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天津市杨村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天津市杨村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天津市杨村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天津市杨村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天津市杨村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天津市杨村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鲁迅对于俄罗斯文学有着深刻的理解。鲁迅与俄罗斯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有着强烈共鸣,他认为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最可贵的特色是它所表现出的深刻的真实性和批判性,这是空前的,并称“因为真实,所以也有力”,对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巨大历史价值给予了充分评价。鲁迅多次惊叹俄罗斯优秀文学中所包蕴的博大的爱与深沉的人道主义,称道“以一身来担人间苦的小说家”,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给予的不只是怜悯,而是力图谋求其解放,为他人宁可牺牲自己,在鲁迅看来,是当得“伟大”的。这种博大深沉的爱被鲁迅视为“异常的慈悲性”,是俄罗斯文学的突出特色,“与我们的世界更接近”。以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为代表的俄罗斯作家,令鲁迅感佩之处还在于,他们都提出了人的生存的重大问题,致力于揭露人性的复杂与缺陷,唤起人们对社会的改造与灵魂的剖析,为此鲁迅将“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作为自己的创作原则,将“为人生”作为自己“做小说”的“主见”,在自己的作品中也以深刻地透视社会人生,揭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为旨归。在他看来,俄罗斯文学的深刻性在于,不只表现了底层人们“不幸”的经济贫苦,还有精神贫困,当时中国国民状况亦然。他笔下的对不觉醒的人们的描写与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有着极为相似的情形,他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沉重主题,反思国民性,深感启蒙之艰难。他指出俄罗斯文学中不仅有“叫唤、呻吟、困穷、酸辛”,而且也有“挣扎和反抗”。对俄罗斯文学的译介和所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鲁迅实现借助文学“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理想。鲁迅不仅追求“表现的深切”,而且也同样注重“格式的特别”。他坦承自己的《狂人日记》脱胎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药》中也印刻着安德莱夫象征与写实相调和的手法。同时,果戈理悲喜剧融合的讽刺笔法与抒情风格,契诃夫的简练朴素与“含泪的笑”所透露出的醇厚的韵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敢于正视”“并不平安的灵魂”的心理刻画等,都对鲁迅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有人称鲁迅为“中国的契诃夫”,他们都是短篇小说的大师,都善于用最精练的文字。别林斯基称果戈理的短篇为“装在狭小框子里的巨大图画”,鲁迅的短篇小说更是如此,它们通过鲁迅对中外优秀文学遗产的博采众长,成为“忧愤深广”的文学经典。鲁迅着眼于“小人物”“平常事”的取材特点,通过“白描”“画眼睛”“画灵魂”,即用最精练的文字、最简短的篇幅,表达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能透过日常生活深刻反映出社会本质,形成鲁迅的艺术风格。据统计,鲁迅或翻译或评述、译述过的俄苏作家达37人之多,俄苏作家在他译述过的外国作家中居于首位。在对中外文化遗产的接受与吸收中,鲁迅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分析,从“拿来主义”的立场出发,这不仅显示了与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一脉相承,同时充分汲取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经验,显示出鲁迅文学思想的开放性与超前性,表现出一位伟大作家可贵的精神追求与探索,为后世作家昭示了成功的奥秘,也提供了可资仿效的经典范例。(摘编自于文秀《鲁迅与俄罗斯文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认为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的最可贵特色在于真实性和批判性,这种认识是空前的。B.俄罗斯的优秀文学作品给予被损害者的不是怜悯,而是力图谋求其解放,具有“异常的慈悲性”。C.鲁迅的《狂人日记》脱胎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药》中也沿用其象征与写实相调和的手法。D.鲁迅以“拿来主义”的原则接受与吸收中外文化遗产,这显示出他文学思想的开放性与超前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对俄罗斯文学的理解、创作技法、译述作品等方面,来论证俄罗斯文学对鲁迅的影响。B.第二段引用鲁迅的话以显示俄罗斯优秀文学的特色及其成因,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地支撑了论点。C.第三段以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为例,充分论证了鲁迅的创作理想深受俄罗斯文学的影响。D.