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卜算子·天生百种愁徐俯天生百种愁,挂在斜阳树。绿叶阴阴自得春,草满莺啼处。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注]。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注]如簧语,形容女子的声音美妙动听,有如音乐。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绿叶阴阴自得春.草满莺啼处”句,绿叶阴阴,芳草遍地,流莺声啭,但伊人已杳不可见,以哀景衬哀情。B.“凌波步”“如簧语”,写步态与声音,把一位步态轻盈、语言动听的美女,形象地立在读者面前。C.“空”写出了词人心中想见却见不到的忧苦,无奈之情跃然纸上,与“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字相似。D.全词写对一个女子的思念,写别后相思之苦,语出新奇,不落俗套,构思巧妙,写得曲折精致。16.“天生百种愁,挂在斜阳树”与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分别是怎样写愁的?请简要分析。(6分)15.A(“以哀景衬哀情”错,应是“以乐景衬哀情”)16.①“天生百种愁,挂在斜阳树”,开篇直抒胸臆,“百种愁”写愁之多,接着化抽象为具体,写“愁”“挂在斜阳树”,举目即见,无法排遣,运用夸张等修辞写出内心愁苦之深。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将国破家亡之愁比作“一江春水”,化抽象为具体,点明愁之多之长之深。(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河南省青桐鸣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15~16题。沁园春·寿可行弟,次其见寿韵许有壬天相吾家,箧笥无金,诗书有人。看发挥胸臆,辞锋凛凛,薰陶气质,韦佩申申。师友渊源,贤才衡鉴,胄馆光华近帝宸。男儿事,便尽输心力,难报君亲。读书第一当勤。只孝弟书中是大伦。况人生为学,百年在幼,田家得计,一岁惟春。科占龙头,名高雁序,好与皇家作凤麟。都休问,是地钟河岳,天应星辰。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中“看”引领的四个句子,展现了读书人才情四溢、气质文雅的洒脱姿态。B.上阕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一生蹉跎,费尽心力却无法报答朝廷和父母的憾恨之情。C.下阕首句承上启下,引出对为学的警策;末尾三句赞美了如河岳星辰般优秀的家族子弟。D.全词语言平易浅近,情中蕴理,传递了儒家弟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16.词中谈到哪些有关家风和学风的理念?请简要概括。(6分)15.B【解析】“表达了作者一生蹉跎,费尽心力却无法报答朝廷和父母的憾恨之情”理解有误,这三句意思是即便倾尽全力学习和进取也难以报答朝廷和父母的恩情,是对“男儿”的砥砺和鞭策。16.【答案】家风理念:①诗书为重,学识比金银财宝更珍贵,要注重培养后辈读书。②做事要尽力而为,要懂得回报父母。③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学风理念:①独学无友,要求师向贤,多向有才德的人请教。②要早学勤学,抓紧时间,不虚度光阴。③要有志向追求,努力学习,做国家的栋梁之材。(每点1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给出了考查内容的限定——有关“家风”和“学风”的“理念”,可将这两个方面分开作答。分析时可对词作进行逐句分析,理清各个句子中蕴含的思想观点,然后再从“家风”和“学风”两个方面适当归类整合,即可汇总出答案。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而这首宋诗,究成15~16题。送次公子之官安仁监税杨万里汝仕今差晚,家庭莫恨离。学须官亦了,廉忌世人知。争进非身福,临民只母总。关征岂得已,龙断欲何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照应诗题,交代写作目的,即在儿子远行赴任前对他的议谇教导。B.颈联告诫儿子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要像母亲对待孩子一样对待百姓。C.尾联的反问既是对儿子的告诫,也是对封建社会黑暗统治的强烈斥责。D.诗中传达出对儿子的一些教育理念至今仍有现实意义,语言质朴,情感真挚。16.本诗颌联与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两句同是对儿子的寄语,它们表达的内容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15.C(“也是对封建社会黑暗统治的强烈斥责”错,尾联上句是说官府的征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下句是对滥收苛捐杂税的质问,诗人以此告诫儿子要合理征税,但并没有对封建社会黑暗统治的斥责。)16.同:都强调了学习,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关切。(2分)异:①陆诗借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告诫儿子要趁着年轻刻苦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②本诗颔联告诫儿子在处理官事之后要好好学习,增长才干,要具有廉洁奉公、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阶段考试(一)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和【注】仲蒙夜坐文同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注】题中“和”,指唱和,和答。仲蒙是诗人的友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断雁”“尘劳”等词写出孤雁哀号、尘世烦劳的景象,反衬诗人此时的心境。B.颔联对仗工整,视听结合,描写了北风呼啸,霜气肃杀,阴云密布,大雪将至的景象。C.颈联写诗人与友人因饮茶难以入眠,故饮酒唱和,借以驱散浓重的寒意,抒豪迈之情。D.本诗前两联侧重描写环境,后两联侧重抒发感受,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络清晰。16.黎靖在《人生之贵》中提到“心以静为贵,欲以寡为贵,学以精为贵,情以挚为贵……”。