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月考试卷二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所谓文化自信就是一种文化主体对自身所处文化形态力量的准确评价和坚定自信,确
信该种文化能够成功地应对文化主体面临的时代问题。所以,文化自信就是要解决我们自近
代以来,对传统文化不自信的文化心理问题,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
景下面临的困境。
②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立身之根,是我们的庇护之所
和精神家园。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大一部分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文
化,是为当时的统治者服务的。自近代以来,这部分思想文化已经与时代逐渐拉开了距离,
在新的时代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传统文化中的相当一部分,在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文化
变局和疑难问题方面,表现得无能为力;在与日益东渐的西方文化侵袭的抗衡中,表现得左
支右细。在文化主体中,甚至出现了“全盘西化”的激进主义和“固守传统”的保守主义之
间的文化撕裂,这种文化撕裂一直延伸到今天,这表明,传统文化在不同时代之间存在一种
“文化堕距”(指社会变迁过程中,文化集丛中的一部分落后于其他部分而呈现呆滞的现象),
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已经陷入一种文化危机之中。
③无疑,文化危机既可以导致--种文化形态的衰落,也可以导向一种文化传统的创新。
就像哲学家麦金太尔所说的那样,每一种传统都有一些“边缘性”的“从属性”理论,也有
一些“核心性”理论。在遇到危机时,其对传统的冲击是从“边缘问题”到“核心问题”的。
在每一次冲击中,文化传统的主体都会“思考是否不同的对立的传统有可能提供的资源,以
充分地描述和解释自己传统的失误或缺陷”。文化传统由于运用了对立面文化传统的资源补
充自己,比对方更有利于解决危机,文化传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④可见,文化危机原本具有两面性:它是陈旧文化的衰落,是文化新内涵生长的契机。
没有文化新内涵的生长,文化危机就会成为文化衰落的起点:而没有陈旧文化的衰落,文化
新内涵的生长就会窒息。正是在文化传统新旧内容的连续性和中断性的统一中,文化实现了
它的生长性。可见,文化危机是文化传统发展的重要契机。这正是文化自信的理论和现实根
据。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才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⑤文化不自信甚至文化自卑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只看到文化危机中消极的一面,
而没有看到积极的一面,没有看到文化危机会成为文化发展创新的契机。
⑥正是由于没有辩证地看待文化危机,文化主体对这些困境和危机产生了过激的心理反
应,特别是在那些原来或多或少有些文化自大感的文化主体身上,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于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不自信甚至自卑的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与中华民族的重
新崛起是不相匹配的。所以,文化自信首先要克服这种文化心理,把传统文化的困境当作文
化发展的契机,通过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传统文化转化为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基础,同时,增强文化软实力,发扬和光大中国传统文化。
(摘编自丁立群《我们为何要文化自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盘西化”的激进主义和“固守传统”的保守主义其实都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B.当前中国传统文化陷入了文化危机之中,主要是因为一些“从属性”理论受到冲击。
C.文化可以利用危机的两面性,从传统新旧内容的连续性和中断性的统一中找到生长点。
D.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离不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主要是因为一些‘从属性'理
论受到冲击”分析错误,从原文“在遇到危机时,其对传统的冲击是从‘边缘问题'到'核
心问题’的"可知,这一说法错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剖析了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
义。
B.第②段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和现实状况,认为传统文化存在“文化堕距”
现象。
C.文章辩证地分析了文化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强调了要看到文化危机积极面带来的契
机。
D.文章在论述文化传统可以通过对立面文化传统发展自己的观点时运用了引用论证和对
比论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项,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主体面对困境和危机出现过激的心理反应,主要是因为没有辩证地看待文化危机。
B.当前我国传统文化虽然出现危机,但由于运用了对立面文化传统补充自己,得到了新
的发展。
C.当出现文化困境和危机时,那些自卑感强的文化主体更容易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
D.中国传统文化只要克服不自信甚至自卑的文化心理,定能克服西方文化侵袭带来的困
难。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于文无据。原文第③段
只是说“文化传统由于……得到了发展”,并没有说当前我国传统文化取得了发展。C项,“形
