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计师成为客户高管对旋转门现象的一项案例研究_第1页
从审计师成为客户高管对旋转门现象的一项案例研究_第2页
从审计师成为客户高管对旋转门现象的一项案例研究_第3页
从审计师成为客户高管对旋转门现象的一项案例研究_第4页
从审计师成为客户高管对旋转门现象的一项案例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审计师成为客户高管对旋转门现象的一项案例研究一、本文概述“旋转门”现象在商界中早已引起广泛关注,它描述的是专业人士,如审计师,在完成其专业职责后转向客户高管职位的现象。这种职业转变不仅可能带来潜在的道德风险,还可能影响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决策过程。本文旨在对一起从审计师成为客户高管的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动因、影响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我们将首先介绍案例的背景,包括审计师和客户的基本情况,以及审计师向高管转变的具体过程。接着,我们将分析这种转变的原因,如经济利益、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这种“旋转门”现象对企业可能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如提升企业的治理水平、增加内部沟通效率,但也可能导致利益冲突、损害审计独立性等问题。本文还将对“旋转门”现象的道德和法律问题进行讨论,包括是否违反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以及如何构建有效的监管机制来防范潜在风险。我们将总结这一案例的启示,提出对于企业和监管机构的建议,以期对防范“旋转门”现象带来的风险提供参考。二、文献综述旋转门现象,亦被称为“旋转门综合症”或“旋转门效应”,主要描述的是在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高级管理人员和决策者进行职业转换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审计师与客户高管之间尤为明显,对审计独立性、公正性和公众信任度产生深远影响。在深入研究此现象之前,对已有文献的综述是理解其背景、发展及影响的关键。早期关于旋转门现象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政治领域,如政府高官离职后转而在相关行业担任要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到这一现象在商业领域,特别是在审计与客户关系中的表现。这些研究指出,审计师在离职后加入客户公司担任高管,可能导致审计独立性受到威胁,因为他们在新的角色中可能会利用先前的审计知识来影响或操纵财务报告。文献还探讨了旋转门现象对公众信任度的影响。审计师的职责是确保财务报告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以维护公众利益。然而,当审计师转变为客户高管时,这种信任可能会被破坏,因为人们可能会怀疑他们是否会在新的角色中偏袒客户。这种信任的丧失可能对审计行业的声誉和公众信心产生长期影响。近年来,学者们开始研究如何减少旋转门现象对审计独立性和公众信任度的影响。一些建议包括加强监管、提高透明度、实施更严格的职业道德准则等。然而,这些措施的实施和效果仍在研究中。旋转门现象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审计与客户关系方面。通过综述已有文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的背景、发展及影响,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三、案例背景在当前全球商业环境中,审计师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其中,“旋转门”现象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这种现象指的是审计师在完成对一家公司的审计后,转而加入该公司担任高管职务,或者从公司高管职位转向审计师角色的情况。这种职业转变可能引发一系列潜在的利益冲突和道德风险,因此,对于这一现象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案例研究将关注一个具体的“旋转门”事件,即某知名审计师事务所的高级审计师李华在完成对一家上市公司ABC的财务审计后,不久便加入ABC公司担任财务总监的情况。李华在ABC公司的任期内,不仅负责财务管理和策略规划,还参与了公司的多个重大决策。这一事件引发了市场对“旋转门”现象的广泛讨论和关注。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李华从审计师到客户高管的职业转变背后的动机、影响因素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我们将分析这一转变是否损害了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是否影响了ABC公司的财务透明度和治理质量,以及是否对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造成了潜在威胁。我们还将探讨如何加强监管和制度建设,以应对和防范类似的“旋转门”现象,确保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四、案例分析在深入研究旋转门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案例,该案例涉及一位前审计师转变为客户公司高管的经历。这一转变不仅揭示了旋转门现象的实质,也为我们理解这一现象对企业治理和道德风险的影响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该案例的主角,我们称其为李先生,是一位在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了十年的资深审计师。他在审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财务报表的精确性和合规性有着深刻的理解。然而,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职业瓶颈后,李先生选择离开审计行业,加入了一家他长期审计的上市公司,担任高级财务管理职务。