文章论证了鲁迅先生成功的奥秘,在于充分汲取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经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对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的价值给予了充分评价,这是因为他对此类作品理解深刻,并产生了共鸣。B.鲁迅不仅在思想性上深受俄苏文学的影响,而且在艺术手法和审美表达上,也吸纳了其中的很多优点。C.别林斯基认为鲁迅的短篇更应被视为“装在狭小框子里的巨大图画”,这是鲁迅博采众长的结果。D.鲁迅对俄苏文艺涉猎广泛,在译述外国文学上对俄苏文学情有独钟,在创作方面受俄苏作家影响更大。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标题党”是网络上利用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来达到增加点击量或知名度等目的的个体或组织。“标题党”主要通过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严重夸张、转移重点等方式来拟写新闻标题,以吸引受众、提高传播率、增加舆论张力。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标题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媒体的角度看,一方面,媒体市场竞争加剧是“标题党”现象盛行的直接原因。在受众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想要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增加点击量,用标题博人眼球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相较于纸媒,门户网站和新媒体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只有点击标题才能看到具体内容,如果标题不能及时留住读者,文章再好也没有意义。而不能获得足够的点击量,便无法获取更多流量来维持媒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流量变现是王道”成为主要经营原则,媒体自律精神式微,记者编辑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严峻考验。被关注就意味着利益,“标题党”现象也就很容易在各大媒体上蔓延开来。从网民的角度看,媒介素养匮乏和碎片化阅读习惯加剧了“标题党”现象的泛溢。如今媒介渠道多元化,信息爆炸式增长,这种局面导致网民习惯于粗略地浏览标题、图片或摘要,对新闻细节却甚少关注,这为制造“题不对文”的标题提供了条件。另外,“标题党”现象与网民对新闻事件表现出的“老不信”和“审丑”心理也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巨变、利益格局调整导致社会诚信问题、社会矛盾和各种诉求与日俱增,因此,一些网民便借助自媒体,根据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发布一些耸人听闻、混淆是非的标题新闻,从而达到表达诉求、宣泄情绪的目的。而网络媒体为了点击量,也往往迎合、利用网民这样的心态和诉求,通过精心炮制的标题来引发围观,甚至引导舆情。“标题党”新闻在未被证实的情况下,借助于舆情的裂变式传播迅速扩散,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给网络谣言的滋生提供温床,给突发舆情的应对处置带来阻碍,甚至有可能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另外,纵容“标题党”新闻,对那些坚守社会责任的媒体和媒体人来说是种不公平,可能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破坏媒体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制定措施整治“标题党”现象,加强对网络新闻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对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标题党”现象泛滥的问题,以保证网络媒体良性发展,净化与论环境。(摘编自詹婧《热点事件舆情传播频现“标题党”》)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党”炮制新闻标题手法多种多样,目的也不尽相同,但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B.用博人眼球的标题来增加点击量,是“标题党”新闻从海量信息中获取关注的最有效的方式。C.在门户网站和新媒体上,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标题能否吸引人非常重要,纸媒则不然。D.网民面对多元化的媒介渠道和爆炸式增长的信息,形成了只浏览标题、图片等却从不关注新闻细节的习惯。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分析“标题党”现象的危害,突出了加强网络新闻监督和制约的必要性。B.文章从媒体和网民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C.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证明媒体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标题党”现象盛行。D.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标题党”现象进行了论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网民对新闻事件的“老不信”心理应该跟当前社会的诚信危机有关系,强化诚信意识是消除“标题党”现象的一个途径。B.对网络媒体来说,流量意味着经济利益,这导致自律精神不强的网媒过于关注流量变现,失去对职业道德的坚守。C.“标题党”新闻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滋生网络谣言,激发负面情绪,导致大范围舆情失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重大威胁。