成巨大的心理落差”的是有些文化自大者,不是文化自卑者。D项,“只要……定能……”说
法过于绝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我国已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亿多亩
S*林立"建"I*I工取传理中心主任同*开7月9H*赤
a1999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军草工程以来k
全国已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总投入I、
5亿多亩/超过5000亿元4
两轮退耕产林还草上
增加林地面积5.02亿亩增加人工草地面积502.61万亩
占人工林面积的42.5%占人工草地面积的2.2%
按照2016年现价评估,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每年产生的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1.38万
亿元,相当于工程总投入的2.7倍。其中,涵养水源4490亿元、保育土壤1146亿元、固碳
释氧2199亿元、林木积累营养物质143亿元、净化大气环境3438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1802
亿元、森林防护606亿元。
(摘编自《工程效益明显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民生双赢》)
材料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3200万退耕农户从政策补助中户均直接受益9800多元。
在四川丘陵、盆地周围地区,有400多万劳动力因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得以转移,外出务工年
创收217亿元。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不再限定还经济林的比例,各地退耕还经济林的热情高
涨,仅2016年全国退耕还经济林就达到818万亩,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林特产品和休闲观
光旅游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新途径。实践证明,退耕还林还草是改革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建
设生态文明的宏伟战略,广大农民改变了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通过发展新型生态经济,开
发林草多种功能,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统一。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对我国新增绿量和地球变得更绿做出
了重大贡献。在贵州,新一轮退耕还林对近年来全省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发挥了
重要作用,扭转了治理区生态恶化的趋势。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专家认为,长江输沙量减少,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功不可没。在陕西延安,20年累计退耕还林1077万亩,植被覆盖率从退耕
前的46%提高到2017年的81.3%,绿色边界向北推移400多公里,土壤侵蚀模数由每年每平
方公里9000吨降为1077吨,年入黄泥沙由2.58亿吨降到0.31亿吨,降幅达88%。过去水土
流失一向严重的黄土高原今日为世界提供了生态修复的成功样本。
(摘编自《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奇迹一一写在我国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取得突出成效之际》)
材料三退耕前,盲目的毁林开垦和陡坡地、沙化地耕种,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
失和风沙危害,使得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国家的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
胁。困境中,人们开始认识到:牺牲生态换生存,其结果是连生存也保不住一一这就是违背
自然法则的恶果。此时,退耕还林还草的战略决策,让人们得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树上山,粮下川,羊进圈,该种粮食的地方种粮食,该种草的地方种草,该种树的地方种
树”,退耕还林还草将人类欠下的生态账补偿给自然,由过去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转变为
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解决全球生态
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认真履行国际会约的标志性工程,
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对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给予
了高度评价。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格蕾琴•戴利通过深入研究指出,退耕还林还草是一个极大的创新
项目,已经在中国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效,其他国家应重视并学习中国的经验,将中国当成
一面镜子。
(摘编自《退耕还林还草改变的不只是山水》)
4.下列对材料一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启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年来,总投入巨大,全国已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
亿多亩,工程总投入超讨5000亿元。
B.两轮退耕还林还草中林地面积、人工草地面积分别增加5.02亿亩、502.61万亩,相
应比例显示,我国更重视退耕还林。
