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与探索一、教材分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本课共有三个子目:“列宁主义的形成”“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前两个子目涉及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影响,课标明确做了要求,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格局,也是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创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虽然课标没有强调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但它与十月革命一起构成了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之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为后来的发展中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从本课的三个子目内容来看,教材为学生呈现了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与发展这条主线,“列宁主义的形成”是俄国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是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实践,从理论到实践的结构非常清晰。但是,十月革命的胜利及苏联社会主义的经济探索无论是在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还是在探索中的困惑与尝试,都是非常复杂的历史过程,教材难以全面而深刻地体现其深层次的逻辑关系,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课时应帮助学生理清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与探索中的问题,深刻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从部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的单元设置来看,本课处于第七单元第2课,五、六、七三个单元的主题分别是“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对应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剧烈变化的历史——工业革命完成、科学社会主义诞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两次世界大战,俄国正是在世界“转型期的震荡”中完成了十月革命并进行了社会主义的实践与探索。因此,我们在学习俄国(苏联)历史时,务必要将其放在世界发展、国际秩序演变中来认识与理解,这样才能深刻理解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审时度势,及时发动十月革命并取得成功,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列宁和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进行了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探索,取得巨大成就,不仅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和战后国际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基础,而且其“新经济政策”与“苏联模式”也为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及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苏俄(苏联)的选择既是本国当时的现实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对当今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二、学情分析通过初中阶段世界史的学习,高一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俄国(苏联)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有一定的认识,比较熟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苏联模式的主要内容,也能够辩证地认识苏联模式产生的影响及问题。在学习本课之前,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清单”探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这一部分历史可能遇到的困惑是无法理解列宁、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及发展与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立与建设之间的关系,对十月革命历史意义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刻。因此,教师要精选史料,引导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去认识苏俄(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与探索,通过史家的精彩论述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俄国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三、教学目标1.利用历史材料分析俄国发展变化和社会形态演变的原因,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是人类反复思索与不断实践的过程。2.运用恰当的时空表达方式叙述俄国十月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历程,结合史料对其进行客观评价,认识十月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探索的世界历史意义。3.通过史料分析探究,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经济的发展过程。4.认识社会主义道路和经济体制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伟大探索,增强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责任与信心。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难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探索的曲折与意义。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美国对俄国革命的反应。材料一呈现文字材料,关于1917年3月,“美国《生活》杂志甚至刊登的一副漫画。教师设问:材料中美国人欢迎的革命指的是什么?《生活》杂志的漫画背后的含义是什么?(参考答案:二月革命。漫画将1917年的二月革命与1776年的美国革命联系在一起,表明俄国正沿着美国式的道路前进,受到美国的欢迎。)材料二呈现材料关于完成十月革命后,美国人对其评价及对俄国做法。教师设问:从材料二描述中,可以看出此时俄国已经完成了十月革命,比起二月革命,美国对这次革命有了怎样不同的态度?为什么?(参考答案:不承认革命成果,干涉苏维埃政权。原因是不符合美国利益等。)教师追问: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有何不同?十月革命如何会影响美国利益,以致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惜利用武装干涉的方式反对新政权的建立?十月革命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课的学习。(过渡)一个世纪之后,俄国革命仍以其复杂的背景、矛盾的现象、戏剧性的情节以及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吸引人们不断去探索、认识和理解。我们以学者们的研究为基础,一起来探究1917年俄国革命的背景。【学习新课】(一)成于理想与现实的奋斗——十月革命1.国家发展的困境:俄国革命的背景材料三材料选自姚海:《俄国革命》关于俄国十月革命原因。教师设问: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学者认为俄国革命的原因有哪些?(参考答案:1、长期因素: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2、中期因素:俄国1905年革命后形势的变化;3、短期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教师讲述并设问:19世纪90年代,俄国经济中出现了“工业高涨”的局面,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列宁于1905年在《两种策略》中写道:“在像俄国这样一些国家里,工人阶级与其说是苦于资本主义,不如说是苦于资本主义发展得不够。”《列宁选集》中文第3版,第1卷,《列宁选集》中文第3版,第1卷,\o"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第556页。材料四材料选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关于俄国农业及农村问题。材料五材料选自(俄)A.H.雅科夫列夫主编:《20世纪初的俄国》,俄、美、英、德、法的工业产值在世界中的份额表。材料六材料选自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上册)》,关于俄国城市工人与资产阶级发展状况。教师设问:根据以上三段材料,具体分析俄国革命的中期因素。(参考答案:1、农业发展落后,农民生活贫困;2、相对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俄国工业发展落后;3、工人罢工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政治愿望的加强。)