李先生的转变并非偶然。在审计过程中,他深入了解了这家公司的运营模式和财务状况,也建立了与该公司高层管理的紧密关系。这些经验和关系为他进入公司高层提供了便利。然而,这种便利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作为前审计师,李先生可能对公司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这可能会对他的决策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引发道德风险。进入公司后,李先生迅速适应了新的角色,他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使他能够在高级管理层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与此同时,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他需要平衡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对公司的忠诚,这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任务。这个案例突显了旋转门现象的多个层面。它展示了前审计师如何利用他们在审计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和经验,在客户公司中取得成功。它也揭示了这种转变可能带来的道德风险,即前审计师可能会利用他们的知识来影响公司的财务报告,以符合他们自己的利益。这个案例为我们理解旋转门现象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它强调了道德风险的重要性,并提醒我们,尽管前审计师可能为客户公司带来独特的价值,但我们也必须警惕他们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这对于企业治理和监管机构来说,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这一旋转门现象的案例研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从审计师到客户高管的角色转变不仅带来了职业上的挑战,也带来了道德和诚信的考验。审计师在职业生涯中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这些资源在转变为客户高管后具有巨大的价值。然而,这种价值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利益冲突和偏见。在结论部分,我们发现,旋转门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审计师在担任客户高管后,可能会因为过去的审计经验而对公司财务状况持有偏见,这可能会影响其决策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旋转门现象还可能导致信息泄露和利益输送等风险,从而对公司的利益和声誉造成损害。加强监管和透明度:监管机构应加强对旋转门现象的监管,确保审计师在转变为客户高管后不会滥用其专业知识和经验。同时,公司应提高透明度,公开披露与审计师之间的旋转门交易,以便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了解相关风险。强化道德和诚信教育:审计师和公司高管应接受严格的道德和诚信教育,以确保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始终保持独立、公正和客观的态度。公司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遵守道德和诚信原则。限制旋转门交易的频率和规模:为了降低潜在的风险和利益冲突,公司应限制审计师与客户高管之间的旋转门交易频率和规模。例如,可以设定一定的冷却期,让审计师在离职后一段时间内不得担任客户高管。提高审计质量和独立性:审计机构应不断提高审计质量,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同时,审计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确保审计师在执行审计任务时保持独立性。旋转门现象对审计独立性和公正性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维护审计质量和公司利益,我们需要加强监管、提高透明度、强化道德和诚信教育以及限制旋转门交易的频率和规模。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旋转门现象带来的潜在风险和问题。参考资料:所谓“旋转门”,指的是个人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双向转换角色、穿梭交叉为利益集团牟利的机制。“旋转门”机制可以被归为两类。第一类是由产业或民间部门进入政府的“旋转门”,这主要是指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商业利益集团游说者进入政府机构并担任要职。在政策制订和实施的过程中,这就可能为他们曾经代表的团体谋取特别的好处。第二类是由政府进入私人部门的“旋转门”。以前的政府官员充当游说者后,利用自己与政府的联系来为所代表的团体谋取特别的利益。2005年《公务员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通过并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不仅规定公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忠于职守,勤勉尽责;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等原则性义务,而且通过奖励、惩戒、辞职辞退及法律责任等具体规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行为规则体系。该规则体系约束公务员行为不限于在职期间,第102条还对公务员离职后规定期限内从业予以规范,即旋转门条款。令人遗憾,第102条实施效果不彰,乃至有些地方政府继续出台与之相悖的鼓励公务员辞职下海的政策。面对实践中的诸多问题,亟待反思旋转门条款的立法意旨,借鉴域外相关立法经验,检讨当前立法的可行性、合理性与周延性,重构我国公务员离职后行为的规范。法律是所有法律共同体中各种相互对峙且为得到承认而相互争斗的物质、民族、宗教和理论方面的利益的合力,所谓良法乃是较好地协调各种利益及利益集团的平衡器。