C.我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区域与上一轮相比,增加了8个省(区、市)和新疆
生产建设兵团,增长幅度较大。
D.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每年产生的生态效益很可观,表现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
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等方面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我国更重视退耕还林”于文无据,
材料中只显示退耕还林面积比退耕还草面积更多、占比更大,但原因是多方面的,材料并未
明确表明“我国更重视退耕还林”。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退耕农户实施政策补助,使退耕农户在经济上直接受益,另外,
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劳动力,农民能够外出务工创收。
B.由于新一轮退耕还林不限定还经济林的比例,各地积极退耕还经济林,农民转变观念,
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林特产品和休闲观光旅游产业。
C.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减少了长江输沙量,使黄土高原过去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的现象得到缓解,为世界提供了生态修复的成功样本。
D.中国政府表明高度重视生态建设、认真履行国际公约的态度,受到了美国、欧盟、日
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D项,“中国政府……的态度,受到……
高度评价”分析错误,由原文“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
对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可知,受到高度评价的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6.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国退耕还林还草的重要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引导产业转型,发展新型生态经济,为农民提供致富新途径。②保护环境,加
快国土绿化进程,对我国新增绿量和地球变得更绿做出了重大贡献。③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解决全球生态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验。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区域主要在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材料二“退
耕还林还草工程使3200万退耕农户从政策补助中户均直接受益9800多元”“退耕还林还草
是改革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战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与乡村振兴的
有机统一”可概括出第①点;结合材料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
对我国新增绿量和地球变得更绿做出了重大贡献”可概括出第②点;结合材料三“作为世界
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解决全球生态问题做出了巨
大贡献,成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认真履行国际会约的标志性工程”可概括出第③
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人同此心
老舍
他们三个都不想作英雄。年岁,知识,理想,都不许他们还沉醉在《武松打虎》或《单
刀赴会》那些故事中。
可是,他们困在了亡城。只有一个缝留给他们一一低首去作行尸走肉。
王文义是三个中最强壮的。差一年就大学毕业了,敌人的炮火打碎他的生命的好梦。假
若他愿意等着文凭与学士的头衔,他便须先承认自己是亡国奴。他把墙上的一面小镜打得粉
碎,镜中那对大而亮的眼,那个宽大的脑门,那个高直的鼻子,永将不能被自己再看见,直
到国土收复了的一天。
他把范明力和吴聪找了来,两个都是他的同年级而不同学系的学友。“有了办法没
有?”“我们逃吧?”吴聪试着步儿说,语声似乎是被羞愧给管束住。
“逃?”王文义低声地问,而后待了半天才接了摇头:“不,不能逃!到哪里去?为什
么逃?难道这里不是我们的土地?”“我也这么问过自己”,吴聪的语声高了些,“我是这
么想:咱们死在这里太可惜,而且并没有什么好处。”
“是的,我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可惜;三个人的力量太小,无益。”王文义点着头说。
忽然,他立了起来:“可是,亡国奴是没有等级的,一个大学生和一个洋车夫没有丝毫
的分别;再从反面来说,在为国牺牲上,谁的血洒在地上都是同样的有价值。我不逃,我要
在这里死。”“我明白了你的意思!”范明力的厚嘴唇撇动着,“死不是为急速结束这一生,
而是把一点不死的精神传延下去。”
“好吧,”吴聪把窄胸挺起来,“说你的办法吧!我愿意陪伴着你们去死!”
“我们先立誓!”
“吴聪,范明力,王文义,愿为国家而死,争取民族的永远独立自由!”
在驴儿胡同的口上,无论冬夏老坐着一个老婆婆。她的职业是给穷人们缝补缝补破鞋烂
袜子,老少男女都呼她“好妈妈”。有人说,她本是姓“郝”的。
她不识字,不晓得国家大事,可是她知道恨日本。现在,满天飞的,遍地跑的,杀人的,
放火的,都是日本。
最使她不痛快的,是马路那边站岗的那个兵。他的长刺刀老在枪上安着,在秋阳下闪着
白亮亮的冷光,他的脚是那么宽,那么重,可那是“咱们”的地。凡是能来杀或打这个兵的,
她便应当呼之为一一容或她会说这个一一英雄,只要他敢去收拾那个兵。
啊,那兵又换班了。我们的英雄啊,怎么还不来?还不来?老妈妈盼祷着。
好消息来了!拉车的王二拿着双由垃圾堆上拾来的袜子,蹲在她旁边,他偷偷说:“好
妈妈,听说我们两个小伙子,把他们的一车炸弹全烧完,还打死他们五六个兵!”“听说那
俩小伙子是跑进一家小肉铺去,跑进去就没影儿啦。好妈妈,你看肉铺的人也真有胆子敢把
俩小伙子放走!我们有骨头的,好妈妈?”