D.利益驱动是“标题党”现象产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只要媒体改变“流量变现是王道”的经营原则,“标题党”现象就能消除。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人类发现社会也可以计划,是一个重大的发现,也就是说人类已走出了乡土性的社会了。在乡土社会里没有这想法的。在乡土社会人可以靠欲望去行事,而在现代社会中欲望并不能做人们行为的指导了,发生“需要”,因之有“计划”。从欲望到需要是社会变迁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我们常可以看到人类并不是为行为而行为,为活动而活动的,行为或是活动都是手段,是有所为而为的。总是有个“要”在领导自己的活动。我们说人类行为有动机的。说人类行为有动机包含两个意思,一是人类对于自己的行为是可以控制的,要这样做就这样做,不要这样做就不这样做,也就是所谓意志;一是人类在取舍之间有所根据,这根据就是欲望。欲望如果要能通过意志对行为有所控制,它必须是行为者所自觉的。自觉是说行为者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人类依着欲望而行为,他们的行为是否必然有利于个体的健全发展,和有利于社会间各个人的融洽配合,社会的完整和持续?每天人都在吃淀粉,吃维他命A……你回去在实验室研究,淀粉供给热料,维他命A给人这个那个,——合于营养,用以维持生命。但是你去找一个乡下老问他,为什么吃辣子,大蒜,他会回答你,“这才好吃,下饭的呀。”好吃,是欲望,那是自觉的。直接决定我们行为的确是这些欲望。欲望是什么?食色性也,那是深入生物基础的特性。这里似乎有一种巧妙的安排,为了种族绵续,人会有两性之爱;为了营养,人会有五味之好。在乡土社会中个人的欲望常是合于人类生存条件的。两者所以合,那是因为欲望并非生物事实,而是文化事实。我说它是文化事实,意思是人造下来教人这样想的。譬如说,北方人有吃大蒜的欲望,并不是遗传的,而是从小养成的。所谓“自私”,为自己打算,怎样打算法却还是由社会上学来的。问题不是在要的本身,而是在要什么的内容。这内容是文化所决定的。我说欲望是文化事实,这句话并没有保证说一切文化事实都是合于人类生存条件的。文化中有很多与人类生存条件无关甚至有害的。以吃一项来说,如果文化所允许我们入口的东西样样都是合于营养原则的,我们也不至有所谓毒物一类的东西了。再说得远一些,我常觉得把“生存”作为人类最终的价值是不太确切的。人类如果和其他动植物有些不同的地方,最重要的,在我看来,就在人在生存之外找到了若干价值标准,所谓真善美之类。乡土社会是个传统社会,传统就是经验的累积,能累积就是说经得起自然选择的,各种“错误”——不合于生存条件的行为——被淘汰之后留下的那一套生活方式。不论行为者对于这套方式怎样说法,它们必然是有助于生存的。在乡土社会中有很多行为我们自以为是用来达到某种欲望或目的,而在客观的检讨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行为却在满足主观上并没有自觉的需要,而且行为和所说的目的之间毫无实在的关联。譬如驱鬼,实际上却是驱除了心理上的恐惧。在乡土社会中欲望经了文化的陶冶可以作为行为的指导,结果是印合于生存的条件。但是这种印合并不是自觉的,并不是计划的,乡土文化中微妙的配搭可以说是天工,而非人力,虽则文化是人为的。乡土社会环境不很变,因之文化变迁的速率也慢,人们有时间可以从容的作盲目的实验,错误所引起的损失不会是致命的。社会变动得快,原来的文化并不能有效的带来生活上的满足知,人类不能不推求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了。这时发现了欲望并不是最后的动机,而是为了达到生存条件所造下的动机。于是人开始注意到生存条件的本身了,——在社会学里发生了一个新的概念,“功能”。功能是从客观地位去看一项行为对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完整上所发生的作用。功能并不一定是行为者所自觉的,而是分析的结果,是营养而不是味觉。这里我们把生存的条件变成了自觉,自觉的生存条件是“需要”,用以别于“欲望”。现代社会里的人开始为了营养选择他们的食料,这是理性的时代,理性是指人依了已知道的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去计划他的行为,所以也可以说是科学化的。在现代社会里知识即是权力,因为在这种社会里生活的人要依他们的需要去作计划。从知识里得来的权力是我在上文中所称的时势权力;乡土社会是靠经验的,他们不必计划,因为时间过程中,自然替他们选择出一个足以依赖的传统的生活方案。各人依着欲望去活动就得了。(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从欲望到需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人类行为有动机包含两个意思:人类对于自己的行为是可以控制的,就是所谓意志;人类在取舍之间有所根据,就是欲望。B.功能是从客观地位去看一项行为对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完整上所发生的作用。功能并不是行为者所自觉的,而是分析的结果。C.人类如果和其他动植物有些不同的地方,最重要的,在我看来,就在人在生存之外找到了若干价值标准,所谓真善美之类。D.现代社会里的人开始为了营养选择他们的食料,这是理性的时代,理性是指人依了已知道的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去计划他的行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中国·从欲望到需要》论述乡土社会的变迁,“从欲望到需要”是乡土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B.为了说明现代社会的特征,作者把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对照起来论述。如,乡土社会变动慢、小,现代社会变动更快、更大。C.作者用事实论证“欲望并非生物事实,而是文化事实”,北方人爱吃大蒜不是遗传的生物事实,而是从小养成的文化事实。D.