因此,立法者应首先条列法律所涉的各种利益,再依据公平正义原则对各种利益予以赋值,将价值优位的利益确定为法律的保障对象,并审慎界定价值位次的利益应予以让步的程度。而且,利益考量及平衡不是静止的,必须因应经济社会变化予以动态调整,才能维护法律为公平正义的化身。同样地,法律分析不应受制于立法者义正辞严地阐释,而是通过利益还原明晰法律的意旨。公务员职业准则由在职向离职后规定期限的延伸及规制,应符合相关利益考量及平衡的基本要求。旋转门条款的立法意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第一,预防期权腐败。期权腐败是指,公务员放弃现权套现利的方式,转而将手中公权力作为一项无形资产进行“资本投资”,为自己预留“出路”,待离职后再套现“投资收益”的策略。作为传统腐败的“创新”,期权腐败的遮蔽性较强。期权腐败非即时兑现,投桃报李的时间差掩盖以权谋私的因果关系;期权腐败中的利益“反哺”表现形式是离职后公务员提供劳务的合法报酬,权钱交易的对价性不明显;为避免“竹篮打水一场空”,远期承诺的有效性往往建立于沆瀣一气的攻守同盟基础之上,外部瓦解的难度较高。期权腐败呈现出滋长蔓延态势,加大反腐败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旋转门条款规制离职后公务员的从业,一定程度上发挥遏制期权腐败、维护公务员廉洁形象、增进公众对政府信赖等作用。第二,防止公权力剩余资源的私有化。公权力一般与公务员身份紧密联系,但是身份终结,公权力的光环不会立即褪去,权力运作惯性具有渗透力。公务员在职期间累积的行政关系网、官场人情链、职务影响以及获悉政府内部信息、竞争对手商业资讯等资源,“下海”后将直接转化为私益,一些“高薪打工”、“红顶商人”的所得其实是这些剩余人脉或信息资源的私有化,形成对其他经营者的不公平竞争。以至于,有的公务员积极安插亲信或选定“接班人”,离职后遥控公权力为己服务,保证“权力过期但不作废”。旋转门条款设定离职后的冻结期间,以切断公共部门与私有部门的连接纽带,限制公权力效用的后续发挥。虽然旋转门条款立法旨在维护政府公正廉洁的形象,防范利益冲突或输送等情形对公益的侵害,但是会附带产生一系列负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第一,影响公务员与外流动的顺畅。公务员的合理有序流动具有重要意义: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是公务员队伍新陈代谢的基本途径之一,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增强对多样化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有助于公务员队伍结构改善和水平提高;打破公务员身份或职位的僵化束缚,能够产生较强地激励与约束作用,促进公务员提高素质、勤勉工作,增强政府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有利于公务员的换位思考,更好的服务于公益;再次,流动顺畅也方便公务员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与管理,促进自我发展和价值实现;退路畅通能提高公务员抗压性,避免盲从或唯上,甚至能积极行使《公务员法》第54条规定的抵抗权,保障宪法和法律执行。公务员流动包括内部流动和与外流动,后者是指公私部门之间的人员任职与离职往来。在西方国家,选举产生政务官,公私部门之间的人员互动比较频繁,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以突破官僚制、建立企业型服务政府为核心,其中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突出政府雇佣关系的弹性化与开放性,市场模式认为公共部门的经验、价值与私人部门的不分轩轾,鼓励甚至要求门户开放,公私部门之间进行更多的人才流动。旋转门条款规制公务员离职后从业,势必影响公务员员退出机制的顺畅,而出口的限缩又将削弱进口的吸引力,形成公私部门人力资源共享的制度障碍。第二,侵害公务员的职业自由。“职业自由是一种标准的选择自由”,“选择职业,乃是选择生计,也就是选择工作方式及内容,其目的则可能是获取生活所需的资源,或是求得自我实现,当然也可能两者兼顾”。职业自由被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的宪法、区域性人权条约及国际公约所承认,例如《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6条第1款,本盟约缔约各国承认工作权,包括人人应有机会凭其自由选择和接受的工作来谋生的权利,并将采取适当步骤来保障这一权利。1997年我国签署《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国际公约》,2001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正式生效,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职业自由是一项受国家尊重和保障的基本权利。旋转门条款限制公务员离职后对职业自由享有。离职公务员从业涉及诸多矛盾的利益关系,虽然维护政府公正廉洁的公益受到旋转门条款优先保护,但是其他利益的主张也应予以衡酌。旋转门条款应考量及平衡正负效应,即受限于下列原则:第一,比例原则审查。离职公务员的职业自由即使已表征为基本权利,亦不是绝对的,维护政府公正廉洁的公益追求及法律形式可加以限制,但是应止于必要的限度之内。旋转门条款除基于公益的目的必要性外,还应满足“绝对必要性”的判断,即由德国警察法发展而来,已经成为公法“帝王条款”的“比例原则”。旋转门条款立法,首先应符合妥当性,即对离职公务员职业自由的规制措施必须确实地达到维护政府公正廉洁的目的;其次应符合必要性,即在所有维护政府公正廉洁的方式中,对公务员离职后从业应采取最少侵害的规制措施;最后应符合均衡性,公务员离职后从业的规制应与维护政府公正廉洁的公益目标之间取得均衡,不得杀鸡取卵。第二,动态博弈调整。旋转门条款的利益考量及平衡依附于特定的经济社会,必须因应场景不同或变迁予以适应性调整,因此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旋转门条款立法存在差异,即使同一国家或地区也应适应不同时期的利益博弈情况予以调整。例如,维护政府公正廉洁是一个庞大系统工程,随着诸如公权力运作透明性、问责性等腐败源头治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旋转门条款的意义逐渐减弱,依据比例原则应适时放宽对离职公务员从业的规制,而且旋转门条款应当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预留足够空间。