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_第1页
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_第2页
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_第3页
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_第4页
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川崎病诊断和治疗职业教育口腔医学专业教学资源库

诊断标准发热5天以上+以下5项中的4项即可确诊1四肢:掌跖红斑,肢端硬肿,指趾端脱皮2皮肤:多形性红斑3眼结膜:充血4唇及口腔:黏膜充血,唇皲裂、杨梅舌5颈淋巴结:肿大不足4项,而有冠状动脉损害者也可诊断排除其他疾病:在诊断中,发热为必备条件。若上述5项临床表现中不足4项,但超声心动图提示有冠状动脉损害也可确诊。

*败血症

*渗出性多型红斑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型)

*猩红热

*化脓性淋巴结炎鉴别诊断一、肠溶阿司匹林

具有抗炎和抗凝作用

发热时30~50mg/(kg·d),分2-3次口服,热退后3天渐减为

3~5mg/(kg·d)或10mg/(kg·d),持续8-12周。

冠状动脉损害者应延长治疗时间,直至冠状动脉恢复正常。治疗二、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

宜发病早期(10天)内使用,1~2g/kg,8~12小时并可静脉缓慢输入,治疗后1-2天内即可迅速退热、减轻炎症反应,并可预防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治疗三、糖皮质激素

丙种球蛋白治疗无反应的患儿仍发热时,除外感染及有效控制高凝状态同时,可考虑短程中、小剂量皮质激素治疗或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治疗预后与是否发生心血管损害有关。绝大多数预后良好,无合并冠状动脉疾病者可自行痊愈,约1-2%患儿出现复发。未经治疗的患儿,15-20%并发冠状动脉瘤,应长期密切随访。冠状动脉多于病后2年后自行消失,但常致管壁增厚和弹性减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