好妈妈几天没用过的笑容,由心中跳到脸上。“要是有人敢打那边的那个东西,我也敢
帮忙,你信不信?”“我怎么不信?我要有枪,我就敢过去!有了一个不怕死的,接着就有
十个,一百个,一千个,是不是,对不对?”
第二天,都快到收活的时候了,来了个面生的小伙子,大眼睛,宽脑门,高鼻子。好妈
妈刚要拿针,那个小伙子拦住了她。“明天我来取吧,天快黑了。回家吗?一块儿走?”一
同进了驴儿胡同,少年低声地问:“这条胡同里有穿堂门没有?”
“你是好人!”好妈妈点头赞叹,“我告诉你,这里路南的第十个门,有个后门,可是
没法打穿堂儿,那是人家的住宅呀。”
少年没有言语。好妈妈慢慢的想出来:“行!我要准知道你什么时候来,我可以托咐倒
脏土的李五给你们开开门。”
“我明天早晨八点来!”
“就是卖杏茶的周四过来的时候?”
“好!卖杏茶的过来,那个门得开开!”
“你知道我要干什么?”
“知道!你的心,我的心,都是一样!”
次日,好妈妈早早就到了。“杏儿一一茶哟。”周四就快到她面前了,她的眼几乎不能
转动。忽然,直象一条黑影儿,由便道上闪到马路边的一棵柳树后,紧跟着,枪响了,一声
两声。那个兵倒在了地上。南边北边响了警笛,那条黑影闪进了驴儿胡同。
也就是刚四点钟吧,她想收活回家,她的心里堵得慌,正在这么想,取袜子的来了!她
儿乎不肯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蹲在一旁,看着袜子,低声地问:“早晨我打死他没有?”
好妈妈微微一摇头。“他装死儿呢,一会儿就爬起来了。”“呕!下回得用炸弹!”
“你要是有枪啊,给王二一支,他也愿意干。”
“有的是人,妈妈!”
“哎,下回来,打准一点!”好妈妈的心里又不堵得慌了。
他们三个又坐在一处,互相报告着工作,并且计划着以后的办法。
王文义不得意,也不失望:“咱们的成功与失败都没关系,唯一的好处是把未死的人心
给激动起来了。咱们的心,大家的心,都并差不很多。我们只是作了应该作的事,至多也不
过是先走了一步而已。好吧,我们商量明天的事好吧。”
(选自老舍《火车集》,有删减)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们三个都不想作英雄……可是他们困在了亡城。”小说一开头就交代了王文义等
人所面临的困境和内心的矛盾。
B.年老的好妈妈没有知识,也不懂国家大事,可是在国难当头之际却深明大义,无所畏
惧,表现出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C.小说第二部分集中写了抗击侵略者的具体场景,“大眼睛,宽脑门,高鼻子”的小伙
子刺杀敌人未能成功,好妈妈非常失望。
D.在王文义看来,行动的意义在于“把未死的人心给激动起来了”。小说以“人同此心”
为题,简练明确,内涵丰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好妈妈非常失望”错。
从原文“南边北边拉响了警笛,那黑影闪进了驴儿胡同……她的心里堵得慌”和“取袜子的
来了!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知,好妈妈心里堵的原因是担心小伙子的安危,并不
是失望。
8.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请简要分析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特点。(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着力塑造普通国人群像。作者描写的主体不在于哪一个个体,而是选取了青年
学生王文义等三人、胡同里的好妈妈、拉车的王二、“两小伙子”“看肉铺的人”等不同年
龄、身份、地位的众多形象,以点带面,颂扬了普通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②综合运用多种
描写方法。作者综合运用语言、心理、动作、神态、肖像等多种人物描写方法,突出表现人
物的外在言行和内在精神状态;③运用环境烘托人物品格。作者使众多人物置身于抗战的伟
大事业的环境之中,让众多普通的人物经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考验,并以此突出人物的精神
品格。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以及手法的能力。审题可知,分析时要结合主题,
从“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人物形象的特点”等方面作答。
9.《人同此心》这篇小说在谋篇布局上有哪些特色?请从《红楼梦》《大卫•科波菲尔》
《巴黎圣母院》三部名著中任选一部为例,谈谈你对其谋篇布局特点的体会。(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问:①三部分情节在形式上各自独立;②情节和主旨前后呼应;③三部分情
节紧紧围绕主题展开。(一点1分,三点3分)
第二问:(示例)《红楼梦》一一①以浪漫的神话故事为楔子,为人物命运作铺垫;②以
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开故事情节;③让众多人物置身于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人物命
运与贾府的兴衰以及整个社会的衰败紧密联系;④采用章回式结构组织情节,既各自独立又
前后勾连成整体;⑤第五回为全书总纲,交代故事结局、人物命运,小说情节在此基础上展
开。(一点1分,三点3分)
《大卫•科波菲尔》一一①以大卫的成长史为主线勾连故事情节;②曲折生动的结构,
跌宕起伏的情节,抒情的叙事风格;③由悲到喜的童话结构,谋篇布局的戏剧化特点。(一点
1分,三点3分)
《巴黎圣母院》一一①小说有两条情节线索,一条是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的悲惨命运,
一条是男主角卡西莫多的觉醒与反抗,两条线索都围绕爱斯梅拉达的命运展开;②运用美丑
对照原则组成惊心动魄的情节;③浪漫主义情节充满巧合、夸张,曲折离奇甚至荒诞;④在
特定的环境中展开故事情节和人物矛盾。(一点1分,三点3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结构的能力。解答时应从情节线索、文章结构等方面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尹煌字彦明。少师事程颐,尝应举,发孽有诛元祐诸臣®议,煌曰:“噫,尚可以干禄乎