乡土社会是依托经验传承的传统社会,现代社会是知识即权力的理性社会;乡土社会里欲望支配行动,现代社会里需要支配行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社会里,行为是不自觉的,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不明确;现代社会里,行为是自觉的,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明确。B.乡土社会的经验是经过自然选择的,是合乎生存的;现代社会的计划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制定的,是科学的。C.乡土社会里,行为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不明确,比如用来达到驱鬼目的的驱鬼行为,没能够驱鬼,却驱除了恐惧。D.在乡土社会中欲望可以作为行为的指导,结果是印合于生存的条件;而在现代社会中欲望不作人们行为的指导。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产,字子乔,范阳人也。少刚厉,有志格。永嘉之乱,同郡祖逖拥众部于南土,力能自固,产遂往依之。逖素好从横,弟约有大志,产微知其旨,乃率子弟十数人间行还乡里,仕于石氏,为本郡太守。及慕容俊南征,前锋达郡界,乡人皆劝产降,产曰:“夫受人之禄,当同其安危,今若舍此节以图存,义士将谓我何!”众溃,始诣军请降。俊嘲之曰:“卿受石氏宠任,衣锦本乡,何故不能立功于时,而反委质乎!烈士处身于世,固当如是邪?”产泣曰:“诚知天命有归,非微臣所抗。然犬马为主,岂忘自效,但以孤穷势蹙,致力无术,僶俛归死,实非诚款。”俊嘉其慷慨,顾谓左右曰:“此真长者也。”乃擢用之,历位尚书。性刚正好直言每至进见未曾不论朝政之得失同辈咸惮焉俊亦敬其儒雅前后固辞年老不堪理剧转拜太子太保。谓子绩曰:“以吾之才而致于此,始者之愿亦已过矣,不可复以西夕之年取笑于来今也。”固辞而归,死于家。子绩。绩字伯阳,少以风节知名,清辩有辞理。弱冠为郡功曹。时石季龙亲征段辽,师次范阳,百姓饥俭,军供有阙。季龙大怒,太守惶怖避匿。绩进曰:“郡带北裔,与寇接攘,疆场之间,人怀危虑。闻舆驾亲戎,将除残贼,虽婴儿白首,咸思效命,非唯为国,亦自求宁,虽身膏草野,犹甘为之,敢有私吝而阙军实!但比年灾俭,家有菜色,困弊力屈,无所取济,逋废之罪,情在可矜。”季龙见绩年少有壮节,嘉而恕之,于是太守获免。累迁太子中庶子。及暐立,慕容恪欲以绩为尚书右仆射,暐憾绩往言,不许。恪屡请,乃谓恪曰:“万机之事委之叔父,伯阳一人,暐请独裁。”绩遂忧死。(节选自《晋书·载记第十》,有删节)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性刚正/好直言/每至进见/未曾不论朝政之得失/同辈咸惮焉/俊亦敬其儒雅/前后固辞/年老不堪理剧/B.性刚正/好直言/每至进见/未曾不论朝政之得失/同辈咸惮焉/俊亦敬其儒雅/前后固辞年老/不堪理剧/C.性刚正/好直言/每至进见未曾/不论朝政之得失/同辈咸惮焉/俊亦敬其儒雅/前后固辞年老/不堪理剧/D.性刚正/好直言/每至进见未曾/不论朝政之得失/同辈咸惮焉/俊亦敬其儒雅/前后固辞/年老不堪理剧/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祖逖,东晋军事家。他念念不忘“遗民既遭残贼”,力主北伐,并身体力行,即使不被重用,仍矢志不渝。B.功曹,古代官职,官名,亦称功曹史。西汉始置,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C.亲戎,“戎”古族名,支系众多,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西部地区,后泛称西戎,即西部少数民族。亲戎,即结交少数民族。D.万机,《尚书·皋陶谟》:“亡敖佚欲有国,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机。”选文指当政者日常处理的纷繁的政务。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产能审时度势,见机行事。永嘉之乱时,他投靠同郡人祖逖,又揣摩出祖逖的意图,带兵丁回到本乡,依附石氏,做了本郡太守。B.李产好直言,为人坦率。他在朝为官时,议论朝政直来直去,同僚都害怕他;兵败时,慕容俊嘲讽他不能守节,他答以实情,受到慕容俊的称赞。C.李产有节操,又知权变。他受石氏之禄,为石氏战斗到底;而当部队战败,势穷孤危之际,他又归顺慕容俊。晚年为保全名声,他坚决辞职归家。D.李绩善于辩论,条理清晰。石季龙攻打范阳,责备太守催缴军需不尽力。李绩分析范阳形势,陈述民情,一番话消解了石季龙的怒气,也使太守获免。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卿受石氏宠任,衣锦本乡,何故不能立功于时,而反委质乎!(2)但比年灾俭,家有菜色,困弊力屈,无所取济,逋废之罪,情在可矜。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岭南江行①柳宗元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茅是海边。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射工②巧伺游人影,飓母③偏惊旅客船。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注)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诗人因谗被贬赴柳州途中。②射工:射工虫,传说能含沙射人影以杀人。③飓母:南方夏秋间,一种象征飓风即将来临前的云气。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实写纵目所见,瘴气弥漫的柳江蜿蜒南去,黄茅草的尽头便是大海边。B.颔联、颈联四句各写一物,眼见身感和神话传说结合,是首联诗意的补充。C.颔联、颈联借四物含蓄反映了作者南来的复杂心境,为尾联感情抒发蓄势。D.尾联慨叹有多种忧愁,但又想昂扬奋发、在柳州有所建树,不让年华空度。2.该诗意蕴深婉,不抒迁谪而迁谪满纸,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⑴天之苍苍,其正色邪?_________________?