(过渡)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俄国社会的种种矛盾与问题已经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断激化,俄国革命很有可能一触即发。那么,是什么因素进一步催化俄国事态的发展呢?材料七材料选自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上册)》,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既有的矛盾,推动事态向革命方向发展。教师设问:根据材料七,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如何“推动事态向革命方向发展”?(参考答案:对经济产生破坏性影响,具体表现为农业产量的下降,粮食危机以及工人生活水平的降低,社会矛盾增强,社会动荡因素加剧。)2.君主专制的末日:二月革命的真相材料八材料选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反映二月革命过程。教师设问:根据材料,概括二月革命的特征。(参考答案:群众性、自发性、局部性。)(过渡)我们通常说二月革命后俄国是两个政权并存。实际上更本质的特点应该是无政府主义泛滥。在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后,苏维埃与杜马临时委员会通过谈判达成协议,临时政府只是一个在立宪会议召开之前临时管理国家的机构,它无权解决当时国家面临的任何重大问题,也不能建立任何常设的管理制度。二月革命后的俄国,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3.革命策略的转变:十月革命的胜利材料九、材料十材料选自《列宁选集》第1卷,反映列宁对革命认识的变化。教师设问:列宁对革命的认识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参考答案:认识:从支持和肯定资产阶级革命到向无产阶级革命过渡。原因:基于俄国国情和对广大人民群众力量的认识。)教师讲述:7月初,俄国发生了有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走上街头,反对临时政府、要求“一切政权归苏维埃”。参加运动的人数最多达到50万左右,事态失去控制后发展为大规模动乱,最终军队平息了动乱。我们将其称之为“七月事件”。材料十一材料选自(美)约翰.里德著,郭圣铭译:《震撼世界的十天》,反映临时政府镇压群众活动及群众对政府的态度。材料十二材料选自姚海:《俄国革命》,反映学者对十月革命的看法与认识。材料十三材料选自(美)约翰.里德著,郭圣铭译:《震撼世界的十天》,反映《工人和士兵报》的社论概括说明了布尔什维克的政见。教师设问:你从以上三则材料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参考答案:政府要有所作为,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革命要有精心的组织和准备,目标明确;新政权的建设需要舆论宣传并始终考虑人民的需求。)(过渡)十月革命前后,布尔什维克党始终关注人民的需求,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调整策略,修改口号,如“结束战争”“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把工厂给工人”等,这都表明布尔什维克敏锐地把握住了大多数俄国人民的需求,使自己紧密地与他们站在一起,获得人民的支持,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4.伟大历史的转折:十月革命的意义材料十四、十五、十六、十七材料选自陈新明:《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转型》,李兴:《论十月革命与世界体系问题》,刘雅贤:《十月革命对美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赵曜:《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反映不同学者对十月革命的看法与认识。教师设问: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展开探讨,从多角度认识十月革命的意义。(参考答案:从俄国国家发展角度看,加快了俄国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迈入现代工业社会奠定了基础,对懂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角度看,奠定了苏联崛起的基础;从马克思主义传播角度看,催化了不同国家社会主义政党的成立,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多国的传播;从世界历史发展角度看,十月革命让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变化,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新纪元。)(过渡)“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夺取了政权,他们马上面临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为此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又做出了哪些实践和努力呢?(二)源于国情与希望的探索——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迫于形势的跨越:求生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十八材料选自周尚文:《列宁在处理农民问题上的矛盾和纠结》,反映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面临的严峻问题。教师设问:十月革命之后的苏维埃面临哪些问题?为此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参考答案:问题:政权危机,粮食危机;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材料十九材料选自陈之骅:《苏联兴亡史》,呈现1919年1月,人民委员会颁布《关于在生产省份手机归国家支配的粮食和饲料》的法令内容。教师设问: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重要的余粮收集制为例,这种措施会带来哪些影响?(参考答案: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过渡)十月革命胜利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捍卫苏维埃政权,“战时共产主义”是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为争取生存而做出的选择。在赢得战争胜利,进入相对和平的建设时期后,它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在变化了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它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2.面对现实的实验:谋发展——新经济政策材料二十材料选自陈之骅:《苏联兴亡史》,反映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过程。教师设问:根据材料概括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分析该政策给苏俄带来的影响?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参考答案:实质: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运用市场机制,达到巩固政权,恢复发展经济的目的。影响: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国家政权。启示:国家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社会主义的建设要在反思和探索中前行等。)(过渡)新经济政策发展了经济、得到人民拥护,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20年代中期,苏联基本上完成了经济的恢复工作,1925年农业生产基本达到了战前水平,工业总产值已达到战前的73%,但实际上,代表工业主体的机器制造业、航空、电力等部门很不发达,工业设备也比较陈旧。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认为,必须结束新经济政策,否则难以形成工业化政策,1929年他宣布:“当它(新经济政策)不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弃。”《斯大林全集》第12卷,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51页。3.发展模式的实践:图崛起——苏联模式材料二十一材料选自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从列宁到普京)》,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建设。教师设问:材料反映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建设有哪些特征?这种经济发展政策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参考答案:特征:高速度优先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反哺工业,强制性、行政命令驱动,农业集体化。可能带来的影响:苏联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和农业发展不平衡,对农民的压迫等。)(三)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大国崛起的启示材料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材料选自吴诗尧:《近十年国内关于十月革命研究综述》,周尚文:《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历史价值及其局限》,孙代尧《苏联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