哉!”不对而出,告颐日:“短不复应进士举矣。”于是终身不就举。
靖康初,种师道荐煌德行可备劝讲,召至京师,不欲留,蜴号和靖处土。户部尚书梅执
礼等人合奏:“河南市本尹煌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近世招延之士无出其右者。朝廷特召,
而命处士以归,使煌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望特加识擢,以慰士大
夫之望。”不报。
次年,金人陷洛,煌阖门被害,煌死复苏,门人舁置山谷中而免。绍兴四年,止于涪。
涪,颐读《易》地也,辟三畏斋以居,邦人不识其面。侍读范冲举煌自代,授左宣教郎,以
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六年,始就道,作文祭颐而后行。
高宗渡江,赵鼎去位,张浚独相,上章荐煌,谓其所学所养有大过人者,乞令江州守臣
疾速津送至国门,复以疾辞。上曰:“煌可谓恬退矣。”诏以秘书郎兼说书,趣起之,煌始
入见就职。未几,称疾在告,除权礼部侍郎兼侍讲。
时金人遣张通古、萧哲来议和,煌上疏曰:“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
国无人,致其猾乱。今又为此议,则人心日去。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
以告也?”又移书秦桧言:“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二成彼耳通强我日益息侵寻峻削天
下有被发左衽之忧天下之人痛恨切骨,金人狼虎贪噬之性,不言可见。天下方将以此望于相
公,觊有以革其已然,岂意为之己。甚乎。”疏及书皆不报,于是煌固辞新命。引年告老,
转一官司住。十二年,卒。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注]①元祐诸臣: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奸臣蔡京把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等保
守派官员视为奸党,称为“元祐党人”,加以打击。程颐名列其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胺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
忧/
B.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峻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
忧/
C.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峻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
忧/
D.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胺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
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廷”和第一个“天下”都是名词,不可连在一起,
中间应停顿,排除A、B两项。根据句意可知,第二个“天下”不能做前句的宾语,应做“有
被发左衽之忧”的主语,需在其前面停顿,排除C项。故选D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策,指发出的策问。古代科举考试把试题写在策上,令应试者作答,称为策问,内
容常关涉国家大事。
B.处士,古代指有才能而不被赏识、不被重用的官员,后来也泛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
官的读书人。
C.布衣,即麻布制成的衣服,古代平民不能着锦绣之服,多着布衣,因而常用“布衣”
来借指平民。
D.致仕,指古代官员交还官职,即退休。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源于周代,汉朝
以后形成固定制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有才能而不被赏识、不被重用的官
员”错误,“处士”指古代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亦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尹煌敬待老师。他因不愿诋毁老师程颐而放弃科举考试;朝廷征召他,他祭祀老师之
后才上路。
B.尹煌德才兼备。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认为,在学问和品德方面,近年招揽的士人没有
能超过他的。
C.尹煌淡泊仕途。他多次受到举荐和征召,但屡次推辞,皇上认为他“恬退”而授予“处
士”之号。
D.尹煌反对议和。金人遣使议和,他上书朝廷并致信秦桧,直陈和议的危害,但都没有
得到回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项,“皇上认为他‘恬退’而授予‘处
士'之号”错误,原文第二段提到“不欲留,蜴号和靖处士”,和第四段提到“煌可谓恬退
矣”,所以皇上认为他“恬退”是在授予“处士”之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煌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5分)
译文:
(2)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D致使尹煌隐藏了治国才能,不能被朝廷任用,不符合陛下急切求贤的本意。
(2)不知道是陛下未曾深入谋划仔细考虑呢,还是朝中的大臣没有把其中的利害告诉您
呢?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关键词为:“韬藏”,隐藏;“国器”,治国
才能;“副”,动词,符合;“侧席”,急切,指坐不安稳,形容求贤心切。(2)关键词为:
“不识”,不知道;“抑”,连词,或者、还是;“以”,介词,把;“以”的宾语省略,
译时应补上。
参考译文