(庄子《道遥游》)⑵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⑶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⑷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⑸山水之乐,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⑺子曰:“人能弘道,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⑻______________,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少年中国说》)7、微写作《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六部经典名著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人们所熟知。请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200字左右。①有很多人喜欢外出旅行时带上书。如果外出旅行需要从这六本书里选择一本,你会带哪一本呢?请谈谈你的理由。要求结合书的内容或艺术特点等,言之有理。②某同学在名著阅读交流会上说:痛苦能让一个人变得坚强;痛苦也能让一个人变得脆弱。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其相关情节加以说明。香菱、贾探春(《红楼梦》)孙少平、田润叶(《平凡的世界》)华子良、刘思扬(《红岩》)桑地亚哥(《老人与海》)天保、傩送(《边城》)单四嫂子(《明天》)③这六部作品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的人物形象。请从这六部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形象,以“,我看到了你灼热的心”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在横线上填写人物名字,结合书中的具体内容。8、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俞平伯品评《红楼梦》时说“钗黛虽然并秀,性格却有显著不同:如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刚而宝钗柔,黛玉热而宝钗冷,黛玉尖锐而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宝钗世故。……”你认同这个说法吗?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述你的理由。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处春秋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宣扬正道,其志不移,他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为收复中原失地,南宋将领岳飞出生入死大小百余战,精忠报国,他说:“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朝鲜战争爆发,为保家卫国,毛岸英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入朝作战,壮烈牺牲。参军前,他不顾劝阻,说:“谁叫我是毛泽东的儿子呢,我不去谁还去!”今年面对重大疫情,全国各地医务人员请战,他们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要求奔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我中华从来不缺国有危难而锐身自认的大智大勇、大仁大爱者。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以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记者的身份,写一篇时评。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D2.D3.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A项,曲解文意。“这种认识是空前的”理解错误,原文是说,在鲁迅看来,俄罗斯文学的真实性和批判性是空前的。B项,过于绝对。“不是怜悯”错,原文是“不只是怜悯”。C项,张冠李戴。选项中的“其”是指果戈理,而原文中说的是“安德莱夫”。故选D。2.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鲁迅先生成功的奥秘,在于充分汲取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经验”以偏概全。由最后一段可知,鲁迅先生成功的奥秘在于“不仅显示了与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一脉相承,同时充分汲取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经验”。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断章取义。文中所说的“鲁迅的短篇小说更是如此”是作者的观点,不是别林斯基的观点。故选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2、1.B2.C3.D【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但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错误,由原文“‘标题党’主要通过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严重夸张、转移重点等方式来拟写新闻标题,以吸引受众、提高传播率、增加舆论张力。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标题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可知,原文只是说“标题党”炮制新闻标题手法多种多样,目的也不尽相同,并没有说“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属于无中生有。A错误。B项,正确。C项,“纸媒则不然”错误,由原文“相较于纸媒,门户网站和新媒体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只有点击标题才能看到具体内容,如果标题不能及时留住读者,文章再好也没有意义”可知,第二段只是说“相较于纸媒”,因为新闻标题对于纸媒也很重要。