我国旋转门条款立法始于1993年国务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73条规定,“国家公务员辞职后,二年内到与原机关有隶属关系的企业或者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任职,须经原任免机关批准”。1995年人事部颁布《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第8条规定,“国家公务员辞职后,两年内到与原机关有隶属关系的国有企业或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工作的,须经原任免机关批准”。随着我国法律共同体的生成,法律职业内交流日益频繁,但是法官、检察官的大规模下海从事律师业务,不仅影响司法队伍的健康发展,而且相互勾结的“人情案”、“关系案”严重损害司法公正,因此,法律职业立法率先对旋转门条款予以规定。1996年《律师法》第36条规定,曾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律师,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两年内,不得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2001年、2007年《律师法》修正,该条始终保留。2001年修正《法官法》第17条第2款和《检察官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法官或检察官从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以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法官或检察官从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或检察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2005年《公务员法》是我国公务员管理工作科学化、法制化的里程碑,第102条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后有违反前款规定行为的,由其原所在机关的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该人员从业期间的违法所得,责令接收单位将该人员予以清退,并根据情节轻重,对接收单位处以被处罚人员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增设第388条第2款,“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定罪处罚。”,将受贿罪主体延伸至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党管干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事组织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党的政策文件虽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能够发挥事实约束力,2000年旋转门条款开始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中纪委五次全会提出“三年二不准”规定,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离职和退休三年内,不准接受原任职务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中介机构的聘任,不准个人从事或代理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与原任职务管辖业务相关的经商办企业活动。2004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党政领导干部辞职从事经营活动有关问题的意见》(中办发13号,以下简称中办13号文),文件规定领导干部辞去公职应当符合辞职条件及履行辞职程序,并且党政领导干部辞去公职或提前退休后的三年内,不得到原任职务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的企业、经营性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任职,不得从事或者代理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经商、办企业活动。担任县级以上地方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领导职务的领导干部以及具有审批、执法监督等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辞职,要按照上述精神从严管理。文件根据有关规定再次重申,县级以上(含县级)党政机关不得采用停薪留职、带薪留职等方式鼓励领导干部离职离岗经商办企业。已出台此类政策的地方,应予以纠正,并采取妥善措施处理好相关问题。有的地方党委出台贯彻上述党纪的具体实施办法,例如2005年浙江省纪委、省委组织部下发《浙江省贯彻实施〈关于党政领导干部辞职从事经营活动有关问题的意见〉的若干规定(试行)》(浙组22号,以下简称浙22号文件),意见适用于县级以上地方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部门或者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及上列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意见限制辞职后从业:地方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领导成员辞职后,三年内不得到原任职务管辖地区范围内的企业、经营性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任职,以及从事或代理经商办企业活动;地方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部门及内设机构的领导干部辞职后,三年内不得到原任职务管辖业务范围内的企业、经营性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任职、不得从事或代理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经商办企业活动。