一年生的都是草本植物,多年生的都是木本植物。()

13.罗伯特•胡克利用改良的显微镜使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胞的存在(

14.用放大镜就可以观察到细胞结构。()

15.人类生活会受到细菌的侵扰,应该尽全力消灭身边的细菌等微生

物。()

16.病毒会引发人类疾病,但也能被制作成疫苗帮人们抵抗疾病侵袭。

()

17.蘑菇是真菌,可食用真菌对人体有益,可以多吃,代替其他食物。(

18.真菌生长在潮湿、阴暗的地方,不利于人体健康。()

19.为食物营造低温环境可以杜绝食物发霉,使食物能长期储存()

20.食物发霉多在温暖、潮湿的夏季。()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21.根据植物茎的特点,可以将植物分为()和()。

A.草本植物B.水生植物

C.木本植物D.陆生植物

22.下列植物属于水生植物的是()o

A.榕树B.木棉

C.莲花D.小麦

23.使用显微镜的顺序是()o

A.取镜安放T安装玻片T对光T调整距离

B.取镜安放T对光-►安装玻片T调整距离

C.取镜安放T安装玻片T调整距离-►对光

D.取镜安放T对光T调整距离T安装玻片

24.下列不属于显微镜上的镜片的是()。

A.目镜B.物镜

C.反光镜D.放大镜

25.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的是()o

A.细菌B.病毒C.真菌D.草履虫

26.下列关于致病菌与致病病毒的异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o

A.都属于微生物

B.都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C.都能够独立生存

D.致病菌能独立生存

27.蘑菇的好处不包括()。

A.味道鲜美B.营养丰富C.药用价值D.能制造氧气

28.下列属于有毒真菌的是()o

A.银耳B.灵芝C.鹅膏菌D.虫草

29.微生物不会引发()o

A.发霉B.生物细胞突变C.痢疾D.中毒

30.苹果开始腐烂、长毛其实是()在分解苹果。

A.微生物B.水分C.温度D.动物

四、实验探究题(共22分)

31.在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实验中,

⑴在图中标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⑵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生物的结构。

⑶想要观察到非常微小的细菌、病毒,则需要用到精度更高的

(4)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要将观察对象制成临时装片,需要用

和O

⑸临时装片放至上,对准通光孔,才能进行观察。

(6)调整镜筒高度需要用到O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32.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有哪些利与害?

33.食物发霉会导致哪些危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霉现象?

34.常见的防霉措施及原理有哪些?

第四单元测试卷

答案与点拨

1.草本植物木本植物二歧分类法

2.350多分类标准

3.细胞显微镜

4.英国罗伯特•胡克

5.细菌病毒真菌

6.病毒

7.真菌微生物

8.可食用真菌有毒的真菌

9.微生物

10.温暖潮湿

11.X12,X13.√14.X15.X16,√17.X18,×19.×20.√

21.AC22.C23.B24.D25.D26.C27.D28.C29,B

30.A

31.(1)①目镜②准焦螺旋③物镜④载物台⑤反光镜(2)细

胞⑶电子显微镜⑷载玻片盖玻片⑸载物台⑹准焦螺旋

32.微生物是生物的一种,有细菌、病毒、真菌等形式。

有些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如制作酒、醋、酸奶等食品,还能制作疫

苗预防疾病,分解垃圾和污水,帮助动植物生长。有些微生物对人类是

有害的,如部分微生物会引发感冒、痢疾等疾病。

33.食物发霉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在生活中,衣服、

鞋子、被褥、家具、地毯、植物、墙体等都会发霉。

34.食品放入保鲜盒再放入冰箱,可以降低食品温度,防止食物受潮;

晾晒衣物,可以使衣物保持干燥,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菌,防止衣物发

霉;在墙上刷防霉涂料,可以隔绝空气和水;通风,可以保持干燥,避免

物体受潮。

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早期的人类要依靠自己的来完成一些费力费时的劳动。在长

期的实践中,人类逐渐学会了使用简单机械,提高了O

2.常见的简单机械有、、、O

3.在杠杆上起作用的固定点叫做支点。

4.门把手是一种把手越,越省力。

5.轮轴在使用时,在轮上用力,能够O

6.能够省力的滑轮叫做,能够改变用力方向的滑轮叫做

7.滑轮、轮轴都是变形的O

8.斜面可以,但是费O斜面使用时,高度不变,斜面越

,越省力。

9.螺丝钉、菜刀、剪刀等简单机械都应用到了_____原理。

10.自行车上应用到、、等简单标械原理。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1.如果使用工具,有时候会更省力或更省时,能提高工作效率。()

12.只要使用机械就一定能提高工作效率。()

13.杠杆的支点不一定在动力点和阻力点中间。()

14.轮轴与杠杆没什么关系。()

15.沿盘山公路上山,路程更远,也更费力。()

16.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节省距离。()

17.只要使用滑轮就能省力。()

1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都是省力的。()

19.机器都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

20.自行车的动力部分包括轮盘和车轮。()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21.下列机械没有应用到斜面的是()o

A.针尖B.盘山公路C.楼梯旁的斜坡D.剪刀

22.扳手应用的是()原理。

A.杠杆B.轮轴C.滑轮

23.下列属于省力杠杆的是()o

ARCD

24.要想省力,使用轮轴时需要()o

A.用力在轮上B.用力在轴上C.以上都行

25.下列装置最省力的是()o

ARC

26.下列用法不能省力的是()o

⅛占4

ARC

27.下列位置没有应用到滑轮的是()o

A.旗杆顶部B.门把手上C.吊车的吊钩上

28.下列工具利用了斜面的有()。

A.羊角锤B.斧头C.升旗杆上升装置

29.绞肉机的刀片是机器的()o

A.动力部分B.传动部分C.工作部分D.控制部分

30.自行车的优点不包括()o

A.省力B.能加快速度C.彰显品质D.环保

四、识图题(共24分)

3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⑴在下图中标出自行车各部分的名称。

①;②;

③;④O

(2)图中②应用的是原理,作用是

⑶组装自行车时,螺丝钉应用了原理。

(4)描述自行车各部分是如何配合进行工作的。

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32.什么是简单机械?与机器有什么关系?

