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课程标准目标分解1.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1.结合清朝君臣对《南京条约》的看法,认识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2.结合两位外国人对林则徐的评价,探究民族危机下“师夷之长技”的时代选择的必然性,学习林则徐、魏源等在民族危机下敢为天下先,向先进学习的勇气和爱国情怀。(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一、两次鸦片战争1.背景国际背景(1)工业革命后,①
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各国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3)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国内背景(1)政治:仍停留在②
,君主专制统治顽固。(2)经济:自给自足的③
是主要的生产方式。(3)科技:落后。(4)军事:军队作战能力低下,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冷兵器。(5)社会矛盾:④
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资本主义封建社会小农经济阶级矛盾
2.概况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打开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借口⑤
销烟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1856~1860年参战双方清政府与英国清政府与英、法两国进程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以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⑥
》而结束1856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⑦
后,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南京条约圆明园虎门(续表)天津条约瑷珲条约领事裁判权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果(1)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2)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英、法、美三国获得协定关税、⑧
、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1)1858年《⑨
》;1860年《北京条约》(英、法获取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鸦片贸易合法化)。(2)中俄《北京条约》,迫使清政府承认《⑩
》,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影响(1)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2)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⑪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开眼看世界四洲志海国图志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背景《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皇帝仍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充分反映了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封闭、愚昧与腐朽代表人物及著作林则徐在广州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汇译成《⑫
》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魏源(1)著作: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⑬
》一书。(2)内容: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提出了“⑭
”的思想。(3)评价: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徐继畬(1)著作:撰成《瀛寰志略》一书。(2)内容: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3)评价:是中国近代第一部⑮
著作影响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世界地理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重要概念】(1)半殖民地在政治上表现为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主权;在经济上表现为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2)半封建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但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不能认为中国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或认为政治上是半殖民地而经济上是半封建。2.朝贡体系与不平等条约体系(1)朝贡体系:东亚地区传统的以中国为中心、中国周边各邻国与中国形成的双边“封贡关系”为结构的国际体系。朝贡体系的立足点是“华夷”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2)不平等条约体系: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的总称。其法律依据是1842年《南京条约》以来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本质特征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凭借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任务1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材料下表所示为时人对《南京条约》的看法。道光皇帝此外一切紧要事件必应筹及者,均著责成该大臣等一一分晰妥议,不厌反复详明,务须永绝后患。该大臣既知善后难于措手,他国之不免生心,即应思前顾后,预为筹画,于勉从下策之中力求弭患未然之计江苏布政使李星沅阅江南钞寄合同(指《南京条约》),令人气短,我朝金瓯无缺,忽有此磋跌,至夷妇(英女王)与大皇帝并书,且约中如赎城、给烟价、官员平行、汉奸免罪,公然大书特书,千秋万世何以善后
(续表)——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朝君臣对《南京条约》的看法,并进行评论。耆英照会璞鼎查兹蒙大皇帝解嫌释惑,恩准照旧通商,于广州一处之外,又给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处,俾斯得广为贸易,实属体恤有加……惟贵国所定条款,期于永久遵行;而中国亦有盟言,必须预为要约……言归于好,无话不可商量“四读”读题引、读设问、读出处、读正文得出重要信息:材料:从题引、出处得出“清朝君臣对《南京条约》的看法”,从正文表格得出“务须永绝后患”“于勉从下策之中力求弭患未然之计”“令人气短,我朝金瓯无缺”“千秋万世何以善后”“实属体恤有加”“惟贵国所定条款,期于永久遵行;而中国亦有盟言,必须预为要约”等,进而提炼出时人对《南京条约》的看法“两定”限定词(时间、空间、角度):时空限定——清朝;内容限定——君臣对《南京条约》的看法定位词(原因、特点、影响):第①小问,依据三段材料信息,提取归纳清朝君臣对《南京条约》的看法。根据“务须永绝后患”“于勉从下策之中力求弭患未然之计”概括得出,签订条约要一劳永逸,以绝后患;根据“令人气短,我朝金瓯无缺”“千秋万世何以善后”概括得出,条约的签署是莫大的耻辱,无法向历史交待;根据“实属体恤有加”“惟贵国所定条款,期于永久遵行;而中国亦有盟言,必须预为要约”概括得出,开辟通商口岸是皇帝的恩泽,双方应永久遵守。