行业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辞职后从业范围以机关所管理的行业为限制范围。其中,“原任职务”包括现任职务和辞职前三年内担任过的其他党政领导职务;“原任职务管辖地区范围内的企业、经营性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主要是指在原任职务管辖地区注册并在该地从事经营性活动的企业、经营性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或者在外地注册登记的、但在原任职务管辖地区内从事经营性活动的企业、经营性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意见还对辞职后从业行为的监督提出要求,即提前退休的领导干部退休后三年内,每年年底应向其原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报告离职后的从业情况。原单位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应了解掌握提前退休干部的从业情况。辞去公职或提前退休的领导干部违反规定从业的,则依据《公务员法》第102条予以处罚。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以《公务员法》第102条为核心的旋转门条款规范体系,但是该体系内外较多扞格不入,亟待协调一致。第一,旋转门条款立法与党纪的协调。2005年《公务员法》第102条与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73条差异较大,缺乏立法上承继关系,就内容而言,应当为中办13号文法制化的产物,这充分地反映党的政策对立法的先导与指引功能。虽然党纪可以不同于甚至严于法律规定,但是同样受利益均衡架构中比例原则的约束,尤其党纪需要借助法律手段得以实现时,党纪与立法之间应保持协调。中办13号文与第102条文字表述略有差异,内容区别不大,但是浙江省等一些地方党委相关文件在细化中办13号文的同时,又做出一些突破中办13号文及第102条的限制性及义务性规定,实施中产生较大争议。第二,旋转门条款立法内部的协调。2005年《公务员法》是我国干部人事管理的第一部总章程性质的法律,第102条应是旋转门条款规范体系的基础规则。《公务员法》第2条规定,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一般认为包括: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等七大主体。不同主体对公务员授权内容迥异,即使行政机关公务员所行使的公权力也难以概括,相应地旋转门条款的平衡点应有所区别,适用第102条进行一刀切式规范显然缺乏合理性,应由其他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予以具体化或者针对特殊性加以特别规定。因此,第102条应为原则性或程序性规定,并通过特别立法授权,形成法制统一的旋转门规范体系。第三,特殊公务员旋转门条款立法的协调。《法官法》、《检察官法》、《律师法》是关于特殊公务员仅有的旋转门条款立法,立法的正当性被《公务员法》第2条第2款所承认,“法官、检察官等的义务、权利和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法官法》、《检察官法》的有关规定基本一致,却同《律师法》大相径庭。其中,《律师法》第36条规定相当于《法官法》第17条第1款和《检察官法》第20条第1款,无“不得以律师身份”的限定语,规制更为严厉;《法官法》第17条第2款与《检察官法》第20条第2款则是《律师法》所未规定的内容,“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或检察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具有永久性涵义,规制未免过于严苛。三部法律相互冲突的条文都是2001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制定的,这反映部门立法主导下,不同利益团体对旋转门条款涉及利益考量及平衡的差异,而立法过程对差异协调不力,这应为其他特殊公务员旋转门条款立法所警惕。旋转门条款是对公务员离职后从业予以规制,规制限度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对象、内容及方式的安排,《公务员法》第102条规定存在不同程度问题,应加以改进:第一,旋转门条款的规制对象。一般而言,职务特殊和职位较高的公务员离职后不适当从业对政府公正廉洁影响较大,规制力度应更强。第102条对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与其他公务员分别设定三年与两年的冻结期,浙22号文又将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分为机关领导成员与其工作部门、内设机构或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并分别设定限制范围,但这些分类还是过于笼统、粗略。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较成熟,职务分类制度比较健全,旋转门条款与职务之间紧密联系,相关规制程度更为合理,值得我国借鉴。2005年《公务员法》第16章专门规定“职位聘任”,在法律上正式承认公务员聘任制度。聘任制符合新公共管理运动所倡导理念与制度的市场化、契约化、弹性化,突破公务员终身制和合理有效流动的壁垒,昭示我国组织人事管理由“制度”转向“人”,由“人员管理”转向“人才资源开发性”基本思路。但是第102条适用于聘任制公务员,则明显缺乏合理性,一方面聘用制限于专业性较强和辅助性且不涉及国家秘密的职位,旋转门条款的正面意义不大;另一方面聘任期限为一年至五年,旋转门条款对离职公务员职业自由的二或三年限制的负面效果却较为严重。笔者认为,聘任制公务员应为第102条适用的例外情形,而聘任合同是聘任制公务员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可参照《劳动合同法》,增设竞业限制条款,即公务员在解除或者终止聘任合同后,受与有关机关事先约定的范围、地域、期限的竞业限制,但是期限不得超过二年,期限内按月给予经济补偿。公务员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第二,旋转门条款的规制方式。各国旋转门条款的规制方式有所不同:美国依据规制对象的身份和职务而异,设定不同的限制性规范;英国采取许可制,对公务员离职后特定从业予以事前审查;日本等多数国家则采取原则禁止、例外许可的方式。