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1课时 教案_第1页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1课时 教案_第2页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1课时 教案_第3页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1课时 教案_第4页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1课时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明确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2.明确法的本质、起源和发展规律,懂得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观点,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我国法制建设历程。3.简述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明确在党领导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核心素养】1、政洽认同:认同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充满信心。2、科学精神:明白我国法治建设的渐进性,理解西方法治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科学性。3、法洽意识:感受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增强法治意识,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生活。4、公共参与:理解与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法律思想,并在生活中学法、懂法、敬法、守法.用法,积极宣传法律知识,严于律己,遵纪守法。【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内容,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教学难点】法的产生极其本质【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防控疫情,法治同行》教师:防控疫情,法治同行,我国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与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是分不开的,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第三元的课题,与前两个单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有机有机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请看知识体系图。新课讲授:出示课题——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总议题:回顾法律发展历史展示法治建设成就1、如何认识我国法律的历史发展?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3、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第一幕: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议题一:如何认识我国法律的历史发展?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中华法系源远流长》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中华法系是怎样形成的?从中体会法律是如何产生的?是人类一出现就有的吗?它维护的是谁的利益?2.阐述中国法律发展历程。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关于新时代党建总要求进行梳理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议学小结: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法律的产生、本质和作用(1)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本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3)作用:法律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2、法律在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特点(1)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2)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3、中国法治发展的历程(1)辉煌的历史——中华法系含义: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其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意义: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曲折的历程——近代中国移植西方法治模式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土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第二幕: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课题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议学情境二:观看视频《古代奇葩律法》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中华法系是怎样形成的?从中体会法律是如何产生的?是人类一出现就有的吗?它维护的是谁的利益?2.阐述中国法律发展历程。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关于新时代党建总要求进行梳理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议学小结法的产生、本质及其决定因素(1)产生:法律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2)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3)决定因素:①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②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上出现过哪些类型的法律?这些不同类型的法律都是由谁制定的?又存在哪些特征?2、法的历史分类①奴隶制法: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法典》等②封建制法:中国《唐律疏议》、法兰克王国《萨利克法典》等③资本主义法: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等④社会主义法:《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注意:原始社会中没有形成法律。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3、法的特征(作用)(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体现:①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②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认可: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4、法的职能(1)政治职能: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2)社会职能: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二者的联系: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5、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特征①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第三幕: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议题三: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议学情境三:观看视频《12.4宪法宣传周民法典与生活同行》并阅读材料《国家宪法日“宪”给你一生守护》2022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二十二个“法制宣传日”、第九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2022年全国“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的主题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我们在宪法的保护下成长,须牢记宪法,坚定对宪法的信仰,携手创造美好的未来。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从宪法的修订及《民法典》的颁布实施,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法治成就?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关于新时代党建总要求进行梳理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小结: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2、法治建设的成就(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有法可依: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②良法善治: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①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②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①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②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③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新的时代,我们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正在进行一场怎样的伟大实践?3、法治建设的新目标与新实践(1)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3)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知识拓展: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摆脱传统人治社会的影响,大踏步走向现代法治社会,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从中央到地方,从地区到行业、基层,都要厉行法治,使国家治理方式发生整体性变革;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体系法治国家将成为我国政治法律制度建设的战略目标,为改善国家治理开辟广阔空间;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国家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要准备在国家治理领域打攻坚战、持久战。本课小结:课堂练习:1.“毋坏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周文王颁布的这条《伐崇令》,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令。我国古代很早就专门设立掌管山林川泽的机构,制定政策法令,后来不少朝代也都有保护自然的律令并对违令者重惩。这(

)①佐证了法治在我国古代就是基本的国家治理方式②表明我国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理念由来已久③对我们依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④说明完善的政策法令能够自动发挥约束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解】①: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①错误。②③:我国古代很早就专门设立掌管山林川泽的机构,制定政策法令,后来不少朝代也都有保护自然的律令并对违令者重惩。这表明我国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理念由来已久,对我们依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②③符合题意。④:完善的政策法令不能自动发挥约束作用,④错误。故本题选C。2.一法定香江。2023年6月30日是香港国安法实施三周年纪念日。香港国安法实施三年来,香港政治平稳、社会安定、法治彰显,乱港分子不再逍遥法外,经济在疫情后快速恢复,市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大幅提升,香港特区治理呈现崭新气象,“国安家好”观念深入人心。可见(

)①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有政治职能又有社会职能②香港在社会治理中坚持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③香港居民与内地居民在法律面前应一律平等④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实施香港国安法以来香港政治平稳、社会安定、法治彰显,经济快速恢复,市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大幅提升,“国安家好”观念深入人心,表明了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有政治职能又有社会职能,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①④符合题意。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但材料并不涉及“法治与德治”相结合,②不符合题意。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这一原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3.2022年6月11日,唐山警方将在某烧烤店涉嫌寻衅滋事、暴力殴打他人案件中的9人全部抓获。涉案人员被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这一案例说明(

)A.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职能 B.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C.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社会职能 D.法只对被统治阶级具有约束力【答案】A【详解】A:唐山警方将在某烧烤店涉嫌寻衅滋事暴力殴打他人案件中的9人全部抓获,说明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也体现了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职能,A符合题意。BC:材料没有体现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也没体现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社会职能,BC不符合题意。D:法律对全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A。4.2023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把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下列做法与上述要求对应正确的是(