C错误。D.“不关注新闻细节”错误,由原文“如今媒介渠道多元化,信息爆炸式增长,这种局面导致网民习惯于粗略地浏览标题、图片或摘要,对新闻细节却甚少关注,这为制造‘题不对文’的标题提供了条件”可知,第三段原文应该是“甚少关注”,而不是“不关注”新闻细节。D错误。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错误,该部分主要使用的是因果论证。C错误。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D项,“只要……就能消除”错误,由原文第三段“‘标题党’现象与网民对新闻事件表现出的‘老不信’和‘审丑’心理也有密切的关系”可知,“标题党”除了媒体,还有网民,而且他们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追求利益,所以只要“媒体”改变经营原则,是不能消除“标题党”现象的,还需要“网民”的改变。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3、1.B2.B3.D【解析】

1.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B项,“功能并不是行为者所自觉的”错误,原文是“功能并不一定是行为者所自觉的,而是分析的结果”,改为“不一定是”。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为了说明现代社会的特征,作者把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对照起来论述”错误,为了说明乡土社会的特征(变迁)。故选B。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D项,“在乡土社会中欲望可以作为行为的指导”说法绝对,原文“在乡土社会中欲望经了文化的陶冶可以作为行为的指导”。故选D。【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4、1.B2.C3.D4.(1)你受到石氏的宠爱重用,显贵于本乡,为什么不能在当时建立战功,却反而臣服于(我)呢?(2)可是,连续几年因天灾而歉收,家家脸上都显出饥色,百姓困顿疲意,(家中实在)没有什么可供征收,太守征粮拖延懈怠之罪,实在情有可原。【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③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划线句的翻译是:李产性格刚正,喜欢仗义直言,每到进见时,未曾不谈论朝政的得失,同辈人都惧怕他,慕容俊也敬重他儒雅。李产先后以年老坚决辞官,不能胜任治理繁琐事务。“未曾”与下句联系紧密,应断在下句,排除CD;“固辞年老”是以年老为由坚决拒绝为官,应放在一起,排除AD。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C项,“亲戎”指亲自征讨。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本题中,D项,“石季龙攻打范阳”错误,“师次范阳”,指军队驻扎在范阳;“消解了石季龙的怒气”错误,文中也没有说李绩的话消解了石季龙的怒气,只是“季龙见绩年少有壮节,嘉而恕之”。故选D。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宠任,宠爱重用;衣锦,显贵;委质,臣服。(2)但,只是;比年,连续几年,菜色,饥色;困弊,困顿疲惫;逋废,拖延懈怠;矜,怜悯、原谅。【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李产,字子乔,是范阳人。年轻时刚正严厉,有志向操守。永嘉动乱时,同一个郡的人祖逖在南方率领部队,能力能够自我保全,李产就去投靠依附他。祖逖向来喜欢肆意横行,他的弟弟祖约有谋反之志,李产暗中了解祖逖的想法,于是率领十几个子弟从小路出行回到乡里,到石氏那里做官,成为了本郡太守。等到慕容俊向南征讨,先锋部队到达郡的边界,乡里人都劝李产投降,李产说:“接受别人的俸禄,就应当和人家共同接受安危,现在我如果放弃这个节操来贪图生存,义士将要说我什么呢!”李产的部队被打败,才开始到慕容俊的军营请求投降。慕容俊嘲笑他说:“你受到石氏的宠爱重用,显贵于本乡,为什么不能在当时建立战功,却反而臣服于(我)呢?有操守的人在世上为人处世,本来就应该向这样吗?”李产哭着说:“实在知道上天的安排是有归宿的,这不是我所能抗衡的。可是即使是犬马也为主人效力,我怎敢忘记自己效仿呢,只是因为我势单力孤,竭尽全力到死,这实在不是我愿意的。”慕容俊赞赏他充满正义,回头对左右大臣说:“他是一个真正的德高望重的人。”于是提拔重用他,逾越位次尚书。李产性格刚正,喜欢仗义直言,每到进见时,未曾不谈论朝政的得失,同辈人都惧怕他,慕容俊也敬重他儒雅。李产先后以年老坚决辞官,不能胜任治理繁琐事务。转任太子太保。告诉儿子李绩说:“凭我的才能到这地步,起初的愿望也已经超过了,不可以又在晚年被当今的人取笑啊”。坚决辞官回乡,死在了家里。他的儿子叫李绩。李绩字伯阳,年少时以风度节操著名,清晰明辩有口才。二十岁在郡中作功曹。当时石季龙亲自率兵征讨段辽,军队驻扎在范阳,老百姓饥荒,军队供养不足。石季龙大怒,太守恐惧躲避不出。李绩进言说:“本郡连着北方边境,与敌寇接壤,作战时,人人怀有危机和顾虑。听说您亲自征讨,将要铲除残余的贼寇,即使是婴孩和老人,都想为您效力,不只是为了国家,也是为求得自身安宁,即使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还是甘心乐意做,哪敢有自私吝啬而使军需缺乏!可是,连续几年因天灾而歉收,家家脸上都显出饥色,百姓困顿疲意,(家中实在)没有什么可供征收,太守征粮拖延懈怠之罪,实在情有可原。”石季龙看到李绩年少有豪壮的节操,就褒扬并且宽恕了他,于是太守得以免罪。李绩连续多次升官做了太子中庶子。等到慕容暐即位,慕容恪想让李绩担任尚书右仆射,慕容暐忌恨李绩曾经说过的话,不允许。慕容恪多次请求,(慕容暐)于是对慕容恪说:“日常的政务交由叔父处理,唯有李绩一个人的事,请让我独自裁决。”李绩最终忧郁而死。5、1.A2.①首联写远入云烟、充满瘴气的江水,极目远跳,长满黄茅的大地尽头应该就是大海了,暗指贬谪之地偏借荒凉。②中间两联用象迹、蛟涎、射工、飓母四种可怕的事物,曲折反映出当地的荒凉落后和自己处境的险恶,含蓄表达了诗人贬谪南来充满忧惧的复杂心情。③尾联写虽因谗被贬忧虑之事很多,但不想虚度光阴,想在被贬之地有所建树。