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73条类似英国式许可模式,即公务员辞职后二年内到与原机关有隶属关系的企业或者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任职,须经原任免机关批准。第102条则采美国式禁止模式。已公开的立法资料没有说明立法模式取舍的理由,笔者认为大概有以下:一是为与中办13号文的相互衔接;二是《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73条停留于纸上,实践中基本无有关事例;三是公务员主管部门的知识与能力难以胜任许可审查工作。美国式禁止模式需要配套极其详尽规范,第102条粗略的一刀切的规定难免伤及无辜,政府与国有企业间频繁的人事流动也屡屡挑战第102条的法律权威。因此笔者认为,我国旋转门条款的规制方式应借鉴日本式原则禁止、例外许可,即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职务性范围予以明确禁止规定,而对于地域性范围则采取许可方式。经过许可也允许有关公务员离职后在相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职。第三,旋转门条款的规制范围。规制范围决定旋转门的宽窄,是旋转门条款立法的重点,第102条规定亟待以下方面的填补修改:一是“原工作业务”的界定。旋转门条款规制离职公务员规定期限内“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从业,但是公务员离职前可能短期内发生工作业务变动,例如担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退休前通常的“退二线”,将原工作业务限于离职期日的现职,难以实现旋转门条款的防弊目的。原工作业务应当由公务员离职期日向前延伸规定期限内所担任过的职务,参照域外相关立法经验及浙22号文,第102条“原工作业务”应为现职和辞职前三年内担任过的其他职务。二是禁业范围的界定。第102条以“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及“营利性活动”为限,但是营利性活动与非营利性活动区分困难,非营利性组织也可能进行营利性活动,即使离职后公务员为非营利性组织任职从事非营利性活动,也存在滥用公共资源、破坏公平竞争之虞,因此不应区分营利与非营利,一体予以限制,并加入许可方式以避免矫正过枉。三是规制行为的界定。虽然第102条规制离职公务员的任职和活动两种从业行为,但是不够具体明细,例如任职不应限于企业董事、经理等法定职务,还应包括顾问等非法定职务。域外立法通常将内部消息的披露纳入旋转门条款的规制行为之列,例如1994年加拿大《公务员利益冲突和离职后行为法》规定,前政府官员进入非公共部门后不得向他们的当事人提供公众尚不知道的有关他们曾工作过的部门或在他们任职期满前一年曾有直接或实质性关系的部门的计划和政策。《公务员法》第12条规定,公务员应履行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的义务,而国家秘密受《保守国家秘密法》的保障,工作中知悉其他内部消息,例如竞争对手的商业秘密等,仅有部分领域受到法律规制,例如2001年修正《税收征收管理法》第8条第2款规定,“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因此第102条应当增设规制离职公务员披露内部消息的一般性规定。“制裁是由法律秩序所规定以促使实现立法者认为要有的一定的人的行为”,责任及追究的设计是制裁违反旋转门条款的基本途径。第102条相关规定有所创新,但是存在较大缺陷,是窒碍难行的主要因素。第一,旋转门条款执法主体的确定。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及1995年《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为许可模式,虽然缺乏责任规定,但是明确以原任免机关为许可机构。这种制度的优点在于化解离职人员数量较多及规避范围专业性产生的执法压力,缺点是公务员离职后与原任免机关已缺乏法律上及事实上的关系,原任免机关的执法正当性不足,且如果原工作业务不限离职时的现职,还包括之前规定期限内所担任过的职务,那么可能发生多主体执法的冲突与缺位。第102条改变原立法模式,以原所在机关的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为首要执法主体,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辅助处罚主体。笔者认为,立法引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旋转门条款执法主体之一,主要原因:一是原公务员主管部门,即人事部门,主管范围基本上属于内部行政,而旋转门条款的行政相对人为离职公务员及接收单位,具有外部行政的特征;二是第102条规定对离职公务员及接收单位实行双罚制,而接收单位以营利性为限,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领域存在大量重合,能够利用既有行政资源。但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无法覆盖所有营利性领域,况且旋转门条款有必要向非营利领域延伸,2008年大部制改革中,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整合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具备外部行政的条件,应重新确定旋转门条款执法主体。依据1978年《从政道德法》(EthicsinGovernmentActof1978),美国专门在联邦人事管理局内设立联邦道德规范办公室,负责调查和指导联邦政府官员的廉洁和道德水准等工作,1989年该机构从人事管理局脱离出来,升格为独立的副部级单位联邦道德规范局。借鉴美国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笔者主张由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监察部门联合设立相对独立的公务员伦理委员会负责我国公务员伦理建设,包括对旋转门条款实施中的许可、监督,具体处罚执行机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担任。第二,离职公务员从业情况报告义务及责任。信息不对称是旋转门条款实施的关键,有关部门无从掌握公务员离职后的动向难以实现有效地规制。