在这首诗中,你体会到哪些可贵之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3分)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诗人与友人因饮茶难以入眠”错,本诗为酬和诗,由首联“独凭幽几静尘劳”可知,诗人是独自一人。16.(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①心以静为贵,欲以寡为贵:诗人虽倦于尘劳,却能淡泊超然,内心宁静,悠然自得;②学以精为贵:墨水已结冰,灯花也即将燃尽,诗人却仍然裹紧破旧的棉衣勤奋苦读,为学勤奋精进;③情以挚为贵:诗人将自己在大寒之夜的感受与远方的友人分享,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感情真挚。(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亦可给分)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醉中感怀陆游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青衫犹是鹓行旧,白发新从剑外生。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出塞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青衫”“白发”对仗工整,“青衫”写出官位低,“白发”写出年岁老,透露出诗人的不得志。B.颈联写古堡上的旌旗及城头上巡更的刁斗声,视听结合,有实有虚,营造出边塞苍凉萧瑟的意境。C.尾联两句表明自己壮心虽在,却只能寄托于歌与酒中,体现了作者愤激不平的心情。D.诗中既有怀古伤今,又有抚今追昔,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回肠千转,跌宕淋漓,余韵无穷。16.陆游此诗说“只今憔悴客边城”,《临安春雨初霁》中也有“谁令骑马客京华”句。无论对“边城”,还是“京华”,陆游似乎都是“客”,请结合诗歌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答案】15.B16.①“只今憔悴客边城”,写作者身在边塞,但依然“壮心”难以施展,憔悴疲惫。“谁令骑马客京华”,写作者虽身在“京华”,但并未得到重用,心中壮志无法实现。②两个“客”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不论是在边塞,还是在京城,都是一种长期沉浮、没有归宿感的处境,表达了作者对壮志难酬、无法实现自身理想的坎坷命运的悲叹之情。【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有实有虚”错误,颈联转写眼前之秋景:古堡上的旌旗在秋风中飘拂,笼罩着阴郁惨淡的气氛;夜深了,城头上巡更的刁斗声清晰可闻。这显然是一个战士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属于实写。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比较赏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只今憔悴客边城”,如今却流落边城,形容憔悴,青衫依旧,白发新生,形象真切。同时,第三句又回应了第一句,第四句又补充了第二句,怀旧伤今,抚今追昔,回肠千转,唱叹有情当年的“壮心”如今“全消尽”,只能在歌酒中寄托他无可奈何的处境和愤激不平的心情,足见其壮志未酬的感伤。“谁令骑马客京华”,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写作者虽身在“京华”,但并未得到重用,心中壮志无法实现。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不仅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志未酬,此奉诏入京,却被任命为严州知州。对于一生奋斗不息、始终矢志不渝地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的陆游来说,心中壮志还是无法实现。两个“客”字,都是漂泊异乡,心无所安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不论是在边塞,还是在京城,都是人不尽其才的一种长期沉浮、没有归宿感的处境,表达了作者对壮志难酬、无法实现自身理想的坎坷命运的悲叹之情。河南省周口市恒大中学2023-2024年度髙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扬州慢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指如今十里扬州街道,在春风的吹动下,到处长着青色荠麦,即全然破败之象。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说扬州城在金兵南侵时变得面目全非,就算擅游杜牧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C.“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牧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词人的感情。D.“二十四桥犹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15.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黍离》之悲”是什么意思?试举例分析本词如何表现这种情感。14.A15.(1)“《黍离》之悲”意思是指昔盛今衰的悲痛和故国之思。(2)作者运用了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表现“《黍离》之悲”。“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两句将过去的扬州和现在的扬州作对比,以昔日扬州的繁华反衬今日扬州的荒凉,表达了作者昔盛今衰的悲痛和故国之思。【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A.“‘过春风十里’指如今十里扬州街道,在春风的吹动下”错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意思是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故选A。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黍离”是《诗经·王风》篇名。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