尹煌字彦明。年少时拜程颐为师,曾参加进士考试,发出的策问有诛杀元祐党人的议题,
尹煌说:“唉,还可以凭借这求得俸禄吗!”没有答题就走了出来,告诉程颐说:“我不再
参加进士考试了。”于是尹煌终身不再参加科举考试。
靖康初年,种师道推荐尹煌,说他德行高尚,可以安置在皇帝身边以备劝勉讲论,皇帝
将他召到京城,但他不想留下,皇帝赐号“和靖处士”。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联合上奏:“河
南平民尹煌做学问穷究事物的根源本质,品德具备中正平和的特点,近年招募延揽的士人没
有能够超过他的。朝廷特意征召,却只是赐号'处士'让他回去,致使尹煌隐藏了治国才能,
不能被朝廷任用,不符合陛下急切求贤的本意。祈望皇上对他特别加以赏识提拔,来抚慰士
大夫的愿望。"皇上没有回复。
第二年,金兵攻陷洛阳,尹煌全家被害,尹煌昏死而后又苏醒,门人把他抬到山谷中才
得以幸免。绍兴四年,他停留在涪州。涪州,是程颐研读《周易》的地方,他开辟了三畏斋
来居住,周围的人都不认识他。侍读范冲举荐尹煌代替自己,授为左宣教郎,尹煌称病辞谢。
范冲奏请赠给尹煌五百金作为路费,派遣漕臣拿着诏令到涪州亲自送他启程。绍兴六年,他
才开始上路,写文章祭拜程颐之后才走。
宋高宗赵构渡江南迁,这时赵鼎己经离任,张浚独自做宰相,递上奏章举荐尹煌,说他
的学问修养有远超时人的地方,请求下令江州的守臣迅速将他从水路送到京城,尹煌又一次
称病辞谢。皇帝说:“尹煌可说是安于退让啊。”下诏让他做秘书郎兼说书,催促他启程,
尹煌才入朝进见就职。不久,尹煌称病告假,授予代理礼部侍郎兼侍讲。
这时金国派遣张通古、萧哲来与宋朝议和,尹煌上奏章说:“我看到本朝遭遇辽、金战
祸,自古以来未曾听闻,中原地区没有能人,以致奸猾之徒作乱。如今又要进行和议,那么
人心将一天天远离。不知道是陛下未曾深入谋划仔细考虑呢,还是朝中的大臣没有把其中的
利害告诉您呢?”又给秦桧写信说:“现在北国使臣就在朝堂之上,天下人忧虑愤恨,如果
和议一旦达成,他们一天天更加强大,我们一天天更加疲弱,日渐被剥削,天下有沦为夷狄
之地的危险。天下人痛心怨恨深入骨髓,金人如狼虎一般贪婪侵夺的本性,不言而喻。天下
人正把这件事寄希望于您,希望有办法改变现状,哪里料到己经这样做了。太过分了。”他
的奏章和信都未获回复,于是尹煌坚决辞却了新的任命。请求告老还乡,转任一个官职后退
休。绍兴十二年,尹煌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0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
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
的官服是青色的。④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县丞。
14.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
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诗中景物
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
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
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D项,“'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错误,
应是虚景,此句是诗人的想象之景。
15.试比较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
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
不同点: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
操的决心。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②刘诗用“青袍误儒生”
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比较作品情感经历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应结合诗歌注释
了解作者,进而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由注释可知,两首诗的主人公都
遭到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
已误儒生”写如果有相识之人问到我的境遇,请你转告他们,我命途多舛,已是被青袍所误
的一介书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之感。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
冰心在玉壶”,是写如果有洛阳的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
的冰一样纯洁,表达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两句意思一致。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两句诗“,
”,从植物的变化写出早春的景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
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
答案(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触胪千里旌旗蔽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
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等特性,让
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
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
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的一些基本特点,都被后