33.对下列工具进行分类。

剪刀压水机辘*卢升旗装置压蒜器螺丝钉盘山公路起吊装置

跷跷板订书器开瓶器扳手电风扇晾衣架夹子刀刃

杠杆:O

轮轴?:O

滑轮:O

斜面:O

第五单元测试卷

答案与点拨

1.肢体工作效率

2.杠杆轮轴滑轮斜面

3.支撑

4.轮轴长

5.省力

6.动滑轮定滑轮

7.杠杆

8.省力距离长

9.斜面

10.杠杆轮轴斜面

11.√12.X13.√14.×15.X16.X17.X18,X19.√20.×

21.D22.B23.D24.A25.B26.A27.B28.B29.C30,C

31.

⑴①控制部分②工作部分③动力部分④传动部分

(2)轮轴使自行车向前行进

⑶斜面

(4)车把、车闸控制自行车的方向、速度,脚踏板为自行车提供前进动

力,轮盘、链条传输动力到车轮,车轮转动带动自行车和骑行的人向前

行进。

32.简单机械是指人们在长期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发明出的能够代替肢

体进行劳动,能够省力或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

将简单机械进行组合就变成各种各样复杂的机器。

33.杠杆:剪刀、压水机、压蒜器、跷跷板、订书器、开瓶器、夹子轮

轴:辘静、扳手、电风扇

滑轮:升旗装置、起吊装置、晾衣架斜面:螺丝钉、盘山公路、刀刃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检测A卷

第六单元机械模型

一、选择题(将正确的选项填入题后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在开始设计提升重物机器模型之前,首先要明确()

A、可用的材料和工具B、任务的目标和要求C、人员的特长和分工

2、材料是设计模型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下列对制作提升重物机器模型的材料

的要求不合适的是()

A、容易寻找B、容易加工C、尽量多的金属材料

3、设计制作模型时,我们可以先考虑模型分几部分,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再

思考各部分之间是怎么连接的。以小电梯模型为例,“是否省力”主要在()

A、控制部分B、传动部分C、动力部分

4、制作模型时,通常要把机器模型的图样绘制出来。下列图样中,对建造模型

帮助最大的是()

示会时,需要用合适的方式来展示我们设计制作的机器模型及项目资料。下列方

式中,适合做展示的有()

①实际操作②视频③展板④说明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

6、在评价机器模型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从功能、省力、稳固、外观设计、材料价格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②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评价

③对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

A、①B、②C、①②③

7、下面三种提升重物的机器模型中,运用了动滑轮来提升重物的是()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设计提升重物机器模型的过程中只需考虑省力与结构,不用考虑材料

B、在机器模型的展示评比过程中,可以直接忽略他人的批评意见

C、在小电梯模型制作完成后,要反复检测和评估,以确定是否达到预定的设计

要求

9、下图为探探小组制作的两个提升重物的机器模型,在使用相同的小电机和电

流的情况下,提升同一个重物时,()更省电。

①号②号

A、①号oB、②号nC、无法确定哪个

10、一项工程由多个系统组成,如设计电梯模型时,需要考

虑电梯的工作部分、动力部分、控制部分和传动部分等。右

图电梯模型设计图中,属于动力部分的是()

A、轮轴B、桥箱C、对重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将下面的项目流程补充完整

任务→→设计→→测试→

2、工程的关键是设计,提升重物机器模型设计的重点是

与___________

3、工程的核心是,提升重物机器模型制作的重点是o

4、在评价提升重物机器模型时,要、。

三、科学实践

学习本单元后,乐乐决定买些材料,参照下面的模型,自己组装小吊车。请分析

下图中吊车模型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这个吊车模型用到了哪些简单机械?都有什么作用?

2、吊车模型顶部的倾斜的木条有什么作用?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乐乐购买的材料中有润滑油,它有什么作用?应该用到哪里?

答案

一、选择题

1>B2、C3、B4、C5、C6、C7、C8、C9、B10、A

二、填空题

1、调研制作展示

2、省力结构材料

3、建造方法与工艺

4、公平公正

三、科学实践

1、定滑轮、动滑轮、轮轴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动滑轮和轮轴有省力

的作用

2、增加吊臂支架的稳定性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3、润滑油能减少摩擦,更省力涂抹在定滑轮、动滑轮和轴接触的地方,以

及轮轴和木架连接的地方。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检测B卷

第六单元机械模型

四、选择题(将正确的选项填入题后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根据提升重物机器模型的目标和要求,下列()不属于研发启动时要考

虑的问题

A、怎样更省力B、结构的稳定性C、模型的改进和完善

2、不同类型的简单机械可以组合起来使用。下列提升重物(G)的模型中,最

省力的可能是()

S117

3、机器一般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