【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A项,“实写”错,“望尽黄茅是海边”句是虚写,是想象。诗人在受贬谪途中,全凭自己的想象。此诗写出了岭南的特异风物瘴江、黄茆、象迹、蛟涎、射工、飓母,曲折地反映出当地荒凉落后的自然环境,同时运用象征手法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政治环境的险恶。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中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理解尾联的意思,再结合全篇分析诗人的情感。本诗的尾联“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一句的意思是:今后我忧虑的事啊,岂止是一桩一件?尽管头发花白,年老力衰。也不能坐待时日,虚度华年。从思想感情上看,体现了作者虽然再遭贬官,但他仍有欲趁暮年有所奋发之意的豁达。【点睛】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6、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扈江离与辟芷兮望帝春心托杜鹃泣孤舟之嫠妇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小园香径独徘徊非道弘人少年智则国智【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字词:邪、扈、芷、嫠、徘徊。7、①假如我要乘坐游轮航行在太平洋上的话,我打算带着《老人与海》。海明威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在作品中表现了对人生、世界、社会的迷茫和彷徨。因为我对大海充满着憧憬与希冀,渴望通过这次“出海”,如老人一样,磨炼意志,锻炼“打渔”技巧,大海对于老人来说象征着茫茫的人生之路,没有方向,需要你自己去定位方向,老人航行了83天之后才打到一条大马林鱼,那种坚持,不放弃的执着让我敬佩,让我随着圣地亚哥一起出海吧,去寻找一个全新的自己!②我认为痛苦能让一个人变得脆弱。大佬天保和弟弟二佬傩送都深爱着翠翠,与哥哥商定用唱歌的方式去争取得到翠翠的爱情。当天保知道弟弟的心思后,内心无法在翠翠与弟弟之间做出选择。也不愿按照乡里的规矩,“来一次流血的挣扎”。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于是他选择了逃避,借口押船离开了家。结果船出事死去了。他的逃避其实就是他内心脆弱的表现。二佬十分难过,把哥哥的死归咎于翠翠家,与翠翠家产生了误会。这种误会其实是他内心脆弱的表现。③孙少平,我看到了你灼热的心。少平,你好,认识你是在原西县读高中的时候,你从广袤的黄土地上走来,一身农民后生的装束却掩盖不了精神高贵;你从荒原的街头走来,一卷揽工汉的铺盖却遮挡不住闯荡新生活的决心与智慧;你从大牙湾煤矿走来,满脸的煤渣勾勒出的是被生活磨得棱角分明的刚毅的面庞……我看到你灼热的心,那是不甘于平庸,不甘于精神的贫瘠的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热情期盼,这份激情与憧憬是贫困日子中最宝贵的支撑。【解析】

①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全面审清题意,明确题目中的各项要求,如写作范围、文体、主题、篇幅等。把握材料。大部分小作文为写作者提供了材料,要力求吃透材料,把握主旨,领悟内涵。这样才能使作文立意准、立意高。《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丰富的人物性格令我佩服,老人出海一连84天没有捕到鱼,惊叹老人的贫穷和无奈;老人不怨天尤人,毅然前往远海,敬佩老人的坚持与倔强;在那个时代,许多渔人不再用传统的方式捕鱼,效率大增,而老人依然使用几条钓索,一把鱼叉,让人思索他的固执与坚守。优秀作品中感召人心的人物总令人回味、思量。所以我要带着《老人与海》②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高效快速成文的关键:1.全面审清题意,明确题目中的各项要求,如写作范围、文体、主题、篇幅等。2.把握材料。大部分小作文为写作者提供了材料,要力求吃透材料,把握主旨,领悟内涵。这样才能使作文立意准、立意高。3.内容要精练。《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痛苦能让一个人变得坚强;痛苦也能让一个人变得脆弱。我认为痛苦能让一个人变得脆弱。比如大佬天保和弟弟二佬。③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三选一,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发挥特长的空间。同时,该题具体具体提出了概括名著情节、呈现语言风格、展现象征思维等要求,从而强化了对考生能力的综合考察。针对这一作文题命题趋势,作为复习备考的学生,平时要加强对历史知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强化名著阅读,都是很有必要的。《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是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青年。生在农村,学习相当艰苦,忍饥挨冻,始终不放弃,反而更加勤奋。小说勾刻他的求学、成长、奋斗、成熟的经历,通过对其周遭社会环境的描写,按照史学家的方式记录了一个时代。从这一点上来看,一沙一世界,一个人即是一个环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的家庭、爱情、理想、朋友以及命运等等无不包涵在小说中。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从一个平凡的青年身上看到一个平凡的世界。他性格的成功,在于周遭环境及周围人物的扶持。孙少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点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8、认同。薛宝钗八面玲珑、事事力求周全,是知世故而又最世故的人了。宝钗的妥帖和世故,让她得到了王夫人的喜爱、丫鬟们都称赞她,她的风头压过了黛玉。