第②小问,对上述看法进行评论,评论时要运用唯物史观辩证分析,既要看到清朝君臣对《南京条约》感到耻辱,极力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体现了一定的民族气节;也要看到盲目维护所谓“天朝”的“体面”;缺乏对近代国际社会的认识,不懂得用近代国际法维护本国利益,启示人们要开眼看世界,正确认识当代世界【参考答案】看法:签订条约要一劳永逸,以绝后患;条约的签署是莫大的耻辱,无法向历史交待;开辟通商口岸是皇帝的恩泽,双方应永久遵守。评论:清朝君臣对签订《南京条约》感到耻辱,极力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体现了一定的民族气节;盲目维护所谓“天朝”的“体面”;缺乏对近代国际社会的认识,不懂得用近代国际法维护本国利益。任务2开眼看世界材料下表所示是两位外国人对林则徐的评价。[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林则徐,福建侯官人。他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是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因为存在“忠君”思想而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政策,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他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一位民族英雄(1)根据材料,概述两位作者对林则徐的评价差异。(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位作者的评价呈现差异性的原因。[英]何伯英《旧日影像:西方早期摄影与明信片上的中国》19世纪中后期,英国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展出时林则徐像出现在蜡像馆派发的宣传单上。其主图为穿着清朝服饰的一男一女相对而立的晶像,背景是当年在欧洲流行的中国风庭院景色,单页上以大字印着“钦差大臣林则徐与他钟爱的配偶”。再仔细读那些较小的文字,赫然发现这样的字句:“对华战争的始作俑者”“销毁250万英镑英国财产的罪魁祸首,他和他的小脚老婆是唯一在我国被展示的这类人物”。其中所谓“英国财产”是指被林则徐销毁的鸦片“四读”读题引、读设问、读出处、读正文得出重要信息:材料:从题引得出“两位外国人对林则徐的评价”,从正文得出“坚决实行禁烟政策,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华战争的始作俑者”,进而提炼出两位作者对林则徐的评价“两定”限定词(时间、空间、角度):第(1)问,内容限定——两位作者对林则徐的评价差异。第(2)问,内容限定——两位作者的评价呈现差异性的原因定位词(原因、特点、影响):第(1)问,根据“坚决实行禁烟政策,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得出,徐中约认为林则徐是民族英雄;根据“对华战争的始作俑者”得出,何伯英认为林则徐是战争的罪魁祸首,给英国造成损失。第(2)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出,两位作者的评价呈现差异性的原因是各自的立场不一致,徐中约的评价从中华民族的角度出发;何伯英的评价从英国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参考答案】(1)差异:徐中约认为林则徐是民族英雄;何伯英认为林则徐是战争的罪魁祸首,给英国造成损失。(2)原因:各自的立场不一致,徐中约的评价从中华民族的角度出发;何伯英的评价从英国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1.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里所说的“大势”即鸦片战争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趋势,也就是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更多的海外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刺激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扩张海外殖民地的野心,促进了西方殖民活动的发展,故B项正确。2.《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直接导致下表中数据变化的内容是()。1843年前后中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A.割让香港岛 B.战后赔款C.五口通商 D.协定关税D[解析]
据材料可知,直接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内容是协定关税。《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故D项正确。货物旧税率新税率棉花24.19%5.56%棉纱13.38%5.56%斜纹布14.92%5.56%3.道光后期以来,长江流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传统的由“京广大水道”构成的南北纵向贸易路线,开始转向以上海为中心、以长江流域为主体的东西横向贸易路线。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深入开展 B.五口通商使外国商品输入C.农民革命运动的影响 D.传统商路逐渐没落B[解析]
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量外国商品由此进入中国市场,促使长江流域的贸易地位提升,传统的南北纵向贸易的路线地位被削弱,故B项正确;A、C两项与贸易路线改变无关,排除;D项不是主要原因,且材料未涉及传统商路逐渐没落,排除。4.曾国藩指出,“咸丰九年(1859年),洋人来换和约,僧忠亲王诱而击沉其船,天下称快;十年(1860年),夷人复至”“京师不守,几丧天下”。这次“换约”事件()。A.使列强侵华逐步深入中国内地B.使中国开始“开眼看世界”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使中国丧失了领事裁判权A[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换约”可知,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列强获得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运权等大量权益,使列强侵华逐步深入中国内地,故A项正确。5.(2023·湖南岳阳高一统考期末)阅读下列表格内容可知,林则徐、魏源,徐继畬()。A.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B.领导了中国的早期近代化C.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D.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代表A历史人物相关活动内容林则徐在广州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手轿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
- 个人车位赠与合同范本
- 临时工劳动合同范本参考
- 2025年平安保险公司特定疾病终身保险赔付合同
- 业务合作合同格式样本
- 不锈钢采购与销售合同
- 个人借款质押合同书样本
- 专用线铁路物流服务合同细则
- 个人与企业租赁合同范本大全
- 采购标准合同书
- 2025年中国山泉水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GB/T 18109-2024冻鱼
- 2025年八省联考数学试题(原卷版)
- 重庆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英语试卷(含解析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 《榜样9》观后感心得体会二
-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一氧化碳中毒培训
- 保洁服务质量与服务意识的培训
- CONSORT2010流程图(FlowDiagram)【模板】文档
- SMM英国建筑工程标准计量规则中文 全套
- GB 18030-2022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