浙22号文件关于辞职后从业行为的监督,即提前退休的领导干部退休后三年内,应每年年底向其原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报告离职后的从业情况,对修改第102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笔者认为,立法应增加对离职公务员从业情况报告义务的要求,报告义务分为事前报告与年度报告两种,属于例外许可事项的,应在事前向公务员伦理委员会提交申请,经审查被许可方可从业;在规定期限内,离职公务员每年年底向公务员伦理委员会递交本年度从业情况的报告。为确保有关人员严格履行从业情况报告义务,立法应单设对应的法律责任规范,即对于延迟报告、部分报告、拒绝报告及虚假报告的,不论是否符合旋转门条款的规制情形,仅就违反从业情况报告义务,追究其行政责任。第三,违反旋转门条款的责任类型及内容。依据第102条规定,违反旋转门条款应承担行政责任,但是离职公务员作为规制对象,仅在公务员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情况下,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从业期间的违法所得,而接收单位却由工商部门根据情节轻重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律师法》则将板子打在离职公务员身上,即第47条规定,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二年内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下的处罚。二者相比,《律师法》规定较为可取,而第102条存在违法主体混淆的问题,尤其当离职公务员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时,因欠缺接收单位,限于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责任明显偏轻。因此,笔者认为,应修改第102条,规定有关部门有权没收离职公务员违反旋转门条款的违法所得,并视情节轻重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并适当地降低或取消离职后的待遇。接收单位明知相关人员违反旋转门条款,仍然接受任职的,应承担一定行政责任。虽然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第388条第2款认定,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行为,构成受贿罪,但是受贿罪处罚的证据要求较高且适用范围小于违法旋转门条款涉及的领域,因此笔者认为应借鉴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立法经验,直接规定离职公务员违反旋转门条款且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在当今的企业环境中,供应商客户关系与审计师选择是企业运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而审计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供应商客户关系与审计师选择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两个方面对企业运营的影响。供应商客户关系对企业的运营和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一个良好的供应商客户关系可以为企业提供稳定、高质量的原材料和的服务,从而确保企业的生产顺利进行。同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还可以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和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审计师是企业治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核和监督,以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选择审计师时,企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例如审计师的独立性、诚信、价值观和技能匹配等。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到审计师的工作效果和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在选择审计师时,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其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审计师的独立性和诚信度是选择过程中的重要标准。审计师需要独立于企业及其供应商,以确保其能够客观、公正地审核企业的财务报表。同时,审计师的诚信度也至关重要,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以维护企业的利益和股东的权益。审计师的技能匹配也是选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审计师需要具备与企业的业务和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审核企业的财务报表。在选择审计师时,企业需要考虑其所在的行业和业务领域,以及审计师在这些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供应商客户关系与审计师选择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审计师来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也需要建立良好的供应商客户关系以降低成本、控制风险和提高竞争力。在选择审计师时,企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例如审计师的独立性、诚信、价值观和技能匹配等,以确保所选审计师能够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审计师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尤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