宝钗的圆滑世故,获得了王夫人的好感,让孤苦无依的湘云把她当亲姐姐看待,收买了袭人。但是宝钗却始终得不到贾母的喜爱,除了贾母偏心自己的外孙女黛玉之外,重要的是贾母对宝钗这个人的否定。如果说宝钗是知世故而世故,那么黛玉便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宝钗宝钗无论做什么都是为己之利而为之,而黛玉永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黛玉知道自己在贾府中尴尬的地位,所以事事小心谨慎、不肯多走一步路,多说一句话。怕下人多嘴多舌,她宁愿自己委屈些,也不肯麻烦别人。宝钗和她推心置腹的说了一番话,她便不再对宝钗设防,还坦然的告诉宝钗自己以前误会了她。贾母对她的宠爱和宝玉是一个层次,她却从来不曾恃宠而骄。王夫人对她心存偏见,她从不违心的讨好。金钏儿被王夫人逼得跳井,王夫人自己都觉得过分了。可宝钗却借机讨好了王夫人,觉得拿几两银子打发金钏儿就尽了主仆之情了。【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林黛玉是封建家庭的孤臣孽子,薛宝钗是它的肖子宠儿。作者借了抑扬褒贬进行批判,对于钗黛有所抑扬,即扬黛抑钗。《红楼梦》写宝钗,其性格、容貌、言语、举止、学识、才能无一不佳,合于过去对建家庭中女子的“德、容、言、工”四德兼备的标准。本书虽肯定黛玉为群芳中的第一人,却先用第一等的笔墨写了宝钗,又用什么笔墨来写黛玉呢?作者是用双管齐下的方法来写钗黛的,然而这两枝笔却能够有差别,表现作者的倾向来。双管齐下并不妨碍他的“一面倒”,反而使这“一面倒”更艺术化,也更加复杂深刻了。黛玉是出了名的伶牙俐齿,她若是嘲讽一个人,那是比拿刀子刺人还要疼一些。可是偏偏小性儿的黛玉不仅有贾母的疼爱、宝玉的宠爱、王熙凤李纨甚至三春都跟她相处的十分融洽,就连湘云也重新亲近她而疏远宝钗。宝钗最后失了人心,只因为她从未真心待人,而黛玉则不同,她知世故却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点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9、例文:防控疫情,每个人都是主体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多地出现,引发广泛关注。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卫健委到武汉当地政府,从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到广大人民群众,政府、社会、医院和个人等各方面迅速行动起来,形成了防控疫情的强大合力。新型冠状病毒扩散和致死的危害都不容小觑,更要考虑爆发的特殊时间和地点。临近春节、正值春运,人员流动性激增;而武汉地处九省通衢,东西南北的人流汇集于此,这些因素都加大了疫情传播的风险和防控的难度。如何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救治患者,如何在人口流动的背景下最大限度防控疫情,如何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障回家过年,这是对治理能力的考验,决不能有半点掉以轻心,必须全国上下齐心协力、高度戒备、共同应对。病毒感染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都息息相关,因此,抗击疫情不只是政府部门和医护人员的事,更是每一个个体的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个人而言,提升科学素养和医疗知识水平,并养成戴口罩、勤洗手、不吐痰等良好习惯,不仅是对个人健康负责,更是在减少疫情传播途径。在春节期间人口的大规模大范围流动的背景下,对公众的卫生教育尤其需要进一步“下沉”,让防控的共识与知识,能在更大范围内成为日常的生活习惯。同时,在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疫情信息呈现链式传播,我们需要信息分享,但不要听风就是雨,更不要造谣传谣;我们需要严阵以待,但不必过度恐慌。每个人都能管理好自己的出行与安全,以实际行动营造干净的生活环境和理性的舆论生态,就能对政府力量形成不可或缺的补充,真正形成渗透到每个生活角落的防控力量。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前往疫情一线,北大一院呼吸科主任王广发被隔离,武汉15名医务人员被感染……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救治工作第一线,他们对健康的守护、对生命的看护,展现着医者仁心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更说明,从政府到社会,从医护人员到普罗大众,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战胜疫情,我们本来就应该是一个休戚相关、有机互动的命运共同体。政府严防死守,医院全力以赴,个人管好自己,各部门密切配合,东中西地域协同,有效防控疫情,才能让自己的“小家”享受团圆,让中国这个“大家”更加安全。【解析】

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里说过:“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凡国之大事,都不可孤立看待。命题之初,有意将一场全民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大事件放置在历史的长河里来考量,以此激活广大青年的民族自豪感和革命英雄主义。自古至今,历朝历代,国有危难,从来不缺锐身自任的大智大勇、大仁大爱者。从孔子,到岳飞、毛岸英,再到新一代白衣天使,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今年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传播势头之烈,扩散范围之广,都为历史上所罕见。关键时刻,广大医务工作者、解放军战士、公安干警和志愿者等踊跃参战。他们中间不乏大好青年,都义无反顾,成为了“最美逆行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没有人是旁观者和局外人。立身历史的潮头,来看这场将疫情,便有了更多的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