)①依法治疆——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确保各项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②团结稳疆——赋予新疆更多的自治权,巩固新疆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③文化润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厚植爱国主义情怀④富民兴疆——做好对口援疆工作,并将其作为新疆繁荣兴盛的内生动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确保各项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有利于建设团结和谐的新疆,是依法治疆的具体体现,①正确。②:自治权是法定的,“赋予更多自治权”说法错误,②排除。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有利于新疆文明进步,是文化润疆的具体表现,③正确。④:对口援疆工作有利于新疆繁荣,但不是其内生动力,新疆地区的自身努力才是其繁荣兴盛的内生动力,④错误。故本题选A。5.某省的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使用人私拆承重结构,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为此,张某认为罚款额度明显低于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的罚额度,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建议,经审查认为地方性法规应当严格执行上位法有关规定,不应放松管控,降低处罚幅度。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享有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B.我国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C.我国加强对法律法规的监督,推进我国法治建设进程D.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完善【答案】C【详解】A:在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享有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人民没有这个权力,A错误。B:材料体现了张某认为罚款额度明显低于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的罚额度,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建议,不是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B不符合题意。C:张某认为罚款额度明显低于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的罚额度,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建议,经审查认为地方性法规应当严格执行上位法有关规定,不应放松管控,降低处罚幅度。说明我国加强对法律法规的监督,推进我国法治建设进程,C符合题意。D:材料体现了我国加强对法律法规的监督,推进我国法治建设进程,没有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不乏一些思想对当代中国法治产生重要影响。以下名言对我国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有直接借鉴意义的是()①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②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③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④不知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①: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这句话强调立法的重要性,未涉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①不符合题意。②: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这句话强调依法治国要求有法必依,未涉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②不符合题意。③:“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的大意是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使之自己发生效力,这反映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③符合题意。④:“不知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体现的是法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7.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B.坚持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答案】C【详解】ABC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8.中华法系源远流长。关于中华法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②强调礼法结合人治事意当③认为君主权威在法律之下

④主张法名优于“君主之治”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①②正确。③④:中国古代,“刑不上大夫”,“以法治国”缔造的法制,说到底是君主人治主宰下的法制,君主权威高于一切,法律的制定离不开对皇权的绝对维护。③④错误。故本题选A。9.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锐利武器,也为社会主义法律与法治的创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先导,也是社会主义时代法治建设极为重要的理论渊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法是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B.法在本质上反映社会各阶级的意志C.我们要推动马克思主义治理论中国化发展D.法是由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的社会规范【答案】C【详解】C: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锐利武器,也为社会主义法律与法治的创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先导,也是社会主义时代法治建设极为重要的理论渊源,因此我们要推动马克思主义治理论中国化发展,C正确。A: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A错误。B:法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错误。D:道德是由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D错误。故本题选C。10.备案审查是指文件制定机关在文件颁布后,在法定期限内报人大常委会备案,并由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监督审查的活动。2023年,各级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做好备案审查的研究、处理和反馈工作,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提升民主含量质量。人大常委会依法加强备案审查工作说明(

)①备案审查是人大常委会的最主要职责

②全过程人民民主有丰富实践形式③法治手段是解决涉民问题的重要方式

④人民民主是全体公民共享的民主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解】①:人大常委会由人大选举产生,对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备案审查是人大常委会的职责之一,①错误。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大常委会依法加强备案审查工作说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有丰富实践形式,②正确。③: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监督审查文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说明法治手段是解决涉民问题的重要方式,③正确。④:人民民主是全体人民共享的民主,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④错误。故本题选C。11.习近平同志说“党和法的关系是一个根本问题”。在我国,党和法的关系是(

)①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②党章、组织纪律高于宪法和法律③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④党员违法只需接受党纪党规处分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详解】①③:在我国,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但党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①③正确。②:党纪严于国法,而不能高于国法,②说法错误。④:党员违法不仅要接受党纪处分,还要受到法律制裁,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2.“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强调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①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②要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③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真谛④就是要确保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①: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排除①。③: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真谛是人民当家作主,排除③。②④: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就是要确保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党领导各项工作的体制机制,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要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②④正确。故本题选C。13.2023年5月26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该《条例》紧密结合全省实际,从法律法规层面进一步营造崇尚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条例的出台发挥了法律对科技普及的教化和支撑作用B.该条例的出台说明制定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唯一形式C.该条例的实施将进一步发挥法在国家治理中的社会职能D.该条例的制定体现了浙江省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答案】C【详解】A:该《条例》是针对科学技术普及制定的法规,没有涉及法律对科技普及的教化和支撑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B: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基本形式是制定和认可,材料是针对浙江省的科学技术普及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故B错误。C: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从法律法规层面进一步营造崇尚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该条例的实施将进一步发挥法在国家治理中的社会职能,故C正确。D:该条例的制定体现的是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但不是国家立法权,国家立法权说法错误,故D错误。故本题选C。14.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指出,各级地方机构改革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省市县统筹、党政群统筹,根据各层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职责,合理调整和设置机构,理顺权责关系,改革方案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这表明(

)①机构改革贯彻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②机构改革科学设置机构,贯彻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③机构改革能凝聚社会共识,最大限度体现全体公民的利益和意志④机构改革发挥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