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
的文字相抗衡的唯一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
须与所处环境,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
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
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各自发挥长处,共同
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亘古不灭朴素无华息息相关扬长避短
B.亘古不灭朴素无华休戚相关相得益彰
C.亘古不变质朴无华息息相关扬长避短
D.亘古不变质朴无华休戚相关相得益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亘古不灭:从古到今,永不绝灭;形容永久的
生命力。亘古不变:从古到今,永不改变•语境强调的是“气质”,不存在是否绝灭,故第
一空选“亘古不变”。②朴素无华:指人的朴素朴实。质朴无华:指人或物的内在的气质特
点。语境强调的是石头的特点,故第二空选“质朴无华”最为贴切。③“休戚相关”和“息
息相关”区别在于,“息息相关”适用的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休戚相
关”适用面比较窄,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不能指无祸
福可言的一般事物。文中强调的是摩崖的内容与形式同环境的关系,应选“息息相关”。④
扬长避短:发扬长处,避开短处。相得益彰:两者相互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
显示出来。语境强调的是石头和纸张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故应该填写“扬长避短”。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C.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组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D.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A.话题不一致,上句主语是“石头与书法
的这种结合",下句主语变成了“中国人”;B.被字句的使用使上下句句式不一致;C.根据
文意,本文是在讲“石头上的书法”,“石头”与“书法”是结合为一的,而不是机械的组
合,所以,应该是“石头与书法”的“结合”,而不是“组合”。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
的书写形式。
B.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
的书写形式。
C.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抵抗
的书写形式。
D.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抗衡纸张上的文字的唯一书
写形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中途易辙,“青铜文明”缺少谓语陈述,下
句却又开始了新话题。应在“青铜文明”前加“在"。C.搭配不当,“抵抗”修改为“抗衡”。
D.语序不当,将“唯一”放置在“可以”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哈尔滨工业大学《区域文化史专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车辆控制工程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图像编辑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桂林山水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数字媒体创新思维》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深度报道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零售业营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铜仁数据职业学院《小企业会计准则》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2030年中国新型烟草行业开拓第二增长曲线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卫星遥感行业全国市场开拓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阅读理解(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湘少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产品标识要求
- 2024年医院产科工作计划例文(4篇)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英语上学期期末真题复习 专题09 单词拼写(安徽专用)
- 无创通气基本模式
-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数学试卷(含解析)
- 《临床放射生物学》课件
- 肠造口还纳术手术配合
-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学生版)
- 科学计算语言Julia及MWORKS实践 课件 3-MWORKS简介
-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师范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